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糖果教案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間的關系,體會數學活動的樂趣。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PPT課件 一手一張統計表 鉛筆 橡皮
活動過程:
一、引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1、這是一家什么店?
2、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蜘蛛和糖果店》(讓幼兒說說自己愛吃的糖果,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聽故事根據線索預測不同人物喜歡的糖
1、來買糖,蜘蛛出示的買糖記錄。
提問:你們同意蜘蛛的猜測嗎?從記錄中的哪里可以看出喜歡吃棒棒糖?都記錄了什么?
2、東東來買糖,出示東東的買糖記錄。
提問:東東來過幾次糖果店?買過什么糖?這次要買什么糖?
3、羊羊來買糖,出示羊羊的買糖記錄。
提問:羊羊買過幾種糖?他來過店里5次,怎么只買了4種糖?這次羊羊要買什么糖?(幼兒操作記錄表)
小結:要觀察和多了解客人,把客人來的次數和買的名稱記錄下來,通過統計我們可以猜測出這個客人可能喜歡會吃什么糖?(從生活中的故事出發,以繪本為主線,讓幼兒在已有的經驗上,邊看邊推理,邊預測邊驗證,訓練孩子通過觀察到進行推理到驗證預測的思維能力)
三、最受歡迎的糖果
1、阿姨又準備進貨了,怎樣才能知道哪種糖果最受歡迎呢?
2、出示"糖果一周銷售記錄表"和"統計表",引導幼兒觀察,理解。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統計表,找出最受歡迎的糖果。
小結:通過這個表格我們很快找到了最受歡迎的糖果,阿姨非常感謝蜘蛛的幫忙,平常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幫助身邊的朋友和爸爸媽媽,來統計看看他們喜歡的東西。
四、活動結束
課程介紹:
它的畫面有的濕漉漉有的暖洋洋,有的栩栩如生有的惟妙惟肖,有的穿越時空直抵心靈有的精確嚴謹干脆是照片。它講故事,只看圖也讓幼小的心靈感悟到世界的和美麗。
它的更大魔力在于,它講的是世界萬物的道理,講的是世界萬物的規律,講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它講的是數學。年輕的媽媽們一定困惑,怎么給講時間呢?
篇2
從教學角度說,教學是教與學交往、互動的雙邊活動過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讓科學課堂教學成為一個發展的、增值的生成過程。因此,我認為,科學課堂應提倡“預設”與“生成”激情共舞,使課堂充滿生機。
一、精心謀劃預設,期待精彩生成
《科學》作為學習的客體,由于其生動、實際的教材內容,觀察、實驗等直觀教學方法,典型、成功的科學故事介紹,學生容易產生直接興趣。基于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可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教學內容中,并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逐漸使之形成穩定的有利內因,如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當演示“蠟燭燃燒”和“石灰石鍛煉”實驗時,采用古詩“蠟燭成灰淚始干”和于謙的《石灰吟》,從《科學》和《語文》學科兩個角度分析其涵義,使原來已感興奮和驚奇的學生心理進一步激化,上升為尊師勤學的敬師情感和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操。
如《不斷運動的地球》一章中,在“地球的自轉”部分(第一節和第二節):從地球的自西向東自轉,引出不同經度的時刻不同[地方時];再從如果世界各地都采用各自的地方時,會引起的問題[時間混亂、難以計時],引出分區計時的方法[全球24個時區];又從假如向東或向西做環球航行,由不同時區的區時差可知,日期又會怎樣變化[比原來多一天或少一天],從而引出國際日期變更線(日界線)。層層遞進,渾然天成!若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那就會成為枯燥乏味、支離破碎、艱澀難懂的“知識”。我的做法是:以邏輯為暗線、以問題為明線,以活動為載體,步步為營,層層遞進,水到渠成。
通過這些環環相扣的活動環節,學生始終處于“欲知后事如何”的期待中,注意力集中,學習情緒高漲,不知不覺中理清楚了知識之間的來龍去脈。特別是到了故事會環節,全班沸騰了,知識活化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眼界開闊了,進而更加會學、好學、樂學了。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也在教師充分的教學預設下演繹成學生從未知到已知、探尋真理的樂土。
二、即時準確預設,融合生成資源
課堂教學的現場生成源于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它存在很大的變數,很多的不確定性,還得有因學情而即時做出預設的本事,讓自己的節奏跟著學生走。教學目標是通過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在上課前制定下來的,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是教學目標設計不合理,還是我們教學方法的問題?這使得我們對教學目標設計有更深的思考,也使得我們想到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有一定彈性空間,不能過于死板,教學目標應該有在一定程度上動態生成,而不是全部課前制定的。
如“探究水的沸騰”的教學。“探究水的沸騰”實驗基本完成時,請學生匯報交流,建議沒有完成的小組先聽一聽完成實驗的同學的交流匯報,再繼續完成實驗,留給了學生一個空間;在閱讀幾種液體的沸點表時,有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質疑:水的沸點是,但他們測出的是98℃,是書上出錯了嗎?聽到了這樣的話,我們立刻表揚這位同學勇于根據實驗結果對書本提出質疑,精神可嘉,并指出科學需要的就是質疑,質疑是科學發展的動力,鼓勵他繼續進行探索;當有一小組提出用剛才的實驗證明,當水沸騰時,迅速移去酒精燈,燒杯底6秒內是涼的,并作了充分的解釋,我們帶頭鼓起掌來:“你們真行,你們又讓老師學到了新知識”。
上述案例表明:在實施教學目標的教學中教師遇到特殊情況,以特殊情況為契機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不是機械完成預定教學目標,而是教師把課時目標作些微調,使教學目標在動態中生成。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即時表現,并加以適當影響、引導,既幫助學生增加知識,提高能力,又保護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的自主精神。
三、回歸生活世界,構建和諧課堂
許多偉大的發明、發現,都來自于生活和生產實際,由蘋果落地進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由螢火蟲到人工冷光的發明……。科學教學,其本身就不是單純的理論教育,它和其他的純理論學科不同,它以實驗為基礎,而且大多來源于生活。
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下,如何將生活中的知識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地學好知識、學活知識、并且學以致用,是我們在新課標形勢下構建和諧課堂中必須要深思的問題。
有位老師在教學《電路圖》這節內容時,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一開始,學生和老師一起在唱歌,唱到時,突然音響斷了,學生和老師都掃興。大家都在想,音響壞了怎么辦呢?有學生說找電工,很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一位嘉賓電工,請他來給大家解決這個問題。于是大家就隨著這位嘉賓從最基本的電學知識開始進入了預定的軌道。整堂課下來,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成果也非常大,能夠利用桌上的器材使小燈泡發光,并找出一些燈泡不能發光的原因,體驗了一回小電工的滋味。當然這里如果要解決音響故障的問題,似乎這點知識還遠遠不夠要求,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
實踐證明,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一位普通教師只能奉送真理,一位優秀教師則教人怎樣發現真理。有經驗的教師都很注意通過質疑問難、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感悟。他們或用提問法,直接將問題擺到學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間接激發學生探求問題熱情,或用演示法使學生因驚嘆結果的微妙而去推論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錯法讓學生在笑過之后在反思其中的乖謬等。
要做到科學教學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使知識與生活及社會相融合。浙教版科學教材中幾乎每一章都體現了科學基礎知識與科學探究的融合、與社會生活的融合,把學科知識鑲嵌在生活和社會之中。作為教者應該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視角審視教材,教會學生用生活視角引入知識,用科學視角探求知識,用社會視角運用知識,完成“從生活走近科學”,再“從科學走向社會”,進而“深刻領悟知識所蘊涵的生活和生命意義”的學習過程。其次要把教學內容從書本里、課堂上引向學生五彩繽紛的生活世界。指導學生在生活中捕捉、觀察、實驗,對信息進行查找、分析、加工和有效利用,提高信息素養,學會在生活和實踐中發現問題、探求真理、完善知識結構,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上面例子,說明了只有開放和生成的課堂,才能構建起充滿活力和激情的課堂。在教學中,教師要善待課堂上的生成資源、靈活利用、充分利用。根據生成及時調整預設的教學環節,不把預設當法規,讓預設成為一種“彈性預設”,讓預設服務于學生的生成,這樣的課堂,才會成為師生充滿激情、發揮智慧、表現個性的場所。
總之,預設與生成不是“你死我活”,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又是預設的升華,如果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如果不重視生成,回避生成,那么預設必然是僵化的并且缺乏生命力。因此我們既要做好充分的預設,為生成創設前提,提供可能,騰出空間,又要在新的生成性信息產生時,適時調整,改變預設的程序,讓“預設”與“生成”激情共舞,才能將科學課堂教學演繹得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篇3
自覺不自覺地,我們的教育改革總是把西方尤其是英美等發達國家當做自己的藍本。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就必然地要面向世界。教育需要一種姿態——放眼世界的開放姿態。不過這種姿態應該是嚴肅而不是獵奇的,是深入鉆研而不是浮光掠影的,是立足的而不是食洋不化的。
許多人在談到國外教育和我們的素質教育的時候,都會認為:要游戲,要輕松,要快樂;不要講解,不要學習負擔,不要考試。然而,這種貌似理想的教育觀念雖然成為時尚話語,卻無法在我們的日常實踐中轉變為現實,往往成為了學校的口號和文章中的擺設。不幸的是,這種結果導致大多數教師形成了一種觀念:國外的東西是美麗的,但只是空洞的美麗,來到中國肯定會水土不服。因此拒絕學習和轉化外國優秀的教育理念、方法。以下是筆者借鑒外國課堂教學案例對技校英語課堂教學的反思與感悟。
一、注重探究學習——善于觀察,將生活融入教學
在英國的課堂上,教學往往從事物本身入手,而不是刻意地將其分割為所謂的物理、化學、生物等。他們會將一些看似枯燥的原理、定律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這樣一來不僅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有趣,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吸引每個學生參與課堂,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案例:融會理化和藝術,雞蛋殼實驗是英國BBC公司從事科學目標管理工作的索非先生提供的教學案例。索非以復活節為契機,教學生如何用雞蛋制作一個蛋殼裝飾品。教學中既有化學知識,也有物理和美術知識。
第一步,讓學生用蠟筆在蛋殼上涂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通過涂畫,讓學生觀察蠟與蛋殼的化學反應;第二步,讓蛋殼浸在有醋的容器中,學生觀察其反應;第三步,測測雞蛋殼有多硬,整個過程簡便易行而富有趣味。
他依據的原理是,蛋殼中的碳酸鈣和醋中的弱酸可以發生化學反應,最后在蛋殼上生成一些能觀察到的二氧化碳的小泡沫。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并不一定非要把教學設計得非常復雜、精細才有意義,才值得學習和推廣。有時候簡單的、和生活聯系更緊密一些的設計,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也更能啟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通過這個案例,筆者聯想到當我們在給技校生上《英語》課中的Unit6 How to make fruit salad時,可以讓學生將水果帶到課堂中,將全班分為若干小組,學生在課堂上親手制作水果沙拉。
教學設計的思路大致是:第一步,各小組代表將自己小組所帶水果的英文名稱寫到黑板上;第二步,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制作水果沙拉;第三步,小組每位學生各寫出一句制作水果沙拉的步驟(英文);第四步,成果展示及點評;第五步,教師總結及知識點鞏固。只要留心觀察,教師就可以發現有很多內容都可以引入英語教學當中。
二、注重合作學習——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不擅長記憶一些內容,其中就包括記憶詞匯。而不少教師幫助學生記憶詞匯的方法是讓他們在生詞本上抄寫多遍,如果寫錯,就罰學生再寫,有時會讓寫上百遍。這樣做有什么效果呢?學生一味死記硬背,不僅學習效率低,而且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效果,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通過合作完成競賽的方式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記憶。
案例:詞匯記憶不再枯燥——“口令”競賽游戲。英國英語教師馬修嘗試在課堂教學中模仿電視節目上的“口令”游戲設計了猜詞游戲,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游戲規則如下:首先,將全班學生分為兩個組,讓他們面向黑板而坐,每組各選出一名代表,背向黑板而坐。游戲開始前,教師在黑板上寫下要學生猜的單詞,請每組再選出一名代表負責傳出能解釋該單詞意思的口令。小組每個成員不準使用外語和特定名稱,更不能打手勢或學動物叫,總之,不能為同伴提供任何暗示。最后,各小組成員幫助代表猜出黑板上的單詞,小組所有成員必須贊成那位代表給出的口令。英美國家的教師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學習詞匯和抽象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我們也可以將這個方法運用到技校專業英語課堂的鞏固、溫習環節中。專業英語的內容往往比較枯燥,教師如果能利用游戲的方式復習所學知識,將大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商務英語》課堂中,教師將全班分為若干小組,教師在PPT上顯示一句英文解釋和一幅圖片,要求學生小組討論并以搶答的形式說出所指的是哪一個單詞,并將單詞拼寫出來。如讓學生猜“luxury”這個詞,教師可以在PPT上顯示:high-quality and expensive goods和一幅集世界各種名牌標志的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最后由代表搶答。教師應該利用各種途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游戲是智力開發的最好形式,學生玩游戲時,大腦處于一種高度的興奮狀態,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比較輕松。
