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向讀者展示了位于柏林的包豪斯檔案館非常珍貴的收藏資料,包括文件、各種設計成品、研究手繪以及建筑模型等。通過對這些資料精美地編排,本書從包豪斯流派的起源到后期發展生動并成體系地介紹了包豪斯運動對藝術和建筑深刻的影響力,并對整個流派的重要人物如格羅皮烏斯、馬塞爾 布勞耶、康定斯基和保羅 克利等都做了的詮釋。
在魏瑪建校距今已近100年了,包豪斯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概念和標志。作為藝術設計的開創者,它所倡導的就是現在我們稱之為“包豪斯風格”的純粹的簡約主義。包豪斯的教師蜚聲世界,囊括了一個時代的藝術先驅,例如瓦西里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列奧尼 費寧格(Lyonel Feininger)、保羅 克利(Paul Klee)和奧斯卡 施萊默(Oskar Schlemmer)。包豪斯的教學策略主要是由約翰 伊頓(Johannes Itten)、約瑟夫 阿爾博斯(Josef Albers)和拉茲洛 莫霍利 納吉(László Moholy-Nagy)制定的,而后被全球的藝術課程和設計機構廣泛應用,時至今日依然勢頭不減。另一方面,包豪斯建筑先鋒派在20世紀得以發展,以瓦爾特 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和路德維希 密斯 凡 德 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作品為發端,其單調的盒狀結構和“沒有靈魂”的住宅因使城市變得丑陋且違背鄉村肌理,而在今天飽受爭議。
瑪格達萊娜 德羅斯特(Magdalena Droste)已經在包豪斯檔案館和包豪斯設計博物館從事研究多年,她致力于彌合該項研究的斷層。本書以近年來不斷修正的視角來描述包豪斯的歷史,從包豪斯的產生到終解散,清晰而簡明地梳理了它的結構與發展歷程,適讀群體既包括一般讀者,也包括專家學者。本書沒有忽視與包豪斯的美學和社會目標相關的矛盾與沖突。
本書的作者瑪格達萊娜 德羅斯特已在包豪斯檔案館和包豪斯設計博物館從事研究多年,作為包豪斯學派的著名學者,其對包豪斯的研究是非常深入、專業的。本書以公正、客觀的視角論述了包豪斯發展的歷史,從包豪斯的起源、發展、重組至終解散,向讀者簡明地介紹了其結構和發展歷程,也探討了包豪斯的社會價值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沖突和矛盾。全書內容結構編排非常清晰、系統化,基本與包豪斯發展歷程相吻合。
書中的插圖絕大多數來源于包豪斯檔案館的收藏品,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包豪斯在設計和教學上的豐碩成果,使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完整。建筑師、建筑專業學生、設計師等目標讀者都可以從中獲得靈感與啟發。
米蘭多莫斯設計學院更是將本書視為“一本為寡然無趣的包豪斯建筑作品帶來陣陣清風的書籍。”
柏林包豪斯檔案館是柏林非常重要的文化象征,用來紀念包豪斯運動,即20世紀極有影響力的藝術和設計運動,來到這里可以回顧包豪斯設計的歷史。包豪斯檔案館位于包豪斯建筑設計藝術學院內,它出自創始人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之手。檔案館里面珍藏著世界上有關包豪斯學校歷史及其各個創作領域的作品,其中包括:建筑設計、家具、陶瓷、金屬、攝影、舞臺、預備班作品以及著名教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等人的創作。
瑪格達萊娜 德羅斯特在德國亞琛與馬爾堡獲得美術史、文學兩個學士學位,從1980年起在柏林的包豪斯檔案館負責包豪斯學派的展覽與相關的出版工作。她曾經對包豪斯家具和編織工作坊進行研究,尤其專注于女性在手工業當中的角色的研究。如今瑪格達萊娜是包豪斯學派的著名學者,在德國建筑領域獲得了豐富的經驗與成就。
丁夢月,2011.9—2015.7畢業于海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2015.9至今就讀于天津大學建筑學院,風景園林學碩士在讀。
胡一可,天津大學建筑學院風景園林系副教授,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數字建構實驗室主任,天津市城市規劃學會規劃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會員。
目 錄
前言 6
包豪斯的起源 8
魏瑪包豪斯——表現主義時期的包豪斯 20
關于教師 22
約翰 伊頓和他的教學 24
關于工作坊 34
聚會—工作—玩樂 37
包豪斯的女學生 38
建筑教學和房地產 40
格羅皮烏斯與伊頓之間的沖突 45
政治分爭中的魏瑪包豪斯 46
藝術與技術——走向新融合 52
包豪斯的風格派 54
保羅 克利的課程 62
瓦西里 康定斯基的課程 66
陶器工作坊 68
編織工作坊 72
金屬工作坊 75
家具工作坊 82
彩繪玻璃和壁畫工作坊 86
