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寬帶技術論文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寬帶技術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寬帶技術論文

篇1

1UWB的特點

⑴帶寬非常寬

UWB使用帶寬高達幾個GHz,頻率范圍從3.1GHz到10.6GHz。超寬帶系統容量大,不單獨占用現在已經擁擠不堪的頻率資源,而是共享其它無線技術所使用的頻段,這使得頻率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有了實質性的緩解。

⑵傳輸速率高

UWB自問世后一直被看作是藍牙技術的替代品,它可以使電子通信設備之間通過無線互傳信息,速率可以達到480Mbps,遠高于IEEE:802.11a、IEEE:802.11b和藍牙數據速率的無線連接。

⑶發送功率非常小

UWB消耗功率很小,一般不超過200微瓦,不及Wi-Fi的千分之五。超低的發射功率極大延長了系統電源工作時間。另外,發射功率小,其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⑷抗干擾性能強及保密性好

UWB采用跳時擴頻信號,系統具有較大的處理增益,發射時,微弱的脈沖信號分散在極寬的頻帶中,其輸出功率甚至低于一般電子設備產生的噪聲。接收時將信號能量還原出來,在解擴過程中產生擴頻增益。因此,與藍牙、IEEE802.11a和IEEE802.11b相比,在同等碼速條件下,UWB具有更強的抗干擾性。同時超短而微弱的脈沖信念也使得UWB與其它無線通信設施之間的干擾大幅度降低。UWB保密性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采用跳時擴頻,接收機只有已知發送端擴頻碼時才能解出發射數據;另一方面是系統的發射功率譜密度極低,用傳統的接收機無法接收。

⑸精準的定位功能

UWB系統具備良好的時間解析能力,使其能擁有精確的測距和定位功能,這一功能,可以將通信與定位融合,從而建立更為廣闊的應用領域,包括建立高度安全、較佳效能的網絡架構,以及精準的存貨追蹤管理。而在商業用途上,精準的定位功能將可應用到企業的倉儲管理上,協助物料與資材的追蹤定位。

⑹低廉的芯片成本

由于UWB不調制和解調復雜的載波信號,所以不需要混頻器、過濾器、RF/IF轉換器、本地振蕩器(Localoscillator)以及802.11x常用的超外差所需額外的表面聲波濾波器(SAWfilters)等復雜的元件,因而能量消耗很小,也更容易集成進CMOS里。除此之外,也可將射頻設計成不需要功率放大器,同時也可以使用CMOS制程,因此具備低成本的芯片結構。

2當前發展狀況

UWB的標準目前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摩托羅拉旗下子公司飛思卡爾(Freescale)引領的DS-UWB和由IEEE倡導的MBOA,兩者的分歧體現在UWB技術的實現方式上,前者采用直接序列擴展頻譜的技術,它可以使很多傳輸共享相同的頻率范圍,這使很多小批量(piconets)的UWB設備互相連接更為容易。而后者則采用多頻帶方式,OFDM方案是將可用的頻段分為多個子帶,每個子帶帶寬大于500Mb/s,每一個子帶的信號為一個OFDM信號。這兩種技術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但無法兼容,兩種標準的牽頭羊為了各自的利益,進行了激烈的角逐,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方勝出。從這兩個方案競

爭的激烈程度,我們可以預測到UWB技術巨大的潛在市場。技術的成功發展必定會反映在市場的不斷成熟和發展上,因此UWB技術所帶給世界無線通信市場的沖擊將是無法避免和前所未見的,它帶來的商業市場前景也是不可估量的。

3商業應用前景

無線通信歷來都是一個技術創新層出不窮的領域,超寬帶(UWB)實現了通信行業的設想:UWB在噪音標準之下調制數據,與頻帶內的其它無線通信標準并存而不相互干擾。隨著UWB技術逐漸成為標準,行業領先者已經開發出UWB芯片產品,開始推出支持UWB的激動人心的商業應用。

家庭網絡的應用中,UWB可以為無線局域網和個人局域網的接入技術帶來高速率、低功耗、高帶寬和低復雜度的無線通信解決方案,借助于UWB技術,可以家庭為單位建立局域網,使電腦和其它電子通信設備之間通過無線互傳信息,從而減少房間布線、提高設施移動性。作為一項正在迅速發展的新技術,UWB將顯著改善消費者的家用娛樂產品體驗。消費者開始使用家中的PC機或筆記本電腦享受UWB無線技術帶來的優越,其獨特的優勢就會讓家庭中的娛樂電器也受益,例如,UWB可以把數碼相機和數碼攝像機的數據資料,傳輸給PC機,可以將DVD、VCD等各種視頻數據傳輸到隔壁房間的電視,UWB將實現速度高達每秒110Mbit乃至更快的無線連接,使其非常適合連接電視與DVD播放機和錄像機、個人視頻記錄器以及家庭音響。可以認為UWB是家庭網絡更加合理的解決途徑。

在定位檢測應用中,由于UWB技術具有很好的定位能力,這一特性也可以使其擁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前景。由于UWB的高頻信號具有很強的穿透力,所以消防員、警察和災難救援人員可以利用UWB技術偵察出藏在厚墻另一側、深埋在地下甚至是人體內部的目標物;汽車制造商可利用UWB技術建立汽車傳感器、防撞系統、智能高速公路感測系統;此外其定位精度甚至超越了GPS全球定位系統,所以UWB將在定位檢測領域有更大的突破。

當前,人們看好UWB技術的利用價值,最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應用領域。英特爾、德州儀器、西門子等業界知名廠商也對UWB技術在此領域的應用前景保持樂觀。筆記本電腦、PDA、數碼相機、掃描儀、打印機、攝錄像機、以及MP3播放器等消費電子產品,均可以利用UWB技術進行高效率高品質的視頻和音頻數據傳輸。許多國家都已明確了全面實現數字電視網絡的目標,UWB技術將在數字電視網絡的許多環節上,充分發揮高速、無線和低干擾等優勢。用UWB技術傳輸數字視頻信號的速率,是當前有線電視調制解調器的10倍之多。XtremeSpectrum公司在不久前展示的一塊UWB芯片樣品,可以將數字電視信號同時沿著6個不同的信道傳向6臺電視機。美國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Semiconductor)不久前在飛思卡爾技術論壇宣布,海爾采用了該公司的UWB(超寬帶)無線芯片,推全球首款UWB電視,即將先后在中國和美國捆綁上市液晶電視和媒體服務器。新加坡Cellonics公司研發的一種新調制技術,更是將UWB的應用拉近了現實當中,它演示了UWB技術在消費電子產品中傳輸多媒體信號的過程,其質量之高、功耗之低而技術之簡單,使更多的人對UWB在消費電子中的應用更加滿懷信心。

目前,在業界的推動下,UWB技術已經日臻成熟,一些廠商已經推出了UWB芯片和相關產品。目前在試驗室,UWB無線傳送裝置已經可以進行速率為480Mbit/s的數據傳送。鑒于UWB技術所表現出來的優越特性和上述廣泛的潛在應用領域,樂觀者預計到了2006年,UWB技術將可能產生10億美元的市場。

4小結

一項只用于10米范圍之內,傳輸速率達到幾百兆的無線通信技術引起了英特爾、摩托羅拉、西門子等通信業界巨頭們的關注,也使家電業各大廠商們看到了UWB的應用前景。自UWB被批準民用后,家電廠商和PC廠商便蜂擁而至進行產品開發,積極拓展此項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和發展,加快了UWB技術的商業化步伐。總之,UWB可定位于家用類設備和終端間的無線連接。眾多的家電類設備,決定了UWB的應用范圍相當廣泛。UWB向人們清楚地展示了家用電子設備更為簡潔的美好前景,在商業多媒體設備、家庭和個人網絡方面極大地提高了一般消費者和專業人員的適應性和滿意度。基于此,業界必須致力于提供標準與實現技術努力挖掘UWB的潛力。當然,UWB作為民用技術任重而道遠,尚有一些應用中產生的信號干擾和頻段開放引起的諸如安全性和干擾問題亟待解決。軍方、政府、無線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等各方之間的利益沖突使得他們在UWB技術的民用化問題上尚有疑慮。但不管怎么說,我們有理由相信,由UWB技術所帶來的技術發展和革新會使得UWB技術進入更多的應用領域,帶來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篇2

2.1寬帶網絡主干技術的發展趨勢

光以太網技術的應用與完善將成為未來在寬帶網絡主干技術方面的重要發展方向。這是由于其分支技術(以太網和光網絡)的優勢與特點所決定的。具體來說光以太網將以太網價格實惠、組網靈活、管理便捷、應用普遍性高的特點,與光網絡容量較大、可靠性高的優勢進行有效融合,同時利用該系列優點突破了存在于廣域網與局域網之間的寬帶瓶頸,將會成為集視頻、運營和數據為一體的單一網絡機構。

篇3

寬帶是指在同一傳輸介質上,使用特殊的技術或者設備,可以利用不同的頻道進行多重(并行)傳輸,并且速率在256Kbps以上。至于到底多少速率以上算作寬帶,目前沒有國際標準,這里我們按照約定俗成和網絡多媒體視頻數據量來計量為256K。

2寬帶主干網技術

2.1千兆以太網技術

最高傳輸速率為1Gbps,與以太網技術、快速以太網技術向下兼容。在傳輸介質上由氏叻⒄刮庀耍渚嗬耄ㄔ諼拗屑燙跫攏鈐犢紗?20KM。這樣,在傳輸距離上已不再受傳輸介質的限制,可以滿足城域網的需求。而且,因為世界上80%的網絡節點均為以太網形式,所以光以太網和現有網絡形式有最好的兼容性。以太網具有設備便宜,組網成本低,便于運維的特點,所以非常適合傳輸大帶寬、低利潤的數據業務。特別適合小型城市的城域網建設。