三、注重自主學習——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英美國家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已經很長時間了。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他們積累了很多實用的教學理念,他們以教學內容為出發點,把技術看做可以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他們不僅僅利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還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思路來重新思考教學設計。
案例:讓高科技真正成為教學的“道具”。
這是一位英國學校主管多媒體部門的教師提供的案例。這是一堂英文寫作課——“描述在巴黎發生的故事”,教師讓學生在學校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第一個任務是要學生利用微軟的畫圖程序將巴黎重點圈出來,讓學生思考這個地方發生了什么,并做出具體的描述;第二個任務是讓學生確定故事發展脈絡,以段落為單位思考故事的發展,學生可利用網絡查閱資料;第三個任務是當學生對故事的發展大致有一個清晰的輪廓時,教師可以向他們講解文章結構:開始、發展、和結尾;最后學生根據自己的構思完成寫作內容。
目前,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教學改革的一大趨勢,并且,隨著廣大教師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多媒體技術已經不再僅僅是起輔助作用的教學工具了,而是直接參與到教學過程、設計、開發、利用、評價中的重要教學工具。
例如,教授《英語》Unit9 Getting Around時,教師可以用一節課,讓學生們自己完成一個任務。教師在講完本單元的重點知識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前利用課余時間在網絡、參考書上查閱資料準備一份介紹世界某一著名景點的PPT,并且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向全班學生展示和講解。這樣一來,就把教學內容與教學技術緊密地結合起來了,使教學游離于教育技術之外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注重情景教學——善于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
克里斯說:“人們只有通過感覺學習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學習,才能敏感地了解自己和他們所處的環境”。教育是在各種情境中完成的,情境的好壞決定了教育的成敗。在造作的情境中學生學會的是撒謊,在沒有安全感的情境中學生獲得的是恐懼,在真情四溢的情境中學生的精神被升華,在令人沉醉的情境中學生以學為樂。一個不善于營造合適情境的教師,是不能被稱為優秀教師的。
案例:帶學生一起回到鐵器時代——在親歷體驗中“復活”歷史。
如何讓學生親身感覺遠古時代,讓他們知道鐵器時代的人是怎樣生活的?在我們的歷史課上,教師一般會以陳述的形式來介紹歷史的情況,如果可能,會向學生演示一些鐵器的插圖。在英美的課堂上,如果遇到這些內容,教師就會把學生帶到野外,到鐵器時代的遺址上,或者是到博物館,讓他們在鐵器時代專家的帶領下了解這個時代的特色。為了把鐵器時代活靈活現地體現出來,教師甚至會穿著亞麻布制作的襯衫和褲子,外面套著針織羊皮。教師會模仿鐵器時代人們說話的語氣,讓學生親手觸摸手工處理過的“鐵器時代的物品”。
例如,教授《汽車營銷英語》中推銷汽車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學校的汽車實訓室上課,如果有條件的話,甚至可以把學生帶到汽車4S店,讓學生親身體驗接待外國客戶和用英語進行營銷的樂趣。教師將課程設計成有些學生辦演 “銷售人員”,有些學生則辦演“外國客戶”,要求學生利用課本中的相關句子或是自己準備的接待的對話用語,完成向客戶推銷汽車的任務。技校學生大多文化理論基礎較差,學生多不喜歡在教室里面上理論課,教師如果能把課設計在教室以外的場地進行,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小結
外國課堂教學確實有一些值得借鑒的地方,我們不能一味崇洋,也不能一味批判,而是應取彼之長,活學活用。外國課堂教學能觸發我們對良好教育和有效教學的思考,合理借鑒可以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拓展教師和學生的視野,為祖國技工教育事業盡一份自己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孔凡哲.課堂教學新方式及其課堂處理技巧:基本方法與典型案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篇4
doi:10.14033/ki.cfmr.2015.34.019
在中國糖尿病患者逐漸增多,隨著對糖尿病的重視,新診斷的糖尿病也越來越多。目前對于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過高,強化血糖能夠減少2型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1]。有研究表明,早期應用胰島素強化治療,可以保護胰島β細胞,使胰島功能恢復,但無論應用CSII,還是應用基礎胰島素聯用速效胰島素,均會給患者帶來不便和痛苦。而基礎胰島素聯用控制餐后血糖的口服降糖藥,每日一次胰島素注射,三餐前服用藥物,患者易于接受,治療依從性好。但是其療效、對胰島功能的恢復如何,目前報道較少。本研究采用不同強化治療方案,用于初治2型糖尿病,比較其療效和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0月在筆者所在醫院住院的患者90例,年齡40~70歲,平均(52.00±15.35)歲,男55例,女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化血紅蛋白(HbA1c)均≥8.0%。排除標準: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感染、腫瘤、甲狀腺、腎上腺、胰腺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筆者所在醫院倫理學會批準進行。隨即將90例患者均分為三組,每組30例。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應用甘精胰島素(來得時,賽諾菲安萬特,國藥準字J20090113),1次/d,三餐前應用門冬胰島素(諾和銳,諾和諾德,國藥準字J20100123)治療;B組應用甘精胰島素每天一次,三餐前應用瑞格列奈(諾和龍,諾華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21)治療;C組應用甘精胰島素,1次/d,三餐前應用阿卡波糖(拜糖平,拜耳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05)治療。在血糖達標(空腹血糖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三組治療前后體重、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CP 0)、餐后2 h C肽(CP 2 h)、空腹C肽/餐后2 h C肽(CP比值)、胰島素敏感指數(ISI)、總膽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低血糖事件、甘精胰島素用量的變化。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差異比較用ANVOA檢驗。P
2 結果
A組患者因不能堅持和不愿意繼續應用胰島素退出7例,B組有2例退出,C組1例失訪。
三組患者治療前體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CP 0、CP 2 h、ISI、TC、TG、LDL-C及甘精胰島素劑量相互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治療前后比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ISI及甘精胰島素劑量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研究中,A組治療前后比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ISI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目前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逐漸增多,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島B細胞功能受損,胰島素的早期分泌相(Ⅰ相)異常,胰島素Ⅱ相分泌增多,造成飲食后體內的血糖含量在短時間迅速增長,而體內的胰島素短時間不能迅速升高,但餐后2 h后的一定的時間內胰島素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1]。目前對2型糖尿治療有許多降血糖方案,本研究通過比較甘精胰島素聯合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及甘精胰島素聯合阿卡波糖三種降血糖方案,甘精胰島素是一種長效人胰島素類似物,是一種在中性pH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島素類似物,能夠維持機體24 h內接近生理基礎狀態下的胰島素濃度,低血糖反應少[2-5]。
門冬胰島素是速效胰島素類似物,是將人胰島素分子結構中β鏈第28位的脯氨酸用天門冬氨酸替代而成,這種結構的改變降低了胰島素分子形成六聚體的趨勢,使胰島素分子在皮下以單體形式存在,使它的吸收速度明顯改變,注射后門冬胰島素能在15 min內見效,然后大概1 h達到高峰,并維持3~5 h[6-10]。
瑞格列奈屬于苯甲酸類衍生物,可與患者體內胰島β細胞作用,促使其分泌胰島素,能夠在短時間內控制患者的血糖。同時該藥物還能與其他細胞受體相互作用,減少細胞內鉀離子的流失[11-12]。
阿卡波糖(拜唐蘋)主要通過抑制淀粉酶起作用,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顯著抑制餐后血糖升高,同時降低餐后高胰島素血癥,可與任何降糖藥聯用,不增加低血糖發生率[13-15]。
本研究發現三種降血糖方案比較,均能夠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但甘精胰島素聯合門冬胰島素低血糖發生率高,而且無明顯其他益處,對老年人或有嚴重并發癥患者建議慎用,而且入組患者失訪率明顯增加,考慮長期應用該方案不利于患者的依從性;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也能夠降血糖,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也有一定的低血糖發生,但是失訪率偏低,而且患者甘精胰島素用量較少,花費較少,患者依從性較好;甘精胰島素聯合阿卡波糖也能夠降血糖,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低血糖發生少,失訪率偏低,但患者甘精胰島素用量無明顯變化,患者依從性較好,而且能夠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能夠降低血糖,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改善餐后胰島功能,減少甘精胰島素劑量,低血糖發生次數少,臨床更適合。
參考文獻
[1] Zhang J,Yang Z,Xiao J,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family history risk categories and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Chinese population[J].PLoS One,2015,10(2):e0117044.
[2] Joseph J J,Donner T W.Long-term insulin glargine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focus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15,11(1):107-116.
[3] Bolli G B,Riddle M C,Bergenstal R M,et al.New insulin glargine 300 U/ml compared with glargine 100 U/ml in insulin-na?ve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on oral glucose-lowering drug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DITION 3)[J].Diabetes Obes Metab,2015,17(4):386-394.
[4] Jia W,Xiao X,Ji Q,et parison of thrice-daily premixed insulin (insulin lispro premix) with basal-bolus (insulin glargine once-daily plus thrice-daily prandial insulin lispro) therapy in east Asia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sufficiently controlled with twice-daily premixed insulin: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15,3(4):254-262.
[5]史存才.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6):99-101.
[6]黃勝利,陳宏慈,張華平.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與胰島素的早期使用療效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8):66-68.
[7]謝寶強,賴昀錚謝麗珍.門冬胰島素30聯合阿卡波糖治療口服藥物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9):98-99.
[8]陳軍民,張新然.胰島素泵輸注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4):67-68.
[9] Wojciechowski P,Niemczyk-Szechowska P,Olewiska E,et al.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sulin aspart compared with regular human insul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ol Arch Med Wewn,2015,125(3):141-151.
[10] Raz I,Bitton G,Feldman D,et al.Improved Postprandial Glucose Control Using the InsuPad Device in Insulin-Treated Type 2 Diabetes:Injection Site Warming to Improve Glycemic Control[J].J Diabetes Sci Technol,2015,9(3):639-643.
[11] Zheng L,Wang J,Wang Y,et al.A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for point-of-care testing of repaglinide in natural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serum[J].Anal Bioanal Chem. 2015,407(7):1973-1980.
