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三千年冤獄圖書
人氣:38

三千年冤獄

序 中國三千年的“法制”史料可謂浩如煙海,從夏商周諸刑、戰(zhàn)國變法到以云夢秦簡、張家山漢簡為樣式的秦漢律,還有《魏律》《晉律》及《北魏律》《大統(tǒng)式》《北齊律》等南北朝各國立法,然后是隋《開皇...
  • 所屬分類:圖書 >法律>司法制度  
  • 作者:[楊師群]
  • 產(chǎn)品參數(shù):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49340453
  •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3
  • 印刷時間:2016-03-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shù):--
  • 紙張:輕型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nèi)容簡介

想具體了解前段時間熱播劇——《羋月傳》中魏美人是如何慘死在宮廷爭斗中的嗎?想知道東漢末年的華佗是怎么死于曹操手下嗎?想知道楊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嗎?如果想的話,請跟隨我的介紹走進它吧。走進它后,你會發(fā)現(xiàn),它能告訴你的遠不止這些。

全文通過對中國三千年來冤獄的研究闡發(fā),系統(tǒng)梳理了各朝各代所發(fā)生的一系列冤假錯案,如春秋時期孔子殺少正卯案、秦朝李斯被污謀反案、明朝時期的空印案、清朝順治時期丁酉鄉(xiāng)試案等,填補了中國冤獄史的理論空白。在敘述歷代冤案的同時,作者還揭示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法治求索歷程,從夏商周諸刑、戰(zhàn)國變法到大清會典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人們對于中國法史的認識,對當今法治現(xiàn)代化建設頗具鏡鑒價值。

編輯推薦

一部推進法制中國建設的啟示錄。上起堯舜禹,下迄清朝末年,全景式通俗解讀冤案獄情!

一部冤獄史,就是一部血淚史。《三千年冤獄》用它獨特的黑色布景,給人以刻骨銘心的啟示:面對不公平與不正義,今天,如果你不敢站出來,明天,我保障你站不出來。

作者簡介

楊師群:1951年生,男,上海人。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外國法與比較法研究院研究員,法律史研究中心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外法律史、先秦史、宋史、中外新聞史、西方文化制度史、中西方社會比較研究等。出版專著有《中國歷史的教訓》《反思與比較:中西方社會的歷史差距》《東周秦漢社會轉(zhuǎn)行研究》等;主編《中國歷代名案集成(宋遼金元分冊)》等;并為《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宋代文化史大辭典》《中國法律思想史》等書主要撰稿人之一;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史研究》《學術月刊》等學術刊物上百余篇。