2.2IPoverATM

融合了IP和ATM的技術特點,基本原理為:將IP數據包在ATM層全部封裝為ATM信元,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傳輸。當網絡中的交換機接收到一個IP數據包時,它首先根據IP數據包的IP地址通過某種機制進行路由地址處理,按路由轉發。隨后,按已計算的路由在ATM網上建立虛電路(VC)。以后的IP數據包將在此虛電路上以直通方式傳輸。采用信元傳輸和交換技術,減少處理時延,保障服務質量,使其端口可以支持從E1(2Mbps)到STM-1(155Mbps)、STM-4(622Mbps)、STM-16(2.4Gbps)的傳輸速率。優點為:1、ATM技術本身能提供QoS保證,因此可利用此特點提高IP業務的服務質量。2、具有良好的流量控制均衡能力以及故障恢復能力,網絡可靠性高。3、適應于多種業務,具有良好的網絡可擴展能力。4、對其它幾種網絡協議如IPX等能提供支持。

缺點為網絡體系結構復雜且重復,ATM與TCP/IP都具尋址、選路和流量控制功能,開銷損失大,因而主要用于網絡邊緣多業務的收集和一般IP骨干網,不太適合超大型IP骨干網應用。

2.3IPoverSDH技術

它使用鏈路及PPP協議對IP數據包進行封裝,把IP分組根據RFC1662規范簡單地插入到PPP幀中的信息段中,然后再由SDH通道層的業務適配器把封裝后的IP數據包映射到SDH的同步凈荷中,再經過SDH傳輸層和段層,把凈荷裝入一個SDH幀中,最后到達光層,在光纖中傳輸。采用高速光纖傳輸,以點對點方式提供從STM1到STM64甚至更高的傳輸速率。其中IPoverSDH技術也簡稱為POS技術,也就是將IP包直接封裝到SDH幀中,提高了傳輸的效率。特點為:1、對IP路由的支持能力強,具有很高的IP傳輸效率。2、符合Internet業務的特點,如有利于實施多路廣播方式。3、能利用SDH技術本身的環路達到鏈路糾錯,提高了網絡的穩定性。4、省略了不必要的ATM層,簡化了網絡結構,降低了運行費用。5、僅對IP業務提供好的支持,不適于多業務平臺。6、不能像IPoverATM技術那樣提供較好的服務質量保障。7、對IPX等其它主要網絡技術支持有限。

這種技術的特點是充分利用光纖的帶寬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帶寬和相對的傳輸速率,不僅可以與現有通信網絡兼容,還可以支持未來的寬帶業務網及網絡升級,并具有可推廣性、高度生存性等特點。

3寬帶接入技術

3.1銅線接入

3.1.1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ADSL)

ADSL屬于銅線接入技術,是以銅電話線為傳輸介質的點對點傳輸技術。它是一種非對稱的數字用戶環路,即用戶線的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不同,根據用戶使用各種多媒體業務的特點,上行速率較低,下行速率則比較高,特別適合傳輸多媒體信息業務。

ADSL技術為家庭和小型業務提供了增強帶寬的標準方式,國際電信聯盟公布的G.Lite或ADSLLite標準規定的下行帶寬為1.5Mbs,上行帶寬為384Kbps,前者大約是現有撥號模擬調制解調器的50倍,為此實際上與網絡建立了兩個連接,它們分別用于電話和數據業務,并可同時打開和連續使用。

ADSL除可提供電話業務外,還能提供多種寬帶業務,在未來幾年內,ADSL接入技術將會是終端用戶最主要的寬帶接入方式。

缺點是傳輸距離非常有限,對線路質量要求較高,當線路質量不高時,推廣使用有困難。

3.1.2高比特率數字用戶線(VDSL)

VDSL是ADSL的升級,是DSL技術根據HDTV、視頻會議以及對稱/非對稱業務的需要而發展的技術。該技術是在94年下半年提出,目的就是為了能在雙絞線上實現比ADSL更高的傳輸速率。VDSL提供了更高的帶寬,滿足更多的業務需求,它除了支持與ADSL相同的應用外,還支持包括高保真音樂、高清晰度的電視,多通道視頻業務、MPEG-2圖象等,是真正的全業務接入(FSAN)手段。它的特點是傳輸速率快,有效距離短,速率可變自適應,并可以按照要求配制成對稱和非對稱兩種傳輸模式。

3.2光纖同軸(HFC)接入技術

CabelModem是一種基于光纖-同軸混合網(HFC)基礎上的一種技術,可在不影響有線電視廣播的頻帶內實現對互聯網信息的接入與訪問。它的下行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0Mbps~30Mbps,上行速率可以在512kbps以上。這種技術的另一個突出的優點是,它只占用了有線電視系統可用頻譜中的一小部分,因而用戶上網時不影響收看電視和使用電話。

缺點是需要進行雙向改造,帶寬進一步擴展能力有限,而且無法建設獨立的社區內部網絡平臺。

3.3以太網接入技術

原本主要應用于計算機網絡的以太網技術,由于技術上的發展,使得以太網的傳輸距離大為擴展,完全可以滿足接入網和城域網數據通信的需求。由于具有性能價格比好、可擴展、易安裝的特點,這一技術正在成為為企事業用戶提供高速接入的主要手段,目前全球企事業用戶80%以上都采用以太網接入。

缺點是對已經建成的社區,需重新進行布線和設施改造。

3.4無線接入技術

無線接入技術分為固定無線接入、移動無線接入和蜂窩移動三大系列。

3.4.1固定無線接入

⑴本地多點分配業務(LMDS)

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寬帶特性,可用頻譜往往達1GHz以上。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電信管理部門分配給LMDS的具體工作頻段及頻帶寬度有所不同,其中大部分國家將27.5GHz~29.5GHz定為LMDS頻段。我國則采用26GHz及38GHz。

由于該技術利用高容量點對多點毫米波進行傳輸,它幾乎可以提供任何種類的業務,如話音、數據及視頻圖像等,能夠實現從64Kbps到2Mbps,甚至高達155Mbps的用戶接入速率,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被認為是一種“無線光纖”技術。

LMDS系統通常由四個部分組成:基礎骨干網絡、基站、用戶端設備以及網管系統。由于LMDS直接支持無線ATM協議,可以使鏈路效率得到提高。

缺點是覆蓋范圍小,覆蓋30平方英里。

⑵多點多信道分布式系統(MMDS)

MMDS不需要本地電信或有線廣播公司的干涉就能夠通過用戶安裝在屋頂上的天線為每位用戶提供服務。

MMDS最初用于單向傳輸的影像廣播服務,包括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無線網絡系統。現在則可以采用雙向的數據業務傳輸,允許更加靈活地使用MMDS頻譜。而LMDS技術,則屬于區域性的無線技術,可被應用在城市內、郊區等小范圍的通信網絡。

⑶自由空間光通信(FSO)

激光無線通信與以往的利用電磁波(radio)的無線通信相比,具有容量大、發射裝置和功率小、不用政府特許證、對人體無影響等優點。但容易受到天氣和障礙物的影響,一般用于近距離室內通信,如各種遙控信號的傳遞、微機間和手機間的數據通信等。現在開始應用到室外通信,但需要使用抗天氣劣化的自適應技術。自由空間光通信(FSO)使用光脈沖調制信號,按照FSO聯盟的規定可以采用兩個紅外線波長:長波長1550nm和短波長800nm。以提供100、155和622Mbps的數據速率。

3.4.2移動無線接入

⑴寬帶無線局域網絡(WLAN)

無線局域網絡是便攜式移動通信的產物,終端多為便攜式微機。其構成包括無線網卡、無線接入點(AP)和無線路由器等。目前最流行的是IEEE802.11系列標準,它們主要用于解決辦公室、校園、機場、車站及購物中心等處用戶終端的無線接入。

在802.11的基礎上,IEEE相繼推出了802.11b和802.11a兩個標準。三者之間技術上的主要差別在于MAC子層和物理層。802.11b使用動態速率漂移,可因環境變化,在11Mbps、5.5Mbps、2Mbps、1Mbps之間切換,且在2Mbps、1Mbps速率時與802.11兼容。802.11a工作在5GHz頻段,物理層速率可達54Mbps,傳輸層可達25Mbps。可提供25Mbps的無線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網無線幀結構接口,以及TDD/TDMA的空中接口。

⑵藍牙技術

藍牙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連接技術,用于提供一個低成本的短距離無線連接解決方案。家庭信息網絡由于距離短,可以利用藍牙技術。

藍牙采用2.4GHz的ISM(工業、科研和醫療)頻段,不受各國頻率分配不統一的

影響;采用FM調制方式,降低了設備成本;采用快速跳頻、正向糾錯(FEC)和短分組技術,可減少同頻干擾和隨機噪聲,使無線通信質量有所提高。藍牙的傳輸速率為1Mb/s,傳輸距離約10米,加大功率后可達100米。

⑶無線ATM網絡

由于無線ATM網絡采用的無線傳輸信道與ATM骨干網所采用的光纖傳輸信道具有很大的差異,一些新的問題,如介質共享性、廣播性、較長的傳輸延時、較高的信道誤比特率以及信道衰落的影響等等,必須加以解決。因而無線ATM除了具有與ATM相同的ATM層、AAL層以及信令部分外,還要增加與無線通信有關的無線物理層(PHY)、介質訪問控制層(MAC)、數據鏈路控制層(DLC),以及相應的無線控制功能,這樣才能在無線網絡中實現ATM服務。為支持對各種業務的服務質量控制,DLC協議常常針對不同的業務采用不同的差錯控制方式;MAC協議則一般采用信道動態分配算法來支持業務速率的可變。

