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這是1967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利所做連鎖信實驗得出的結論,也叫六度分隔理論。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實驗不僅印證了我們某些時候有關“世界真小”的感慨,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人際關系的作用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為重要。
人際互動離不開溝通,而有效的溝通離不開心理策略。本書分為七章內容,從心理
學角度對高情商溝通與人際互動進行詳細解析。掌握了高情商溝通的奧秘,勢必會讓你的個人競爭力得到相應的提升。
從心理學角度解讀人際互動里隱藏的秘密;從細節開始,讓你在溝通與互動中散發魅力;幫助你有效改善工作與生活中的人際關系。
及時章 從“我”開始的人際關系/ 1
及時節 做一個讓別人喜歡的人/ 2
第二節 外圓內方的處事原則/ 7
第三節 情商和社交商真的存在嗎/ 11
第四節 價值觀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16
第五節 讓自尊和自信成為人際關系的兩大基石/ 20
第六節 低調做人與好心態/ 25
第二章 人際關系中常見的心理學策略/ 29
及時節 首因效應——及時印象很重要/ 30
第二節 相似效應——“一見如故”是交往的良好開端/ 35
第三節 互補效應——互補和相似一樣產生吸引力/ 40
第四節 互惠效應——人情也講究“收支平衡”/ 45
第五節 兩情相悅效應——你喜歡他,他就容易喜歡你/ 51
第六節 自我暴露效應——人之相交,貴在交心/ 55
第七節 角色效應——人生就是一場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很重要/ 59
第三章 人際關系中不可觸碰的心理禁區/ 65
及時節 以誠待人,才能贏得尊重/ 66
第二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領地”/ 70
第三節 拒絕做不良情緒的傳播者/ 75
第四節 不能傷的“面子”/ 80
第五節 尊重彼此,不做“包打聽”/ 84
第六節 惹人生厭的“過度表現”/ 88
第四章 “我”—“他”:人際關系中的雙向互動/ 95
及時節 交往,從“識人”開始/ 96
第二節 決定成敗的細節/ 100
第三節 不讓“身份”影響彼此的交往/ 105
第四節 “槍打出頭鳥”的啟示/ 108
第五節 “舌燦如蓮”到“禍從口出”的反轉/ 112
第六節 “話”要聽,更要“看”/ 116
第五章 語言在人際關系中的運用/ 121
及時節 贊美是好的開場白/ 122
第二節 虛實有度,避免話語傷人/ 126
第三節 委婉——中國式話語的妙處/ 129
第四節 說話,要給自己留有余地/ 133
第五節 分清環境,說對話/ 138
第六節 巧妙拒絕,給彼此留面子/ 143
第六章 實戰篇: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系/ 149
及時節 你是一個好丈夫或好妻子嗎/ 150
第二節 孩子眼中的你 / 158
第三節 做上司身邊的“大紅人”/ 163
第四節 辦公室里左右逢源的人/ 168
第五節 下屬喜歡的領導是這樣的/ 173
第六節 危難時刻,你的朋友在哪里/ 178
第七章 克服心理障礙,培養良好人際關系/ 183
及時節 首先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 184
第二節 樹立正確的人際關系理念/ 190
第三節 靦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194
第四節 克服怯場心理——并不是只有你會這樣/ 199
第五節 不要讓嫉妒和偏見影響你/ 204
第六節 遠離社交障礙/ 209
第三節做上司身邊的“大紅人”
汪中求先生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把老板當作及時顧客。的確,對于現代人來說,職場是一個人除了家庭以外最經常出入的地方,而上司作為職場中的重要人物,不管是職權還是地位都高高在上,他直接決定著我們在職場中發展的前途和生存處境。一個人如果能處理好和自己上司的關系,不僅有助于自己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會深刻地影響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幸福指數。
