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初二知識點總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是我們社會生活追求的一個重要主題。
體現著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對權利的尊重、對自身力量的肯定。公平是在 中產生的。以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公平的合作,必然是 的合作。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于我們順利地,為社會作出貢獻。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的個體,面對不同的問題,對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公平是相對的,其判定跟選擇的標準有關,其實現跟當時的歷史條件有關,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
2、你認為什么是公平?(你是如何理解公平的?)
答:公平,意味著處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個人,即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承擔它應分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的利益。
3、為什么社會穩定和發展需要公平?(公平對于社會穩定和發展有哪些作用?)
答: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發展。有了公平,社會才能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每個社會成員的生存和發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們才可能通過誠實勞動,得到自己應得的東西,滿足自己合理的期望,從而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這樣,整個社會才能人人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動社會持續發展。
4、社會公平主要表現是什么?
答:社會公平主要表現是:社會為每個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并使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勞動和貢獻得到應得的利益。
5、如何維護社會公平:
(1)不僅要靠政府和各種社會組織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位社會成員的努力。(2)樹立社會公平意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等,是對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
6、公平總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任何社會都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
公平總是相對的,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不可能達到絕對公平。我們只能為創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做出不懈的努力。
7、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我們應該怎么辦?
答:應增強維權意識,善于尋找解決途徑,采用合法手段去解決問題,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當我們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覺得委曲困惑時,我們不妨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當我們見到不公平行為時,應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
8、為什么合作需要公平?
答:①公平合作,能使合作者各司其職,各得其所,有利于個人的進步與發展。②公平合作有利于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③公平合作能夠滿足人們的合理期望,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
9、中學生應該怎樣樹立公平合作意識?
答:①在學校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中,積極培養公平合作意識;②要正視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積極創造條件,促進社會公平更好地實現。
政治八年級上冊知識歸納友好交往禮為先
一、禮貌顯魅力
1、禮貌的含義: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規范,是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
2、禮貌的重要性
(1)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礎。禮貌反映我們自身的素質,展示我們的風采。如果對人不禮貌,就會對人造成傷害,妨礙我們與人交往。
(2)禮貌是文明的體現,是自尊的需要。是否文明禮貌,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道德修養,影響到人際關系的質量和社會風氣的好壞,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尊嚴。我們有了禮貌,就有了與人交往的親和力。
3、我們對人有禮貌的主要表現
我們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語言、態度和行為等方面。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是與人友好交往必備的素養。
二、禮儀展風采
1.禮儀是一個人必備的素養
禮儀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們必須具備良好的禮貌素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禮儀的要求。
2.講禮儀的意義(或講禮儀的重要性)
⑴如果我們不講禮儀,就可能傷害別人,使自己難堪,甚至無法適應現代社會。
⑵自覺做到講禮儀,不僅僅關系到我們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關系到周圍的人,關系到我們的集體,甚至關系到我們民族和國家的形象。
⑶按禮儀要求去做,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會使我們變得優雅可親,更容易被人接納。
3.社交禮儀:包括握手、接電話等。
靠學習、觀察和思考養成。
4正確.對待傳統禮儀:我們也不能拘泥于傳統的繁瑣禮儀,而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禮儀習俗,繼承其精華,剔除其糟粕,把傳統禮儀與現代社會的要求結合起來,做到與時俱進。
1.走進正義
(1)我們都愿意生活在正義中。期盼正義、維護正義,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聲。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在社會進程中,凡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正義的行為;凡是阻礙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損害公共利益和
他人正當
權益的行為,都是非正義的行為。正義要求我們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權,公正地對待他人和自己。
(3)公正的對待,必須有正義的制度來保證。如果沒有正義制度規則的支持,就難以實現社會公平。
2.社會發展需要正義
(1)我國相關制度的規定體現了正義,正義因制度而有保證。正義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
(2)沒有正義的制度就沒有真正的公平。正義通過制度的調節來避免嚴重的社會分化,使得我們的社會健康、持續地發展,最終造福每一個社會成員。正義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為和諧。
二、自覺維護正義
1.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
(1)正義和正義制度是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我們都必須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作為社會成員,我們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就是在維護正義。我們要從小樹立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為榮的意識,養成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的良好習慣,以實際行動維護正義。
(2)非正義行為,會損害別人的權利和機會,進而危害整個社會。面對非正義行為,如果選擇消極的態度,就會助長非正義行為的擴散,最終損害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利益。
2.做有正義感的人
篇2
1.grow up 2.somewhere interesting 3.a year or two / one or two years
4.make money 5.save money 6.more than = over 7.play sports 8.keep fit
9.communicate with … 10.take out 11.do the dishes 12.do chores 13.do the laundry 14.make the bed 15.living room 16.get a ride = get sb a ride 17.go to a meeting = have a meeting 18.work on 19.take sb for a walk 20.close to / near to 21.in town /in the country /in the city 22.do a survey of 23.the price of 24.computer programmer25.take acting lesson 26.a part-time job 27.play an instrument28.make the soccer ream29.New Year’s resolution 30.sweep the froor31.fold your clothes 32.have a good quality clothes
二.考點歸納:
考點1.exercise 的用法:
1.作名詞講:1).作“運動、訓練、鍛煉”講,為不可數名詞。
2).作“練習、習題、體操(常用復數形式)”講,為可數名詞。
You should take more ______ and drink more water.