目錄

目 錄

及時章 先秦與秦朝冤獄/1

及時節(jié) 夏商周三代冤獄與刑法/2

一、夏、商、西周冤獄概覽/2

二、春秋冤獄敘要/7

三、春秋血親冤殺骨肉相殘/13

四、三代之刑與春秋“法制”/17

第二節(jié) 戰(zhàn)國冤獄與法家改革/22

一、吳起、商鞅被車裂/23

二、屈原忠君愛國遭流放/27

三、白起、李牧功高被害/29

四、范雎、孫臏、春申君之冤/31

五、法家的法治與冤獄/33

第三節(jié) 短命冤濫的秦王朝/38

一、秦始皇一手造就的冤獄/39

二、扶蘇諸公子和蒙恬兄弟之死/43

三、李斯被誣謀反案/45

四、云夢秦簡(秦律)與冤獄/48

第二章 漢朝冤獄/52

及時節(jié) 西漢要案/52

一、韓信、彭越諸王被殺/53

二、周勃、周亞夫父子被冤/56

三、晁錯上《削藩策》被誅/58

四、司馬遷慘遭宮刑/60

五、宮廷內(nèi)斗巫蠱之禍/62

第二節(jié) 東漢要案/65

一、楚王“謀反”冤連無辜/65

二、班固牽連入獄死/67

三、二次黨錮案慘禍/69

四、蔡邕一嘆死獄中/72

五、田豐忠心遭冤殺/75

第三節(jié) 冤獄類述/77

一、帝王擅殺濫刑與冤獄/77

二、后宮奪嫡爭位搏斗慘烈/84

三、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quán)為禍/88

四、兩漢法律與酷吏橫行/97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冤獄/103

及時節(jié) 魏晉要案/103

一、曹操濫殺制造的血案/104

二、魏延悲劇的演義式奇冤/107

三、嵇康、鄧艾被冤殺案/110

四、張華、陸機兄弟被冤殺/112

第二節(jié) 南朝要案/115

一、謝靈運“謀反”冤案/116

二、忠臣檀道濟蒙難/117

三、齊武帝忌殺功臣/119

第三節(jié) 北朝要案/121

一、酈道元慘遭謀殺/122

二、北魏“國史”冤案/123

三、獨孤信、斛律光之死/125

第四節(jié) 冤獄類述/128

一、曹魏、蜀漢國的其他冤案/128

二、東吳國諸案與孫皓暴政/132

三、南齊內(nèi)亂中的殺戮與冤案/135

四、皇室骨肉相殘中的暴虐/139

五、時代特點與司法冤濫遍地/146

第四章 隋唐五代冤獄/153

及時節(jié) 隋朝要案/153

一、太子楊勇遭讒被廢處死/154

二、隋煬帝擅殺大臣/157

三、宇文述誣陷李渾/160

第二節(jié) 唐朝要案/162

一、武則天殺人如麻的登位征程/162

二、宰相狄仁杰蒙冤/169

三、武三思毒計害五王/171

四、唐玄宗賜死三親兒/174

五、李林甫興獄施淫威/175

六、劉晏、楊炎官場傾軋而死/178

七、二王八司馬改革罹禍/181

八、宋申錫冤案與甘露之變/184

第三節(jié) 五代十國要案/187

一、朱溫擅殺濫戮建后梁/187

二、后唐郭崇韜、朱友謙被害/189

三、楚國官員高郁被冤殺/192

第四節(jié) 冤獄類述/193

一、皇親宗室,殘忍爭殺/193

二、酷吏猖獗,殘害臣民/199

三、奸臣當?shù)溃驌舢惣?206

四、宦官專權(quán),陷害忠良/211

五、法律制度與帝王司法/215

第五章 宋朝冤獄/224

及時節(jié) 北宋要案/224

一、趙廷美、盧多遜謀篡案/225

二、宰相寇準貶死嶺南/228

三、民告官,李逢、趙世居被殺/230

四、王安石變法引出的冤獄/232

五、孟皇后被誣案/237

第二節(jié) 南宋要案/240

一、民族英雄岳飛之死/240

二、宰相趙鼎父子蒙難記/246

三、名士陳亮屢遭冤獄/249

四、臺州名妓嚴蕊被誣案/251

五、趙汝愚貶死與偽學逆黨案/253

第三節(jié) 冤獄類述/257

一、宋代黨爭與官場傾軋/257

二、奸臣輩出,陷害忠良/262

三、司法弊端與草菅人命/268

四、皇帝斷案與平反冤獄/273

第六章 遼金元冤獄/278

及時節(jié) 遼朝諸案/278

一、齊天皇后姐弟被害案/279

二、宣懿皇后與皇太子冤獄/280

三、皇子敖盧斡母子被害/283

四、遼朝國主生性殘忍/284

第二節(jié) 金朝諸案/287

一、皇弟完顏常勝被冤殺/287

二、國主完顏亮濫殺無辜/289

三、昭德皇后不堪受辱而死/292

四、金宣宗妄殺仆散安貞/294

五、金國朝野濫行殺戮/296

第三節(jié) 元朝諸案/300

一、皇弟拖雷暴死案/300

二、馬醫(yī)張杰被誣為盜案/302

