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6日,新華通訊社向世界播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開。陵墓是一座地下宮殿,全部用大塊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兩層樓高、八十多公尺長。在后殿里放著三口一人多高的朱紅色棺材,明朝第十三個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都躺在里面。尸體已腐爛,骨架完好,頭發軟而有光,尸骨周圍塞滿了無數的金銀玉器和成百匹的羅紗織錦。這些錦緞時經三百余年,有的還金光閃閃。織錦品的發現,對了解和研究久已失傳的明代特有的絲織技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震驚、愕然、猜疑……這條被封鎖了兩年多的消息一經播出,立即使各國考古界為之嘩然,無數驚愕的目光驟然投向東方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當時的中國正是政治風云突變的多事之秋,發掘工作尚未結束,地宮外卻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民族大災難。考古人員被迫停止工作接受改造,主持發掘工作的吳晗也含冤而死;更可悲的是,大批文物被毀,出土織錦霉爛,萬歷帝后的棺槨被毀尸骨無存……這無疑是中國考古慘淡悲愴的一頁。新座皇陵的發掘以嚴肅的正劇開始,又以凄壯的悲劇結束了。
"我們的民族之根很深,根深必葉茂;文史同源,文明之源很遠,源遠流長。"定陵考古隊隊長趙其昌如是說。
臺灣《中國時報》1996年十大好書排行榜冠軍之作
曾榮獲美國《世界周刊》暢銷書排行榜冠軍
岳南:1962年生,山東諸城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考古文學協會副會長。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究中國自由知識分子與重大考古事件,有《陳寅恪與傅斯年》、《南渡北歸》三部曲等作品問世,同時創作出版有《風雪定陵》(合著)、《復活的軍團》、《天賜王國》等考古文學系列作品十余部。其中數部作品被譯為日、韓、英、法、德、意等多種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銷量達兩百余萬冊。現為臺灣新竹清華大學駐校作家。
楊仕:女,1934年出生,祖籍山東臨清。1957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口腔系,執業醫務40年。喜好文史,又酷愛昆曲。嘗試筆耕,著有《談陵說帝——漫話十三陵》,與友人合著有《橫跨歐亞大回歸》、《歌臺何處——李淑君的藝術生涯》等長篇文學著作。現為北京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昆劇研究會會員。
序 往事如煙(趙其昌)
序章 似此星辰非昨夜
及時章 的抉擇
獄中吳啥的悔恨
上書國務院
風雪天壽山
第二章 穿過歷史的迷霧
痛苦的歷程
獻陵風流事
走進監獄
城墻黑洞的啟示
第三章 少年天子
十歲的小皇帝
在鎖鏈的捆綁中成長
皇權與相權的結合
第四章 追蹤玄宮隧道
地宮入口與隧道門
電光閃過之后
"火神爺"的傳說
神秘的指路石
第五章 大廈崩潰
悲愴人生
舉家罹難
將星西隕
第六章 皇陵中的愛情
一根骨針
木板房突然塌陷
苦難的歲月
年夜篝火
匆匆來去的"嘉爾曼"
有情人終成眷屬
第七章 定陵地宮的主人
"吉壤"紛爭
激烈的交鋒
破土大峪山
輝煌的陵園
山雨欲來
第八章 金剛墻謎洞
石隧道的神秘文字
發現圭字墻
封口消失何處
金字塔與中國皇陵
第九章 風流皇帝苦命妃
兩個女人
閉月羞花鄭貴妃
國本之爭
她在凄苦中死去
不得已的訣別
萬歷母子與德清和尚
第十章 玄宮轟然洞
感覺讀起來還比較吸引人的,就是,人物描寫,追求和圖一致,反而感到過于煽情和怪異
給老爸買的,正在認真研讀,據說看了之后不僅了解了定陵的風雨飄搖,還能涉及明史。
很好的書,有大量詳實的考古回憶和歷史事件的解讀。
一直聽說很好看的書,看了作者陳寅恪與傅斯年,這本書也應該很好看
書很好,可以很好的了解那段歷史,就是略貴,便宜點會更好
書的內容與質量都非常好,沒有破損與磨損的情況。如果在發貨的時候用塑料膜將書包封一下就更完美了!發貨速度、物流速度無可挑剔,當當網值得信賴,是我購書的首選。
風雪定陵,真的是坎坷的過程,看的我的心也是此起彼伏。
非常好,只是國內的書好重呀,有沒有那種超輕紙印的書。
對古代陵寢一直感興趣,這本書對于了解定陵,了解萬歷皇帝很有幫助。
考古文學與純文學作品畢竟不同,多了幾分歷史,少了幾分虛幻。拿起本書剛看了幾頁就知道了北京十三陵的由來,比那些亂七八糟的盜墓書好多了。看來以后選書要仔細,好書養心,歪書亂性!
