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經典?常念為經,常數為典。經典就是經得起重復。常被人想起,不會忘記。
依照我對經典的理解,在寫作中,我總是努力選擇那些不朽的人、事、景、情、理。《紅色經典脠月留痕》的時間跨度有近百年,贊頌的是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犧牲和貢獻的人,他們堪稱不朽;《藍色經典仰望星空》的時間跨度以千年計,記述的是一大批為中國和世界文化作出貢獻的文化名人及經典名作,他(它)們已經退入歷史成為深邃的藍色星空中的星辰;《綠色經典名山大川》的時間跨度有上萬年,描寫的是祖國大地上的名山秀水,歷代以來它們已不知為多少人所吟誦。
希望這些從過去歲月中打撈出來的經典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并由此享受文學的美感。
導語_點評_推薦詞
梁衡 山西霍州人。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家、作家。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原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中國記協常務理事、《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記協特邀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著有散文集《覓渡》、《洗塵》、《把欄桿拍遍》,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寫作研究集《為文之道》,政論集《繼承與超越》等。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提名獎、"全國科普作品獎"、"全國好新聞獎"和"五個一工程"獎。《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桿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多篇作品入選中學和大學課本。
高山之上
◎ 泰山——人向天的傾訴
◎ 冬日香山
◎ 清涼世界五臺山
◎ 九華山悟佛
◎ 武夷山——我的讀后感
◎ 武當山——人與神的杰作
◎ 蘆芽山記
◎ 雨中明月山
◎ 山中夜話
水韻情長
◎ 娘子關上看飛泉
◎ 壺口瀑布
◎ 壺口瀑布記
◎ 烏梁素?!獛拿利?/p>
◎ 冬季到云南去看海
◎ 海思
◎ 長島讀海
◎ 永遠的桂林
◎ 天星橋——橋那邊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田野放歌
◎ 夏感
◎ 秋思
◎ 草原八月末
◎ 三十年的草原四十年的歌
◎ 西北啊,西北
◎ 石河子秋色
◎ 西北三綠
◎ 那青海湖邊的蘑菇香
◎ 河套憶
◎ 河套日記
◎ 西藏日記
名勝留影
◎ 晉祠
◎ 恒山懸空寺
◎ 古城平遙記
◎ 杏花村訪酒
◎ 蘇州園林
◎ 吳縣四柏
◎ 圣彌愛爾大教堂
◎ 在青島看房子
◎ 太原往事
◎ 平塘藏字石記
◎ 榆林紅石峽記
◎ 平涼賦
◎ 長城古寺紅柳
◎ 秋風桐槐說項羽
◎ 鐵鍋槐
域外風景
◎ 平壤的雪
◎ 和秋相遇在莫斯科
◎ 到處伸出一雙乞討的手
◎ 邁索爾土王邦尋舊
◎ 這熱辣辣的生命之美
◎ 佩萊斯王宮記
◎ 被緩解稀釋和沖淡了的環境
◎ 挽留自然,為了我們的生存
播綠者愛綠人
◎ 青山不老
◎ 不知你在哪棵梧桐樹下
◎ 看見綠色就想起了你
◎ 這里有一座古樹養老院
◎ 山還是那座山
◎ 附山水為什么有美感
序
賞不盡看不夠說不完的大自然
大自然給人的賜予有兩種。一是物質,空氣水分,糧食蔬果,給人生存的條件;二是精神,花好月圓,明山秀水,給人享受的環境。自有人類以來,我們就向自然索取物質,創造了無窮的物質財富,從茹毛飲血到現在的電氣化、原子能。和這個物質開發相同步的是向自然進行的精神索取和藝術開掘。一棵樹、一片石、一竿竹、一株蘭,千百年來硬是那樣地看不夠、品不盡、說不完、畫不厭。人類在還沒有文字之前就懂得欣賞自然的美。原始人就知道用彩石、貝殼制成項鏈、耳墜。從那時起,我們就這樣24小時24小時、一遍一遍、一代一代地觀察自然,汲取自然,就有了山水文章、山水畫卷,有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有了姚鼐的《登泰山記》。人們向自然索取物質精神是兩個相同步的過程,正是這兩個永無休止的過程支撐著兩個文明的創造,支撐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我在云南看到過一塊平光如鏡的大理石,白色的底面上有黑色的圖案,是一只貓,正伸出前爪去撲一只翻飛的蝴蝶,線條之清晰、神態之逼真,簡直就是一幅人工的素描。