三、奸臣阿合馬制造的冤案/304

四、奸臣鐵木迭兒陷害忠良/306

五、丞相脫脫被害案/308

六、野蠻、無理的殘暴統(tǒng)治/311

第七章 明朝冤獄/317

及時節(jié) 大案要案/317

一、丞相胡惟庸、李善長謀反案/318

二、空印案與郭桓貪污案/322

三、大將藍玉謀逆案/325

四、朱元璋制造的文字獄/327

五、洪武丁丑科場冤案/321

六、明成祖濫殺建文眾臣/333

七、大學士解縉被害案/337

八、兵部尚書于謙之死/339

九、明憲宗萬貴妃禍亂后宮/341

十、明世宗大禮之議與冤獄/345

十一、奸賊嚴嵩陷害諸臣案/351

十二、萬歷礦監(jiān)稅吏的暴行/354

十三、閹黨迫害東林黨人/359

十四、大將熊廷弼、袁崇煥被誅案/365

第二節(jié) 冤獄類述/368

一、大明皇帝濫行殺戮/368

二、朋黨紛爭,官場傾軋/378

三、宦官專權(quán),殘害百官/383

四、恐怖的廠衛(wèi)特務統(tǒng)治/390

五、明朝法律制度與冤獄/395

第八章 清朝冤獄/404

及時節(jié) 大案要案/404

一、努爾哈赤大福晉“生殉”慘劇/405

二、攝政王多爾袞謀篡案/407

三、疏議“逃人法”得罪諸案/410

四、順治丁酉鄉(xiāng)試案中的冤濫/413

五、文學奇人金圣嘆哭廟案/418

六、“瑪法”湯若望“洋歷法”案/420

七、輔政大臣鰲拜專權(quán)諸案/423

八、雍正篡位相關諸冤/425

九、名伶楊月樓婚戀慘案/430

十、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433

十一、光緒年間搶劫犯頂罪冤案/439

十二、西太后弄權(quán)諸案/441

十三、廬江寡婦魏謝氏遺產(chǎn)案/445

第二節(jié) 冤獄類述/450

一、皇帝朝廷誅戮貶謫冤獄/450

二、空前慘烈的文字冤禍/459

三、訟棍玩法,顛倒黑白/467

四、遍及民間的冤獄/471

五、清朝法律制度與冤獄/476

在線預覽

屈原忠君愛國遭流放

屈原 名平,湖北秭歸縣人,約生于公元前340年,是楚國的宗室遠親,楚懷王時由文學侍臣升任左徒之職。屈原博學強識,善于辭令,盡力國事,忠于職守。在與君王、大臣議論國事后,屈原掌管出草號令,接待賓客,處理外交諸責,頗得信任。他還曾出使齊國,踐行聯(lián)齊抗秦的政策。

同僚上官大夫靳尚對屈原心懷嫉妒。一次,懷王要屈原草制一指令,靳尚想按自己的意思草擬此令,便要屈原交出草稿,屈原不肯。靳尚隨后向懷王讒言道:“朝廷要屈原制令,眾人都知道是大王的旨意,而每令一出,屈原便自夸其功,以為非他不能。”懷王聽了很生氣,便開始疏遠屈原。不久,又罷去屈原左徒官職,降為三閭大夫,這是一個管理宗族事務的閑職,實際上是將屈原從國家高級領導集團中趕了出來。

楚懷王十六年,秦派張儀來楚,離間楚齊關系。張儀應允,如楚與齊絕交,秦愿送楚六百里土地。懷王貪心而受騙,張儀回秦等楚齊交惡便毀約,懷王大怒,派軍隊兩次攻秦,結(jié)果都被打得大敗而歸,損兵折將,喪城失地。懷王只得再派屈原出使齊國,去尋求齊國的諒解。這時,秦出于外交考慮,又想與楚議和,以孤立齊國,便答應歸還剛奪得的土地。懷王氣憤不過,向秦要張儀解恨。張儀先用厚禮賄賂懷王寵姬鄭袖與寵臣靳尚,然后來楚巧言詭辯,而懷王聽信鄭袖、靳尚之言,竟放了張儀。

屈原雖身在齊國,卻時刻焦慮著國事。他見楚又被秦如此玩弄,氣憤不已,便貿(mào)然從齊國趕回朝中,諫懷王殺了張儀。在屈原忠誠凜然的苦諫下,懷王有些后悔放了張儀,趕忙派人去追張儀,然而此時張儀已出國境。公元前304年,楚國正式與秦國聯(lián)盟,再次失信于齊國而投入秦國的懷抱,屈原聯(lián)齊的成果被輕易葬送了。

屈原在此事中始終反對懷王親秦背齊,一再苦諫。懷王幼子子蘭與靳尚諸人親秦,對屈原的行為相當反感,便不斷在懷王面前詆毀屈原,甚至威脅說:“秦最恨親齊的屈原,現(xiàn)在秦楚已經(jīng)結(jié)盟,可屈原還在攻擊秦國,萬一秦國怪罪下來,那楚國就要大禍臨頭了。所以應該將屈原論罪,以示守信于秦國。”昏庸的懷王聽信讒言,將屈原治罪,流放到漢北。屈原無辜被黜,憂憤而作《離騷》,以敘愛國忠君之情懷。

楚懷王的昏庸還可從鄭袖謀陷魏美人一事中反映出來。魏王向楚懷王進獻一美人,受懷王的寵愛,而寵妃鄭袖被明顯冷落。鄭袖心中忌恨,但表面上還與魏美人裝親近,24小時,鄭袖對魏美人說:“你長得太美了,就是鼻子大王不太喜歡,見到大王,好把鼻子捂住。”魏美人信以為真,此后見懷王總把鼻子捂住。懷王注意到這一情況,便問鄭袖,鄭袖說:“魏美人是怕聞到大王身上的狐臭,所以如此。”懷王聽了勃然大怒,下令割下魏美人的鼻子。

