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獲得者埃爾溫·薛定諤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紀的偉大科學經典之一。它是為門外漢寫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實證明它已成為分子生物誕生和隨后DNA發現的激勵者和推動者。本書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識和物質》合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寫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來就使哲學家困惑迷離的問題,和這兩篇經典著作放在一塊的是薛定諤的自傳。通過對他一生的回顧和引人入勝的描述,提供了他從事科學著作的背景材料。
埃爾溫·薛定諤(1887-1961),奧地利物理學家。20世紀的前30年中物理學經歷了一次大革命,解決了微觀運動的基本規律問題。薛定諤生活在這個時代,1926年他提出了波動力學,是量子力學的標準形式之一。薛定諤因此而獲得諾貝爾獎。后來他的興趣轉向生命科學,1943年寫的《生命是什么》,為分子生物學的誕生作了概念上的準備。
及時部分 生命是什么 前言 序言 及時章 經典物理學家走近這個主題 1 研究的一般性質和目的 2 統計物理學 結構上的根本差別 3 一個樸素物理學家對這個主題的探討 4 為什么原子是如此之小 5 有機體的活動需要的物理學定律 6 物理學定律是以原子統計力學為根據的,因而只是近似的 7 它們的性是以大量原子的介入為基礎的及時個例子(順磁性) 8 第二個例子(布朗行動,擴散) 9 第三個例子(測量性的限度) 10 n律 第二章 遺傳機制 1 經典物理學家那些絕非無關緊要的設想是錯誤的 2 遺傳的密碼本(染色體) 3 通過細胞分裂(有絲分裂)的個體生長 4 在有絲分裂中每個梁色體是被復制的 5 染色體數減半的細胞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配子與合) 6 單倍體個體 7 減數分裂的突出性質 8 交換,特性的定位 9 基因的較大尺度 10 小的數量 11 持久性 第三章 突皮 1 "跳躍式"的突變——自然選擇的工作場地 2 它們生育同樣的后代,即它們是地遺傳下來了 3 定位,隱性和顯性 4 介紹一些術語 5 近親繁殖的有害效應 6 一般的和歷史的陳述 7 突變作為一種罕有事件的必要性 8 X射線誘發的突變 9 及時定律,突變是個單一性事件 10 第二定律,事件的局域性
賀林老師推薦的,書籍質感很好,印刷清晰,正在拜讀中--------一名偏遠地區的中醫生
專業性很強的一本書,作為文科出身的人理解書中的概念確實有些難度,若有興趣,可以看看,經典書籍值得擁有。
很好的一本書,從量子角度解釋生命,薛定諤以物理學家的角度去理解生物學。
以為是哲學方面的書,收到后是有關物理的科普讀物。
薛定諤在生物學上的嘗試很有啟發意義。我認為生命源于負熵是超越時代的嘗試。
書到是可以,就是到我這里,包裝都破了,好好的包裝一下不不可以嗎?
從物理學家的角度來研究生命,并開創生命科學的新領域,這本書不錯
薛的傳世科普經典,十分不錯。生命以負熵為生,已成了影響我一生的一句話
包裝不錯哦,整體感覺不錯,性價比很高,印刷很正。生命時什么?物質?
經典名著,開啟了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的大門,大師作品。
科學從不強加于人們任何事物,它只是陳述。科學的目的只不過是對客觀事物做出正確恰當的陳述。
在本書中數理化生都有或多或少的涉及,可見作者學識之淵博,只是限于篇幅,一些理論沒有深入討論,實在有些遺憾。因為是譯本,所以一些詞句顯得有些蹩腳,需要通過反復閱讀來琢磨。總而言之,其作為科普之讀物值得一閱。
生物學類書籍的圣典,經常被其他生物學家提及
書簡直666666就是有點看不懂……高中知識好多都忘了啊………
湖南科技社的第一推動系列還是不錯的,之前買過時間簡史,但現在又開始收這些其他的生物學著作了,還是不錯的。
很喜歡第一推動系列的書啦。薛定諤的作品,內容不用評價,經典大師,堪稱典范。部分詞句翻譯的略微有些拗口(估計與原文作者的行文有關)。本書給科學愛好者或者專業科技工作者等閱讀非常合適,里面表現出了一個科學家在解析生命問題所采用的科學方法以及思考問題的策略,還有就是最大程度的表現出頂級科學家的表述嚴謹。對高中以上學生培養科學精神很與幫助。
快遞不錯,書沒有破損,粗略看了看,覺得寫的不錯!里面的很多說法作為一個醫學生看到覺得好親切!
本書質量不錯,裝訂差了些.內容不錯作者將有機生物學和統計學結合起來。討論了熱力學定律及負熵對生物生存的作用,詳細講述了自由意識與環境相互作用產生生物習慣的改變
一本物理學家寫的生物入門書籍,據說,DNA分子結構的發現者,那倆從沒為DNA分子結構親手做過一次實驗卻能得諾貝爾的天才便是被這本書從物理學供應到生物學界來的。
該書引導人們用物理學,化學方法去研究生命的本質。從一個獨特的視角來解讀生命。
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好好珍惜這一次旅程。留下些美好給這個世界吧。
一個物理學家試圖用物理方法解釋生物,雖然有一些理論受到當時科學的限制不是太準確,但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書,而且是沃*年輕時走進生物的啟蒙書
薛定諤的這本書很不錯,從一個獨特的視角來解讀生命,可能有些觀點不會贊同,但是能帶給我們思考。
祖師爺薛定諤老板的著作,然而名字看起來像心靈雞湯哈哈,私以為對于生命的本質的研究目前無人比薛定諤做得好
拿幾部老掉牙的電影說事,《十七歲的單車》。青春是一場實力不等的角逐,要么來個人打破僵局,要么出個事改變執念,從來沒有什么是毫無由來的。青春也是隱秘的窺視,很多東西不必拿到光天化日之下看個明白不可,欣喜和悲傷都要經過醞釀,是在角落里琢磨煎熬,緩慢長成,才能好歹有些溫度。
埃爾溫·薛定諤(1887-1961),奧地利物理學家。20世紀的前30年中物理學經歷了一次大革命,解決了微觀運動的基本規律問題。薛定諤生活在這個時代,1926年他提出了波動力學,是量子力學的標準形式之一。薛定諤因此而獲得諾貝爾獎。后來他的興趣轉向生命科學,1943年寫的《生命是什么》,為分子生物學的誕生作了概念上的準備。
作者試圖用熱力學、量子力學和化學理論來解釋生命的本性,引進了非周期性晶體、負熵、遺傳密碼、量子躍遷式的突變等概念。該書引導人們用物理學、化學方法去研究生命的本性,由此作者成為分子生物學先驅。該書理論性較強,適合有一定專業背景的讀者閱讀。
在這本書中,薛定諤清晰而簡明地回答了一個科學家企圖解開生命奧秘時碰到的概念上的問題。——保羅戴維斯
還不錯,很便宜。科普類的書,這家出版社很不錯。薛定諤的這本書讓人對生命是什么,維持生命的條件有了不一樣的看法。物理學家的觀點很有開創性。
諾貝爾獎獲得者埃爾溫·薛定諤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紀的偉大科學經典之一。它是為門外漢寫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實證明它已成為分子生物誕生和隨后DNA發現的激勵者和推動者。本書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識和物質》合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寫的散文,文中研究了那些自古以來就使哲學家困惑迷離的問題,和這兩篇經典著作放在一塊的是薛定諤的自傳。通過對他一生的回顧和引人入勝的描述,提供了他從事科學著作的背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