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冬天,李娟跟隨一家熟識的哈薩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沙漠,度過了一段艱辛迥異的荒野生活。這本書,便是這段生活最真實、最感動、最深入、最珍貴的全景記錄。李娟是及時位描寫哈薩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漢族作家,她以飽含深情又不失節制的文字,呈現出阿爾泰的“荒野主人”冬季轉場時的獨特生存景觀。
文壇清新之風、阿勒泰的精靈李娟首部長篇紀實散文
2011年“人民文學獎”得主力作:寫盡了阿勒泰的靈魂!
《人民文學》重磅首發作品!
四個月、零距離、全程記述哈薩克族冬牧場的點點滴滴!
梁文道、王安憶、柴靜、李敬澤感動推薦!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種,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這綿延千里的家園,這些大地隱秘微小的褶皺,這每一處狹小脆弱的棲身之地……青春啊,財富啊,愛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無聲。李娟
李娟,散文作家,詩人。
1979年生于新疆。高中畢業后一度跟隨家庭進入阿爾泰深山牧場,經營一家雜貨店和裁縫鋪,與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共同生活。1999年開始寫作。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在讀者中產生巨大回響,被譽為文壇清新之風,來自阿勒泰的精靈吟唱。現供職于阿勒泰喀納斯景區。
所獲獎項:
2006年第二屆天山文藝獎
2009年及時屆在場主義散文新銳獎
2010年第九屆上海文學獎
2010年第二屆在場主義散文提名獎
2011年度人民文學獎
及時章 冬窩子
第二章 荒野主人
第三章 寧靜
第四章 的事
后記
李娟在冬窩子
及時章冬窩子
一、最開始
自從我出了兩本書后,我媽便在村子里四處吹噓我是“作家”。可村民們只看到我整天蓬頭垢面地滿村追鴨子,紛紛表示難以置信。而我媽對他們說著說著,扭頭一看,我正趿著拖鞋,沿著水渠大呼小叫地跑,邊跑邊揮棍子,也實在不像樣,便覺得很沒面子。
后來,終于有人相信了。烏倫古河下游三十公里處新建了一個牧民定居新村“胡木吉拉”,村里有人來找到我媽,要我去該村當“村長助理”,一個月給我兩百塊錢。又表示這個價位是合理的,村長本人才四百塊。
我媽備感受辱,傲慢道:“我的女兒可做不了那種事!”
他很奇怪:“你不是說她是作家嗎?”
總之,在阿克哈拉村,我實在是個撲朔迷離的人物。主要有四大疑點:一、不結婚;二、不工作;三、不串門;四、不體面。
然而這個冬天,我終于要像模像樣地做一件作家才做的事了我要跟著遷徙的羊群進入烏倫古河南面廣闊的荒野深處,觀察并記錄牧民最悄寂深暗的冬季生活。于是我媽趕緊四處散播這個消息,并進一步宣揚我的不同凡響。然而如何讓牧民們理解我這一行為呢?她只能作如下解釋:“她要寫。把你們的,這樣的,那樣的,事嘛,全寫出來!”
牧民們便“噢”地恍然大悟狀,又低聲交頭接耳:“那有什么可寫的!”
無論如何,一個漢族姑娘要進“冬窩子”的消息還是很快就傳遍了喀吾圖鄉的幾個牧業隊。我媽開始挑選愿意帶我同行的家庭。
才開始,我雄心勃勃,要跟一戶路程在四百公里以上、騎十幾天馬才能到達駐地的人家,想把游牧生活最艱辛之處遍嘗一遍。可是,路程超過十天的人家都不肯捎我,怕我添麻煩。更重要的是,我的雄心壯志隨著轉場日期的24小時天來臨,也一點點消融想想看:半個月的時間,夜夜睡雪地,休息不足四個鐘頭;天天凌晨起身,摸黑出發;頂著寒流趕羊追馬,管理駝隊,拾掇小牛……我這八十來斤的體格,還是別逞那個強了。于是對路程的要求降低為一個禮拜……終于,在臨行前一個星期,又降至四天以下……
在經過我們阿克哈拉村的牧民中,行程三四天的牧民家庭多半是喀吾圖鄉牧業三隊的。親愛的扎克拜媽媽家就在三隊,我曾和他們一家生活過一個夏天。照說,繼續跟著他們生活再好不過。可自從那年在扎克拜媽媽家住了幾個月后,牧民間四處傳言我是她兒子斯馬胡力的“漢族對象”,令我很生氣。斯馬胡力的老婆沙拉特更生氣。一段時間里,她一見到我就把臉垮得長長的,一直垮到地上。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扎克拜媽媽一家都不會說漢語,我們之間的交流困難而蹊蹺,誤會重重。
而其他會一些漢語的人家大都是年輕夫婦,也極不方便。既然是年輕夫婦,肯定很恩愛了。萬一人家晚上要過夫妻生活,豈不……豈不影響我休息?
