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厚積落葉聽雨聲圖書
人氣:36

厚積落葉聽雨聲

朱光潛精華作品集,全彩裝幀,深度影響蔣勛、豐子愷、柴靜等文化名人。始終溫和地坐在歲月里,聽雨落,聽風起;在這個叫囂擾攘的世界里,我們需要的不是八寶飯,而是一貼清涼散。附朱氏情詩雅致拉頁、專享筆記本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中國現當代隨筆  
  • 作者:[朱光潛]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39995571
  •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9
  • 印刷時間:2016-09-01
  • 版次:1
  • 開本:128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厚積落葉聽雨聲》是美學大師朱光潛首部經典作品精編,收錄《談美》《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家喻戶曉的篇目,選編了《生命》《慈慧殿三號》《后門大街》等經典散文佳作,更特別精選了近60幅東西方藝術名作,精美圖文,全彩裝幀,解讀大師畢生思想精華。

在這個叫囂擾攘的世界里,我們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寶飯,而是一貼清涼散。經歷過不美的歲月,置一個聆聽的位置,聽內心的聲音,讓自己醒來。真正的美極為柔弱,卻不可征服。

編輯推薦

重磅推薦:

朱光潛首部經典作品全彩精編。精選朱光潛31篇代表作品,收錄自《談美》《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家喻戶曉的篇目,也收錄了《生命》《慈慧殿三號》《后門大街》等經典散文佳作。

精美圖文,全彩裝幀。收錄60幅東西方藝術名作,解讀大師畢生思想精華。典雅版本,凝萃文字與生活的美意

經歷過不美的歲月,置一個聆聽的位置;聽內心的聲音,讓自己醒來。“厚積落葉聽雨聲”啟示著一種便捷而珍貴的“生活美學”,那就是預先為“美”準備好播種、發芽、生長的“苗圃”。真正的美極為柔弱,卻不可征服。于“此時,此身,此地”,像草木蟲魚一樣,順著自然所給的本性生活。

隨書附朱光潛情詩譯作雅致拉頁。

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1986)

筆名孟實。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曾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大學任教,并曾任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作協顧問等職。

朱光潛是中國美學界的,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溝通了西方美學和中國傳統美學,是我國現當代最負盛名并贏得崇高國際聲譽的美學大師,為中國美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主要著作有《談美》《談美書簡》《談修養》《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西方美學史》等。

目錄

厚積落葉聽雨聲

•生命

•慈惠殿三號

•后門大街

•花會

•我在春天里所見到的

此身已近桃花源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希臘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情人眼底出西施

•依樣畫葫蘆

問渠哪得清如許

•無言之美

•看戲與演戲

•文學的趣味

•剛性美與柔性美

•談在盧佛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

風行水上自成文

•文學與人生

•流行文學三弊

•眼淚文學

•詩的意象與情趣

•音樂與教育

站在后臺看人生

•談人生與我

•談十字街頭

•談擺脫

•消除煩悶與超脫現實

•悼夏孟剛

此時,此身,此地

•談冷靜

•談價值意識

•談美感教育

•朝抵抗力較大的路徑走

•慢慢走,欣賞啊!

在線預覽

生命

既沒有了解生命,

我們憑什么對付生命呢?

于是我想到這世間紛紛擾攘的人們。

說起來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如今我還記得清楚,因為那是我生平中一個最深刻的印象。有一年夏天,我到蘇格蘭西北海濱一個叫做愛約夏的地方去游歷,想趁便去拜訪農民詩人彭斯的草廬。那一帶地方風景仿佛像日本內海而更曲折多變化。海灣伸入群山間成為無數綠水映著青山的湖。湖和山都老是那樣恬靜幽閑而且帶著荒涼景象,幾里路中不容易碰見一個村落,處處都是山、谷、樹林和草坪。走到一個湖濱,我突然看見人山人海——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穿深藍大紅衣服的、襤褸蹣跚的、蠕蠕蠢動,鬧得喧天震地:原來那是一個有名的浴場。那是星期天,人們在城市里做了六天的牛馬,來此過24小時快活日子。他們在炫耀他們的服裝,他們的嗜好,他們的皮肉,他們的歡愛,他們的文雅與村俗。像湖水的波濤洶涌一樣,他們都投在生命的狂瀾里,盡情享一日的歡樂。就在這么一個場合中,一位看來像是皮鞋匠的牧師在附近草坪中豎起一個講臺向尋樂的人們布道。他也吸引了一大群人。他喧嚷,群眾喧嚷,湖水也喧嚷,他的話無從聽清楚,只有“天國”、“上帝”、“懺悔”、“罪孽”幾個較熟的字眼偶爾可以分辨出來。那群眾常是流動的,時而由湖水里爬上來看牧師,時而由牧師那里走下湖水。游泳的游泳,聽道的聽道,總之,都在湊熱鬧。

