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法制史的絕大多數教科書的編寫體例都是采用歷史斷代的體例,從夏商周綿延至明清、民國。這一體例對于法學專業的教學有兩大不便:其一,內容太泛,學生容易只見朝代、不見法律;其二,法律制度是有相當延續性的,朝代更替并不必然意味著法律傳統的斷裂,就法學而言,斷代的研究方法局限性很大,專題式跨越朝代的制度變遷研究更有價值。
作者在清華法學院為本科生、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分別開設了中國法制史學、中國法律史、中國政治法律史的課程,結合這些年的教學經驗與講義積累,寫出了以刑法、民商法、司法制度等部門法的演變和發展為線索的專題式法制史教材,不以朝代為章節,而是對每一個法律制度的演變進行了系統的跨越朝代的梳理。作者希望寫成一本真正適合法學專業學習的法制史教科書。
聶鑫,法學博士,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律史、比較法。
及時章 導論
壹、 封建時代的法制
第二章 中國的封建社會與禮制:(夏商)周
及時節 商周革命
第二節 禮制
第三節 封建("封邦建國"、"封土地、建諸侯")
第四節 宗法
第五節 封建禮制之破壞
第六節 小結
貳、 帝制時期的法制
第三章 法源史:法典之編纂及因革
及時節 歷代主要法律形式及其辨析
第二節 律之變遷
第三節 作為政府組織法(官制)之"典"
第四節 法律編纂機關與立法技術
第四章 政府組織
及時節 中央官制
第二節 中央集權與地方建制
第三節 政府上下的溝通:以清代為例
第五章 士大夫政治與文官制度
及時節 士大夫政治
第二節 選舉與科舉
第三節 銓敘與考課
第四節 學校
第六章 財政制度
及時節 賦稅
第二節 筦榷與均平:以鹽政為中心
第七章 土地制度
及時節 土地公有(國有)前提下的土地產權分立:井田制、均田制
第二節 土地私有前提下的土地產權分立
第三節 小結
第八章 財產規范
及時節 物權
第二節 債
第三節 商事規范
第九章 身份法
及時節 家與族
第二節 婚姻
第三節 親子、監護與繼承
第十章 刑事法
及時節 刑罰
第二節 犯罪與量刑:刑之加減
第三節 身份與罪刑
第四節 中國刑法史上的重大爭議問題
第十一章 司法制度
及時節 司法組織
第二節 司法程序
第三節 從春秋決獄到父母官式的個別主義裁判
叁、 近代中國法制
第十二章 晚清變法修律與中國法之大變
挺好的
沒有包裝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