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用心寫給家長的書,充滿著獨特而有效、用心而無痕的教育智慧。沒有千篇一律的說教和居高臨下的指導,只有一個個真實可感的故事。作者用平實的語言,卻斬釘截鐵地告訴家長,"孩子全錯就對了",看似離經叛道,卻發人深省。孩子在成長中,都會遇到相似或不同的"問題",犯下這樣那樣的"錯誤";其實每個問題、錯誤乃至失敗,都是孩子成長中的不同階段,是機遇,把握得好,它們就成為孩子成功的墊腳石。家長要做的是將深沉的愛轉化為智慧而溫暖的守候,放低期許,讓孩子每天都心情放松,過得從容。
作者李軍是老師也是智慧媽媽,她用大智慧為女兒精心設計,卻又不留痕跡,培養的女兒自信從容,機智成熟,16歲考入牛津大學,同時被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并獲全額獎學金。
相信,如果你被這本書打動了,那么,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你就不會再抱怨指責了,而是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孩子成長中的機會,孩子也會更加自信快樂、積極向上。
中西教養碰撞下的深刻而智慧的思考結晶,著名實戰親子關系專家李軍17年一線實踐經驗
獻給正和孩子一起經歷成長煩惱的父母們,與您一起分享讓孩子自發自覺、積極向上的秘密
鬧禍、不肯用功,正是健全兒童的表征。服從、忍耐、不鬧禍、終日埋頭用功,在大人或者可以做到,但這決不是兒童的常態。——豐子愷
藤媽精彩語錄
·一顆心的成長歷程是漫長的。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會留下印象,積聚起來,印象變成思想,思想變成行動,行動變成結果,結果變成命運。孩子的命運就由每天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構成的。
·孩子每天有新的問題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成長,而且成長得還很快。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真正的幫助孩子,不是先給孩子一個"困難"的定義,然后叫孩子"勇敢地去克服",而是教孩子一種方法,去分析和解決。
·教育要以人為本,而非以理念、道理為本。
"藤媽"李軍
Lydia Li
著名實戰親子關系專家,全腦教育專家,青少年激勵大師。
曾在新西蘭華文媒體主持《父母經》《智慧父母學堂》等電臺、電視節目,并在華文報刊開設親子教育專欄《藤媽心語》,受到廣泛歡迎。至今已經用中英文成功幫助并輔導各族裔家長上萬人、學生約五千人。央視媒體聚焦報道,上千名家長登門求教。
在培養女兒的過程中,堅持做自自然然的媽媽,女兒自自然然地成長,并且也自自然然地成功。其女兒素質、成績,高中時跳級入讀IB課程,16歲考入牛津大學聞名世界的"PPE政經專業",又被美國常春藤盟校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并獲全額獎學金。
新浪微博:@常春藤之路
前言: 一個人走了十七年的路
孩子全錯就對了
及時章 教育應當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
1. 愛孩子就希望孩子快樂
2. 孩子要有好心情
3. 幸福和快樂應該是"日用品"
4. 無法讓快樂停止
5. 誠心誠意是好的育兒方法
第二章 卸下包袱,把學習當成一件輕松的事
1. 孩子……怎么辦?
2. 孩子聽話是個誤區
3. 懂比愛更難
4. 負面情緒的"活血化瘀"
5. 女兒九年級的獎學金申請
6. 孩子的快樂是可以轉移的
7. 自發自覺地做作業
8. 家長要小心使用"課輔"
第三章 巧妙引導,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1. 丟三落四多半不是能力問題
2. 倩倩的時間表
3. 怎樣才能讓孩子不磨蹭
4. 孩子的懂事兒從"事"說起
5. 鼓勵孩子自理
6.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第四章 不慌不忙,輕松引導培養優良品質
1. 我想當大明星
2. 我想做飯,不想洗碗
3. 孩子的自信來自于他做的每一件事
4. 理解西方的"個人獨立"
5. 身心合一,才會有的注意力
6. 只有孩子的細節,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第五章 細心觀察,學會真心贊賞孩子
1. 如何鼓勵孩子也是一個難題
2. 一個媽媽在五天里發生的神奇變化
3. 讓孩子相信自己能行
4. 學彈吉他的男孩明明
5. 時刻發現孩子的優點
6. 老師,我家孩子有進步嗎?