對著這場熱鬧,我佇立凝神一反省,心里突然起了一陣空虛寂寞的感覺,我思量到生命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的顯然就是生命。我首先感到的是這生命太不調和。那么幽靜的湖山當中有那么一大群嘈雜的人在嬉笑取樂,有如佛堂中的螞蟻搶搬蟲尸,已嫌不稱;又加上兩位牧師對著那些喝酒、抽煙、穿著游泳衣裸著胳膊大腿賣眼色的男男女女講“天國”和“懺悔”,這豈不是對于生命的一個強烈的諷刺?約翰授洗者在沙漠中高呼救世主來臨的消息,他的聲音算是投在虛空中了。那位蘇格蘭牧師有什么可比約翰的?他以布道為職業,于道未必有所知見,不過剽竊一些空洞的教門中語扔到頭腦空洞的人們的耳里,豈不是空虛而又空虛?推而廣之,這世間一切,何嘗不都是如此?比如那些游泳的人們在盡情歡樂,雖是熱烈卻也很盲目,大家不過是機械地受生命的動物的要求在鼓動驅遣,太陽下去了,各自回家,沙灘又恢復它的本來的清寂,有如歌殘筵散。當時我感覺空虛寂寞者在此。

但是像那一大群人一樣,我也欣喜趕了一場熱鬧,那24小時算是沒有虛度,于今回想,仍覺那回事很有趣。生命像在那沙灘所表現的,有圖畫家所謂陰陽向背,你跳進去扮演一個角色也好,站在旁邊閑望也好,應該都可以叫你興高采烈。在那一頃刻,生命在那些人們中動蕩,他們領受了生命而心滿意足了,誰有權去鄙視他們,甚至于憐憫他們?厭世疾俗者一半都是妄自尊大,我慚愧我有時未能免俗。

孔子看流水,發過一個最深永的感嘆,他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生命本來就是流動,單就“逝”的一方面來看,不免令人想到毀滅與空虛;但是這并不是有去無來,而是去的若不去,來的就不能來,生生不息,才能念念常新。莎士比亞說生命“像一個白癡說的故事,滿是聲響和憤激,毫無意義”,雖是慨乎言之,卻不是一句見道之語。生命是一個說故事的人,雖老是抱著那么陳腐的“母題”轉,而每一頃刻中的故事卻是新鮮的,自有意義的。這一頃刻中有了新鮮有意義的故事,這一頃刻中我們心滿意足了,這一頃刻的生命便不能算是空虛。生命原是一頃刻接著一頃刻地實現,好在它“不舍晝夜”。算起總賬來,層層實數相加,決不會等于零。人們不抓住每一頃刻在實現中的人生,而去追究過去的原因與未來的究竟,那就猶如在相加各項數目的總和之外求這筆加法的得數。追究最初因與果,都要走到“無窮追溯”(reductio ad infintum)。這道理哲學家們本應知道,而愛追究最初因與果的偏偏是些哲學家們。這不只是不謙虛,而且是不通達。一件事物實現了,它的形相在那里,它的原因和目的也就在那里。種中有果,果中也有種,離開一棵植物無所謂種與果,離開種與果也無所謂一棵植物(像我的朋友廢名先生在他的《阿賴耶識論》里所說明的)。比如說一幅畫,有什么原因和目的!它現出一個新鮮的形相,這豈不就是它的生命、它的原因、它的目的?

