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業(1893—1980),號煨蓮,系英文學名(Wiliiam)的同音異譯。1922年自美國學成歸國,參與創建燕京大學,并歷任燕大歷史系教授、系主任、文理科科長、圖書館館長等職。1946年后赴美,擔任哈佛燕京學社研究員。洪業先生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歷史學者,與錢穆、顧頡剛、陳寅恪等人同為大家。治學嚴謹,特重治學方法與工具書的編纂。自創“中國字庋擷法”,曾主持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工作二十余年,編纂出版經史子集各種引得六十四種、八十一冊。著有《我怎樣寫杜甫》《洪業論學集》等中文著述四十多種,《中國偉大的詩人杜甫》等英文著述二十一種。
洪業的一生,正反映著中國近百年來知識分子所面對的各種抉擇與問題,他一生的經歷與故事、治學與交游都與中國近百年來歷史有著極豐富而深遠的關聯。
本書作者陳毓賢女士,自幼僑居菲律賓,后經臺灣而赴美留學,在美國高校與洪業及其他多位華人學者及漢學家多有交往互動。此傳記為作者與晚年洪業交談逾三百小時,錄音整理,又匯集多種信史資料,以自然而生動文字寫就。是洪業先生這位被歷史沉埋的重要學人的翔實傳記。
英文版由哈佛大學出版社率先出版,繁體版由臺北聯經出版社出版。這次是本書簡體中文版首次完整呈現,除復原諸多刪節段落,更有完整修訂補充,另附作者關于洪業家族悲劇的文章及余英時學術致敬長文以饗讀者。
陳毓賢,祖籍廣東中山,生長于菲律賓馬尼拉。曾就讀臺灣師范大學,獲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波士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從事金融業多年。退休后寫作聊以自娛,在美國及中國兩岸三地報刊發表,主要寫二十世紀人物。除《洪業傳》外,與白睿文合作英譯王安憶的《長恨歌》(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08),與周質平合作用英文介紹胡適和韋蓮司半世紀的友誼和戀情(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
洪先生譜名正繼,學名業,號煨蓮,煨蓮諧音于他英文學名,是他二十三歲到美國留學時自己取的。
洪業生于一八九三年十月二十七日。當時光緒皇帝治下的福州雖是福建的省城,而且是世界有名的海港,但因它地勢崎嶇,卻是個車輪罕至的地方。石子鋪的街道狹隘,到處是高高低低的臺階。高墻環抱的城里,盛長著榕樹、荔枝、龍眼、枇杷、芭蕉、竹子,及顏色耀眼的亞熱帶花卉;但也有成千成萬的墳墓,棋布在山坡上,令人觸目驚心。年幼的洪業,已常為那么多的土地被死人占有,不能讓活人利用感到惋惜。因為洪家經濟拮據,住無定所。他與他父母親、祖母、伯父、兩個姑姑,及幾個堂兄弟從一間租賃的房子搬到另一間,表面的和諧難以掩蓋擁擠下造成的緊張氣氛。
洪業幼年的歲月大半在福州城外南郊,閩江三角洲一個稱為南臺的島上度過。在城里,洪業是洪家第三個孫兒;在城外,他卻是林家頭一個孫兒。林家則有寬敞的住宅。
洪業外祖林鍾皋的“永吉茶行”面對著閩江一條支流,土墻上開了個桐油漆的大門。一進去,屋子里有二三十個女工揀茶葉,仰頭可見粗大的木梁及屋頂上的天窗。她們揀完茶葉以后,便有另一批工人把茶葉裝入墊了錫片的大木箱里。大屋子的右邊有窗戶,左邊有幾間屋子,有伙計的臥室、賬房,還有一間上房,是用來招待遠方來談買賣的客商的。長外孫洪業也偶爾用這間屋子。其窗外有兩三棵荔枝樹,他最喜歡從窗戶伸出手摘成熟的荔枝。林家住宅設在茶行后,隔了一堵墻,有個大門,里面又另有一堵墻,叫“影壁”,擋魔鬼用的。住宅的房子方方正正圍著兩個天井而筑。天井水缸里養著荷花、金魚。房子多是兩層的,上層繞著走廊。屋蓋是灰瓦,屋脊上有些陶制的小人、動物。朝南的大廳由臺階上去,中間擺了一臺很大的八仙桌,兩邊有太師椅,兩墻上掛了對聯,一邊是舅舅的臥房,另一邊是外祖母的屋子。外祖母晚上常帶孫兒跟她睡覺。外祖住在朝東的樓房里,與茶行的賬房是相通的,上層有幾間常鎖著的貨棧。朝西的樓房則有個時期賃出去。洪業的母親、阿姨、孩子們都有屋子,另外有飯廳、廚房和傭人的住所。面是個木板釘的墻,洪業小時候從木墻的夾縫可看到后面人家的廚房,那一家也是開茶行的,住宅與林家相背。
對幼小的洪業來說,生活充滿著色彩。24小時到晚有兜售各種東西的販子經過,他們各有各獨特的叫賣聲。一早有來挑糞的卒子,糞還要給錢買,這點錢歸傭人收入。再一會兒,有叮叮送水的車,水缸弄滿了就給多少錢。另有磨刀的,拍棉被的,肩挑著火爐賣熟食的,頭頂著竹籃子賣糕餅的。還有那搖著鈴把麥芽糖吹成小人、小馬、小狗的,只可惜洪業家里從不讓他嘗那逗人可愛的麥芽糖,說它不衛生。