We do morning ______ every day ,but we don’t do eye ______ .
2.作動詞講:鍛煉、運動
The old man always ________(exercise )every day.
考點2.borrow/ lend /keep 的區別:
1.borrow :對主語而言,表示“借進”
詞組:borrow sb sth = borrow sth from sb
2.lend: 對主語而言,表示“借出”
詞組:lend sb sth = lend sth to sb
3.keep: 借多長時間
詞組:keep +sth +for +一段時間
注:borrow / lend 的延續性動詞是:keep
May I _____ them _____ you ?=
Could you ______ them ______ me ?
How long can I ______ the book ?
A.lend B.borrow C.keep
考點3.ask的用法:
1.ask sb for sth :向某人要某物
I often ask my teacher for help .
2.ask sb about sth . 向某人詢問某事。
May I ask you about the accident ?
3.ask sb sth . 問某人某物
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
4.ask sb to do sth .叫某人干某事
-----ask sb not do sth
My father often asks me ______(not play)
computer games.
考點4.price的用法:
1.price的修飾詞為high/ low.
注:價格有高低,物品有貴賤,花費有多少。
The trousers are expensive .= The price of the trousers ______ ______ .= The trousers ______me ______.
2.詢問價格的句型:
What’s the price of …..?
How much is /are …..?
How much does it cost ?
考點5.enough的用法:
enough修飾名詞時,可置于名詞前面或后面。修飾形容詞或副詞時,只可放在形容詞或副詞的后面。
I have enough money /money enough to buy the book.= I _____ ____ to buy the book.
He is so tall that he can reach the apple .
He is _____ _____ to reach the apple .
考點6.英語中的慣用法:
在英語中,時間、距離、錢作主語時,謂語動詞用單數。
Three years _____(be)not a long time .
Three hundred yuan a night _____(be) expen- -sive.
考點7.invite的用法:
1.詞性轉換:invite----- 名詞invitation
Thanks for your _______(invite )
2.invite sb to…. 邀請某人參加…..
3.invite sb to do sth 邀請某人干某事
Can I invite you ______(play )basketball with me?
考點8.feed的用法:
1.feed +sb /sth . 喂某人/某東西
Can you feed my cat while I am away ?
2.feed sth to sb/ sth 把某東西喂給某人或某物
I feed a bottle of milk to the baby every day.
3.feed on … 以……為主食。
People feed on rice .
4.be fed up with …… 厭倦……. .
I am fed up with the life of the city .
考點9.send 的用法:
1.send sb sth = send sth to sb 把某物送給某人
He sent me a postcard yesterday. =
He sent a postcard _____ _____ yesterday.
2.詞組:
1).send for sb 派人去請某人來= ask sb to come
His mother was badly ill .please send for a doctor .=
His mother was badly ill .please _____ a doctor _____ _____ .
2).send up 發射、往上送
3).send away 開除、攆走
考點10.save的用法:
1.儲存、儲蓄
We are saving money for a car.
2.挽救、援救
The doctor saved the patient’s life.
3.節約、節省
They saved much time in their work .
4.詞組:save one’s life save time
考點11.cloth / clothes / clothing 的區別:
1.cloth作不可數名詞,指布料、織物。作可數名詞,指一塊布,尤指一塊抹布。
2.clothes只有復數形式,泛指穿著的衣服。
3.clothing為集合名詞,指服裝。比clothes 意思更廣泛,包括鞋子、帽子等。
篇3
二、知識概念:
1.基本定義:
⑴全等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對應頂點: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頂點叫做對應頂點.
⑷對應邊: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邊叫做對應邊.
⑸對應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對應角.
2.基本性質:
⑴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角形三邊的長度確定了,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就全確定,這個性質叫做三角形的穩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邊邊邊(SSS):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⑵邊角邊(SAS):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⑶角邊角(ASA):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邊(AAS):兩角和其中一個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⑸斜邊、直角邊(HL):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線:
⑴畫法:
⑵性質定理: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⑶性質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內部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平分線上.