且再拿這幅畫來比譬生命。我們過去生活正如畫一幅畫,當前我們所要經心的不是這幅畫畫成之后會有怎樣一個命運,歸于永恒或是歸于毀滅,而是如何把它畫成一幅畫,有畫所應有的形相與生命。不求諸抓得住的現在而求諸渺茫不可知的未來,這正如佛經所說的身懷珠玉而向他人行乞。但是事實上許多人都在未來的永恒或毀滅上打計算。波斯大帝帶著百萬大軍西征希臘,過海勒斯朋海峽時,他站在將臺看他的大軍由船橋上源源不絕地渡過海峽,他忽然流涕向他的叔父說:“我想到人生的短促,看這樣多的大軍,百年之后,沒有一個人還能活著,心里突然起了陣哀憫。”他的叔父回答說:“但是人生中還有更可哀的事咧,我們在世的時間雖短促,世間沒有一個人,無論在這大軍之內或在這大軍之外,能夠那樣幸運,在一生中不有好幾次不愿生而寧愿死。”這兩人的話都各有至理,至少是能反映大多數人對于生命的觀感。嫌人生短促,于是設種種方法求永恒。秦皇漢武信方士,求神仙,以及后世道家煉丹養氣,都是妄想所謂“長生”。“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這本是詩人憤疾之言,但是反話大可做正話看;也許做正話看,還有更深的意蘊。說來也奇怪,許多英雄豪杰在生命的流連上都未能免俗。我因此想到曹孟德的遺囑:

吾死之后,葬于鄴之西岡上,妾與妓人皆著銅雀臺,臺上施六尺床,下穗帳。朝哺上酒脯粻糒之屬,每月朔十五,輒向帳前作伎,汝等時登臺望吾西陵墓田。

他計算得真周到,可憐蟲!謝朓說得好:

穗帷飄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樹,詎聞歌吹聲!

孔子畢竟是達人,他聽說桓司馬自為石郭,三年而不成,便說“死不如速朽之為愈也”。談到朽與不朽問題,這話也很難說。我們固無庸計較朽與不朽,朽之中卻有不朽者在。曹孟德朽了,銅雀臺妓也朽了,但是他的那篇遺囑,何遜謝朓李賀諸人的銅雀臺詩,甚至于銅雀臺一片瓦,于今還叫諷詠摩娑的人們欣喜贊嘆。“前水復后水,古今相續流”,歷史原是納過去于現在,過去的并不過去。其實若就種中有果來說,未來的也并不未來,這現在一頃刻實在偉大到不可思議,剎那中自有終古,微塵中自有大干,而汝心中亦自有天國。這是不朽的及時義諦。

相反兩極端常相交相合。人渴望長生不朽,也渴望無生速朽。我們回到波斯大帝的叔父的話:“世間沒有一個人在一生中不有好幾次不愿生寧愿死。”痛苦到極點想死,一切自殺者可以為證;快樂到極點也還是想死,我自己就有一兩次這樣經驗,一次是在二十余年前一個中秋前后,我乘船到上海,夜里經過焦山,那時候大月亮正照著山上的廟和樹,江里的細浪像金線在輕輕地翻滾,我一個人在甲板上走,船上原是載滿了人,我不覺得有一個人,我心里那時候也有那萬里無云,水月澄瑩的景象,于是非常喜悅,于是突然起了脫離這個世界的愿望。另外一次也是在秋天,時間是傍晚,我在北海里的白塔頂上望北平城里底樓臺煙樹,望到西郊的遠山,望到將要下去的紅烈烈的太陽,想起李白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那兩個名句,覺得目前的境界真是蒼涼而雄偉,當時我也感覺到我不應該再留在這個世界里。我自信我的精神正常,但是這兩次想死的意念真來得突兀。詩人濟慈在《夜鶯歌》里于欣賞一個極幽美的夜景之后,也表示過同樣的愿望,他說:

Now more than ever seems it rich to die

(現在死像比任何時都較豐富)

他要趁生命最豐富的時候死,過了那良辰美景,死在一個平凡枯燥的場合里,那就死得不值得。甚至于死本身,像鳥歌和花香一樣,也可成為生命中一種奢侈的享受。我兩次想念到死,下意識中是否也有這種奢侈欲,我不敢斷定。但是如今冷靜地分析想死的心理,我敢說它和想長生的道理還是一樣,都是對于生命的執著。想長生是愛著生命不肯放手,想死是怕放手輕易地讓生命溜走,要死得痛快才算活得痛快,死還是為著活,為著活的時候心里一點快慰。好比貪吃的人想趁吃大魚大肉的時候死,怕的是將來吃不到那樣好的,根本還是由于他貪吃,否則將來吃不到那樣好的,對于他毫不感威脅。