在屈原被流放期間,秦多次背約,發(fā)兵伐楚,使楚遭到很大損失。懷王感到秦的兇狠,又想與齊重修舊好,便下令召回被放逐的屈原。這樣,懷王三十年,流放了五年的屈原又重新回到郢都,也就在這一年,秦軍攻陷楚國八座城池。秦昭王在軍事上占據(jù)優(yōu)勢之后,派人送書信給懷王,約楚懷王會談結(jié)盟之事,懷王欲往。屈原知道后,又冒死上諫:“秦乃虎狼之國,不可相信,大王絕不能去秦。”靳尚則主張與秦修好,切不可得罪秦國,否則秦國必定增兵伐楚,后果不堪設想。懷王便去問少子子蘭,子蘭娶秦女為妻,為婚姻所恃,力勸懷王赴會,認為靳尚所言極是,不可不聽。懷王聽了子蘭的話后,便不理屈原的勸諫,決定出發(fā)赴會。哪料,懷王這一走果然中秦的圈套,遭秦軍伏擊而被囚禁。秦強行要求割地換人,懷王大怒,執(zhí)意不從,竟死于秦國。

懷王死,長子頃襄王立,以弟弟子蘭為令尹,并召回屈原,官拜三閭大夫。此時,楚人把懷王入秦而死歸咎于靳尚、子蘭,這也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對屈原的嫉恨。沒有多久,頃襄王在子蘭、鄭袖、靳尚眾人的讒毀下,將屈原流放江南。公元前296年,屈原從郢都出發(fā),沿長江北岸向東南行,在荒僻山野與簡陋村鎮(zhèn)中漂泊了十幾年。到公元前278年,六十二歲的屈原走到江濱,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回想自己這一生忠君愛國卻落得如此下場,悲憤交加,痛不欲生,披發(fā)沉吟了《懷沙賦》之后,便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了。

屈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創(chuàng)造的“楚辭”詩體,豐富了我國古典文學的體裁,是古代詩歌中的瑰寶。屈原深切的感情、豐富的想象力、美麗的辭藻,使其詩歌成為不朽之作,其忠君愛國的思想、哀怨無奈的訴告、憤恨不平的牢騷,也是中國文人坎坷遭遇的典型代表。屈原的悲劇中含有極其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即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奴性人格,較大的愿望就是在忠誠于帝王的同時也得到帝王的信任與重用,一旦得不到帝王的信任與重用,就會發(fā)出“懷才不遇”的憂憤,這成為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普遍情結(jié)。什么時候中國知識分子靈魂中終止了這個情節(jié),中國文化才可能走向現(xiàn)代化。

華佗 字元化,當時名醫(yī),精于方藥、針灸,能治疑難雜癥,善于用麻醉藥替人開刀,還發(fā)明了“五禽戲”,以教人鍛煉體質(zhì)。曹操晚年患頭痛病,聽說華佗大名,便把他召來,針灸后癥狀得以改善。華佗告訴曹操,此病得慢慢調(diào)理,不可一蹴而就。華佗不愿做官醫(yī),又思念家鄉(xiāng),便向曹操告假回去了。曹操后來病又發(fā)作,便召華佗回來。華佗以妻子有病為推辭,久久不歸。曹操又命地方官催促,華佗還是不肯回來。曹操派人前去查看,得知華佗妻子并未真病,勃然大怒,下令將華佗逮捕下獄,關入死牢。荀彧為之求情也未能解救。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名醫(yī),就這樣死在了曹操的手中。臨死前,華佗還燒毀了凝聚著自己一生心血的醫(yī)書稿。如此一位于國于民都大有用處的名醫(yī),一旦曹操感覺對自己有不忠和威脅,那就只有被殺的結(jié)局。這時的曹操沒有半點寬容之心,也根本不會顧及由此民族醫(yī)學將受到怎樣的損失,更不會思考有多少百姓的生命將無法挽救。后來愛子曹沖病重而亡,曹操才醒悟到華佗的重要,嘆道:“我悔不該殺了華佗,白白送了這孩子的性命。”然而此嘆息并非良心發(fā)現(xiàn),乃是出于一己之私念。

十、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

同治、光緒之交,這樁經(jīng)縣、府、省和欽差大臣歷審,轟動朝野的民間大冤案,至今家喻戶曉。官府在此案審判中草率勘驗,酷刑逼供、偽證作弊,任意枉民的做法,反映出清朝官府司法各部門草菅人命的過程。此案后幾經(jīng)親屬上訴京控,數(shù)十位官員、同鄉(xiāng)的聯(lián)名書奏,紛繁曲折,逾時三年零四個月,終于平反昭雪。這奇而益奇的過程,對于認識清朝司法制度的全程運作,很具典型意義。