5.證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確命題中的已知和求證.(包括隱含條件,如公共邊、公共角、對頂角、角平分線、中線、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隱含的邊角關系)
⑵根據題意,畫出圖形,并用數字符號表示已知和求證.
⑶經過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證的途徑,寫出證明過程.
第十三章軸對稱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軸對稱圖形: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這個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
⑵兩個圖形成軸對稱:把一個圖形沿某一條直線折疊,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么就說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⑶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經過線段中點并且垂直于這條線段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⑷等腰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另一條邊叫做底邊,兩腰所夾的角叫做頂角,底邊與腰的夾角叫做底角.
⑸等邊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2.基本性質:
⑴對稱的性質:
①不管是軸對稱圖形還是兩個圖形關于某條直線對稱,對稱軸都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②對稱的圖形都全等.
⑵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
①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與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②與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⑶關于坐標軸對稱的點的坐標性質
①點P(x,y)關于x軸對稱的點的坐標為P'(x,y).
②點P(x,y)關于y軸對稱的點的坐標為P"(x,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①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頂角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三線合一(1條).
⑸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①等邊三角形三邊都相等.
②等邊三角形三個內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邊三角形每條邊上都存在三線合一.
④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三線合一(3條).
3.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⑵等邊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②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③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4.基本方法:
⑴做已知直線的垂線:
⑵做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⑶作對稱軸:連接兩個對應點,作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⑷作已知圖形關于某直線的對稱圖形:
⑸在直線上做一點,使它到該直線同側的兩個已知點的距離之和最短.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除與分解因式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基本運算:
⑴同底數冪的乘法
⑵冪的乘方
⑶積的乘方
2.計算公式:
⑴平方差公式
⑵完全平方公式
3.因式分解: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形叫做把這個式子因式分解.
4.因式分解方法:
篇4
3. in ten years 10年后(in的時間短語用于將來時,提問用How soon)
4. fall in love with… 愛上…
例:When I met Mr. Xu for the first time, I fell in love with him at once
當我第一次見到許老師,我立刻愛上他
5. live alone 單獨居住
6. feel lonely 感到孤獨(比較:live alone/go along等)
The girl walked alone along the street, but she didn’t feel lonely那女孩獨自沿著街道走,但她并不感到孤獨
7. keep/feed a pet pig 養一頭寵物豬
8. fly to the moon 飛上月球
9. hundreds of +復數 數百/幾百(概數,類似還有thousands of; millions of)
10. the same as 和……相同
11. A be different from B A與B不同(=There is a difference/Thg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12. wake up 醒來(wake sb. up表示 “喚醒某人”
13. get bored 變得厭倦(get/become是連系動詞,后跟形容詞如tired/angry/excited等)
14. go skating 去滑冰(類似還有go hiking/fishing /skating/bike riding等)
15. lots of/a lot of 許多(修飾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都可以)
16. at the weekends 在周末
17.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s 在家通過電腦學習
18. agree with sb. 同意某人(的意見)
19. I don’t agree. = I disagree. 我不同意
20. on a piece of paper 在一張紙上(注意paper/information/news/work/homework/housework等常考到的不可數名詞)
21. on vacation 度假
22. help sb with sth/help sb do sth 幫助某人做某事
23.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goldfish 許多不同種金魚
24. live in an apartment 住在公寓里/live on the twelfth floor 住在12樓
25. live at NO.332,Shanghai Street 住在上海路332號
26. as a reporter 作為一名記者
27. look smart 顯得精神/看起來聰明
28. Are you kidding? 你在騙我嗎
29. in the future 在將來/在未來
30. no more=not …anymore 不再(強調多次發生的動作不再發生)I’ll go there no more.
31. no longer=not… any longer 不再(強調狀態不再發生)
32. besides(除…之外還,包括)與except …but(除…之外,不包括)
33. be able to與can 能、會
l (be able to用于各種時態,而can只能用于一般現在時態和一般過去時態中;have to用于各種時態,而must只能用于一般現在時態)例如:
1.I have been able to/will be able to speak two languages. (不可以用can)
2. had to stay at home/ will have to (不可以用must)
34.be big and crowded 大而且擁擠
34. be in college 在上大學
35. live on a space station 住在空間站
36. dress casually 穿得很隨意casual clothing 休閑服飾
37. win the next World Cup 贏得世界杯 win award 獲僵
38. come true 變成現實
39. take hundreds of years 花幾百年的時間
40. be fun to watch 看起來有趣
篇5
4.考試不及格fail(in) the test
5.相處得好get on/along well with
6.和某人打架fight with/have a fight with sb
7.通過考試pass the test
8.給我一些建議give me some advice/suggestions
9.與…相同be the same as
10.與…不同be different from
11.過時out of style /fasion
12.打電話給某人call/ring sb.up/give sb.a call/ring
13為…付款 pay for
14.加入一個俱樂部join a club
15.一張球賽的票a ticket to a ball game
16.一份兼職工作a part-time job
17.時髦;時尚 in style/fasion
18.查明find out
19.邀請某人做某事invite sb.to do sth
20.同樣的年齡be the same age as
21.打網球play tennis
22.和某人吵架argue with sb/have an argument with sb.
