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六個章節,基本上涵蓋了術語管理的主要內容,具體如下:
章:術語管理概論。本章介紹了譯者術語管理的文本驅動、借助語言處理系統的工作特征,闡述了術語管理對于企業的重要作用,梳理了術語收集、術語提取、術語翻譯、術語使用和術語維護等基本流程。
第二章:術語識別的基本方法。術語識別是譯者術語管理工作的步。本章介紹了術語的語言學形態、同義術語與多義術語、日常詞匯術語化、術語繁體與簡體差異等問題以及術語翻譯的常見陷阱。
第三章:術語翻譯的基本方法。新術語翻譯是譯者在翻譯實踐中面臨的重要挑戰。鑒于各領域自身特點,科技術語、人文社科術語和外宣術語作為三類重要的術語,有著不同的翻譯策略。本章重點介紹了科技術語全譯策略、人文社科術語建設中的翻譯策略以及外宣術語中的翻譯原則。
第四章:現代術語管理技術。在大數據時代,語言技術迅速發展,術語管理技術也得到快速發展,成為譯者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翻譯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章概述了術語管理技術的基礎知識,包括術語與術語庫、術語管理系統概念和基本功能。重點介紹了獨立的術語管理系統AnyLexic、Lingo和SDL MultiTerm以及國內外典型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中的術語管理模塊(Déjà Vu、Transmate、Wordfast和雪人CAT);接著介紹了基于網絡的術語管理工具或術語管理模塊(Memsource、TermWiki、XTM和語帆術語寶);后探討了現代術語管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第五章:術語管理與互聯網?;ヂ摼W技術已經應用到翻譯工作的方方面面,對術語的翻譯和管理產生了重大影響。本章首先以豐富的案例介紹了利用Google搜索和驗證專業術語以及利用Google圖片搜索理解術語和翻譯術語,其次梳理了譯者常用的互聯網術語資源,如聯合國術語庫、TAUS Data等資源,后討論了互聯網搜索術語的注意事項。
第六章:術語管理與翻譯實踐。術語管理貫穿翻譯項目的各個環節,在翻譯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章首先介紹了術語專員如何為翻譯項目制作的術語表,其次對比分析了傳統和現代術語管理流程的差異,結合電子郵件產品本地化項目操作案例,探討了翻譯項目管理中術語管理流程的設計和術語質量控制的實踐;后分析了企業層面術語管理遇到的問題和挑戰,介紹了主流的術語管理系統在語言服務中的綜合應用,指出術語管理系統在控制翻譯質量,提高翻譯效率,節省企業語言服務成本中發揮著的重要作用。
推薦一:
總體而言,本書具有如下五個方面的特色:
一、目標清晰,重點突出:本書厘清了譯者術語管理工作和傳統術語學研究的區別。術語工作不外乎有三種:術語詞典編纂、專業領域術語交流和術語檢索工作。而國內研究術語的專家學者大多對術語詞典編纂研究較多,已經取得比較豐富的成果。本書聚焦術語翻譯的相關問題,著重論述翻譯工作中的術語管理實踐,拓展和豐富了術語學的研究內容,書中論述具有清晰的目標。本書指出,譯者術語管理工作具有兩大特征:一是“文本語境化”,二是“融合現代語言處理技術”。本書對文本翻譯中可能會發生的術語翻譯錯誤作了的闡釋,詳細研究了術語的各種語言學形態、同義術語和多義術語、日常詞匯術語化以及兩岸譯名不統一造成的術語選擇困難等問題,并根據教學需要安排了有針對性的翻譯練習。這樣便明確了方向,突出了重點。
二、論題新穎,與時俱進:本書歸納了新術語的命名原則和方法,既總結了科技術語、人文社科術語的命名原則和方法,也總結了外宣術語的命名原則和方法,這樣就抓住了當前翻譯界術語研究的主要問題,術語翻譯問題過去只是討論“科技名詞怎么譯”的問題,而本書把術語翻譯問題延伸到了討論“人文社科術語如何既講求民族性又講求國際化”的問題,以及“政治術語如何外譯才能為我國的外交形象建立積極的話語機制”的問題。這些新問題的研究為傳統的術語學研究開拓了新的研究空間,體現了作者與時俱新的學術精神。
