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運用了深度訪談、問卷調查、參與式觀察、內容分析、話語分析等研究方法,搭建起解讀跨文化虛擬共同體的分析框架,進行了開創性的經驗研究和理論探索。作者認為跨文化傳播與虛擬共同體能夠建立起一種共生的關系:虛擬共同體是跨文化傳播的主體,跨文化傳播是虛擬共同體形成及呈現的路徑,跨文化虛擬共同體重要的意義是連接人,他們在互動中建構彼此并形成信任,逐步實現共同目標、身份認同和歸屬感,終形成認同后的和諧相處。
本書選取少數民族原住民、多民族學習共同體和海外離散華人三個群體作為研究對象,以連接、信任和認同三個維度為支柱,運用了深度訪談、問卷調查、參與式觀察、內容分析、話語分析等研究方法,搭建起解讀跨文化虛擬共同體的分析框架,進行了開創性的經驗研究和理論探索。在作者看來, 跨文化傳播與虛擬共同體能夠建立起一種共生的關系:虛擬共同體是跨文化傳播的主體,跨文化傳播是虛擬共同體形成及呈現的路徑,跨文化虛擬共同體重要的意義是連接人,他們在互動中建構彼此并形成信任,逐步實現共同目標、身份認同和歸屬感,終形成認同后的和諧相處。
肖珺,女,博士,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網絡傳播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武漢大學首屆“70后”學者學術發展計劃“跨文化傳播創新研究團隊”帶頭人、湖北網絡文化協會網絡新聞評議會秘書長等職。1997年,湖北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畢業;2000年,獲武漢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同時完成政治經濟學碩士課程輔修;2006年,獲武漢大學新聞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新媒體與跨文化傳播、網絡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
及時章跨文化傳播中的虛擬共同體/001
一虛擬共同體與跨文化傳播的關系:主體與路徑/001
二虛擬共同體的形成/004
三跨文化虛擬學習共同體/006
四離散族裔虛擬共同體/012
五本書脈絡與概要/014
第二章虛擬共同體的連接、信任與認同/016
一基于連接的虛擬共同體/016
二虛擬共同體的信任形成與維系/018
三虛擬共同體中的認同建構/020
第三章少數民族數字原住民的數字化連接/028
一數字原住民的網絡連接/029
二少數民族數字原住民的連接行為/032
三連接與公民社會的討論缺席/053
第四章跨文化虛擬學習共同體的信任/075
一虛擬學習共同體的形成與成員參與/076
二跨文化虛擬學習團隊的信任形成與維系/086
三信任、互動及跨文化虛擬共同體效果間的聯系/097
第五章離散族裔的跨文化身份認同/104
一美國華人共同體及其身份認同的變遷/104
二新媒體社會運動中的認同建構:合法、抗拒與規劃/118
三離散華人的跨文化身份認同建構/129
第六章跨文化虛擬共同體的維度及關系/168
一連接與信任/168
二 認同/170
三 技術與共同體/172
參考文獻/174
后記/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