23.課外活動 after-school activities
24.直到…才…not…until
25.很快吃過晚飯 have a quick supper
26.看見某人正在做/做了某事 see sb. doing/do sth.
27.處于太大的壓力之下under too much pressure
28. 從…開始 start/begin with
29.一個有著3個孩子的母親a mother of three
30.各種各樣的 all kinds of
31.為某人計劃某事plan sth.for sb
32.和某人談論某事talk about sth.with sb
33.盡可能多的 as much as possible/as much as sb. can
篇6
1、磁場的基本性質:磁場對方入其中的磁極、電流有磁場力的作用;
2、磁鐵、電流都能能產生磁場;
3、磁極和磁極之間,磁極和電流之間,電流和電流之間都通過磁場發生相互作用;
4、磁場的方向:磁場中小磁針北極的指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
二、磁感線:在磁場中畫一條有向的曲線,在這些曲線中每點的切線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1、磁感線是人們為了描述磁場而人為假設的線;
2、磁鐵的磁感線,在外部從北極到南極,內部從南極到北極;
3、磁感線是封閉曲線;
三、安培定則:
1、通電直導線的磁感線:用右手握住通電導線,讓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電流方向一致,彎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線的環繞方向;
2、環形電流的磁感線:讓右手彎曲的四指和環形電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環形導線中心軸上磁感線的方向;
3、通電螺旋管的磁場: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讓彎曲的四指方向和電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內部磁感線的方向;
四、地磁場:地球本身產生的磁場;從地磁北極(地理南極)到地磁南極(地理北極);
五、磁感應強度:磁感應強度是描述磁場強弱的物理量。
1、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在磁場中垂直于磁場方向的通電導線,所受的安培力F跟電流I和導線長度L的乘積的比值,叫磁感應強度。
B=F/IL
2、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放在該點的小磁針北極的指向)
3、磁感應強度的國際單位:特斯拉T,1T=1N/A。
m
六、安培力: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
1、大小:在勻強磁場中,當通電導線與磁場垂直時,電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應強度B、電流I和導線長度L三者的乘積。
2、定義式F=BIL(適用于勻強電場、導線很短時)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則:伸開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個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個平面內,把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過手心,并使伸開四指指向電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電導線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七、磁鐵和電流都可產生磁場;
八、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
九、電流和電流之間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電流產生引力;
(2)異向電流產生斥力;
十、分子電流假說:所有磁場都是由電流產生的;
十一、磁性材料:能夠被強烈磁化的物質叫磁性材料:
(1)軟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軟鐵;硅鋼;應用:制造電磁鐵、變壓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鋼、鎢鋼、制造:永久磁鐵;
十二、洛倫茲力: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叫做洛倫茲力
1、洛侖茲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則判斷:伸開左手讓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過手心,四指為正電荷運動方向(與負電荷運動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侖茲力的方向;
(1)洛侖茲力F一定和B、V決定的平面垂直。
(2)洛侖茲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而不改變其大小
(3)洛倫茲力永遠不做功。
2、洛倫茲力的大小
(1)當v平行于B時:F=0
(2)當v垂直于B時:F=qvB
高二物理基礎知識點2一、固體
1、晶體:外觀上有規則的幾何外形,有確定的熔點,一些物理性質表現為各向異
2、非晶體:外觀沒有規則的幾何外形,無確定的熔點,一些物理性質表現為各向同性
①判斷物質是晶體還是非晶體的主要依據是有無固定的熔點
②晶體與非晶體并不是絕對的,有些晶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非晶體(石英玻璃)
3、單晶體多晶體
如果一個物體就是一個完整的晶體,如食鹽小顆粒,這樣的晶體就是單晶體(單晶硅、單晶鍺)
如果整個物體是由許多雜亂無章的小晶體排列而成,這樣的物體叫做多晶體,多晶體沒有規則的幾何外形,但同單晶體一樣,仍有確定的熔點。
二、液體
1、表面張力:當表面層的分子比液體內部稀疏時,分子間距比內部大,表面層的分子表現為引力。
如露珠
2、液晶
分子排列有序,各向異性,可自由移動,位置無序,具有流動性
各向異性:分子的排列從某個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是整齊的,從另一方向看去則是雜亂無章的
三:飽和汽與飽和汽壓
①汽化
汽化: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
1、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2、液體在沸騰過程中要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一溫度叫沸點。
