本書對耳穴中西病名對照,設有發病人群、皮損部位、特征等要點,進行鑒別診斷,且附圖表對照,提高診斷符合率,突出作者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附有實物圖片;健美按摩,附錄操作示意圖,方便讀者又快又好地掌握操作技巧。還附王忠教授等四位耳穴名家之簡介及其驗方,啟迪人們思考為何學習耳穴醫學,如何研究、運用耳穴醫學。
王正,男,浙江省溫州市人,1966年畢業于浙江中醫藥大學六年制本科。主任中醫師,溫州市名中醫,浙江省名中醫,浙江省名中醫研究院研究員。
曾任全國耳穴診治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耳穴臨床治療研究組組長、香港《亞洲醫藥雜志》高級醫學顧問、香港國際醫學科學研究院教授、美國中醫針灸醫師聯合總會理事等職。長期從事中醫耳穴臨床、教學、科研工作,40多篇,出版《中國耳穴診治學》《耳穴辨治綱要》等專著,并參與《耳穴名稱與定位》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方案制定等工作。2011年榮獲"全國耳穴醫學研究杰出貢獻獎"。
20世紀90年代開始潛心研究耳穴美容,歷經10年反復探索與實踐,在治療痤瘡、色斑、面膚過敏、化妝品皮炎等損容性皮膚病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提煉出耳穴美容的系列方案。
及時章 耳穴診治概況
及時節 耳穴診治的起源與形成
第二節 耳穴診治發展簡況
第二章 耳穴診治基
(2)胃腸溝:主治急慢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便秘、腹瀉、腸功能紊亂等。
(3)腦后溝:治療各種頭痛、頭暈、頭昏、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神經衰弱、記憶減退、老年性癡呆、腦震蕩后遺癥、腦動脈硬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高血壓、眼疾、視力減退、耳鳴、聽力下降等。
(4)上腳背溝:治療下肢各關節疼痛、坐骨神經痛、胭窩痛、腓腸肌痙攣等。
(5)下腳背溝:治療坐骨神經痛、髖關節疼痛、膝關節痛、胭窩痛、腓腸肌痙攣、跟扭傷和疼痛等。
1.脊柱線
是指對耳輪體部中線,從頸椎到尾椎的中線下1/5為頸椎,中2/5為胸椎,上2/5為腰椎,上1/5為骶椎,對耳輪上腳、下腳分叉處為尾椎。
2.風濕線
是指穴至鎖骨連線,下1/2為診斷風濕性關節炎,上1/2為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
3.生殖線
是三角窩的中線,有盆腔點、附件點、喘咳、宮頸、子宮等五穴,在劃線中發現生殖線光滑、凹陷、無陽性反應者,提示生殖器官正常;若發現有結節、條索、變形等變化,提示生殖器有器質性病變。
……
很適合初學以及需要提高耳穴治療的讀者
很好
正版圖書 發貨速度快 值得推薦的好書
很好
好
非常滿意
沒來的急看
介紹較淺
學習階段
我一下買4本,好不好,自已看。
快遞挺好,也挺快
呵呵哈哈哈
很不錯哦。
圖書質量很好 值得購買
看了一部分,還沒看完,總的來說還是很好的,可以學到一些東西。多看病例,對自己的積累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