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關何處》是野夫的經典之作,以母親、外婆、大伯、瞎子哥等親朋好友為對象,將他們微小而傳奇的人生,以一種質樸的深情娓娓道來。
母親歷盡人生苦難68歲失蹤于長江(江上的母親);外婆出身高貴,慈悲溫暖,卻一生遭遇悲慘(墳燈);大伯少年英姿勃發才華橫溢投身革命,愛情也隨之而來,但誰知陰差陽錯,最終凄涼落寞孤獨走完一生(大伯的革命與愛情)……
在《鄉關何處》中,這等親朋好友,仿佛就這么站在你的面前,讓你感受他們的生命。在野夫講述他們或悲慘或傳奇的經歷的同時,更多的展現了人們在時代變革下的堅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野夫的經典之作,新版收錄柴靜作序
新浪網、鳳凰網、新華網,三網年度好書
除了動人的故事,野夫的文字質樸而飽滿,凝練而深情,具有文字的韻律感,是當下難得的有傳承的漢語寫作典范,讀來有一種久違的親切感。
野夫代表作《江上的母親》,獲2010年臺北國際書展非虛構類大獎,是該獎項的首位大陸得主。
《鄉關何處》是作者野夫泣血的挽歌,至情至親至哀,長久積累下的壓抑的悲慟比爆發更有力量。
野夫:“我來到世間,是來訪求朋友的,有的人來到這個世間,是來增加敵人的,我們在大地上,懷善還是懷惡,并不難區別。”
本名鄭世平,網名土家野夫。土家族,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地區利川縣。曾當過警察、囚徒、書商。出版小說《1980年代的愛情》、《父親的戰爭》,散文集《身邊的江湖》。散文集《江上的母親》獲2010年臺北國際書展非虛構類大獎,是該獎項的首位大陸得主。
序:日暮鄉關何處是001
江上的母親—母親失蹤十年祭001
墳燈—關于外婆的回憶點滴013
大伯的革命與愛情034
生于末世運偏消—幺叔的故事076
別夢依稀咒逝川—悼故友如波091
大水井的守望者115
瞎子哥120
畸人劉鎮西126
幽人蘇家橋146
烈士王七婆160
流放的書齋175
故鄉,故人,故事
—關于拙著的幾種注腳并答謝天下同道
日暮鄉關何處是
柴靜
兩年前,在大理,他開輛老富康來接我們,說 : “走,野
哥帶你看江湖” 。
他平頭,夾克,腳有些八字。背著手走在前頭,手里撈
一把鑰匙,我對龍煒說 : “你看他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 ”
他聽見了,回身哈哈一笑。
院子在蒼山上,一進大門,滿院子的三角梅無人管,長
得瘋野。樹下拴的是不知誰家寄養的狗,也不起身,兩相
望,四下無言。
他常年漫游,偶爾回來住。偌大房子空空蕩蕩,只有
排舊椅子,沿墻放著,灶清鍋冷,有廢墟之感。平時一個人,
002 鄉關何處
偶爾有朋友來此落腳,席地卷個鋪蓋,誰也不用照顧誰。
他無家可歸。
七十年前,他的家族在鄂西清江百丈絕壁上,土家族祖
父靠背鹽釀酒攢下薄田,時被劃為地主,疑他藏槍,鞭
打后投梁自盡,暴尸野外,被扔在天坑。隨后大伯暴死,二
伯流放,兩位伯母一夜間用同一根繩索吊死在同一橫梁。
父親沒有保護家庭,他的職責是抓捕誅殺其他地主的兒
子,一生不提家事一直到死。母親在暮年出走,留字條說“請
你們原諒我,我到長江上去了” ,他沿江駕船搜尋,尋找江上
腫脹發臭的浮尸,挨個翻找無果。
1995 年,他出獄后,身邊已再無親人,妻女也離他而去。