所謂“冬窩子”,不是指具體的某一個地方,而是游牧民族所有的冬季放牧區。從烏倫古河以南廣闊的南戈壁,一直到天山北部的沙漠邊緣,冬窩子無處不在。那些地方地勢開闊,風大,較之北部地區氣候相對暖和穩定,降雪量也小,羊群能夠用蹄子扒開薄薄的積雪尋食下面的枯草,而適當的降雪量又不會影響牧民們的生活用水和牲畜的飲用水。
冬牧場遠比夏牧場干涸、貧瘠,每家每戶的牧地因此非常闊大,一家遠離一家,交通甚為不便,甚至可算是“與世隔絕”。
進入冬窩子的牧民們,在大地起伏之處尋找最合適的背風處的洼陷地,挖一個一兩米深的坑,坑上搭幾根木頭,鋪上干草束,算做頂子,再修一條傾斜的通道通向坑里,裝扇簡陋的木門,便成了冬天的房子:地窩子。于是,在無數個冬天里,一家人便有了擋風避寒之處。地窩子都不會很大,頂多十來個平方,一面長長的大床榻加一只爐子,一個小小的廚房角落,便抵得滿滿。人們在其中生活,摩肩促膝,實在沒什么私密性可言……
總之,去冬窩子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可選擇的范圍小之又小。
就這樣,最終選擇了居麻一家。
居麻很能說些漢話,他家搬家路程為三天。居麻夫妻倆年近半百,隨行的只有一個十九歲的女兒加瑪真是再理想不過啦!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年居麻欠了我家好多錢,他家又太窮,看情形是還不起了,也不指望了。不如到他家住幾個月,把錢全吃回來這是我媽的主意。
可后來,每當我扛著三十多斤的雪步履蹣跚、氣喘如牛地走在茫茫沙漠中,便忍不住喟嘆:失策了。
……
與李娟之前的散文集子相比,《冬牧場》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一定會讓熱愛李娟的人得到極大的滿足。
李敬澤
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記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難以忘懷。
王安憶
我只能簡單的講,我沒辦法用太多的評語去評論她,大家只能自己去讀。
梁文道(《開卷八分鐘》)
正是這種富有價值的、兼具深情與克制的日常記錄和生活描寫,使她的文學疆域遠遠超越具體的地理界線與時間限定,在廣大的時空獲得延伸性的力量。
2011年人民文學獎頒獎詞
她寧愿沒有預設視角,用本能的敏感去逼真地體驗一切她遭遇的世界,這里面當然可能有殘缺,但文學的獨立性就在于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用個人的方式來解釋人與世界的關系,在此之上建立自己“所為”與“所不為”的基礎。
柴靜(《只是歡喜隨之而至》)
有單獨的塑封包裝,書的質量很好,已經讀了一半,也跟著作者體驗了把冬季的牧場~突然想如果身邊沒有了各種方便生活的東西,比如外賣、交通、網購、超市等等這一切,我的生活又會變成什么樣子?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李娟這個人是誰,她的名氣確實不大,但是喜歡讀散文的人應該讀一讀她的書,可以說她是現代中國文壇的一股清新之風,我想,這大概就是天賦的一種吧。
李娟的文字很神奇:那么直白幾乎沒有任何修飾,但卻是那么的美妙和感人。感謝她讓我能了解到哈薩克這個民族,窮困辛苦卻又堅忍幸福。
李娟的書,看著就不想停,但看著看著又怕看完,現在這個社會,太浮躁,很多東西都是個噱頭,很多書被捧的如此之高,但究其內容,覺得并沒有什么值得反復閱讀或者收藏的。李娟的書真是一股清流,這么好的書我恨不得推薦給好多同學一起分享。總之,很感謝李娟,讓我覺得很值,生命遠比我們想的堅強!謝謝
游牧還是定居?讀李娟的《冬牧場》 說到李娟,從她的《我的阿勒泰》開始,她的三本書我都讀了,這是第四本,在還沒出版的時候,就看過介紹,說這是她第一次約稿,是圍繞著一個主題那就是冬牧場來寫的。喜歡李娟的書,所以相信李娟的文筆,肯定能寫好,所以毫不猶豫的就買了,果然沒讓我失望。李娟就是李娟,寫得真不錯
