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

篇1

二、宣傳培訓對象

鎮級培訓主要對象為各鎮鎮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全鎮所有村的村書記、村主任、文書及10個預案點的組長、地質災害監測人員及地質災害危險區的群眾等。

三、宣傳培訓主要內容

(一)《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四川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涼山州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及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的學習,以及如何組織建立群測群防體系,如何指導群測群防工作等。

(二)地質災害的類型及識別。

(三)工程建設業主單位和施工單位防災體系建設。

(四)山區農村房屋、水電、公路等建設工程及礦山開采活動中的施工工地、生活營區、工棚等的選址安全,如何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有意識地預防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

(五)水電、交通、礦山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可能進行的切坡、棄渣堆放等安全問題的防范工作。

(六)汛期和地質災害易發、多發時段,如何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險情巡查。

(七)如何制定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臨災前如何啟動和實施預案。

(八)如何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及宣傳要點。

四、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為加強宣傳培訓工作領導、協調、監督和指導,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取得實效,成立鎮級宣傳培訓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

組長:

篇2

二、精心組織,開展多種形成防災減災宣傳活動

(一)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充分利用宣傳橫幅、廣播、媒體、發放宣傳傳單和地質災害防治讀本及發放傳宣毛巾等方式,突出今年“防災減災日”主題。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技能,增強人民防災減災的主動性。

(二)集中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戶外咨詢宣傳活動。5月10日,我局在縣政府旁街道集中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設置現場咨詢臺向群眾宣傳解讀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通過現場發放宣傳資料、接受現場咨詢、現場提問等方式集中宣傳地質災害的基本知識和避險辦法,據統計此次宣傳活動共發放傳單1000余份,地質災害宣傳讀本300余本、毛巾500余塊,接受咨詢100多人,受宣傳教育達1000多人次。

(三)以“防災減災”宣傳活動為契機,積極推進防災減災工作深入開展。在認真開展“防災減災”各項宣傳活動的同時,我縣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做好當前防災減災的各項工作,深入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推動防災減災工作深入開展。

(四)積極探索防災減災長效機制,做到防患于未然。通過此次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我縣對防災減災工作的認識。完善應急預案,加強實戰演練,建立長期有效的機制,一旦災害發生,保證做到緊張有序、積極應對,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三、效果顯著,意義深遠

篇3

(一)有組織:縣政府成立以分管縣長任組長,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縣國土資源局局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附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縣國土資源局,負責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各鄉鎮和有關單位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明確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聯絡員。

(二)有經費:縣、鄉鎮兩級人民政府,每年安排穩定的經費用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包括對隱患點的治理、應急處置和監測,對受威脅的群眾進行搬遷避讓。

(三)有規劃: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經縣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同時,在縣地質災害調查基礎上,擬定縣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報縣政府批準后實施。縣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已由遼寧省109地質大隊編制完成,經市政府批準后實施。

(四)有預案:各鄉鎮人民政府,對轄區內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逐一制定應急預案,包括險情發生時受威脅群眾的撤離信號、路線和安置場所。

(五)有制度: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部門和各有關單位,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制度,包括:地質災害汛期值班、災情險情速報、應急處置方面的規范性文件,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制度。每年縣、鄉兩級要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狀。

(六)有宣傳: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部門和各有關單位,要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要進村入戶宣傳,讓廣大的鄉村基層干部、普通群眾和中小學師生懂得基本的防災減災知識,切實增強干部群眾的地質災害防范意識和臨災自救、互救能力。縣國土資源局負責每年常規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和宣傳活動,特別是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災減災日”,有針對群眾和中小學生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培訓活動。

(七)有預報:縣國土資源局和氣象部門要聯合開展好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預警預報信息在電視臺中及時播出,或通過其它媒體、通信等手段將信息告知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

(八)有監測:對已發現和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員和責任人要落實到人頭上,要有完整的監測記錄,要認真組織發放好防災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各有關鄉鎮國土資源所要有負責聯系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人員,

(九)有手段:各鄉鎮人民政府,要認真落實好今年6月初與縣政府簽訂的防治地質災害責任狀。特別是要在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簡易監測儀器,監測人員要配備簡易監測預警工具。

(十)有警示: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牌、張貼宣傳畫,以便地質災害隱患出現發生前兆時,群眾能及時得到警示信息。

三、有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工作,是2009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和各有關單位要把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作為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重要工作,謀劃好、組織好、落實好,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措施到位。