另外,無線ATM通信網要支持移動用戶,因此網絡應具有移動管理功能。當無線ATM通信網采用微蜂窩小區形式的網絡結構時,越區切換控制就是移動管理的一項關鍵技術。無線ATM網和現有的移動通信系統(如GSM)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點。例如,無線ATM網可支持多種類型的業務及多速率業務的通信,越區切換時需保證各種業務的服務質量(信元丟失率、延時等)不惡化;ATM信元字頭沒有序號字段,越區切換時可能出現信元次序混亂,造成信元丟失;現有的ATM網絡采用固定VP/VC連接方式(即固定路由),而越區切換需更新原來的連接、重建路由。這就必須研究適用于無線ATM網絡的切換控制方案。

關于無線ATM的無線接口方面和移動管理方面的標準分別由ETSI和ATM論壇負責制定。依據這些標準,許多無線ATM系統被推出,如下表所示。

移動無線寬帶接入還包括歐洲ACTS項目中著名的AWACS、SAMBA及MEDLAN系統,其工作頻段分別使用19GHz、40GHz、61GHz等,MEDIAN為室內慢速移動,AWACS及SAMBA可用于室外較高移動速度的情況,覆蓋范圍一般較小,為數十米至200米左右。它們的目標是實現155Mbps乃至速率更高的移動或半移動環境下高速優質多媒體個人通信服務。

表2無線ATM系統比較

3.4.3蜂窩移動無線通信系統

蜂窩移動無線通信系統是當前移動通信的主力軍,它采用蜂窩結構,頻率可重復利用,實現了大區域覆蓋;并支持漫游和越區切換,實現了高速移動環境下的不間斷通信。從70年代起,它已經歷了第一代(1G)、第二代(2G)并開始進入第三代(3G),未來向超(Beyond)3G過渡。

目前,國內外的主流系統是2G,它采用TDMA/CDMA和數字調制,提高了系統容量和通話質量。但1G/2G主要提供語音服務,為了提供自由的移動多媒體接入,例如話音、可視電話和高速數據傳輸,則需要發展3G和超3G移動通信系統。

在1999年10月的ITU芬蘭會議上,3G(即IMT-2000)的無線接口技術規范(如圖4)獲得通過,標志著第三代技術的格局最終確定。它分為CDMA和TDMA兩大類共五種技術,其中主流技術為三種CDMA技術:CDMA-DS(直接擴頻)即歐洲和日本共同提出的WCDMA技術;CDMA-MC(多載波)即美國提出的cdma2000技術;CDMA-TDD(時分雙工)包括我國提出的TD-SCDMA和歐洲提出的UTRATDD。這些標準的制定主要靠3GPP和3GPP2兩個國際組織。

3.5衛星接入

相對較少的上行數據(如對網站的信息請求)可以通過現有的Modem和ISDN等任何方式傳輸,大量的下行數據(如圖片、動態圖像)則通過54M寬帶衛星轉發器直接發送到用戶端,用戶可以享受高達400kbps的瀏覽和下載速度。

3.5.1IPover衛星

這里的衛星主要指現階段的C或Ku波段靜止軌道衛星,可用于作為地面網中繼的大型衛星關口站或VSAT衛星通信網。這種方式主要是采用協議網關來實現。協議網絡既可以是單獨的設備,也可以將功能集成到衛星調制解調器中。它截取來自客戶機的TCP連接,將數據轉換成適合衛星傳輸的衛星協議(衛星協議是根據前面所述的針對衛星特點對TCP的改進),然后在衛星線路的另一端將數據還原成TCP,實現與服務器的通信。整個過程中,協議網關將端到端的TCP連接分成三個獨立的部分:一是客戶機與網關間的遠程TCP連接;二是兩個網關間的衛星協議連接;三是服務器方網關與服務器問的TCP連接。

這一結構采取分解端到瑞連接的方式,既保持了對最終用戶的全部透明,又改進了性能。客戶機和服務器不需做任何改動,TCP避免擁塞裝置可繼續保留地面連接部分,以保持地面網段的穩定性。同時通過在兩個網關間采用大窗口和改進的數據確認算法,減弱了窗口大小對吞吐量的限制,避免了將分組丟失引起的傳輸超時誤認為是擁塞所致。

3.5.2IPover衛星ATM

為了滿足多媒體通信業務的需求,許多寬帶衛星計劃正在快速發展中,采用星上處理和ATM技術是其主要特點。IPover衛星ATM使寬帶衛星能夠無縫傳輸Internet業務,因而這種方式的衛星IP網將更好地滿足未來人們對數據傳輸的需求。在衛星ATM網絡中,衛星被設計為能支持幾千個地面終端。地面終端通過星上交換機建立VC(VirtualChannel),與另一個地面終端之間傳輸ATM信元。由于星上交換機有限的能力,每個地面終端能用于TCP/IP數據傳輸的VC數量有限。當路由選擇IP業務進出ATM網時,這些地面終端成為IP與ATM間的邊緣設備(路由器)。這些路由器必須能夠將多個IP流聚集到單個VC中。除了流量和VC管理之外,地面終端還提供在IP和ATM網間擁塞控制的方法。衛星上ATM交換機必須在信元和VC級完成業務管理。此外,為了有效利用網絡帶寬,TCP主機實現各種TCP流量和擁塞控制機制。IPover衛星ATM可以利用前面討論的衛星知P改進和協議網關等技術,地面網中IPoverATM的一些技術也適用。

4寬帶網絡技術發展趨式

4.1寬帶網絡主干技術發展趨式

光以太網技術是現有兩大主流通信技術的融合和發展:以太網和光網絡。它集中了以太網和光網絡的優點,如以太網應用普遍、價格低廉、組網靈活、管理簡單,光網絡可靠性高、容量大。光以太網的高速率、大容量消除了存在于局域網和廣域網之間的帶寬瓶頸,將成為未來融合話音、數據和視頻的單一網絡結構。

光網絡正在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如現在興起的自動交換光網絡技術ASON,假如未來的ASON節點設備(如大容量的OXC)可以實現全光域上的恢復保護(電信級),實現多波長動態分配和路由,靈活的波長上/下路,SDH體系和產品也會逐步向電信網絡的邊緣轉移,演變為一種客戶層信號或標準接口,網絡形態將更為簡單。

4.2寬帶網絡接入技術發展趨式

4.2.1無線接入

⑴高業務量

2010年,在3G系統中將廣泛采用多媒體業務,上下行鏈路的話音和多媒體業務量之間的比率預計約為1∶2。到2010后,假若多媒體業務量年增長率為40%,那么它將是目前水平的23倍,多媒體和話音業務量的比率將是10∶1。為了適應業務量的高速增長,到2010年,頻寬將增加160MHz。因此,對4G系統的研究包含提供頻譜利用率和開發新的頻段,以適應用戶業務量的增長。

⑵高機動性

4G蜂窩系統將對移動用戶提供至少2Mbps的數據率。盡管高數據率系統實現高機動性相當困難,但5.8GHz的智能傳輸系統實現這一要求是可能的。上述是專用于運輸車輛的通信系統,但它將向通用系統發展,將在毫米波頻段提供50~200Mbps的數據率。

⑶覆蓋地域廣和不同系統之間的無縫隙漫游

由于未來系統的目標數據率將比目前系統高兩個數量級,蜂窩半徑將縮小;但是,利用距地面高20公里的同溫層平臺(HAPS)可以實現廣域覆蓋。同時,對戶內WLAN、戶外寬帶接入系統和ITS等其他系統的平滑切換,是未來系統的極其重要的功能。實現這種漫游功能的第一步是構造基于IP技術的網絡,支持下一代Internet。

⑷低成本

鑒于到2010年,4G系統的每單位面積的容量將是3G蜂窩系統的10倍,而傳輸信息的成本將大幅度下降。

⑸無線QoS資源控制

無線系統使用有限的資源(頻率和發射功率),而且易于受擁塞的影響,因此無線QoS資源控制對于保證服務質量、支持各種應用和不同類型的服務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擴大用戶數量的重要保證。

4.2.2光纖接入

隨著IP技術的不斷完善,大多數的運營商已經將IP技術作為數據網絡的主要承載技術。由此也衍生出大量以以太網技術為基礎的接入技術。同時由于以太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ATM技術完全退出了局域網。因此把簡單經濟的以太技術與無源光網絡(EPON)的傳輸結構結合起來的EthernetoverPON概念,自2000年開始引起技術界和網絡運營商的廣泛重視。在IEEE802.3EFM(EthernetfortheFirstMile)會議上,加速了EPON的標準化工作。但是EPON產品在嚴格意義上還沒有標準,另外還存在諸如測距、同步等一些技術難點以及突發性光器件成本等問題。

EPON寬帶光纖接入技術正成為主要的開發方向和應用重點。隨著寬帶應用越來越多,尤其是視頻和端到端應用的興起,人們對帶寬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在北美,每個用戶的帶寬需求在5年內將達到20~50Mb/s,而在10年內將達到70Mb/s。在如此高的帶寬需求下,傳統的技術將無法勝任,而PON技術卻可以大顯身手。

參考文獻:

[1]NordbottenALMDSsystemsandtheirapplication.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2002;38(6):150–154

[2]VaccaJR.WirelessBroadbandNetworksHandbook3G,LMDS&WirelessIntemet.TheMcGraw-HillCompanies,Inc.2001

[3]鄧永紅.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及其比較[DB/OL].http:∥,2003.

[4]毛京麗,孫學康.SDH技術[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2.