第六章 別讓愛傷人,如何提高愛的質量
1. 親子教育是一部大片,孩子是主角
2. 父母的補償心理
3. 家長要有一顆慷慨的心
4. 我要兒子愛我!
5. 家長對自己孩子的信任有多少?
6.把父母對孩子的愛表現為愛
7. 孩子生病了
8. 不用太抽象的詞語
第七章 順其自然,收起無謂的嘮叨和埋怨
1.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么辦?
2. 當孩子比家長還有理
3. 不吃魚是遺傳的嗎?
4. 一個媽媽的遺憾
5.享受孩子帶來的三重快樂
6. 家長要放下孩子的錯誤
第八章 陪孩子長大,媽媽需要擁有智慧的愛
1. 芭比娃娃的啟示
2. 一個肩膀高是怎么回事?
3. 的孩子有沒有?
4. 給孩子真正的幫助
5. 問題就是機遇
6. 家長要慎用自己的"建議權"
7. 關注孩子內在的成長
8. 知恥而后勇乎?
第九章 和孩子一起,度過美好而富有挑戰的青春期
1. 青春期三部曲之——親密有間
2. 青春期三部曲之——逐漸放手
3. 青春期三部曲之——避其鋒芒
4. 孩子的壓力
5. 三分鐘改變"杰"的一生
6. 國內來的高中留學生
7. 擁抱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
第十章 走出教育誤區,做教子有方的好家長
1. 不以"成人之心"解讀"孩子之意
2. 不要說孩子懶
3. 主人心態與鐘點工心態
4. 把孩子的這個人和他做的事要分開
5. 誠實和才藝,孰輕孰重?
6. 寬度還是高度?
7. 尊重孩子對事物的看法和體驗
附錄:親子關系之實戰智慧
我要兒子愛我!
安雅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全家住在新西蘭的陶博湖。大兒子剛19歲,在奧克蘭上大學。在離家的頭三個月里,大兒子沒怎么和家里聯系,偶爾發個手機短信也是詞不達意。最長的一次短信就是向家里要錢。無奈,安雅和丈夫商量之后,決定她一個人來奧克蘭陪兒子。搬到奧克蘭的那個晚上,安雅恰好感冒了。看著車里一大推東西,安雅給兒子打了個電話,讓兒子過來幫著搬東西。沒想到,兒子在那邊冷淡地說:"你自己搬吧,我明天有考試。"然后就把電話掛了。安雅的眼淚一下子就涌出來了。
時隔三月,當安雅告訴我這件事時,她還是感到一陣心酸,望著她盈滿淚水的眼睛,我問道:"當時你希望孩子怎么做?""我當時病了,又有一大堆東西,我就希望兒子能挺身而出,安慰安慰我,然后馬上過來幫我。"她說。"結果你失望了。""豈止是失望,那一瞬間簡直是萬念俱灰。"她的眼淚流了下來。"你想想,做媽的要多辛苦才能把孩子養大,還要供他們上大學。為了孩子我和我先生來到新西蘭,受的苦就不說了,就指望孩子們能快快樂樂地長大,將來我們一家能在新西蘭這么美的地方好好生活。沒想到,他上了大學,卻變成這樣。"她擦了擦眼淚,"我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比他做得好多了。"
"可這不應該是孩子的錯啊,你和先生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們,當你為了孩子辛苦奉獻時,孩子對父母所能做回來的其實很少,因為孩子們得到的全部信息都是父母有多愛自己,所以他們有很大的自我,但是父母沒能在他們心里。父母已經給他灌輸了十幾年的概念,那就是他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你在愛孩子的時候,忘了把自己放在他心里,讓他來愛你。"安雅有點驚呆地看著我的眼睛。