三、關注技術,注重實用:本書把現代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簡稱NLP)技術引進術語管理工作中,講解了術語管理系統的概念、分類和基本功能,以及當前各種主流術語管理軟件的使用方法,還介紹了互聯網上的在線術語資源。這些內容非常實用,對于職業譯者來說是必備的“謀生手段”,同時也是目前高校術語教育中比較薄弱的部分。這些實用的知識與技能必將促進讀者術語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
四、面向企業,提升能力:難能可貴的是,本書在后的章節中向讀者介紹了現代術語管理系統在企業中的作用以及具體的軟件的操作方法,讓讀者明確認識企業中的術語管理問題以及有關軟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全書以職業為導向,旨在培養學生的術語翻譯與管理能力,提升職業勝任力和就業競爭力,以堪當現代語言服務行業發展的重任。
五、重器立道,助建學科:全書內容編排雖以翻譯實踐問題為主導,但并未因此而忽視理論體系的建構與學科意識的培養,既討論了翻譯實踐中的技術問題,又關注理論問題的探討,本書既有對術語翻譯的本體論剖析,也有對術語翻譯的認識論解讀,更有對術語翻譯的方法論指導,具有重器立道的特色。作為翻譯學下屬的一個分支領域、分支學科,術語翻譯研究兼具理論性和應用性,亟需建立相對完備的學術話語體系,這將有助于術語翻譯學科的系統構建與健康發展。
推薦二:
本教材統合目標、內容、過程和評價四個要素。首先,目標定位清晰明確,旨在促進翻譯專業學生面向職業發展需要習得術語的能力。其次,內容選擇涵蓋術語翻譯的認知、方法和管理三個維度。在認識維度上,較為地闡釋術語、術語翻譯、術語管理等核心概念的定義、特征、類型、功能等;在方法維度上,分門別類地講解術語識別、術語采集、術語翻譯、術語檢索、術語使用的方法與技術;在管理維度上,重點剖析術語管理的理念、流程與技術。再次,就教學過程而言,教師可根據本書循序漸進的內容編排有序組織教學活動,利用提供的術語翻譯相關資源,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后,教師可借助每章設計的思考題,評判教學績效,開展診斷性評價,查漏補缺,達成學習目標。
王華樹
北京師范大學翻譯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語研究與語言服務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高級翻譯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世界翻譯教育聯盟(WITTA)多語大數據應用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譯協本地化服務委員會副秘書長,廣東省翻譯協會本地化服務委員會主任,中國翻譯研究院術語管理技術專家,UTH和SDL翻譯技術顧問等職。曾任北京大學MTI教育中心翻譯技術講師,在Lionbridge、Symbio、IGS等國際化企業從事本地化工程、本地化測試以及本地化培訓與咨詢等工作。具有多年的翻譯和本地化項目實戰及教學經驗。先后受邀到北外、西外、北語、南開、復旦、同濟等三十多所高校做翻譯和本地化技術專題講座,為二十多家企事業單位提供翻譯和本地化技術培訓及咨詢。
近年來,在《中國翻譯》《上海翻譯》《中國科技翻譯》,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等學術期刊三十余篇。參與或主持“自然語言處理和語料庫技術在中國高校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現代語言服務行業的術語管理體系研究”以及“職業化時代面向翻譯實踐的術語管理研究”等十多項省部級科研課題。出版《翻譯技術實踐》《計算機輔助翻譯》《翻譯項目管理實務》《計算機輔助翻譯:理論與實踐》及《翻譯與本地化項目管理》等書,并參編多部翻譯專著和教材。研究方向:現代翻譯技術、本地化翻譯、術語管理、語言服務管理。
冷冰冰
