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復習教學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物理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是學生對整個初中物理知識進行系統全面認識的過程 .初中總復習內容多 ,時間短 ,如何提高復習的效率 ,使學生在中考中發揮水平 ,取得滿意的成績 ,本人認為以下妙計可以助你闖關成功。
一、利用課堂
課堂上的復習內容是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和中考說明,并結合同學們的實際情況精心組織的,具有明確的針對性。課前應以課本為主,認真看一遍有關內容回顧一下知識要點和解題要領,以及曾經出現過或現仍存在疑點。上課時要注意理解老師是怎樣理清知識的條理、知識間的相互關系的;注意老師是怎樣處理綜合問題的。下課后還須多想,從自己易于理解的角度把知識梳理一下,從而將課堂上的東西變成自己的。
二、理解記憶
毫無疑問,復習重在理解知識,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較好地掌握它,運用它。否則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學習效果就差。物理概念和規律是物理科學的精髓教育論文教育教學論文,一定要設法弄懂,并常常記憶畢業論文格式范文論文的格式。
有同學認為,只有文科內容需要記憶,理科只需理解就行了。其實物理學科除了理解外,適當記憶是很必要的。如基本公式、單位及換算、基本常數、實驗目的和原理等,這些內容只有適當的記憶才能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對理解相關知識、提高解題速度都有幫助。
三、加工整理
現行教材是按照“先現象后本質”、“先宏觀后微觀”、“先部分后整體”的結構形式編烈軍屬的。到了總復習階段,應該從知識的系統性方面去考慮,把各章節的知識重新歸納、整理,并形成知識網絡。一般按力、光、熱、電學等分類進行,從而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和知識間的相互聯系與區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理后的知識,若把一些基本點、重點、難點、知識間的聯系要點、易錯點等制成學習卡片,可以節省以后再復習時間。在考試前只要翻一翻,其精華即可盡收眼底,不必對著厚厚的書本而難以下手了。
四、精選參考書
篇2
篇3
(二)沒能抓住知識間的聯系
對于復習課堂教學,只要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溫故而知新。所謂的溫故絕對不是將原來教科書上知識重復一遍,但是大多數的教師都沒能注重“知新”,教師沒能懂得將舊的知識加以總結、概括,沒有將分散的物理知識點系統化。
(三)例題沒有明確指向,目標模糊
部分教師,在復習課堂教學上直接大講特講,導致學生不能正確的理解教學所講授的知識,感覺到了無從下手;部分教師則以練習來代替講解。堆積如山的作業,將復習課堂教學直接變成了作業課。
二、初中物理復習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很多學生都感覺復習的內容已經學過一次了,沒有興趣再去重復一次,也覺得沒多大的必要,從而讓學生對復習課堂教學產生了厭倦心理,而且,每一位學生的基礎、習慣、學習能力強弱都各有不同,導致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不一,所以實際的接受能力也不同。
(二)教師沒有深入的研究復習課堂教學的具體課程內容,也沒能夠形成一定的系統模式。
(三)復習課堂教學程的難度很大。教師在上復習課堂教學的時候,所講解的全是重點、經典題型,并且很多都相對復雜。
三、初中物理復習課堂教學的幾點注意
(一)抓好基礎,明確考點
從筆者多年對中考試題的研究發現,在中考中物理題型的具體比值為難、中、易為1:3:6,其中的基礎知識點的考察占了60%,但是學生往往在基礎中的失分現象較為嚴重,所以抓好基礎才是首要條件。
如功率與機械效率:為了抓好基礎復習,著重對這兩個基礎概念進行的分析。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定義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內所完成的功,而機械效率則是描述機械性能的優劣的程度,其定義是在總功中,有用功所占的比值。兩者的公式分別是P=W/t、=W有用/W總,前者的單位是瓦特,后者則是無單位的百分數。
(二)建立專題復習
1、中考題型