二
十幾年前他離鄉尋找出路,身無長物,朋友到車站送他
一只鋼鍋,讓他好埋灶做飯。他說如果你非要送,我就把這
鍋在鐵軌上砸了,天下之大,總有我吃飯之處。
1981 年湖北民院畢業后,他當過教師、宣傳干事、警察,
后來做小生意賣衣服,油炸早點,開挖沙的廠,都賠得血本
無歸。這次北上,做了牟其中的秘書——現在牟還關在他當
年服刑的地方。很快又轉行當編輯,再做書商,做得很得意。
我問他為什么不干下去,他說受不了向人催賬的生活, “人到
日暮鄉關何處是 003
四十,還為一萬塊錢天天打電話,像黑社會一樣——敗壞人
的心情。 ”
他把人家欠的一百多萬一筆勾掉,離京南下。
偶爾落腳在這兩千多米的蒼山上,四下沒有村落,到暮
晚時山黑云暗,一兩盞燈更有凄清之感。他說過有時夜里驟
雨突來, “林濤如怒,滾滾若萬馬下山。村居闃寂似曠古墓園,
唯聽那山海之間狂瀉而至的激憤,一如群猿嘯哀,嫠婦夜哭。
這樣的怒夜,非喝酒磨刀,不足以銷此九曲孤耿。 ”
這樣的夜里他開始寫作。寫失蹤了十年, “不知暴尸在哪
片月光下”的母親 ; 寫二伯服刑二十九年后, “老得忘了自己
的罪名,已失去了土地,也沒有了房子,只好寄身于一個巖
洞,放羊維持風燭殘年直到死去” ; 寫一生閉口不談家事的父
親內心的功罪 ; 寫獄中被綁赴刑場的弒兄者……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仿佛從未存在過,他對此耿
耿于懷,才為逝者作史。他的故鄉是武陵,史書說的南蠻舊
地,巫風很盛,在遙遠年代,土家族死在他鄉的人,是千里
趕尸也要接回家山的,不想成為無歸宿的游魂。他說 : “我祖
父的橫死也不足以令蒼天開眼,是我的私人敘述才讓他的死
找到了意義。 ”
這本來就是中國民間修史者的傳統——不憤不啟,不悱
不發。
他用的筆名,出自唐代詩人劉叉的《偶書》 : “野夫怒見
004 鄉關何處
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
三
四年前,我還不認識他,有天工作完,街邊店里吃點東
西,帶了他的書隨翻隨看。
他寫外婆故鄉在江漢平原,他出生后才到深山來,開荒種
地,養活一家。幼年造反派來家訓斥父親,他不懂事,在旁
嬉鬧,太壓抑的父親發泄憤怒,用木棍毒打他,沒人敢攔阻
狂怒的父親,外婆哭著用身體包圍著他,左手無名指被誤傷
一棍,打得骨折,一直隱忍著沒有醫治,至死手指一直彎曲。
外婆眷戀家鄉,他稍長大些,老人就返回了平原,他
十二歲時患重病,寫信給外婆,懇求她回來,一進門撲在
里, “我不斷地叫著婆婆婆婆,仿佛垂死的孩子看見的
親人” 。
等到他成年,外婆覺得責任終于了結,與家族另一老人
回到平原荒村住下,紡布縫衣為生,無人可以勸解。只有他
去進門跪地抱著她腿,要她回來——明知這對她不公平,但
他就是“不能忍心” 。
外婆在山中去世,他不相信死亡不可逆轉,每晚去墳頭
點上墳燈,怕外婆不能認得回家的路,次次在墳頭痛哭時,
他都要把耳朵貼近新土去聽,孩子般地幻想聽見外婆在棺木
日暮鄉關何處是 005
里呻吟,立刻就去十指刨開泥石,救出她來。
十年后,他掘開墳墓,開棺撿拾遺骨,償還她的舊
愿——背著她回到千里之外的平原。
我坐在人聲鼎沸的地方,看到這里,把筷子擱在碗上,
起身走出去了,怕當眾放聲哭了出來。
近代中國,身世畸零者并不少見,但野夫的筆端是讓人
害怕的感情,連看的人都被深情和痛苦嚇怕,不敢深入到這