(二)加強指導,確保成效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工作,是一項基礎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縣國土資源局等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工作的指導;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和各有關單位要深入調查研究,摸清情況,制定方案,明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建設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積極探索、努力創新,實現地質災害群測群防。

(三)加強培訓,提高水平

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國土資源局要重視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的力度和廣度,使廣大干部群眾進一步掌握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力爭做到人人了解掌握災害前兆、監測方法、報警方式、躲避路線等,為群測群防體系的有效運行和提高群測群防工作水平奠定廣泛的群眾基礎。

篇4

二、工作任務

(一)有組織:區人民政府成立以區長任組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

(二)有經費:每年有穩定的經費投入對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治理、應急處置和監測、受威脅群眾搬遷避讓等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

(三)有方案: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并組織實施。

(四)有預案:編制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當地政府或部門編制當地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

(五)有制度:有地質災害汛期值班制度、災情險情速報制度、應急處置制度等規范性文件,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等地質災害防治制度。

(六)有宣傳: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災減災日”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有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計劃和工作總結。

(七)有預報:對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有手段將信息告知防災責任人和監測責任人;發現災情險情時監測人員有手段發出預警信號。

(八)有監測:對已發現和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落實監測人員和行政責任人,有完整的監測記錄,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防災避險明白卡”,各鄉鎮(街道)以及國土資源部門有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和人員。

(九)有手段:在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安裝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簡易監測儀器等,監測人員配備有簡易監測預警工作。

(十)有警示: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設有警示牌、貼有宣傳畫,地質災害隱患發生災害前兆時,群眾能及時得到預警信息。

三、工作部署

(一)準備階段

1.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動員大會,研究部署創建各項工作。

2.收集有關資料,對照“十有縣”建設標準,盡快確定需要補充完善的資料。

(二)建設階段

認真對照“十有縣”建設標準,完成各項創建工作。

(三)自查和資料申報資料編制階段

按照“十有縣”建設標準,逐一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及時解決存在問題,完成資料的匯總。

(四)申報及迎檢階段

編制裝訂完成“十有縣”建設資料,迎接省市檢查。

四、工作要求

篇5

今年的“安全生產月”活動參與人數眾多。區國土資源分局站在提高職工素質的高度,結合國土資源系統作風整頓的契機,開展了一系列的培訓教育活動,全面提高了職工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利用集中治理非法開采的機會,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管理法》等法律法規、規章制度。

三、把活動效果與職工接受程度相結合,開展職工喜歡,群眾認可的活動

在“安全生產月”活動中,我分局通過多種形式組織活動,以期達到活動有實效,活動范圍廣的效果。在政府大門門和大渡口鎮政府前懸掛安全生產月活動橫幅,局機關內部組織了集中學習應急知識活動。6月25日,借第24個全國“土地日”的機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在政府前懸掛宣傳條幅、大型宣傳牌,張貼宣傳掛圖;設置宣傳咨詢臺,接受群眾咨詢解答;發放“6.25”特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簡易宣傳單和地質防災防治知識手冊等資料5000份。通過上述方式使安全生產百日督查行動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國土資源保護意識和安全責任意識。

四、把“安全生產月”活動開展的短期效應與安全長效機制相結合,確保安全長周期

篇6

本次宣傳培訓活動主題為“識災、避災

,家喻戶曉,防災、減災,人人有責”。主要內容是對我縣各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地質災害易發區群眾、鄉(鎮、街道)村監測責任人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應急知識培訓。

二、宣傳培訓目的

宣傳培訓活動旨在提高全縣國土資源系統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向社會群眾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增強防災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氛圍,促進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的落實。

三、宣傳培訓對象

本次宣傳培訓對象是全縣國土資源系統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鄉(鎮)村地質災害監測人、地質災害易發區受威脅的全體群眾和成員單位負責人。

四、宣傳活動內容及形式

本次宣傳培訓采取省、市、縣三級結合,分類培訓方式進行,以集中學習、室外宣講和媒體宣傳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形式開展,主要圍繞識災、防災、避險自救、災情報告等內容進行宣傳。國土資源所要結合實際,室外宣講要深入鄉村、學校、廠礦、企業、旅游景區和在建工地等開展宣傳活動。做到電視有影,報紙有字。

五、培訓安排

(一)省國土資源廳主要組織市、縣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分管局長、科(股)長、基層國土資源所長培訓,分2批5期進行。