根據中考題目類型,分設填空、選擇、實驗、作圖、計算等專題,在上述五大板塊中精選題目,進行專門練習,使復習的知識縱橫交錯,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復習重點,化解難點。
2、熱點知識
把近幾年來中考中的熱點、重點問題編成若干個專題進行復習,如科學探究專題、電路故障專題、圖像專題、數據處理專題等。這些題在練習中采用題組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反復出現,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題目之間的異同,既解決問題,又掌握方法和技巧。
(三)物理實驗復習
中考物理試題中,物理實驗大約占據總分數的25%左右,所以應當重視實驗這一塊,其中有兩點需要我們的特別注意:其一,掌握各種儀器與測量的工具;其二,注重、摸清測量的原理、方法與步驟,做到學以致用。
把蠟燭放在 2 倍焦距以外,觀察到“倒立縮小的實像”,把蠟燭放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間,觀察到“倒立放大的實像”,把蠟燭放在焦點以內,觀察到“正立放大的虛像”。針對這些現象,引導學生反思并總結:物體由 2 倍焦距向焦點移動過程中,像逐漸變大;物距小,像距大,像變大;2 倍焦距是成放大與縮小像的轉折點,1 倍焦距是成實像與虛像、正立與倒立的分界點;等等。這些歸納過程為知識的遷移和靈活運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篇4
1、單詞搶答或單詞接龍游戲。即老師先說出一個單詞,同學們要以這個單詞的最后一個字母開頭說出另一個單詞,以此類推。這樣做,既能促使學生去記憶單詞,又能讓學生樂于參與,增加趣味性,同時可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2、詞組或短語提問。采用搶答的形式,讓學生問學生答,或者教師問學生答等多種形式,并且要求學生進行造句訓練。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之中。
3、表演對話。即讓學生就所學過的對話進行模仿表演,也可在小組里自編對話表演,這樣做可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敢開口說英語。
4、重點句型操練。即讓學生就所學過的句型在小組里進行歸納總結,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要求學生在小組里通過討論自編一些鞏固句型的練習。
5、語法復習。為了避免較為抽象的語法講解,可通過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掌握語法知識,讓學生通過一些口、筆頭練習,進行歸納總結出語法用法,這樣做可把抽象的語法知識具體化、更易于理解。
6、期中回顧,即把期中考前的知識在小組進行回顧,要求各組的組長做好記錄,說出本組成員的所得與所失,然后在課堂交流。這樣做可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及小組合作意識。
我把這些知識分成一個個小任務后,要求每個小組至少要準備一個小任務,并要求每個小組注意協調。在復習課上各組把他們所準備的任務向同學們進行了展示。我發現課堂上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而且不會感到厭聽,各小組能把自己準備的小任務向同學們進行復習,學生一直處于積極的狀態之中,學生們“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掌握了知識,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認為這種復習方法有以下幾個優點:
①可以增加課堂復習氣氛,讓同學們樂于參與活動,并且在活動中復習到知識。
②可避免“炒冷飯”的復習方法,讓學生樂聽、愿聽,增加趣味性。
篇5
把一個集合A分成若干個非空真子集Ai(i=1、2、3···n)(n≥2,n∈N),使集合A中的每一個元素屬于且僅屬于某一個子集。即
①A1∪A2∪A3∪···∪An=A
②Ai∩Aj=φ(i,j∈N,且i≠j)。
則稱對集A進行了一次科學的分類(或稱一次邏輯劃分)
科學的分類滿足兩個條件:條件①保證分類不遺漏;條件②保證分類不重復。在此基礎上根據問題的條件和性質,應盡可能減少分類。
二、確定分類標準
在確定討論的對象后,最困難是確定分類的標準,一般來講,分類標準的確定通常有三種:
(1)根據數學概念來確定分類標準
例如:絕對值的定義是:
所以在解含有絕對值的不等式|logx|+|log(3-x)|≥1時,就必須根據確定logx,
log(3-x)正負的x值1和2將定義域(0,3)分成三個區間進行討論,即0<x<1,