樣的感受中去。他半生所受的苦,多半都來自這樣的激情驅
使,情感越深,創痛越烈。寫時也嘔心瀝血,他說有時寫完
在沙發上要躺整整24小時,像一生氣力已經用盡。
這樣的寫作,如同土家祖先的巫術,是要讓死者復活,
像是一次招魂。
四
到了中午,大理的 “牛鬼蛇神” 都來了,野哥一一介紹 “這
幫老混混” ,大家拱個手,報個名號,也不寒暄,鄰居侯哥搜
些活雞臘肉,在后院摘點黃瓜茄子,加上通紅四川辣子和野
花椒,炒了十幾個鋁盆,桂花樹下男男女女端著碗站著吃江
湖飯,滿頭汗。
吃飯完,裊裊一根煙,聊舊體詩。
八十年代的江湖,流氓們都還讀書。看著某人不順眼,
006 鄉關何處
上去一腳踹翻,地下這位爬起來說“兄臺身手這么好,一定
寫得一手好詩吧” 。
就這一點,今天的小混混就沒法比。
候哥給大家泡茶,院子里很多高山榕,底下長了野茶。
紫荊已經長到了二樓高,開著紅色的骨朵。桌上有盆箭蘭,
玉綠色的十幾卷,混著茶香。野哥講花草的名目,我們覺得
好聽,他說“看《本草綱目》 ,是可以看出性感的” 。
鄂西是楚辭的故鄉,民歌和韻文一直是平民之趣。燒搪
瓷盆的手藝人劉鎮西,工具箱里也放著《楚辭》 ,初見面拉野
夫去家,喊了幾聲老婆,沒人答應,就去敲隔壁的門借斧頭,
嘴里念念有詞“幸有嘉賓至,何妨破門入” ,手起斧落,門鎖
砍成兩截。
真嫵媚。
野夫寫蘇家橋,寫劉鎮西,寫投河自沉的李如波,都是
幾千字寫完一個人生平,像 《史記》 中的列傳。他的文字鍛造,
也來自古文。寫文章時,看得出遍遍錘打,殼落白出。有時
有些地方顯得過于錘煉了,但寫得好處,真是“天地為之久
低昂” 。
野哥說起時臉上有幾分傲色, “舊體詩我還是得意的” ,
詩人里他最喜歡聶紺弩“詩酒猖狂,半生冤禍” 。
猖狂是真猖狂,夏日深夜,一輪好月,他與蘇家橋一行
人喝到酣處,學魏晉中人裸體上街散心頭熱,路遇一些機關
日暮鄉關何處是 007
門前掛著的木牌,就去摘下,抬著一路狂奔,找個角落扔下。
有次扔完才發現,木牌上赫然大書“人民法院” 。覺得這個還
是不惹為好,又只好嘿咻嘿咻地抬回去掛上。
當年他要出山去海南,蘇家橋從深山送到恩施,過家門
不入,貨車送到武漢,怕他孤乘無趣,再火車送到湛江,顛
沛到海安,干脆一帆渡海,萬里相送到海南,第二天再
獨回。
簡直是《世說新語》里的中國。
我原以為寫得太傳奇,認識他們才覺得只是寫實。晚上
野夫帶我們出去吃飯,叮囑一句, “不一定能吃上,看運氣” ,
小館子老板是個香港人,六十多歲,須發皆白,向外賁張。
打量人,看得順眼就做飯,不順眼轟出去。當天運氣好,做
完了一桌子十幾個人的菜,過來和野夫喝了一杯,揚長而去。
說掙夠了今天的酒錢,自去喝酒,不必再開張。
這個年頭處處都是精致的俗人——不是因為不雅,而是
因為無力,沒有骨頭。還好“禮失,求諸野” ,遺失的道統自
有民間傳承,江湖還深埋了畸人隱者,詩酒一代。
五
下午無事,野哥帶我們幾個女生逛小鋪子,我們挑來揀
去耳環項鏈圍巾,他兩米外斜站,不上前,也不遠離,銜
008 鄉關何處
枝煙悠然看過往行人,等我們挑完,他已經把帳結過。
長日無事,坐條挨街的板凳,他給我們講故事,說少年
時暗戀一個女孩,被拒絕,情書也被公開,他承受不住羞辱,
吞水銀自殺。獲救后立下誓愿“要讓她愛上自己,再拋棄她” 。
他讀大學回鄉后,與之接近,少女戀慕了他,他終是不
忍心,向對方袒露實情,說“我不想報復你” ,對方慘淡一笑:
“你以為沒上床就不算報復嗎?”
