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茶酒文化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關于明代西山島的制茶工藝,在張源的《茶錄》中有完整的記載?!恫桎洝吩疲骸霸觳瑁盒虏?,揀去老葉及枝梗碎屑。鍋廣二尺四寸。將茶一斤半焙之,候鍋極熱,她茶急炒,火不可緩。待熟方退火,撤入篩中,輕團那數遍,復下鍋中。漸漸減焙干為度。中有玄微,難以言顯。火候均停,色香全美,玄微未究,神味俱疲?!边@些歸納,真切地代表和反映了太湖地區炒青傳統制造技術的實際最高水平。碧螺春茶從茶青到干茶,需要很多的心血和人工,每一斤碧螺春茶的制作都需要一個龐大的工作團隊。1.500克干茶約需采6.8~7.4萬顆芽頭。2.500克干茶(4月中旬以前)約需2個采茶工人采摘茶青一整天。3.500克干茶約需炒茶師按(1.5斤茶青一鍋)炒3鍋左右。每鍋需耗時45分鐘左右,一斤干茶則需2小時左右。從中可以計算,每天最多可以生產多少斤茶葉。上圖為當地政府1983年的關于碧螺春采制標準的文件,其別強調了制茶過程中應“堅持什么”、“不準什么”。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可以來分析當前市場上碧螺春的采制狀況。“不準剝芽采”,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單槍”。據非蘇州本地茶友介紹說,現在一些茶客熱捧這類“單槍”的碧螺春,價格還不便宜。其實小葉種茶,只采“芽”,不但很費力,而且容易碎,因為芽很小,這樣就會降低產量。因此,現在市場上出現的“單芽”碧螺春,基本不是洞庭碧螺春,除非是個別商家后期刻意的加工而成。洞庭碧螺春最標準的外形是“一芽一葉”,俗稱“一旗槍”。再看“不準帶(戴)手套”的規定。近年來戴手套制茶比較流行,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制茶師,我們在一些宣傳照片上也經??梢钥匆娝麄兇魇痔壮粗撇枞~。戴手套,會對茶葉產生二次污染。另外鐵鍋的溫度高,手套容易受熱溶化,會產生難聞的味道,極易被茶葉所吸附。
碧螺春市場現狀令人擔憂
碧螺春茶是茶中婉約一派,慢慢悠悠地散發著魅力與清香。蘇州太湖洞庭山獨特的氣候以及茶樹與果樹等相間種植的種植方式,使得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然而,這一清香淡雅的茶,卻在市場上經歷著嚴峻的生存考驗。隨著碧螺春身價的抬高,更多的商販搞起了造假。最早是從江西、貴州等地收購茶葉,通過染色等方式來以次充好。隨著消費者辨別能力的提高,這些商販又采取了多種方式,進一步提高了造假水平。從以前的商販銷假,到原產地的制假、銷假。除去上述的造假以外,另外的幾個方面也使得洞庭碧螺春的前景堪憂。綜合歸納如下:
1.外來茶種的引進種植?!澳衬巢枨f種植基地”大量地承包荒山,或者指使村民挖掉原來的茶樹,種植“烏牛早”等大葉種茶。因為此類茶樹出芽早,在3月就能出芽,從而能制成所謂的“明前茶”,以高價銷售。正宗蘇州碧螺春茶為小葉種茶,發芽較晚。如果天氣較冷,則基本要在4月初才能大面積地采摘。
2.荒山種植。大面積的開墾荒山,梯田式的種植茶樹,類似于高山茶場一般。茶樹是耐蔭性強,在很弱的光照下,就能進行最大強度的光合作用。但光照過強,照的時間過長,超過了光飽和點,葉綠素遭到破壞,茶樹進行光合作用就受到抑制,嚴重時,光合作用就會停止。高山茶場有其獨特的優勢,高山多霧,較強的直射光透過云層時,會形成較多的漫射光。漫射光能促進葉綠素的形成,增加光合作用效率;漫射光光照強度較直射光弱的多。
篇2
1.1折價促銷
隨著圖書價格的放開,折價促銷成為網上書店最常用的一種營銷促銷方式。因為目前網民在網上書店購書的熱情低于在傳統書店中的購買,因此網上書店圖書的價格一般都要比傳統書店同類圖書的價格低,其目的是為了吸引人們購買。
1.2郵件宣傳
郵件宣傳是指網上書店根據會員顧客留下的郵箱名,將近期的促銷信息發到顧客的郵箱里。在國內的網上書店購買圖書時,購買者首先要注冊成為該網站的會員,在注冊過程中需要留下自己的郵箱名。之所以要求這樣做是因為網上書店會根據你以前的購買經歷發一些相關的圖書促銷郵件,即使你從來沒有在書店中購買過圖書,書店也會定期或不定期的發一些關于書店商品促銷的信息。
1.3網絡合作
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網上書店想到了網絡合作的方式來提高網站的形象和知名度。如當當網就提供了多種合作方式,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當當聯盟計劃”。這種聯盟模式和傳統的加盟方式不同,如果有一個專業性很強或特點非常鮮明的網站,它吸引了一批相對比較固定的網民,就可以考慮和當當網進行合作。這些網站的編輯可以在當當網上摘錄那些和自己主題內容相關的書籍或其它信息,通過自己的網站介紹給客戶。如果客戶通過這些網站成功購買了當當網的商品而又沒有發生退貨,這些網站將會獲得10%以上的銷售提成。
2網上書店營銷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圖書商品自身的問題
目前,用戶上網購書一般出于兩個原因:瀏覽的過程中發現一本有吸引力的圖書,馬上定購;需要一本在周邊區域不容易找到的圖書,可以在網上方便的找到。因此這對于網上書店的圖書數量要求比較高。而國內網上書店的圖書商品不夠豐富,顧客選擇的余地比較小,據2006年中國網絡購物簡版報告顯示,當當網有30多萬種中文圖書和音像商品,卓越網有45萬種商品數量。而亞馬遜則可以提供500多萬冊圖書,且還在以每周更新2萬種的速度增長。貝索斯曾經在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宣稱:“我們將使得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讀者都能定購到需要的書籍,不只是英文而已,還包括德文書籍、日文書籍?!眹鴥鹊木W上書店應加強與各地出版社的聯系,把全國各出版社出版的可供銷售的圖書,盡可能地放到網上書店中供讀者選擇。
2.2圖書價格的定位
網上書店之所以吸引顧客的重要原因是因其提供的圖書都有一定的折扣,圖書的銷售價格關系到網上書店的生存與發展,只有真正實現其價格優勢,網上書店才會有更好的發展。但是由于國內大部分網上書店經營規模并不是很大,無法從出版商那里得到更多的折扣,因而網上購書的優惠并不很大。如在當當網上購買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全球經濟的24小時》,此書原價34元,當當價為23元,折扣為68折,根據當當網的運費優惠規則,單張訂單購物金額在30元以下的需要支付5元的郵費,也就是說在當當網上購買此書的最終價格為28元,打82折。而8到9折的新書一般書店都會提供,在這種情況下網上購書的經濟性很難體現。
2.3個性化服務
國內網上書店中提供個性化服務的網站并不多,就算提供也只是提供一些很基礎的部分。比如,當當網推出了e周刊訂閱,顧客只需在感興趣的類別前的小框上輕輕一點,當當網就會記錄下顧客的興趣,然后顧客輸入自己的郵箱地址,當當網定期為顧客發送相關的商品信息,不過e周刊的工作效率卻不盡人意。與國外的亞馬遜的個性化服務相差很多。如果你是亞馬遜的??偷脑挘蛘咧灰阋呀浻羞^一次在亞馬遜購物的經歷,那么下一次你再去買書時,可能就用不著睜著眼睛吃力地去各類數目里查找了。亞馬遜會根據你以前的購物經歷,分析出你可能喜歡哪一類,于是它會自動給你提供一個參考書架,這時候的亞馬遜,可說是比現實中最精明的書店老板還要精明。
2.4物流系統不暢通
