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熟悉而又陌生,當胎寶寶真的到來時,孕媽準爸真的不知道怎么與他(她)交流和互動,也不知道他到底喜歡什么。40周的時間,胎寶寶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胎教要跟上他的發育,更要與時俱進和花樣翻新。全書就是一本大大的游戲書,從色彩、設計到內容,從里到外洋溢著愉快與輕松,給孕媽準爸無限的信心和美好,音樂、營養、運動、語言、意念、情緒、美育胎教一個都不少。胎教內容有趣又溫暖,每一頁都美得像風景畫,等寶寶出生后,還可以給他當繪本讀呦。
生活中的點滴時刻,都是胎教的美好時光,一首詩、一段曲、一幅畫、一朵花都是現場直播的胎教。給孕媽準爸和胎寶寶準備了豐富的”營養餐”,書法欣賞、中外名畫、童趣故事、經典詩集、英語啟蒙……不需要技巧,只要用心、用情,40周,周周精彩,把胎教當成游戲,和胎教玩起來吧!
明悅編輯部
擅長策劃、制作、設計孕產育兒類圖書,與眾不同的策劃,匠心獨特的設計,皆為讀者提供生動有趣的圖書產品。
胎教:屬于我們好的時光
孕1月
及時周
胎教在我國自古有之
國外斯瑟蒂克天才胎教法
涂色,給心靈建一座花園
第二周
一日一花
簡筆畫:小羊
第三周
詩歌:尋覓
胎教故事:星星和丁香花
第四周
大自然是好的游戲場
小星星變奏曲
不要錯過記胎教日記
名畫:維尼特的莫奈花園
孕2月
第五周
胎教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第六周
寧靜的呼吸
九九消寒圖
小荷才露尖尖角
看看大眼寶寶萌照
第七周
剪窗花
笛子名曲《姑蘇行》
第八周
英語胎教:兒歌
好聽的小名
名畫: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孕3月
第九周
親愛的三月,請進
深入人心的搖籃曲
孕期照片拍起來
認識二十四節氣
第十周
聲韻啟蒙:笠翁對韻(節選)
手指謠
英語胎教:我是我自己的陽光
第十一周
有趣的十二生肖
第十二周
向四季問好
名畫:印象 日出
孕4月
第十三周
準爸爸講百科:地球
折紙:可愛的照相機
筷子中的禮儀
一碗好面
第十四周
動物兒歌
學做閃光卡片
鉛筆畫
胎教故事:虎口拔牙
第十五周
三字經(節選)
胎教音樂:D 大調弦樂四重奏
第十六周
名畫:收獲
孕5月
第十七周
百家姓
起名的學問
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胎教音樂:杜鵑圓舞曲
第十八周
胎教故事:幸福的大桌子
英語胎教:動物詞匯
簡筆畫:草莓
第十九周
好習慣兒歌
手偶游戲:咕咚來了
第二十周
剪紙:林子里的精靈
春節話童謠
名畫: 拾穗者
孕6月
第二十一周
草木情緣
古代對年齡的稱謂
第二十二周
聰明的熊貓(中英文對照)
A Clever Panda
準爸爸講百科:動物為什么要冬眠
歡快的《小狗圓舞曲》
第二十三周
走進博物館
手工:百變樹葉
給孩子的古詩詞
第二十四周
甲骨文中的”十二屬相”
荷塘月色(節選)
名畫:畫家和她的女兒
孕7月
第二十五周
英語:我的身體
兒歌一籮筐
成語接龍
胎教音樂:雪絨花
第二十六周
生活中的一片茶
詩里的茶
第二十七周
百變創意畫
胎教故事:曹沖稱象
第二十八周
文房四寶里的美
身邊的鳥兒
名畫:百駿圖
孕8月
第二十九周
胎教故事:田鼠與家鼠
折紙:燕魚
英文餐單
營養胎教:布丁
第三十周
拍手歌
古代字體賞析
關于時間的描述
胎教音樂:漁舟唱晚
第三十一周
數獨游戲
準爸爸講百科:彩虹
第三十二周
認識顏色
詩里的數字
名畫:在公園里
孕9月
第三十三周
胎教故事:春筍大力士
手賬小素材
第三十四周
認識圖形
胎教音樂:小夜曲
第三十五周
英語兒歌:小星星
手指游戲:手影
梅蘭竹菊四君子
第三十六周
詩歌:紙船--寄母親
準爸爸講百科:世界地理知識
名畫:纏毛線
孕10 月
第三十七周
胎教故事:小青蟲變蝴蝶
簡筆畫:企鵝
第三十八周
語言胎教:禮貌用語
認字:媽媽我愛你
胎教音樂:歡樂頌
重溫孕期日記
第三十九周
把愛說出來
養心又養胃:秋葵蒸蛋
第四十周
贊美母親
傳統的誕生禮
名畫:秋庭戲嬰圖
胎教:屬于我們好的時光
生命之初的情緒
有些孕媽媽認為小寶寶在出生后才開始有喜怒哀樂,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孕媽媽腹中的胎寶寶雖然很小,但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自然會有喜怒哀樂。當胎寶寶有了自我意識的時候,就能夠把感覺或情緒轉換為行動,比如當他感受到外界的壓迫時,就會猛踢子宮壁,以表示”抗議”。再如,當胎寶寶聽到不喜歡的聲音時,會因為帶給自己的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現躁動,甚至拼命吸吮手指尋求安慰。所以,為了促進胎寶寶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發育,同時又確保孕媽媽能夠順利度過孕期,所采取的精神、飲食、環境、勞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都稱為胎教。
胎教古已有之
據《史記》記載:”太妊之性,端一誠莊,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太妊為能胎教。”古人所說的胎教,是指在妊娠期間為有利于胎兒在母體內的生長發育而對母親的精神、飲食、生活起居等方面所采取的有利措施,以便使母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古代胎教的內容主要包括6 個方面:調情志、忌房事、節飲食、適勞逸、慎寒溫、戒生冷。這些養胎法在現代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筷子中的禮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孕媽媽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培養文化氣質、增長見識、啟發智能,提升人生境界,也能給胎寶寶帶來正面影響。今天,來給胎寶寶講講每天都離不開的筷子,讓他也接受一下傳統文化的熏陶吧!
歷史悠久
”兄弟兩個一樣長,進出廚房總成雙,千般酸甜與苦辣,總是他們及時嘗。”這是童年時的一則筷子謎語。筷子是漢民族飲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筷子古稱”箸”,中國有史記載的使用筷子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
使用筷子的禮節
夾起食物之后,不應該放回盤碟。不能用筷子對著人或用餐時拿筷子指手畫腳。
不能將筷子插入一碗米或飯。這是祖先祭祀品的安置方法,有不祥的征兆。
赴宴的時候,不應提前于主人動筷子(湯匙亦然)。
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吃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游弋,在菜盤上來回轉卻又不夾菜。在席間說話的時候,不要把筷子當道具,隨意亂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點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輕輕地放下,盡量不要發出響聲。
提升大腦發育能力
有研究表明,人在用筷子夾食物時,有八十多個關節和50 條肌肉在運動,可以激發大腦神經細胞活動。因此,用筷子吃飯使人手巧,還可以訓練大腦使之靈活。培養寶寶盡早學會使用筷子也是促進大腦發育一個重要手段。
小筷子大寓意
筷子不單是一種就餐工具,還衍生出許多習俗,例如送筷子給新人,寓”天長地久””快生貴子”之意;送戀人,寄”成雙成對,永不分離”之情;送朋友,則有”平等友愛、和睦相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