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建筑企業的財務風險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摘 要] 我國建筑行業長久以來競爭激烈,并且由于建筑施工業務本身的特殊性,施工單位的財務風險與其他行業相比更加難以管理和控制。從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概述出發,分析了建筑施工單位財務風險的類別及特點,并針對建筑施工單位財務風險形成原因提出了應對措施,以供未來建筑施工單位參考。
一、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概述
施工企業不同于傳統的工業部分,其經營業務具有特殊性,經營周期一般較長,并且工程會計核算要求和方式復雜,門類繁多,財務管理難度較大。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指因此,相對于其他行業,建筑施工行業的財務風險是指施工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過程中,由于一些難以控制或難以預料事件的發生,是企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相對于其他的行業,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并且,由于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對于建筑施工企業的風險管理難度也更大。
二、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類別
( 一) 合同風險
建筑施工企業的合同風險建筑施工單位在簽訂以及后續執行合同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對于建筑施工單位來講,其主要需要簽訂兩種類型的合同:一類是與發包單位簽訂承建合同;另一類是與下級分包商簽訂分包合同。所以,對于工程合同的管理是施工單位財務風險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我國建筑行業競爭比較激烈,各施工單位提供的服務同質化現象很嚴重。因此,不少的施工建設單位在招標過程中,為了拿下標的,不顧及建設成本而將報價壓得很低,這就為之后建設單位難以實現收益埋下了隱患。再者,在合同的簽訂過程中,建設單位人員敷衍了事,沒有對項目進行細致的分析,對于合同細節的處理不到位,沒有明確規定好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這就導致,當合同執行過程中出現了意外狀況,合同雙方互相推諉責任,最終使得合同雙方不歡而散。另外,我國現階段對于建筑行業施工合同的有關法律規范還存在一些漏洞。雖然合同明確規定了合同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合同另一方仍然有可能利用法律的漏洞故意推卸責任,甚至違反合同規定。合同的簽訂和執行過程中的上述風險是施工單位財務風險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
( 二) 籌資風險
建筑施工單位的籌資風險是指施工單位為籌集以及使用項目建設所需資金而發生的有關風險。在通常的情形下,建筑施工單位進行項目籌資主要通過四類方式:貸款融資、債券工具直接融資模式、股權融資方式以及一些非傳統融資模式。而最為主要的方式是來自商業銀行的貸款。近年來,我國加強了對房地產調控的力度,建筑施工單位籌資范圍越來越窄,并且可以籌集的金額也越來越少,對于一些中小的建筑單位來講,籌資更加地困難。并且,銀行對于資金的管理向來嚴苛,施工單位一旦項目經營狀況出現問題,銀行會立即采取行動,使得施工單位的處境更加艱難。在大型項目的建設施工過程中,通常是建設方先墊付施工所需款項,進而根據合同規定,當工程建設達到某個特定程度的時候,再由建設方支付一定的款項。那么,如果合同的發包商或者建設方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違約行為,沒有按時支付工程價款,而施工單位的貸款已經到期的情況下,施工單位很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最終可能導致項目根本沒辦法繼續進行下去。
( 三) 設計變更的風險
建筑施工單位進行工程建設是嚴格按照工程圖紙來進行的,程圖紙詳細描繪了建設工程的特點和使用要求。因此,如果嚴格按照圖紙要求,并且使用合同規定的材料類別來進行工程建設,那么就能夠將工程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但現實情況是:建筑施工單位往往面臨的情況比較復雜,經常會有意外的情況出現而使得原來的工程設計方案不能夠正常進行下去,必須對原方案進行更改。建筑施工方對于這種情況的出現通常難以預料,經常造成成本大幅度地提升,壓縮利潤。尤其是當建設方或者發包商提出變更工程設計的要求時,而雙方有沒有提前在合同中對該事項進行約定,那么建筑施工方的地位就會很被動。
( 四) 成本控制風險
工程建筑行業一個較大的特點就是營業周期通常比其他行業要長,這不僅對企業資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對施工企業成本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一個項目持續時間長達數十年的情況很常見,在建設過程中就很可能遇到一些特別的狀況使得施工企業所開展的項目難以繼續進行下去。比如,在簽訂合同時,雙方約定最終價款為一個固定的金額,那么施工單位所獲利潤的多少就取決于施工企業成本控制的工作開展情況。但是,由于項目的持續時間長,那么工程原材料的價格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出現大幅度的上升,最終擠壓建筑施工方的合同利潤。