[12] Sim?es R A,Bonato P S,Mirnaghi F S,et al.Bioanalytical method for in vitro metabolism study of repaglinide using 96-blade thin-film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LC-MS/MS[J].Bioanalysis,2015,7(1):65-77.
[13] Yan W W,Chen G H,Wang F,et al.Long-term acarbose administration alleviating the impairment of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in the SAMP8 mice was associated with alleviated reduction of insulin system and acetylated H4K8[J].Brain Res,2015,1603(7):22-31.
篇5
近年來,過敏性紫癜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西醫無特效藥物,中醫對本病治療多從血熱、血瘀、氣虛、陰虛等方面著手[2]。患病之初多為血熱妄行之證,筆者采用犀角地黃湯加減治療,以清熱涼血為主,佐以活血化瘀、益氣攝血、滋陰降火、涼血止血之品隨證治療。方藥組成:水牛角(代犀角)、生地、白芍、牡丹皮、仙鶴草、白茅根、藕節、當歸、大薊、小薊、甘草。血瘀者加益母草、赤芍;熱毒盛者加連翹、金銀花;陰虛者加熟地、何首烏;氣虛者加黨參、升麻。此方藥每應證效顯。現舉驗案二則以飧同道。
案1 陳某,女,6歲。2007年5月10日初診。患者以兩腿內側見出血點2d來診。診見出血點色鮮紅,散在不規則,伴有腹痛、關節痛,發熱,小便黃,脈數。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未見異常,尿常規無改變,過敏源測定:土豆(+)、魚(+)、蟹(),診斷為過敏性紫癜,證屬血熱妄行。基本方:水牛角15g,生地10g,白芍10g,牡丹皮10g,白茅根20g,藕節10g,當歸10g,大薊10g,小薊10g,甘草5g,連翹20g,金銀花10g。水煎服。2d 1劑,每日3次。連服3劑,紫癜色淡,塊小,腹痛減,關節痛無,熱輕,苔薄黃脈數。上方去金銀花、連翹,繼服5劑,斑消癥平。服藥期間囑其勿食用致敏物。現隨訪2個月未見復發。
案2:王某,男,8歲,2007年6月20日初診。該患以雙腿內側出現紫紅色瘀點、瘀斑3d來診。伴見鼻衄,發熱,口渴,便秘,尿血,舌紅苔黃,脈滑數。診斷為血熱妄行型過敏性紫癜。處方:生地15g,牡丹皮15g,白芍10g,赤芍10g,連翹10g,益母草10g,藕節10g,白茅根20g,仙鶴草15g,當歸10g,小薊10g,甘草5g,水牛角粉3g/次,沖服。服5劑復診,紫癜漸退,發熱減,口稍渴,鼻衄減少,尿血無,舌紅,脈數。效不更方,繼服10劑而諸證悉除。囑其每隔1-2周查尿常規1次,連續2個月,預防紫癜腎發生,現已逾2月,并無變證發生。
以上2則過敏性紫癜患者,選方均以犀角地黃湯為主,方中水牛角涼血解毒,配合生地涼血止血,養陰清熱;白芍、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止痛;更加藕節、白茅根等涼血止血之品;連翹重用之,既能清血熱,又能散血結,從而退熱消斑[3];當歸養血活血;瘀重者加益母草,取其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功[4];赤芍以增加活血化瘀之力;氣虛者加升麻等益氣健脾之品。涼血止血與活血散瘀藥并用,隨證加減而達藥到病除之效。
參考文獻
[1]陳永輝.兒科疾病中西醫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18-424.
篇6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15)03-0042-04
《開花和結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章的教學內容。本章講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本節是本章的第三節,是在學生了解了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的基礎上,認識植物開花和結果的過程。
七年級的學生感性認知能力強,對于生活中“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的現象司空見慣,并且對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生物具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但是初一學生對植株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認識上。因此,教師以“花如何一步一步實現它的夢想”為教學主線,通過情景對白和問題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以此為基礎,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探究,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并利用實物觀察、多媒體交互、IRS即時反饋功能等加強學生的認識和理解,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把感性認識轉化成理性認識,掌握較為系統的知識,同時引導學生觀花賞花,進行審美和愛護植物的情感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①識別花的基本結構;②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③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對花的解剖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技能;②通過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②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意識;③通過實物觀察、記錄和分析,培養他們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①概述花的基本結構及其重要部分,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②訓練學生觀察、分析、討論、交流、探究等技能。
難點:①雌、雄蕊的主要功能,子房的結構與受精的過程;②有效地組織引導學生質疑、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
教學模式與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主要采用“目標引領、自主探究、教師釋疑、IRS即時反饋”的教學活動設計,同時應用講述法、談話法、合作學習法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問題引發學生的分析、思考、討論,最后師生一起歸納總結。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獨立思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意識。
學習資源與工具設計
本課采用網絡多媒體環境實施教學,需要準備的學習資源與工具包括電子書包的實時監控系統、IRS系統、云端書柜、電子書包教學資料(PPT課件、練習題)、電子白板,同時為學生準備可供解剖觀察的百合花、放大鏡、刀片、鑷子、解剖盤、白紙等。
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視頻讓學生欣賞花開的美麗,讓學生的情緒興奮起來,繼而產生觀花、賞花的愿望。
教師引入: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許多令人愛不釋手的花朵,它們美麗多姿,芳香四溢。那么,對于一個完整的植株來說,開花到底意味著什么呢?花又是如何變為果實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節課(課件展示課題“開花和結果”)。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是一朵桃花,它的夢想是有朝一日變成一個讓人垂涎欲滴的桃子。那么,桃花是如何實現夢想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桃花的尋夢之旅。
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踴躍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從而引出實現夢想是艱難的,需要經歷一系列過程。投影呈現實現夢想的“三步曲”:(1)開花、傳粉;(2)花粉管的萌發和雙受精;(3)形成果實和種子。
2. 合作探究:花的基本結構要探究桃花從盛開到凋謝,如何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形成桃子的過程,首先需要認識花的結構。
各種植物的花,雖然形態、大小 、顏色各不相同,但它們的結構卻是基本一致的,此處以百合花為例。電子書包發送“觀察導學案”,四人一組,參照課本104頁圖3-21開展觀察花的探究活動。
觀察步驟:(1)取一朵花,觀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2)用鑷子從外向內依次摘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仔細觀察雄蕊和雌蕊的結構。(3)用鑷子夾開一個花藥,用放大鏡觀察花藥里的花粉。(4)用刀片縱向剖開子房,用放大鏡觀察子房里的胚珠。在活動中,教師巡回指導并參與小組活動。
觀察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對觀察結果進行交流和分析,教師圍繞花的基本結構,利用課件組織學生進一步探究,幫助學生得出結論。
最后,要求學生對照教材104頁識記花的基本結構,IRS系統測評每位學生的掌握情況。
3. 一步曲——傳粉組織學生表演話劇,由四位學生分別代表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闡述自己對植株繁衍后代的重要性。
學生通過IRS系統從植物繁衍后代的角度選出自己認為最重要的結構。教師根據反饋名單讓選錯的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即時釋疑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這4個變態葉的主要作用。
教師引入:雌蕊產生的花粉是如何傳到雄蕊上面去的呢?我們來探究桃花夢想的第一步:傳粉。
觀看推送到學生端的桃花傳粉的動畫,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以下問題:(1)什么是傳粉?(2)傳粉的方式有哪些?(3)蟲媒花和風媒花各有什么特點?
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達成共識,并用電子書包IRS系統搶答問題,最先搶到并答對的小組獲得加分。
教師引導學生看圖思考蟲媒花和風媒花的區別。學生經探究分析得出結論:蟲媒花顏色艷麗,氣味芬芳,可產生花蜜;風媒花花粉輕而多,柱頭分叉或成羽毛狀。
教師總結并強調:被子植物的花能夠借助各種媒介傳粉,這與花的特點有關,也體現了植物對環境的適應。
4. 二步曲——受精
教師引入:花粉落在雌蕊柱頭上,花兒邁開了實現夢想的第一步。接下來,落在雌蕊柱頭上的花粉會發生怎樣的奇妙變化呢?
學生觀看flash動畫,教師講解:胚珠里面有卵細胞,當花粉落在柱頭上以后,受柱頭粘液的刺激,花粉長出花粉管,花粉管是的通道,沿著花粉管到達子房,最終到達胚珠里面,跟卵細胞相遇,形成受精卵,這就是受精的過程。
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生理活動。為了便于學生理解,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云端書柜推送課件到學生端,播放受精過程,學生觀察、討論、分析、分步探究,進一步熟悉被子植物受精的過程,并向小組成員口頭描述被子植物受精過程,使這一抽象的過程得到具體深化。
5. 三步曲——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教師引入:受精作用完成后,花朵的各個部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果實和種子是怎樣形成的呢?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從花到果實”的錄像片,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受精完成后,花瓣、柱頭、雄蕊都紛紛凋落,接下來子房開始發育、長大,最終發育成果實,這就是果實發育的過程。
教師出示一組果實和種子的圖片,讓學生結合圖片回顧果實的結構,指出圖中哪些是果實,哪些是種子。
在學生學會區分果實和種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桃花的子房和桃的果實圖片,并引導學生推測出子房的各部分的發育情況。教師發送畫板題,讓學生在平板電腦上用連線的形式把它們一一對應起來。
最后,播放子房發育成果實的PPT動畫,對假設加以驗證。
師生小結,將結論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在黑板上。學生通過“觀察—做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的過程,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養成觀察思考、探索研究等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6. 總結提升
學生跟隨教師重溫這節課的重點知識:①你明白了嗎?花的主要結構;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②你會描述嗎?傳粉和受精的過程。③你認同了嗎?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養成護花的好習慣。在整體感知開花和結果的過程中,領悟花是如何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教師激勵每位學生主動參與,適時進行鼓勵性評價,既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學習評價(用IRS系統出題)
利用 IRS系統直接將習題發送給學生端,學生根據題目作答并通過送出按鈕將所選擇結果發送至教師端。教師監控答題情況,即時糾錯,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同時,教師可對學生端的答題時間進行及時監測,對已作答人數和未作答人數進行統計。教師還能統計每個選項答題比例并查看每位學生的答題狀況。
教學反思
篇7
一位中國學生以較高的GRE和TOFEL成績獲得美國大學讀博士的機會,但一到美國就得作為助教(teaching assistant)給本科生上地質學課。對她來說,授課的內容很簡單,但如何用英語給美國學生恰當地表達清楚卻是一個挑戰。她很幸運地借鑒了前幾屆“師兄師姐”的教案,每次課前背過要說的話。其中一次,她講完計劃的內容后舒了一口氣,但看到學生面有疑惑,她就問有什么問題,學生們紛紛提問,這時她突然發現處于“騎虎難下”“進退兩難”的境地—她聽不懂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得不反復說:“Pardon?”。提問的學生最后只能說:“Never mind!”,然后從此不再發問了。
接受采訪時這位中國留學生助教說:
“(我)自己講(課)還可以,因為是準備過的,但如果是學生問問題,(我)經常聽不懂,我就讓他們再問一遍。他們已經適應了很多國際TA(助教)上課。如果我還聽不懂的話,他們就說‘never mind’,就不(再)問了。這邊(美國)的小孩(本科生)都挺好的,(言下之意是不為難教師)。(布置)作業(我)一般就發email,那樣他們就不會有(交流不通的)問題。”
一、案例分析
目前對語用失誤的大部分研究只從說話者這一角度探索失誤產生的原因,而忽視了作為聽話者的恰當反映;且只局限于對國內跨文化語用失誤的研究,而忽視了在國外的華人,尤其是作為中國外語教學對象中看似較為成功的中國留學生這一特定群體。本文從語用失誤的兩個方面: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角度剖析該個案。前者是與語言使用本身有關的失誤,后者指不能順應各種交際語境和語言現實引起的失誤。
(一)語用語言失誤
本文開始的案例首先是語用語言失誤。研究一下“never mind”的詞義。
(1)(用于道歉的答語)“不重要”“別擔心”
例: I’m afraid I’ve broken your mug. 實在抱歉,我把你的杯子打碎了。
Never mind, it was old and I was going to throw it away.沒關系,本身就舊了,我正要把它扔掉呢。
(2) “別管”(某人、某事)
例:Never mind about me — you go and I’ll join you later.別管我。你們先走,我隨后就來
(3) 用于答語,“不用管了”(往往因為無關緊要,或對方沒聽清或者不理解時追問后,說話人認為沒必要再重復問題),或撤銷前面的話
例: What’s the meaning of this? 這是什么意思?
