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心理學》針對當代人的情緒和生活現狀,從名利欲望、得失交際、愛情、婚
姻、工作、壓力等方面,屢屢深入循循善誘,引導人們如何保持淡定的心境,如何修煉淡定
的心胸,如何擁有淡定的生活。淡定的人生不寂寞,淡定的人生不煩惱,淡定的人生 美
麗,淡定的人生 幸福。淡定人生,從閱讀本書開始。
為什么內心總是不平靜?
為什么總是缺乏安全感?
為什么情緒總像過山車?
為什么遇事時總是不從容?
一部獻給迷茫都市人、讓你重遇淡定自我的心靈靜修讀本。
揭示內心煩惱困惑的根源,解讀心智圓融的淡定法則。
不失控、不糾結、不失衡的情緒掌控術。
不浮躁、不抱怨、不生氣的心理療愈課。
淡定,是一種心靜如水、無欲無求、不怨不尤的心境。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煩惱與遺憾、憂傷與痛苦。
淡定是心靈的修煉,是人生的境界和智慧。它讓浮躁的我們沉靜自我,讓執著的我們學會放下。
在淡定中滋養心靈,讓內心清澈如水。在淡定中升華人生,讓生命回歸平衡。
淡定于心,淡泊于行。靜守己心,淡看浮華。
淡定,做內心強大的自己!淡定,做富足成功的自己!
牧之,師大心理學碩士,心理咨詢師,現為某心理學研究機構負責人,長期在北晚、中青
報、讀者、知音等報刊雜志發表專欄文章。著有《心理學與你的生活》《微表情心理
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這些事不必找心理醫生》《怪誕心理學》《重口味心理學》等
暢銷圖書。
第1章淡定是心靈的修行
心境淡泊,逍遙自如 / 002
淡泊是心靈的 高境界 / 005
上善若水,淡泊清澄 / 007
撣凈塵埃,心明眼亮 / 009
栽種心靈花,芬芳隨處散 / 012
內心淡定,四季是美景 / 014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016
淡定人生三境界 / 018
生活中我們應該淡忘的 / 020
修養心靈,收獲淡定 / 024
第2章淡定的內心不煩惱
放棄名利一身輕 / 028
過多的奢求徒增煩惱 / 031
淡泊欲望,淡對誘惑 / 033
榮辱毀譽不上心 / 036
鮮花榮譽面前清醒淡定 / 038
名利富貴如過眼煙云 / 040
人生不滿百,何須名利憂 / 042
清心寡欲,身心安定 / 045
知足常樂,恬淡灑脫 / 047
浮華世界保持平常心 / 050
寵辱不驚,望天空云卷云舒 / 052
第3章誘惑的世界要淡定
安撫一顆浮躁的心 / 056
過濾浮躁,沉靜做人 / 058
越攀比,越淡定 / 062
沉淀嘩眾取寵的虛榮心 / 064
眾聲喧嘩我獨靜 / 067
平靜中品味生活的福氣 / 069
穿越繁華,抵達寧靜 / 071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 073
甘于寂寞,樂于淡泊 / 075
耐住寂寞,享受獨處的寧靜 / 077
第4章一念心放下,剎那蓮花
內心淡定,四季是美景
有首古詩寫道:“但愿此心春長在,須知世上苦人多。”現實中真的是有許多人感到自己活得很辛苦,生活中沒有一點樂趣。正因為世人心中無“春”,所以才無快樂可言。其實人生是快樂的,只不過快樂深藏于心,不容易為人所發現而已。
春秋時有一隱士榮啟期,在泰山優哉優哉,鼓琴而歌。孔子路過,就問他:為何這等快樂?
榮啟期回答道:“天生萬物,唯人為貴,我得為人,何不樂也?”
正如榮啟期所說,生而為人即是一種快樂,快樂是人生的主題。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以飽滿的熱情去對生活,就能快樂度過每24小時。
許多人抱怨生活太清苦,許多人到外界去尋求快樂。而對身邊的美景熟視無睹,其實只要用心生活,身邊就有感動你的美景。
在春天,特別是早春,從春來發幾枝的柳樹上,從重新披上綠裝的大地上,從水光瀲滟的湖面上,從鳥雀嘰喳的瓦房屋頂,從萬物萌發的郊外,從身邊女人和孩子們的身上,你隨處都能感受到風景的存在,讓心靈享受美的熏陶。只要用心,你也能體會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美景。
在夏天,你可以去體會萬物在驕陽下傲然挺立的颯爽英姿。如果是晴空萬里,你可以去河邊體會“水光瀲滟晴方好”的詩意;如果是雨天,你則可以去感受“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更是好景連連,正如古人所說:“一年好景君須記, 是橙黃橘綠時”。看著院里掛滿果實的梨樹,你能不開心?聞著空氣中彌漫著的果實的芳香,你能不開心?就是看看滿街的落葉,也會帶給你無窮的遐想,你也沒有不開心的理由。
冬天總是給人一種肅殺寂靜的感覺,似乎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其實不然,冬天也有冬天的美麗。即使去看那光禿禿的樹,在凜冽的西風的肅殺中沉著堅持的樣子,也讓人感受到力量和希望。享受著這一切,你能說冬天不美嗎?
淡定的心靈智慧
一個人如果能夠始終保持內心的淡定,那么不論是春夏秋冬,不論是風霜雨雪,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美景。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一個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那么他的內心必定不能缺少淡泊。雖然我們渴望成功,渴望能在有生之年畫出優美的人生軌跡,但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平平淡淡的快樂生活,一份實實在在的成功。這種成功,不必努力苛求轟轟烈烈,不一定要有那種揭天地之奧秘,只是一份平平淡淡的追求足矣!
陶淵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國 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朝代更迭,社會動蕩,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里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手下提醒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從官場退隱后的陶淵明,在自己的家鄉開荒種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在田園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歌。他寫農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他寫自己勞動的感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也寫農人勞作的甘苦:“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諸葛亮有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是一種真我,是英雄本色。追求淡泊者,生活的道路會開滿鮮花、芳香四溢;追求享受者,生活的道路可能會遍布陷阱,甚至只能在生命終結的一剎那才能體會到稍縱即逝的一絲快樂。
心淡如水,人淡如菊,不貪圖什么,不憂慮什么,拋棄所有的煩惱,是一種境界。讓心靈享受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致,享受到富有禪意的生活,就要讓心靈除去雜念,遠離世俗,做 自然、 本真的人。
淡定的心靈智慧
學會淡泊,擁有淡泊。學會和擁有了淡泊,我們就能在令人眼花繚亂、目迷神惑的世相百態面前神寧氣靜,就會拋開一切名韁利鎖的束縛,在人生的大道上邁出自信與豪邁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