不同物質的沸點是不同的。而且沸點與大氣壓有關,大氣壓越大,沸點也就越高。
②飽和汽與飽和汽壓
飽和汽:與液體處于動態平衡的蒸汽叫做飽和汽。沒有達到飽和狀態的蒸汽叫做未飽和汽。
飽和汽壓: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汽的壓強是一定的,叫做飽和汽壓。未飽和汽的壓強小于飽和汽壓。
1、飽和汽壓只是指空氣中這種液體蒸汽的分氣壓,與其它氣體的壓強無關。
2、飽和汽壓與溫度和物質種類有關。
四:物態變化中的能量交換
①熔化熱
1、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而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
注意:晶體在熔化和凝固的過程中溫度不變,同一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而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凝固的過程中溫度不斷降低。
2、熔化熱:某種晶體熔化過程中所需的能量(Q)與其質量(m)之比叫做這種晶體的熔化熱。
I、用λ表示晶體的熔化熱,則λ=Q/m,在國際單位中熔化熱的單位是焦爾/千克(J/Kg)。
II、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增大分子勢能,破壞晶體結構,變為液態。所以熔化熱與晶體的質量無關,只取決于晶體的種類。
III、一定質量的晶體,熔化時吸收的熱量與凝固時放出的熱量相等。
注意:非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溫度會不斷變化,而不同溫度下非晶體由固態變為液態時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化熱。
②汽化熱
1、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而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
2、汽化熱:某種液體汽化成同溫度的氣體時所需要的能量(Q)與其質量(m)之比叫這種物質在這一溫度下的汽化熱。
用L表示汽化熱,則L=Q/m,在國際單位制中汽化熱的單位是焦爾/千克(J/Kg)。
I、液體汽化時,液體分子離開液體表面成為氣體分子,要克服其它分子的吸引而做功,因此要吸收能量。
II、一定質量的物質,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汽化時吸收的熱量與液化時放出的熱量相等。
III、液體的汽化熱與液體的物質種類、液體的溫度、外界壓強均有關。
高二物理基礎知識點3一、功: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積;
1、計算公式:w=Fs;
2、推論:w=Fscosθ,θ為力和位移間的夾角;
3、功是標量,但有正、負之分,力和位移間的夾角為銳角時,力作正功,力與位移間的夾角是鈍角時,力作負功;
二、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平均功率:P=W/t;
2、求瞬時功率:p=Fv,當v是平均速度時,可求平均功率;
3、功、功率是標量;
三、功和能間的關系:功是能的轉換量度;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換的過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發生了轉化;
四、動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
1、數學表達式:w合=mvt2/2-mv02/2
2、適用范圍: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變力的功;
3、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優點:只考慮物體的初、末態,不管其中間的運動過程;
4、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步驟:
(1)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確定物體的初態和末態,表示出初、末態的動能;
(3)應用動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勢能:物體的重力勢能等于物體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積。
1、重力勢能用EP來表示;
2、重力勢能的數學表達式:EP=mgh;
3、重力勢能是標量,其國際單位是焦耳;
4、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其大小和所選參考系有關;
5、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間的關系
(1)物體被舉高,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
(2)物體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小;
(3)重力做的功只與物體初、末為置的高度有關,與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
六、機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的情形下,物體的動能和勢能(重力勢能、彈簧的彈性勢能)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1、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
2、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數學表達式:
3、在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處處相等;
4、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題思路
(1)確定研究對象,和研究過程;
(2)分析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中的受力,判斷是否遵受機械能守恒定律;
篇7
新年之后,初二下學期的學習意味著新的開始,新的沖刺。初二下學期學習的難度增加了,知識范圍更廣,課程的內容更加抽象,更加難以理解,需要綜合分析并加以推倒才能解除問題的最終答案,利用所學的識和曾經解過的題型,找出解題的方法,理清思路,迅速的將答案表達清楚,這一點對初二學生的學習是極為重要的!初二是初中階段的過期,課業負擔重,學習特別累,隨著課時和知識復雜程度的加重,如何正確的了解和把握初二年級的學習?