1≤x<2,2≤x<3三種情形分類討論。
例1、已知動點M到原點O的距離為m,到直線L:x=2的距離為n,且m+n=4
(1)求點M的軌跡方程。
(2)過原點O作傾斜角為α的直線與點M的軌跡曲線交于P,Q兩點,求弦長|PQ|的最大值及對應的傾斜角α。
解:(1)設點M的坐標為(x,y),依題意可得:+=4
根據絕對值的概念,軌跡方程取決于x>2還是x≤2,所以以2為標準進行分類討論可
得軌跡方程為:y=y
解(2)如圖1,由于P,Q的位置變化,Q
弦長|PQ|的表達式不同,故必須分-1O23x
點P,Q都在曲線y2=4(x+1)以及一點P
在曲線y2=4(x+1)上而另一點在
曲線y2=-12(x-3)上可求得:
從而知當或時,
(2)根據數學中的定理,公式和性質確定分類標準。
數學中的某些公式,定理,性質在不同條件下有不同的結論,在運用它們時,就要分類討論,分類的依據是公式中的條件。
例如,對數函數y=logax的單調性是分0<a<1和a>1兩種情況給出的,所以在解底數中含有字母的不等式;如logx>-1就應以底數x>1和0<x<1進行分類討論,即:當x>1時,,當0<x<1時,.
又如,等比數列前幾項和公式是分別給出的:
所以在解這類問題時,如果q是可以變化的量,就要以q為標準進行分類討論。
例2,設首項為1,公比為q(q>0)的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為Sn,又設Tn=,n=1,2,···
求Tn
解:當q=1時,Sn=n,Tn=,
當q≠1時,Sn=
于是當0<q<1時,
當q>1時,
綜上所述,
(3)根據運算的需要確定分類標準。
例如:解不等式組
顯然,應以3,4為標準將a分為1<a≤3,3<a≤4,a>4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例3,解關于x的不等式組
其中a>0且a≠1。
解,由于不等式中均含有參數a,其解的狀況均取決于a>1還是a<1,所以1為標準進行分類,
(Ⅰ)當0<a<1時,可求得解為:;
(Ⅱ)當a>1時,可解得:,此時不等式組是否有解關鍵取決于與2的大小關系,所以以即a=3為標準進行第二次分類。
(1)當1<a≤3時解集為Φ
(2)當a>3時解集為
綜上所述:當0<a<1時,原不等式解集為(2,;當1<a≤3時,解集為Φ;
當a>3時,解集為(2,.
三、分類討論的方法和步驟
(1)確定是否需要分類討論以及需要討論時的對象和它的取值范圍;
(2)確定分類標準科學合理分類;
(3)逐類進行討論得出各類結果;
(4)歸納各類結論。
例4,若函數f(x)=a+bcosx+csinx的圖象經過點(0,1)和(,1)兩點,且x∈[0,]時,|f(x)|≤2恒成立,試求a的取值范圍。
解:由f(0)=a+b=1,f()=a+c=1,求得b=c=1-a
f(x)=a+(1-a)(sinx+cosx)=a+(1-a)sin(x+)
①當a≤1時,1≤f(x)≤a+(1-a)|f(x)|≤2只要a+(1-a)≤2解得a≥-≤a≤1;②當a>1時,a+(1-a)≤f(x)≤1,只要a+(1-a)≥-2,解得a≤4+3,1<a≤4+3,綜合①,②知實數a的取值范圍為[-,4+3]。
例5,已知函數f(x)=sim2x-asim2
試求以a表示f(x)的最大值b。
解:原函數化為f(x)=
令t=cosx,則-1≤t≤1
記g(t)=-(。t∈[-1,1]
因為二次函數g(t)的最大值的取得與二次函數y=g(t)的圖象的頂點的橫坐標相對于定義域[-1,1]的位置密切相關,所以以相對于區間[-1,1]的位置分三種情況討論:
(1)當-1≤≤1,即-4≤a≤4時,b=g(t)max=,此時t=;
(2)當<-1,即a<-4時,b=-a,此時t=
(3)當>1,即a>4時,b=0,此時,t=1
綜上所述:b=
例6、等差數列{an}的公差d<0,Sn為前n項之和,若Sp=Sq,(p,q∈N,p≠q)試用d,p,q表示Sn的最大值。
略解:由Sp=Sqp≠q可求得
d<0,a1>0,當且僅當時Sn最大。
由an≥0得n≤,由an+1≤0得,n≥
≤n≤,n∈N,要以是否為正整數即p+q是奇數還是偶數為標準分兩類討論。
(1)當p+q為偶數時n=,Sn最大且為(Sn)max=
(2)當p+q為奇數時,n=或n=,Sn最大,且為(Sn)max=
分類討論的思想是一種重要的解題策略,對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嚴謹性和靈活性以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疑具有較大的幫助。然而并不是問題中一出現含參數問題就一定得分類討論,如果能結合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函數的思想等解題思想方法可避免或簡化分類討論,從而達到迅速、準確的解題效果。
例7、解關于x的不等式:≥a-xy
