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為散文家、戲曲理論家齊如山關(guān)于飲食文化的隨筆集。從中國傳統(tǒng)官席的必備菜式到街邊的各色雜食,從中西方甜食、面食的差異,到中國菜的烹飪方法,齊如山先生對中國飲食文化做了詳細的研究,闡釋了中國美食各方面的精髓,為后來的研究者們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與王國維、吳梅并稱"戲曲三大家"
近代社會掌故的宗匠
平實自然的飲食小品
親切的、濃濃的舊時味道
閱讀季·高端人文知識普及讀物
大家之書,有厚重的思想,純正的知識,寧靜的文字,是汨汨流淌的甘泉,綿綿不絕的文脈,有我們心智的滋養(yǎng)之道。
我走進,我聆聽,我在讀……
"閱讀季"叢書精選中外大家的普及類人文著作,這些歷經(jīng)歲月沉淀的好書,為作者苦心孤詣,勤讀精思所成,絕非粗制濫造,泥沙俱下之作,實為所涉及領(lǐng)域上乘的作品,有很高的閱讀價值,特別適合作為圖書館、單位、家庭的基本藏書。
"閱讀季"叢書季收入以下八本圖書:
鄧散木談書法 鄧散木
古漢語入門 蔣紹愚 李新建
古文字四講 姜亮夫
呂思勉談讀書治學 呂思勉
品唐詩 施蟄存
王陽明生活 王勉三
中國文學小史 趙景深
中國饌饈談 齊如山
齊如山,原籍河北高陽。作家、學者,一代國劇理論家。窮其一生致力于國劇的研究,形成了完備的理論體系。他和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長達20余年的合作,為梨園的傳奇。
他還是活的歷史的記述者,現(xiàn)代著名鄉(xiāng)土小說家臺靜農(nóng)稱贊他具"科學家的精神","有如科學家,親身采輯,然后分析實驗,才得到結(jié)果一樣"。他對于社會中的文化習俗、方言土語、風土人情等諸多方面都極感興趣,并悉心加以調(diào)查研究,寫了大量的民俗文章。文筆平實自然,親切有趣,自成一家,是獨具齊氏風格的 "風土志"。
1962年,齊如山病逝于臺灣。
一、官席與火候菜
二、中國菜的種類
三、中西宴席之差別
四、道地的中國食品
五、中國菜的烹飪法
六、因國宴談到中國官席
七、談炒木須飯及明朝太監(jiān)
八、前清御膳房
附錄一:自傳
附錄二:我的外公齊如山
有人說中國菜,失之太油膩,這話得兩說著,也可以說不對。中國菜是有油膩的,但那大致是中等以下的飯館,因為這類的飯館,是為中等以下之人所吃(所謂中等者,乃指財產(chǎn)而言,非指品德)。因為他們平常所吃,可以說只是糧米蔬菜,至于肉類,鄉(xiāng)間之人,一年不過吃幾次;北平雖然可以不斷吃,但一個月也不過幾次,每次每人至多不過二兩肉。他們胃中是素的,可以說一點脂肪也沒有,偶爾吃一次飯館,當然是愛吃較為油膩的東西,他們也實在需要油膩的東西,所以吃了不但無傷,而且有益,于是這一階級的飯館,也就要特別預(yù)備這類的菜。若稍闊主人,平常飲食,雖然不能油膩,但肉、魚之類較多,所以偶爾到飯館吃飯,則萬無油膩之菜了。因為他們所吃的飯館,大致是東興樓、泰豐樓、豐澤園、明湖春,等等,這些館子里頭,就沒有油膩菜。
……
齊先生實可稱為具有卓識的史學家。他生平有許多部著作,屬于專門的社會史,都是活潑新鮮的事實,有如鳳鳴高崗,自開戶牖,誠為難能可貴。
——張其昀(著名歷史學家)
好好好好好
包裝不錯哦, 整體感覺不錯,性價比很高, 印刷很正,紙質(zhì)好,排版不錯
真的不錯哦。。。
整體不錯哦
好好好好好
書本挺不錯
還不錯,性價比較高
讀書!讀好書!!這是一本好書!!!
都是名家一些精華,經(jīng)過后人編輯的
很不錯的書,看看挺好的。超喜歡的
會推薦給學生看,很詳盡的一本書。希望更多人能看到。
在社團里評價很高的一本書。拜讀過后感觸很多。推薦給大家。
實事求是的說這本書確實不錯。中外食性的對比寫得很詳細。
看了就覺得想自己捯飭點東西,不過自己弄得真的不好吃。
是看了新浪博客上的一篇文章才去買來看的,以前真的沒關(guān)注過,確實是有文采底蘊,跟其他民國美食家相比,另出一格
挺小挺薄的一本書,對于烹飪我是門外漢,好多看不懂。不過對于美食書,這本書值得買。
一本口袋書、沖著民國大家的名號、好奇而買。
這本書也是小且薄,但內(nèi)容還是不錯的,有點貴。現(xiàn)在書也買不起了
被這本書的引言所吸引。一本口袋書、沖著民國大家的名號、好奇而買。書還不錯,值得一讀。
齊的文筆,自然佳極。閱世深,方面廣,只是所集單薄了些。奈何?
很值得推薦的書,非常有意思,大家寫小書,有趣有趣。
認真做學問的態(tài)度考究中國美食的源流,流暢,好讀!
有關(guān)美食的書,據(jù)說是老北京的小吃,打算看完之后一一對應(yīng)著來吃~
書本雖薄,內(nèi)容卻仍豐厚。齊如山先生學問好、文筆佳
這本很好,齊如山老寫的老北京吃食的講究,各種規(guī)矩,各種故事,受益良多。
薄薄的一本小書,有齊如山先生談飲食的幾篇文章還有他的自傳,文字樸素平實,可讀
齊如山談吃,有意思。篇幅短小,很快看完,如同聽一仁者講一番過往。
感覺還不錯呢,齊如山是我國的戲曲大家,談起飲食來也是娓娓道來,令人神往呢。
有人說中國菜,失之太油膩,這話得兩說著,也可以說完全不對。中國菜是有油膩的,但那大致是中等以下的飯館,因為這類的飯館,是為中等以下之人所吃(所謂中等者,乃指財產(chǎn)而言,非指品德)。因為他們平常所吃,可以說只是糧米蔬菜,至于肉類,鄉(xiāng)間之人,一年不過吃幾次;北平雖然可以不斷吃,但一個月也不過幾次,每次每人至多不過二兩肉。他們胃中是素的,可以說一點脂肪也沒有,偶爾吃一次飯館,當然是愛吃較為油膩的東西,他們也實在需要油膩的東西,所以吃了不但無傷,而且有益,于是這一階級的飯館,也就要特別預(yù)備這類的菜。若稍闊主人,平常飲食,雖然不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