我于是又問:"你以前生過病嗎?"她說:"有啊,每年總有個一二次吧。"我又問:"那你生病的時候怎么做的呢?" 她說:"我生病的時候,我都咬牙堅持著,因為孩子們都有功課要做,不管病得多重,我都要自己堅持給家人做飯、做家務,這樣孩子們才不會受影響。""你真是個好媽媽!"我稱贊她。她有點不好意思,"也沒什么,自己多忍忍嘍。"真是典型的奉獻型母親,我這樣想。
停了一下,我又問安雅,"如果你希望孩子來安慰你,關心你,你希望他怎么做呢?"她說:"就像前面說的,安慰安慰我,幫個忙,搭把手,很簡單的事情。"我接下來問她:"你是否覺得,孩子做什么事之前,都應該先學一下?你同意這個觀點嗎?"我問。她點點頭。我又說:"可是你每次生病的時候,都自己咬牙挺過來了,好是好,你自己確實是一個好媽媽,但是你不夠慷慨啊, 因為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讓你的孩子學習如何照顧你,進而學會如何照顧他人,但你并沒有給孩子留這個學習照顧你的機會,他連學習的機會都沒有,就更不用說把它做好了。"
安雅的眼睛掙得大大的,一副不解的樣子看著我。"結論很簡單,你自己要做一個好媽媽,所以你把這個本來可以讓孩子來學習如何照顧你的機會變成讓自己更加堅強的機會了。孩子18年來,并沒有什么機會來學習如何照顧你或其他人,所以他表現出來的就是不會照顧人的狀態。因為他不會,別人會認為他不懂事,然后會怪罪于他,其實是孩子還沒有機會學習過。所以,孩子沒有錯。錯在父母自己太無私以至于忘了把自己放到孩子心里了。"
安雅抬頭看著我說道:"我現在就想兒子能學會愛父母和家人,你能幫我么?"我說:"當然了。很簡單,從現在開始,你要示弱,你不是那個刀槍不入的媽媽了,你是個經常需要兒子關心和照顧一下的媽媽,你盡可能的給孩子機會來幫你。慢慢地,他就習慣心里有你了。這是一個過程,具體多長不好說,但是你會看到進步的。"安雅的眼睛亮了起來,"我一定要示弱。"她像是重復我的話,又像是給自己信心。
過了一個月,安雅帶著她的兒子來看我。從安雅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她心情好了不少,我知道她一定是在示弱了。果然,她講起自己總是記不住路,還好兒子記憶力好,能力又強,只要有機會就幫媽媽辦事,所以自己現在輕松了不少。
說到開心處,安雅會意地沖我眨眨眼睛,我也心領神會地一笑。我知道,她的兒子現在開始愛她了!
一個媽媽在五天里發生的神奇變化
這個主意始于我2008年在新西蘭做電臺節目主持人的時候。那天的節目請了一個孩子的爸爸做我的嘉賓。我的節目有一個環節,就是"家長連線",是允許聽眾直接打電話到節目上來,和主持人談感想。在節目開始前,這個孩子的爸爸有點抵觸情緒,說"`家長連線`這個環節不太舒服,因為家長一打電話,就是抱怨孩子如何如何不聽話,不愛學習,整天打游戲等,都聽膩了。能不能換個樣?"我說:"好啊,就換個找孩子優點的,試試怎么樣?"所以,在那天的節目中,我就在電臺里跟聽眾朋友講:"家長熱線今天要找孩子的優點,看誰能說出孩子的三個優點,誰就打電話進來。"結果,那天打電話上進來的寥寥無幾。有個孩子媽媽說:"仔細想了半天,總算是找到了孩子的三個優點:一是比較能照顧弟弟,二是能幫著倒垃圾,三是能自己走路上學。"
平常的熱線電話總是爆滿,家長們的問題總是"孩子不愛學習怎么辦?"、"孩子不愛上學怎么辦?"、"孩子不收拾自己的房間怎么辦?"、"孩子不喜歡上中文課怎么辦?"……"孩子……怎么辦?"已經成了節目的標準句式,似乎都是孩子的問題,都是缺點,那孩子的優點呢?難道孩子就一點優點都沒有了嗎?