在影響網上書店發展的眾多原因中,物流系統的不完善已經成為阻礙我國網上書店發展的最大瓶頸。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基礎建設比較落后,沒有完善的物流配套體系。國內網上書店的很多圖書通過打折來吸引顧客,然而讀者在網上定購之后,書店一般需要送貨上門,網上書店一般依靠自己的送貨人員或者快遞公司甚至郵寄,而在我國現階段,物流周期長、成本高,無形中抬高了書價。同樣也由于配送系統的缺陷,一些讀者在網上定購了圖書后,可能要等很久才能收到貨品。
2.5惡性的價格競爭
網上書店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出現了惡性的價格競爭,最終導致兩敗俱傷的結果。2004年6月,當當網宣布推出“智能比價系統”之后不久,卓越網馬上推出了“1元冰點”價格-即網站每天以1元錢的超低價格向消費者推出了10款商品。而當當網也隨即設計了“1元購物”的促銷活動,所不同的是當當網充分發揮了自己商品品種豐富的特點,一共推出了1000款“1元商品”。緊接著卓越網相應的推出了“極品天天變,全部只1元”,并發起“買100送100”的宣傳攻勢。7月,當當網喊出“買100送150”的口號。當當網總裁李國慶曾公開表示,如果卓越網敢于將全部商品都降為1元,當當網定將以0.9元的價格奉陪到底。這樣的價格競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客戶的,但是如果網上書店推出的圖書價格非常的低,同時又為了能維持網站的正常運轉,必定會在其它方面降低成本,比如在配送、圖書質量方面等。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情況是不利于顧客的。
3差異化營銷在網上書店中的應用策略
3.1商品定價的差異化營銷
如前所述,商品定價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顧客可以通過網絡對各大網上書店的同類商品價格進行比較。因此,在網上書店的運營過程中,商品的正確定價對網站能否成功或是深入人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現在網上書店關于商
品定價處于惡性競爭中,絕大多數的網上書店都在一味的追求商品的低價,希望通過低價來吸引網民,比如“智能比價系統”的推出。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讓網民不知道該選擇哪個網上書店的商品,結果反而是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網上書店應該考慮適當的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或提供個性化的商品來吸引顧客,比如推出特約書和絕版書,或是暢銷書的封面有作者的簽名,這樣在其他網上書店銷售同類圖書時,即使定的是低價,但缺少一定的附加值,顧客也是有可能選擇高價的圖書。比如在當當網上購買一本《C2C電子商務創業教程》(原價是32.00元),當當網由于可以提供個性化的包裝,最后的圖書價格可能會比傳統書店中的價格要高,但是顧客仍然會選擇在當當網上購買。
3.2客戶服務的差異化營銷
在傳統書店中,客戶可以通過與商家面對面交流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國內網上書店則不能實現這一點,但是如果國內網上書店不能利用各種特色服務來吸引更多的讀者,那么客戶會選擇傳統書店,所以客戶服務對于網上書店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這里的客戶服務主要包括售前和售后服務兩個方面。在售前服務方面,可以在網站中建一個禮品頁面,為大人和小孩都準備各式各樣的禮物,通過向各個年齡層的顧客提供購物券或精美小禮物的方式吸引顧客長期購買本網站的商品,同時要為顧客提供精美的包裝。在售后服務方面需要網上書店及時、更好的提供退貨服務。除了做好售前售后的服務外,為了更好的提供服務,國內網上書店可以借鑒亞馬遜的做法:開設一個客戶服務部門。按貝索斯的說法就是,顧客服務部門幾乎集中了亞馬遜的一半員工,他們的工作就是直接與顧客打交道,幫助顧客解決一切難題,比如回回復電子郵件,解說新信息。如果顧客想查找某本書,卻只記得大致的封面印象,或者寫錯了地址,需要查詢某方面的資料。這個部門的設立,大大地方便了顧客,讓顧客感覺到自己不是在虛擬地網絡世界購買圖書,而是在一個非常真實地世界。
3.3網站功能的差異化營銷
網上書店擁有的圖書數量往往是傳統書店的十幾倍甚至更多,如何在這么多的圖書中讓讀者迅速而有效的買到自己想要的圖書呢?盡管網上書店搜索引擎的發展已趨于成熟,但用戶在使用中卻發現尋找需要的具有個性化特色的信息還不是很容易。分析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網上書店海量信息導致搜索引擎查詢效率低,另一方面網上書店的用戶對搜索引擎正確使用的經驗不多而降低搜索查詢的成功率。亞馬遜網上書店在每個頁面左上角顯眼地放置了搜索引擎,用戶可以方便的通過關鍵詞快速檢索、書名查詢、作者查詢、出版社和出版日期檢索、有關兒童和青年人的書籍查詢、非英語語種圖書的查詢、強力查詢、載體形式檢索和主題指南瀏覽等9種不同的索引方法來檢索亞馬遜網上書店數據庫,方便地尋找所需的書籍。同時還能得到豐富的圖書信息,幫助用戶做出購書的決策。國內網上書店應該不斷更新技術設備,使用最先進的網絡服務器,使其網站搜索功能更加完善,同時增加模糊查詢的功能,使讀者可以更方便的查找到自己所需的圖書。
3.4物流配送的差異化營銷
國內網上書店基本上屬于B2C的網上超市模式,盈利空間小。盡管送貨費用是由購買者另行支付的,但此舉必定會導致購書成本上升,限制銷售量。沒有一定的量做依托,就談不上規模效益。所以,要發揮國內網上書店的經營優勢,必須得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考慮顧客得利益與價值。除了打折、讓利外,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物流配送方式,縮短送貨時間,降低送貨費用及整個物流成本,把讀者真正吸引并鎖定在網上,實現最大限度的銷售。目前國內的網上書店采用的物流配送方式基本上可以分為郵政遞送、快遞公司專遞和自建配送系統。但這幾種配送方式的成本都比較高,國內網上書店是否可以利用報業配送系統。我國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日報、晚報、晨報,他們有自己完善的配送系統,送報準備而及時。國內網上書店完全可以利用成熟的報業配送系統,每天將網上承接的訂單匯總、提貨,送至有關報社,由他們分發配送。這樣,既可以降低配送費用,又可以準確送達。
3.5網站推廣宣傳的差異化營銷
對于一個企業建立品牌的重要性,已經沒有人再表示懷疑。在現實世界中,人們隨處可見的都是品牌之戰,誰的品牌響,消費者就認為它的產品好,用國內的電視廣告“大寶”的一句話就是:“嘿!人家就是認準了大寶!”。品牌的意義也正體現在這里。
貝索斯曾說,地段是傳統書店成功的重要條件,而對虛擬的網絡書店,品牌則是最為重要的。因此,網上書店必須提高知名度,樹立自己的品牌。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市場份額,達到一定的點擊率和交易量。由于互聯網上的網站太多,致使消費者無所適從,因此網站的聲譽越來越影響到網民的購物取向。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網上書店是在其它知名站點上刊登廣告,利用電子郵件和網絡論壇散發網上書店的各種信息,以提高網站的品牌。當亞馬遜書店認識到自己在提供某些專業性較強的書訊方面的不足時,便主動與那些專業的小型網上書店進行有償結盟,使讀者在訪問這些網站時可直接進入亞馬遜的相關頁面,顧客一旦因此在亞馬遜購物,亞馬遜便向這些網站支付書款的5%~15%的傭金,這樣使得互聯網上到處飄揚著亞馬遜的旗幟。國內網上書店完全可以借鑒亞馬遜的做法,在國內的專業性網站上張貼自己的網站信息,以便客戶可以更了解網上書店。