案子發(fā)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十一日,在浙江的余杭縣,民婦葛喻氏向狀告縣衙媳婦畢秀姑毒死丈夫葛品連,請求官府驗尸。知縣劉錫彤接案,恰聞秀才陳竹山閑談,說葛家曾租舉人楊乃武家的一間房屋,居住了一年左右時間,楊與畢來往密切,教其識字,關系曖昧,因傳出流言蜚語,而葛與畢夫妻不和,吵鬧不斷,以及有關捕風捉影的私情謠傳,認為葛品連之死乃楊乃武與畢秀姑的奸謀毒害所致。劉錫彤聽后,想到楊乃武曾幫余杭縣的糧戶寫狀子,控告糧吏浮收舞弊,還曾在縣衙照壁上貼對子諷刺父母官,便決定要坐實這位敢與官府作對的舉人的罪名。

葛品連剛?cè)ナ罆r,葛喻氏并未覺得兒子是非正常死亡。直到第二天晚上,由于天熱,尸體開始腐變,口鼻出血,這才報官。縣衙門仵作沈祥驗尸,草率從事,認為是中了鴉片煙毒。門丁長隨沈彩泉早為謠傳所惑,堅持是砒霜中毒。爭執(zhí)半天,二人也不認真勘驗,而含混報了個“服毒身死”就算了事。

劉錫彤一聽“中毒”,遂審問畢秀姑:“葛品連為什么中毒?是不是你下的毒?”畢秀姑嚇得哆哆嗦嗦,嗚嗚咽咽地回答:“我不知道。”劉錫彤認定她淫婦狡詐,喝令用刑。在酷刑和誘供之下,這么個柔弱女子早已忍受不了,只得含糊招下口供,說與楊乃武久有私情,未曾間斷,楊于十月初五拿來砒霜,叫她下的毒。

楊乃武木然無知,無緣無故地被傳訊到堂。當知縣口口聲聲要他交代謀殺罪行時,他才恍然明白,原來自己已平白無故被人誣陷,不禁怒火中燒,痛斥知縣昏庸無能,陷害無辜。劉錫彤便將畢秀姑口供給他看。楊乃武看后,依然一口否認。劉錫彤見他態(tài)度強硬,只得退堂。因為對舉人不得用刑,所以劉錫彤便先寫報告給知府,請求革去楊乃武的舉人功名。

楊乃武堂弟楊恭治和妻弟詹善政得知情況,分別寫了申訴呈狀,證明楊乃武十月初五那天正在南鄉(xiāng)詹家做客,不可能到倉前街當面向畢秀姑送砒霜。可劉錫彤不加查證,只讓楊乃武與畢秀姑對質(zhì)。畢秀姑懼怕受刑,咬定原供屬實。楊乃武雖然功名被革,身受重刑,仍是力陳真相,不甘承擔誣告罪名。劉錫彤便將驗尸報告與審訊實錄報于上司。

十月二十日,楊、畢被解杭州府再審。知府陳魯與劉錫彤私交甚好,認同劉錫彤的初審結(jié)果,所以不待楊乃武置辯,馬上就大刑伺候,用杖責、夾棍、火鉗、踏杠、跪鏈、天平架等毒刑逼供。所謂“天平架”就是將犯人的頭發(fā)和兩手大拇指用繩吊起,高懸空中,時間一久,犯人頭皮被拈脫,拇指痛不可忍,慘毒至極。楊乃武幾次死而復蘇,終因不堪皮肉之苦,不得不含冤誣服。知府陳魯追問毒物來源,楊只得胡亂編造,說是路過倉前鎮(zhèn)時,在一家愛仁堂藥鋪花四十文錢買了一包紅砒,推說毒老鼠用的,店主名叫錢寶生。

杭州知府陳魯?shù)玫竭@一線索,立刻命劉錫彤取證。劉錫彤派人找來愛仁堂店主,但店主再三聲明自己叫錢坦,不叫錢寶生,愛仁堂是小藥鋪,從來不賣紅砒。錢坦弟弟錢塏見哥哥被卷入命案,忙著設法去打聽營救,尋條解脫之路。他聽著陳竹山與官府熟悉,就找陳竹山幫忙。陳竹山設法借閱了案卷,對錢塏說:“楊乃武供稱買紅砒只為毒老鼠,你兄長承認了沒多大關系,否則追查下去,反倒受累。”錢塏聽了,深以為然,趕緊轉(zhuǎn)告了哥哥。另一方面,劉錫彤也對錢坦反復開導,并誓言他不會受牽連,錢坦才答應具結(jié)證人證言。