回顧定陵發掘背后鮮為人知的歷史!珍惜保存下來的珍貴文物!吸取時無知的教訓!
因為在看考古的相關資料,所以對于這些紀實類考古文學很感興趣,所以就在當當買了這本書,有不錯的折扣送達也很快,很喜歡
很久沒有找到這種讀書如饑似渴的感覺了,用三天時間把這本書讀完了。總體說來,岳南的書讀來如行云流水,毫無滯澀的感覺,尤其是在本書的寫作的把握上,運用了穿插歷史的寫作手法,把萬歷皇帝的生前至埋葬到死后陵墓被挖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讀者既能重溫歷史,又能對挖掘的整個過程有了詳細的了解;同時,作者以專業的角度對出土文物中進行了描述,特別是對當中的精品國寶級文物更是不吝筆墨的加以介紹,讓大家學習掌握了更多的加工制作細節,眼界頓時為之一寬,可以說此書攬古延今,具有較高的可讀性,特此予以評價。
一直對定陵的發掘過程很好奇~這本書真實的還原的當時的發掘現場~感動的同時更有頗多感觸~推薦大家看一看~
很好看,把挖掘紀實和歷史連結在一起,對于了解明史和50-60年代中國都有幫助
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女孩子推薦給我的,真心很不錯。
書的內容非常詳實,讓讀者清楚認識了整個發掘的過程以及之后的事,確實的不錯。
歷史故事穿插著發掘過程,讓人感嘆萬歷皇帝的一生,也能感慨考古學家的艱苦,但是這次發掘卻是考古史上一次巨大的損失,嘆息,痛恨。
去了趟定陵回來后,就買了這本書要好好看,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在里面
風雪定陵:明定陵地下玄宮洞開記(修訂N版)--中國考古探秘紀實叢書清華大學駐校作家
盡描寫了O從決定發Y掘定陵、定陵的發掘以及在此期間乃至之后所發生的各種是
很好看的書,前幾頁是彩頁,對定陵很可惜,很多精美的東西由于種種原因沒有保存下來,我喜歡明朝,最后的漢人王朝,尤其是明前中期,那是儒家殘存的風骨,以后就沒有儒家了,都是犬儒
買這本,1是看他獲了獎,2是我喜歡這種知識性趣味性的讀物,3是我11年中旬要畢業的時候去定陵玩過。看見書扉頁的彩照,勾起回憶啊,想當年去定陵的都是在北京,如今天南海北啊!另外岳南的書都靠譜,紙張略微差了點!
石門洞開,棺床金井之上卻不見棺槨的蹤影。是被人盜掘?還是故設疑冢?一個個謎團困惑了發掘人員的心。直到打開玄宮的最后一道大門,百年迷霧才倏然消散……印刷十分的好,喜歡!搶到不易啊!
非常喜歡的一本書,雖然內容有些東西交代的有些啰嗦,但是作為紀實文學是很不錯的一本書。去過定陵兩次了,再看這本書,回想哪里的一磚一瓦,更有意思。推薦大家看過書一定要去一趟看看。
有關定陵發掘前后的紀實性報告文學。定陵發掘是我國考古界的重大事件,然而在那個當時各種技術手段匱乏的年代,以及當時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動蕩思潮,結合定陵發掘后的各種災難,究竟孰是孰非?
這是岳南先生的一套考古紀實文叢中的一本,這本書全面記錄了1958年發掘的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全過程,并對發掘前后過程中的事事非非,作了詳細介紹,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考古紀實書,我們從中也學到了不少傳統喪葬禮俗文化的知識。
這個地下宮殿,不只是萬歷皇帝生前生活的再現,實際上應該視為明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它的發掘,無疑是明帝國向後人展開的第一部百科全書。神秘、蒼涼、輝煌、悲*……各種情緒召喚著我們去尋究這個已經消失了的帝國之謎,去一睹帝國主人昔日的風采英姿。
過往的歲月中,考古曾經是英雄的事業,也曾是寂寞的事業。大多數的考古工作者,很難有輝煌的人生經歷。 所以一項重大的考古發現,對他們而言,具有難以想象的吸引力。這種情感,可以造就很多奇跡,然而在某些時候,卻會特別的造成遺憾。 比如對皇陵的挖掘。
考古紀實作品有很多,本書是其中出類拔萃的。因為作者敢于揭露定陵發掘之后的悲劇事實,特別是帝后尸骨、棺槨被人為毀損,出土的大批頂級絲織品由于科技手段太差而毀壞殆盡。讓讀者不由得不對考古背后的制度和那種制度之下的人、做法進行反思:到底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悲劇?這些血淋淋的真相至今仍有重要意義,因為近年來總有一些人蠢蠢欲動,鼓動主動發掘秦始皇陵、唐高宗和武則天夫婦的乾陵等等。本書記錄的定陵發掘就是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