4結語
差異化營銷是一個動態過程,任何差異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方面,顧客的需求會隨之發生變化,昨天的差異化會變成今天的一般化;另一方面,競爭對手也是在變化的,尤其是一些價格、廣告、售后服務、包裝等,是很容易被那些實施跟進策略的網上書店模仿的,任何差異都不會永久保持。要想使本網上書店的差異化營銷成為長效藥,出路只有不斷創新,用創新去適應顧客需要的變化,用創新去戰勝對手的“跟進”,注重對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篇3
調查了解中發現,導至學生學習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學生和教師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這里既有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學習心理及智商因素,更有教師素質、教法等因素。差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強、求知欲低的特點,大致可分為三類:
(1)高能差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其智商高,反應能力、接受能力強,學習成績暫時較差。以男生居多。特點是好動、貪玩,在學習上投入時間太少。
(2)智商差生成績差是由于接化學論文化學化學論文受能力弱,學習效率低。但真正屬智商差生者為數很少。
(3)偏科差生是指那些對化學不感興趣從而學不進去,甚至放棄學習者,較普遍原因是學習方法不對頭。
二、對癥下藥是方向
對于高能差生,采用“聚焦法”。這類學生腦子靈、反應快,稍微懂了就不愿聽,注意力很難集中。教師只要想方設法把他們的精力“會聚”到學習這個焦點上來,即可摘掉差生的帽子。一般采取兩種方法:
(1)吸收他們參加化學課外小組,組織他們開展“小創造、小發明、小實驗、小制作、小論文”等第二課堂活動,以增強其學習化學的興趣。
(2)鼓勵他們參加化學競賽,促使他們多看書、多練習、多動腦、多動手,把他們心思集中到鉆研化學上來。偏科差生中以女生為多,學習上死記硬背多,靈活運用少??赏ㄟ^觀察和談心幫助其改進學習方法,并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具體做法是:
(1)對上課害怕回答問題的,盡量提些簡單的問題讓其回答,以增強她們的自信心;
(2)預先培訓后讓其做演示實驗,使其從成功中認識到自己的能力。
(3)讓其擔任課代表,利用青年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促使其非學好化學不可。
智商差生大都自卑,易“破罐子破摔”。一般采取感情傾斜法。具體做到:
(1)不歧視,更多地關心這些學習化學論文化學化學論文上的“貧困”者。
(2)促膝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3)笑臉進課堂,以減少差生的心理壓力。提問、練習多請差生上來,答好者給予表揚,答錯了善言鼓勵。
(4)作業“高標準”,對差生的作業要求和優等生同樣嚴格,多采用面批,當面糾正。
三、鞏固提高是關鍵
要使差生徹底甩掉差生的帽子,并使班里不再有新差生出現,這是解決差生問題的關鍵。通過以下幾方面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對學生進行學習化學重要性教育。課堂上舉例,盡量貼近生活實際,以縮短化學與日常生活的距離。結合授課內容講解化學元素發現史和化學家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化學,獻身科學的理想教育。這種教育要“化整為零”,采取生動活潑的形式。
(2)重視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既要重視教材規定的演示實驗、實驗習題和學生分組實驗,又要根據教學需要適當增做一些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演示實驗,以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原理。
(3)開放實驗室,實驗室是學化學論文化學化學論文生感到“神秘”的地方。只要學生提出合理的實驗方案,就讓他們進實驗室,差生可優先,教師作現場指導。以此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增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向心力”。
篇4
一英漢習語中文化的相似與差異比較
人類共有一個客觀的大自然,共同的生活經歷、共同的感受,有語言的“共性”特征。一個民族的習語往往又都能在其它民族的習語中找到它們的影子,例如,英漢語言中都用羊比喻溫順,用鋼鐵比喻堅硬,用象比喻高大,用狐貍比喻狡猾等。若把英漢習語的喻體作一對比,就會發現形象相同、意義相似的習語俯拾即是。例如:
①Nomancanservetwomasters一仆不能侍二主。
②Bitterpillsmayhaveblessedeffects良藥苦口利于病。
但是,可以看到有些習語盡管意義相似,它們在不同文化中的表達卻有微妙甚至是明顯的差異。例:
①Thefoxpreysfartherfromhome兔子不吃窩邊草。
②Heliveswithcrippleslearnstolimp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些相同或相近的意義在不同語言中表達上的區別突出反映了文化之間的差異性。這些差異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也體現在人們的思想和信仰之中。正是這種在、思維和風俗習慣上的差異才使各個民族的習語各具風采。從習語中可以觀察到各個民族相似的或特有的習俗,甚至識見和情感。由此可見,習語是反映民族文化共性與差異性的一個窗口,對習語翻譯而言,文化之間的相似性不僅使它成為可能,也為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便可找到對等的習語“Manproposes,Goddisposes”而“當著矮人,別說矮話”,甚至可以找到三條相近的英習語:
①Hethathathoneofhisfamilyhanged,maynotsaytohisneighbor,hangupthisfish
②NamenotaropeInthehouseofamanthathangedhimself,
③Don’ttalkofahalterincompanyofhimwhosefatherwashanged