篇4

電力線上網技術,簡稱PLC,是指利用電力線傳輸高頻數據和話音信號的一種通信方式。電力線上網的調制解調器簡稱“電力貓”,它一端插在用戶的電腦上,另一端插入家中任何一個電源插座,就可以實現高達14Mbps或45Mbps的傳輸數率,從而實現因特網接入,電視頻道接收節目,打電話或者是可視電話。

對于未來,電力線上網技術將面臨技術和市場的雙重考慮,由于電壓變化所帶來的干擾影響上網質量,用電高峰時期數率波動大,PLC芯片主要來自歐美,以及國家法律法規不明確等因素,都將嚴重制約著電力線上網技術的良性發展,其未來之路絕非一帆風順。

技術還需重大改進。在帶寬、傳輸距離以及信號干擾方面雖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由于電力網使用的是非屏蔽線,用它來傳輸數據不可避免地會形成電磁輻射,影響數據的保密性,因此信息安全性能差。多數電力線接入產品采用帶寬共享,導致用戶數量增加之后帶寬下降,電力線接入時數據需要通過電表傳輸,帶寬在電表處產生衰減,用電高峰期傳輸數率嚴重下降等方面還亟待改進。

商業模式不成熟。由于受到有關政策的限制,目前還沒有相關業務的支持,而且在商業模式方面也只是處于摸索階段。此外,中國廠商在產品芯片技術方面的缺乏,最終用戶的認可、接受,市場的培育以及與該技術相關的產業鏈等問題也必須重點考慮。

與其他寬帶技術相比,競爭優勢并不明顯。除了安全性這一眾所周知的致命弱點外,PLC在價格方面也暫時處于劣勢。“電力貓”目前價格在800元至1200元之間,比ADSL還要貴很多,現有電信運營商的上網資費已經很低,PLC如不能解決設備的成本問題,制定相對低的資費標準,是不具備競爭力的。而與此相關的是PLC的經營成本問題。另外,PLC所宣揚的最大優點是其便利性,無需任何布線,無需挖溝和穿墻打洞,通過遍布各個房間的插座就可上網。而無線局域網(WLAN)與3G無線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已經令PLC的這一優勢黯然失色。

在市場接受程度上,據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14.62%的網民表示對這項技術較為熟悉,其他的表示僅了解一點或一無所知。對于電力線上網技術在中國的商用,則有73.26%的網民持謹慎態度,其中有12.21%的人則明確表示不會使用,這反映了大部分用戶對直接騎在電老虎背上上網還是心存疑慮的,畢竟是直接連在220V的電力線上,要想用戶沒有顧慮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一邊進一步的提高安全系數,一邊加大宣傳力度和市場推廣力度,使用戶對PLC有更多深入的了解,從而充分信任和接受PLC。

總之,PLC作為一項有潛力的寬帶網絡接入技術,相關電力部門如果充分發揮其潛力,并和原來自身的電力通訊網相連接互補,很可能形成四網合一的大好形勢。另一方面,如果因缺乏長遠戰略眼光、市場運作不利、技術等原因也有可能失去進入寬帶市場的最佳時間,流于一種輔助的上網手段。

PLC的優點

首先是其無可比擬的網絡覆蓋優勢,居民家里可以沒有五類線,可以沒有雙絞線,也可以沒有DDN,但誰都離不開電力線。據了解,我國目前電話用戶不到3億,但用電用戶已超過10億。在廣闊的農村地區,特別是那些電話網絡不太發達的地區,PLC會更有用武之地。畢竟,電力網規模之大,是其他任何網都不可比擬的。雖然這些地區上網短期需求量并不大,市場發展成熟較慢,但會存在電力線上網先入為主的局面,可以有先行之利,對PLC的長遠發展和擴張非常有利。

其次是它可充分利用現有的低壓配電網絡基礎設施,不再需要任何新的線路鋪設,隨意接入,是一種“NoNewWires”技術,簡單方便的安裝設備以及使用方式,節約了資源和費用;無需挖溝和穿墻打洞,避免了對建筑物和公用設施的破壞,同時也節省了人力;共享互聯網絡連接;可以在任何客戶進行網絡連接;移動計算機至任意位置,簡單使用;高通訊速率,可達到14Mbps(將來通過升級設備可達100Mbps),可使用VOD點播;數據加密,提供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能。

高速訪問可以為用戶提供高速因特網訪問服務、話音服務,從而為用戶上網和打電話增加了新的選擇,有利于其它電信服務商改善服務、降低價格。家居自動化的生力軍通過遍布各個房間的墻上插座將智能家電聯網,提前享用數字化家庭的舒適和便利。物理安全性強利用電力線的永久在線連接,構建的防火、防盜、防有毒氣體泄漏等的保安監控系統,讓上班族高枕無憂。構建的醫療急救系統,讓有老人、孩子和病人的家庭倍感放心。遠程讀取方便遠程自動讀出水、電、氣表數據,使公用事業公司節省大量費用,也方便了用戶。

無所不在的電力功能,比較容易實現或者說推動智能化大廈和家庭智能化。這就是電力貓的競爭力。

PLC的缺點

篇5

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網絡進入千家萬戶,網絡日益成為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必備工具。在網絡普及過程中,網速是網絡技術和網絡經營的關鍵。眾所周知,網絡帶寬越寬,數據傳輸速率就越高,寬帶技術應運而生。所謂寬帶網絡是指傳輸、交換和接入的寬帶化。本文詳細分析了寬帶網的主干網技術和接入網技術,并對寬帶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了討論。

二、主干網技術

寬帶技術包括主干網技術和接入網技術。在過去的幾年內,運營商將大量資金注入主干網,主干網已經基本實現了光纖化,傳輸速率可以達到千兆。

寬帶主干網在物理層使用的是SO-->(同步光纖網絡)技術。ITU-T以SO-->為基礎,制定出國際標準同步數字系列SDH。一般可以認為SDH和SO-->是同義詞。主干網的網絡層服務可以大致分成三類:虛電路服務、數據報服務和ATM技術。虛電路服務是一種面向連接服務,通信過程包括建立連接、數據傳輸和釋放連接。X.25協議和幀中繼都是虛電路服務。虛電路提供的是可靠服務,因此,基于X.25協議和幀中繼等虛電路服務的網絡可靠性較好。但是由于虛電路傳輸效率較低,目前常用網絡層協議是基于另一類數據報服務的IP協議。數據報服務是基于存儲轉發機制的無連接服務,雖然服務質量不可靠,但其最大優點是傳輸效率高,這也是IP協議能夠一統天下的原因。最后一類是ATM信元交換技術,ATM是綜合了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特點產生,能夠提供可靠服務和較高的傳輸速率,美中不足的是其協議復雜,交換設備昂貴,實際網絡中使用不多。

三、接入網技術

接入網的概念從建立電話網開始就存在,寬帶網的出現使得接入網作用尤為突出。接入網是連接用戶終端設備和某種業務網網絡節點之間的網絡設施,即用戶交接設備之后到用戶引入線之前,僅提供通道而不具備交換功能的通信設備網絡。

如前所述,寬帶主干網已經基本實現光纖化,其帶寬可滿足當前的通信需要,但大部分的接入網仍然停留在以電話交換為主的水平上。接入網的傳輸速率普遍比較低,成為制約寬帶網絡發展的瓶頸。于是,近年來出現了多種接入網技術。接入網作為網絡的一部分同樣可以使用主干網的協議,如有些接入網也才采用幀中繼等技術。這里主要討論目前發展比較迅速的幾種寬帶技術。

3.1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

ISDN是在綜合數字電話網(IDN)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提供端到端數字通信。它在用戶和ISDN之間建立一條數字比特管道,使用時分復用方式支持多個獨立的通路(channel)。窄帶ISDN定義的標準化通路有B通路(64kbit/s的數字PCM話音或數據),D通路(16kbit/s或64kbit/s用作帶外信令)。

ITU-T規定的標準化組合有兩種:(1)基本速率2B+D=144kbit/s,其中一個B通路用于傳輸話音,一個用于傳輸數據,D通路為16kbit/s。(2)一次群速率23B+D或30B+D,分別對應T1標準(1.544Mbit/s)和E1標準(2.048Mbit/s)。

由于N-ISDN難以適應寬帶需求,繼而在ATM技術的基礎上出現了寬帶ISDN(B-ISDN)。B-ISDN將話音、數據、圖像及視頻信號集中在一個網絡傳輸,就是通常所說的“一線通”。B-ISDN采用ATM技術,用戶環路和干線都采用光纜。由于ATM技術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B-ISDN使用的也很少。

3.2HFC(混合光纖同軸網)

HFC利用具有巨大帶寬的廣播電視網,鋪設光纖到服務區,用戶的“最后一公里”采用同軸電纜。光纖部分的光分配節點(ODU)到頭端(HEAD)是星型連接,光結點到用戶這段同軸電纜是樹型連接,在美國圍繞一個光結點的同軸網絡可以連接500個用戶。

用戶使用Cablemodem利用同軸電纜連接到光結點,接入HFC網絡。由HFC網接入有線電視網(CableTV),最后由有線電視網和Internet高速相連。

Cablemodem和一般modem原理相似,都是進行頻譜搬移。Cablemodem將計算機的數據信號調制到某個頻帶范圍后占用有線電視帶寬傳輸。但是CableModem本身又不是單純的調制解調器,它集Modem、調諧器、加解密設備、橋接器、網絡接口卡、SNMP和以太網集線器等功能為一身。

HFC的上行速率一般在200kbit/s到2Mbit/s之間,最高可達10Mbit/s。下行速率一般在3Mbit/s到10Mbit/s,最高可達到36Mbit/s。

同軸電纜帶寬要比電話線帶寬寬很多,在有線電視網絡比較發達的地區,HFC是一種很好的寬帶接入方式。但是傳統有線電視網是單向的,用于上網就要對原有線路進行雙向改造,需要一定費用。