生命的執著屬于佛家所謂“我執”,人生一切災禍罪孽都由此起。佛家針對著人類的這個普遍的病根,倡無生,破我執,可算對癥下藥。但是佛家也并不曾主張滅生滅我,不曾叫人類做集體的自殺,而只叫人明白一般人所希求的和所知見的都是空幻。還不僅此,佛家在積極方面還要慈悲救世,對于生命是取護持的態度。舍身飼虎的故事顯示我們為著救濟他生命,需不惜犧牲己生命。我心里對此尚存一個疑惑:既證明生命空幻而還要這樣護持生命是為什么呢?目前我對于佛家的了解還不夠使我找出一個圓滿的解答。不過我對于這生命問題倒有一個看法,這看法大體源于莊子(我不敢說它是否合于佛家的意思)。莊子嘗提到生死問題,在《大宗師》篇說得尤其透辟。在這篇里他著重一個“化”字,我覺得這“化”字非常之妙。中國人稱造物為“造化”,萬物為“萬化”。生命原就是化,就是流動與變易。整個宇宙在化,物在化,我也在化。只是化,并非毀滅。草木蟲魚在化,它們并不因此而有所憂喜,而全體宇宙也不因此而有所損益。何以我獨于我的化看成世間一件大了不起的事呢?我特別看待我的化.這便是“我執”。莊子對此有一段妙喻:

今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莫邪”,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

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為不祥之人。今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覺。

在這個比喻里,莊子破了“我執”,也解決了生死問題。人在造化手里,聽他鑄,聽他“化”而已,強立物我分別,是為不祥。莊子所謂寐覺,是比喻生死。睡一覺醒過來,本不算一回事,生死何嘗不如此?寐與覺為化,生與死也還是化。莊周夢為蝴蝶,則“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生而為人,死而化為鼠肝蟲背,都只有聽之而已。在生時這個我在大化流行中有他的妙用,死后我的化形也還是如此,莊子說:

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為雞,予因之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之以求鸮炙……

物質畢竟是不滅的,漫說精神。試想宇宙中有幾許因素來化成我,我死后在宇宙中又化成幾許事物,經過幾許變化,發生幾許影響,這是何等偉大而悠久,豐富而曲折的一個游歷、一個冒險?這真是所謂“逍遙游”!

這種人生態度就是儒家所謂“贊天地之化育”,郭象所謂“隨變任化”,翻成近代語就是“順從自然”。我不愿辯護這種態度是否為頹廢的或消極的,懂得的人自會懂得,無庸以口舌爭。近代人說要“征服自然”,道理也很正大。但是怎樣征服?還不是要順從自然的本性?嚴格地說,世間沒有一件不自然的事,也沒一件事能不自然。因為這個道理,全體宇宙才是一個整一融貫的有機體,大化運行才是一部和諧的交響曲,而cosmos不是chaos。人的最聰明的辦法是與自然合拍,如草木在和風麗日中開著花葉,在嚴霜中枯謝,如流水行云自在運行無礙,如“魚相與忘于江湖”。人的厄運在當著自然的大交響曲“唱翻腔”,來破壞它的和諧。執我執法,貪生想死,都是“唱翻腔”。

孔子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人難能的是這“聞道”。我們誰不自信聰明,自以為比旁人高一著?但是誰的眼睛能跳開他那“小我”的圈子而四方八面地看一看?誰的腦筋不堆著習俗所扔下來的一些垃圾?每個人都有一個密不通風的“障”包圍著他。我們的“根本惑”像佛家所說的,是“無明”。我們在這世界里大半是“盲人騎瞎馬”,橫沖直撞,怎能不闖禍事!所以說來說去,人生最要緊的事是“明”,是“覺”,是佛家所說的“大圓鏡智”。法國人說“了解一切,就是寬恕一切”;我們可以補上一句“了解一切,就是解決一切”。生命對于我們還有問題,就因為我們對它還沒有了解。既沒有了解生命,我們憑什么對付生命呢?于是我想到這世間紛紛擾攘的人們。

1947年

媒體評論

李澤厚:朱先生勤勤懇懇,數十年如一日地寫了、特別是翻譯了那么多的東西,造福于中國現代美學……這是我望塵莫及而想努力學習的。朱先生那半彎的腰,盯著你看時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帶著安徽口音的沉重有力的聲調,現在異常清楚地呈現在我的眼前。

余光中:朱光潛的書不但內容、觀點啟發了我,而且他的語言很流暢、不油滑,典雅而不冷僻,對當時的我非常有幫助,現在的年輕一代可能不會去找朱光潛的書去看,我建議他們讀一讀。

朱自清:他散布希望在每一個心里,讓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能做的多。他告訴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手里……

朱光潛的著作,“頭頭是道,津津有味”,如“行云流水,自在極了”,“你想得知識固可讀它,你想得一些情趣或談資也可讀它。如入寶山,你決不會空手回去的。”

柴靜:美無形無跡,但是“它伸展同情,擴充想象,增加對于人情物理的深廣真確的認識。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礎。他終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銘“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是說凡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諉給別人。此時,是指凡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延到將來。此地,是說凡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是一部美輪美奐且值得一讀的經典佳作。這本書收錄了朱先生31篇代表作品,還有60幅東西方藝術名作,可以讓讀者在讀散文的同時,能夠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打開了讀者了解東西方藝術的窗口。

2017-03-10 08:54:01
來自滕岳**的評論:

厚積落葉聽雨聲 幫朋友買的,朋友拿到書后很是滿意,是一次快樂的體驗!

