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于娟確診患乳腺癌后,寫下一年多病中日記,在日記中反思生活細節(jié),并發(fā)出“買車買房買不來健康”的感嘆,引起網友關注和眾多媒體熱議。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眾多網友在網上進行追悼。一個年輕生命,在生死的邊緣,用生命寫下病中日記。在生命的后日子里,于娟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權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寫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偽裝剝離了,所有的喧囂遠去了,所有的執(zhí)著放下了。只有一個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兒、妻子、母親對生命單純的感悟。在這個故事里,很多讀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與命運抗爭,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于娟語錄:“我相信,我會成為奇跡。”、“無所謂病痛,人沒有不能承受的痛苦,還活著,我就已經很知足了。”、“活著就是王道”。
健康、幸福的生活觀念,于娟通過反省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告誡讀者特別是年輕人不要任意揮霍健康,任意揮霍幸福,要感恩生活,善待生命。
于娟語錄:“買車買房買不來健康”、“長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殺”。
正確的生命教育(死亡教育)觀。死亡教育在西方許多國家非常重視,一些大學開設有專門的死亡教育課程,國內對這一話題較為敏感。于娟呼吁要理性看待死亡,然后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生活。
序
及時部分 無畏施
1、我的堅強與柔軟
2、義氣和義乳
3、走鋼絲的孩子
4、小瑞
5、孔雀爺爺
6、土豆的圣誕節(jié)
7、黑色幽默話自
8、我可愛的朋友們
9、無畏施反被無畏施
10、病中病
11、誰是我的下一任
12、病中之最散記
13、“為啥是我得癌癥”的非學術報告
14、落發(fā)
15、由來笑我看不穿
第二部分 病中記
16、我的2010(1)
17、我的2010(2)
18、我的2010(3)
19、我的2010(4)
20、我的2010(5)
21、我的2010(6)
22、我的2010(7)
23、我的2010(8)
24、我的2010(9)
25、我的2010(10)
第三部分 寫給我的寶貝
26、不期之孕
27、寶貝
28、幸福生活
29、分離
第四部分 故鄉(xiāng)
30、一個人的團圓
31、生死相隔的斷想
32、清明的風不止
33、無處安放的楓斗
34、碎落在身后的時光
第五部分 在挪威
35、賣報歌
36、一簟食
37、翡冷翠
38、子不語
第六部分 生為女人
39、十年
40、平川之愛
41、勇敢愛了就要勇敢分
42、遇見
43、流年
44、結婚話題
45、秦香蓮的思維定勢
46、愛一把智慧
47、俗世凡塵里
48、人生如華章
49、成功的意義
50、心燭
51、女人三十
后記
編輯感
附錄
序
我是在讀這部遺稿時才知道于娟的,離她去世不過數日。這個風華正茂的少婦,擁有留洋經歷和博士學位的復旦大學青年教師,在與晚期癌癥抗爭一年四個月之后,終于撒手人寰。也許這樣的悲劇亦屬尋常,不尋常的是,在病痛和治療的摧殘下,她仍能寫下如此靈動的文字,面對步步緊逼的死神依然談笑自若。我感到的不只是欽佩和感動,更是喜歡,這個小女子實在可愛,在她已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樣子的軀體里,仍蘊藏著多么活潑的生命力。
于娟是可愛的,她的可愛由來已久,我只舉一個小例子。那是她在復旦讀博士生的時候,一次泡吧,因為有人打群架,她被誤抓進了警察局。下面是她回憶的當時情景——
“警察開始問話寫口供,問到我是干什么的,我說復旦學生,他問幾年級,我說博一。然后警察怒了,說我故意耍酒瘋不配合。我那天的穿戴是一個亮片背心,一條極端短的熱褲,一雙亮銀高跟鞋,除了沒有化妝,和小阿飛無異。小警察鄙視的眼神點燃了我體內殘存的那點子酒精,我忽的一聲站起來說:‘復旦的怎么了,讀博士怎么了,上了復旦讀了博士非得穿得人模狗樣不能泡吧啦?’”
她的性格真是陽光。多年后,在死亡陰影的籠罩下,這陽光依然燦爛,我也只舉一個小例子。在確診乳腺癌之后,一個男性親戚只知她得了重病,發(fā)來短信說:“如果需要骨髓、腎臟器官什么的,我來捐!”丈夫念給她聽,她哈哈大笑說:“告訴他,我需要他捐乳房。”
當然,在這生死關口,于娟不可能只是傻樂,她對人生有深刻的反思。和今日別的青年教師一樣,她也面臨著雙重壓力,一是體制內的職稱升遷,二是現實生活中的買房買車,并且似乎不得不為此奮斗。現在她認識到——
“我曾經的野心是兩三年搞個副教授來做做,于是開始玩命想發(fā)文章搞課題,雖然對實現副教授的目標后該干什么,我非常茫然。為了一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標的事情拼了命撲上去,不能不說是一個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應該把快樂建立在可持續(xù)的長久人生目標上,而不應該只是去看短暫的名利權情。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覺得一身輕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閑事淡事,我不再有對手,不再有敵人,我也不再關心誰比誰強,課題也好、任務也罷,暫且放著。世間的一切,隔岸看花、風淡云清。”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fā)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么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我相信,如果于娟能活下來,她的人生一定會和以前不同,更加超脫也更加本真。她的這些體悟,現在只成了留給同代人的一份遺產。
一次化療結束后,于娟回到家里,剛十九個月的兒子土豆趴在她的膝蓋上,奶聲奶氣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她流著淚想:也許就差那么一點點,我的孩子變成了草。她還寫道:“哪怕就讓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國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罵萬人踐踏,只要能看著我爸媽牽著土豆的手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愿意的。”還有那個也是青年學者的丈夫光頭,天天為全身骨頭壞死、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擦屁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求老天讓你活著讓我這樣擦五十年屁股”。多么可愛的一家子!于娟多么愛她的孩子和丈夫,多么愛生命,她不想死,她決不放棄,可是,她還是走了……
我不想從文學角度來評論這部書稿,雖然讀者從我引用的片斷可以清楚地看到,于娟的文字多么率真、質樸、生動。文學已經不重要,我在這里引用這些片斷,只因為它們能比我的任何言說更好地勾勒出于娟的優(yōu)美個性和聰慧悟性。上蒼怎么忍心把這么可怕的災難降于這個可愛的女子、這個可愛的家庭啊。
嗚呼,蒼天不仁!