3.3ADSL(非對稱數字線路)

xDSL是DSL(數字用戶線路)的統稱,是以銅電話線為傳輸介質的點對點傳輸技術。xDSL包括HDSL(高速數字用戶線)、SDSL(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非對稱數字用戶線)、VDSL(甚高比特率數字用戶線)等多種類型。目前寬帶市場主要使用ADSL技術。

ADSL使用普通電話線作為傳輸介質,利用ADSLModem將計算機的數據信號調制到一定的頻帶后再與原有電話信號復用同一條普通電話線傳輸。ADSL利用ADSLModem將電話線分成三個信息通道:一個速率為1Mbps到9Mbps的高速下行通道;一個速率為16kbps到1Mbps的中速雙工通道,用于ADSL控制信號的傳輸和上行信息;一個普通3k帶寬的電話通道。這三個信息通道可以同時工作。

當前ADSL調制解調設備一般采用3種線路編碼技術,抑制載波幅度和相位(carrier-lessamplitudeandphase,CAP),離散多音復用(discretemultitone,DMT),以及離散小波多音復用(discretewaveletmultitone,DWMT)。其中CAP的基礎是正交幅度調制(QAM)。在CAP中,數據被調制到單一的載波上;而在DMT中,數據被調制到多個載波上,每個載波上的數據都使用QAM調制。DMT中使用快速傅里葉變換進行數字信號處理,而在DWMT中使用小波變換。ADSL技術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電纜中不同線路信號之間相互串擾及線路質量問題等。

目前,ADSL的主要應用方式有兩種:

(1)交換局端到用戶間直接使用ADSL。這種方式直接使用原有電話線路,成本比較低。利用ADSLModem可以有效的將話音與數據業務流量分離,數據業務直接分流到數據網絡中,緩解了用戶上網負荷對電話交換網的壓力。但是這種方式的數據傳輸率不是很高,一般提供512kbps和284kbps兩種。

(2)FTTx+ADSL方式。這種方式的銅電話線比較短,其他線路采用光纖,可以達到較高的傳輸速率。

但總的來說,LAN方式是目前幾種寬帶接入方式中速度最快的一種。ADSL的速度比LAN方式要慢,在傳輸視頻信息時(如觀看網絡電視等)質量不好。

從安裝的角度來說,ADSL建立在原有普通電話線基礎上,安裝方便,比較適合家庭或小型業務單位使用。以太網方式適合于用戶比較密集的小區或單位,使用前需要重新鋪設線路。

在抗干擾方面,由于采用光纖接入,LAN方式比普通電話線上傳輸數據的ADSL方式干擾要小。

從費用上說,以太網方式的初裝費一般高于ADSL,而且以太網一般采用包月方式,ADSL一般按照若干小時為單位計費。因此,ADSL更適合那些偶爾上網的用戶。

四、發展方向

近年來,寬帶主干網基本實現了光纖化,其速度可以承載任何服務。接入網的速度就成了網絡發展的瓶頸。今后幾年內,接入網建設是寬帶網絡發展的重點。盡管每一個寬帶服務商都強調自己的寬帶接入方式最先進、最便捷,但實際各種接入方式理論上所能達到的數值和用戶的實際使用效果存在巨大差距。因此,進一步增加接入帶寬,降低上網費用,提高網絡服務質量是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對于寬帶接入網來說,實現光纖到戶是最終的目標,以上討論的各種接入方式只是過渡期中出現的技術。

寬帶網絡的另一個發展方向是多網融合,在一個網絡內傳輸語音、文字、圖像、視頻等各種信息,最終實現將電話網、有線電視網及計算機網絡融為一體。

篇6

寬帶智能網就是研究在以ATM為基礎的寬帶網絡上利用智能網技術如何開發各種多媒體業務。寬帶智能網不是簡單地將多種業務集成,它的目的是要實現一個可編程的業務平臺,實現業務的靈活加載、擴展和新業務的增加。與以往的業務提供方式不同,寬帶智能網能夠在一個平臺上提供多種業務(寬帶智能網能支持的業務如表1所示),實現不同業務之間的資源共用,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多媒體業務的運營成本,使用戶更容易接受;寬帶智能網使得業務的擴展更加靈活,這樣能適應不斷增長和變化的客戶化需求。由此可見,寬帶智能網能有效地解決當前寬帶網絡提供多媒體業務的瓶頸問題。

表1寬帶智能網能支持的多媒體業務

類型業務舉例連接方式

會話型業務可視電話點到點

檢索型業務視頻點播多點到點

會議型業務視頻會議遠程教學遠程醫療點到多點或多點到多點

消息型業務多媒體郵件點到點

分配型業務廣播式電視點到多點

二、寬帶智能網的體系結構

1、體系結構

如圖1所示,給出IN與以ATM為骨干交換機的寬帶網絡綜合的體系結構。

圖1中,B-SSP由ATM交換機擴展而成,除了接續功能外,B-SSP上有基本的呼叫狀態模型,它能向B-SCP提供詳細的呼叫事件,這些呼叫事件作為DP點的形式出現。按照業務的需要,B-SCP可以在基本呼叫狀態模型中設置需要上報的DP點。呼叫狀態模型監視每個呼叫的狀態,將觸發的DP點事件上報給B-SCP,使B-SCP能夠實現對整個呼叫過程的監控。

B-SCP作為業務控制點,包括SCF和SDF功能實體。B-SCP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業務邏輯的執行。對于每個業務,B-SCP都有一個業務輪廓文件,用于記錄業務、用戶相關的信息。B-SCP可通過監測B-SSP上報的呼叫事件對B-SSP控制,從而達到控制呼叫過程的目的。業務過程中,B-SCP可以通過B-IP進一步收集用戶信息,以確定業務邏輯如何進行。根據業務需要,B-SCP能在網絡中尋找合適的B-IP來提供特殊資源。此外,B-SCP還能實現計費等多種功能。B-SCP通過B-INAP協議與各個實體交互信息,協調各個功能實體。

B-IP有兩個功能:一是與用戶的交互,收集用戶信息,上報給B-SCP;二是提供特殊資源,以適合不同的寬帶多媒體業務。B-IP提供的特殊資源有:視頻會議橋、導航菜單、協議轉換器等。B-IP是在傳統的智能外設基礎上引入寬帶的能力,包括寬帶連接、多媒體應用等。在寬帶環境下,B-IP功能大大增強,要求它包含一定的業務邏輯和處理能力,即在B-IP中也引入智能。

B-INAP協議建立在NO.7信令之上,通過NO.7信令傳輸。它主要定義了IN中各個功能實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操作、參數和差錯等。B-INAP支持寬帶網絡中新增加的能力,如多方呼叫提供,修改呼叫連接配置特征,協商連接特征,多方連接支持,第三方呼叫控制建立等。

有關UNI和NNI信令在其它文獻中有詳細的介紹,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2、業務實現

在寬帶智能網的體系結構下,可同時支持多種多媒體業務。視頻會議是一種由多方用戶參與,會議過程中使用聲音、圖象和文本等多種媒體的復雜業務。作為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業務,它的實現會為其它業務的實現有所啟發。下面介紹通過寬帶智能網實現視頻會議業務的方法。如圖2所示,B-SCP中有一個視頻會議的業務輪廓文件,可對整個業務過程進行控制。B-IP作為視頻會議的服務器提供視頻、音頻、數據的橋接功能。B-SSP負責接續,各終端通過B-SSP連接到B-IP上。會議的過程如下:

1)會議的準備階段

每個參加者都必須主動地撥入一個預先決定了號碼(包括會議標識)來建立連接。這個號碼是對外公布的,參加會議各方的地位平等。參加會議的各方通過撥號連接到B-IP上,進行注冊會議的聲明。B-IP通過B-INAP信令上報信息給B-SCP,在B-SCP形成全局業務輪廓文件。會議業務的激活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預先設置啟動會議的時間;一種是統計要求加入會議者是否到達預定的數量。當條件滿足時,B-SCP按照業務邏輯命令B-SSP向已經注冊的用戶一個接一個地發出呼叫,會議處于進行狀態。

2)會議進行過程

在會議注冊以后,若會議開始,B-SCP首先發命令將B-IP上會議實例激活,B-SCP將業務輪廓文件交給B-IP,B-IP根據業務輪廓文件初始化。會議過程中,B-IP負責基本的會議功能控制,并能實現會議的高層管理,包括監視會議和記錄用戶等。會議結束后,B-SCP關閉會議實例。正常情況下應該由系統拆除連接,即B-SCP拆除會議連接,B-IP整理信息(如與計費相關的呼叫、連接情況)上報給B-SCP。

用IN思想實現視頻會議與傳統的方法不同,具有以下優勢:

1)信息傳輸與業務控制相分離,當通信平臺演進時,采用IN方式可以平滑過渡不會影響用戶接口,同時使得業務控制的管理和維護更加方便。

2)IN對網絡資源的動態分配可以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

3)業務提供方式靈活,系統可以根據用戶的要求和網絡的變化進行調整。

4)面向公網為接入用戶提供業務,網絡建立后,可以在一種體系下提供多種業務,而不是為某一特定用戶,特定業務所設計。

三、國內外研究動態

當前,提供基于窄帶增值業務的智能網技術已有相當大的發展,但是對于提供寬帶多媒體業務的寬帶智能網技術尚不成熟。IN與寬帶網絡的綜合是當今電信界研究和討論的熱點,此項研究剛剛起步,在國外也未形成定論,還沒有成熟的產品出現。

1、IN的標準化進程

1992年ITU-T正式推出INCS1標準,定義了許多基于PSTN的智能業務;1997年ITU-T推出INCS2標準,該標準主要研究智能網的網間互連網間業務,實現智能業務的漫游。目前ITU-T正在積極研究INCS3和INCS4的標準,INCS3和INCS4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網、Internet與智能網綜合方面的研究。預計1999年初推出INCS3標準,而寬帶智能網作為INCS4的主要內容正在加緊研究中。