2017-11-23 13:10: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靜下來心來就越愛生活越愛閱讀。本來乍一看到書名覺著太過小清新,表達的情感未必如同其名。可一撇到作者是朱光潛先生就來了興趣,大致翻看了目錄和前一兩頁就下單了,剛到打開時發現里面還有一個讀書筆記小本子,真是有心了,讓我很驚喜。有緣者有意者可試讀之。

2016-11-03 22:53:51
來自辜蘇城**的評論:

之前上美學的時候有聽朱光潛先生,但還是第一次買他著的實體書,不得不說首先打動我的是書名,收到包裹好開心,愿所有的落葉都能在積厚的過程中聽見不一樣的雨聲。

2017-03-31 19:57:30
來自小***1(**的評論:

這本書在美學,藝術性。都太專業了,有點看不下去!

2017-04-23 09:49:54
來自t***q(**的評論:

一位名家說過,審美比擁有知識 更重要,美學是應該懂得一門學科知識,書中配備60幅藝術名作,解讀大師畢生的思想精華,薈萃文字與生活的美意,在平凡中理解生活中的美。

2017-01-04 16:06:01
來自cczluna**的評論:

精美圖文,全彩裝幀。收錄60幅東西方藝術名作,解讀大師畢生思想精華。絕無僅有的典雅版本,凝萃文字與生活的美意

2017-10-15 20:34:22
來自***(匿**的評論:

“自然美”中“自然”與“美”是相互矛盾的,自然不代表美,美不代表自然,因為一個東西總要經過一番精心雕琢后才能展現它獨特的美,然而經過雕琢后的它又失去了它的自然,所以“美”與“自然”不可兼得。

2017-05-09 10:55:50
來自我是楠**的評論:

當當獨家贈送心靈筆記本。首部精華作品集,全彩裝幀,深度影響蔣勛、豐子愷、李澤厚、柴靜、齊邦媛等諸多文化名人。始終溫和地坐在歲月里,聽雨落,聽風起,讓自己醒來。附贈朱氏情詩譯作雅致拉頁。

2016-11-14 15:12:48
來自果凍814**的評論:

看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如果是看書樂在其中那更是妙不可言了。我是看書喜歡看,但更加喜歡買書。所以書是買了一波又一波,當或現代或古典,或輕軟或厚重的書捧在手里的時候,人事的糾紛,塵世的困擾都可以消弭了。再如果紅袖添香,那滋味,妙處難于君說……

2016-11-01 17:53: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的質量很不錯,另外多了一本汪曾祺的人間草木,不知是發錯了還是送的,如果是送的就太貼心啦因為的確想買這本來著。物流慢一點,但也能理解,畢竟趕上雙十一。東西質量好才是最根本的。希望當當能改變物流包裝,讓書本在運送過程中受到更好的保護。

2016-11-15 17:33:59
來自悅舟**的評論:

到做到】“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四年來,在的30多次國內考察中,涉及改善民生的最多,其中關于扶貧的就占到一半以上。親自主持召開的29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了上百份文件,其中社會民生改革類最多。

2016-11-15 16:57:27
來自黑豹沖**的評論:

朱光潛先生是著名的美學家和文藝理論家,因此,他也不免是文藝批評家;他向來稱他的著作為“說理文”,這是恰當的,無論是論文還是專著,他都是在說理,其中也不免有批評的成分。但朱先生不以批評家聞名,因為他很少寫文藝批評,但偶有所作,便顯出特色和功底來。

2016-12-12 19:46:00
來自擦亮眼**的評論:

既沒有了解生命, 我們憑什么對付生命呢? 于是我想到這世間紛紛擾攘的人們。 說起來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如今我還記得清楚,因為那是我生平中一個最深刻的印象。有一年夏天,我到蘇格蘭西北海濱一個叫做愛約夏的地方去游歷,想趁便去拜訪農民詩人彭斯的草廬。