但是,也可以看到,文化之間的差異給習語翻譯帶來了困難甚至障礙。以“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為例,“三更”“五更”尚可在英語中找到基本對等的詞“watch”,“閻王”在英語中便找不到對等概念了。盡管英語中有“devil”、“satan”、“Princeofdarkness”等豐富的詞匯,但所指的都是邪惡的神、魔鬼,這與中國神話中的“閻王”相距甚遠。在中國傳說中,“閻王”作為陰間之神,不僅掌握著塵世百姓的生死,令人生畏,同時他也給鬼魂生前的行為做出判決,是賞罰分明的一個神話人物。這與英語中的“devil”等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因而,習語中涉及到某一文化有的事物或概念,往往不容易做到理想的傳譯。筆者試將習語中所涉及的概念和形象歸于日常生活現象及動植物,并作一分析比較:
1日常生活現象
(1)飲食
習語中最能體現中西文化差異的要數有關食物和餐具的習語了。觀察一下這則習語:“生米做成熟飯”,米,盡管是亞洲人的主食,在西方由于東方式餐飲業的發展,接受米飯的人越來越多了,因而對這一概念來說多數西方人并不陌生。但是該習語中一個微妙的問題是字面意義與內涵意義之間的差距。在漢語中“生米做成熟飯”同“木已成舟”或“覆水難收”意義基本相同,都用以表示一件原非所希望的事情既已發生,只好接受這一現實,因而是用于表達無可奈何情緒的一句常用的習語。由于使用的是比喻,其喻意比較隱含。如果僅僅譯成“thericeisalreadycooked”來對應“生米做成熟飯”,則譯文完全停留在字面意義上,有不到位之處,容易產生歧義,需要進一步補充說明。
(2)數字
英漢習語中由數詞構成的習語比比皆是,如“一舉兩得”“千方百計”“萬水千山”“手無寸鐵”“五光十色”等,英語中相似的例子也不勝枚舉:Acathasninelives(貓有九命)。Oneenemyistoomany,andahundredfriendstoofew(敵人一個嫌多,朋友百個嫌少)。Oneeyewitnessisbetterthantenhearsays(百聞不如一見)。
漢語常用“萬”或“十八、三十六、七十二”等表虛指數字。例如:“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而英語中相對應的數字卻不具有虛指功能,這同計數單位有一定關系,例如“萬”是漢語中一個計數單位,在英語中是“tenthousand”,使用的計數單位卻是“thousand”。這對習語翻譯也有一定影響。英語中也有一系列虛指數字。
①Don’tworry,wehaveathousandandonewaytodoit.(不必發愁,我們有許多方法可以做的)。英語習語athousandandoneway其字面含義是“一千零一個辦法”,但這里并非實指,而是虛指“許許多多”。②Thechildrenwasintheseventhheavenwiththeirnewtoys(孩子們有了新玩具,高興極了)。習語theseventhheaven意為inastateofgreathappinessandcontentment。在猶太文化中,第七重天為最高,也是上帝的住處,喻指在天堂里,自然是高興萬分了。
(3)顏色
在中國,紅色是吉祥喜慶的顏色。逢年過節,處處便有這種顏色襯托喜慶節日的氣氛:掛起的大紅燈籠、門框上的紅紙對聯、小輩們收到的用紅紙包的押歲錢,不一而足。而在婚禮中紅色更是無處不在:新娘著紅妝,新郎戴紅花,窗戶上貼有紅紙剪成的“喜”字,洞房內紅燭高照。紅色在中國是一種深受喜愛的顏色,與其有關的習慣用法更是不勝枚舉:紅雙喜、大紅榜、開門紅……而英語國家中正好相反,紅色代表的是危險和警告,它往往出現在交通標志上,有時也表示負債,一個習語“beinthered”即是債臺高筑的意思。
此外,像黑、白、黃、藍等顏色在漢語和英語中的意義多有出入。如黑色,漢語中多表示人心陰暗險惡,比如“天下烏鴉一般黑”中,黑色便用以指無處不在的官僚腐敗等陰暗面。而英語中黑色卻是莊重肅穆之色,男賓在婚禮或是葬禮等正式場合,著裝都是黑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人葬禮上用白色,但西方人白色用于婚禮(尤其新娘)。這反映了東西方人對白色的不同認識。在東方人眼里白色透露的是蒼涼和哀傷,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卻常常意味著純潔。相反,表示悲傷的顏色在英語中是“blue”,不論“Loveisblue”還是音樂中的“blues”,“blue”都與憂傷有關,這同漢語中的用法是大相徑庭的。
2動植物
在各個文化中,帶有感彩最濃的莫過于動植物了,人類的靈性、勤勉甚至好惡、丑惡往往不同程度地被賦予動植物身上,折射出該民族的愛憎。但是,同一種動物或植物在不同文化中往往帶有不同的感彩,這在習語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
(1)動物
英漢語言中動物的內涵意義截然不同的例子更為突出。英語國家把狗視為“man’sbestfriend”(人類最好的朋友),有不少習語都反映了使用英語的民族對狗的喜愛,如asfaithfulasadog(像狗一樣忠誠);It’sdoggedthatdoesit(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而漢民族則把以狗指人視為罵人,漢語習語中狗的形象多數是貶義的,如“狗腿子”“狗東西”“狗急跳墻”“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等都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
蝙蝠(bat)在漢語中因“蝠”與“?!蓖?,便成了吉祥。幸福的象征,而在西方bat的形象卻是一種瞎眼、丑陋、兇惡的動物。許多人迷信bat與巫婆有關,人們相信bat闖入私宅是死亡的兇兆。如asblindasabat(眼力不行),havebatsinthebelfry(思想古怪),bebats(發瘋)等。
喜鵲(magpie)在漢語中是一種吉祥之鳥,傳說每年7月7日,牛郎織女銀河相會,喜鵲群集搭橋。民間認為喜鵲報喜,成語“喜鵲登枝”表示的就是這個意思。但在英語中magpie的形象卻是一種叫聲股噪,愛往巢里叼亂七八糟東西的鳥,常用來指饒舌或喜歡收藏破爛、什么都舍不得扔的人。實際喻義是“嘮叨、饒舌、嘰嘰喳喳、嘴巴不閑的人”。
海燕(petrel)在漢語里是一種不畏艱難險阻,迎著暴風雨奮勇拼搏的海鳥,它是勇敢、頑強、不屈不撓的象征,這可能與在中國流傳很廣的高爾基膾炙人口的散文詩《海燕之歌》有關??墒窃谟⒄Z里“astormypetrel”是指一個“到處惹麻煩的人”??梢娪h文化中動物的喻義不僅僅是存在著程度上的差異,有些甚至是沖突的。
(2)植物
在對植物名稱的翻譯中也有許多現象值得比較研究,例如牡丹對中國人而言,還有很重要的象征意義。由于其盛開時的絢麗模樣,牡丹備受世人的推崇。中國歷代詩人詞人都有作品誦詠牡丹,把它當作富貴的象征。若推而廣之,中國古代文人多有寄情山水花草,他們的作品中出現的植物許多都有象征意義,如梅花之不畏苦寒、松竹之高潔。之樸素等等都代表著中國的民族精神和價值觀念。古人托物言志的習俗更加賦予各種植物多種多樣的情感。由此可見,簡單的一兩株植物往往折射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其象征意義和聯想意義極為豐富,往往無法在翻譯中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二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中,并且反映民族的風情習俗。不同的民族的文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這是因為不論人們種族、膚色、國籍、民族如何,一般地說,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擁有同一個世界和宇宙。