周國平
2011年5月7日
超級好的一本身,特別震撼,覺得看完這本書,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愛自己,愛家人,愛身邊的人,愛生活,包容身邊得人。生命短暫,享受當下的每一天,珍惜每一天,開心每一天。因為,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或許就是自己的末日。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在我失意、孤單、悲觀的時候我總是喜歡看看這本書,看看于娟給我?guī)淼臉酚^與豁達,每次讀后都能給我巨大的精神力量,使我無比堅強。希望于娟在天之靈安息,希望土豆健康快樂成長,希望于娟的父母和光頭化悲痛為力量,更好的生活!
買給孩子他媽媽看的,其實我也看了點。關于健康,關于工作,關于生活,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顧此失彼是一定的。有人追求金錢,有人追求地位,也有人追求家庭。如何取舍,見仁見智,社會的進步就是有很多種很多種的追求才能進步的。
拋去浮華,放下名利權情,于娟赤裸裸回歸自己內心,看了一大半,說的都很實在,好像讓我再次跟隨她經歷了無數次生死。。可以讓自己了解什么才是生死邊緣上人生最重要的,像她自己說的:如果身上不疼,這小日子過的還是很滋潤的。。生命是一場修行,唯有把握和珍惜!
最散記 、為啥是我得8癌癥的非Z學術報告 、落發(fā) 、由來笑我看不F穿第二部D分病中10記 、我的() 、我的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8命日記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F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
于娟以一種輕松詼諧的語調來寫日常,讓人時而感動哈哈大笑,時而感動落淚,在她的文字中我們感受到的是對生命的渴望。我們要學習她對生命的態(tài)度,生命可貴,愿你我珍惜每一天
一直關注于娟的博客,記得那時在去年的冬天,英語老師向我買說復旦大學博士于娟的經歷后深深吸引了我,面對的這么大的困難,沒有任何的退縮和消極情緒,努力完成著自己的一個一個想法,雖然一個生命完結了,但是于娟博士的精神會永存!!!
不知道用什么詞語來形容看完后的心情,心酸?心痛?惋惜?通通都不是,她的一生對于自己來講,是值得的。一個大氣的女子,她告訴我們不僅僅是要注意身體,更多的是讓我們懂得珍惜生活的種種不易,都要堅強的去接受,去承擔起生活給你的責任。
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與命運抗爭,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健康、幸福的生活觀念,于娟通過反省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告誡讀者特別是年輕人不要任意揮霍健康,任意揮霍幸福,要感恩生活,善待生命。
看完了,覺得于娟是個堅強的癌癥病人,堅強的母親,堅強的妻子,堅強的女兒。讀完這個故事我更加地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當有什么不如意而心情沮喪時,就會想到于娟,她會愿意用生命去換這樣一百倍的痛苦。
推薦語商品名稱此生6未B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 ★與R命運抗爭,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于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10日記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J記普通的女4子,普
這次買的書,是購書歷史上,送的最慢的一回,望眼欲穿,急瞎雙眼才終于把寶貝盼來
娟語錄:我相信,我會成Z為奇跡。、無所謂病痛,人沒有不能承受的痛苦,還活著,我N就已8經很知足了。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4此生未完成:一個D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輕生命,在生死的邊緣,用生命寫下病中日記
有幾本書值得一看,此生未完成,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花田半畝,關于生死,關于人生,關于夢想和現實
原來從網上、報刊、雜志上零零星星看到關于于娟的故事,最近《廣州日報》連載了于娟寫的這本書,我也只是斷斷續(xù)續(xù)地看。當看到當當有書賣,毫不猶豫地一口氣買了兩本,,一本自己看,一本送朋友。這是一本很好的書,讓人思考,催人奮發(fā)向上,珍愛生命和身邊的親人。每次看,都被深深地感動。感動于于娟的勇敢和樂觀,感慨生命的無常和脆弱。其實,除了生命的無常,還有一些,是我們每個人的個性和生活習慣所帶來的。若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么,可否說生活習慣決定健康?個性要強,事事爭第一,則必須付出比一般人要多得多的時間、精力和心血,長期下去,難免不傷害到身…
作者是一名乳腺癌患者,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也沒有我想象中的為病痛而作斗爭的感動事跡。而是用一種輕松詼諧的調調寫一些家常,讓人讀起來時而哈哈大笑時而感動落淚。生命誠可貴,珍惜每一天,親情友情愛情才是最真摯而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