略解: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解題如圖:
在同一坐標系內作出y=和
y=a-x的圖象,
以L1,L2,L3在y軸上的截距作為分類標準,-103x
知:當a≤-1時;-1≤x≤3L1L2L3
當-1<a≤3時;≤x≤3
當3<a1+2時;
當a>1+2時,不等式無解。
例8、實數k為何值時,方程kx2+2|x|+k=0有實數解?
略解:運用函數的思想解題:
篇6
1問題探究前期準備
1.1分析教材,確定問題探究的必要性
高三學生備考科目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多,但時間有限,故教師確定專題應有針對性,目的性,應以復習考點,提升能力為原則,絕不可浪費學生時間。
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運動問題是電場與磁場知識的綜合應用,電場是選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階段電學內容的開始,磁場是選修3系列的第三章,磁場和電場都是電磁學的核心內容,磁場的內容,特別是對磁場性質的定量描述,是學習電磁學知識的關鍵。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運動問題是電場、磁場知識的應用問題,也是高考的熱點問題,在高考試題中出現的頻率高,分值大且題目新穎靈活,考查了學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以及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故特設此專題。
1.2目標定位,確定問題探究功效
對問題探究的要求、目的、層次、深度先應有定位,誰來探究,時間多少先要確定,這樣才能保證問題探究的功效。
如: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運動問題及電場力的問題,探究定位為第一輪復習課,在高考前夕由高三學生探究,時間為1課時,以一道開放性試題為載體,通過多邊互動和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達到靈活掌握電磁場相關知識、提高解決此類物理問題的能力。
1.3教法組合,追尋課堂效率
一堂復習課若教法單一,學生思維易疲勞,解答問題倦怠,課堂效率低下。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進行有效組合,則學生思維活躍,問題解答熱情高漲,課堂效率成倍提升。在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運動問題探究這節課中本人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生展示與教師講授等。
2探究式教學過程
篇7
2.重視詞匯和語法的積累
英語考試中基礎知識與基礎訓練非常關鍵,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詞匯和語法的積累能力。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科學地記憶單詞。單詞的記憶不求多但要強調持續性,在課堂上每次復習10到20個單詞,反復記憶。教師也可和學生一起整理常用的常考詞匯、短語的典型用法,并在課堂上對一詞多義的詞匯進一步講解,使學生能靈活運用。
3.注重應試技巧培養的訓練
中學英語考試除了對英語單詞、短句、句式的的運用的考查外,同時也是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評價。以完型填空為例,由于完形填空屬于障礙性閱讀,考察閱讀能力同時也要求考生具備語言運用能力。閱讀材料中空缺單詞的出現需要學生結合上下文的具體情況,經過仔細分析,才能推斷出適合的單詞。如果沒有閱讀技巧,單純逐詞逐句的翻譯不僅僅大大影響做題時間也沒有良好的效果。聽力試題同樣也需要相應的答題技巧。在聽力材料播放前快速瀏覽聽力試題,根據答案選項對所提問題方向有個初步判斷。通過選項大概推測出題目考查的是根據對話內容來判斷對話發生的地點,再聽的時候就能準確篩選出有用的信息。
篇8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護理專業的48名內科護理學課程在學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各24名。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試驗組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引入服務性學習理念。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構成和平時成績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課堂理論授課和實訓室技能培訓。