因為計劃11月份去塔克拉瑪干沙漠拍沙漠和胡楊,買了幾本新疆的書,想了解下當地的人文風俗。很有幸的選了這本書,比較喜歡這樣簡單平實溫暖的寫作風格。會繼續關注這位作家的新作的。
據說李娟為了寫這本書,和農牧民一起生活,只有深入進入才能有很深的感觸,所以就買來這本書,很好的一本書~
沒有去過草原的我渴望草原,讀了李娟的》冬牧場,非常向往草原,體驗那種原始而艱辛的牧民生活,寫得太生動感人了,由有著生活的本真
帶進遙遠偏僻極寒的新疆腹地,隨著文字一同感受牧民艱難的游牧生活,不停的遷徒,不停的遭受磨難。然而生命總是在種種磨煉當中越煉越頑強,生命的奇跡一再出現。感于生命的脆弱與堅強之雙重深刻性。文字平實不華麗,又帶著詼諧的描述,強烈推薦!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種,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這綿延千里的家園,這些大地*隱秘微小的褶皺,這每一處*狹小脆弱的棲身之地……青春啊,財富啊,愛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無聲。
一部描寫游牧民族過冬的紀實文學,就像從本小相冊里翻閱到了我從未了解過的生活,一個空曠與寂寞,親情與生命交織的世界。很想念出大段的文字和孩子一起分享,想象一下天空大地,牛羊成群,馬背上的民族最后的生存軌跡。
自從看了她的阿泰勒的角落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作者在艱苦的生活中尋找著自己的開樂,那些平淡無奇有小事經過她的描述都能讓你發出會心的微笑,很喜歡她的文筆,真實而又溫暖!
拿到書,一口氣看完了,李娟用她敏感細膩的筆觸,將行走在廣袤大地上的哈薩克老漢居麻一家的生活真實而溫暖的展現給我們,感謝李娟讓我這不曾踏上新疆土地的人成功的吸引了
起初只在<讀者>上讀過她的書,覺得很有特色,這是第一次讀她的作品。寫得很清新,讀得很輕松,很歡樂。細節的描寫、人物的描寫,讓一個生活在城市里,沒見過多少世面,沒體驗多少人土風情的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冬窩子的生活,不同的民族風俗。很喜歡。
繼《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后所閱讀第三本李娟的書,清澈、寂寥、平和,如同她常攝入鏡頭的景象,雖然是我們很少見或說根本未見的,卻因單純直抵都市人內心,因而感概在這喧囂雜亂的世道還有李娟。
購《冬牧場》應當在2012年冬天的時候,之前李娟的散文在《讀者》上看過,寫草原的,覺得沒有同樣來自草原的鮑吉爾.原野文字精美剔透,但讀起來,輕松自在,也算是稀罕的,當下做作、賣弄、虛偽的文字太多。
首次購買李娟的書,第一本就是《冬牧場》,描述了阿勒泰的牧民生活和風土人情,語言幽默樸實,值得購買
看完之后相當感動。我大學在新疆上的,很早就知道新疆有個作家是李娟。現在上班了,很懷念那時候的時光,李娟的文字可以把你完全代入那樣的異域風情。簡單,家常話,卻無限生機。買來一看,絕對喜歡。
知道這是第幾次買李娟的書了,自從看了 走夜路請放聲歌唱 之后,就成了李娟的粉,感覺她的文字是可優美 可清新 可搞笑,喜歡她本人的這種生活情趣。書籍裝幀很好,喜歡這個封面
第一次買李娟的書,覺得她確實稱得上是阿勒泰的精靈——畢竟不是誰都能寫出這樣純凈靈動的文字。在讀其作品之時,總感覺有股清流緩緩流入自己的心中,同時很慶幸,能在有生之年遇見這樣質樸可愛的人。
如果你熱愛生活,想自然而暢快的笑起來,如果你想了解新疆土地上游牧民族的生活,如果你想知道零下40℃環境下哈薩克牧民是如何的生活,如果你想知道還有很多人生活得不如你,你想想還怎樣過好自己的日子,如果你想得到真情的表達,或者你想學習如何把自己的生活寫出來,請讀一讀《冬牧場》,不要錯過李娟的書!