他們的生理結構、思維活動、感情標準(喜、怒、哀、樂)、道德標準(是、非、善、惡)大致相同。人們的日常生活、思想感情、追求和愛好也往往不相上下。他們對客觀世界的體會和看法在總體上接近。這種文化的普遍性產生了漢英習語的相似性。從另一方面來看,作為文化主體和創造者的人都屬于一定的民族,無不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生活和創造文化。各民族在地域、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經濟、文學、歷史、宗教、發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從而形成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使得一個民族的文化在許多方面有別于另一個民族的文化。這種獨特在不同的民族語言中都有鮮明的體現,導致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習語,即承載了大量“民族文化積淀”的習語。要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研究習語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途徑。因而,在外語教學中應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之正確領會語義,學會用外語進行有效的交際。
參考文獻:
[1]畢研韜,李聞海語言與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篇5
1水稻機插育秧技術
機插育秧是機插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體系中的關鍵環節,與常規育秧方式相比,機插育秧的顯著特點是播種密度大,標準化要求高。必須把握好5關:一是營養土配備消毒關,二是精耕細作秧田關,三是品種種子選擇關,四是精量播種關,五是秧水肥田管理關。把握3個原則:一是田平水淺栽插原則,二是適時栽插原則,三是合理密植原則。機插秧苗須達到2個基本要求,一是秧塊標準,秧苗分布均勻,根系盤結,形如毯狀,提起不散,能適合機械栽插;二是秧苗個體健壯,青秀均勻整齊,苗挺葉綠,無病蟲害,能滿足高產要求。常用的機插育秧方式有軟盤育秧、雙膜育秧。按床土的干濕分為濕潤育秧和旱育秧。選擇育秧方式應根椐當地水源條件而定。在水源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軟盤濕潤育秧操作簡便可行,且用工少,生產成本低,質量有保證,適宜大面積推廣。
1.1軟盤育秧
1.1.1準備工作。秧田應選擇避風向陽、土壤肥沃、排灌分開、運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園。按照秧田面積與機插大田面積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大田一般需備軟盤300~375片/hm2。準備寬2m的農用薄膜63m/hm2,長2m的竹弓60根/hm2。床土為過篩的營養細土(菜園土)1500kg/hm2。根據情況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質、高產、穩產的大穗型品種。大田一般需備足雜交早稻種子22.5kg/hm2(常規稻30kg/hm2)。種子應經過精選,以保證出芽率。并用藥劑浸種預防病蟲害;稻種吸足水分的標準是:谷殼透明,可見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斷而無響聲。催芽標準為:手工播種根芽長度不超過2mm,機械播種“破胸露白”即可。
1.1.2精細播種。軟盤育秧按播種方式可分為手工播種和機械播種,手工播種方法簡便通用。手工播種的作業流程:床土準備碎土拌肥過篩堆悶熟化;曬種發芽試驗選種藥劑浸種催芽精做秧板;鋪放空盤裝盤土灑水播種蓋土封膜揭膜煉苗肥水管理起盤移栽。
1.1.3苗期管理。①播種至出苗期。主要是保溫濕,快出芽,促齊苗。膜內溫度保持在30~32℃,如超過35℃,應揭開兩頭通風降溫以防高溫灼苗。如遇連續陰雨天,每隔2~3d,選中午揭開膜的兩頭通風1次,床土水分一定要充足,若床土發白,必須補足水分,保濕全苗。但要避免雨水淹沒秧床,造成悶種爛芽。②一葉期??販乜貪?,防徒長。膜內溫度控制在25℃以內,超過25℃應兩頭揭膜通風降溫。③二葉期。膜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揭膜煉苗,干燥促根。揭膜應在陰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④三葉期。應注意保溫防寒,除陰雨天外,實行日揭膜夜蓋膜的方法,當最低氣溫穩定在15℃時方可拆棚,并要求床土濕潤不發白,含水以透氣。移栽前3~5d控水,保持床土干燥,以利機插。⑤噴施送嫁藥(肥)。
1.1.4栽前準備。①施好出嫁肥。一般在移栽前3~4d進行,用肥量及施用方法應視苗色而定。②適時控水煉苗。栽前通過控水,促進秧苗老健,增強秧苗抗逆性。③帶藥移栽。機插秧苗由于苗小,個體較嫩,栽后易遭受病蟲危害,在栽前1~2d要噴藥預防,堅持帶藥移栽。④起運移栽。起盤后小心卷起盤內秧塊,疊放于運秧車,堆放層數一般2~3層為宜,運至田頭應隨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隨起隨運隨插,嚴防烈日傷苗。
1.2雙膜育秧
1.2.1作業流程。地膜打孔鋪放孔膜,精做秧板鋪撒床土,床土準備破碎拌肥過篩洇足底水均勻播種覆土覆膜蓋草揭膜煉苗肥水管理切塊移栽。
1.2.2準備工作。①雙膜準備。一般大田需備足幅寬1.5m的地膜63m/hm2;幅寬2.0m的農膜63m/hm2。②地膜打孔。孔距一般2cm×3cm,孔徑為0.2~0.3cm。打孔孔徑不宜過大或過小,孔徑過大造成大量秧根下扎,增加起秧難度;孔徑過小,透氣性差,易造成爛秧。③秧池準備。秧池田與機插秧大田比例為1∶100。秧池田的秧板寬為1.4m。秧溝規格及秧板質量標準與軟盤育秧要求相同。
2機插大田技術
2.1大田耕整
①田塊平整,高低不過寸。②田面整潔,無雜殘物。③田
面上細下粗,細而不糊;上爛下實,表土硬軟適中,插秧作業時不陷機、不壅泥;泥漿沉實達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結,水清不渾濁。④耕整時,不宜用深耕機械作業,以防耕作層過深。
2.2大田施肥
根據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結合旋耕作業施用適量有機肥和速效化學肥料。氮肥量一般掌握在稻田總氮量的20%。在缺磷鉀土壤中應適量增施磷鉀肥。
2.3泥漿沉淀化除封殺
化除封殺是機插秧高產的關鍵措施之一。大田耕整后須經一段時間沉實。沉實時間的長短應根據土質情況而定。砂質土需沉實1d左右,壤土一般需沉實1~2d,黏土一般需沉實3d左右。
3機插作業技術
插秧機按操作方式可分為手扶步進式與乘坐式,我縣丘陵山區適宜以手扶步進式為主;按插秧速度可分為普通插秧機和高速插秧機。行距30cm,不可調,株距3檔可調,深度、取秧量可調。其主要特點:一是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可以量化調節。二是具有液壓仿形系統,可以提高水田作業的穩定性。三是機電一體化程度高,操作靈活自如。四是作業效率高,省工節本增效。