第一批為市、縣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地質災害工作的分管局長和科(股)長,分2期進行。我縣參加第2期培訓,培訓地點為太原。

第二批為基層國土資源所長,分3期進行。我縣參加第5期培訓,培訓地點為臨汾。

(二)我局主要負責對鄉(鎮、街道)所長以下工作人員、監測責任人、監測員、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負責人的培訓。

以上培訓,時間自定,總體培訓要在7月中旬前結束。

六、總結評價

各有關股(室)、所要對宣傳培訓工作進行自我評價、認真總結、上報好的經驗做法。

七、有關要求

篇7

二、應對工作評估

(一)應急預案啟動迅速,根據災情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得力。

1.及時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并疏散、撤離、安置受到災害威脅的人員。2.組織國土部門技術人員勘測現場,迅速消除了危害和危險源,劃定了危害區域。限制所有人員在危害區域活動,防止損害擴大。3.組織提供受災人員生活必須品、臨時避難場所。4.組織善登陸文秘站查看更多文章后處置和恢復重建。認真制訂災后重建和恢復生產、生活計劃,采取有效措施,組織災區恢復重建。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規定及時調拔救助資金和物資,督促有關保險機構及時做好理賠工作。5.認真開展調查評估,及時向上級政府報告,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二)組織有關部門及時完成了全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三)明確并落實縣、鄉、村三級防災責任人以及各重點隱患點的監測責任人,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群測群防監測網絡,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四)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普及和培訓力度。全年組織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班2期,各鄉鎮分管領導、地質防御重點村村主任共300余人參加培訓。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以及趕集日,向群眾發放宣傳資料,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和應急知識。有針對性地向地質災害重點監測和防治區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災明白卡”近500份。

(五)總結經驗教訓,及時組織修訂了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三、工作建議

(一)結合我縣實際,及時組織修訂各種應急預案,健全完善應急預案體系。

篇8

20*年我縣地質災害發展趨勢受強降水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仍有可能發生,因采礦引發的采空區塌陷、巖溶塌陷、崩塌、滑坡地質災害將呈多發趨勢。因工程建設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為主要因素。

二、20*年地質災害預防監測重點和重點防范區域

我縣地質災害發生的強弱在時間上主要受降雨控制,主要發生在降水強度大的年份。根據地質災害分布特征和誘發因素,重點防范期為5-9月份。

根據地質環境條件,按主要災種,全縣重要防范區段如下:

1、崩塌、滑坡、泥石流重點防范區。分布于北部中低山區*等鄉鎮;

2、采空區塌陷,巖溶塌陷。分布于二郎、柳坪、高嶺、程嶺等鄉鎮磷礦、煤礦采空區;

3、岸崩、堤基滲透變形重點防范段。分布于同馬大堤宿松段、萬畝以上圩堤;

4、重要交通干線重點防范段。分布于北部山區:X*0線陳漢至北浴段、X*6線二郎至界嶺段、X086線。

三、地質災害監測、預防責任

按屬地管理原則,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將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預防工作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予以公告。工程建設、礦山開采等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工程單位或企業將監測、預防責任落實到具體責任人,當地鄉、鎮政府要做好監督、檢查工作。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防治工作責任

各鄉鎮、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逐級落實地質災害責任,切實落實好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各項規定和“六項制度”,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緊抓重點,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汛期是我縣地質災害多發期,集中強降水是主要誘發因素,因此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1、認真開展地質災害的巡查和督查工作。在重點防范期內,各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巡查和督查,因地制宜,采取避讓或應急治理等有效措施,對于地質災害隱患點,要設立警示標志,對出現地質災害前兆(險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區域和地段,應及時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置明顯警戒線并予公告。

2、加強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工作。縣國土資源局要會同縣氣象局積極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縣國土資源局負責提供全縣地質災害資料,縣氣象局負責在強降水時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在汛期天氣預報中增加防范地質災害的預警內容,發揮預警預報的重要作用。

3、認真落實“六項制度”。縣國土資源局要認真落實《汛期地質災害防范值班制度》、《地質災害險情速報制度》、《地質災害險情巡查制度》、《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發放制度》、《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制度》和《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縣建設、水利、交通、旅游等有關部門應及時與縣國土資源局通報本部門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險情、災情及防治情況,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篇9