工具/原料
一個良好、上進的心態。
方法/步驟
第一。主次分明,把握重點學科。
數學、語文、英語、物理要作為重點來安排學習,除了上課認真聽講,課后80%的精力要花在這些主課上。其他20%的時間留給其他的科目。初二時,每門主科應有一本課外輔導書,課外適當做一些練習題還是必要的。初二下學期除了聽好課,還得多關心時事,如關注一些新聞等等,中考會涉及奧運的考點等。這些國家大事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關注一下。
第二。學習生活時間合理安排。
一般早晨是人的記性最好的時候,建議讀英語,記單詞。白天的自習課最好安排給數學、物理,這時候解題的效率高一些。其它的時間就要留給語文了,可以多讀些課外書,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語段,就抄下來以積累素材,這樣寫起作文來就輕松多了。
第三。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讓孩子克服以前的一些不良學習習慣,例如一些男生比較粗心、對簡單問題過分輕視、學習熱情不能長期保持等等,一些女生的學習上容易分心、不專心等問題。另外平時準備錯誤集錦本,遇到容易出錯的問題就及時記下來。復習時就能有的放矢,有條不紊了。初中二年級抓孩子的學習習慣是第一位,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到初三的時候,孩子就相對容易沖刺上去。
第四。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帶著目的聽課。
根據課程表的安排,有針對性地預習弱項課程,預習時要弄清下一節課的內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確定出聽課的重點。課后進行總結,歸納出所講知識的框架,然后做相關練習和輔導。
第五。課后溫習加鞏固練習。
每次聽完課后,閱讀一些相關的輔導資料,做一些相關的習題。現在的輔導資料很多,尋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情況的輔導書。在書店的輔導資料書架前大致閱讀一些,感覺哪本適合自己就用哪一本。如果不會選擇,可以咨詢以下老師。如果有問題要及時請教老師,有意識地提前了解的學習初三、中考的試題,并分項對相關中考題類整理,進行階段性復習。初二物理要結合奧物的題目,系統了解初二物理下學期的知識點,并做相關的中考試題。
結語:
初二在一定程度上將成績優秀的學生與相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逐漸區分開的一個學年。“好”與“差”在初二下學學期就能被具體的顯現出來。
篇8
在現在初中學生中,有一部分新同學對數學結構和知識點認識不足,對初一數學不夠重視,他們認為它們足夠簡單,不足以掛齒,在一些小的問題上從未深入研究和探計過,在進入初二后,慢慢就發現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覺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初一數學的基礎性,重視不夠。當然,這些問題對一些大城市的孩子來說,它就不是一個問題,因為他們還可以通過參加輔導班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但是對我們這些偏遠山區的孩子來可就是一個難題,他們沒有這樣的機會,也沒有這樣的經濟能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就我從教的這么多年對我們偏遠山區的孩子提出我的幾點看法,以供參考。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的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的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初一階段不能很好的解決,在初二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初一數學基礎,初二的學習只會是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是很容易適應的。那怎樣才能打好初一的數學基礎呢?這就是我們急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1.認真細致地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深入地進行理解和運用,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我們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么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2.總結相類似的型題型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同學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我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首先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復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我們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發掘、冶煉、總結,才會有收獲。
4.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后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感到不堪重負,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再到最后放棄,這就是我們這些偏遠山區孩子的一個通病。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里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于大家相互學習。
我們的建議是:“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5.注重實戰(考試)經驗的培養
篇9
【作者簡介】章曉東,江蘇省無錫市甘露學校(江蘇無錫,214117)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首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江蘇省教師培訓中心“送培到市縣”專家組成員,常熟理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兼職教授。