1.2.2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引入服務性學習理念。利用周末及假期時間,由專職教師負責,進行32學時的服務性學習項目。主要項目包括:(1)選取合適的社區,帶領學生為社區居民進行健康評估、健康指導;(2)定期走訪多發內科疾病患者,結合所學知識為其進行相關護理和指導;(3)走訪癌癥患者,為其提供醫療護理和心理輔導;(4)開展中小學和社區急診急救技能培訓活動,學生根據被培訓人員特點,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制作健康知識宣傳展板及手冊等;(5)開展小組討論,結合課堂學習知識和服務性學習所見所聞進行小組討論和反思,形成學習-服務-學習的螺旋式有效學習方法。
1.3效果及評價
采用理論測試和實踐技能考核評估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采用問卷調查,比較兩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認可度和了解試驗組學生護理軟技能的提升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考試成績的比較
結果顯示:兩組學生理論考試平均成績和技能考核平均成績分別為(82.6±6.5)和(87.4±5.9),分別高于對照組的(74.6±8.3)和(70.4±7.6),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問卷調查結果
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對本組采取的教學模式肯定率分別為88.72%和63.28%,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學生在教學模式是否有助于理論知識學習興趣、實踐能力的鍛煉、醫患溝通能力的提升、專業使命感的體驗和服務意識的提高等方面的肯定率分別為89.62%、90.36%、85.42%、90.26%和88.73%,分別優于對照組的68.09%、62.41%、58.13%、49.55%和59.67%,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傳統教育模式以課堂教授為主,長期存在“重理論,輕技能;重知識傳承,忽視學生自主學習”的弊端,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社會實踐教學是創新人才教育途徑之一[4]。護理專業的屬性要求學生除了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外,必須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護理軟技能(如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人際溝通、社會經驗等),而這一系列技能的獲得都必須融入社會,進行鍛煉和開發[5]。本研究通過引進服務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社區服務項目納入內科護理學課程體系,使其成為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和課堂教學的無限延伸。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和技能考核成績均優于對照組學生;試驗組學生對引入服務性學習的教學模式的認可度高于對照組,表明這一教學模式能夠吸引學生的參與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服務性學習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護理軟技能如人際溝通等的提升,說明引入服務性學習教學模式更有益于學生的進步和后續職業發展??傊覀兊难芯拷Y果顯示服務性學習引入內科護理學教學對護理專業學生的培養是非常有益的。
參考文獻
[1]徐燕,劉娜.服務性學習在護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22):2305-2307.
[3]徐慧,王紅霞,薛彩云,等.臨床護理帶教中引入服務性學習理論探索[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2):125-126.