3.1插秧機調試
插秧前須對插秧機作1次全面檢查調試,以確保插秧機能夠正常工作。要按照農藝要求確定穴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數,調節好相應的株距和取秧量。以保證大田適宜的基本苗。
3.2插秧機道路行走
插秧機前往作業區進行道路行走程序:一是發動機起動后,應達到熱機狀態。二是將苗箱置在機體的中間位置上。三是將變速桿撥到“行駛”位置上。四是將液壓操作手柄往下撥到“上升”位置,然后把液壓操作手柄撥到“固定”位置。五是將發動機油門處于低速轉動狀態。六是將主離合器手柄慢慢拉到“連接”位置,插秧機即可行走。
3.3插秧機田間行走
(1)田間行走方法。方法1:插第1行時首先在田埂周圍留有4行寬的余地。方法2:第1行直接靠田埂插秧,其他3邊留有4行、8行寬的余地。
(2)插秧機的轉向換行。插秧機到田頭轉向換行采取步驟:一是將插秧機離合器撥至“斷開”位置,降低發動機轉速,將液壓手柄撥至“上升”位置,使機體上升,將劃印桿收回。二是將手柄往上稍稍抬起并用手捏需旋轉方向一側的轉向離合器手柄,插秧機即慢慢開始輕松轉向,以便進行下一個行程插秧作業。
(3)劃印器的使用。插秧機在行走時,劃印器在大田表土上會劃出一直線痕跡;插秧機轉彎后,應將發動機上的中間標桿對準劃印器劃出的直線,以保持插秧機的直線行駛。
(4)側對行器的使用。插秧機轉彎后,應將側對行器對準上一個行程已插秧的秧苗行,以使插秧機每次行走時有均勻的行距。
3.4插秧機停止作業
作業結束需要停機時,首先將油門撥至“低”的位置,使發動機轉速下降;然后將發動機開關撥至“OFF”位置,發動機可立即熄火,插秧機停止作業。
參考文獻
篇6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盆景和插花的制作過程并不簡單,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常手忙腳亂,不能將課堂上學的造型原則很好地應用到實踐中。另外,一些學生不善于觀察,只專注插制,制作成的作品常上重下輕,沒有厚度,缺乏立體感,在插制過程中一定要多觀察、多總結,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實訓時最好2人一組,這樣旁觀的同學,可以及時提醒,完善作品的不足。
二、改革教學效果評價體系
課程考核采取理論加實踐的考核方式,為了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理論和實踐考核的比例由原來的7∶3改為1∶1,即理論考試占50%,實踐動手能力考核占50%,理論考核期末考試占70%。考試題覆蓋面廣,題量大,以便全面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平時成績占30%,平時成績內容包括考勤、課后作業、課堂小考、閱讀報告和專題討論等,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三、注重基本操作技能
篇7
一、東西文化反映在價值觀上的差異
價值觀是人們對好與壞、美與丑、值與不值、干凈與骯臟、正確與錯誤、善良與殘酷、公正與不公正、得體與不得體所進行判斷的標準。價值觀寓于人的思想之中,是控制行為選擇的心理活動,是人們對周圍的世界進行思考并使自己與之適應的活動。
東方文化注重“和為貴”,以“和”體現其最核心的宗旨。而在西方人的意識中,全局的觀念比較淡薄,個人的利益是至上的。西方人在道義上沒有東方人的背負,他們只知道為生存而奮斗;為利益而爭斗;為欲望而決斗。獲取個人利益是其社會行為的指南,也是其事業成功的支柱。
西方人尊重個人權力,向往自由,崇尚平等,他們心目中理想的社會是一個任何人,無論出身貴賤,都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從頭開始的社會,這一“平等”觀念體現在行為模式中常表現為對陌生人甚至是家人的過份客氣和禮貌,如對任何服務都要說聲“謝謝”,作完報告也要說聲“謝謝”,對待家庭成員甚至是晚輩也是“謝謝”掛在嘴邊,連打個噴嚏也要說聲“對不起”。
二、東西文化反映在思維邏輯上的差異
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辯證思維與邏輯思維上,一般用辯證思維來描述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用邏輯思維或者分析思維來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歐美人的思維方式。中國人的辯證思維包含著三個原理:變化論、矛盾論及中和論。變化論認為世界永遠處于變化之中,沒有永恒的對與錯;矛盾論則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對立面構成的矛盾統一體,沒有矛盾就沒有事物本身;中和論則體現在中庸之道上,認為任何事物者街年在著適度的合理性。對中國人來說,“中庸之道”經過數千年的歷史積淀,甚至內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與中國人的辯證思維不同,西方人的思維是一種邏輯思維。這種思維強調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勝認為事物的本質不會發生變化,一個事物永遠是它自己;非矛盾性相信一個命題不可能同時對或錯;排中性強調一個事物要么對,要么錯,無中間性。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也叫分析思維,他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不像中國人那樣追求折衷與和諧,而是喜歡從一個整體中把事物分離出來,對事物的本質特性進行邏輯分析。正是因為思維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況下,東方人和西方人在對人的行為歸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國人強調個人的作用,而中國人強調環境和他人的作用。東方人信仰理想主義,重視主觀看法。西方人則信奉現實主義,重視客觀事實,一切以數據和事實為依據。
篇8
[4]Bryman, A.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3rd ed)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5]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ESRC). ESRC Framework for Research Ethics (FRE) 2010 (Revised September 2012) [EB/OL]. esrc.ac.uk/_images/FrameworkforResearchEthics_tcm8-4586.pdf, 2012-12-23.
[6]De Wet, K. The Importance of Ethical Appraisal i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Reviewing a Faculty of Humanities’ Research Ethics Committee [J]. Journal of Academic Ethics, 2010,(8):301-314.
[7]李玲.論質性研究倫理審查的文化適應性[J].比較教育研究, 2009,(6):7-11.
