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交流、用戶創建內容以及共享媒體在當今學術界依然被忽視,甚至在媒體以及學校中被禁止傳播和教授。但是,數碼文化的潛能應該被重視。本書在理查德·霍加特的先鋒性作品《文化的用途》發表五十年之后重塑對流行文化的理論回應,作者把霍加特的研究拓展到數字媒體。印刷媒體把人類社會推向現代——報紙、小說以及科學——更不用說全球范圍內的大眾傳播。那么,什么使得數碼文化成為可能?作者重估歷史以及全球環境,商業以及文化方面的機制,以及通過分析各種領域對數字文化的運用來分析潛在的流行生產力,這些領域包括創意產業、數字故事、YouTube、新聞以及mediated fasion。本書鼓勵大眾參與知識變革,描述今天的青少年流行因素如何變成明天的科學方法。從娛樂中獲得教育以及從流行文化中學習知識的時代已經到來。
約翰·哈特利(John Hartley),1948年生,澳大利亞科學研究委員會成員,主管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昆士蘭大學教授,該大學創意產業系主任;北京大學、馬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的訪問學者。在新聞、文化與媒介領域成就甚巨,著述頗豐,并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主要作品包括:與約翰·費斯克合著的暢銷書《解讀電視》(Reading Television,1978),《文化研究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cultural study,2003),《創意產業讀本》(Creative Industries,2005),后兩本有中譯本。
及時章讀寫能力新探
神秘博士?
明察秋毫
數字讀寫能力有何用途?
多媒體讀寫能力——印刷的,媒介的,批判的,數字的
為創新重塑教育
教育者的教育
創意勞動力
有創意的教育者?
作為分布式系統的學習
教育領域的創業者
第二章從意識產業到創意產業
媒體產業研究:地覆天翻?
產業:現實?比喻?
從產業到(社交網絡)市場
"創意產業"的概念
創意產業:試驗毀滅?
供給與需求
社交網絡市場
創造性破壞
知識增長:媒體產業研究的未來?
第三章詩人電視
要有偉大的詩人……
周而復始
詩人電視:"從男爵大廳到鄉巴佬小木屋"
敘述與政體——"人民的代表"
"思想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雨后竹筍"——歌詩大會在全球范圍的擴散
數字讀寫能力——從自制媒體到自制網絡
第四章YouTube的用途
YIRN—YouTube先驅
印刷讀寫到數字讀寫
升級電視的"詩人功能"
YouTube:符號世界
來自遠古的信息
"講故事的人統治社會"——敘事的科學
敘事推理
第五章數字敘事
數字敘事
規模:是小是大?
傳播:威爾士出口品?
專家:仗勢欺人還是樂善好施?
專長:"天哪!看上去它好像能跟我說話一樣!"
數字故事講述服務于科學、新聞、想象力?
第六章閱讀大眾
文化研究與新聞學
新聞學的文化路徑
"人人皆記者"提出的挑戰
新聞業的部落屬性
新聞是一種過渡形式
新聞與文化
人人皆記者
全民書寫運動
全球化與編修型社會
第七章作為消費者創業精神的時裝
浪費——還是財富?
學習機構:時裝媒介
時裝和現代性:中國款式
這個商品很不錯,書展很成功
這個商品很不錯,書展很成功
質量不錯,快寄也不錯,挺給力的。
這本書對我很重要
一本好書,值得細讀!
很好
有錯別字哎
一如既往的好
導師書單!!!
導師書單!!!
信息量頗大,推薦給對文化領域有濃厚興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