篇9
2.1全面構建服裝專業信息化教學平臺,建立“重時尚、厚技能”的培養目標。信息化教學使學生更快捷地掌握國內外流行資訊,開闊學生視野,了解最新的服裝市場行情,有效整合課程各個環節,提高高職技能課程“理論知識信息化;企業項目入課堂;實訓操作模擬化;崗位實戰進職場”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應用效率。在理論課程教學方面達到普及多媒體課件教學,提升學生形象思維和藝術審美能力;在實踐教學環節繼續開發服裝類模擬仿真軟件,使課程標準和崗位標準有機融合,縮短學生實操差距。
2.2合作開發ERP管理軟件模擬服裝品牌管理流程,創新服裝營銷類課程實訓技能培養模式。對于服裝制作、服裝裁剪等課程來說,傳統的“師傅帶徒弟”授課方式比較適合,但服裝品牌企劃、服裝店鋪管理等服裝管理類課程,一直是授課難點,高職學生對理論多的課程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主動性不強,項目組擬通過ERP軟件系統對真實企業產品模擬進行服裝商品進銷存、流程管理操作等,使學生直接掌握管理的要素和知識點,并能夠直接用于企業的操作。學生通過模擬課程之后,直接到服裝店鋪工作,能夠對進銷存等數據分析、商品管理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2.3探索一條課程服務行業的有效途徑。為解決服裝業從業人員知識老化,信息不暢通的問題,高職教育要在應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企業員工內訓等企業項目同時,推廣先進的多媒體授課形式及網絡課程,進一步加強服裝專業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建設,加速服裝加工型企業轉型服裝品牌公司,滿足服裝行業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和職業素質提升的需要,以課程服務社會的同時提升高職學院的行業競爭力。
3信息化教學平臺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在職員工以及高職學生能夠將專業知識通過遠程教學的手段有機融合起來,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真正符合職業教育教學特點,使沒有時間集中上課的員工也有機會提升自己的專業內涵,信息化教學平臺著重應用電子課件、多媒體、動畫教學、微課程等主要載體,以互聯網應用為基礎,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枯燥性,提升了在職員工以及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師由知識的占有者變成了學習活動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主動尋求者,完成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也完成了企業對員工提高技能水平的要求。通過信息化建設,網絡技術可以幫助學校延伸職業教育空間,打破時間和空間上對學習環境的束縛,學生無論在校內、校外,無論畢業前、畢業后,都可以享有持續學習的機會。
4服裝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應用
篇10
(2)復習有機物.從結構對有機物進行分類,根據官能團對有機反應進行分類,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使原有的知識更加清晰、穩定,加強了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從而可以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分類復習法,對于很多需要記憶、相互容易混淆的知識點而言有著很好的復習效果.這一復習模式與復習理念能夠理清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于相關聯的內容有清晰的辨析,這對于鞏固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會起到良好的輔助功效.
二、比較復習法的合理使用
對于很多物質的理化性質的認識,以及一些相似或相關聯的化學知識點或者化學概念的復習過程而言,比較復習法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在比較的過程中,能夠將兩個事物清晰地呈現,兩者各自的特點、特性以及相互間的差異,就會非常清楚地體現出來.這個過程往往能夠幫助學生更正過往形成的一些錯誤觀念,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辨析一些相似知識點的不同.比較復習法,對于很多物質性質的復習過程尤其能夠發揮很好的功效.不少化學物質在性質上會存在一些相似性,學生容易將一些物質相互混淆.比較的過程,能夠更新學生的觀念,讓學生對于相關物質的認識更為透徹,進而深化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要學會比較,關鍵在于對化學事實進行分析,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發現它們之間的差異.這樣做,不僅能揭示事物的關鍵特征,而且能幫助學生掌握新概念的涵義.此外,教師要注重實驗的復習比較,要引導學生重視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學會比較.例如,檢測NaCl、Na2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可以用沉淀法、氣體法和滴定法,通過比較可知滴定法最好.類似的教學案例還有很多,比較復習法在高中化學復習教學中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這種模式對于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具有重要作用.
三、優化復習方法與策略
在高中化學復習教學中,除了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外,教師還應當培養學生掌握更多復習方法與復習理念,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復習效率很有幫助.教師在高中化學復習教學中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自主學習的空間,也可以給學生創設一些特定的復習任務,還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良好的復習策略,讓學生自主進行實踐.這個過程,不僅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進行培養,也能夠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中深化對于知識的體會.例如,在復習“探究乙醇分子結構”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自主復習分割成如下幾個環節:
(1)圍繞乙醇化學式C2H6O可能結構的探究;
(2)圍繞乙醇分子結構推斷的原理的探究;
(3)圍繞實驗裝置設計的探究;
(4)圍繞提高氫氣產率的探究.