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翻譯碩士專業教師?,F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宣翻譯方向博士生,具有豐富的專業翻譯教學經驗。研究興趣為科技翻譯、外宣翻譯、術語翻譯教學。近年來發表術語翻譯研究相關論文15篇,代表論文為“MTI科技筆譯教材應貫穿的五元次能力”(上海翻譯2016年及時期)、“譯者術語管理的理論支撐問題”(《中國科技術語》2015年及時期)、“從‘言語術語’之語言屬性釋術語誤譯”(《中國科技翻譯》2014年及時期)、“高校MTI術語課程構建”(《中國翻譯》2013年及時期)、“科技翻譯典型翻譯癥之分析”(《中國科技翻譯》2012年第三期)、“科技術語在線檢索策略的實證研究”(《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三期)、“機制工藝英語的翻譯難點及策略”(《中國科技翻譯》2011年第三期)。主持《科技譯者社會能力培養之模式探究》、《應用型科技翻譯人才之“就業力”研究》、《面向篇章的術語翻譯實證研究》等上海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及教學改革多項課題;參與教育部人文項目《對外宣傳與翻譯——外宣翻譯的歷時性研究》和上海市重點課程《科技英語筆譯》建設。
術語管理概論》目錄
序言 馮志偉
序言 李瑞林
前言 王華樹 冷冰冰
及時章 術語管理基
及時節 譯者術語管理的工作特征
一、與系統性術語工作的差異
二、融合現代語言處理技術的術語管理方法
(一)人員因素
(二)與原文本和目標文本有關的因素
(三)與資料有關的因素
三、對術語管理工具的抵觸情緒
第二節 術語管理的作用
第三節 術語管理的流程
一、分析及收集數據
二、提取術語
三、翻譯術語
四、術語使用
五、術語維護
第二章 術語識別的基本方法
及時節 術語的語言學形態
一、單詞術語與復合詞術語
二、固定短語
三、搭配
四、標準文本
五、縮略型術語
第二節 同義術語與多義術語
一、同義術語
(一)同義術語的定義
(二)術語的地域差異
(三)同義術語產生的原因
(四)同義術語的挑選
(五)準同義術語
(六)假同義術語
(七)異形術語
(八)等價術語
(九)語言學中的同義術語
二、多義術語
(一)單義術語
(二)多義術語的定義
(三)多義術語的分離
(四)同形術語
(五)多源術語
三、總結
第三節 日常詞匯術語化
一、日常詞匯漢譯術語化總體機制
(一)理解的術語化過程
(二)轉換的術語化過程
(三)表達的術語化過程
二、日常詞匯漢譯術語化具體機制
(一)隱喻化機制
(二)概念化機制
(三)國際化機制
(四)借喻化機制
三、總結
第四節 海峽兩岸科技名詞差異的主要原因
一、對科技概念的理解不一致造成的差異
二、定名原則不一致造成的差異
三、定名來源不同造成的差異
四、翻譯方法不同造成的差異
五、選字和字序不同造成的差異
六、總結
第五節 術語翻譯的各種陷阱
一、“譯名規范”的本質要求
(一)譯名須遵守標準
(二)譯名須仔細甄別
二、“術語化”的生成機制
三、形態多樣的語言表現
(一)一物有多名
(二)語法形態多樣
四、語境制約的屬性
五、總結
第三章 術語翻譯的基本方法
及時節 科技術語全譯策略
一、術語直譯策略
(一)音譯
(二)形譯
(三)音形合譯
二、術語意譯策略
(一)對譯
(二)增譯
(三)減譯
(四)轉譯
(五)換譯
(六)分譯
(七)合譯
三、術語直譯兼意譯策略
(一)音意兼譯
(二)形意兼譯
(三)音形意兼譯
第二節 人文社科術語建設中的翻譯策略
一、人文社科術語的本質特征
二、人文社科術語翻譯的文化取向
三、文化張力博弈之下的術語翻譯國際化與民族化
四、總結
第三節 外宣術語翻譯原則
一、嚴肅性
二、性
三、靈活性
四、總結
第四章 現代術語管理技術
及時節 術語管理技術基
一、術語與術語庫
二、術語管理系統
(一)術語管理系統的基礎概念
(二)術語管理系統的基本分類
(三)術語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
第二節 獨立式術語管理系統
一一、AnyLexic
(一)軟件介紹
(二)基本操作
(三)軟件設置
(四)總結
二、Lingo
(一)軟件介紹
(二)基本操作
(三)軟件設置
(四)總結
三、SDL Multiterm
(一)軟件介紹
(二)SDL Multiterm Extract術語提取基本操作
(三)SDL Multiterm Convert術語數據轉換基本操作