2、國外研究情況

歐洲和北美各大電信組織,都在積極開展寬帶智能網的研究,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ACTS的INSIGNIA計劃、以及EURESCOM的P506(或P607)計劃。ETSI也成立了一個聯合工作組以研究智能網與寬帶網絡的一體化問題。

P506和P607計劃的目標是從現有的IN和寬帶網絡的體系結構出發,研究各自如何適應對方的體系結構,最終得到一個IN和B-ISDN綜合的統一功能結構。具體方法是從研究寬帶視頻會議、寬帶廣播電視、寬帶VoD和寬帶虛擬專用網四個業務的實現方法入手,每個業務都按需求分析、靜態模型的動態模型建立過程進行研究。

INSIGNIA計劃的目的是在ATM平臺上實現并演示智能網與寬帶ATM信令綜合。INSIGNIA計劃側重于實現方面,它是采用智能網技術在歐洲跨國的寬帶網試驗床上實現寬帶視頻會議、寬帶VoD和寬帶虛擬專用網等多媒體業務,推出了寬帶智能網的試驗網。INSIGNIA計劃的目標是要定義、實現、演示在ATM平臺上智能網與寬帶網絡的信令綜合,在跨越歐洲的ATM網絡各國的主機平臺上提供寬帶業務。

3、國內研究情況

北京郵電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從1992年開始智能網的研究,于1995年底開發出嚴格遵照ITU-T標準的CIN01智能網系統,經過一年多的實用化工作和產品更新,CIN01已升級為CIN02,并已在網上運行,可提供基于PSTN的多種話音增值業務。進而,于1996年開始對基于CS2的移動智能網進行了研究與開發,目前,移動智能網的試驗網已經在廣東肇慶試運行成功,能提供包括預付費、移動VPN等多種業務,下一步工作是完善系統和加速成果的產品化進程。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課題的支持下,北京郵電大學于1997年啟動了寬帶智能網的研究。我們的試驗系統是基于北京郵電大學自行研制的BTC-9500AATM交換機,對中國智能網CIN02相關功能實體SCP、IP、SDP等進行增強和改造,并研究寬帶網絡環境下B-INAP的定義,支持視頻會議、VoD等多種多媒體業務的提供。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

1)研究寬帶多媒體新業務的業務規范的統一形式化描述方法及業務流程、信令系統。

2)研究統一功能結構模型的改進與完善。

3)研究支持寬帶多媒體新業務的基本呼叫狀態模型。

4)研究寬帶智能網下的B-SSF、B-SCF、B-SRF的功能擴展。

5)研究IN與寬帶網絡綜合的演進途徑。

四、寬帶智能網的問題

作為一種新技術,寬帶智能網的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概括如下:

1.超前沒有標準。ITU-T把寬帶智能網放在INCS-4的研究范圍,但是標準何時出臺還沒有期限。雖然沒有標準,我們也決不能消極等待,應該積極研究寬帶智能網技術,并向ITU-T提交建議草案,影響標準的制定。

2.Internet的威脅。近幾年里,Internet發展勢頭強勁,但是Internet在近期內還不可能圓滿地解決多媒體業務的QoS問題,而ATM面向連接的信元交換方式能保證多媒體業務QoS,并具有完整的信令協議,所以ATM在骨干網方面有優勢。ATM的缺點是協議復雜,在實現上困難很多。為了克服協議復雜性的缺點,現在有關方面也正在提出輕型的ATM協議。

3.缺少“殺手”應用(KillerApplications)。雖然寬帶智能網提供的視頻會議、B-VPN等業務有一定的前景,但是由于使用價格昂貴,應用范圍主要是大公司或國家機關,所以還應該開發出能為廣大用戶所易于接受,樂于使用的多媒體業務,這對于刺激需求、帶動相關領域的研究都有重要意義。

4.寬帶智能網仍然是通過集中的SCP提供業務,SCP成為業務提供業務的瓶頸,這可能帶來可靠性以及性能等若干問題。所以如何提供一種分布的IN體系結構,對于IN的發展也很重要。

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國通信網絡事業發展迅猛,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既應引進、吸收和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與經驗,同時也應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走一條適合我國的寬帶智能網發展的道路,并有所創新。我們認為:

1.中國的寬帶智能網應該發展而且必須發展,利用寬帶智能網提供多媒體業務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如果不抓緊研究,我們又會在這一領域落后于國外水平。現在國外也只是在作原型系統,還沒有產品出現。在國外產品占領中國市場之前,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的產品,并占領相當的市場份額,以防止國外技術的壟斷。

2.在研究開發過程中,還應該緊跟標準和國外重大的研發計劃,保護技術上的領先。同時應密切注意新興技術對這一領域帶來的沖擊和影響。

篇7

簡要介紹選題背景和意義。

二、××公司寬帶業務的發展現狀

此部分可以簡單介紹寬帶業務的接入技術,要求收集本公司寬帶業務發展現狀的數據資料,如寬帶業務的發展規模、發展速度、業務收入占比情況以及市場份額的變化等;并結合本公司實際,對寬帶業務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問題分析根據自己的需要可以調整到競爭中去寫,在優勢和劣勢分析中可以論述本企業存在的問題。)

三、××地區寬帶業務市場的需求分析

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通過調查了解寬帶用戶的性質、寬帶的用途特征、寬帶業務的認知及使用情況等,對本地寬帶用戶的需求和購買行為進行分析研究。

四、××地區寬帶業務市場競爭分析

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對寬帶業務的競爭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分析本企業和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營銷目標、營銷策略以及各自的競爭優勢和劣勢。

五、××公司寬帶業務的營銷策略(發展策略)

此部分不能寫成現有營銷策略的介紹,應該在前面分析的基礎上,來對現有的營銷策略進行調整。

六、結束語

選題說明:

1.要求選此題的學生必須是從事寬帶業務營銷工作并能夠收集到相關數據資料者。

2.營銷策略與在寫論文之前要求首先閱讀關于此方面對理論書籍。

說明及要求:

篇8

中壓電網構成相對簡單。與低壓線路相比,它能夠克服距離長短的限制,噪音較低,然而,供電系統僅適合于幾十赫茲低頻信號傳輸,如果進行高頻信號傳輸,附加寬帶PLC的使用,就會產生一系列影響信號傳輸質量的不良因素,如:通信串擾、信號泄漏、信號的干擾等,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發明更加高端、更為先進的PLC接入設備與調制方式。其中寬帶PLC中壓耦合接入設備成為重點探究的對象,經研究其符合我國電網結構與特征。我國電網結構與數據圖如下所示:

從上圖可看出:我國電網結構包括:高、中、低三個層次級別,變壓器將各個等級層次連接起來,這無疑成為了高載頻數據通信的一大障礙,所以,要想解除變壓器的限制,就要通過分級接入的方式來處理PLC寬帶鏈接,也就是要根據各個電壓級別層次來對應設計出適應性的接入設備。如圖展示,只有在中低壓中間設置合適的接入設備,才能確保遠距離通訊的實現。

二、中壓寬帶PLC系統接入方式

這一系統接入涵蓋PLC 以及同其他寬帶通信網絡(互聯網服務供應商)之間的接口, 傳統的互聯網與這一接口鏈接起來得到相關的數據信息,其中包括傳輸信號于中壓線路的設備接口,這些傳輸的信號需要途經MV-PLC主調制設備以及MV耦合裝置這兩項設備。

MV-PLC主調制設備是對中壓與低壓連接處的接口進行調節,主要作用為將中壓線中所附帶的寬帶PLC數據信息進行轉換與調制,直接目標為低壓線路,終極目的為網絡用戶。下面就第一個中壓PLC實驗線路展開測試,把這一測試當作理論探究的依據。

三、中壓線路信道測試與分析

(一)測試的目的與結果分析

目的:研究出更先進的設計依據以及技術儲備為寬帶PLC逐步發展到中壓線路打下基礎,為全程中壓線路長距離接入做好技術與信息資源上的準備。

(二)測試結果分析

1.阻抗特性分析

經過實踐的操作運行得出:中壓10kv配電線路的阻抗性能會受到測量方位、時間以及頻率等的影響,會隨著它們去變化,變化幅度由數十到上百的量,通過高頻信號發生器所出現的正弦電壓信號,設定1MHZ-30MHZ的頻率范圍,在500KHZ的頻率間查看阻抗變化。通過采集V1、V2來對應計算出線路的阻抗值。下圖為測試整理后得出的中壓線路輸入阻抗變化圖:

2.噪聲特征分析

經過實踐測試得出:中壓線路的有色背景噪聲大概在―60dBV/hz―80dBV/hz,同低壓線路的平均噪音對比起來,大約多出10 dBV/hz。而且其窄帶擾亂性噪音則更高。而且測試發現:中壓線路中各個測試點有色背景噪聲的PSD數值間沒有很大差別,其窄帶干擾也發生在小于25MHZ的范圍內。由此可見,展開對線路上噪聲頻域以及進行時等方面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3.衰減性分析

與低壓線路相比,中壓線路更容易發生衰減現象,而且相對嚴重。大概每100米衰減8―11db,但是,在1.7千米線路范圍內也能夠順利進行通信。當將調制解調器的功率放大時,在各個測試長度中都能夠達到信息傳輸與通信通話等目的,實現了通訊水平的提高。各個測試點距離下的測試內容與數據如下圖:

四、總結

為了提高通信質量與水平就要促進寬帶PLC系統向著中壓電力線路前進,經過不斷的實驗與測試來提供大量寶貴的信息數據資源,并且在阻抗性、衰減性等加以發展與更新。

參考文獻:

[1]丁道齊把握世界通信發展趨勢確立電力通信發展戰略[期刊論文]-電力系統自動化 1999(07)

篇9

2.研究內容:提綱包括:

3.研究技術路線、研究方法、研究進程安排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

學生姓名:學號:

專業:

指導教師:

年月日

開題報告填寫要求

1.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審查后生效.