這幾個探究環節也分別起到了特定的作用:
(1)提出問題,引發學生關注、參與的作用;
(2)作出預測、形成假設過程;
(3)實驗探究過程;
篇11
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有其它電教手段不可替代的優越性。
1.變抽象為具體,對問題的展示直觀、形象,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學生的思維卻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要使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借助具體形象進行思維,進而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識。計算機軟件有較強的直觀性,能夠引導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圓的認識》一課中,圓的概念就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問題。教師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引入新課。計算機顯示出刺猬媽媽和它的8個孩子,刺猬媽媽要求每個小刺猬都與它相距2米。小刺猬們先是站成了一排(見圖一);這時刺猬媽媽說:“現在只有一只刺猬與我相距2米,其它的刺猬該怎樣站呢?”于是小刺猬們變換了隊形(見圖二);刺猬媽媽又說:“現在有4只小刺猬和我相距2米了,其余4只該怎樣站呢?”小刺猬們最后站成了象圖三這樣的隊形。接著通過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動手操作:如果還有一只小刺猬也要與媽媽相距2米,該站哪兒呢?又來了一只小刺猬該怎樣站?……隨著學具的操作,圖形發生了變化(圖四至圖六)。然后將刺猬抽象為點(如圖七),讓學生想象:“有許許多多的小刺猬,它們該站成怎樣的隊形呢?”在學生的想象中計算機依次顯示出圖象(見圖八至圖十)。通過這一系列的演示,把抽象的概念揭示出來,讓學生去感知“圓是平面內到一點的距離都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抽象的軌跡思想滲透在具體生動的形象之中,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附圖{圖})
2.通過化靜為動、變動為靜,把運動操作過程分解或變換展示等手法,減少學生想象的困難。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知識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計算機可以根據教師的意愿,將教學內容變靜為動或變動為靜,并把聲、像、文字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為學習者提供一種富于變化的學習環境,大大減少了學生想象的困難。
《圓的周長》就將傳統教學方法不好解決的問題,通過變靜為動解決了。首先利用計算機模擬圓周被拉直的變化過程,然后再用直徑去量拉直的圓周,學生便可清楚地觀察到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再通過兩個大小不等的圓及學生任意確定的圓進行反復演示驗證,學生很快從中發現了“圓的周長總是直徑長度的三倍多一些”。
3.能將圖象復合、對比,將細微的景象放大,減少學生觀察的困難與思辨的難度。
有些數學問題比較復雜,學生理解起來會感到困難,容易產生思維障礙。如果針對學生的思維障礙設計恰當的計算機軟件,就可以較好地幫助學生克服障礙。
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就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為什么圓的面積等于割補后近似長方形的面積是很困難的。傳統教學方法采用的教具是將一圓形紙板分割成若干等份,先插成一個近似平行四邊形,再割補成近似長方形。操作時比較困難,時間拖得很長,無法進行多例對比。運用計算機演示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在推導公式之前運用計算機做大量的鋪墊,首先讓學生觀察:圓面越分越細時,圓弧的變化,并將很短的圓弧放大讓學生觀察。使學生發現:圓面分得越細,其圓弧接起來越接近于線段。繼而演示將一個圓面等分成8份、16份、32份,并分別對插成近似平行四邊形。(見圖十一至圖十三)讓學生能想象得出如果把圓面分得很細、很細,拼成的圖形便可看成是平行四邊形了。并概括得出:把圓面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行四邊形。最后推導出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便將一個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問題在圖形的不斷組合、對比中展示出來,減緩了學生觀察、思辨的困難。將教學難點逐一突破,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同時向學生滲透了極限的思想。
(附圖{圖})
4.變枯燥為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因為計算機軟件色彩鮮艷,圖象生動形象,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上這些效果,利用其它教學手段是很難達到的。
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教學手段的使用,已經引起了教學模式的變化。例如,以往教學幾何圖形,一般先由實物引入,然后再由實物抽象出圖形,再根據圖形來認識特征。而現在直接出現圖形,研究特征。另外,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組織形式。在網絡中,教學信息雙向傳播,教師可隨時了解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還可直接與計算機“對話”,計算機成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好幫手,使因材施教得以落實。
搞好微機輔助數學教學,應注意以下問題:
1.要有超前的教學意識。滿足于教學現狀、因循守舊,是實施教學現代化的最大障礙。
篇12
首先,我還是從“練”入手,用幻燈片出示教材中出現的反意疑問句,讓學生用口頭表達的形式,進行附加疑問句部分的填空。接著教師針對口頭表達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有的放矢的講解,以簡潔、明快的表述方法,用表格形式,歸納反意疑問句的用法及掌握好反意疑問句的關鍵。
[1]構成:
前肯,+后否
陳述句│?