有一個來自北京的男孩。在北京時就讀于當地好的高中,到新西蘭之后,由于尚未熟悉英語語言的學習環境,暫時未能如愿進入學校的"好班"。媽媽到新西蘭也是人生地不熟的,連急帶氣,心情迫切,和兒子爭執不斷,導致母子二人關系緊張。
當她帶著兒子來見我時,我一看就明白了,孩子的臉上長滿了青春痘,媽媽臉色暗淡,應該是緊張所致。聊了幾句,孩子的作業并不很多,但是心理壓力很大:一是覺得現在沒在"好班",而以前在北京是好的學校好的班級;二是媽媽覺得他努力不夠,所以他必須每天面對媽媽明里暗里的提醒,比如為了他的留學,家里花了多大的力氣和金錢,他應該如何如何等。
我和孩子用英語聊了起來。對于一個才來新西蘭不久的孩子來說,他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他媽媽的思想還是站在原在北京的位置上,沒能及時調整過來,雖然她人在新西蘭,可是心還在北京,還是原來那種認為孩子就應該是在好的班級的心態。
我問男孩:"在北京見過外國人學中文嗎?"男孩笑了起來,"當然了。""他們講得怎么樣?""他們講漢語的調子很好笑的。有一個留學生,學了兩年漢語,可他講的漢語我還是聽不懂。""你來新西蘭多久了?"我問。"差不多半年了。""可是你的英語講得很好啊!" 我一點都不夸張地說。男孩受到鼓勵,一下子提高了聲調,用英語說:"可是我媽覺得我應該更好,應該上好班,然后才能考上美國的常春藤大學。""你以六個月的時間,能把英語學成這樣,相信你會很有希望考上常春藤大學的。想想看,你的同學都學了15年的英語了呢。"聽到這兒,她媽媽的臉色也緩和了下來。接下來,我們談了學校、學習的科目、同學,奧克蘭、新西蘭、北京等。
,母子倆滿意而歸。走前,我和男孩握手,我發現他的握手結實有力,這是一個難得的有"誠意正心"的孩子,我心里這么想!然后我示意孩子媽媽打電話給我。
晚上,孩子媽媽的電話來了。我說:"現在說話方便嗎?"她說:"可以的,孩子在自己房間寫作業呢。"我說:"通過和你的兒子握手,我覺得你的兒子是個真誠的孩子,你要放心,他一定會很有成就的。我現在給你的建議就是:要用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孩子,把自己的思想定位在現在,而不是過去或者是未來。并且你每天要找一條孩子的優點,然后當天提5遍,然后E-mail給我。"
及時天白天很快就過去了,直到晚上,才等來她的電子郵件。 她是這樣寫的:
今天是用新的視角看兒子的及時天,我在努力改變以往的成見,用新的理論清洗大腦,但實際上內心還是焦躁不安,不知他是否能發自內心的上進,取得好的效果。今天早晨,他用了5分鐘的時間看了一會兒書。晚上主動幫我做了一點家務。這算他的今天的優點吧。說實話,我真的沒有把握。
我回復她:
你沒有信心,是因為你需要學習。你找到了他的及時條優點,還要當天提5遍,才算過關。說他變得會體貼媽媽,照顧媽媽了。媽媽有他在身邊真是幸福……明天把這條優點和新找到的第二條優點一起每條說5遍。 以此類推……注意一定要說得真誠, 好有點眼淚什么的……
第二天的E-mail 來得早了一點,她這樣寫道:
親愛的Lydia, 你說得很對,盡管我開始改變視角,但是贊美的語氣不真誠,當夸他時,兒子說:"您一直不停地說呀說啊,真吵人。"可見,我說的不動人,我要照你說的去做,想辦法帶上眼淚。
這些天兒子好像各方面都點有進步,尤其是在主動做一些小家務上,盡管事情小,但是我可以看出他開始有責任感了,知道關心別人了。今天學校球隊有比賽,他為了抓緊時間學習誤了校車,我把他送到比賽地點,他在場上得了4分,表現不錯,教練表揚了他。他知道為集體著想,有團隊意識,算他的優點吧。
很明顯,第二封E-mail少了些焦慮,多了些信心,找優點也找得容易些了,嗯,這個媽媽在進步了,我高興地想著。
我給她這樣回復:
你好。你的郵件越來越有可讀性。你也越來越進步了!