他離家遠走,再回來她成了一個在當地聲譽放浪的女人,
表姐讓他去勸解,他訥訥而言,她笑 : “變成好女人……?”
抬眼釘住他, “變了又怎樣,你娶我么?”
他無話。
他兜里是第二天的火車票,她伸手取來撕了,買了機
票,說“換你明天24小時的時間給我” 。日后她中年重病,腎壞
死,不再求治,他從北京請國內好的醫生入山給她手術。
他人生里的事多半這樣,情多累人。自嘲說自己是
的朋友,二流的情人,三流的丈夫,我問過他,為什么他身
上會發生這么多戲劇的事情?他說當編劇時,才領會到人生
如戲, “一切皆在情理中,一切皆在意料外” 。
生活是內心情理交織沖突的結果,他天憎好惡比常
人劇烈,人和文字都使到十二分氣力,不留余地,蠻力拽動
情與仇,樂與怒。
二十歲那年,他黃昏酒醉回家,看到路燈下一個佝僂男
日暮鄉關何處是 009
人,認出是那個打過他爸,把機槍架在他家門口的造反派。
現在他長大了,那人已快暮年,他發瘋般撲上去,把對方摁
倒在地拳腳相加。 “他已經認不出我,無法理解自己為何
突遭暴打。我一拳一拳地打著,直到耗盡全身力氣,直到他
頭破血流。 ”
十幾年里,他一直為童年的恐懼羞愧,而羞愧漸漸熬成
仇恨。這性如烈火的男子,認為輕仇的人,必然寡恩。
酒醒之后,他卻不能不面對內疚之感,暗中觀察那人,
才發現這個仇人可憐至極。他是煤礦工人,出身貧苦,家庭
負擔沉重。每天下井采煤如同下到幽深地獄。這樣的人積怨
已久,被號召去奪權造反,必然敢摧毀一切。日后這人被煤
礦開除,成了苦力。一次下坡剎不住腳,被裝滿石頭的板車
軋斷腿,從此殘廢,整個家庭垮掉,女兒不得不去。
他寫 : “命運懲罰他,比懲罰我的父輩更加慘烈。 ”
他寫作并非為復仇,也非控訴,他想找到人何以成為他
人地獄的原因。他寫到自己六歲時,老師集合他們排隊,把
用竹子做成的大掃帚拆開,每個孩子發一個竹條子,圍
一根水泥管子,上面站著一個偷了三尺布的農民,穿著破
爛,褲腳卷在膝蓋上面,腳上穿著一雙草鞋,老師一聲令下 :
“打!”所有的孩子一起揮動竹條抽打那個農民膝蓋以下的部
位,這個農民在水泥管上疼得來回跑,所到之處圍滿了孩子,
所到之處都會有竹條,這個人蹦跳慘叫,汗如雨下,腿脹得
010 鄉關何處
紫腫,慘叫中突然暈厥,摔了下來。
四十多歲時,他寫到這里,流下淚來,說“這就是文學。
作為一個寫作者,我要是不把這樣一些東西記錄下來,我會
一生都為我曾經揮過竹條子而愧疚” 。
寫作是一種反抗,對抗外界的惡,也對抗自己內心的黑
暗。多年來,他為青春時代的狂怒心存內疚,他說“在這個
時代,當你還沒有完成安徒生筆下一個孩子的真誠教育之時,
也就是你還不敢做一個真人的時候,你絕不可能是大善的,
更不可能是美的” 。
六
野夫常以村夫自許,我卻覺得他雅致。平常里他從不與人
爭鋒,席間不搶話,不譏笑人,不爭口舌,有他的地方笑聲
多,有人說話不得體,他也呵呵相樂,一派爛漫仁厚。有次在
北京某個場合我倆撞上,舉座都是富貴人,三個小時里,他
句話沒說,不參與,也沒有不耐煩,自斟自飲,怡然自得。
我不喝酒,但有他在座,就陪他一杯,朋友間說起如果
遇到事有誰可以相托,推舉的數人里,多有野夫。
只一次見過他另一面,大理夜長人多,左中右都有,談
話容易不洽,干脆集體玩“殺人”游戲,我當法官,發完紙
牌后說“殺手睜眼” ,野夫睜開眼,不動身,也不伸指,只以
日暮鄉關何處是 011
眼光向我示意某人,就閉上。再睜眼時,眾人驚呼被殺死者,
相互猜忌。他點一枝煙靠椅微笑,有猜到他的,他就一副老
警察面目,為之分析案情,一一拆擋,全身而退,瞞過眾人,
一輪他勝出時翻開紅心殺手牌,姑娘們還驚呼不信。
這場游戲,我這旁觀者看來尤為觸動,眾人閉目他睜眼