三、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形成原因
(一)建筑施工單位內部控制機制失效
在企業內部建立內部控制部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發現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從而進行及時的糾正,保障企業日常經營業務合理有序地展開。但是,目前很多建筑施工單位管理人員對于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建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即便是建立了相應的內部控制部門,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企業的財務管理是一項系統化、復雜化的工程,尤其對于財務風險的管控是整個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務。有些建筑施工單位根本沒有注意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識別與監督,在企業的機構設置中將財務與會計合為一個部門,沒有對相關人員進行職責上劃分,這就導致了財務風險監控人員缺失的現象很嚴重。有關部門人員相互推諉責任,導致企業資金整體運用的效率低下。
(二)管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淡薄
建筑施工單位財務風險控制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內部風險管理制度的缺失,而管理人員作為單位戰略核心人員對此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很多建筑施工單位管理人員并沒有財務相關的知識背景,沒有意識到工程建設中潛藏的很多財務風險點,跟不要說采取有關措施取規避這些風險了。另外,即使是有些管理人員意識到某個項目可能存在風險,他們也有可能會采取忽略的態度,因為一旦項目成功,他們將取得巨大的收益,而這些管理人員通常是風險的愛好者,高風險的項目反而會激起他們投資的興趣。單著最終損害的是投資人和員工的利益。
(三)宏觀政策的影響
由于房價上漲的速度過快,房地產市場泡沫較多,近年來,政府加強了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和監管,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小施工企業籌資面臨巨大困境。因此,政府對于宏觀經濟形勢所作出的調控會直接改變施工單位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建筑施工行業與其他傳統行業最為顯著的一個區別就是施工單位對于宏觀政策的依賴性較強。房地產市場一直以來是拉動我國 GDP 增長的巨大引擎,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對于建筑行業的監管也一直較為嚴格。一旦政策出現變動,施工單位面臨的風險可能就會上升。
四、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應對策略
(一)創新經營模式,改善資本結構
由于傳統的施工體制的原因,現有施工單位的經營模式一般是“先建設,后收費”,這種模式的較大一個弊端就是對于施工單位的資金壓力會比較大。在這種方式之下,施工單位不得不為所建造的工程進行提前墊資,而有些工程持續的時間較長,通常達數年之久。施工單位長期沒有款項來源,而借款又到期,無疑會加大施工單位的財務風險。所以,施工單位應該改善鮮有的工程建設經營模式,在合同簽訂時進行適當的設計。比如,合同雙方可以規定款項按工程進度每年進行撥付,又或者由建設方先支付一部分資金,待工程完工之后,再進行剩余款項的支付。
(二)規范制度設計,進行分權管理
財務風險管理的工作,施工單位首先需要進行恰當的制度設計。目前的施工單位內部,關于財務風險管理的權責劃分并不明確,一旦工程出現問題,有關人員之間相互推卸責任的情況就會出現。建議在施工單位內部建立專門的工程風險控制部門,由專業人士來對整個工程實施過程的風險進行評估、控制和規范。同時,在進行風險集中管理的時候,還應該根據各部門的實際情況及人員素質情況進行適當的分權管理,讓各部門的專業人士也參與到工程風險評估與控制的過程之中。比如,對于設計變更風險的管控,施工單位應當在進行風險評估的前期就讓工程圖紙設計人員參與進來;對于工程成本控制的有關風險,單位應該讓進行工程材料采購的有關人員參與評估過程,因為他們對于材料市場的情況更為了解,更加熟悉單位的成本控制流程。這種集權與分權并不矛盾,反而會使得施工單位風險管理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三)加強工程的合同管理
對于建筑施工單位來講,進行任何一項工程建設之前,都需要大大小小很多個合同。有些時候,一項工程涉及的合同就有上千個,所以對于合同的管理是施工單位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為了實現對建設合同的有效的管理,施工單位需要做到如下的幾點:首先,大量引進專業的財務管理人才和法律相關人才。除了通過招聘途徑獲得上述人才之外,施工單位還可以加強對現有工作崗位上的人員的培訓工作,比如定期組織他們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其次,執行合同復核制度,層層管控合同的簽訂過程。,施工單位還應當注重合同實施過程的實時監控,一旦發現合同另一方有違約的跡象,應當立即才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