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民法總則》頒布后所撰寫的一部基礎理論著作,涉及民法學說、民法發展史、民事關系、民事主體、權利客體、民事法律行為、、訴訟時效等內容,資料翔實,論證嚴謹,并結合2017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對其法源、結構設置、條文內容進行梳理、評價,完整展現了《民法總則》的全貌及演進歷程,分析了《民法總則》對《民法通則》等民事法律規范在篇章體例與具體內容上所做的深刻變革。
本書早期積累肇始于陳華彬著《民法總論》,歷經時間的打磨、錘煉,幾經完善,終成此書。在結構上,依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體系嚴謹,邏輯清晰,詳盡闡釋了民法基本理論與制度;在內容上,分析比較各家學說之優劣,借鑒吸收德國、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等民法理論與司法實踐,既有理論碰撞,又有實踐指引,是法學學生學習、研究民法不可多得的好幫手。
陳華彬,我國當代主要民法學家之一,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法學博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008年),《財經法學》期刊主編,較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導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保險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及時章 民法概說 …… 001
及時節 民法的語源、調整對象與分類 |001
一、民法的語源 |001
二、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 |004
三、民法的分類 |008
第二節 法律體系——公法、私法與社會法 |010
一、公法與私法(民法)區分的源起 |010
二、公私法區分的標準及其評析 |013
三、公私法區分反對論 |019
四、我國區分公私法的必要性、實益與民法的地位 |020
五、公私法區分的法律效果 |027
六、公法與私法的關系 |028
七、兼有公法規范與私法規范的公私混合法:社會法的形成 |029
第三節 民法的性質 |033
一、民法為市民社會的法 |033
二、民法為私法 |033
三、民法為實體法 |033
四、民法為普通民法 |034
五、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 |036
六、民法為任意法兼強行法 |036
七、民法為國內法 |037
八、我國民法為繼受法兼固有法 |037
九、民法大多為原則法,少數為例外法 |037
十、民法為關于人的法 |038
十一、民法為權利法 |040
第四節 民法的編纂 |041
一、概要 |041
二、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 |042
三、民法的編纂(一):羅馬式 |045
四、民法的編纂(二):德國式 |045
五、民法總則的構成 |055
六、民法總則的優點與缺點 |058
七、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和美國等英美法系國家的民法典編纂
或與民法典編纂有關的民事法律的制定 |061
八、中國民法的沿革與發展 |064
第五節 民法的人像與基本原則的演進、變遷 |070
一、民法的人像 |070
二、民法財產法的基本原則 |071
三、民法身份法(婚姻家庭法與繼承法)的基本原則 |080
四、當代民法面臨的難題 |082
第六節 民法的法源 |085
一、法源的意義與民法的法源 |085
二、大陸法系國家(尤其是中國)民法的法源 |086
三、英美法系國家民法的法源 |096
第七節 民法與鄰近法律部門 |096
一、民法概要 |096
二、民法與鄰近法律部門 |097
第八節 民法的效力、適用與解釋方法 |104
一、民法的效力 |104
二、民法的適用原則 |107
三、民法適用的邏輯與民法解釋方法 |109
第九節 民法學及其學習方法 |111
一、民法解釋論與立法論 |111
二、民法的學習方法 |113
第二章 民法的發展史概覽 …… 115
及時節 羅馬民法 |116
一、公元前753年至公元前202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及時個時期) |117
二、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35年塞維魯王朝滅亡(第二個時期) |118
三、235年至6世紀中葉優士丁尼編纂《民法大全》
(《國法大全》《羅馬法大全》,第三個時期) |120
第二節 日耳曼民法 |125
一、概要 |125
二、日耳曼民法的特性 |126
第三節 中世紀民法(476—1500年) |128
一、概要 |128
二、中世紀初期:部族(Stamm)法時期(5—9世紀) |130
三、中世紀中期:封建法時期(10—12世紀) |133
四、中世紀末期:城市法(Stadtrecht)時期(13—15世紀) |136
五、中世紀的法律書籍與《薩克森寶鑒》 |142