的瞬間,那雙細長眼睛晶光四射,是泡過兇險,世事老辣的
眼。他在獄中,曾與幾個刑事重犯同住,同一個枕頭上睡的,
槍斃的有六個。他有次掃地時曾有一個犯人罵罵咧咧,他放下
掃帚,盯著走到近前,那人立刻閉嘴。下鋪有人悠悠說了
句, “你也不看這是什么人,他連國家都敢惹,你能踩平么?”
南方人物周刊:野夫的作品中描摹了時代背景下的無數死亡,理解了死亡與黯淡,就理解了他的充沛與活力。
說是第二天能到,結果第三天到的,有點不對吧?不是多一天不能等,只是如果做不到就可以不要寫第二天到,書是不錯的
很喜歡。野夫先生用對故人的思念為引,拋出了一則則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故事,穿插上濃濃的鄉情,獨自沉吟出一首時代的挽歌。
我來到世間,是來訪求朋友的,有的人來到這個世間,是來增加敵人的,我們在大地上,懷善還是淮惡,并不難區別..
野夫的文筆真的很不錯,而鄉關何處更是其代表作,值得推薦!!
包裝精美,鄉關何處這本書讀來總能觸動人心中柔軟的一面,有時忍不住潸然淚下。書本的包裝和紙質也很讓人滿意
質量沒問題,但是作者的視角有點奇怪,尤其是他們家人,可能因為經歷了等各種磨難的關系,冷酷的很讓人。。。
作者野夫的人生閱歷非常的豐富,每個人心中對故鄉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不能用言語代替,故鄉對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感受,故鄉不一定是最美最富有的,故事也不一定是多么的精彩,但就是那么的獨一無二無可取代,野夫的這本書,獨出心裁,也許字里行間透露了太多悲傷的氣氛,但是卻很真實,這些故事中描述的人物在野夫的筆下變得栩栩如生。
這是我第一次看短片看的如此投入,每一個人物的劃分與描寫都是那么的淋淋盡致,體驗一次在左右,人民的困苦與精神。
人世滄桑,苦難凄涼。鄉關何處,即在人心。廟堂之高禮樂崩壞,江湖之遠道統傳承。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身邊人與身邊事
我很喜歡質樸的文字和故事,比如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和蔡崇達的《皮囊》,而野夫的文字也有這種特質,鄉村何處?在我們的記憶深處。
這本書不太好評價,看著挺痛苦的,感覺作者經歷了太多苦難,我感覺不是太時候青少年讀,大人讀讀還行。
野夫的文字煽情而又動人,他沒有告訴我們她所謂的精神故土在哪里,他只是用敘述的方式像我們娓娓道來他的經歷,她最愛的家人,以及他經歷過的精彩故事,他們個人或悲慘或傳奇的經歷,而那些人物在他的筆下變得活色活香的角色,讀完這本書,讓我不禁想起很多小時候的趣事,腦海里像是在放電影一樣過了一遍又一遍。很值得回味的一本書。
早前是買不到這本書的,各種途徑(你懂的)下的電子書江上的母親,后無奈買了本盜版,這次看野哥微博說書出了新版,速度下單,有幸還有簽名,如獲至寶,很是開心
買了兩個版本的鄉關何處。每看一次,就難過一次。
柴靜在序中寫道: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仿佛從未存在過。關于親歷生死的感懷,講述特定年代身邊普通人個性的生活,歷史改變普通人生活軌跡的佳作 。
恕我孤陋寡聞本來并不知道野夫,但是看到推介這本書,找來電子版試讀一個章節便決定要買實體書開看了,發現了一個好的作品,就像找到了一塊寶一樣驚喜。