What? 你說什么?
Never mind. 沒啥/算了。
案例中美國本科生重復幾次后,仍然不能讓中國助教聽懂,這種情況下無奈地說“Never mind”,選擇放棄再問,應該是失望和無奈,因此從上面的語義看,應該屬于第三種夾雜了第二種意思。正確的理解應該是:“不用了,沒關系”或“算了,我不問了”,甚或是“你不用回答了,回答我也聽不懂”。而這位助教卻按字面意思理解為上面第一種詞義“別介意”,并錯誤地把它等同于漢語中回應道歉的用語。她從中國文化背景角度很自然地以為提問學生因為“打擾了她”,希望她“別介意”。她全然不去關注這一過程中對方的掙扎和自己作為教師本應感受到的尷尬。
這位助教基于自己原有母語的語用習慣來解釋對方的話語,就可能對對方的話語做出不準確的推論和反應,從而產生沖突和誤解,導致交際失敗。而她本人全然不知;相反,在她看來這些本科生很友善,不為難授課老師。類似這樣的錯位的語用失誤致使交際受阻或交際失敗的例子在國際助教教學過程中并不在少數。
另外,從日常會話行為(speech act)的角度講,在課堂上如果一個問題被提出,就應該有回答或反應,應該符合“提問題—答復—感謝”這樣一個固定程式,這也符合話語行為的禮貌原則。從上面助教的例子看,她備課時,這一過程是她沒辦法提前預知和準備的。Krashen[1]和Ochs[2]指出二語學習者在提前有和沒有準備及練習的情況下表現出不同的語言能力(competence)。Ochs進一步定義了有準備是指“話語在表達之前已經經過思考和組織”,而未經準備的是“話語缺乏提前思考和組織”。按照Hinds[3]對自然發生話語進行分類,課堂上一對一提問時是“完全自然”的狀態下發生的語言,而有準備的演講恰恰屬于這個分類的另一個極端—“缺乏自然性”。該個案的助教在“上課”時“背誦”了自己的授課內容,就正如進行一個“脫稿演講”,在她個人看來是完成了“任務”,但這一過程不具有真實交際中包含的各個要素和環節。
Lakoff[4]提出了人類交際的兩種基本策略:“簡明”策略和“和諧”策略。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語用能力的兩條原則:清楚和禮貌。從這個角度上講,該助教首先在“上課”環節上沒有做到語用的“清楚和合作”。上完課后回答學生提問時又從“缺乏自然交流”狀態進入到“完全自然真實的交際”中,這種突然的轉變以她個人的語言能力是很難應對的。加之她在國內大學英語學習背景主要是自學,缺乏師生溝通、生生交際的練習實踐環境,因此較難進行語言交流,更無法顧及會話的禮貌原則了。在此基礎上,Leech[5]認為,在某些情況下,禮貌比合作更為重要,因為堅持禮貌原則可以保持交往平衡或者相互的友好關系,正是這樣才能確保交際雙方的合作。可以說禮貌準則是語言使用者達到交際目的的一種語用策略。在上面的個案中,美國本科生放棄重復提問,避免尷尬,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禮貌;相反,這位助教沒有意識到該詞當時的語用環境,沒有感覺“丟面子”,當然也考慮不到禮貌原則了。
(二)語用文化失誤
跨文化交際中雙方依據各自的文化心理和交往規約常識來理解和判斷,如果在某一語境中的認知不能達成一致或發生碰撞,便會產生語用失誤。例如一位中國留學生初到美國,當他對房東老太太稱呼“Grandma”時,被對方明確回絕。而房東老太太稱呼中國留學生“son”時,中國留學生也感到極不舒 服[6]。此例中,房東老太太不愿領受使她顯得年老的中國式尊稱。反過來,在講英語的本族人之間,老者有時會稱年輕人為“son”以表示親切,并沒有侮辱的意思,然而在漢語里,稱別人為“兒子”是不為大多數人所容忍和接受的。
從本文這位中國助教對“never mind”的反應看出她在教學過程中同時兼有跨文化交際的語用文化失誤。她對美國大學的學生抱有跟中國學生同樣的期待便是失誤之處。從她個人的學習經歷可以看出她這種觀點的來源。在采訪中她說:
“在國內非英語環境下,學英語能學到我們這種程度已經不錯了。你再怎么學也不會到來了就能聽懂,那是不可能的。在國內的英語教學把基本的語法講清楚就挺好的(中學的任務),你到這邊聽說(能力)是另一回事。(在國內)你把語法單詞詞匯量等基本掌握就行了。其余的等你需要用的時候再學也不遲,比如到這邊來再學也行……”
她認為大學英語學習主要是自己的事情,英語學習基本等同于語法詞匯,聽和說并沒有多大必要。她感覺自己的語言學習過程并沒有什么欠缺。如果撇開該助教的個人語言能力,造成她產生這一觀點的客觀原因是她的教育經歷和環境。此外,她也并不看重課堂上的交流,或課堂交流失敗她并不介意。她說:
“你只要把你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出來就行了,也不用整的很花哨(這里指有較多課堂活動的設計和活躍的氣氛),也不用很流利。他(們)只要能聽明白就行,你講的差不多就行。即使有語法錯誤,美國學生對國際學生的要求也不高,他只要能聽懂,語法錯誤也沒有關系。”
她認為課堂教學需要關注的是內容,語言表達形式和學生是否參與并不重要。這恰恰是很多關注國際助教的人士擔心之處。在他們看來,有些國際助教不光是語言問題,更多的是課堂觀念的問題。Watts & Lynch[7]就發現“國際助教在課堂上有較多問題,除了語言技能差外,很多國際助教所來自的母語文化認為師生交流不重要,或不鼓勵師生交流”。的確,不同文化對相同角色的定位也不同,在交流中,人們總喜歡基于自己的原有母語認識來理解相應的角色。該助教脫離了中國教育與語言交際環境后,仍誤把原有的課堂習慣用到新的課堂文化中,自然做出不準確的推論和反應。
單從課堂文化角度說,中國的教育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和師生等級的和諧。在這種結構下,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學過程的權威;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這種教育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不足之處是忽視學生在知識構建過程中的創造性和積極作用。他們的觀點被忽略,聲音被抑制,逐漸養成了習慣性的“沉默無聲”。這也造成中國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或者“缺乏思考能力”的國際形象[8]。相反,在美國課堂上,學生比較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或提出質疑。曾有人這樣比較中美兩國的課堂:美國的課堂像市場,中國的課堂像軍營;美國的課堂是牧羊式,中國的課堂是填鴨式;美國課堂看上去很“亂”;中國課堂給人感覺很 “靜”[9]。從兩種迥異的課堂文化看出教師和學生的定位大相徑庭。
上面個案的中國助教認為自己是“教授知識”的教師。她說:“我只是教給他們我知道的,而他們不知道的”。她跟學生的關系“跟國內差不多,(他們)比較尊重(我)。” 這顯示出她沿襲了中國的傳統,認為教師應該是權威,享有課堂的主宰地位。而美國學生在課堂上頻繁發問或質疑,這種即時互動恰恰觸到了這位助教的軟肋,沒有文化心理的準備,她自然難以做出恰當的理解和合適的反應。
二、跨文化教學的“本土化”
現有外語教學文獻中“本土化”是指根據我國語言政策的需要,借鑒當今世界外語教育思潮和方法,通過優選、優化、調整、適應、順應、異化和同化等本土化研究過程,轉化或優化成符合并適應我國國情、教情、學情的外語教學規律和方法[10]。恰恰相反,本文的“本土化”指為了適應國外受眾和目標文化的本土化,是在課堂教學和師生交流方面的適應性調整和順應。如果把自己母語文化中的做法生搬硬套地移植到目標文化,失誤就必然產生。美國學生在文化背景、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方式、成長環境和心理狀態等諸多方面有差異,教授他們不光需要語言方面的調整而和準備,更應該有角色的調整和策略的改變,缺失了“本土化”意識就會適得其反。例如有位在美國高中教漢語的中國志愿者這樣描述自己的教學:
“我到美國學校后延續國內的工作作風:認真備課、教案詳盡、內容充實、板書工整。然而卻發現這并不能使我成為一個受美國學生喜愛的老師。上課開始前10分鐘還好,再往后學生的反應就不積極了:有趴桌子上睡覺的,有看小說的,有吃東西的,有女生在描眉畫眼,有玩手機游戲的,有做其他學科作業的,男女朋友有談情說愛的……。總之,給我的感覺就是我一個人站在教室前面自言自語……。”
顯然他只注重授課內容,卻無法調動習慣于課堂互動的美國學生的興趣和積極參與。這同樣是因為教育背景和文化使然。美國教師的大部分備課時間是用來準備“how to teach”,國內教師則更注重“what to teach”。美國老師的課堂講究設計,學生活動多,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的機會也多,課堂氣氛活躍,但美中不足的是教學效率低[9]。這里且不評論中外教育的功過,再返回來看上面案例中的中國助教,如果她能提早了解一下美國的課堂文化,提前做一些準備,類似“never mind”的語用語言失誤也許能避免,個人作為教師的文化角色也不會錯位。
三、案例對教學的啟示
首先談談對國內外語教學的啟示。很多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難以應對美國高校學術專業的語言要求以及和導師的社會交往,他們表示在國內的語言運用演練是缺乏的,要站在講臺上給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授課的難度和挑戰就更可想而知了。在國內,對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測試和分析也證明語用能力明顯滯后于語言能力,這是因為長期以來英語教學的觀念是只注重有形語言知識的輸入,如語法,詞匯等,忽視恰當語境下語用能力的培養;過分強調語言形式的正確性,忽視語言運用的得體性。對中國學生來說,語法是強項。但是,在實際語言應用中不少學生都表現出了不懂如何得體地使用語法。實際上,當代語言學認為語法的概念不斷外延,已經把語境作為語法的內容,即情景化的語法。語法不僅涉及時態的對錯,也涉及是否能夠準確地表達出適合語境的言外之意。它已經跳出傳統語法,進入到語用層面。同樣,語用語法[9]的概念正是出于這個角度考慮,是指從語用的角度看語法,或從語法的角度看語用。因為語法規則是人們在不斷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的,因此要注意不同語境中如何選擇準確得體的語言結構。
由此看出語境在語用學對意義的研究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B. Malinowski[11]認為話語和環境互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如果沒有語境,詞就沒有意義,什么也不能代表。他指出,一種語言基本上植根于說該語言的民族的文化、社會生活和習俗之中。不參照這些廣泛的語境和文化便難以正確理解語言。上面該個案的助教脫離語境單純理解“never mind”的字面意思,造成失誤也在情理之中。相信比“never mind”更嚴重的語用失誤肯定不在少數。鑒于此,我國當前的英語教學應該語言語用并重,摒棄狹隘的語法觀,加強情景化的語法概念。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加大具體語境中的語言運用,及早向實用性教育轉變。
其次,再談談對海外從事跨文化教學群體的啟示。該個案中的助教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脫離了母語文化,沒有了解和適應美國大學的學術文化,直接將她心目中中國教師形象生搬硬套地移植到美國課堂上,這種把本國的文化意識通過語言理解和運用強加給對方也是課堂交際失敗的原因。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逐漸增強,我們與其他國家的教育、政治、經濟、文化往來也日益密切,不光是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在國外做助教或教授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以傳播中國文化和漢語教學為目的的孔子學院也在全世界蓬勃發展,會有更多的中國人進入到教授外國人的隊伍。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如何讓我們的教學方法和交際方式本土化,順應需要,能為當地受眾樂于接受,已經成為當前一個迫在眉睫的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 Krashen S D. Lecture notes. TESOL Summer Institute [M].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1980.