知府陳魯?shù)玫?ldquo;證明材料”,認為案情已經(jīng)查實,可以結(jié)案,便擬定罪名判決,處葛畢氏凌遲處死,楊乃武斬決。同時,陳魯還修補了案卷中自認為有漏洞的地方,如把口供中“口鼻流血”,一律改成“七竅流血”之類,然后向省按察使衙門一報了事。

十一月,按察使蒯賀蓀只過了兩堂,便草草審核后,上報浙江巡撫衙門。巡撫楊昌浚親自審了一遍。畢秀姑和楊乃武都已屈打成招,哪里還敢翻供,只好依舊畫供。楊昌浚為鄭重起見,復派候補知縣鄭錫滜去余杭縣里秘密查訪。鄭錫滜只應付應付,會同劉錫彤,稟復說:“無冤無濫。”年底,楊昌浚便按原擬罪名上報刑部。

等到刑部批復下來,楊、畢就會被押赴刑場行刑。在刑部復核期間,楊乃武在獄中寫了一份申訴狀,陳述了因葛畢氏誣陷而被屈打成招的事實。為了翻案,針對畢秀姑信口亂供,說楊乃武曾來房內(nèi)調(diào)笑,被丈夫撞見痛打一事,楊乃武也捏造了兩個情節(jié)予以反擊:一說是衙役何春芳曾與畢氏在葛家調(diào)笑,被發(fā)現(xiàn)挨打;二說縣令劉錫彤之子劉子翰向自己勒索不成,才串通其父恃權(quán)謀害。楊乃武妻子詹彩鳳、胞姐楊菊貞拿著這份申訴狀親赴浙江省巡撫、臬司、布政司諸衙門申訴,但無結(jié)果。

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楊菊貞帶著這份申訴狀赴京申冤,也叫京控。按規(guī)定,婦女不能作為申訴人,所以由隨行的舅父姚賢瑞作為申訴人,向都察院遞交了申訴狀。都察院再將狀子轉(zhuǎn)回浙江省,巡撫楊昌浚指令原辦官員復審。杭州知府陳魯接到申訴狀,雖另外傳訊了幾個證人,但證人不愿招惹是非,害怕官司牽連,都仍隱瞞真相。陳魯也從未懷疑原審有何差錯,仍然依原審判決結(jié)案,再次上報。

六七月間,楊菊貞準備再次京控。楊乃武告訴姐姐,先在杭州找他的三個朋友。一位是自己的同榜舉人叫汪樹屏,他哥哥汪樹棠在都察院當御史,世交甚廣;另一位也是同年舉人的吳以同,是紅頂商人胡雪巖的西席;還有一位是武舉人夏縉川,他堂兄夏同善是翰林院編修。楊菊貞找到三人,他們都很熱心,汪樹屏給哥哥寫了信,吳以同帶楊菊貞見了胡雪巖,胡雪巖資助了她進京的用度。最巧的是翰林編修夏同善在杭州正要回京,胡雪巖為他餞行,作陪的吳以同趁機向他講述了楊乃武的冤情,夏同善答應相機進言。夏縉川也寫了信,讓楊菊貞進京先找夏同善。

這年九月,楊菊貞和詹彩鳳偕報告人姚賢瑞第二次上京告狀。他們先拜見了夏同善,在夏的引見下,又遍叩浙籍在京官員三十余人,然后拿著楊乃武再次寫就的申訴狀,到京城步軍統(tǒng)領衙門、刑部、都察院控告。此篇申訴狀提出八個“不可解”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呵成,論證嚴密。十二月七日在《申報》上得到刊登,引起民眾的關注,也引起朝廷的重視。尤其是夏同善,多次與大臣翁同龢談到此案。翁同龢深表同情,相機將案情面陳兩宮太后。慈禧太后降旨,令浙江巡撫楊昌浚會同臬司親訊復查。

楊昌浚奉旨并未親審,而是委托湖州知府許瑤光、紹興知府龔嘉俊、富陽知縣許嘉德、黃巖知縣陳寶善共同審理。許瑤光審了幾次沒有動刑,楊、畢均稱冤枉,雙雙翻供。但由于案情已錯綜復雜,節(jié)外生枝處不少。許瑤光審了兩個多月,竟不知如何結(jié)案,只是一拖再拖,懸而未決。

拖到光緒元年四月,給事中王書瑞上疏,指斥浙江省官員復查此案居心不公,草率馬虎,拖延至今,奏請另派大員前往復查。慈禧太后見奏降旨:“此案情節(jié)極重,既經(jīng)葛畢氏等供出實情,自應徹底根究,以雪冤誣而成信讞。”命令浙江學政胡瑞瀾重新審理。

