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飼養管理措施3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海安市具有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氣候宜人和冷熱適中等優勢,比較適合發展蛋雞養殖業。雖然海安年平均氣溫14.5℃,但是四季分明,尤其在每年的七八月最熱,平均氣溫達到27℃,極端高溫達39.7℃。而每年的1月最冷,平均氣1.7℃,歷史極端低溫達-9.6℃。這樣就會給蛋雞管理帶來嚴峻考驗,并且在每年進入冬季,都會經歷幾輪降溫,有時突然出現較大幅度降溫乃至出現極端災害性天氣,給蛋雞帶來極大的冷應激,進而給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一般蛋雞生產最適溫度為18℃~24℃,在13℃~28℃之間也可以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達到很好的生產水平,如果冬季溫度過低,不僅增加蛋雞對飼料的消耗量,還會嚴重降低產蛋成績,建議在冬季低溫的情況下,舍溫一般要求控制在12℃~13℃之間,才能發揮出蛋雞的生產潛力。在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營養等方面應加強管理,并且供給營養全價飼料,才能保證冬季蛋雞的生產水平和健康狀況,進一步提提高養殖效益。
1防寒保暖是首要
進入冬季,外界氣候晝夜溫差變大,蛋雞舍內溫度也會受到外界影響,如果沒有實施有效的防寒保暖措施,雞群就會受到低溫影響,通過增加采食量來抵御外界寒冷,促使機體內消耗更多的能量,相對來講蛋白質就會過剩,致使蛋雞體重過大,發生脫羽和蛋殼質量變差的現象,嚴重時還會明顯降低蛋雞生產水平。由此可見在寒冷的冬季,必須做好蛋雞舍內的防寒保暖工作。
1.1封閉式雞舍有條件的規模化蛋雞場需要安置供暖設備,根據外界氣候變化,隨時開啟供暖設備來提高室溫,避免溫度過低給蛋雞帶來的巨大危害。同時,對于封閉式雞舍要封堵好濕簾和風機口,關閉不用的通風口和下水通道等,合理利用側窗,進行橫向或最小通風,在雞舍門口懸掛棉門簾,確保室內溫度保持在15℃以上,維持室內溫度相對均衡。隨時檢測雞只背部溫度,如果發生局部溫度較低的現象時,應該及時檢查供熱系統是否出現異常[1]。
1.2開放式雞舍對于開放式雞舍應盡量關閉舍門或不用的窗戶,可以使用天窗來進行通風。尤其在晚上嚴防寒風侵襲,在門窗上可加蓋塑料布,使用膨化膠堵塞墻壁所有漏縫,防止雞舍進“賊風”,確保溫度保持在15℃以上。還可以在雞舍外墻用塑料布進行遮蓋,這樣在白天能夠充分利用太陽光照,晚上能夠利用塑料大棚來保留一定的熱量,避免舍內溫度過低。
2通風換氣很重要
冬季養殖戶不能只注意保溫而忽視通風,冬季外界溫差大,舍內空氣流速慢或不流通,但是蛋雞可以通過新陳代謝隨時向環境中排放二氧化碳和糞便等有害物質,糞便在水分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氨氣等有害氣體。同時在飼喂和采食過程中,還容易產生大量粉塵,如果蛋雞舍通風管理不當,甚至為了保溫不加以通風,上述有害氣體和粉塵就會在舍內蓄積過量,對蛋雞呼吸道黏膜產生嚴重危害,甚至能夠誘發呼吸道疾病,進一步降低蛋雞產蛋水平。因此必須重視通風管理的重要性,做好通風工作[2]。