[2] Ochs E. Planned and unplanned discourse [M]. T. Givon (Ed.). Syntax and semantics 12: Discourse and syntax.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9: 51?80.
[3] Hinds J. Aspects of Japanese Discourse Structure [M]. Tokyo: Kaitakusha, 1979: 55.
[4] Lakoff 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 [J].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 1973: 458?508.
[5] 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1983: 85.
[6] 余玉萍. 從順應論的角度看稱呼語的語用失誤[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07(1): 126.
[7] Watts M, Lynch G J. The principles courses revisited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1989, 79(2): 236?241.
[8] 閻琨, David C Berliner.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師生互動壓力:以美國某大學為例[J]. 復旦教育論壇, 2011, 9(1): 77?82.
篇8
一、關于PowerPoint軟件
PowerPoint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 Office 系列產品之一,它是商業領域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演示軟件,主要用于設計和制作廣告宣傳、產品演示的電子版幻燈片,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通過計算機屏幕或者投影機播放,用戶利用 PowerPoint不但可以創建演示文稿,而且可以在互聯網上召開面對面會議、遠程會議或在 Web 上給觀眾展示演示文稿。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PowerPoint 以其易學、實用的優越性成為教育領域的大眾軟件,是教師進行多媒體演示教學的得力助手,是人們常用的課件制作平臺。
二、PowerPoint教學應用中出現的問題
PowerPoint以其簡單的制作、便捷的使用成為廣大教師課堂教學的最愛。PowerPoint只是一種輔助教學工具,應用先進的教學工具并不代表能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使用PowerPoint進行教學時,如果使用不當,就不能發揮媒體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習。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當前PowerPoint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中存在下面一些問題:
1.過于依賴PowerPoint電子教案,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PowerPoint 電子教案的使用讓教師告別了“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時代,給日常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使教師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解放,并節約了大量時間。但是,它容易使教師過于依賴電子教案。有些教師接受了PowerPoint教學后,就完全否定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論什么內容、什么對象,從上課開始到結束都是在放幻燈片。這種教學方式未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用PowerPoint上課,由于不用寫板書,教師往往只注意電子教案給自己帶來的便利,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備課時將上課的內容都寫在PowerPoint 電子教案上,課堂上輕松點鼠標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造成了“教師圍著電腦轉,學生瞪著眼睛看”的現象,學生如同觀看一張張幻燈片閃過的電影,教師手點鼠標,臉對屏幕,在旁略作解說。而有的教師幾乎是讀每個幻燈片的內容,一個接一個,直到演示完畢。這樣的授課形式,教師講授知識的速度太快,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和進度,影響了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式假定了教學是簡單的內容傳送,幻燈片傳遞內容的格式自然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雖然使用了電子教案,卻達不到多媒體教學的目的,學生下課后記不清上課內容,上課效果差。多媒體課堂教學不能由多媒體簡單地代替教師的傳授,也不能是簡單的黑板搬家,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仍然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過多增加教學內容,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
使用PowerPoint電子教案上課的一大優點就是教師可將傳統授課方式中需要在黑板上大量板書的內容在課前預先整理、歸納好寫入教案中。一些教師擔心內容太少不能滿足一節課的教學需要,不能把問題講清楚,總是盡可能多地將內容放入幻燈片,有些甚至把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放到幻燈片上,上課時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快速地播放每一個幻燈片。教師講解、板書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靈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過程。由于沒有了教師在黑板上板書的時間,內容鋪天蓋地地席卷過來,課堂容量大增。這樣產生的后果就是教學進度過快,教師要求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時間明顯縮短,學生思考、理解的時間不夠,無法接受教學內容。課堂信息量增大,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少了,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觀察、探究、分析,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接不暇,思維跟不上,沒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思考,也沒有充分的時間去做筆記,學生囫圇吞棗的現象普遍存在。學生只是被課件生動的多媒體效果所吸引,而忽略了對教學內容的學習。這樣教學效果非但沒有提高,反而比傳統教學方式還差。另外,很多教師在用PowerPoint上課時,用屏幕代替了黑板。PowerPoint的教案是備課時事先做好的基本模式,很難適合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這樣既不利于教師對板書內容進行調整、修改,又不利于根據教學需要創設情景。此外,由于屏幕一屏的顯示內容有限,內容必須分屏顯示,這種演示方式把信息打成了小碎片,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整體性感知受到影響,尤其是項目符號的不恰當使用,把教學內容人為地分成不同的層次關系,這樣學生很難把握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甚至會導致錯誤的結論。
3.重PowerPoint課件制作,輕教學設計。
許多教師在運用PowerPoint教學時非常重視課件的制作而輕視教學過程的設計。有些教師花了很大精力制作課件,有時為了一個好看的模版或圖標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尋找,甚至請專業人員制作。界面做出來非常漂亮,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演示效果非常生動,聲音、動畫效果非常逼真,學生上課就像在觀看一部精彩的動畫片。PowerPoint電子教案可以集成圖、文、聲、像等多媒體信息,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如果借助一定的藝術形式,就能夠從多方面刺激學生感官,引起學生興趣。但是,如果這種作用被過于修飾,甚至過于花哨,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得一些無關的因素成為學生的視覺中心,其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4.學生被動接受,教學過程缺乏交互。
PowerPoint軟件本身只是一種多媒體演示軟件,它的信息傳送是單向傳遞的,而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一些教師在運用PowerPoint開展教學活動時,往往把教學內容置于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一些教師把教學過程看作一個單向的知識傳輸的過程,學生是知識灌輸的對象,把現代化的教學媒體變成了向學生灌輸知識的快捷工具,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在昏暗的多媒體教室里,教師按順序播放著一張張幻燈片,學生眼睛盯著大屏幕就像看電影一樣。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關注更多的是屏幕和教學內容,而不是學習者,PowerPoint的使用分散或減弱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復雜的思想交互,教師從課堂上得到的反饋較少,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情況,不能根據學生的反應靈活地修正教學進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能調動起來。
三、提高PowerPoint電子教案課堂教學效果的基本方法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PowerPoint只是一個輔的教學工具,是實現課程目標的一種手段,它只能幫助教師解決傳統教學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而不能取代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使用PowerPoint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把PowerPoint和教學過程有機地結合,充分發揮教學媒體的優勢,提高教學效率。
1.合理使用媒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過程不是信息的單向傳遞,而是一個互動的過程。PowerPoint電子教案只能是課堂授課的助手,是創設學習情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協作、探索和完成知識意義建構的認知工具,而不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任何先進的教學手段都不能取代教師的活動。利用電子教案授課時,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媒體,準確把握媒體使用的時機,充分發揮媒體的優勢,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電子教案不只是便于教師教學,更重要的是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切忌使自己變為單純的電腦操作員,忽視肢體語言對教學的作用。教師是最好的教學媒體,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采用站在屏幕旁邊,面向學生的方式教學,使學生在看大屏幕的同時能看到教師的活動,增進師生的直接交流。這樣教師能夠根據課堂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語言、表情、手勢等,調動整個課堂氣氛。同時,學生也能從教師旺盛的精力,飽滿的情緒,富有表現力的眼神、手勢中受到感染。教師的語言、動作、表情應與課件的圖、文、聲、像相結合,達到和諧統一,充分發揮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2.合理選擇內容,注重教學設計。
PowerPoint電子教案不是教材和黑板的搬家。因此,教師課前要精心準備顯示的內容,每一屏的內容要簡明扼要,圍繞課題的中心,突出重點。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適合的媒體,要能夠發揮媒體的優勢,再配以大量實例的生動講解和詳細的解釋說明,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另外,教師應當做好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教學設計,選擇什么樣的媒體,什么時候應用媒體,如何利用媒體創設教學情景等許多方面都需要設計。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認真進行教學設計,使教學材料與教學過程進行完美整合,充分發揮PowerPoint電子教案的優勢,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根據教學需要合理設計課件版面。
教師對課件的版面設計應美觀大方,每一張幻燈片的版面應做到美觀工整,增強視覺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但版面設計也不要過于花哨,教師應盡量采用統一風格的設計模版,防止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另外,為了保證學習過程的連貫性和前后呼應,教師應當設置一個目錄幻燈片顯示課程內容的完整結構,每一部分內容演示完畢后,再從目錄幻燈片進入到新的內容模塊。這樣不僅有利于使學生隨時明確此時學習的內容在課程系統中的位置,而且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最后幾分鐘對當堂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從而有利于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教學內容。
4.靈活使用PowerPoint電子教案,激發學生互動。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本。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使用PowerPoint電子教案授課時,教師必須靈活使用PowerPoint,利用各種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能夠與教師、同學和教學內容進行積極的互動,提高學習效果。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PowerPoint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互動,教師應當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不要照著幻燈片讀。在課堂上僅僅讀幻燈片可能非常方便,然而教師照著屏幕大聲讀文本,這不僅是無用功,而且會使學生感到極其枯燥。應用PowerPoint的目的是為語言講解提供一個視覺的補充,教師應把99%的時間用于看學生,而不是投影屏幕或電腦屏幕。
(2)合理應用停頓。PowerPoint應作為語言的視覺補充,而不是作為傳遞所有講授內容的工具。因此,教師不能連續不停地講解,要注意停頓,觀察學生的反應,留給學生讀懂屏幕內容和思考的時間。
(3)保持吸引力。很多學生的視覺能力比聽覺能力強,因此,PowerPoint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這可能導致一個問題:當教師講課時,學生觀看幻燈片像看電視一樣,可能容易走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確保在學生的前面,教師的話和說話的方式應足以讓他們關注,而不是關注幻燈片。
(4)隱藏光標。由于PowerPoint容易吸引注意,教師要盡可能少地分散學生注意力。在講課過程中,當指針(箭頭)在屏幕上移動時,一些學生很容易分心,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教師可隱藏指針,使用鍵盤上的箭頭鍵切換幻燈片。幻燈片開始放映,教師可按下按Ctrl+L組合鍵,隱藏指針,即使移動鼠標,指針也隱藏了。在授課期間如果教師需顯示指針,按下Ctrl+A組合鍵即可。
盡管有許多教師對PowerPoint在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質疑,但它確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輔助演示工具。在教學中,用還是不用PowerPoint,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來決定,不要盲目追求時髦。PowerPoint可以支持教學,但不能代替教師的講授。教師必須清楚了解自己使用PowerPoint的目的是什么,是為自己、學生或是課程。使用PowerPoint的主要目標應當是通過促進學生與教學內容、教師和同學之間的互動,達到深入、持久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Tufte,E.R.The cognitive style of PowerPoint.Cheshire,CT:Graphics Press,2003.
[2]Rose,G.On the importance of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or what is the power of PowerPoint,exactly?Antipode,2004,(36):795-797.
[3]Jones,A.M.The use and abuse of PowerPoint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ife sciences: A personal view.BEE-j2.Retrieved on February 23,2006 from.bioscience.heacademy.ac.uk/journal/vol2/beej-2-3.pdf.