2.開題報告內容必須用黑墨水筆工整書寫,按成教處統一設計的電子文檔標準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紙上后剪貼,完成后應及時交給指導教師簽署意見.

3.學生查閱資料的參考文獻應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辭典,手冊),開題報告的字數要在1000字以上.

4.有關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寫,應當按照國標gb/t7408—94《數據元和交換格式,信息交換,日期和時間表示法》規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1.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中國互聯網經過10年的持續發展。目前在普及應用上正步入嶄新的多元化應用階段。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寬帶用戶、網絡國際出口帶寬、上網方式和途徑、網絡應用服務更趨多樣化。人們對互聯網的使用廣度、信用度、依賴度正在逐步提高。隨著網絡提供的功能和服務的進一步完善,網絡應用化、生活化服務正逐步成熟。互聯網的影響正逐步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工作、學習的各個角落。中國互聯網整體呈現較快的增長態勢。但中國地區之間互聯網發展水平、普及水平還存在明顯的差距,呈現"東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點,因此,加大對于互聯網應用和發展的研究力度,借鑒國外互聯網應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聯網應用的先進經驗是當務之急。

2.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

第一,從全國人口來看,互聯網普及率還很低,僅有7.9%,與世界平均水平約14%還有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聯網,讓更多人來使用互聯網是任重道遠的事情。

第二,網上信息資源還不夠豐富,質量比較好的、能反映我國優秀文化的、對廣大網民有真正用處的信息還不夠多。根據國信辦的調查,截至XX年底,我國共有6.5億中文網頁,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僅占全世界網頁數量(300多億)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們需要網上有更多豐富的內容,特別是健康的、有質量的、有針對性的內容。

第三,目前,互聯網產業雖然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從整體上看網絡應用水平和實效(即網民的用戶體驗)還比較初級。在技術驅動下產生的包括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無線寬帶、voip、p2p等新的應用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術發展遭遇機遇和挑戰。當前國外互聯網新技術層出不窮,一直處于互聯網發展的領先地位,而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頭趕上。

第五,網絡安全和網絡文明面臨嚴峻挑戰。網絡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業自律、網民的自覺來維護,而最關鍵的應該是網民素質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樣,有交通法規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監管,但是最關鍵的還是司機素質的提高,否則交通事故還是無法避免的。同時,提供內容、服務的企業也應當承擔其責任,實施行業自律。

3.論文提綱

我國互聯網在若干領域的應用

1.互聯網在政府中的應用

2.互聯網在企業中的應用

3.互聯網在消費群體中的應用

我國互聯網應用前景

1.互聯網將加速融入我們的生活

2.互聯網經濟逐漸產生效益

3.寬帶網絡建設打通互聯網應用瓶頸

4.互聯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指導教師意見:

(對本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

指導教師:(親筆簽名)

年月日

篇10

計算機工業界很多人士引以為自豪的是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同時,數據通信速率也在快速發展,最終,在計算機能力和通信能力的競賽過程中,通信贏了。數據通信傳輸速率的快速發展更是讓人難以想象,這樣的發展速度要依靠光纖作為傳輸媒介的問世。光纖技術現已相對成熟,下面就光纖的優點和業務上的需求來研究一下光纖的發展趨勢。

一、光纖優點

1。頻帶寬

頻帶的寬窄代表傳輸容量的大小。載波的頻率越高,可以傳輸信號的頻帶寬度就越大。目前,采用先進的相干光通信可以在30000GHz范圍內安排2000個光載波,進行波分復用,可以容納上百萬個頻道。

2.重量輕

因為光纖非常細,單模光纖芯線直徑一般為4um~10um,外徑也只有125um,。論文格式。比標準同軸電纜的直徑47mm要小得多,加上光纖是玻璃纖維,比重小,使它具有直徑小、重量輕的特點,安裝十分方便。

3.抗干擾能力強

因為光纖的基本成分是石英,只傳光,不導電,不受電磁場的作用,故光纖傳輸對電磁干擾、工業干擾有很強的抵御能力。因此,在光纖中傳輸的信號不易被竊聽,因而利于保密。

4.保真度高

因為光纖傳輸一般不需要中繼放大,不會因為放大引人新的非線性失真。只要激光器的線性好,就可高保真地傳輸電視信號。

5.工作性能可靠

一個系統的可靠性與組成該系統的設備數量有關。設備越多,發生故障的機會越大。因為光纖系統包含的設備數量少(不像電纜系統那樣需要幾十個放大器),可靠性自然也就高,故一個設計良好、正確安裝調試的光纖系統的工作性能是非常可靠的。

6.成本不斷下降

目前,有人提出了新摩爾定律,也叫做光學定律(Optical Law)。該定律指出,光纖傳輸信息的帶寬,每6個月增加1倍,而價格降低1倍。光通信技術的發展,為Internet寬帶技術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這就為大型有線電視系統采用光纖傳輸方式掃清了最后一個障礙。由于制作光纖的材料(石英)來源十分豐富,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而電纜所需的銅原料有限,價格會越來越高。顯然,今后光纖傳輸將占絕對優勢,成為建立全省、以至全國有線電視網的最主要傳輸手段。

7.損耗低

在同軸電纜組成的系統中,最好的電纜在傳輸800MHz信號時,每公里的損耗都在40dB以上。相比之下,光導纖維的損耗則要小得多,傳輸1、31um的光,每公里損耗在0.35dB以下若傳輸1.55um的光,每公里損耗更小,可達0.2dB以下。這就比同軸電纜的功率損耗要小一億倍,使其能傳輸的距離要遠得多。此外,光纖傳輸損耗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在全部有線電視頻道內具有相同的損耗,不需要像電纜干線那樣必須引人均衡器進行均衡;二是其損耗幾乎不隨溫度而變,不用擔心因環境溫度變化而造成干線電平的波動。

二、業務上的需求和市場的競爭

伴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計算機網絡數目在不斷的增加,Internet用戶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使得通信容量不斷的加大,因此,數據通信的帶寬要求顯得更加重要。目前,為了解決數據能夠在主干網絡中順利的傳輸,在通信介質方面,對于主干網絡都采用了光纖作為傳輸媒介。光纖作為主干網絡的傳輸媒介,解決了主干線路數據負載問題,使得數據能夠順利傳輸。光纖在主干網絡中取代了傳統的銅線介質,但“最后一英里”問題上,還沒有完全的普及光纖,這就造成本地回路成為主干網絡的瓶頸。隨著3G網絡的不斷發展,用戶“最后一英里”問題應該盡快解決。目前,采用的接入方式有:FTTH、FTTB、FTTC。

相關數據表明,2002年至2006年,我國寬帶上網用戶比例由9%上升到52%。寬帶用戶成為大多數,這標志著我國互聯網已經進入寬帶時代。寬帶接入已經成為固網運營商增長的第一驅動力。而寬帶業務的需求必然刺激相關寬帶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光纖具有近似于無限的帶寬,端到端的全光網絡是寬帶接入的最終解決方案。隨著光纖接入成本不斷下降、銅纜接入網運維成本的攀升,運營商網絡將向以寬帶為特征的下一代網轉型。論文格式。隨著今后更多高帶寬業務的出現,FTTH上馬也是大勢所趨。論文格式。

正是基于這種共識,各固網運營商在鋪網時都遵循光進銅退的準則,將投資重心轉向光纖接入網。新建商業樓宇與住宅區原則上采用光纖覆蓋,控制銅纜投資。FTTH已經從實驗室中走出,真正貼近普通用戶,迎來了快速增長的新時期。

在最近幾年,FTTH已經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FTTH,一方面受到了企業用戶和高端家庭用戶的歡迎,與將來可能需要一次次地帶寬升級相比,一勞永逸的光纖接入更受他們的青睞。FTTH使得在家里能享受各種不同的寬帶服務,如VOD、在家購物、在家上課等。 另一方面,銅線和光纖價格的一漲一跌,也使得部署FTTH的成本正呈現下降的趨勢。長遠來看,DSL的成本已經基本上達到了極值點,但FTTH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而且從運維成本上來說,與DSL相比FTTH有更加明顯的優勢。

三、結束語

總之,作為寬帶接入的最終發展方向,FTTH在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的發展尤為迅猛。我們可以預期,憑借著層出不窮的寬帶應用以及日益龐大的用戶規模,中國、亞太地區FTTH將率先成為寬帶接入的主流,引領全球光接入產業的騰飛。應該說,光纖網絡在未來的發展空間是很廣泛的,光纖作為傳輸媒介,應該主宰未來的通信市場

參考文獻

【1】 潘愛民。《計算機網絡》【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篇11

一、光纖優點

1。頻帶寬

頻帶的寬窄代表傳輸容量的大小。載波的頻率越高,可以傳輸信號的頻帶寬度就越大。目前,采用先進的相干光通信可以在30000GHz范圍內安排2000個光載波,進行波分復用,可以容納上百萬個頻道。

2.重量輕

因為光纖非常細,單模光纖芯線直徑一般為4um~10um,外徑也只有125um,。論文格式。比標準同軸電纜的直徑47mm要小得多,加上光纖是玻璃纖維,比重小,使它具有直徑小、重量輕的特點,安裝十分方便。