前否,+后肯
willyou
祈使句,+│?
shallwe
[2]用法:
a.時態、人稱、數、前后一致
b.肯定、否定形式前后相反
“一致”和“相反”用紅粉筆標記。
三、特例運用:
A.注意人稱代詞的例外
[1]如果陳述句部分的主語是不定代詞nothing,something,everthing時,后反意部分主語用it,如:
Nothingistooeasyintheworld,isit?
[2]如果陳述句部分主語是不定代詞everyone,nobody,somebody,someone時,后反意部分主語用they(當強調全體時)或he(當強調個體時)。如:
Nooneknowshim,dothey?
Someoneiswaitingforyou,isn''''the?
[3]如果陳述部分主語是指示代詞this,that,后用it;如果是指示代詞these,those,則后用they。如:
Thisisanicecap,isn''''tit?
Theseareboxes,aren''''tthey?
[4]如果陳述部分是therebe句型,后反意部分仍用therebe句型。如:
Thereisnothingwrongwiththeclock,isthere?
[5]如果主語是l'm,后反意部分用aren'tl或am’tl(或ain'tl,均為美國用法)如:l'mright,aren'tl?
[6]在祈使句的反意疑問句中,Let's開頭,后用shallwe,其它情況用willyou。
B.注意肯定否定形式的例外
如陳述句部分含有no,nobody,nothing,seldom,few,little,never,hardly,neither等否定詞,及too…to句型時,后反意部分用肯定式。如果陳述句部分含有un-,in-,dis-等表否定的詞綴,后反意部分則用否定式。如:
HehasneverbeentoBeijing,hashe?
ltisunfair,isn''''tit?
C.注意助動詞的例外
如果動詞think,believe,suppose帶有賓語從句時,反意部分助動詞肯定、否定形式要依從句而定。如:
ldon''''tthinkheisright,ishe?
四、綜合操練:
教學當中盡量創設一定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知識的運用方面,既掌握機械的語法規則,又能在口語表達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運用,比如,在反意疑問句的復習過程中,我歸納了反意疑問句的語調問題,用箭頭表述:
篇13
如果在教學當中缺失了條理性,那么學生在學習當中也只能是一團亂麻,更不用說復習的質量了。因此,高中語文老師要注重復習課的積累,多渠道搜集相關資料,對近幾年來的老師復習資料進行系統化整理,將其編排為系統化的復習內容,可以分解為多個板塊,并逐步地細化,最終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為學生沖刺時的復習做準備。老師要根據這些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復習課的教學計劃,用條例清晰的講課內容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腦海中擁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結構,并能夠有效地進行銜接,提高復習的整體效果,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
3以科學化的方法提高高中語文復習課教學的全面性
只有全面的復習,才能保障考試的萬無一失,因此,老師必須運用科學化的教學方法,實現復習的拾漏補缺。在高中語文復習課教學當中,老師不能在練習評講過程中單純地對答案,而是要根據題型和內容來進行分析,傳授給學生解題的方法,使其今后能夠在遇到同類題型時觸類旁通、迎刃而解。同時,老師要知道學生進行拉網式復習,在第一輪復習之后,針對復習中的重點與難點,進行第二輪針對性拉網式復習,不留死角,不遺漏任何重要的知識點。經過數輪復習之后,全面解決學習過程中遺漏的重點,也使學生真正掌握了學習的技巧和方法,節省了復習的時間,提高了復習的效率。
4以科學化方法增強高中語文復習課教學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