[4]王珠珠等.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狀況的調查研究報告[J].中國電化教育,2005,(10):25-32.
篇9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losartan and amlodip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thods 20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03 cases in each, the routine group took losartan orally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ook amlodipine orally,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general condition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LVPWT, urinary microalbumin, blood urea nitrogen, serum creatinine, serum uric acid and fasting blood sugar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P
[Key words] Losartan; Amlodipine;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糖尿病是R床上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1],在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壓的存在[2],兩者在發展過程中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相對于單發病例來說,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3],所以臨床上治療該種合并癥時,不僅要控制好患者的血壓,而且要對患者的腎臟功能進保護,如若不然會出現嚴重的后果。在該研究中分析探討氯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壓伴糖尿病治療中臨床療效的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間該院的206例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12例,女性94例,年齡在49~79歲,平均年齡(47.33±3.16)歲。根據治療措施的不同隨機分組:干預組103例,常規組103例。對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資料(年齡、性別、病程)進行統計學檢驗,結果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的糖尿病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常規組:使用氯沙坦進行治療。1次/d,50 mg/次,療程為2個月。干預組:使用氨氯地平進行治療。1次/d,5 mg/次,療程為2個月。在患者治療期間,每周對血壓監測2次。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治療方式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患者治療前后的一般情況[4]。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t檢,計數資料χ2檢驗,P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治療后,干預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6%,常規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23%,干預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要顯著優于常規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相關指標比較
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LVPWT、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均較本組治療前的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5],不僅如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也逐年增加,所以降低血糖、控制血壓、保護腎功能、減少尿蛋白是治療疾病的關鍵所在[6],在臨床上使用單一的藥物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該研究中分析探討氯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壓伴糖尿病治療中臨床療效的比較。結果顯示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治療后,干預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06%,常規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23%,干預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要顯著優于常規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氯沙坦是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的一線用藥,其均有保護心、腎、腦的效果;氨氯地平是一種有效的降壓藥物,其可以有效的清除自由基,終止腎小球基底膜發生脂質過氧化的連鎖反應,對腎小球的濾過膜起到改善功能的作用,有效的減少尿蛋白的排放。
綜上所述,使用氯沙坦與氨氯地平對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臨床上顯示其都能使患者的血壓得到顯著的改善,但是兩者對患者左心室的厚度與尿微量白蛋白的改善方面各有各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祁佳,陳倫,張宇鋒.前列地爾聯合氯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系統評價[J].山東醫藥,2015,55(28):12-14.
[2] 陳傳靖.厄貝沙坦對高血壓病并左室肥厚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響[J].中國熱帶醫學,2012,12(12):1537-1538.
[3] 朱艷,仇曉峰.老年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藥的選擇與警示[J].中國藥業,2015,24(4):51-54.
[4] 陸菊明.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 更新要點的解讀[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10):865-869.
篇10
糖尿病在中國已經為繼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的第三大致死疾病,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約達10%,患病人數已達9000多萬。而患病人群中約90%以上是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糖尿病的治療中,健康教育被喻為是一種“治療教育[3]”,而終身嚴格的飲食控制是糖尿病的主要治療手段。為了讓患者用簡便,靈活、易于掌握并實施的方法掌握自控飲食,我們采用糖尿病飲食指導的各種有效方法,從2007年8月―2009年8月對糖尿病患者應用列線圖、等值食物交換表,按食物交換份配餐的三種方法對患者進行自控飲食指導,并以上述內容為主,編著“糖尿病自控飲食實用手冊” 作為健康教育者進行自控飲食指導與患者實施自控飲食的手冊。臨床應用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7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神志清楚的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經過臨床檢驗診斷確診,符合1999年WHO診斷標準,所選病人均有自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定期隨訪并愿意合作,其中男96例,女72例,年齡36―72歲,平均年齡58.5歲。按入院日期雙日分為實驗組,單日分為對照組各84例。兩組患者入院時的基本情況如:體重、運動強度、飲食習慣、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及生活方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測試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對照組 實施傳統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住院期間每周學習一次,由責任護士發放健康教育小冊子,內容包括按標準體重計算每日飲食的總熱量,計算每日所需的食物交換份,合理分配一日三餐,學習不同熱量的食譜舉例。
2.2 實驗組 患者住院期間,在接收傳統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基礎上,每人發放“糖尿病自控飲食實用手冊”,內容包括列線圖、等值食物交換表(食物種類與當地食物資源種類相宜并可以根據患者需要不斷添加)、國際營養學會推薦的食物生理需要量表、部分維生素生理需要量表、部分微量元素生理需要量表,按食物交換份配餐的食譜舉例,常用蔬菜的充饑方法,酸性食物與堿性食物,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每消耗100千卡熱量的運動項目時間表等患者實用的資料。供患者實施自控飲食時查閱應用。
2.2.1 教會患者食物交換份列線圖的使用方法。用直尺勾畫出患者的主食與輔食的交換份數。
2.2.2 講解等值食物交換表中食物的種類及根據糖尿病飲食治療的原則靈活調整食物種類的方法,參照國際營養學會推薦的食物生理需要量、部分維生素生理需要量等量表,為患者消除在執行自控飲食時的認識誤區,患者可放心變換食物份數,達到均衡營養的方法。
2.2.3 按等值食物交換表中的每個食物交換份為患者指導配餐,配餐基數按每份的1份、1/2份、1/3份、1/5份、1/10份等計算;例如:黃先生,確診為2型糖尿病,依據其體重、身高、體型與體能;在列線圖上用直尺勾畫出黃先生配餐的份數是:主食9份,副食7份。根據等值食物交換份表中的食物種類,按食物交換份配餐的三日的食譜舉例是;
2.2.4 配餐注意事項。食用干粉條、土豆、豆腐等含淀粉高的食物應減少相應量的主食,每日攝入鹽量應在5g以下,有并發癥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確定攝入鹽與蛋白質的量,每日入水量在1500ml――2500ml之間,少食動物內臟、蛋黃、奶酪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在自我血糖監測下,自行調整每餐的食物交換份數和運動時間與強度,尋找出自己的飲食、運動與血糖變化規律,
2.3 觀察指標 每周星期三監測1次空腹血糖、1次餐后2h血糖,每3個月監測1次糖化血紅蛋白,6個月回院隨訪時監測1次血脂。出院后跟蹤隨訪6個月,了解患者配餐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指導調整。
2.4 統計學方法。所有結果經SPSS11.0統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 2檢驗,計量資料用 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 果
6個月后,實驗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膽固醇(TC)比較。各項指標均較對照組降低。
4 討 論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健康教育,計算總熱量的方法繁瑣,列舉的食物交換份種類與當地食物資源種類不相宜,參考的配餐方法患者不明確食譜的熱量,患者自行計算每餐熱卡很困難,具體實施自控飲食難度較大。而多數糖尿病患者存在學習、記憶力障礙。緊靠宏觀指導,患者受益不多。實驗組患者實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是以糖尿病治療中食物交換份測算列線圖、等值食物交換表、按食物交換份配餐三種指導方法為基礎,使健康教育者指導自控飲食更加簡單、明了,患者學習自控飲食形象、易懂,教育目標明確,患者可以按每個食物交換份靈活變換,安排三餐飲食或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餐后加餐,食譜中食物種類涵蓋等值食物交換份表中的大部分食物,每天進餐的食物種類達到15―20種之多。使患者用簡單、易懂、可操作性強的方法掌握了自控飲食,它很好的詮釋了控制總熱量、均衡營養等糖尿病飲食治療原則。實驗組97%患者臨床檢驗數據達到了糖尿病控制目標,只有3%的患者沒有達到糖尿病控制目標,而對照組患者臨床檢驗數據只有58%的患者達到了糖尿病控制目標,有48%的患者達不到糖尿病控制目標。因此,按食物交換份配餐的方法是糖尿病患者在自控飲食的實施中使用方便而恰當,而且易于掌握的健康方法,真正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篇11
【 key words 】 jinan Olympic sports center, string a dome, full of scaffold, standard supporting frame, build-up quality, safety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中圖分類號:TU7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工程概況
濟南奧體中心體育館主館鋼結構屋蓋形狀為圓形(弦支穹頂結構),圓形直徑為121.5米,屋蓋矢高為12.2米;在弦支穹頂頂部設2.5m高的風帽,風帽為單層網殼,直徑27.792m。整個屋蓋曲面面積為12096m2,覆蓋面積為11631m2。屋蓋采用弦支穹頂結構體系;該結構體系由上部單層網殼和下部弦支索桿體系構成,上部單層網殼網格布置形式為Kiewitt型和葵花型內外混合布置形式;下部弦支索桿體系為肋環型布置,設置三道環索,局部布置構造鋼棒;其中撐桿采用圓鋼管、上下端鉸接。該結構具有用鋼量小,結構輕盈、鋼結構構件截面類型少的特點。
體育館弦支穹頂結構剖面圖
為滿足本工程的主體施工需要,根據本工程屋蓋的結構形式和現場土建的實際情況,并綜合考慮到本工程的施工進度計劃和施工要求,本工程采用了“搭設扣件式滿堂腳手架配合局部支撐架,高空散裝”的施工方案。
二、支撐體系材料的選用
1、鋼管
腳手架鋼管采用現行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GB/T 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3092)中規定的3號普通鋼管,其質量應符合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
腳手架鋼管的尺寸應按下表,每根鋼管的重量不應大于25kg,采用Φ48X3.5鋼管,但根據國內市場實際情況,按φ48X3.0進行校核計算。
截面尺寸 最大長度
外徑 壁厚 橫向水平桿 其他桿
48 3.0 6000 6000
腳手架鋼管長度為4~6M,其抗拉、抗壓和抗彎強度設計值為205N/mm2,抗剪強度設計值為120N/mm2。
2、扣件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應采用鍛造鑄鐵制作的扣件,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
扣件材料采用GB9440中所規定的力學性能不低于KTH330-08牌號的可鍛鑄鐵或GB1132中IG230-450鑄鋼件制作。腳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擰緊力矩達65N·m,不得發生破壞。
3、腳手板
采用50mm木板腳手板。
4、標準支撐架
標準支撐架材質為Q235B的無縫鋼管,其力學性能,機械性能,化學成分,應分別符合《結構用無縫鋼管》GB/T8162-1999的規定。
本工程支撐架采用標準支撐架,其形式如下圖所示,每6m為一個標準節,本工程最高支撐架為42m,故共需要7個標準節,支撐架標準節如下圖所示:
支撐架軸測圖 支撐架側視圖 支撐架頂視圖
四根主受力柱采用的Φ168×8圓管,綴條采用的是Φ89×5圓管,標準支撐節之間采用法蘭連接,搭設到混凝土看臺或地坪上。
三、支撐體系的搭設
1、標準支撐架的布置
在屋蓋鋼結構安裝施工過程中,腳手架與支撐胎架同時搭設并同等受載,直到屋蓋鋼結構全部安裝完成后,然后采取先卸除由腳手架支撐的點系,再卸除由支撐胎架支撐的點系,直到支撐胎架與穹頂脫離后拆除,支撐胎架具體布置如下圖:
標準支撐架
標準支撐架布置圖(支撐于網殼節點處)
標準支撐架與下部結構的平面位置見附圖,其中:S1、S2、S3、S4位于館內地面上(約-0.700M),支撐架各腳等高, S5、S6、S7、S8、S9、S10、S11、S12位于下層看臺觀眾席上, S5前/后腳高為9.840/9.490,S6前后腳高為6.390/5.590,S7前/后腳高為4.930/4.270,S8前/后腳高為6.390/5.590,S9前/后腳高為9.840/9.490,S10前/后腳高為6.390/5.590, S11前/后腳高為4.930/4.270,S12前/后腳高為6.390/5.590,所有支撐胎架定位須用全站儀放線,并與上部節點形成對應關系。