六、中世紀德國繼受羅馬法 |143
第四節 近代民法的編纂 |145
一、《巴伐利亞馬克西米利安民法典》(1756年) |145
二、《普魯士普通邦法》(1794年) |146
三、《法國民法典》(1804年) |147
四、《奧地利普通民法典》(1811年) |152
五、《智利共和國民法典》(1855年) |153
六、《薩克森民法》(1863年) |154
七、德累斯頓草案(1866年) |155
八、有價證券法和普通商法典 |156
九、《德國民法典》(1896年) |158
十、《日本民法》(1896年) |167
第五節 現代民法的編纂 |175
一、《瑞士民法典》(1907年) |175
二、《中華民國民法》(1929—1930年) |183
三、《埃及民法典》(1948年) |189
四、《韓國民法典》(1958年) |190
五、《蘇俄民法典》(1964年) |190
第六節 當代民法編纂運動 |191
一、《埃塞俄比亞民法典》(1960年) |191
二、《葡萄牙民法典》(1966年) |191
三、新《荷蘭民法典》(1970年至2003年一些部分陸續生效) |192
四、《阿爾及利亞民法典》(1975年) |193
五、《朝鮮民法》(1990年) |194
六、《俄羅斯聯邦民法典》(1994年) |195
七、《蒙古國民法典》(1994年) |195
八、《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民法典》(1995年) |196
九、中亞一些國家的民法典編纂 |196
第三章 民事法律關系與民事能力 |197
及時節 民事法律關系的涵義、特性與構成要素 |197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涵義與民事法律關系的普遍性 |197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特性 |199
三、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201
第二節 民事能力 |208
一、概要 |208
二、民事權利能力 |209
三、民事行為能力 |224
四、民事責任能力 |228
第四章 民事權利、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 |230
及時節 民事權利、民事義務與民事法律關系 |230
第二節 民事權利(權利)的語源、本質、功能及其周邊 |232
一、民事權利的語源 |232
二、關于民事權利的本質的學說 |233
三、權利的定義和特性 |237
四、權利的功能 |240
五、與權利或民事權利相鄰近的概念 |241
第三節 權利的分類及其實現 |242
一、公權、私權(權利)、社會權及私權力 |242
二、私權(民事權利或權利)的分類 |244
三、權利與民法的關系 |260
四、權利的競合 |260
五、民事權利的實現 |262
第四節 民事義務 |267
一、關于義務本質的諸學說 |267
二、義務的涵義與特性 |268
三、義務的內容 |271
四、義務的分類 |271
五、義務的履行 |276
六、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276
第五節 民事責任 |278
一、民事責任的涵義 |278
二、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 |279
第六節 權利的內容與行使的限制 |281
一、概說 |281
二、對權利的內容的限制:公共福祉原則 |282
三、對私權的行使的限制 |283
四、權利的自力救濟 |292
五、見義勇為等“好人法”行為 |303
第五章 民事主體——自然人 |305
及時節 概要 |305
第二節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責任
能力及程序法上的能力 |308
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308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309
三、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 |321
四、程序法上的能力 |321
第三節 監護 |321
一、概要 |321
二、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322
三、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的監護人 |322
四、監護人資格的確定、爭議與監護資格的撤銷 |323
五、監護人的職責與權利 |324
六、監護的終止 |324
七、域外法上的自愿設立監護人與我國法上的成年人監護制度 |325
第四節 宣告失蹤 |326
一、概要 |326
二、確定財產代管人 |327
三、代管人的職責 |327
四、失蹤宣告的撤銷 |328
第五節 宣告死亡 |329
一、概要 |329
二、宣告死亡的要件 |330
三、宣告死亡、宣告失蹤有爭議時的處理及被宣告死亡日期的確定 |332
四、宣告死亡的效力 |332
五、死亡宣告的撤銷及其法律后果 |335
六、申請宣告失蹤人死亡的人的順序 |337
七、日本的戰時死亡宣告 |337
第六節 人格權及其保護 |338
一、概要 |338
二、人格權的基本理論 |339