(四)SDL Multiterm Desktop術語庫管理基本操作
(五)總結
第三節 CAT工具中的術語管理
一、Deja Vu X
(一)軟件介紹
(二)基本操作
(三)總結
二、Transmate
(一)軟件介紹
(二)基本操作
(三)總結
三、Wordfast Pro
(一)軟件介紹
(二)基本操作
(三)總結
四、雪人CAT
(一)軟件介紹
(二)基本操作
(三)總結
第四節 基于網絡的術語管理系統
—、 Memsource
(一)軟件介紹
(二)基本操作
(三)總結
二、TermWiki
(一)軟件介紹
(二)基本操作
(三)其他功能
(四)總結
三、XTM
(一)軟件介紹
(二)基本操作
(三)總結
四、語帆術語寶
(一)軟件介紹
(二)基本操作
(三)總結
第五節 術語管理技術發展趨勢
—、標準化
二、整合化
三、網絡化
四、智能化
第五章 術語管理與互聯網
及時節 網絡搜索基
一、利用Google尋找和驗證專業術語
二、利用Google圖片理解術語概念并驗證術語
第二節 互聯網共享術語資源
一、國內外主要的在線術語庫
(一)dtSeerch 和 UNTERM
(二)EuroTermBank
(三)IATE
(四)Microsoft Language Portal
(五)OneDict
(六)SAPterm
(七)TAUS Data
(八)TERMIUM Plus
(九)術語在線
(十)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庫
二、網絡社區術語資源
(一)譯術網
(二)ProZ.com
(三)Wordreference
(四)共享文庫
(五)在線網盤
三、使用互聯網搜索術語的注意事項
第六章 術語管理與翻譯實踐
及時節 為翻譯項目制作術語表
一、四種基本的術語管理實踐類型
(一)編寫工業設備及流程文件
(二)使用平行文本
(三)技術轉移
(四)技術發展
二、原語術語的管理工作
(一)相關技術引導
(二)標簽和屏幕信息的術語先處理
(三)產品手冊中的術語處理
三、目的語術語工作
(一)完善術語詞條
(二)利用術語資源
第二節 翻譯項目中的術語管理
一、傳統的術語管理
二、現代化的術語管理
三、項目管理中的術語質量控制
(一)啟動階段
(二)計劃階段
(三)實施階段
(四)收尾階段
第三節 術語管理系統在企業中的應用案例
一、CrossTerm術語管理系統在布克哈德壓縮機公司的應用
(一) 關于 Across Language Server
(二)關于布克哈德壓縮機公司
(三)CrossTerm術語管理系統
二、SDL術語管理系統在Giesecke & Devrient公司的應用
(一)關于 Giesecke & Devrient
(二)問題與挑戰
(三)快捷而實在的投資回報
三、SDL術語管理系統在羅馬尼亞歐洲研究所的應用
(一)關于羅馬尼亞歐洲研究
(二)問題與挑戰
(三)SDL MultiTerm 解決方案
附錄:本地化業務基本術語
作者簡介
致謝
書摘一: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類語言、社會、文化的差異性與物質、精神資源生產與消費的時空特殊性密切相關。隨著商品社會的到來和工業化時代的興起,人類認識到自有資源的非自足性或結構有限性,試圖超越語言、社會和文化的藩籬,開了商品和服務跨界交換的先河,從而帶動知識和經驗的跨時空轉移。在現代交通、通訊、信息技術的驅動下,商品和服務的跨界流動與交換呈現出多樣化、慣常化和全球化的格局。不同個體、組織和國家囿于不同的時空定位,存在語言、社會和文化距離,具有不同的心理和認知結構,其知識和經驗趨于多樣化和多元化,表達知識和經驗的話語體系也存在差異,從而造成信息不對稱、發展不均衡、價值取向不統一等諸多問題,制約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社會的均衡和可持續發展。據此可以推斷,人類對特定知識和經驗的跨界互鑒是術語翻譯存在的必要條件。術語翻譯可分為先驗翻譯、實時翻譯和后驗翻譯三個層面。先驗翻譯指譯者通過不同方式獲得術語的語際對應關系構型,存儲于個人記憶系統,構成存量術語翻譯資源。實時翻譯指譯者在現實情境中運用自有知識和外部知識發現、整合、表征預期知識結構,創造性地生成術語翻譯成果。后驗翻譯指譯者對實時術語翻譯結果的批判性反思,具有確證和優化術語翻譯認知、實現術語翻譯資源增量的作用。先驗翻譯指向術語管理的必要性,實時翻譯指向術語翻譯的創造性,后驗翻譯指向術語翻譯的批判性。
