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西方建筑理論眾說紛紜,其中雖不乏真知灼見,不過這些理論的研究者卻未必都具有建筑創作實際體驗,故雖言之鑿鑿卻不著痛處,難以指導設計實踐。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論不夠“深奧”,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澀,讀后令人如墜五里霧中。
蘆原義信這部《街道的美學》則一掃上述弊端。作者把當代許多建筑理論、豐富的知識寓于通俗易懂的流暢文字中,通俗而不淺薄。并且,作者又把這些理論應用于自己的建筑創作,通過自己的大量作品說明這些理論,故理論性強但又不脫離實踐。我以為這乃是此書的特點。
該書以街道的視覺秩序的創造作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設計的出發點,分別從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學規律,人文特色出發由淺至深論述如何發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設計中的視覺秩序規律。
街道的美學(上、下)收錄了日本著名建筑大師蘆原義信的兩部作品《街道的美學》和《續街道的美學》。文字都通俗易懂,作者把自己的理論用于了自己的建筑創作中,很有說服力。書中作者分析了外部空間,街道、景觀、住宅等,結合大量的實例。其中傳達著一個中心思想就是: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人而做的。如同很多日本建筑師一樣,蘆原義信強調對人文精神的把握。
蘆原義信同時有東方和西方教育和工作的背景,在書中對比了日本、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的建筑環境和街道、廣場等外部空間,做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歸納出東西方在文化體系、空間觀念、哲學思想以及美學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并對如何接受外來文化和繼承民族傳統問題,提出了許多見解。
蘆原義信(1918—2003年),日本當代著名建筑師,畢業于東京大學建筑系、哈佛大學研究生院,歷任日本法政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和東京大學教授,曾擔任日本建筑學會主席、日本建筑師協會主席。著有《外部空間設計》《街道的美學》等書。
006 及時章 建筑的空間領域
006 1.內部與外部
014 2.墻的意義
027 3.城郭
036 第二章 街道的構成
036 1.街道與建筑的關系
050 2.街道的構成
055 3.寬與高之比(D/H)
060 4.廣場的美學
069 5.陰角空間
073 6.下沉式庭園技法與密接原理
092 7.及時次輪廓線與第二次輪廓線
108 8.俯視景觀
112 9.室外雕塑的意義
116 第三章 關于空間的幾項考察
116 1.小空間的價值
125 2.夜景——“圖形”與“背景”的反轉
139 3.留下記憶的空間
144 第四章 世界街道的分析
144 1.幾個問題
148 2.澳大利亞帕丁頓的聯排住宅與京都的町家
154 3.意大利奇斯臺尼諾與愛琴海希臘諸島
165 4.波斯街道——伊朗伊斯法罕
175 5.昌迪加爾與巴西利亞
190 第五章 結束語
198 后記
201 參考文獻
街道的構成
在城市形成時能看到街道的意義并富有強烈感情的,主要是拉丁民族,盎格魯-撒克遜人次之,日本人可以說最差。特別是意大利人,街道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為了交通,還是作為社區而存在的。博洛尼亞的柱廊(帶柱的門廊)在氣候上是有用的,但在生活習慣上則更加重要。美國評論家B.魯道夫斯基(Bernad Rudofsky)在《人的街道》中這樣闡述:“博洛尼亞市民整天來往于柱廊之中,盡管如此,仍有24小時去兩次的習慣,他們絕不想取消柱廊下的儀式性散步。中午和黃昏時,大量人流在這個較大的城市走廊上來回遛
彎兒,這時要是不遇上朋友簡直是不可能的……” 的確,對意大利人來說,街道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摯愛的表現。而英國人的街道則不是這樣的。B.魯道夫斯基接著講述道:
的確,英國是不希求城市社會模式的,因為沒有比他們更熱衷于田園生活的了。其最充分的理由就是,他們的城市在歐洲傳統中是最不健全的。英國人對城鎮也許很忠心,但他們對于街道——那里倒是很優雅——卻并不怎么熱衷。他們喜歡躲在酒吧的微醺氣氛中。丁尼孫在詩中詠道:“我討厭廣場和街道,然而還是在那里同熟人碰面……”這是在為多數英國人代言。
因此,意大利人不但建造了街道,還把城市空地建造為人們會面的場所——廣場。英國人則建造了人們不會面的休息場所——公園。從日本城市的歷史來看,對意大利廣場和英國公園一類的外部空間一般并不關心,所以盡管有藝術性較高的室內空間,但缺乏創造良好的公共街道空間或廣場的意圖。正因起步晚,所以今天同國外相比仍是相形見絀。
十分基礎的理論,娓娓道來,簡單易懂。一天看完感觸頗深,對街道有了新的認知,對設計也有一定指導意義。力薦~
早就想看街道的美學了,終于有機會了,很開心,,很好的一本書
重視建筑的整體性,對偉大的街道在闡述中煥發生機。
沒看過這本書,很久以前就想看了,不知道怎么樣,書的質量挺好的,
很不錯的一本書,看后你能以一個專家的眼光去看周圍的街道。
分上下冊,書的包裝也很好。讀這本書,是一種美得享受。
質量很好 第二天就到了 景觀規劃專業應該看看
理論不錯,但是跟外部空間設計很相近啊,即使是同一個人的書,也太相近了吧????
