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網球生活
FEATURE專題策劃
中網風寒癥
伯蒂奇偶爾憤怒的小烏
鉆石新后
上海勞力士大師賽邏輯的秘密
穆光之城
彭帥好的一年
西里奇出奇制勝
雙面瑞恩
訓練場另一番天地
有你有我
最粉絲
七嘴八舌
沒有硝煙的戰爭
為兩賽注入新元素
博德維國際網球學院
傾情亮相中網
一路有HEAD
享樂盡在BDA
中網少兒網球歡樂周
數說中國網球季
CENTER COURT中央球場
AGROA未來球場
廣網八歲誠意十足
寧波明年我們還想來
古林鎮中心小學
不一樣的精彩
TECH&G EAR技術裝備
臨場的心理調整(三
跟職業球星學技術第七回
發球技術進階要點
擊球的抉擇
大道至簡的六個策略
技術英語系列(
貴族運動
首先我們要肯定觀眾的熱情,他們本身沒有錯,他們只是用了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的方式來看網球。
球是一項貴族運動"至少被數
百篇網球宣傳文案或者俱樂部招生指南借用過,這種"貴族"氣息不單是指網球可追尋的貴族溯源、擊球動作本身的優雅度,其中相當大的比例是指網球選手比賽和觀眾觀賽中的特殊禮儀要求。但在中國,這句話其實并不成立這項在中國明顯缺乏底蘊和積淀的"貴族運動"猶如空中樓閣,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在職業觀賽禮儀方面中國觀眾還處于"暴發戶"階段,目前人們得到了觀看世界級網球賽事的契機并具備了看球的經濟實力,但仍不明白網球觀賽禮儀的精髓所在。中網與上海大師賽宛如兩尊遠赴重洋舶來的古董瓷瓶,我們只會淺薄地稱其"極美",卻品不出它的內涵,道不出個所以然來。
所以當國內的WTA/ATP頂級巡回賽賽場上出現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之時,做為網球媒體從業者的本人頗感尷尬,同時又深感無奈。例如有小孩子和大人公然在賽場里玩起了追逐游戲;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讓我們產生身處10086話務臺的錯覺;還有一群人無論主裁如何重復"Take your seat,please(請各位就坐),他們總是淡定從容、不畏干山萬水地尋求美白之道——定要在比賽進行期間挪到陽光曬不到的位子上。此番行徑難免成為欣賞高水平賽事中的"瑕疵污點",令人產生些許不悅。中國籍的國際裁判張娟曾在幾場比賽中,憤怒地向難以控制的現場觀眾用中文喊出了"快坐下!""現在不是換邊,別走動!";美國新星哈里森曾在上海數度向主裁抱怨,甚至用出了"Unbelievable"(難以置信)來形容觀眾的肆無忌憚,他在換邊時對主裁表示:"現場的觀眾幾乎不在乎場上的選手,我們在發球,我們在擊球,似乎這都跟他們無關。"
各種觀賽的"癥狀"在新晉法網女單冠軍、中國頭號球星李娜的中網首輪比賽中來了個大匯總,那場面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領導蒞臨、贊助商老總駕到,湖北老鄉背著鼓長途跋涉來了,廣東球迷穿著夏裝來了,甚至連國際友人蒼井空老師也來了。首先我們要肯定觀眾的熱情,他們本身沒有錯,他們只是用了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的方式來看網球,只是中國人經聽了幾百年的相聲,看了葉年的小品,但他們大多數的"觀球齡"至多只是個位數。無論這分是否結束,我們都能在李娜每打出一記好球之后,聆聽到等同于趙本山在春晚拋出一個大包袱后的雷鳴掌聲與叫好聲。我們從大叔大媽在李娜準備發球前憋足中氣喊出的"頂住『"和"抽!"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百姓對本國選手的至臻熱情與支持。我相信他們不止青睞大眾笑星趙本山,支持一姐李娜的人數不低于國民女笑匠宋丹丹。所以在李娜出現低級失誤之時(常看網球的人深知李娜的比賽風格),現場觀眾又會像猛然得知鄰居家女兒屈嫁給無房無車的趙二狗一樣發出嘆息:"哎喲!""咳!"只是網球比賽并非春晚,更不是與街坊間的嘮嗑場合,這種嘈雜的加油氛圍并不能幫助球員的發揮,反而會影響球員的擊球判斷和思路,所以李娜的對手尼庫萊斯庫也在這種"逢年過節"的觀賽氣氛當中饋贈給李娜一枚鴨蛋,為她和現場所有中國觀眾拜上一個尷尬的早年。
……
P022
這本書非常好看
這是一本很實用的雜志.
印刷精美,促銷時買的,比在雜志書店買劃算~
不錯,打了折扣比在報攤買劃算多了。希望當當網多聯系一些名牌雜志出版社,多上一些雜志系列。折扣再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