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試論校企深度合作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我國的教育部曾經對高校進行指出,需要將教學的重心轉移到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上,尤其是人才的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一定要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建立多樣化的培養規模和教學模式。我國目前的大部分工科學院中,對學生工程實踐的培養環節比較缺乏,沒有到生產一線進行實習,缺乏現場工作經驗。因此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實踐教學機構,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對于實踐教學的深刻認識,保障了培養人才的質量,有效的提高了高效的教學水平,保障學校的就業率,進一步的提升了高校教師隊伍素質水平。
1.校企合作實踐環節中出現的問題
1.1目前我國校企合作之中,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學生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沒有指定的相關技術協議,沒有成立專門的實踐教學管理部門,相關的職責明確的不夠完善,沒有專業的管理人員,造成一定程度上實踐落實不到位,沒有有效的日常監管工作。
1.2我國高校中師資隊伍的水平參差不齊,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對企業的實習基地相關設備不夠熟悉,對運行的狀態不夠了解,也缺少參加企業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學生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不能及時有效的得到解決,學校內的教學平臺和試驗室等資源利用率不足,不能有效的滿足目前在校學生工程實踐需求。
1.3目前校企合作之間的教學計劃和建設目標不夠完善,教學內容依據沿用傳統的學校大綱內容,缺少實踐性內容,理論知識比較多。學校中比較缺少相關的實習指導手冊,沒有相關的實踐指導教材,實踐的內容比較脫離實際,沒有做到及時的更新和換代。
1.4校企合作過程中,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不到位,學生經常會出現曠工等情況,沒有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約束,企業的相關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日常的工作比較忙,對大學生的實踐工作關注度不夠。
2.校企深度合作時間教學基地構建的探討
2.1企業屬性與實踐內容相一致
學校學生的實踐內容一定要和合作企業的技術和產品領域保持一致。企業的技術和產生領域在一定的時間內是不會發生重大改變的,生產流程也比較穩定。因此學校在安排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符合企業的生產特點,制定內容相關的實踐計劃,與企業生產流程想吻合,保障學生實踐內容的可操作性。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一定要多與研究人員進行交流和學習,掌握和了解產品結構的原理、構造、設計技巧等,將學生的技術思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2.2“雙師型”教師的參與和培養
校企合作視角教學基地的建設目的就是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單方的獲利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的。雙師型的模式就是教師與學生一起進入到企業,教師主要和企業的技術人員一起研究新的產品,解決企業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難題,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是加強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關鍵,因此需要加強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雙師型模式的實施,學校中專業教師要進入到企業的生產線進行學習和了解,是以后教師的必須課之一。
2.3規范合作關系和培養計劃
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將教學的目標進行規劃,建立實踐環節相關制度。校內的學生實踐課程需要由教務部門根據學生培養方案和計劃統一的進行制定,課程時間的長短根據實際專業課程確定。校外的實踐內容,是針對校內實踐內容的延伸,需要校企雙方進行培養方案和目標的制定。同時需要考慮企業中能夠實現學生實踐的客觀條件,不能超出企業實踐能力,實踐的內容也要符合在校學生實踐訓練培養計劃和目的,有效的提高在校學生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
2.4項目數據庫的整合優化
大學生在企業中進行工程實踐的具體時間和內容需要以項目形式進行系統性的規劃,建立明確的運行體系,制定任務項目卡,其中明確的指出實踐學生每天的任務、地點、指導教師等。學生在企業中實踐的每個細節都要落實到位,學生進入實習基地后,具體需要實踐的內容和任務都需要由專業的老師在旁指導。最近我國大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出現逐年的下滑,因此學生在校企合作實踐基地期間,可以有效的將實習內容和畢業設計聯系在一起,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結束語
經過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有助于促進人才培養,建立新的校企合作管理機制,通過企業中的工程實踐,有效的幫助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提高學生的責任心和就業能力。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有效的培養高校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了學校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通過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有效的建立了一個大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基地。
參考文獻:
[1]葛金龍,王傳虎,焦宇鴻.校企深度合作構建多層次、多方位實踐教學體系探討[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35(08):98-101.[2]李春來.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路徑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5,31(04):1-3.
作者:金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