[8]Creswell, J. W. & Clark, V. L. P.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Mixed Methods Research [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7.
[9]Robson, C.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of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s (2nd ed) [M]. Lond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2.
[10]Seedhourse, D. Ethical Grid [EB/OL]. /images/ethicgrid.jpg, 2012-08-30.
[11]Stutchbury, K. & Fox, A. Ethic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troducing a methodological tool for effective ethical analysis [J].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9, 39(4): 489-504.
[12]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7th ed) [M]. Oxon: Routledge, 2011.
[13]Creswell, J.W. Qualitative Inquiry &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Approaches (2nd ed) [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7.
[14]Canadian Institutes of Health Research,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TriCouncil Policy Statement: Ethical Conduct for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s (2nd ed) [EB/OL]. http://pre.ethics.gc.ca/pdf/eng/tcps2/TCPS_2_FINAL_Web.pdf, 2012-12-23.
[15]Brewer, J.D. Ethnography [M].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0.
[16]束景南. 朱子大傳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17]錢鐘書. 談藝錄 [M]. 北京:中華書局,1984.
篇9
一、文化、企業文化及酒店企業文化
“文化”一詞,至今為止尚未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文化對經濟、社會和人本身的影響之深刻已是不由爭辯的事實。廣義的文化指人類社會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狹義的文化則指后者。不管廣義狹義,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創造的產物,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沉淀物。
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具有該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的總稱。根據企業文化層次理論,企業文化可分為企業物質文化、企業行為文化、企業制度文化和核心的企業精神文化。一般來說,廣義的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核心的精神文化;狹義的企業文化指企業的精神文化。為了更科學全面地把握酒店企業文化的內涵,本文對酒店企業文化作如下定義:
酒店企業文化是指酒店企業在長期經營管理過程中,逐漸發現、總結并凝結成的,為全酒店員工所認同并遵守的經營理念、管理制度、行為規范、企業愿景以及價值觀和一切物質形態等的總和。其內容主要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處于核心地位的精神文化。
二、中外酒店集團企業文化的對比
(一)物質文化比較
酒店的物質文化指酒店的建筑和設施設備(即酒店的硬件)所表現出的文化,是酒店企業其他文化的物質載體。
通過對大量中外酒店的對比研究發現:相應級別的中外酒店在物質文化上差異不大。它們大多地處城市CBD,交通便利;建筑識別性強;客房格調雅致,并配備技術先進的服務設施;齊全的休閑康樂等配套設施;支持全球交互預定的銷售網絡。
(二)行為文化比較
酒店的行為文化指酒店企業員工在企業經營、對外宣傳、人際關系活動、文娛體育活動、以及人員管理中產生的文化。它是酒店企業經營作風、精神風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也是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的折射。
中外酒店企業的行為文化差異顯著,究其根本是國家文化層面上的差異。具體到酒店內部,主要體現在服務顧客時的語言、舉止等方面。比如,“服務進房”和“衛生間貼身服務”在中國看來是酒店熱誠待客的表現,而在外國卻被視作不尊重顧客隱私,甚至嚴重侵犯顧客私生活的行為。
(三)制度文化比較
酒店企業制度文化指酒店企業為了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在主動創制組織的規范體系時所表現出的文化,它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
中外酒店企業在制度文化上差異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決策方式不同。在國外,由于資本主義的自由平等精神的影響,企業上下級之間的權力距離較小。決策管理追求理性和民主,力求做到制度化、程序化,以此作為高效率的保證。相反,在國內,受中國傳統君臣等級文化的影響,企業內部存在較大的權力距離。許多酒店企業決策方式是“環鏈式”,即在做重大決策時,為了保證不出現或降低失誤,通常采取企業領導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決斷的方式。但是,隨著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中國酒店企業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步升級,呈現國際化的特點。
(2)制度理念不同。在國外,酒店企業十分注重規章制度的建立,并要求員工嚴格遵守,凡事對事不對人,因此顯得理性而缺乏人情味。在國內,由于大多企業都是家族式管理模式,成員之間都處在微妙的人情關系中,管理上更多靠的是無形的社會倫理秩序。
(四)精神文化比較
酒店企業的精神文化是酒店企業在經營管理實踐中,在社會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長期精神成果和文化觀念的綜合,它是酒店企業文化的靈魂,決定著酒店企業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
篇10
0 引言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因此,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習者在實際交際中語言運用的能力,即語用能力。在人類的語言活動中,無論是哪個國家,見面打招呼都是人們使用最頻繁最普遍的言語行為之一。招呼語起到了建立人際關系的作用,為接下來的社會交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此,對英語招呼語的分析和研究,是了解高校大學生語用能力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1 英語招呼語的概述
英國學者Firth(1972)對招呼語的研究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重視。他指出招呼語是“一種傳遞非表面信息和符號系統,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高度約定俗成的行為,遵循一些定型的常規?!标P于招呼語的研究的側重點和角度各有不同,但大多數都是以Malinowski(1923)有關應酬交際(phatic communion)的理論為出發點的。大多研究者都認為招呼語至少具備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在交際中表友善的言語行為;二是程式化程度較高;三是語義含量較低。
Duranti(1997)對招呼語作了較系統的分析,他歸納出了招呼語具有以下六大特點:(1)臨界性;(2)共同視角的建立;(3)毗鄰對形式;(4)形式和內容的可預測性;(5)內在時空單元的建立;(6)對交際對象的認可。
Erving Goffman認為招呼是禮儀化的行為,具有建立或結束人際關系的功能,是交際開始的認定和標志。Laver(1981)認為,招呼語是一種禮貌行為工具,其使用受到禮貌規范的影響。Laver提出了“關于英國招呼語和告別語選擇的制約因素分析框架圖”,他考慮到了年齡、親疏程度、社會等級、社交場合等因素都會對招呼語的使用產生影響。
2 本研究的調查設計
本研究的調查學生來自普洱學院2015級英本1班、2015級應用英語班及2014級酒店班。為使研究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我們按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兩個板塊進行數據的分析。為保證問卷的真實可靠性,調查利用課堂教學時間,現場發放問卷,筆者講解做題說明,并強調該問卷是匿名的不計分數,讓學生自行完成,教師現場指導和督促。英語專業發放問卷66份,回收有效答卷66份,回收率為100%。非英語專業發放問卷52份,回收有效答卷51份,回收率為98%。