(二)嚴格農村建房選址審批。農村建房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統籌安排的原則。農村居民宅基地選址,可以按鄉鎮為單位分批分次,由縣級國土資源部門組織有資質單位技術人員及有關部門人員進行簡單評估,從源頭上預防新的潛在地質安全隱患點的產生。

二、進一步完善群測群防體系

(一)加強巡查監測。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應加強巡查監測,落實防災工作責任制。村(居)“兩委”組織受威脅村(居)民開展巡查監測,居住在受地質災害或潛在地質安全隱患點威脅的住戶是該點的具體防災責任人,負責該點的巡查監測;受地質災害或潛在地質安全隱患點威脅的水庫、公路、橋梁、礦山、學校、衛生院、工廠、臨時工棚、施工工地、旅游景區等,其管理者或所有者是該點的具體防災責任人,負責該點的巡查監測。

(二)做好汛期安全轉移。各鄉鎮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險制宜,及時做好受地質災害或潛在地質安全隱患威脅群眾的轉移避讓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發放“防災明白卡”和“避災明白卡”,明確隱患點的類型、規模、地點、受威脅對象、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員及轉移方案。受地質災害或潛在地質安全隱患威脅的群眾可采取投親靠友等方式來落實避險場所,投靠親友確實有困難的由所在鄉鎮、村幫助解決。在持續強降水或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期間,鄉鎮、村居可以采取騰出位于安全地帶的村部、學校、廠房等較大建筑物,集中安置轉移的群眾。

(三)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達標所建設。我縣已建成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達標所4個,有關鄉鎮應鞏固這些達標所建設成果,充分發揮這些達標所在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地質災害防治水平。

三、大力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排險加固工作

各鄉鎮應積極開展地質災害、地質安全隱患點的排險加固工作,分期分批逐點消除地質災害安全隱患。排險加固工程在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等部門和鄉鎮政府的指導下,以住戶為主按照“誰引發、誰治理,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開展治理;公路、橋梁、礦山、學校、衛生院、工廠等潛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管理者或所有者應采取工程措施,對潛在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排險加固治理。

篇10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對本次會議非常重視,明確地指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舉辦這次培訓的必要性,并對本次學習提出了要求。四川省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先進省,在會上就本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開展情況及取得的經驗進行了全面介紹。

 

篇11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穩定大局。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應急管理工作,強化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檢查治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促進和諧肇慶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市地質條件復雜,地質環境脆弱,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和中易發區約占全市總面積的一半,具有地質災害類型多、分布廣、頻率高、危害大等特點,人類工程活動引發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時有發生,是我省地質災害較嚴重的地區之一。地質災害隱患潛在威脅10萬多人生命和財產安全,其中威脅100人以上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危險點51處,受威脅人數15000多人。同時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管理體制不順,監測機構不完善,防治科技含量低,裝備落后,經費投入不足,基層管理力量薄弱等問題比較突出,直接影響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清醒認清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形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面提高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應急反應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突發性重特大型地質災害發生,避免出現群死群傷事件,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保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實行“市領導包縣、縣領導包鎮、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片”的四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每年汛期前,市、縣、鎮、村要層級簽訂防災責任書,明確各級防災責任人。各級國土資源、建設、水利、民政、公安、交通、農業、林業、經貿、衛生、氣象、旅游、財政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加強協調,健全互動工作機制,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每年汛期期間,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災害危險點的監測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具體責任人,真正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確保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加強管理,提高防治工作能力

(一)全面排查,加快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工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認真組織有關部門,在全面查明本地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基礎上,盡快啟動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工作,確保2009年底前完成此項工作任務。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必須編制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在開展農業、林業開發利用時也應重視預防地質災害,確保生產安全。

(二)完善制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肇慶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肇府辦[*]149號文)的要求,突出汛期和重點防治區兩個重點,積極推進市、縣兩級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縣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建立健全市、縣(市、區)鎮、村四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不斷完善汛期值班、險情巡查、災情速報、地災評估等制度。向社會公布地質災害報警電話,接受社會監督。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地質災害危險點要制定人員緊急避險和財產轉移的應急預案,做到科學防災、避災和救災。充分發揮應急指揮機構、地質環境監測機構以及地質勘查專業技術隊伍在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調查與善后處置工作中的指導作用。要啟動“一網五庫”建設(即應急指揮聯絡網,預案法規庫、搶險救災隊伍庫、物資庫、專家庫、典型案例庫),配備必需的儀器、物資裝備和交通工具等,以適應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救災的需要。