當你把你對孩子的希望降到零的時候,你的真誠就出現了。因為你沒有對他抱希望,所以他做的任何的"好事"對你來說都是驚喜。這時候你才會真心地被感動,真誠地去贊美他。必須要創造出一個"人之初"的環境,"性本善"才能出來。
他剛出生的時候,你對他有什么期望呢?你現在也要學著那個時候的樣子去做。
祝你進步!
第三天的E-mail,她這樣寫道:
今天,兒子接到學校的面試通知,我們下午四點趕往城里見校長,如果我沒有接受你的心理輔導,就會患得患失,緊張得不行,這種情緒就會影響到孩子,但是現在遇到我在意的事,我就運用你的理論,盡量讓事物順其自然,我外表很放松,不是一味的對他進行叮囑,盡量繞開話題,結果他與校長交流得不錯。
更重要的我發現了他較大的優點,也是巨大的優點。就是他在"大事"上不糊涂,很果斷,這是我最驚喜的。我一直擔心他在決策問題方面很磨嘰,不像男子漢,但是,今天,他在我眼里真是很,我注意他跟人握手的舉止,真是落落大方。謝謝你的指導,不管怎樣,他向理想邁出了一步。謝謝。
我從這封E-mail中感受到了一個母親的欣喜和真誠。我似乎看到她在發現兒子"大事不糊涂",像個男子漢之后,眼睛里的喜悅。她甚至注意到了孩子握手的舉止,真心地稱贊兒子"真是落落大方",而不是那種例行的膚淺的好好好,這證明她是真心真意地看到了孩子的優點了!我為她的進步感動和驕傲!我也為這個世界上有多了一個像樣的男子漢感到欣慰!
我這樣回復她:
恭喜你又找到了一條孩子的優點!
大事上清楚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重要的優點, 一定要堅持表揚。
記住每條優點至少每天提5次,要真誠地真心地贊美。而且記住要順應天時地利人和。很好。再接再厲!
第四封E-mail,她寫道:
我今天驚喜開始有大的轉變,及時天我是用放大鏡找我兒子的優點,甚至覺得有點違心,但是到今天,我是真心發現我兒子身上有很多優點,所謂的 "善"終于浮出水面了。
我兒子說:"我覺得生活充滿希望。"
我說:"為什么呀?"
兒子說:"因為您給我很多的自由,我的心情很舒暢。"
我心中暗喜,嘴里說:"是因為你做的很好嘛。"
所以今天的優點就多些:1.原來很小氣,看重錢財,舍不得給朋友,但今天到同學家去,就主動帶來小禮物。2.對待他人的態度也寬容了。3.今天給我做了10多分鐘的肩部按摩,對我說的話顯示出很關心我,又主動做了家務。
我心情也亮了很多。感謝名師指點啊。
看到這里,我的心情歡唱起來,這是我預料到的結果,我知道這24小時會出現,因為我有這個信念。
我給她回復到:
退一步海闊天空。 你好像是向后退了一小步,卻給兒子留了一大步的空間。 可喜可賀!優點找出來,明天要加上去的, 每個5遍,怕你會更忙。
第五封E-mail:,她是這樣寫的:
這些天來,孩子的表現不錯,我們兩個心情都很好,他的優點就都顯現出來了,比如,說到去機場,他有點擔心我的英語,就表示要幫我填完登機卡,再回來,他說這樣才放心。我一直擔心他是個自私的孩子,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是關心他人的,可以感到欣慰。我想隨著24小時天的進步,他會把他身上的善得到較大程度的體現。他一定會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他一定能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這句話,出自5天前那個擔心焦慮孩子"不知他是否能發自內心的上進,取得好的效果"的媽媽的口中,真算得上一個奇跡!媽媽改變的是自己的思維模式,用自己的愛心換來了兒子的積極向上的"善", 也實現了媽媽想要的那個"品學兼優"的狀態。
因為她來信提到有急事要回國一趟,我這樣回復她:
真高興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你們就取得了這么多的成績。證明你和你的兒子都是非常愿意進取的人。雖然你現在要去遠方,但是你的鼓勵要每天E-mail 給兒子。 每天一早一定要E-mail到。考慮到時差,你好前24小時晚上寫好發出。
后來,這位媽媽把兒子留在新西蘭上學,自己放心地回北京了。
從每天找一個優點,把這個優點當著孩子的面真誠地重復5次,從做得力不從心,到做得滿心歡喜,僅僅用了5天的時間,那做上一個月呢?一年呢?十年呢?我跟自己的女兒一直這樣做,所以女兒能有這樣的成績就不足為奇了。
……
面對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習成長的過程,把生命中每一個學習成長的機會留給孩子,才能成就一個獨特而強大的生命。你的孩子有"問題"嗎?恭喜你,陪伴他成長的機會來了。翻開這本書,藤媽教你怎么做。
——親子心理咨詢師劉瑩
真正的家庭教育圖書并不多,但我可以肯定這是其中一本。教育專家+教師+成功家長,這三個角色缺少任何一個都無法成就這本書。書中有很多閃光點,值得每位家長都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親子暢銷書作者和云峰
我很幸運在兒子10歲的時候,就認識了李老師,在跟隨李老師的這兩年里,我越來越認同李老師的"孩子全錯就對了"。現在兒子是一個自發自覺的孩子,做事積極主動,我從一個每天操心孩子學習的媽媽,變成了被其他媽媽羨慕的幸福媽媽,真是很感謝李老師!