終于有正品現貨了,《街道的美學》《續街道的美學》都有了,太棒了!
店慶屯的書 還沒來得及看 只能說封面還挺漂亮的
不愧是經典作品,文中對比、分析、舉例很多,可讀性很強,還有圖片印證,非常有趣味的一本書。
終于等到了。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了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學規律,人文特色等,不愧是大師經典作品。
經典。買過百花出版社2006年的版本,裝幀印刷和這版沒法比。但價錢也貴多了。但是字體還是一如既往的小。
《街道的美學》從街道美學,到地板式文化到“坐的美學”,到對生命的反省,追溯到日本文化的內在。通俗易懂,很好理解。
這本書從街道美學,到地板式文化到“坐的美學”,到對生命的靜觀與內省,追溯到日本文化的內在,感覺很讓人受啟發。
從街道美學,到地板式文化到“坐的美學”,到對生命的靜觀與內省,追溯到日本文化的內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值得一讀!
從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學規律,人文特色的角度闡釋了街道美學,地板式文化到“坐的美學”,對生命的靜觀與內省,日本文化的內在,好書!
《街道的美學》分別從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學規律,人文特色的角度,由淺至深講解了如何發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設計中的視覺秩序規律,非常好。
從街道美學,到地板式文化到“坐的美學”,到對生命的靜觀與內省,追溯到日本文化的內在。通俗易懂,內有天地。讀完這本書,對街道的建筑美又有了新的認識
本書以街道的視覺秩序的創造作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設計的出發點,,由淺至深講解了如何發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設計中的視覺秩序規律。推薦入手哦!
這本書跟外部空間設計一樣都是很經典的書,時隔這么多年終于出第二版新版了,趕緊買,因為之前買的也是復印版,建議讀!特別是學園林設計的學生!
真是不錯的一本書,作品在78年就反思了城市存在的一些弊端,并提出城市建設應該遵循的一些理論,這些理論實至今日仍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非常可貴。
字體有點小,這是唯一的缺點了,但是這個絕對不是你不入手這本書的原因。紙質蠻好,性價比高,主要書中的內容,可以讓你學到很多,領略到很多。總體來說,值得入手
《街道的美學》非常具有藝術性。它由內而外,非常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從街道美學,到地板式文化到“坐的美學”,到對生命的靜觀與內省,帶我們感受日本文化具有的特色
《街道的美學》這本書由淺至深講解了如何發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設計中的視覺秩序規律。分別從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學規律,人文特色的角度去講述,非常值得我們閱讀。
《街道的美學》帶您探索由內而外的日本文化。從街道美學,到地板式文化再到“坐的美學”,再上升到對生命的靜觀與內省,帶您追溯到日本文化的內在,領略日本文化所帶來的魅力。
這本書以街道的視覺秩序的創造作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設計的出發點由淺至深講解了如何發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設計中的視覺秩序規律。封面也很好看,包裝也很好,非常滿意。
本書以街道的視覺秩序的創造作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設計的出發點,分別從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學規律,人文特色的角度,闡述了如何發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設計中的視覺秩序規律,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