專題復習課教學不是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學生認知的深化和提高。通過知識的梳理,讓學生學會主動地建構知識體系,并學會系統理清知識間的邏輯關系;通過方法的滲透和體驗,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一圖(題)一課”式的專題復習課,就是要讓學生把曾經習得的零散的知識點、方法點進行整理歸納,從一個基本圖形(基本問題、基本方法)出發,將平時相對獨立的核心知識點通過變式教學連成線、融成面、合成體,把復習課的教學過程組織成學生的再認識過程,從更高的層次、更新的角度理解數學,激活思維,生長智慧,進一步掌握、理解、領悟已學過的知識、技能與數學思想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
一、“一圖一課”式專題復習課的精心預設
1.研究教材,尋找切入點。
首先,當下的義務教育課標版初中數學教材全國有好幾種,雖然課程標準是統一的,但涉及具體教材,其章節內容的編排順序還是不同的。如平移旋轉翻折,蘇科版教材在初二已經全部涉及,而人教版教材則要到初三才涉及旋轉的知識。同樣的《全等三角形的專題復習》一課,蘇科版教材在初二教,則可能要把平移旋轉翻折的內容放入到全等三角形的復習中去,而人教版教材在初二教,則可能要考慮另外的切入點了,比如和各種特殊的三角形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設計。
其次,即使同樣用蘇科版教材,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上同樣內容的專題復習課,設計的切入點也是不盡相同的。同樣的《全等三角形的專題復習》一課,如果復習課的時間節點選在初二學生剛剛學完這一章內容的時候,設計時則要涉及全等三角形的定義、性質、判斷的基本知識點的全覆蓋,性質判斷的綜合運用,二次全等及當堂檢測,內容相對要體現全面性、基礎性、形成性。如果復習課的時間節點選在初二下學期,學生已經學了四邊形、平移旋轉翻折,則這些內容就有必要整合到全等三角形的專題復習中去,體現綜合性、專題性、靈活性。到了初三,則對綜合性的要求又提高了。
2.把握學情,發現生長點。
我們常常發現,同樣的專題復習課在不同的班級上,有時效果竟然大相徑庭,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情不同而導致的效果不同。設計得簡單,可能在基礎一般的班級效果較好,在基礎好的班級對學生就沒有挑戰性,達不到應有效果;設計得復雜,基礎一般的班級大多數學生在旁聽,基礎好的班級則演繹得較精彩。即使在同一個班級,學生的情況也是千差萬別的。那教師如何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正確地把握學情,從而精心預設生長點呢?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是在自己熟悉的班級上課還是借班上課,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學情診斷與預設。其次,根據學情進行有效設計的策略則是“起點低,步子緊,落點高”。“起點低”就是備課時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要把問題設計的邏輯起點定位在最后十名學生的知識起點上,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找到知識的“固著點”(基本圖形、基本問題、基本方法);“步子緊”就是小步子快進式的變式教學,分層遞進,逐步提高難度,讓學生找到知識的“生長點”(變式圖形);“落點高”其實就是拓展延伸,讓學生逐步體悟數學思想與方法論(回歸基本方法)。通過這樣的變式教學的設計,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體驗。
3.形成目標,緊扣著力點。
課堂教學目標是實施數學專題復習的靈魂,是積聚復習效果的著力點。基于對課標、教材的深入解讀,對所教學生的學習情況的診斷與預設,教師就必須要設定一個適切的分層次的專題復習課的教學目標,既要做到“下要保底”,又要盡可能“上不封頂”,有課內外的延伸拓展,從而讓每個學生有不同的收獲。知識與技能目標則要學生圍繞一個基本圖形(基本問題)以及相關的核心知識點展開;過程與方法目標則要學生圍繞變式圖形(問題)進行層層展開(聯成線),引導學生對典型例題進行變式拓展,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經驗與方法的網狀結構(融成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則是學生對知識進行再歸納、再總結,深入理解知識間的關系,主動建構數學核心知識與思想方法的多維立體結構,提高數學思維能力與數學素養(合成體)。
二、“一圖一課”式專題復習課的基本流程
1.激活,生成“知識點”。
從一個基本圖形出發,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淀,然后逐漸變換條件、變換圖形或者賦予圖形不同的背景,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變式圖形的基本要素之間的關系,找到解決問題的核心知識點與方法點。
如初二《全等三角形的專題復習》,一開始可給出兩個基本圖形。
例1:(1)如圖1,已知AEC與ABG交于A點,AE=AB,要使AEC≌ABG,還需要添加什么條件?(2)如圖1,已知AEC與ABG交于A點,AEC≌ABG,試證明∠EAM=∠BNM。
這其中的核心知識點,一是旋轉型的全等三角形,涉及“邊角邊”的判定方法;二是由全等三角形“抽出”的“8”字形(如圖2),可以用來快速判定∠EAM=∠BNM。說到底,核心知識還是旋轉型的全等三角形。這樣的知識點,既簡單又核心,體現“起點低”,讓學困生也容易接受。再通過知識點“滾動”探索,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核心知識,也便于發現問題,進而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旋轉型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本質意義。
2.生長,聯成“知識線”。
通過基本圖形的變式或者賦予不同的圖形背景,逐漸過渡到專題的核心知識,并因此“伴生”出其他知識點,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同時解決問題,把散落的“珍珠”(零散的“知識點”)串成美麗的“項鏈”(聯成“知識線”)。這里所說的“知識”是知識、技能與數學思想方法的總稱。“知識線”可以是“針對一個核心知識點,串聯而成的線”,也可以是“針對相關的幾個核心知識點,并聯而成的線”。一個數學知識與其他數學知識的聯系越多,說明該知識越重要,它的拓展性就越強。
如《全等三角形的專題復習》中,賦予基本圖形正方形的背景。
例2:如圖3,在ABC中,分別以AB、AC為邊向外作正方形ABDE、ACFG。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如果A點落在BC上,原來的結論還成立嗎?如果A點在任意位置呢?