3.抗干擾能力強

因為光纖的基本成分是石英,只傳光,不導電,不受電磁場的作用,故光纖傳輸對電磁干擾、工業干擾有很強的抵御能力。因此,在光纖中傳輸的信號不易被竊聽,因而利于保密。

4.保真度高

因為光纖傳輸一般不需要中繼放大,不會因為放大引人新的非線性失真。只要激光器的線性好,就可高保真地傳輸電視信號。

5.工作性能可靠

一個系統的可靠性與組成該系統的設備數量有關。設備越多,發生故障的機會越大。因為光纖系統包含的設備數量少(不像電纜系統那樣需要幾十個放大器),可靠性自然也就高,故一個設計良好、正確安裝調試的光纖系統的工作性能是非常可靠的。

6.成本不斷下降

目前,有人提出了新摩爾定律,也叫做光學定律(Optical Law)。該定律指出,光纖傳輸信息的帶寬,每6個月增加1倍,而價格降低1倍。光通信技術的發展,為Internet寬帶技術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這就為大型有線電視系統采用光纖傳輸方式掃清了最后一個障礙。由于制作光纖的材料(石英)來源十分豐富,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而電纜所需的銅原料有限,價格會越來越高。顯然,今后光纖傳輸將占絕對優勢,成為建立全省、以至全國有線電視網的最主要傳輸手段。

7.損耗低

在同軸電纜組成的系統中,最好的電纜在傳輸800MHz信號時,每公里的損耗都在40dB以上。相比之下,光導纖維的損耗則要小得多,傳輸1、31um的光,每公里損耗在0.35dB以下若傳輸1.55um的光,每公里損耗更小,可達0.2dB以下。這就比同軸電纜的功率損耗要小一億倍,使其能傳輸的距離要遠得多。此外,光纖傳輸損耗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在全部有線電視頻道內具有相同的損耗,不需要像電纜干線那樣必須引人均衡器進行均衡;二是其損耗幾乎不隨溫度而變,不用擔心因環境溫度變化而造成干線電平的波動。

二、業務上的需求和市場的競爭

伴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計算機網絡數目在不斷的增加,Internet用戶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使得通信容量不斷的加大,因此,數據通信的帶寬要求顯得更加重要。目前,為了解決數據能夠在主干網絡中順利的傳輸,在通信介質方面,對于主干網絡都采用了光纖作為傳輸媒介。光纖作為主干網絡的傳輸媒介,解決了主干線路數據負載問題,使得數據能夠順利傳輸。光纖在主干網絡中取代了傳統的銅線介質,但“最后一英里”問題上,還沒有完全的普及光纖,這就造成本地回路成為主干網絡的瓶頸。隨著3G網絡的不斷發展,用戶“最后一英里”問題應該盡快解決。目前,采用的接入方式有:FTTH、FTTB、FTTC。

相關數據表明,2002年至2006年,我國寬帶上網用戶比例由9%上升到52%。寬帶用戶成為大多數,這標志著我國互聯網已經進入寬帶時代。寬帶接入已經成為固網運營商增長的第一驅動力。而寬帶業務的需求必然刺激相關寬帶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光纖具有近似于無限的帶寬,端到端的全光網絡是寬帶接入的最終解決方案。隨著光纖接入成本不斷下降、銅纜接入網運維成本的攀升,運營商網絡將向以寬帶為特征的下一代網轉型。論文格式。隨著今后更多高帶寬業務的出現,FTTH上馬也是大勢所趨。論文格式。

正是基于這種共識,各固網運營商在鋪網時都遵循光進銅退的準則,將投資重心轉向光纖接入網。新建商業樓宇與住宅區原則上采用光纖覆蓋,控制銅纜投資。FTTH已經從實驗室中走出,真正貼近普通用戶,迎來了快速增長的新時期。

篇12

專業:

指導教師:

年月日

開題報告填寫要求

1.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審查后生效.

2.開題報告內容必須用黑墨水筆工整書寫,按成教處統一設計的電子文檔標準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紙上后剪貼,完成后應及時交給指導教師簽署意見.

3.學生查閱資料的參考文獻應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辭典,手冊),開題報告的字數要在1000字以上.

4.有關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寫,應當按照國標gb/t7408—94《數據元和交換格式,信息交換,日期和時間表示法》規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1.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中國互聯網經過10年的持續發展。目前在普及應用上正步入嶄新的多元化應用階段。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寬帶用戶、網絡國際出口帶寬、上網方式和途徑、網絡應用服務更趨多樣化。人們對互聯網的使用廣度、信用度、依賴度正在逐步提高。隨著網絡提供的功能和服務的進一步完善,網絡應用化、生活化服務正逐步成熟。互聯網的影響正逐步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工作、學習的各個角落。中國互聯網整體呈現較快的增長態勢。但中國地區之間互聯網發展水平、普及水平還存在明顯的差距,呈現"東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點,因此,加大對于互聯網應用和發展的研究力度,借鑒國外互聯網應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聯網應用的先進經驗是當務之急。

2.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

第一,從全國人口來看,互聯網普及率還很低,僅有7.9%,與世界平均水平約14%還有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聯網,讓更多人來使用互聯網是任重道遠的事情。

第二,網上信息資源還不夠豐富,質量比較好的、能反映我國優秀文化的、對廣大網民有真正用處的信息還不夠多。根據國信辦的調查,截至XX年底,我國共有6.5億中文網頁,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僅占全世界網頁數量(300多億)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們需要網上有更多豐富的內容,特別是健康的、有質量的、有針對性的內容。第三,目前,互聯網產業雖然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從整體上看網絡應用水平和實效(即網民的用戶體驗)還比較初級。在技術驅動下產生的包括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無線寬帶、voip、p2p等新的應用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術發展遭遇機遇和挑戰。當前國外互聯網新技術層出不窮,一直處于互聯網發展的領先地位,而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頭趕上。

第五,網絡安全和網絡文明面臨嚴峻挑戰。網絡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業自律、網民的自覺來維護,而最關鍵的應該是網民素質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樣,有交通法規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監管,但是最關鍵的還是司機素質的提高,否則交通事故還是無法避免的。同時,提供內容、服務的企業也應當承擔其責任,實施行業自律。

3.論文提綱

我國互聯網在若干領域的應用

1.互聯網在政府中的應用

2.互聯網在企業中的應用

3.互聯網在消費群體中的應用

我國互聯網應用前景

1.互聯網將加速融入我們的生活

2.互聯網經濟逐漸產生效益

3.寬帶網絡建設打通互聯網應用瓶頸

4.互聯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指導教師意見:

(對本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

指導教師:(親筆簽名)

年月日

系部審查意見:

系部負責人:(親筆簽名)

年月日

你只要開題報告吧我再上傳點例文你對照下,

還有網站自己去看

論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社會責任

篇13

網絡接入(Network Access)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和工具將用戶網絡設備(如:PC機、機頂盒、移動電話)連接到網絡上。

信息高速公路已經建設了多年,應當說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高速和超高速主干光纖通信網絡遍布全球。國內的CHINANET一再的擴容,出口帶寬也不斷的增加,然而,用戶依然抱怨不止:網絡訪問速度慢、價格昂貴,幾乎沒有享受到信息高速公路的任何好處。問題就出在從用戶家庭連接到寬帶Internet的通信線路依然狹窄得可憐,好比從家門到高速公路是一條泥濘不堪、坑坑洼洼的羊腸小道,再寬敞的高速公路、再好的服務到了用戶手上折扣都已經打得差不多了。

………………

緒論 2

第一章 寬帶網簡介 4

1.1 寬帶網及接入技術 4

1.1.1寬帶網定義 4

1.1.2接入技術 4

1.2 寬帶接入網類型 5

1.2.2 Cable Modem 6

1.2.3 寬帶以太網 6

1.3寬帶網各接入類型比較 7

1.3.1 xDSL和Cable Modem 7

1.3.2 LMDS 8

1.3.3 以太網 8

第二章 局域網概述 10

2.1 局域網的定義和拓撲結構 10

2.1.1局域網定義 10

2.1.2局域網拓撲結構簡介 10

2.2 網絡的體系結構 11

2.2.1 OSI體系結構 11

2.2.2 TCP/IP體系結構 10

2.3 局域網的各種應用 12

………………共五章

第一章 寬帶網簡介

1.1 寬帶網及接入技術

1.1.1寬帶網定義

我們經常看到“寬帶網”這個詞 但它的定義究竟是什么卻不容易完整地回答出來。照理說,“寬帶”應該有一個明確而統一的定義。但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解釋。

寬帶網是指速率在1544MbPs以上。等待時間在數10ms以內的一種高速數字網絡,其傳輸方向為單向或雙向 、有線或無線.可提供高速數據訪問以及多媒體服務。如點播視頻、視頻會議等視頻及聲音服務。 數字電視(DTV)、衛星廣播等服務是單向寬帶傳輸,這種單向寬帶傳輸能夠以非常高的速度(或者說帶寬)把數字信息送到客戶端設備。

雙向寬帶傳輸有“混臺光纖同軸電纜(HFC)”網絡或“數字用戶回路(DSL)’可以在同一傳輸介質上以極高的速度發送和接收數字信息。

:21000多字(不含圖)

有中英文摘要、大量圖片、附錄(常見問題故障分析與排除

400元

網絡設備選購淺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博乐市| 靖安县| 吴江市| 乐都县| 桐庐县| 吉林省| 高台县| 陵川县| 宝兴县| 盐池县| 镇原县| 天祝| 沅陵县| 苍溪县| 安庆市| 平度市| 宁武县| 清新县| 穆棱市| 武陟县| 海盐县| 铜山县| 和顺县| 开封县| 始兴县| 西盟| 武鸣县| 磐安县| 四子王旗| 南丰县| 三门县| 云安县| 施甸县| 桂平市| 法库县| 科技| 汾阳市| 镇原县| 高平市| 闸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