其實這也不難理解:你想地層深處的巖漿在晝夜永無休止地滾動,里面有多少個點、多少條線、多少種色塊,它們在運動中排列組合,一朝噴出地面凝為巖石就千姿百態,應有盡有。再加上那地面上的水、空中的風,對著山石一下一下地切割、一遍一遍地打磨,這石頭又會再變出多少圖案、現出多少花紋。只這一塊小小的石頭就有如此多的文章,其他還有水,有樹,有云霧、虹霓,有高山、大漠,有林海、雪原,所有這一切的組合搭配又將會有多少無窮的變化呢?就像一個龐大的交響樂團,本來任取一件樂器來獨奏便夠迷人的,更何況再把它們組合起來,那將創作出多少偉大的樂章!一位科學家說:把一只貓放在打字機上,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也能打出一部莎士比亞式作品。無窮的組合總會出現的選擇。自然的偉大在于它所包藏的因子無窮多,它每日每時不停地變,而且又擁有無盡的時間。這是任何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和生命所無法企及的。且不要說單個的人,就是整個人類加起來也不過是它懷里的一個小寶寶。所以蘇東坡在《前赤壁賦》里既"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又終于明白,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人類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自然是一面索取,一面研究——研究這個神秘體是怎樣不斷地釋放物質、釋放美感,然后借此指導人工的物質創造和精神創造的。我們在物質文明方面已經從與自然的相似中得益不淺。飛機與鳥相似,埃菲爾鐵塔的結構與人的小腿骨相似,核裂變聚變與太陽這個大火球相似……在藝術創造中,人類也是在苦苦地向自然求著相似。劉海粟十上黃山,"搜盡奇峰打草稿",文與可胸有成竹,蘇州園林濃縮山水,都是師法自然。我們經常把好的東西稱為"天然"、"天工"、"天衣無縫"。自然中永遠有我們難以企及的作品,誰能向自然求得一點相似,誰能摸住一點自然之脈,得到一點自然之靈,誰就是那個突然撞開了藏有維納斯的山洞的頑皮牧童,他的作品,包括詩、詞、文、畫、音樂、建筑、雕塑等便有新意、有創造,就會突然躍上一個新的高峰。如李白、蘇東坡、辛棄疾,當局把他們推出政界,推入山水,終日行無定所,穿行奔波,終于有機會叫他們撞開了某一個機關,文章就有了雄健之氣。而王維、陶淵明隱居山中,終日與青松、黃菊相悟禪,文章便得了恬淡之神。大自然總是將它的藝術之靈傳給那些最親近它、最想和它求相通的人。
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都想當藝術家,大多數人對自然只是想求得一點精神的撫慰、一點藝術的享受,這時大自然也表現得一樣慷慨。大自然塑造了人,就像畫家畫好了一幅畫。不管這幅畫是冷調還是熱調,是單色還是多色,畫家的胸中卻是儲著所有的調子、所有的顏色。如果你不滿意這一幅,還可以求他修改調整。人是一團不穩定的矛盾:我們的性格有內向、外向;情緒有歡樂、憂傷;工作有緊張、松弛;事業有時春風得意,有時沉沙折戟;理想忽如旭日東升,忽又日暮途窮。幸虧人不是一張凝固的油畫,老黑格爾的一大貢獻就是在《精神現象學》中揭示了人的這種既是主體又是客體的辯證關系。所以,當我們對自己感覺到有什么不滿意時,就可以跳到大自然中去打一個滾。就像山坡上的一頭牛犢,在微風中撒一陣歡,跑到泉邊喝幾口水,再斜著身子到石頭上蹭幾下癢。細想,我們這一生要在大自然中作多少次的調整、多少次的治療,要作多少次環境的轉換與心靈的補給呢?泰山之雄可使懦夫頓生豪勇,武夷之秀可使宦臣頓生歸心。大江東去讓人不由追慕英雄偉業,楊柳依依卻叫你享受幸福人生。唐太宗說處世有三面鏡子,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見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其實他還少說了一面,以自然為鏡可調身心。
近年來人與自然和諧的理論不但已經上升到國策,而且已經成了全球的話
不錯,不錯,不錯,挺好的。很開心。
好評
相當不錯
好評。
非常滿意!
喜歡
這書不錯,很值得讀,這書不錯,很值得讀
寫的非常好?
一直信賴當當,包裝很好,送貨及時,售后也不錯
喜歡好久了, 終于下單了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總體感覺不錯。
圖書質量好,非常滿意,好評
書很好??!
里面是彩圖,超出我的預期,很值
非常棒的一本書,內容詳實,期待很久了,對于學習有幫助。現在買還有活動,太高興了!下次還來當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