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官宦世家,卻屢遭戰火摧殘和親人離世之苦。入仕之后,他同情“永貞革新”,結交革新志士,抨擊藩鎮巨宦,勤政為民,造福一方百姓,深得愛戴。本書作者用唯美的文字,用全新的視角,對白居易的詩與人生進行解讀,挖掘人生沉浮背后的內心情懷。
他是中唐詩人中的領袖人物; 他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翟葉,筆名公子逸,微博讀書簽約作者、書評人。在簡書、微博、今日頭條等平臺發表多篇熱文,有微博單文點擊過百萬的記錄。
序
及時卷 錦衣少年,聞名鄉里
遇水而生叫居易
出口成章小少年
當了一回“小青天”
詩,要念給婆婆聽
戰亂,心口的傷
第二卷 長安,風流才子的繁華
十六歲,聲名動長安
科舉,筆筆生花最少年
小兒咿呀《長恨歌》
詩魔,怎能沒有酒來狂
櫻桃口,小蠻腰
第三卷 愛情,埋沒在東風里的殤
大才子的小青梅
離別,才知相思苦
為你,情愿終身不娶
與母親的抗爭
美人,迎娶京兆尹之妹
第四卷 文人本色,滿腹豪情
受重用,宦海沉浮
作詩,關心民間疾苦
直言,與皇帝當面叫板
喪母,落魄的渭水丁憂
得罪權貴,被貶江州
第五卷 官場,誰不曾一時失意
江州司馬的清閑
相含淚揮就《琵琶行》
在廬山結草堂而居
升遷,與元稹不期而遇
第六卷 歸來,極盛時期急流勇
忠州,大唐賢刺史
居高位,不改初心
朝堂,何嘗不是戰場
清醒,自求外任
別長安,輕裝而行
第七卷 江南,濃墨重彩的涂抹
杭州,西湖的一池風華
修筑堤防,疏浚六井
離任,經故地黯然神傷
蘇州,泛舟七里山塘街
去職,定居最美洛陽城
第八卷 白衣佛子,喧囂盡處的安然
佛音,來自內心的寧靜
法凝禪師的八字真要
與鳥巢禪師的對答
香山,與僧如滿亦師亦友
前世,吾本一詩僧
第九卷 翩然歸去,徒留詩詞在人間
藏書,永遠的人間瑰寶
醉吟,白衣鳩杖一老翁
千金散盡,捐資八節灘
“九志圖”的千古傳奇
詩詞,的靈魂歸處
朝堂,何嘗不是戰場
說起白居易所在的朝堂不得不提起的就是牛李黨爭。白居易歷仕德、順、憲、穆、敬、文、武七個皇帝,牛李黨爭卻歷經了德、順、憲、穆、敬、文、武、宣八個皇帝。直到白居易去世多年,大唐王朝的牛李黨爭都沒有結束,可見,這場牛李黨爭對于大唐王朝來說,有著怎樣的影響力。
白居易與兩黨派的中心人物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雖然他一直力圖不參與任何一派,卻還是難以避免地被卷入其中。科考復試案之后,李宗閔和李德裕的仇恨加深,加上這時雙方都已經形成相對固定的利益集團,因此兩個黨派的爭斗也正式拉開了的帷幕。
先說,白居易的至交好友元稹。因為在穆宗皇帝還沒有登基之前,就經常聽到自己的妃嬪及左右侍從誦唱元稹的詩歌,因此對元稹十分熟悉,只是一直未曾相見。
穆宗登基之后,元稹的愛慕者、作為宦官的荊南監軍崔潭峻把元稹寫的《連昌宮詞》等百余篇詩歌獻給穆宗,穆宗看見元稹的詩歌大喜,便忙問:“愛卿啊,朕還是太子的時候,就知道這個才子啊!只是不知道此人現在何處。”
荊南監軍崔潭峻馬上答道:“陛下,此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元稹正在京城,現為南宮散郎。”
穆宗聽了之后,馬上下詔調元稹為祠部郎中、知制誥。因為元稹是宦官舉薦,又是被穆宗破格錄用的,但并未經相府裁奪,因此當時的宰相裴度對此頗為不滿。但是詔書已下,裴度也沒有辦法。其實,裴度和元稹都是出自裴垍門下,但卻因為權力的相爭,走到了對立面。同樣頗受裴垍恩惠的白居易則徹底夾在了兩人的爭斗之中,左右為難。
元稹被穆宗提拔后,備受皇帝寵幸。穆宗認為元稹的文章之美可與古人相比并,一時之間,元稹的名聲大震。后元稹為了迎合唐穆宗作《長慶宮辭》數十百篇,京師競相傳唱,轟動一時。
唐穆宗看了《長慶宮辭》之后,對元稹更加器重,馬上把元稹召入翰林,授中書舍人、承旨學士。朝中的宦官們因為崔潭峻十分看重元稹,于是爭相與元稹交好。當時頗受穆宗寵愛的知樞密魏弘簡與元稹最為交好,在魏弘簡的提拔下,穆宗越發看中元稹了。元稹也儼然成了朝廷的新貴,有一舉奪相之勢。
因重考案被貶為河東節度使的裴度看到元稹得勢非常不滿,他本就看不起宦官干政,見元稹與宦官們串通一氣,便再三上疏,言辭激烈地說道:“陛下,元稹此人與宦官魏弘簡相互勾結,意圖擾亂朝政,您一定不能偏聽偏信啊!你一定不能重用元稹,否則整個朝堂將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啊!”