——12歲男孩的媽媽簡妮奧克蘭
我一直關心孩子的教育,但心總是揪著的,總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夠好,或者不夠盡力,耽誤了孩子的成長。謝謝有這樣一本好書,它給我以慰藉,卻又不失具體的方法,它讓我揪著的心放下來,從此做個心情平和的好媽媽。
——3歲男孩和1歲女孩的媽媽祖兒深圳
無論我和李老師談什么,她從來不會大驚小怪,也不會諷刺嘲笑,她的態度溫和,語言平靜,時時讓我感受到一種真誠。她是最懂我的人。
——13歲中學女生曼妮香港
感謝李老師,她能看到我內心的不同側面,懂得我的喜怒哀樂,所以才能在我心情最煩悶的時候贈送給我一份特殊的禮物——自信,讓我在瞬間恢復快樂。
——17歲高中男生凱文奧克蘭
紙張很好!
很好的育兒書籍,理念很棒,適合家長閱讀。
書收到了,還沒來的急看,看著很不錯
好書,看了受益匪淺。
嗯,這店主很令人滿意。支持一下。
還可以
很實用的一本書
非常感謝當當的付出讓我們方便。
看了一些,應該不錯,后面放著一直沒動
朋友推薦買的,很好的一本書
………………
非常好的教育書
和想象中的差不多
養育孩子的晴雨表,好喜歡喲
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知道怎么引導,多看書,多學習
印刷正,包裝好,性價比高,在當當買書都買成鉆石會員了,方便,快捷,贊贊贊
'內容上有借鑒之處
書很好,很實用!
書很好,很實用!
相信,如果你被這本書打動了,那么,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你就不會再抱怨指責了,而是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孩子成長中的機會,孩子也會更加自信快樂、積極向上。
因為關注了作者的微博,所以覺得再買此書意義不大。觀念很好值得學習
很好,審視自己的教育觀點,更好發現自己的不足
當當的速度向來很快,這次慢個很多,如同快節奏的城市中生活的我們,偶爾需要放慢腳步…
這是一位幼兒園園長推薦的,讀了大部分,覺得挺好的,適合大孩子的父母仔細閱讀,那種孩子喜歡打游戲的父母可以在里面找到有用的辦法!
說的很有道理,真的應該檢討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態度
寫的不錯,很快看完了。不過現在印象已經不深了,感覺態度方面說的更多,方法上面說的較少。不過父母有了正確的態度,方法基本就不成問題了。
灌輸一種“放松”的心態。例子里面都是家長常犯的毛病,其實每天看看,給自己提個醒也好的,感覺令人抒懷,絕對是心靈雞湯。例子多,但細節描述不夠詳細,希望再版時錄入更多信息。
全新的認知,卻說的很對,孩子原本就是一張白紙,我們得允許孩子犯錯,不允許孩子犯錯就是不接受孩子成長。
關注了李軍老師的微信@Lydia,總能分享到一些非常實用的教育信息,但總局的不過癮,索性買來了李老師的新書,非常棒,里邊的教育理念真是太讓人受益了,非常值得購買和閱讀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