楊昌浚得悉后,向胡瑞瀾威逼利誘,說此案反復審問了多次,無偏無枉,不宜輕率變動,并向胡推薦寧波知府邊葆誠(楊昌浚同鄉(xiāng)、劉錫彤姻親)、嘉興知縣羅子森、候補知縣顏德恒、龔世潼等隨同審訊查證,而此時,證人錢坦已死獄中。

復審中,楊乃武雖剖訴冤情,但仍堅持上述捏造的情節(jié)。胡瑞瀾審出其中的虛假,便把所有翻供統(tǒng)統(tǒng)視作謊言,并且仍以原檢驗報告為據(jù),不究仵作,未加復驗,對人犯晝夜熬審,酷刑濫加。楊、畢受刑不住,再度誣服,雖屢經(jīng)質(zhì)對,仍多遷就成供,胡瑞瀾以原判所擬罪行結(jié)案上報。

十月,給事中邊寶泉上一劾奏,認為胡瑞瀾與楊昌浚關系密切,復審時外示嚴厲,中存偏袒,關鍵情節(jié)不加詳究,并說上訴京控發(fā)回重審能得平反昭雪的案件,百不得一,相沿成習,實因官官相護的積弊所致,致使縱有冤濫,勢難糾正,奏請此案提交刑部審訊。慈禧以沒有前例為由不予批準,只諭令刑部推研,并飭胡瑞瀾再審。

至此,楊乃武案遂成全國矚目的大案,畢秀姑頁因“上著白衣,下著綠裙”而得綽號“小白菜”,它比起原名,知名度更高。由于案中破綻百出,疑竇叢生,所以民間議論紛紛。凡熟悉此案的人,皆為之鳴冤不平,還不時投書報社。當此案在余杭縣初審時,《申報》就有報道,經(jīng)常對此案發(fā)表有關評論,對案件的審理情況進行嚴密跟蹤,并全文刊登過楊乃武的申訴狀。

十二月,汪樹屏、吳以同等十八位浙江籍京官司、士紳聯(lián)名書寫稟帖送到都察院,陳述了此案的冤情,認為眾官復審此案,互相袒護,請求由刑部重新審辦,仔細核查。大臣翁同龢此時正刑部右侍郎,也對本案提出“駁議”。朝廷上諸臣為此案展開爭論,并形成對立的兩派。翁同龢、夏同善等人還親見兩宮太后,奏請將案件提交刑部審訊。慈禧太后懾于輿論壓力,不得不再次傳下諭旨,令刑部親自查審,秉公論斷。帝國的洗冤機制終于被撬動了,九死一生的楊乃武總算迎來了翻案機會。

光緒二年(1876年)五月,刑部舉行三法司會審,由刑部尚書桑春榮主審,都察院、大理寺參與會審。及時天,朝廷各部院的御史、侍郎以及夏同善、邊保泉、汪樹屏、吳以同等人都參加了陪審或觀審。楊乃武將案情經(jīng)過,從頭到尾詳細述辯,畢秀姑也口呼冤枉,陳述了實情。第二、三天審問尸親及證人,24小時提全案犯人及人證當堂對質(zhì),質(zhì)訊的結(jié)果是葛品連之死與楊乃武無關,畢秀姑也沒有下毒。三司審議決定:重新驗尸,了結(jié)此案。

同年十二月九日,經(jīng)朝廷批準,從余杭運到的葛品連尸棺已停在朝陽門外的海會寺前。桑春榮率領堂官、司官、仵作、差役,帶同全部人犯人證,將尸棺當眾打開,由刑部指定的老練仵作重新復驗。復驗結(jié)果是:尸骨顏色黃白,毫無中毒癥狀,結(jié)論是:葛品連實系因病而亡,并非中砒毒而死。再經(jīng)調(diào)查質(zhì)問,案情真相終于大白于天下。

但維持原判一派的官員并不甘心。如四川總督丁寶楨在聽到驗尸結(jié)果后,到刑部大發(fā)雷霆,認為:“葛品連死已逾三年,毒消骨白,此不足定虛實也。”當他聽說刑部要參革楊昌浚及有關官員時,便威脅說如果這個鐵案要翻,將來沒人敢做地方官了。另一名滿籍的刑部尚書皂保,因為受了楊昌浚的厚賄,也不主張翻案。大學士寶鋆是劉錫彤的鄉(xiāng)榜同年,也欲回護楊昌浚與劉錫彤。另一派以翁同龢為首,主張平反冤獄,嚴懲冤獄制造者。由于兩派相持不下,刑部的結(jié)案奏疏,拖了兩個多月,遲遲不上。依然關在監(jiān)獄中的楊乃武度日如年。