唐穆宗看了裴度的奏折,十分不以為然,但是他顧及朝內外的輿論,還是罷免了元稹的朝內職務,授以工部侍郎。他雖然罷免了元稹,但是內心還是十分喜歡元稹的。因此,公元822年,唐穆宗再次提拔元稹為平章事。
因為元稹親近宦官,下詔之日,朝野的官員都對他此次晉升十分輕視,覺得此人趨炎附勢,實乃奸臣。但是,元稹卻不以為然,他一心想要在仕途上有所突破,早已經顧不了那么多了。他的好友白居易看到好友現今的情況,也不知如何是好。
他們二人本來情意深厚,無話不談。但是,這次回京之后,元稹與宦官關系密切,白居易本來多次勸道,但是元稹早已經被滔天的富貴迷了眼睛,對于白居易的勸告,總是充耳不聞,有時候甚至頗為不耐煩。
時間一長,白居易就沉默了。他怎么也不愿意為了這些事情和自己的好友徹底決裂。元稹自從得勢后,對白居易也是頗為維護,千方百計地想要把好友白居易拉到自己的戰營。但是無奈白居易始終處在中立狀態,不愿意參與朝廷的黨派之爭。元稹也不愿意為了這些事情,與好友決裂。只是彼此之間還是有一些隔閡,再也不像當初一樣,推心置腹,無話不談。
公元822年,李逢吉被唐穆宗封為宰相。李逢吉為人奸詐狡猾,為了穩固自己的宰相地位,他玩弄權術,使整個朝堂都陷入了一片紛爭之中。因為李逢吉與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不和,因此他大力扶植那些科舉入仕的進士,打擊李吉甫、李德裕父子。
他先是使用詭計,讓朝廷頗有實權的李紳與裴度身邊的小諸葛韓愈相爭,然后順利罷去了李紳的翰林學士之位。之后,又利用元稹手下的賓客于方在元稹和裴度之間制造了一起事端,最終導致元稹和裴度雙雙罷相。
元稹被貶為同州刺史,裴度則被貶為仆射。有些諫官看見唐穆宗對裴度的懲罰要比元稹嚴重,便上疏唐穆宗,說對裴度的處罰太重,對元稹的處罰太輕,不足以服眾。但是,唐穆宗本就憐惜元稹,因此對此充耳不聞,只是象征性地削去了元稹的長春宮使。
元稹離京之時,朝堂之中去送別的人少之又少,只有白居易顧念彼此的情意,依舊去送行。看到好友白居易來為自己送行,元稹感動不已。
物有所值,性價比高。發貨速度也挺快的。贊一個。
收到貨后特意和書店的對比了一下,沒有發現和書店的有什么不同,裝幀印刷都非常好,相信是正版的,還比書店便宜好多。物流也相當的快。全五分,以后買書就找當當了。
故事性很強,也摘錄了許多經典之作。非常好!
寫的不錯,一口氣讀完,幾度落淚!攢
人物傳記,一直想了解白居易,希望這本書可以帶給我不一樣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