洪業要掉乳牙的時候,光顧過一位沿街叫賣的牙醫。這牙醫胸前掛了一串牙齒,后面背了一個藥箱。從街上請了他進來,他便把止痛藥涂在病人牙上,用一條絲線把牙齒拴上,把線的另一端系在門上;他一邊用手在病人肩上一拍,一邊把門一踢關上,牙齒便被拉下來了。
洪業小時候常在永吉茶行前面的河里捉螃蟹,看人家下石階在河邊打水洗衣服,看河里的船夫用竹竿撐船。沿河走下去,可看見兩個“三條簪”婦女踏著水車,唱著山歌。車上掛著水桶,輪子往上轉,水桶便向下傾,把從河里盛上來的水倒進渠里,以灌溉蔬果園。“三條簪”的婦女是不纏腳的,個子很大,不穿鞋襪,跟男人一樣自由行動,而且做粗工,頭發上插了三支蠻可怕的長簪。
P3-5
……
書中有個小標題叫幸存者,讀完之后怎么會有心酸惆悵之感呢。革命顛覆了傳統,割斷了歷史,接續人文之火的應是吾輩。幸存者播下的是人文的火種。
這本書買回來還未看,今日起看,一定會收獲很多。
不錯挺好的
書很好,值得收藏,就是能不能包裝的好點
非常之喜歡
洪業先生這位被歷史沉埋的重要學人唯一的翔實傳記。
本書作者陳毓賢女士,自幼僑居菲律賓,后經臺灣而赴美留學,在美國高校與洪業及其他多位華人學者及漢學家多有交往互動。
此傳記為作者與晚年洪業交談逾三百小時,錄音整理,又匯集多種信史資料,以自然而生動文字寫就。是洪業先生這位被歷史沉埋的重要學人唯一的翔實傳記。
作為民國時代自由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很有代表性,對于我們思考那個時代很有啟發意義
雖然剛開始讀,還說不出什么,但這是一本自己仔細選擇來的書,期待讀書過程中的精神愉。
聽別人推薦的央視上榜書,還沒有看,應該很好,書很有質感
商品還行,包裝完整,以后有要的書還會在你家訂的
不愧是中國好書,了不得,有興趣的抓緊購買閱讀。
一個凡人,活著是為了什么,讓別人開心,讓自己開心,一個凡人的精彩一生
很多渠道得知,洪煨蓮先生是一代宗師,可惜他的資料不是很多,通過這本書可以好好了解一下了。
此書史料充實,筆法細膩,充滿趣味性,愛不釋手,兩日讀畢,真心不錯!
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它入選了“中央電視臺2013中國好書”,看完之后感觸并不是很大,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洪業看待問題的客觀態度值得我學習
書是出乎意料的好。運的時間太長了。一共十天。在當當還是第一次。當當加油。
最近身邊好幾個朋友推薦,終于買下來讀了。果然好書,忍不住上來跟更多的人分享。洪業這一生,除了抗戰時期留守燕大被日本人抓去,坐了幾年的大獄這一段頗具傳奇色彩(P215-229,每一個中國人讀了都會血脈賁張,北大李零老師就此寫過一篇漂亮的文章《得給鬼子上一課》),其他的,讀書、留學、演講、教書,為燕京大學籌款、籌辦燕大圖書館、哈佛燕京學社,等等,都是文人經歷,也是文人本分。洪業不僅學問做得好,與顧頡剛同為一流大師(余英時說的,不是我說的,見附錄),而且性格好,人品好。這是個充滿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的人。白先勇稱洪業先生“季世儒者”,我…
對于想了解洪業傳大師的,這本書是不可多得的
洪業先生學問很高,做人也是一流,但知名度卻不高,值得后人細讀
李零教授的《喪家狗》中提到洪業,就想到買本他的傳記來看看,昨天收到的,現在才看完前60頁,總的來說,還不錯。
洪業先生是中國學術史上很重要的任務,了解其一生有助于對中國史學脈絡的走向有很好的把握
很慚愧,近兩年才知道洪業這個名字。余英時先生曾專文論述,洪業與顧頡剛一起打開了現代史學的大門。這不是一部學術傳記,而是一個生動的人物寫真。作者的夫君是著名漢學家艾朗諾,她以“漢學票友”的身份,對晚年洪業做了300多個小時的訪談,結合各種史料,寫成此書,洪業的學問修養,性情品格,躍然紙上。而那一代學人最令后人高山仰止的,學問之外,正是他們的精神氣度。“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他們真的做到了。李零先生寫過一篇文章,《得給鬼子上一課》,講的正是書中日軍侵占燕京大學,洪業與其他燕大教授一起被捕,他被提審時“給鬼子上課”,反而…
盡管是年讀好書,引進被遮蔽的人物功勞很大,但全書的敘述語言總感覺隔了一層。洪業的成就和人格也沒有得到凸顯。
高山仰止。讀及洪業召集眾人,為華特選主教之事打抱不平一段,幾欲下淚。洪業之胸襟見識,當真遠邁時流。
洪業在國內的時候,對中國的圖書文獻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出國后,偉大詩人杜甫的出版奠定了他的學術地位,他的一生,是近代海外華人知識分子中的杰出人物代表的寫照,對于我們研究近現代思想史和文化史都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