書摘二:
術語管理系統的基礎概念
在語言服務中,術語管理是為了滿足某種目的而對術語資源進行管理的實踐活動,包括術語的收集、描述、處理、存儲、編輯、呈現、搜索、維護和分享等。術語管理活動常常通過術語管理系統(Terminology Management System,簡稱TMS)來實現。在ISO/DIS 26162標準[ ]中,術語管理系統被定義為“專為譯員、術語專家和其他用戶設計,用來收集、維護、獲取術語數據的軟件工具”。術語專家Klaus-Dirk Schmitz認為術語管理系統是管理術語數據的程序或程序包,用來收集、存儲、加工和檢索術語[ ]。在翻譯過程中,術語管理系統通常與翻譯環境工具(Translation Environment Tools,TEnTs)一起使用,這樣就可以在翻譯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提升翻譯效率。使用術語管理系統的用戶包括:筆譯人員、口譯人員、編輯人員、審校人員、項目經理、語言資產專員、術語專家、行業標準專家、語言規劃專家、技術寫作人員、文獻工作者、領域專家(Subject Matter Expert)、UI(User Interface)設計工程師、信息開發工程師、知識管理工程師、內容提供商、出版商、產品經理以及市場開發人員等。本文主要探討面向翻譯的術語管理系統。
術語管理系統的基本分類
盡管術語管理系統功能越來越強大,但是沒有任何一款能夠解決所有與術語相關的問題,各式各樣的術語管理系統便應運而生。國外比較常見的術語系統有:acrolinx IQ Terminology Manager、Across crossTerm、AnyLexic、Anchovy、BeeText Term、Heartsome Dictionary Editor、LogiTerm、MultiQA、qTerm、SDL MultiTerm、SDLX 2007 TermBase、STAR TermStar、Systran Dictionary Manager、TermFactory、T-Manager、TBX Checker以及XTM Terminology等。從國內情況來看,東方雅信和雪人計算機、中科朗瑞、傳神(術語云)、語智云帆(術語寶)以及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如術語在線)等企業或機構開發了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術語管理工具或術語管理模塊。
如何對眾多的術語管理系統進行分類呢?Klaus-Dirk Schmitz將術語管理系統大致分為三類:管理術語數據的系統(如Word、Excel及Access)、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中的術語管理模塊(MemSource、Wordfast)和獨立的術語管理系統(MultiTerm、TermStar)。在ISO/DIS 26162 標準中,術語管理系統被分為獨立式(Standalone)、集成式(Integrated)或整合式(Combined)。按照軟件系統架構,可以分為單機版、Client/Server或客戶/服務器模式(如AnyLexic Server、MultiTerm Server)和Brower/Server或瀏覽器/服務器模式(如qTerm、WebTerm等);按照軟件操作平臺,可以分為基于Windows系統的(MultiTerm等多數術語管理系統屬于此類)、基于MAC系統的(如tlTerm)以及跨平臺的(如Heartsome、Terminator等)術語管理系統;按照軟件版權,可以分為市場上銷售的商用系統(多數術語管理系統屬于此類)、開放源代碼系統(如Apelon DTS)和只供企業內部使用的專有系統(如EZ-Find);按照語言種類,可以分為單語、雙語和多語的術語管理系統;按照軟件適用對象,可以分為適用于個人譯員的小型術語管理系統,適用于翻譯團隊和中小企業的術語管理系統和適用于大型企業的綜合型術語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