2.1封閉式雞舍要設計雞舍時,需要根據雞舍存欄量和飼養密度等來設計適宜的雞舍長度和寬度,然后結合氣候和上述情況設計合理的通風量,根據總通風量來安裝風機和通風口。在冬季需要使用側墻通風小窗來通風。通過科學使用側窗通風,在最嚴寒的天氣,設置開啟最少數量的側墻風機,讓冷空氣入舍后與雞舍上部熱空氣進行交換,保持舍內空氣流速維持在0.1~0.2m/s,不要超過0.3m/s,避免給蛋雞造成風冷效應。保證最小通風量,尤其要注意大型規模場(雞舍存欄數量大于5萬只)時,雞籠中間列、中間層的通風量,防止通風量不足而導致氧氣濃度下降,進而影響蛋雞生產性能的充分發揮。
2.2開放式及塑料大棚雞舍對于開放式或塑料大棚雞舍,平常使用窗戶進行通風,而到了冬季往往將窗戶進行封閉,避免進風過多而明顯降低雞舍溫度。所以需要設置間歇性開啟通風換氣扇,或在中午前后2h通風換氣,此時溫度較高能夠延長通風時間。另外,協調好保暖與通風的矛盾關系,可以在中午前后開啟向陽面的窗戶或進風口,此時外界溫度較高,可以適當增加通風量。還可以在每次飼喂時增加通風量,此時舍內粉塵較多,并且蛋雞通過采食可以增加體增熱,增加通風量可以減少冷應激的危害,還可以及時將粉塵排出舍外。2.3加強糞便管理蛋雞舍內空氣質量較差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糞便管理不當引起的,因為糞便在干燥的情況下,產生的氨氣數量相加低很多。要想擁有理想的舍內空氣質量,就需要定期清理糞便,建議采用機械清糞形式的應增加每天清糞次數,一方面能夠節省大量的勞動力,另一方面可以做到日產日清,使舍內空氣清新,氧氣充足。
3日糧配制要合理
冬季氣溫低,雞體熱能消耗大,雞靠吃進體內的飼料來維持較高的體溫。飼料中的能量90%用于維持需要,外界溫度較低時,蛋雞就會大大增加采食量,通過新陳代謝產生熱量來抵御寒冷,所以在冬季蛋雞采食量要超出正常的10%以上。如果供給的料量不足,尤其是飼料中能量含量不足時,蛋雞無法維持正常生長發育需要,就會動用體內蓄積的能量來維持體溫,進而明顯降低產蛋水平,長期下來還會降低體質和抗病力,容易繼發感染各種疾病。在海安市冬季蛋雞飼養管理中,除了適當增加蛋雞的喂料量之外,還應該根據蛋雞品種和不同周齡,配置營養平衡的日糧,建議日糧能量維持在11.72~12.35MJ/kg,并且蛋白質含量在16%即可。為了滿足日糧對蛋雞產蛋和生長需要,可以在飼料中適當補充一些糖類和淀粉類物質,這樣能夠有效提高日糧中能量含量。必要時為了提高日糧中能量水平,在飼料中添加1%~2%豆油或花生油等食用油,能夠明顯提高飼料中能量和脂肪含量。另外,建議在飼料中添加2.5%的“蛋雞日糧型”生物發酵飼料,這樣可以提高飼料消化率,對抵御冬季低溫非常有幫助。隨著養殖技術水平的提高,目前推廣低蛋白質日糧,來降低雞糞中氮的含量,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量,改善養殖環境和保護生態平衡。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微生態制劑也有利于維持蛋雞的產蛋水平[3]。
4雞舍濕度要控制
應注意保持雞舍干燥,蛋雞需要的適宜濕度為45%~65%,冬季濕度容易超標,促使舍內病菌大量繁殖,不利于蛋雞的身體健。同時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均溶于水,如果舍內水分較多時,促使有害氣體濃度超標,形成的有害物質刺激機體呼吸道,誘發蛋雞發生呼吸道疾病。
5光照時間要恒定
合理的光照程序具有刺激產蛋的作用。產蛋期的蛋雞要求15~16h的恒定光照,并且光照強度10?Lux-30?Lux。冬季外界自然光照遠遠不能滿足產蛋雞對光照的要求,易引起產蛋率下降,甚至出現強制換羽的風險。為了克服這一自然缺陷,建議在每天的早晨或傍晚給雞舍進行人工補充光照,將光照時間維持在需要的范圍內[3]。產蛋期要保證恒定的光照時間,以免對雞群造成應激。非密閉式雞舍在陰天、霧天外界光照強度較低,可以在上午進行人工延長、下午人工提前開燈補充光照。50周齡以上的產蛋雞,可以適當延長1~2h光照時間,有利于延緩產蛋下降的速度。平常應注意雞舍燈具的清潔,保證光照強度穩定。