曾經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叫作《我的兄弟叫順溜》,其中有這么一段話:“當兵這么多年,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兵。可以像狼、像虎,拼盡一顆子彈,拼盡一滴血,瘋狂地去戰斗。但在最需要他冷靜面對困境的時候,他卻可以恪守一個軍人的職責和紀律,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內心。”這是團長對順溜的評價,通過這段話我們也可以發現,其實順溜就是許多職場人士學習的榜樣——上司身邊的“大紅人”。
順溜為什么可以讓上司如此喜歡自己呢?回顧劇情我們可以發現,順溜主要有三個特點:
及時,有真才實學。看過電視劇的人應該都知道劇中的順溜是一個彈無虛發的神。對于這樣的人才,換作我們是上司是不是也會喜歡呢?對于這樣的人才,即使有些小毛病,領導也會喜歡。在任何企業里,領導身邊的“紅人”除了極個別的靠溜須拍馬哄上司開心外,大部分都是具有真才實學的人。因為只有人才才是領導輝煌成就背后的重要支撐。任何時候,具備超強能力的人都會被領導看重。
第二,有責任感,關鍵時刻能夠牢記自己作為軍人的職責。這一點也非常重要,不管是老板還是上司,沒有一個人會喜歡偷奸耍滑、不負責任的人。在現代社會中,有些人非常害怕承擔責任,拈輕怕重,生怕自己吃虧,遇到事情喜歡逃避。這樣的人或許可以左右逢源,一時得逞,但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一長,上司自然就知道其為人了;另一方面,上司之所以能夠成為上司,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有責任感、勇于承擔責任的人。因為只有自己奮勇當先,為他人樹立榜樣,手下的員工才會被這種精神感染。這樣的上司自然也喜歡被自己“感染”的人。
第三,對事業忠誠、投入。軍人的事業就是上陣打仗,上了戰場的順溜可以像狼、像虎一樣拼盡一顆子彈、一滴血。在職場上也是一樣,只有忠誠于事業的人才會安于自己的崗位,勇于承擔上司交給自己的重任,這樣的人理所當然會受到上司重視。因為任何一個企業隨著業務的展開,都會產生一些新的、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而這些任務都需要有人去承擔,去完成。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人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堪當大任者。如果沒有這樣的人,上司是不可能推行自己的計劃的。因此,那些沒事時“瞎嚷嚷”,遇到事情就逃避,不愛崗敬業的人不僅不受上司喜歡,也終究會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汰。
除了和順溜一樣具備以上三個特點外,上司還喜歡關鍵時刻能夠犧牲個人利益,有大局觀念的人。在一個企業里,什么叫“顧全大局”呢?2008年金融危機時,某企業老總只拿1元酬勞,卻保障不裁員、不給員工減薪;有一個銷售人員,按照年初制訂的銷售提成方案,他的收入會遠遠高于其他地區業績相當的人,但是為了不影響其他銷售人員的積極性,他欣然接受了公司為他重新制訂的薪酬方案;公司需要在貧困艱苦地區開展業務,誰都不愿意去,這個時候有人挺身而出說“我去”;等等。正是有了這樣一群“舍小家、為大家”,顧全大局的好員工,企業的發展戰略才能推進,這樣不計個人得失,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員工,不僅為自己贏得了尊重,也會贏得上司的尊重。作為一名職場人士,如果沒有大局觀念和犧牲精神,團隊意識就無從談起,走到哪里也不會受到歡迎。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做上司心目中聽話的下屬。在上司的心目中,員工大致可以分為下面幾類: 一種是能力很強又聽話,這是領導最看好的一類;一種是你能力不強也不弱,馬馬虎虎還說得過去,但是也很聽話,這樣的人上司也比較喜歡,會認為還不錯;還有一種是能力雖然很差,但是比較聽話,這也沒太大問題,領導會對其勉強用之;一種就是能力很強,但不聽話,盡管這些“不聽話”有時是為工作著想,但這也沒用,因為這會讓上司產生一種不好的感覺:“你是不覺得自己比我強?你是上司還是我是上司?”對于此類員工,上司會毫不猶豫地忍痛割愛——至于那種既不聽話又沒有能力的人,放心,他們是根本入不了上司的法眼的。