2、標準支撐架連接
(1)標準支撐架之間連接:采用法蘭連接;
(2)支撐架與腳手架連接:支撐架與腳手架采用套箍連接,支撐架可以作為腳手架的側向約束,但豎向約束不限制,如下圖所示:
支撐胎架與腳手架連接示意圖
(3)支撐架與地面及看臺的連接
A、支撐胎架與地面連接做法:將館內地面壓實后,直接在支撐架支座處設置鋼板作墊板,其尺寸為:-400X400X20
B、支撐胎架與看臺連接做法:見下圖
支撐胎架與看臺連接示意圖
(4)支撐胎架下部結構的加固
根據計算結果所知,需對支撐架的下部結構進行加固。
加固體系采用鋼管腳手架搭設,每個支撐架縱、橫間距為0.5m,步距為1.0m,圖所示的頂升機構,頂升機構最后作用在夯實的地面上。
支撐架下部結構加固示意圖
3、滿堂腳手架的搭設
滿堂腳手架搭設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搭設,其腳手架立桿間距為1.5m×1.5m、步高H=1.5m,搭設范圍為整個穹頂部位,頂面根據穹頂形狀,架頂也搭設雙向階梯狀,中間最高,然后根據網殼高度,由中間向四周呈臺階狀逐漸降低,各處架頂的高度距穹頂鋼結構600~1200mm為宜;架頂構造要求考慮到架頂施工受力安全,架頂橫桿下應設置雙扣件,并將架頂橫桿加密,加密間距不得大于375mm,橫桿上方滿鋪50*200*4000~6000mm的腳手板,腳手板兩端應用鉛絲與鋼管牢固箍牢,并在架頂下方兩步滿掛安全網,安全網與鋼管圈牢、繃緊,拼接嚴密,每塊支好的安全網應能承受不小于1600N沖擊荷載;由于體育館面積相對較大,為方便上下通行,我們將沿南北方向中軸線在架頂設置上下通道,施工人員從看臺沿通道臺階上下,通道寬度為1500mm(一橫距),并利用部份原有的臺階,對原有高差較大的臺階從新進行處理,使上下通道的臺階落差不大于300mm,其布置見下圖:
體育館上人通道平面布置圖
體育館腳手架四周為看臺和部份建筑物,考慮到該處腳手架搭設高度和面積相對較大,為確保架體的穩定性,在架體有臺階部位應設置拋撐,拋撐用腳手架鋼管撐緊臺階,而在建筑物處則用鋼管將架體與砼柱梁連牢(見下拉結圖)。
拉結示意圖
四、支撐體系搭設質量要求
1、腳手架搭設前,工程技術負責人應按規程和施工組織設計要求向搭設和使用人員做技術和安全作業要求的交底。
2、對鋼管、配件、加固件應按規范要求進行檢查、驗收;嚴禁使用不合格的腳手架和配件。
3、對腳手架的搭設場地應進行清理、平整,并做好排水。
4、地基基礎施工應按規范規定和施工組織設計要求進行。
5、基礎上應先彈出鋼管立桿位置線,墊板、底座安放位置應準確。
6、縱橫向掃地桿距底座上表面不大于200mm,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層、各步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
7、縱、橫向水平桿接長宜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也可采用搭接。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水平桿的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搭接長度不應小于500mm,并用兩只以上的轉扣件扣牢。
8、剪刀撐與地面的傾角宜在45°~60°之間,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最多根數≤7,縱橫向中間各道剪刀撐之間的凈距≤12m,四周懸挑尺寸≤1.6m.
9、架頂承載桿采用Φ48×3鋼管,間距≤600mm,為了保證架頂剛度,在承載桿的頂層橫桿中部用斜支撐加固.承載桿上方滿鋪安全平網,安全平網上方滿鋪腳手板.
10、局部加固:在中間部位增加若干個支撐點,支撐點間距為0.75m×0.75m以內,每個支撐點面積為3m×3m.
11、斜道鋪設:斜道宜采用之字型斜道,寬度部小于1m,坡度宜采用1:3,拐彎處應設置平臺,其寬度不應小于1m,斜道兩側及平臺場應設置欄桿及擋腳板,欄桿高度應為1.2m,擋腳板高度不應小于180mm。
12、腳手架均應設置高度≥1.3m欄桿,欄桿上橫桿不少于二道并滿掛安全網,且應設置200mm擋腳板.
13、搭設高度:搭設形狀坡度小于1:10時呈斜面形,坡度大于1:10時呈階梯形,高度為網架各下弦節點球中心下浮300~500mm.
14、提前做好安裝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工作平臺、吊裝設備、測量設備、加工設備及有關人員等,務使安裝工作順利進行.
15、剪刀撐 加固件的搭設應與腳手架同步搭設,并應符合規范的要求。
16、加固件與扣件連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扣件規格應與所連鋼管外徑相匹配;
(2)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宜為50-60N.m,并不得小于40 N.m;
(3)各桿件端頭伸出扣件蓋板邊緣長度不應小于100mm。
17、腳手架分區搭設完畢,公司應按規范對腳手架工程的質量進行檢查,經自檢合格后請總包、監理和安監站驗收合格并簽字后方可交付使用。
18、高度在30m及30m以下的腳手架,應由單位工程負責人組織技術安全人員進行檢查驗收。
19、驗收時應具備下列文件:
(1)根據規范要求所形成的施工組織設計文件;
(2)腳手架構配件的出廠合格證或質量分類合格標志;
(3)腳手架工程的施工記錄及質量檢查記錄;
(4)腳手架搭設過程中出現的重要問題及處理記錄;
(5)腳手架工種的施工驗收報告。
20、腳手架工程的驗收,除查驗有關文件外,還應進行現場檢查,檢查應著重以下各項,并記入施工驗收報告。
(1)構配件和加固件是齊全,質量是否合格,連接和掛扣是否緊固可靠;
(2)安全網的張掛及扶手的設置是否齊全;
(3)基礎是否平整堅實、支墊是否符合規定;
(4)垂直度及水平度是否合格。
五、支撐體系的安全管理與維護
1、搭拆腳手架必須由專業架子工擔任,并按現行國家標準《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5036)考核合格,持證上崗。上崗人員應定期進行體驗,凡不適于高處作業者,不得上腳手架操作。
2、搭拆腳手架時工人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并根據規范鋪設安全網。
3、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和雨、雪、霧天應停止腳手架的搭設、拆除及施工作業。
4、施工期間不得拆除下列桿件:
(1)交叉支撐、水平架;
(2)加固桿件:如剪刀撐、水平加固桿、掃地桿、封口桿和欄桿等等;
5、作業需要時,臨時拆除交叉支撐應主管部門批準,并在作業完成后,應立即恢復拆除的交叉支撐;拆除時間較長時,還應加設扶手或安全網;
6、在腳手架基礎或鄰近嚴禁進行挖掘作業。
7、沿腳手架外側嚴禁任意攀登。
8、對腳手架應設專人負責進行經常檢查和保修工作。對高層腳手架應定期作立桿基礎沉降檢查,發現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
9、在腳手架上進行電、氣焊作業時,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人看守。
10工地臨時用電線路的架設及腳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應按現行行業標準《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的有關規定執行。
篇12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mbroxol Hydrochloride Tablet and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Tablet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treated by our outpati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visiting ID number.All patients were given Piperacillin/Sulbactam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on the basis of Piperacillin-Sulbactam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mbroxol Hydrochloride Tablet 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Tablet.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treatment situ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fever in observation group [(1.51±0.41) h],cough disappeared time [(1.92±0.32) d]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12.1±2.9) d]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1.84±0.25) h,(2.14±0.43) h,(17.5±3.4) d] (P
[Key words]Ambroxol Hydrochloride Tablet;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Tablet;Type 2 diabetes mellitus;Pulmonary infection
隨著糖尿病病情遷延進展,患者逐漸出現機體代謝紊亂、免疫下降等疾病相關改變,其發生感染風險概率也隨之升高[1-2],肺部感染是糖尿病患者主要并發感染之一,由于糖尿病肺部感染臨床癥狀不典型、病因較為復雜,往往難以確診并采取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而常規抗生素治療效果有限,O易造成感染遷延甚至危及生命[3]。為進一步探討有效遏制感染治療方案,本研究選取我院門診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40例,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靜脈滴注聯合鹽酸氨溴索片治療,以鹽酸溴己新片為對照,旨在探討兩種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差異,以期為患者提供可靠、有效的治療方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月2月我院門診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就診ID號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對照組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齡(58.3±5.6)歲;空腹血糖(9.9±1.6)mmol/L;治療前痰TNF-α(296.35±30.21)pg/ml,降鈣素原(0.49±0.09)ng/ml,血CRP(8.74±1.54)mg/L。觀察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58.6±4.9)歲;空腹血糖(9.8±1.4)mmol/L;治療前痰TNF-α(301.32±25.41)pg/ml,降鈣素原(0.51±0.11)ng/ml,血CRP(8.56±1.49)mg/L。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4]以及中華醫學會2006年版《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治標準》[5]。②無嚴重心肝腦肺腎等重癥器官系統疾病以及酮癥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等糖尿病并發癥急性發作者。③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健康教育、飲食控制等輔助治療,在采用胰島素以及降糖藥物治療基礎上,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國藥準字:H20084504,湘北威爾曼制藥股份有限公司,0.75 g)靜脈滴注治療。
對照組患者加用鹽酸溴己新片(國藥準字H3302 1315,萬邦德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8 mg)治療,8 mg/次,2次/d。觀察組加用鹽酸氨溴索片(國藥準字:H20010330,黑龍江澳利達奈德制藥有限公司,30 mg)治療,30 mg/次,2次/d。
所有患者治療周期均為2周,治療期間密切檢測患者血糖波動情況以維持血糖穩定,詳細記錄患者治療期間疾病癥狀改善情況;治療結束后于清晨采集患者靜脈血,采用ELISA進行痰TNF-α、降鈣素原、血CRP免疫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病情治療情況。
1.3臨床療效評估標準
痊愈:患者所有臨床癥狀消失,炎性指標恢復正常;顯效:大部分臨床癥狀消失,炎性指標恢復正常;有效:部分臨床癥狀消失,炎性指標顯著下降但未恢復正常;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惡化。以“痊愈+顯效+有效”計算臨床治療總有效。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疾病治療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發熱消失時間、咳嗽咳痰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
2.2兩組生化檢查結果的比較
觀察組痰TNF-α、降鈣素原以及血CRP較對照組顯著下降(P
2.3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5%(P
3討論
感染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主要死因之一,其中尤以肺部感染為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糖化血紅蛋白升高引起肺泡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造成肺泡換氣障礙和肺組織缺氧,使白細胞殺菌作用減弱,機體免疫能力下降;高血糖引起血漿高滲透壓對中性粒細胞吞噬、趨化病菌也存在弱化作用;同時,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下,有助于肺泡內感染病原菌生長繁殖,間接增強了病菌致病力,因此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肺部往往易發感染[6]。臨床研究顯示,老年2型糖尿病肺部嚴重感染者死亡率較高,可高達37.3%[7],因此,探討有效的抗感染治療方案,采取積極的干預治療措施對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疾病癥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糖尿病肺部感染以分泌物阻塞氣道、肺通換氣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因此,對患者使用抗菌藥物僅能起到殺滅病原菌的作用,難以迅速恢復肺通換氣功能以盡早改善患者軀體癥狀,而采用輔助吸痰治療容易損傷病態下呼吸氣道,引起出血、水腫等情況,不利于抗感染治療以及呼吸功能恢復[8],因此,在糖尿病肺部感染抗菌治療的同時進行祛痰治療,對于提高抗菌藥物療效、盡早恢復肺通喚氣功能具有確切價值。
鹽酸氨溴索為鹽酸溴己新片代謝產物,屬于新型黏液溶解型祛痰藥物,區學明等[9]對重型顱腦外傷昏迷患者在抗菌治療基礎上應用鹽酸氨溴索,結果顯示,治療7 d后,鹽酸氨溴索組與對照組患者肺部濕音均消失,鹽酸氨溴索組消失時間較對照組縮短32.4%。王偉卿等[10-12]在呼吸道感染中應用治療,認為鹽酸氨溴索能有效緩解呼吸道炎癥反應,通過調節肺活性物質、氣道纖毛活動以促進肺部痰液排出,在促進肺通換氣功能恢復的同時,有助于保護氣道組織結構免受損傷。
哌拉西林/舒巴坦作為廣譜復合抗菌制劑,對臨床常見感染病菌如銅綠假單胞菌以及部分耐藥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殺菌效果[13-14]。本研究在哌拉西林/舒巴坦靜脈滴注治療基礎上聯合鹽酸氨溴索片治療2型糖尿病肺部感染,以鹽酸溴己新片為對照,結果顯示,鹽酸氨溴索組患者發熱消失時間、咳嗽咳痰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TNF-α、降鈣素原以及血CRP均為炎癥相關因子,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可準確反映機體炎癥反應水平。兩組患者生化分析結果顯示,鹽酸氨溴索組痰TNF-α、降鈣素原以及血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5%)顯著高于對照組(72.5%),表明鹽酸氨溴索可提升抗菌藥物殺菌效果,改善局部炎癥反應。其機制可能與鹽酸氨溴索促進肺部痰液排出的同時,抑制脂質氧化以及炎性介質的釋放,緩解炎癥反應有關[15]。
綜上所述,用鹽酸氨溴索片聯合哌拉西林/舒巴坦靜脈滴注可有效治療2型糖尿病肺部感染,能顯著縮短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促進患者更快痊愈,安全可行,可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⒖嘉南]
[1]陳雪輝,海潔,彭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3):3106-3108.