希望野夫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見…被更多的人讀到…洗滌心靈…敬畏生命…對生活對親人對社會對自己都會有所反思…如果他影響不了你的一生…最起碼會影響你一陣子…推薦
因為很喜歡“日暮鄉關何處是”這句詩,鄉關何處就吸引了我,而且作者是湖北人,親切感撲面而來。相信讀完這本書一定有很大收貨。
太好了,鄭世平的書以前看過,印象很深刻,這次活動就先搜了他的書,筆名土家野夫,有親筆簽名,很好,真的很適合大家看看,字字悲慟但是又充滿希望。生活就是這樣殘酷,但是總有些人一 往無前。
看過野夫的《1980年代的愛情》,《身邊的江湖》其文字都透著一股民國遺風。雖為“野老”,但卻是將深沉的悲哀散落在江湖的游野之上。我等有淚可落,卻也不是悲涼了。《鄉關何處》是野夫的代表作品,曾在12年由中信出版,此后市面難求。所以這次的再度出版,是值得欣悅的。盡管還未讀此書,但我也能大致從“鄉關何處”四個字感受到一些什么了。
野夫的人生是坎坷的,所以在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會被深深帶進他的故人故鄉故事中,柴靜在序中寫道: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仿佛從未存在過。于是他用筆寫下了不肯放手的過往。
在我心目中,野夫的書,《身邊的江湖》排第一,關于囹圄之友的描寫,干脆利落,斬刀如麻,絕不拖泥帶水,遣詞造句致簡,風格強烈;《鄉關何處》排第二,太煽情;《1980年代的愛情》排第三。
當當自營的包裝很走心,是用發泡袋封裝的,又防水又有緩沖作用,這是我遇到的書籍包裝中最贊的一家,沒有之一。另幾家網站都是薄薄的一個袋子了事,路上易破,書的品相就差了。接下來還有一套叢書要網購,別的地方就不考慮了,就當當了。因為我喜歡到手的書是新嶄嶄的。
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家鄉湖北有個這樣的作家,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卻有這樣的際遇,社會中永遠有那些不一般的奇人,只是啊,也得時刻把握好自己的命運吧,這樣也的確會讓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羨慕不已。
野夫是一個有故事的作家,他的人生是坎坷的,所以在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會被深深帶進他的故事中,柴靜在序中寫道: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仿佛從未存在過。于是他用筆寫下了不肯放手的過往。比較深刻。
最初是沖著書名去買的,因為勾起了我自己的鄉村情懷。看了看書的幾個片段覺得風格特色非常適合我,是一本好書。會慢慢的閱讀。找到一本好書,其實也很不容易。值得收藏。在閑暇時間翻一翻,會讓自己的心靈,更加純凈。向作者致敬。
書香節入手。折扣很大。作品很好。以前在網絡上看過,看實體書更過癮。,野夫經典之作新版收錄柴靜作序 。這個年頭處處都是精致的俗人——不是因為不雅,而是因為無力,沒有骨頭。還好“禮失,求諸野”,遺失的道統自有民間傳承,江湖還深埋了畸人隱者,詩酒一代
從開頭兩篇關于母親和奶奶的感動,第三篇表叔人生的讓人哀嘆,不甘。后面各種特異的朋友,反而讓我有種幸福,生活多姿多彩的感覺,覺得生活有那么多有趣的事去經歷,活著是多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