了解了上司喜歡的員工的特質,我們再照著去做,就會容易很多——在人際關系心理學中,有一條重要的原則叫作“投其所好”,也就是說,我們想要和某人處理好關系,就要做他喜歡的人。比如,如上所述,上司喜歡有真才實學的人,那么我們首先就必須做到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或者是見解獨特、資源豐富,也就是擁有自己的“獨門絕技”。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專業特長,同時找到自己的“關鍵崗位”也很重要。在“人才”理論里,有一個“二八定律”,即在一個群體中,只有20%的“人才”是真正不可或缺的。而一個人只有結合自己的專業和企業的性質,找到適合自己的關鍵崗位,才能夠做出成績,展現自己的優勢,變得“不可或缺”。如果說一件事誰都能干,那么我們的價值又從何體現呢?只有當一件事只有我們能干,或者暫時只有我們能干時,我們的價值才更加突出。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對于個人而言,我們首先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夠承擔重任的能力,這種自信來源于自己扎實的功底,而不是自負;我們必須時刻明白,上司將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給自己辦,就是對自己的信任。如果沒有困難,那肯定是不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即使做了,也體現不出自己的能力。因此,無論遇到任何問題,我們都必須具備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開拓精神,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
不過,要做上司身邊的“紅人”,僅了解或者是做到這些還是不夠的,在和上司相處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及時,把握與上司建立密切關系的好時機。如新上級初到伊始,并不是所有上司都是從單位基層一點點做起來的,也有一些特殊的“空降兵”,他們往往因為新到一個環境里,需要對各種情況加以了解,這正是顯示下屬能力的好機會。我們可以積極地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既滿足了上級的需求,同時也推銷了自己——這時要切記不要在新上級面前隨便評價他的前任,這種“人走茶涼”的行為會讓新上級產生疑慮;還有,當上級需要幫助時。一般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方面,作為上司也是如此。而上司往往由于拉不下面子,很難主動向下屬坦白這種情況,這時就需要我們善于發現領導的這種難處,然后自告奮勇地幫助領導解決難題,如接下比較棘手的工作等。
第二,尊重上司,滿足他們的安全感需求。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上司都是通過觀察下屬的言行來判斷自己的威信以及行為的。而許多下屬偏偏不明就里,或是把他們看作做官的,與自己毫不相干,除了公事以外,彼此不聞不問,敬而遠之;抑或覺得他們學歷比自己還低,對他們不屑一顧,這些做法或者說想法都非常不利于和上司相處。由于上司不可能整天監視下屬的言行,但是又擔心下屬對自己不利,這樣很容易導致猜疑。作為下屬,這時明智的做法應該是經常向領導報告,寧可一個報告接一個報告,也不能疏于報告——報告需注意內容,不可瑣碎,有些事情要重視結果而非過程;在遇到特別原因需要越級報告時,也要先請示直接上司,獲得他的同意和支持;在公開的場合和重要會議上,一定要記得讓上司“唱主角”。在他沒作決定之前,有什么意見和建議盡管提出;一旦他已拿定主意,你就不要再提出異議。記住,你看見的只是其一,他定的卻是全盤大計。你做的事,他必須負責到底。
第三,對上司要以誠相待。如果在業務上有兩位以上的上司,你必須認清誰是自己的主管,應將有關業務問題向他請示,獲得他的信任與支持。另一上司交給的事情,在不相互沖突的情況下,也應盡力辦理;如果與直接上司的指示相沖突,你應委婉地陳述困難,求得諒解,不可在兩位上司之間投機取巧,否則,你會左右不討好。
如果你能夠做到上述各點,就一定能夠成為上司眼中的“人才”,上司也會主動結交你,你將會成為上司最信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