[2]鮑哲,陳春青,柯賽賽,等.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6):1295-1297.
[3]余彩霞.3種胰島素治療方案對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療效比較[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0(1):26-27.
[4]陳彩翠,黃東標.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應用胰島素泵的臨床療效[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3):5703-5704.
[5]朱東,魯麗利,張劍豐,等.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改變與預防肺部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 25(8):1790-1792.
[6]林允信,李陜區,楊博,等.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84例病原菌及其耐藥性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2,40(1):130-132.
[7]李群英,羅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應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及氨溴索的療效研究[J].吉林醫學,2016,37(6):1436-1438.
[8]王波,龍敏,程偉,等.哌拉西林/舒巴坦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2型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0):2222-2224.
[9]區學明,劉德亮.不同劑量鹽酸氨溴索防治老年重型顱腦外傷肺部感染臨床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7):1501-1502.
[10]王偉卿,孟秀榮,李志永,等.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輔治小兒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1):108-110.
[11]周廣舉,任伶俐,張園園.2型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藥物敏感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 24(18):4442-4444.
[12]譚紅梅,孫殿波,張廣文.鹽酸溴已新治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8):1486-1486.
[13]徐月麗,李瑞,張麗.舒血寧聯合哌拉西林/舒巴坦對老年糖尿病伴肺部感染患者BNP,CRP及PCT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5):157-159.
篇13
關鍵詞 :翻轉課堂;民族地區;城鎮化;失地農民
中圖分類號:F30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27
*基金項目:中南民族大學創新訓練項目“民族地區城鎮化進程中的失地農民就業安置對策”(項目編號:KYCX141702Z);湖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項目“流入地與流出地少數民族農民工服務與管理協同機制創新”(項目編號:HMY2014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經費項目“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會管理的社區策略”(項目編號:CSW14029)。
收稿日期:2015-02-15
1 “翻轉課堂”嵌入:民族院校公共政策教學變革性視野
翻轉課堂教學法亦稱反轉課堂法(Flipped Class Model),是由美國科羅拉多教育家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于2007年首先提出的,意指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學視頻,在課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進而促進知識內化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流程的顛覆,它主張先讓學生完成理論的學習,開展相應的訓練,然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與教師、學生參與互動和研討共同解決問題。這種沿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邏輯的教學模式跳出了“教師教—學生練”的簡單循環,成為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網絡教學(微課、慕課等)與體驗式教學的橋梁,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備受推崇,甚至被譽為課堂革命的趨勢。
傳統的民族院校公共政策課程教學是以“教”為中心的,主要依賴課本和有限的案例講解,加之政策科學理論性強,往往深奧、枯燥,來自邊遠山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很難在課堂教學中找到知識共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相關概念。將翻轉課堂教學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分析的研討式教學不失為一種教改嘗試。通過變革時間與空間、運用現代網絡技術,以建立圍繞學生主動“學”為中心的問題導向式公共政策教學體系,能夠有效破解當前民族院校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面臨的普遍難題。傳統課堂得以“逆襲”并實現翻轉的關鍵在于教學方案設計上的流程再造和教學技術上的網絡化。
如圖1所示,將翻轉課堂運用于公共政策學教學,首先要以顛倒傳統課堂流程和普適性設計方案為核心,形成“學生自發演示與應用—教師指導下的實證性檢驗—教師引導下課堂概念及理論研討—學生做出有意義的決策”的新的教學系統和程序。以民族地區城鎮化過程中失地農民安置政策為例,第一步是讓學生思考城鎮化給民族地區帶來的人口市民化機遇與挑戰,尤其是少數民族失地問題的特殊性、復雜性和急難性;第二步是帶著問題到民族地區中去驗證,如通過游戲、交互仿真、田野調查、研究小組或各級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項目等,開展體驗式教學,觀察民族地區失地安置政策的效能;第三步是回到課堂有針對性地互動學習。在該環節要注意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手段,結合教材知識點開展研討式教學對政策議程、執行、評估和終結的理論意涵進行講授;第四步是拿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而非考試。指導學生課后持續關注民族地區城鎮化政策問題,以多元化的方式提交結課成果,并予以評價與分享。
2 民族地區城鎮化過程中失地安置政策的現狀與績效
翻轉課堂法的重點是實證性檢驗,因為只有通過問題的提出和調查才能讓學生認識政策問題的源頭。民族地區城鎮化離不開土地流轉和農民變市民這兩個政策問題。筆者指導學生調查團隊赴武陵山少數民族集中連片特困區對此進行了實地考察。目前,民族地區征地安置方式主要有四:一是以錢易地。政府與受征地農民協商以一定標準給予一次性的補償,而將土地使用權永久轉交給征地單位。二是以地易地。村組織或地方政府用土地換土地的辦法,另加一些補償來換取土地經營權。三是以工換地一些地方在進行貨幣補償的同時安排其就近進入鄉鎮企業工作。四是以險易地。如恩施部分地區為保證農民失地后生計,政府與農民以6:4的比例共同參保,購買再就業安置保險,參保金額由1萬至3萬不等,參保后的失地農民每月可領取至少439元補助費。
從100位失地農民生存現狀數據看,有效數據91人,其中66人失地后選擇外出務工,8人從事個體經營,6人由當地企業吸納就業,其余11人仍處于待業狀態。民族地區失地農民生存方式有四種:第一,外出務工。由于其風險小、門檻低,對資金、學歷要求不高,72%的受訪者會外出務工。其中85%以上選擇到長三角、珠三角、福建、浙江等地從事服裝、電子、建筑等時間長、報酬低的體力勞動,工作環境惡劣。第二,從事個體經營。由失地農民轉而從事個體經營的人員在此次調查中僅占9%,比例較低。第三,地方企業吸納。具有較高學歷或豐富工作經驗的失地農民在政府幫扶下,成功進入當地地方企業工作,成功脫離了土地。但這一部分僅占極小部分,在調查的全部失地農民中,進入地方企業工作的僅為6人,僅占全體7%。第四,待業。在政府安置政策之下仍有部分失地農民處于失業待業狀態,這一部分失地農民多為老弱病殘、文盲半文盲。
根據91個有效樣本的SPSS數據,經卡方檢驗后其在95%置信區間內的卡方值為0.026,具有顯著性差異。失地農民表示“一般清楚”和“比較不清楚”、“非常不清楚”的數據占比為52%,說明對政策了解不充分,同時相依系數為0.233,顯示“低度相關”,證明民族地區農民對征地補償和安置政策不甚了解。在“是否按期拿到全額補償金”這一變量中,農民表示很明顯看到補償兌現的只54.9%。許多農民認為“錢沒落實,地已經沒了”。有的地方政府不能及時兌現承諾,導致農民對征地具有排斥感和不認同感。統計表明樣本均值為2.8571,對應到滿意度量表值只能說明政策總體“滿意”。問卷統計發現,選擇“不太滿意”、“非常不滿意”的仍占27.5%,征地安置政策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3 民族地區城鎮化過程中征地安置政策的優化路徑及創新
對預先假設進行實證性檢驗之后,翻轉課堂要求在課堂中采用多媒體和網絡化教學方式,圍繞問題展開互動研討從中理解相關知識點。翻轉課堂的關鍵還是在課堂上,這就需要借鑒頭腦風暴、政策垃圾桶理論等新的方式讓學生參與討論。筆者將學生分為若干研究小組,讓參與調研的各小組成員將數據、圖片和視頻通過PPT等形式在課堂予以展示并結合教材內容闡發評論。通過概念及理論探索,針對如何優化民族地區城鎮化過程中征地安置政策形成了以下建議。
一是要依法、科學和民主決策,在征地安置政策設置之前系統考量和關照少數民族失地農民的特殊性。民族地區多為經濟欠發達的邊遠山區,少數民族人口數量普遍較少,土地對于少數民族群眾而言不僅是生存之本,亦是民族文化民俗傳承的根脈,顯得格外重要。城鎮化過程中不能搞“一刀切”,應因地制宜地審慎推進土地流轉,在法律法規框架內,以廣泛征求群眾意愿為前提,確保政策補償不落空。
二是強化地方政府協同和協作以及土地政策、戶籍政策、醫療社會保險政策之間的聯動、互補,為政策順暢執行減少阻力。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梗阻的原因主要是農民對政策不熟悉,各項政策缺乏連貫性和兼容性。民族鄉鎮政府應當著力提供“差異化”公共服務,解決少數民族農民失地后面臨的社會生活、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就業創業等新問題。如鼓勵政府與企業合作,定向培訓失地農民職業技能,實施就地、就近城鎮化,就無疑是適合我國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規律的舉措。
三是加強對征地安置政策效果的跟蹤監測和管控,保證民族地區的和諧穩定。對民族地區征地安置政策管理不可放任自流,要建立政府政策績效評估系統,杜絕侵害少數民族農民利益的亂開發、亂圈地和破壞生態及人文環境的行為。當前要抓緊建立民族地區征地安置政策后果的應急管理體系,將因征地、拆遷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納入政府考核之中。
四是對部分征地安置效果較差、容易導致民族關系緊張和社會矛盾的政策及時實行終結。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民族地區城鎮化要堅持以人的可持續發展為依皈,公共政策的決策者對政策進行評估后,應采取必要的措施,終止錯誤的、過時的、多余的或無效的政策,切實維護少數民族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 曾明星,蔡國民.基于翻轉課堂的研討式教學模式及實施路徑[J].高等農業教育,2015(1)
2 翟年祥,項光勤.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就業的制約因素及其政策支持[J].中國行政管理,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