6喂料時間要固定
隨著季節更替,在冬天晝短夜長,不少機關、企事業單位上、下班時間進行了調整,而蛋雞生產不能因季節變換而調整喂料時間,應合理調度好工人的作息時間,安排足夠的值班人員,保持喂料時間和喂料量相對恒定。在突然降溫和極端低溫天氣,可以適當增加蛋雞喂料量,讓蛋雞從飼料中采食足夠的營養以抵御寒冷,緩解冷應激。建議在每天的8:00、11:00-12:00和18:00定時進行飼喂,飼喂計劃可以結合雞場實際情況來制定,一定確定好就不要隨意更改,避免給蛋雞帶來應激。同時飼喂量應固定,在保證蛋雞營養充足而維持良好的產蛋水平的情況下,盡量減少飼料浪費現象出現,為降低飼養成本奠定基礎。
7抓好衛生防疫
一是加強巡檢管理,每天飼喂過程中密切監視雞群采食、飲水和精神狀態,對蛋雞的產蛋率和產蛋量進行認真記錄,并對生產數據及時進行統計,相關數據與飼養管理手冊進行對比分析,且應盡量完善養殖檔案記載,為今后積累豐富的養殖經驗提供借鑒。養殖檔案應包括:蛋雞存欄量、死淘數量、飼料消耗量、免疫接種、用藥情況、環境溫度、濕度和光照等。這樣可以通過對比和分析能夠及時發現蛋雞是否出現異常情況,為及時診治病情提供參考[4]。二是注重雞場環境衛生及消毒工作。開展雞場冬季大掃除和滅鼠工作,冬季外界氣溫較低和雜草枯萎,不利老鼠類的有害動物生存,此時采取大掃除能清除垃圾,對消滅老鼠非常有利。而老鼠是傳播疾病的重要媒介,所以做好滅鼠工作對防控蛋雞疾病至關重要。同時做好環境清掃和消毒工作,保持雞場和舍內整潔衛生。在打掃干凈的基礎上,才使用沖洗或噴霧方式進行消毒,才能保證消毒效果,并且多種消毒藥物交替使用,減少耐藥性產生的風險。三是減少雞群應激。在蛋雞生產中經常會受到轉群和輸精等應激,需要做好各種準備工作,盡量減少應激給蛋雞帶來的危害。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有條件的養殖場,最好飲用經檢測達標的深井水,能夠緩解水溫過產生的刺激作用。在撿蛋操作中動作要輕緩,并且保持雞舍外界環境安靜,避免噪音給雞群帶來的應激。H健康養殖四是做好免疫監測工作。冬季蛋雞長期處于低溫環境,體質和免疫力低下,再加上環境條件比較惡劣,極易感染各種傳染性疾病,尤其是傳染性支氣管炎、鼻炎、喉炎等的發病率明顯增加,給蛋雞帶來極大危害。另外目前常見的禽流感在冬季病毒抵抗力較強,也會對蛋雞產生嚴重威脅。所以應做好免疫接種和監測工作,根據監測結果來調整免疫計劃,或者決定給蛋雞進行緊急接種,使雞群處于免疫保護期內,降低疫病發生風險[5]。
8安全生產記心間
冬季易出現雨雪天氣,提前做好雞舍門窗的檢修工作;鋼構及大棚雞舍要進行全面檢查,預防銹蝕后被大雪壓垮,出現人畜安全隱患;冬季氣候干燥,檢查場內線路,強化用電安全,防止引起火災;室外工作盡量安排在溫度較高的中午、下午完成,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在雨雪天氣工作人員,注意防滑;空舍要把飲水線中的水放完,防止水管凍裂。
9小結
總之,隨著人們對雞蛋產品的需要量的增加,促使海安市的蛋雞養殖業逐漸形成規模化。在寒冷冬季外界溫度較低,白天光照時間縮短,需要重視防寒保暖、合理通風和適當補充光照等方面的管理,保證雞舍內溫度、濕度、光照和空氣質量適宜,為蛋雞維持正常產蛋成績提供保障。為了抵御外界低溫,可以適當增加飼喂量,最重要的是配置高能量飼料,滿足機體對能量的需要。另外做好衛生防疫工作,減少疾病對蛋雞產生的危害,這樣采取綜合管理措施,才能確保蛋雞的健康水平,繼而發揮出理想的產蛋水平,為規模化養殖場獲取豐厚的經濟效益。