木刻工作坊和石雕工作坊 91
裝訂工作坊 95
平面印刷工作坊 98
魏瑪包豪斯的劇院 101
1923年包豪斯展 105
魏瑪包豪斯的建筑 110
魏瑪包豪斯的衰落 113
德紹包豪斯:設計研究所 118
德紹包豪斯的建筑 120
教師住宅 126
多登住宅區 132
1925年和1927年的學校改革 134
包豪斯著作——《包豪斯》季刊 137
約瑟夫 阿爾博斯和拉茲洛 莫霍利 納吉
在德紹的基礎課程 140
保羅 克利和瓦西里 康定斯基在德紹的課程 144
工作坊的生產和教學 147
印刷和廣告工作坊 148
編織工作坊 151
細木、金屬、壁畫和雕塑工作坊 153
德紹包豪斯的戲劇 158
困難年代1926—1927年 161
瓦爾特 格羅皮烏斯辭職 162
漢斯 邁耶:必需品,不是奢侈品 164
包豪斯重組 170
工作坊重組 174
室內設計工作坊——細木工作坊 175
室內設計工作坊——金屬工作坊 176
室內設計工作坊——壁畫工作坊 178
廣告工作坊 180
編織工作坊 184
漢斯 邁耶管理下的戲劇 186
自由繪畫課 188
漢斯 邁耶管理下的建筑教學 190
貝爾瑙工會聯盟學校 193
多登住宅擴展 196
漢斯 邁耶領導下包豪斯取得的成就 196
漢斯 邁耶被解雇 198
路德維希 密斯 凡 德 羅:
包豪斯成為建筑學院 202
包豪斯的新課程 204
財政困難與政治斗爭 206
希爾博賽默和密斯 凡 德 羅的建筑課 209
容克斯住宅區 216
廣告和攝影工作坊 219
編織工作坊與室內設計工作坊 224
德紹的政治終結 227
德國的包豪斯?包豪斯的終結 228
柏林包豪斯 233
注釋 240
人物介紹 242
參考文獻 254
插圖目錄 254
在向全德國的包豪斯宣言(如第18、19頁圖)中,格羅皮烏斯制定了新學院的計劃和目標:藝術家和工匠們一起創造“未來建筑”。對藝術院校“現代觀念”改革的討論在柏林州立圖書館館長威廉 馮 博德(Wilhelm von Bode)1916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有所提及。他主張美術、藝術和手工藝學科應該設置在一個院系中共同發展,這樣可以緩解藝術家無從就業的現狀——這在當時被稱為“藝術家無產階級”。 格羅皮烏斯采納了巴特寧“專家團”的建議。包豪斯的等級體系在巴特寧的文章中已經被明確地構想出來:學徒—熟練工—導師體系。 格羅皮烏斯通過及時個包豪斯計劃傳播了革命期間和革命后教學改革的理念。但是包豪斯不只想成為美術學校與藝術和手工藝學校的合并;相反,它的教學是由建筑建造的象征性目標和實踐性目標雙向控制的。對格羅皮烏斯來說,與“藝術蘇維埃”的想法一致,建筑是社會的、智力的和符號的活動。這使得先前一些獨立的學科和職業得以融入一項共同任務當中。建筑就是要縮小等級差異,讓門外漢和藝術家能在同一平臺對話。 早期,伊頓對每個工作坊都具有影響力。除了費寧格負責的平面印刷工作坊和馬爾克斯主持工作的陶器工作坊,伊頓和穆奇是其他所有工作坊的形式導師。然而第二學期,伊頓把石雕工作坊交給施萊默,穆奇接管了編織工作坊,克利負責裝訂工作坊,格羅皮烏斯負責細木工作坊。到1922年10月,伊頓的影響力在重組改革中被削弱,只剩下金屬、彩繪玻璃和壁畫工作坊由他負責。 邁耶也為工作坊的哲學思想注入了新的靈感。在“包豪斯生產原則”中,格羅皮烏斯曾宣布包豪斯的主要目標就是工業產品模型的開發研究。邁耶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包豪斯要設計出滿足“人們需要”、滿足“工人階層”的產品模型。邁耶因此將包豪斯的社會目標轉化成一句話——流行的必需品而不是出眾的奢侈品。“標準”一詞成為工作坊生產活動的試金石。邁耶想創造盡量少的具有普適性的標準產品,進行大規模生產,最廣泛地被大眾接受,并能悄無聲息地融入大眾日常生活。
1. “本書內容豐富,是對包豪斯發展歷程的一次詮釋。關于如何運營富有創造力、多產的工作坊,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建議、靈感和啟迪。” ——《計算機藝術項目》雜志,巴思
2. “……后,這是一本為寡然無趣的包豪斯建筑作品帶來陣陣清風的書籍。”——多莫斯設計學院,米蘭
很好,值得學習!
暢銷是有原因的
很經典的一部著作
提高現代設計藝術素養的好書 圖片很珍藏
一本為寡然無趣的包豪斯建筑作品帶來陣陣清風的書籍
分析清晰,值得一讀
書很好!!
值得珍藏。這種級別的作品常讀常新
內容實用 包裝不錯 可以看一看
經典!現代主義必看。主要是圖片豐富。
內容很全面,很好的一本書
學設計必讀的書啊!印刷很不錯,裝幀精美,愛不釋手!很厚,慢慢讀。
很不錯的書,五星好評! 展示了包豪斯檔案館珍貴的藏品,看到那么多大師的作品,很受啟發。值得收藏!
拿到這本書非常激動!不愧是TASCHEN出版的書,內容非常全面,對包豪斯的發展歷程講解也很公正客觀,能對包豪斯更加了解。推薦!
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十分有用!作為一名建筑專業的學生,包豪斯時期的藝術和建筑理論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老師也會建議我們讀這方面的書,這本書真的買的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