2016-11-05 21:43:18
來自doushuf**的評論:

閱讀朱光潛先生的《厚積落葉聽雨聲》,朱先生對于美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從前從未這樣閱讀過這樣相對系統的討論美學的書籍,受益匪淺,而在這過程中也有些感觸,希望記錄下來,想知道如果以后再看是否有所變化,每個人生的階段都由不同的對于美的感悟,也許若干年再看這段文字又有新的感悟可以書寫。

2017-11-01 10:47: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精美的一本書。讀書提升人生境界,強化人文精神,真善美廣植人心。課外閱讀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了人文精神。在評價課外閱讀的意義和價值時,“有書相伴,人生不寂寞”、“在閱讀中品味人生,提升了人生境界”,這也是課外閱讀的一種必然收獲和最大收獲

2016-12-08 08:50: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厚積落葉聽雨聲 信賴當當,買書之地!這本書是非常推薦的,作者的觀點和思想是十分吸引人的,筆觸清新,非常適合日常生活中的靜寧時光,細細品味咂摸,讀出其中的精華,朱先生的文字自帶美學效果,有理趣,我很喜歡,愛到骨子里,也希望自己能做的到:像他那樣寧靜淡泊從容面對現實!

2017-10-19 20:23: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很同意郭敬明的觀點:散文是掏心掏肺的東西,需要真情實感寫出來才會引起共鳴,,朱光潛先生的這本散文雖然寫的那個時代已經離我們很遠了,但是他的思想、心理、觀點卻有很多都至今相同,值得細細品味,自會產生共鳴!

2017-10-24 16:57: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朱光潛作為著名的美學大師他深湛的研究溝通了中國傳統美學與西方美學,這本書深入淺出地告訴我們如何欣賞美,如何創造美,是很值得看的一本書。書中間或插有幾張精美的圖片 令人煥然一新 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

2016-11-16 10:48:40
來自希良梨**的評論:

書本有些味道,但是內容還是很好的。朱光潛的文章適合高中生閱讀。

2017-10-17 20:14:34
來自蔚藍的**的評論:

對當當及其失望!雙十一買的書丟失了也沒通知,足足等了十多天各種聯系客服得知,客服輕描淡寫說給我退,又或者重新購買差價給我補禮券!你們這是等于把我的錢變成你們的禮券!天理何在!百般投訴最后在雙十二的才給我返到賬戶余額!足足耽誤了一個月!余額連app都不能體現!差!差!差!卸載!不會再來!

2016-12-11 16:56:23
來自y***e(**的評論:

厚積落葉聽雨聲 就如這書名一樣,內容和排版都充滿詩情畫意……書后附上了幾首朱光潛先生的翻譯的詩歌作品,太美了,感覺比原文美出了不止一點點……

2017-03-16 15:27:56
來自卿本良**的評論:

著名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的新作《厚積落葉聽雨聲》是一部美輪美奐且值得一讀的經典佳作。這本書收錄了朱先生31篇代表作品,還有60幅東西方藝術名作,可以讓讀者在讀散文的同時,能夠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打開了讀者了解東西方藝術的窗口。

2016-12-12 23:29:2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黃永玉先生說:真正稱得上讀書人的應該像錢鐘書、陳寅恪、吳宓、葉公超、翁獨健、林庚、錢穆、朱光潛……這些夫子,系統鞏固,條理清楚,記性又好,在他們面前,我們連“孺子”的資格也夠不上。。。讀過朱光潛這本關于美學的書籍,真真欽佩于大師的學識。

2017-04-12 12:58: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厚積落葉聽雨聲”,我想許多人和我一樣,喜歡這樣的環境、時光,任歲月如溪水清流,靜謐、溫馨,享受時光帶給我們心的寧靜和從容,從文字中汲取營養、精華和力量!

2017-08-03 09:09:48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平利县| 高青县| 新河县| 轮台县| 资阳市| 镇沅| 曲周县| 潞西市| 陈巴尔虎旗| 宁海县| 康乐县| 盐池县| 桑日县| 桑日县| 柳州市| 罗田县| 神池县| 图片| 南皮县| 洛浦县| 阳信县| 拜泉县| 鹤岗市| 潼关县| 漳平市| 上蔡县| 自治县| 永清县| 夏津县| 平舆县| 永宁县| 宽城| 镇原县| 平罗县| 抚顺市| 万源市| 芜湖县| 平凉市| 富源县|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