三、人格權保護的價值 |343
四、人格權于民法典中的體例安排 |345
五、各種具體(特別)人格權 |346
六、人格權的保護方法 |362
第七節 身份權 |364
一、概要 |364
二、各種具體的身份權 |365
第八節 住所 |366
一、住所的基本概要 |366
二、住所與居所 |368
三、臨時住所 |368
四、自然人住所與法人住所 |368
第六章 民事主體——法人 |370
及時節 法人的意義 |370
一、法人的意義、源起、形成與發展 |370
二、團體、財產集合體被賦予法人格的法律意義 |374
三、構成法人的契機 |376
四、法人的本質 |377
五、法人的種類 |386
第二節 法人的設立、登記和住所 |395
一、法人的設立 |395
二、我國法人設立的原則 |396
三、法人的登記 |398
四、法人的住所 |399
第三節 法人的能力 |399
一、概要 |399
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400
三、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402
四、法人的民事責任能力 |404
第四節 法人的組織(機關) |406
一、概要 |406
二、法人的機關與 |407
三、執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與法人的關系(委托) |407
四、我國企業法人的機關 |408
五、我國非企業法人的機關 |408
第五節 法人的消滅 |408
一、法人的解散 |409
二、法人的清算 |410
第六節 外國法人 |413
一、外國法人的涵義 |413
二、對外國法人的認許 |413
第七章 非法人組織 |414
及時節 概要 |414
第二節 非法人組織的要件及與法人的實質差別 |415
一、非法人組織的要件 |415
二、非法人組織與法人的實質差別 |416
第三節 非法人組織的分類及其他問題 |417
一、非法人組織的分類 |417
二、非法人組織的其他問題 |417
第八章 權利客體 |419
及時節 概說 |419
一、權利客體的意義與關于物的立法成例 |419
二、權利標的 |420
三、關于財產 |421
第二節 物 |422
一、物的涵義 |422
二、物的分類 |430
第二節 行為、權利、人身利益和智力成果 |450
第九章 民事權利的變動與民事法律行為 |452
及時節 民事權利的變動 |452
一、民事權利的發生 |452
二、民事權利的變更 |453
三、民事權利的消滅 |454
四、引起民事權利變動的原因 |454
第二節 法律行為概要 |454
一、法律行為概念的肇源、擴展、功能及內容 |454
二、法律行為概念的價值與意蘊 |457
三、法律行為的涵義 |458
四、法律行為與意思表示 |459
五、法律行為與私法自治(意思自治) |460
六、私法自治原則與合同自由的關系 |462
七、私法自治原則的功能與限制 |463
八、私法自治的實踐 |465
第三節 法律行為的分類 |465
一、單獨行為(單方行為)、雙方行為(契約、合同)、
共同行為(合同行為、協同行為)及協約 |465
二、要式行為與不要式行為 |468
三、生前行為與死因行為 |469
四、財產行為與身份行為 |470
五、有因行為(要因行為)與無因行為 |471
六、要物行為與不要物行為 |473
七、有償行為與無償行為 |473
八、主行為與從行為 |474
九、獨立行為與補助行為 |475
十、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 |475
十一、債權行為、物權行為與準物權行為 |478
十二、大量行為、協定行為與集團合同 |478
第四節 法律行為的成立、生效及標的 |479
一、法律行為的成立 |479
二、法律行為的生效 |480
三、法律行為的標的 |481
第五節 意思表示 |487
一、意思表示的涵義 |487
二、意思表示的構造 |488
三、意思主義、表示主義及折中主義 |491
四、意思表示的效力發生(意思表示的生效) |492
五、到達主義 |495
六、發信主義 |497
七、保障生效的發信主義與到達主義的比較 |497
八、依公示的意思表示(公示送達) |499
九、法律擬制 |500
十、意思表示的發出與撤回 |500
十一、意思表示的種類 |501
十二、意思表示的瑕疵(意思表示不真實) |503
第六節 法律行為附條件、附期限與附負擔 |527
一、法律行為附條件 |527
二、法律行為附期限 |537
三、法律行為附負擔 |541
第七節 法律行為的解釋 |542
一、法律行為解釋的必要性 |542
二、解釋的原則 |543
三、解釋的標準 |544
四、解釋意思表示的方法 |545
好書,值得購買
當當價格實惠是優勢。如果包裝能好一點,物流能專業和專一一點,就完美了。
研究民法總則的專著,值得擁有。
內容很充實,對民法源流與變遷有著相當充實的介紹,對于入門者而言,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閱讀者也必須已經掌握一定民法背景知識,不然的話,術語關不好過。
相當厚的一本書,法理內容相當的多
很好很好很好
貨很正,非常好,很滿意。非常感謝!
比較稀爛的書,幾乎沒有什么有價值的東西,除了民法的歷史!
內容很好,紙質也很棒,值得購買,希望當當多搞一些優惠活動哈哈哈哈哈哈哈!
誠實生活,勿害他人,各得其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