作者:儲瑞華 王金蘭 董易春 薛國平 儲新生 鄧方倩 許秀平 單位:江蘇現代農業(蛋雞)產業技術體系海安推廣示范基地 海安市畜牧獸醫站 海安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科
飼養管理措施2
1石家莊動物園鸚鵡館概況石家莊動物園坐落于市區西部的山地與平原接壤處,環境優美,四季分明。鸚鵡館在公園的西南高地,坐北朝南,呈回旋鐮刀狀一字排開。鸚鵡館籠舍分為運動場與內室兩部分。運動場長10m、寬6m、高4m,四面都有鋼絲網包圍并與鳥舍相連。運動場地面鋪撒充分晾曬的細沙,中間設有大型枯木根、鏈條棲架等設施,盡可能還原野外環境,讓其自由活動,進一步提高觀賞效果。運動場籠網外有1m寬隔離帶,春夏秋三季外放時防止游客近距離接觸。內室由鋼筋混凝土澆筑,游覽長廊一面有玻璃墻,可供游客館內參觀,頂部有采光和通風的天窗。館內四周墻壁繪有五彩繽紛的圖畫,模擬森林給其視覺上的野外環境,地面有用鵝卵石鋪設的模擬溪流(可以供其飲水、戲水),兩組人造樹架,樹上懸掛采食金屬盒,屋頂與樹架間懸掛的金屬架或鏈條,供其自由著落、站立、玩耍,樹架主體部位及墻壁上設有暗巢。
2日常飼養管理
2.1衛生及消毒。保持干凈整潔的環境衛生是保障金剛鸚鵡生長的關鍵條件之一。每天觀察鸚鵡的精神狀態以及糞便情況,并及時清理鳥舍糞便以及食物殘渣,保持鳥舍環境干凈整潔無異味。每日打掃運動場糞便以及籠網處懸掛的掉落羽毛、塵土、蜘蛛網等,保持運動場地面細沙、籠網整潔。每日刷洗鳥舍食盒、飲水盒,保證鸚鵡飲水、采食衛生。保持飼料間干凈衛生無食物殘渣,每日刷洗飼料間飼料桶、案板、刀具等設備,并定期進行消毒。科學的消毒是保障環境衛生、預防動物疾病的前提。定期對內室及運動場進行消毒,尤其是冬季密閉時。嚴禁采用84等強刺激性、腐蝕性的消毒液,防止引起動物呼吸道疾病。可采用時聚維酮碘類消毒液,此類消毒液有芳香味,刺激性相對小,勾兌比例大,持續時間長,能很好的預防動物疾病發生。
2.2保障溫濕度平衡。溫度23℃、濕度45%是飼養琉璃金剛鸚鵡的適宜溫濕度,鳥舍內增加溫濕度計,每天監測溫濕度。夏季溫度在30℃以上時,加強通風,降低溫度,運動場頂部增設遮陽網,飲食中加入適量電解多維,防止動物熱應激。冬季采取保溫措施,室內溫度不低于16℃,我園鸚鵡館供暖采用地源熱泵,墻壁北部玻璃墻下鋪設高30cm的暖氣片,頂部加裝暖風機供暖。門窗處懸掛棉門簾,防止掃地風進入(掃地風涼,易引起鸚鵡胃腸疾病)。冬季密閉時嚴禁大水刷洗地面,防止濕度過高引起鸚鵡脫羽、腸炎等疾病。
2.3飼料結構。日常飼喂琉璃金剛鸚鵡日糧配方(如表1),上午8:30飼喂蘋果、葡萄等漿果類,中午11:00飼喂香蕉、玉米豆、雞蛋、青菜,下午15:30飼喂花生、瓜子等高脂食物。3繁殖我園飼養的琉璃金剛鸚鵡多在每年的4~7月繁殖,每窩產蛋2~3枚,蛋殼白色光滑,重約25g。孵化由雌鳥獨自完成,孵化期約為34d,育雛期約為90d。繁殖期的琉璃金剛鸚鵡在日常飼喂的基礎上適量添加鈣片等無機鹽防止產軟殼卵,每天適當增加雞蛋喂量,可促進其發情。育雛期同樣增加雞蛋、鈣劑等營養,保障幼雛的成活率。進入繁殖期的鸚鵡鳥舍,飼養人員應統一著工裝并戴冷色保護帽,應先用手輕敲鳥舍門窗幾次,提示鸚鵡有人員要進入,以免造成鸚鵡應激。
作者:吳萬里 高翊翔 張永賓 劉義坡 單位:石家莊市動物園
飼養管理措施3
列氏水羚體型中等,肩高1~1.2m,體重50~100kg。被毛是紅褐色,隨著年齡增大而變暗。雄性有角,而雌性無角。野生列氏水羚多生活于湖泊旁的沼澤等潮濕地帶,當雨季河水泛濫時,列氏水羚就會往灌木林遷移。列氏水羚是神經質動物,膽小易驚,當遇到其他動物對其產生威脅時會快速逃跑。
1飼養地自然概況