問卷一的設計參照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五分級制,通過“很常用”、“常用”、“有時用”、“很少用”、“從不用”五個級別,來考察中國學生英語招呼語類型的使用頻度。為了便于統計和分析,我們將“很常用”和“常用”合在一起定為高頻率;“有時用”定為中頻率;而“很少用”和“從不用”定為低頻率。第二部分由8個多項選擇題組成。每題描述一個打招呼情景,然后給出2~4個選項。要求被試選出在該情境下最合適的答案。
3 調查結果分析
借助統計軟件SPSS15.0,我們對問卷結果做了統計分析,發現大學生英語招呼語使用情況存在以下特點及問題:
3.1 使用招呼語問答形式單一
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非英語專業還是英語專業的學生,使用的招呼語類型較為單一,高頻率使用的招呼語僅為以下幾種(見表1)。
3.2 對一些地道的招呼語方式了解甚少
在問卷中,筆者特意選取一些英美國家經常會使用的一些招呼形式,但是問卷結果表明學生掌握的招呼方式太少,對一些地道的真正在英美國家常用的問答方式了解甚少(見表2)。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歐美國家一些實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招呼語的問答形式使用非常少,在訪談中很多同學提出對 “Hello there.”“Wow, look at you.”“Just hang in there” Can’t complain等句型不太了解其用法,甚至很多同學提出從未接觸過此類招呼語。這一點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也表現得非常明顯。
3.3 英語稱呼語選用不當
在問卷的第二部分即情景選擇題中,學生們對英語國家的稱呼語選用不當。
題①“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is your good friend, what would you address him?”選擇“William”的專業及非專業學生僅占45%和47%;而選擇“Clinton”的竟分別高達18%和17%;此外,選擇“Jefferson”的分別為23%和16%。結果表明,學生對英語名字的構成不熟悉。在英美國家,姓名大多有三部分構成,即名(First name)、中間名(middle name)以及姓(last name)。中間名在很多場合省略不用,而非正式場合或是熟人朋友之間常直呼其名,但是直接稱呼別人的姓是很不禮貌的,姓通常要與Mr.、Mrs.、Miss、Ms.等詞連用。
題②“You meet your English teacher Dr. Smith outside the classroom in the morning, what would you say?”的回答中,選擇“Morning,Dr. Smith”的專業和非專業學生比例分別只有56%和31%,其余學生均選擇了“teacher”作為稱呼語,而事實上,在英語里,同時,在英語中, teacher, lecturer, engineer 之類的詞只用來表示職業,而不能用作稱呼。
題③“what would a little boy address Mrs. Green, a 70-year-old professor?”一題中,只有45%和49%的專業和非專業學生選擇了“Mrs. Green”,選擇 “Granny”的分別高達55%及51%。
3.4 禮貌方式及程度選擇不當
在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學生的禮貌方式及程度選擇不當。學生受母語文化的影響,將“禮儀之邦”的思維方式帶入外語中,從而使學生對禮貌等級把握偏離。
題④“Zhang Tong is a secretary in a company. She went to the airport to meet Miss Green who she never met before. How would she say?”中,專業及非專業學生中只有42%和35%的學生選擇了比較親切自然的方式“Excuse me, would you be Miss Green?”而其余同學都選擇了“Excuse me,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if you are Miss Green?”在訪談中,學生提出他們認為后者比較禮貌。
題⑤“How will you greet professor Smith as soon as he finishes his lecture?”專業和非專業學生分別有33%和19%選擇了“How do you like your students?”其余同學都選擇了“You must have been tired”和“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b”。
在與陌生人的對話中,學生們也都傾向于使用他們認為比較禮貌的方式。題⑥“In the street, a man wants to smoke a cigarette , but he has no match. How would he ask a stranger?”這一情境中,選擇 “Got a match, mate?”的專業占36%,非專業占10%,大多數同學都認為應該使用“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 give me a match”的方式才更為禮貌。
題⑦“Miss Li, the secretary, wants to talk to her manager, Mr. Smith. What would she say? ”選擇“I am terribly sorry to trouble you, Mr. Smith.”的專業學生占28%,非專業學生占25%。事實上,這種表達方式非常生硬而且疏遠了雙方的關系,遠遠不如“Can I have a word with you?”親切。
3.5 招呼語的內容及形式缺乏適切性
在招呼語內容的選擇上,中國學生也表現出一些特征。如題⑧“On the way to the cinema, Zhang Li saw professor Smith walking to the cinema, too. What would Zhang Li say?”專業組只有24%的學生選擇了正確答案“Good evening, professor Smith.”其余同學都選擇了“Where are you going?” “Are you going to the cinema?”之類的詢問行蹤的招呼形式。而專業同學的正確率也僅為22%。
3.6 英語專業學生的語用失誤略低于非專業學生
我們把題型二里的選擇題的錯誤率做了平均計算得出結果:從稱呼語、禮貌級別、內容形式三個方面統計語用失誤率。英專學生分別為:51.3%、54.3%、60.3%;而非專業學生的語用失誤率依次為:57.7%、63.25%、68.3%??梢园l現,英語專業學生的語用能力略高于非英語專業學生,但是兩者的語用失誤率都很高,英語專業學生的語用能力與非英語專業的沒有顯著性差別(見圖1)。由此看出,學生語言能力并非與語用能力成正比,英語專業學生與非專業學生之間語用能力的差異并不顯著。這一點也透露出有關L2 語言能力與語用能力的另一種可能性,就是語言能力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反而會對語用能力產生制約,使得語言能力較強的學生在真實的語用交際中過分考慮其語言的語法正確性,反而犧牲了語用的恰當性。當然,這一點還有待進一步的后續研究來證實。①
4 問卷結果的原因分析
4.1 文化遷移
文化遷移是指由文化差異而引起的文化干擾。它表現為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或外語學習時,人們下意識地用自己的文化準則和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和思想。②文化遷移往往導致交際困難、誤解,甚至仇恨。在社交語用能力方面,主要是由語言學習者的文化觀、跨文化觀、價值觀、信仰、社會距離、彼此權利義務等與本族語者產生差距而形成的。
4.2 中西文化背景下禮貌原則的語用差異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往往都會遵循約定俗成的禮俗規范。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必定會產生不同的禮貌規范。而人們潛意識里都會以本國的禮貌規范去衡量交際行為。Leech的禮貌原則具體如下:得體準則、慷慨準則、贊揚準則、謙虛準則、贊同準則和同情準則。在借鑒了Leech的禮貌原則基礎上,顧曰國歸納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五條禮貌原則:(1)貶己尊人準則;(2)“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等”稱呼準則;(3)文雅準則;(4)求同準則。中西方在禮貌原則上的差異,也自然會影響人們的在語言形式上的選用。
5 結語
高校英語教學培養模式亟需改變,加強語用能力培養應為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教師要改變以往“重語言輕語用”的觀念,在教學中納入語用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跨文化交際意識;二是在教學材料的選用方面,應盡可能的選擇真實的語料,而不是為了訓練某個語法點而刻意編造的生硬的材料;三是要注重語言環境的創設。學校及教師要通過多種網絡學習平臺、課內外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語言學習的語境和氛圍。只有同時加大以上方面的教學改革力度,高校的英語教學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跨文化意識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