通過第1小題(如圖3),學生能夠猜想到兩個主要結論:①CE=BG;②CEBG。而解決問題的核心知識點還是利用“邊角邊”證明旋轉型的全等三角形以及“8”字形的運用。再利用幾何畫板的旋轉功能,使學生領悟,雖然圖形在一般位置到特殊位置之間不斷轉換,不斷變化,但不變的還是一開始的核心知識點。其中,賦予的圖形背景是正方形,從中伴生的主要知識點有正方形四條邊相等,四個角是直角,對頂角相等,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等式性質,作BG的延長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等。這些知識點通過旋轉連成了“知識線”。
3.啟智,融成“知識面”。
這個環節要讓學生學會審題、學會聯系,逐步總結領悟出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讓一條條“知識線”有序地融成“知識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知識的橫向與縱向聯系,形成網狀結構,用“聯系”的眼光整體地把握問題,從而提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
如《全等三角形的專題復習》中,學生獨立進行開放型問題的探究。
例3:如圖4,若在ABC中,分別以AB、AC為邊向外作同樣的特殊三角形,能否得到與上題類似的結論?
把兩個正方形換成等邊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到一般的等腰三角形,這樣的開放性探究對于學生來說是具有較大的挑戰性的。學生第一要能畫出正確的圖形(先是圖5圖6);第二還能從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圖5圖6)中找到原先的旋轉型的全等三角形以及伴生的8字形,并進一步思考點A在不同位置,原來的結論是否成立;第三是在前面兩題的解決過程中畫出更一般的等腰三角形(腰和底不等,如圖7);讓學生從多個維度經歷一段更有思維挑戰性的從特殊到一般的“變化”之旅,并且領悟到其中“不變”的規律。
4.生慧,合成“知識體”。
在總結交流環節,促使學生用聯系的眼光學習數學知識,在對基本圖形進行變式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從“變化”的現象中發現“不變”的本質,從“不變”中探求“變化”的規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優化解題策略。對于初中數學的核心知識,學生會將知識建立起本質聯系,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并從多個側面、多個維度認識問題,合成“知識體”。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專題復習》中,下題可以作為思考題。
例4:如圖8,在ABC中,分別以AB、AC為邊向外作正方形ABDE、ACFG。連接EG,若ABC的面積為5,則AEG的面積為多少?
此題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認知沖突。學生因為思維定勢的原因,發現圖形沒變但若按原來的方式構造旋轉型的全等三角形會走不通,這時需要換個思路,構造另外兩個全等三角形來證明。設計此題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篇10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的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的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初一階段不能很好的解決,在初二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初一數學基礎,初二的學習只會是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是很容易適應的。
那怎樣才能打好初一的數學基礎呢?
一、細心地發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我們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么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二、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同學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我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復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我們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發掘、冶煉,才會有收獲。
四、就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后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里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于大家相互學習。我們的建議是:“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篇11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的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的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初一階段不能很好的解決,在初二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初一數學基礎,初二的學習只會是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是很容易適應的。
那怎樣才能打好初一的數學基礎呢?
一、細心地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我們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么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二、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同學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我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復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我們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發掘、冶煉,才會有收獲。
四、就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后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里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于大家相互學習。
我們的建議是:“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五、注重實戰(考試)經驗的培養
篇12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初二的難點最多,初三的考點最多。相對而言,初一數學知識點雖然很多,但都比較簡單。很多同學在學校里的學習中感受不到壓力,慢慢積累了很多小問題,這些問題在進入初二,遇到困難(如學科的增加、難度的加深)后,就凸現出來。
現在中考網的初二學員中,有一部分新同學就是對初一數學不夠重視,在進入初二后,發現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覺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希望參加我們的輔導班來彌補的。這個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初一數學的基礎性,重視不夠。我們這里先列舉一下在初一數學學習中經常出現的幾個問題: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的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的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初一階段不能很好的解決,在初二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初一數學基礎,初二的學習只會是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是很容易適應的。
那怎樣才能打好初一的數學基礎呢?
(1)細心地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 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我們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么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2)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同學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我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復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我們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發掘、冶煉,才會有收獲。
(4)就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后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里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于大家相互學習。
我們的建議是:"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篇13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的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的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初一階段不能很好的解決,在初二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初一數學基礎,初二的學習只會是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是很容易適應的。
那怎樣才能打好初一的數學基礎呢?
(1)細心地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我們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么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2)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同學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我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復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我們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發掘、冶煉,才會有收獲。
(4)就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后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里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于大家相互學習。
我們的建議是:“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5)注重實戰(考試)經驗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