事情發(fā)展到這一步,御史王昕在翁同龢的授意下,上了關鍵一疏,指出太平天國運動以降,國家內(nèi)憂外患,中央下移,官員朋比為奸,尤其是地方官司員,如此欺罔荒唐,上欺朝廷,下屈無辜,若不嚴懲,只怕朝廷不無孤立之憂。這才引起慈禧太后的震怒,她終于站在了以翁同龢為首的翻案派的一邊,想借著平反此案的名義,對藐法欺君的地方大員略施懲戒,以儆效尤,為朝廷立威。到次年的二月十日,刑部向兩宮奏上此案的會審結(jié)果:推翻原審判決,懲處錯判的官員。

本案有如此眾多的復審官員參與,竟然都沒能審出真相,都草菅人命,實在令人寒心。刑部追查承審官員有無徇私舞弊、故入人罪的行為,經(jīng)反復查問核實,刑部把案件過程歸納為:葛喻氏懷疑請驗,沈仵作誤驗中毒,劉錫彤刑訊逼供,葛畢氏受刑屈招,楊乃武被刑偽供,錢坦被逼偽證,杭州府草率定案,浙江省依報照結(jié),胡瑞瀾回護同僚……

向朝廷呈報批得后,涉案的三百多名官員有三十多人被革職、充軍或查辦,一百多人被革除頂戴花翎,永不任用。有關的具體判決如下:

浙江巡撫楊昌浚、學政胡瑞瀾即行革職。余杭知縣劉錫彤革職,“從重發(fā)往黑龍江效力贖罪”,年逾七十不準則贖。仵作沈詳杖八十,徒刑兩年。衙役沈彩泉杖一百,流放兩千里。杭州知府陳魯、寧波知府邊葆誠、嘉興知縣羅子森、候補知縣顧德恒、龔世潼、鄭錫滜均革職。按察使蒯賀蓀已病故,生員陳竹山已死獄中,錢坦也已病故,其他偽證之人各處杖、徒諸刑。葛喻氏杖一百,徒四年。小白菜葛畢氏與楊乃武雖無通奸,但做鄰居時不避嫌疑,招致物議,究屬不守婦道,杖八十。楊乃武與葛畢氏同室教經(jīng),同桌而食,不知避嫌,且誣何春芳等人,杖一百,業(yè)已革去舉人功名,不予恢復。

在清廷如此腐敗的吏治之下,楊乃武及其家人能撬動帝國的洗冤機制,將這一冤案翻過來,著實不易。楊乃武出獄后,以養(yǎng)蠶為業(yè),事業(yè)有成。小白菜回余杭后,出家為尼,法號慧定。

網(wǎng)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希望看完這本書后能有所收獲。

2016-05-03 22:31:3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整體感覺還可以 有的書 感覺挺舊的

2016-05-05 14:48:3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完美的購物體驗,下次還來

2016-05-10 10:45: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

2016-05-22 14:24: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2016-05-28 22:22:46
來自騎車找**的評論:

還沒看。

2016-06-17 12:29:40
來自昨日天**的評論:

強烈支持啊 ~賣家好.東西好

2016-07-28 06:42: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買給別人,不是自己看的

2016-08-25 13:02:0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不錯!

2016-09-23 11:24:26
來自清粥彎**的評論:

正品書籍包裝完整

2016-11-01 23:18:57
來自2022640**的評論:

作為資料還可以,作為讀物不行。

2016-12-19 16:32:0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看完后觸目驚心

2017-11-03 10:01: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的書。不但有史實而且有不同以往的觀點。看后很受教育,值得推薦。

2016-04-23 15:23:23
來自小荔枝**的評論:

突然發(fā)現(xiàn)評論可以有積分表示蒙蔽之后就開始了評論之路。sjxkandhrvbxkalpqjrbdmzmcbdhjwienbdjwjqklsmdnckzlwlndhucidiejjdhgsvsczvsnakwppqksjdbxbshagscczvzhuwiwhrddnxkappqhdbdbxhhxbsnzmsiwj

2016-09-04 17:15:4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青铜峡市| 伊宁县| 诸城市| 东海县| 大余县| 衡阳县| 长岭县| 临安市| 深州市| 新营市| 商都县| 称多县| 大庆市| 高密市| 永靖县| 汶上县| 屏东县| 定兴县| 清远市| 新乡县| 翼城县| 元朗区| 尉犁县| 大洼县| 灵山县| 辉南县| 海兴县| 仁怀市| 洪洞县| 若尔盖县| 宝鸡市| 清徐县| 呈贡县| 蒙阴县| 桂阳县| 金阳县| 秦安县| 酉阳| 澜沧| 赣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