不知道這是第幾次買李娟的書了,自從看了 走夜路請放聲歌唱 之后,就成了李娟的粉,感覺她的文字是可優美 可清新 可搞笑,喜歡她本人的這種生活情趣。書籍裝幀很好,喜歡這個封面,對于買書,我算的上是一個嚴重的外貌協會。這本書之前買過,這一本是買來送朋友的。
喜歡上李娟,是從《阿勒泰的角落》開始的。我喜歡三毛,喜歡了很多年。一直可惜看不到更多那樣的文字。直到看到李娟的書。三毛的文字,帶點淡淡地哀傷。李娟的書,就是淡淡而又雋永的喜悅。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看著她的文字,讓人覺得快樂。
冬牧場(阿勒泰的精靈、2011年人民文學獎得主--李娟首部長篇紀實散文力作!)不住,有些人的文F字看一遍就難以忘懷。 H王安憶 我只能簡單的講,我沒辦法用太多的評語去評論她,冬牧場(阿勒泰的精靈、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種,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這綿延千里的家園,這些大地*隱秘微小的褶皺,這每一處*狹小脆弱的棲身之地……青春啊,財富啊,愛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無聲。。。。這些文字,讀來優美而感動,喜歡。
看著李娟的書,自己已經置身新疆牧區了,在充滿膻味的羊氈帳篷里,看著她怎么做小生意,和牧民們打交道,家人如何融入當地生活的故事,很真實,實在忍不住看不完就睡不著覺,連做夢都有牛羊駱駝的氣味了。
讀完她的書后,你會感嘆一切的無病呻吟、華而不實之作都是浮云,什么美女才女作家都是狗屁。她的作品就像阿勒泰的天空,阿勒泰的大地,坦坦蕩蕩,自由自在,迎風招展。以我之拙見,她是當代最優秀的散文家。她的文字是無法模仿的,她的生活心靈是無法復制的。
《冬牧場》是2012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娟。《冬牧場》是文壇清新之風,阿勒泰的精靈李娟首部長篇紀實散文力作。2011年首發于《人民文學》,記述了2010年她跟隨哈薩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的點點滴滴。
游牧還是定居?讀李娟的《冬牧場》 說到李娟,從她的《我的阿勒泰》開始,她的三本書我都讀了,這是第四本,在還沒出版的時候,就看過介紹,說這是她第一次約稿,是圍繞著一個主題那就是冬牧場來寫的。喜歡李娟的書,所以相信李娟的文筆,肯定能寫好,所以毫不猶豫的就買了,果然沒讓我失望。李娟就是李娟,寫得真不錯,不過和前三本書不同,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不僅關注李娟的幽默,關注李娟的有趣,更讓我動心的是冬牧場本身,在那種環境中生存真的讓人感覺很震撼! 最早知道新疆的牧場,還是小時候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看爸爸拿回來的《人民畫報》,那時候都處于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