石家莊市動物園位于太行山脈與平原的交界地帶,占地約4000畝,建成區2800畝,其中動物展區接近2500畝。園內的景觀布局采用了非對稱的方式展出,背靠山勢起伏的隱風山,將人工建筑與自然景色有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園區根據園內地形分為大門區、濕地動物區、火烈鳥區、動物場館區、辦公區、獼猴山、科普教育館、中心服務區、兒童動物樂園、高山動物區、鳥語林區、孔雀園區、非洲動物區、亞洲動物區、澳洲動物區、獅虎猛獸區、登山健身區、田園風光區等18個功能區。
2我園列氏水羚飼養情況
我園的列氏水羚是從西安野生動物園引進,在我園的非洲食草區進行飼養。列氏水羚生活的場地包括獸舍、小運動場和大運動場,獸舍是供列氏水羚晚上休息所用的場所,小運動場是供單獨隔離的動物接受日光照射和活動的場所,大運動場是供大群列氏水羚白天生活和展覽所用的場所。獸舍面積約為20m2,地面為水泥地面,由磚混結構組成,小運動場由1.5m高的勾網圍成,地面為水泥地面,面積約為15m2,大運動場周圍由仿生的水泥墻圍起來,地面為土地面,上面種有草類等植物,面積約有500m2。我園列氏水羚的飼料分為冬季飼料和夏季飼料,冬季飼料組成為干羊草、顆粒料和胡蘿卜片,夏季的飼料組成為青草、干羊草、顆粒料和胡蘿卜片。每只列氏水羚的飼料定量如下:①夏季:干羊草足量、顆粒料1kg、胡蘿卜1kg、青草5kg。②冬季:干羊草足量、顆粒料1kg、胡蘿卜1kg。我園給飼養人員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飼養人員每日上班后,首先對列氏水羚群進行細致的觀察,觀察動物的糞便、精神狀態等基本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向獸醫和管理人員進行匯報,等獸醫和飼養管理人員到場后匯商進行處理。如無異常,飼養人員進入大運動場進行檢查,看有無可能傷害動物的異物,將塑料袋、鐵釘、鐵絲等異物及時清理出大運動場,然后將草料和飲水準備好,確保安全后,將動物放入大運動場進行展覽。然后開始清掃獸舍的衛生,并進行日常的消毒工作,等這些工作完成后,飼養員還要不斷的對動物進行觀察,觀察動物的采食、飲水和活動等情況。下午在獸舍內會給動物提供胡蘿卜片和顆粒料,等動物園閉園后,將動物趕回獸舍內,讓動物進行采食。
3我園列氏水羚的繁殖情況
列氏水羚的發情交配期在每年的8~9月份,懷孕期為8.5~9個月,每年的4~5月份會產仔,每胎產1仔。在生產之前,我們會將臨產的雌性水羚進行單獨隔離飼養,以便待產,獸舍內會鋪有稻草等墊料,供生產使用。我們也會給雌性水羚提供足量的精飼料以滿足其對營養的需求。等水羚產仔后,在確保幼仔能吃上初乳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對水羚母子的干擾,給它們提供一個安靜的哺乳環境。幼仔生長很快,等幼仔三個月大小的時候,可以考慮將水羚母子和大群進行合群,幼仔也很快能融入整個群體中去。
4列氏水羚常見疾病防治
4.1外傷。一般一個群體中,雄性水羚之間會發生打斗,特別是到繁殖交配季節,打斗會更加激烈,由于水羚的角非常尖銳,極易造成外傷的發生,應將受傷的水羚隔離進行治療和飼養。為了避免打斗受傷現象的發生,將打斗的雄性水羚進行隔離飼養。
4.2結核病。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的一種疾病,患病動物會出現進行性消瘦、咳嗽等現象,為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對整個群體喂服利福平、異煙肼等抗結核藥物,對整個飼養環境進行定期徹底消毒,輪換使用不同的消毒藥物。
作者:張永賓 劉義坡 吳萬里 高翊翔 王志永 單位:石家莊市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