(三)協調聯動,推進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土資源部和省政府的要求,積極推進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與氣象、水文、地質勘查等專業技術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加快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管理信息化、傳輸網絡化、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科學化和地質災害信息服務社會化的進度,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反饋機制及網絡體系,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的準確性,特別是提高三級以上地質災害預警的質量和水平。要加快地質災害預報預警體系建設,2010年完成市級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建設,2013年完成縣(市、區)級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系統建設。

(四)加強監督,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執法力度。各級人民政府要將防治地質災害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依法加強監管。要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嚴格控制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選址建集鎮或村莊,編制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現有的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必須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無法避免必須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新建農房或新村建設選址,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主體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的“三同時”制度。嚴格控制礦產資源和地下水開發利用以及工程建設項目造成的地質災害,減少人為地質災害的發生。

四、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保障機制

(一)加強地質環境管理隊伍和監測機構建設。增加人員編制,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盡快建立和完善市、縣(市、區)專業地質環境監測機構,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水平。

(二)建立防治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廣東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政府年度計劃和財政預算,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確保地質災害防治調查、預防和治理經費的落實。多渠道籌措資金,鼓勵社會捐助,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資金投入機制,使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危險(隱患)點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理。

(三)消除隱患,加快實施地質災害隱患點搬遷避讓治理工程。實施搬遷避讓治理工程是避免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的最有效手段,也是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的有效措施。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按照輕重緩急,逐步對危險性大、危害嚴重、治理經費大于搬遷費用,并經具有甲級資質的地質災害評估單位評估確定搬遷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危險點實行選址搬遷避讓。對受地質災害威脅人員集中、搬遷難度大的隱患點和危險點,要盡快進行勘查治理,及時消除隱患,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篇12

道路沿線山體崩塌,切坡建房等災害點,是我辦地質災害預防的重點,重點防范責任單位為各村委會。

具體職責分工:

1、河堤塌岸、管涌、水塘重點防范單位責任為街道水利站、各村委會。

2、道路建設切坡造成的崩塌、滑坡等重點防范責任單位為公路部門、經發辦。

3、農戶切坡建房,防范責任單位為各村委會。

以上責任單位在汛前要對上述防范重點進行嚴密巡查,發現險情及隱患要及時排除,確保安全度汛。

(一)各村委會要按照辦事處的統一部署,認真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加強對防汛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堅持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辦事處成立了地質災害防災領導組,成員如下:

組 長:__

副組長:__、__、__、__、__

__、__

成 員:__*、__、__、__、__*

__ __ __

領導組下設地質災害應急辦公室,主任由__兼任,辦公室設在街道統籌辦公室。

(二)要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科普、宣傳,提高大眾的防災意識,特別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受威脅的人群要強化宣傳,大力普及如何鑒別地質災害及其發生的前兆,預報和避讓地質災害,減少和防止其危害知識,促進廣大群眾對地質災害的了解的認識。

(三)開展汛前地質災害調查工作,編制防災預案。

(四)加強對汛期地質災害監測,預報工作,堅持群防群測,群專結合,落實有關村、組的責任,完善監測網絡。

各責任單位要在危險區段設立警示牌,對處在活性滑坡體的居民,要動員其避讓。堅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強險情的巡查制度,特別是已知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同時要注意發現危害大的新的發災地和險情地。對隱患點尚未形成災害的初期,防災人員要進入臨災應急工作狀態,當災情發展到警戒值,防災人員應立即救災、搶險,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篇13

二、工作內容

(一)有組織。市政府成立以分管負責同志任組長、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組,全面負責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領導組辦公室設在市國土資源局,具體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日常工作。市政府與各責任單位簽訂年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各鄉鎮、街道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明確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職責。

(二)有經費。市財政局負責安排地質災害防治專項工作經費,用于地質災害點監測、治理、避讓搬遷和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等。

(三)有規劃。市國土資源局負責編制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汛前報市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及時完成全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任務,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并依據規劃做好各項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四)有預案。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制定全市1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應急預案(明白卡),督促所在鄉鎮、街道發放到位。各鄉鎮、街道和責任單位負責制作和發放一般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避險明白卡。在防災避險明白卡中,必須明確受威脅群眾的撤離路線、撤離信號、臨時安置方案等。

(五)有制度。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進一步建立健全汛期值班、險情災情速報、應急處置和“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制度。

(六)有宣傳。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通過張貼宣傳畫、制作宣傳標語、舉辦地質災害防治培訓班、深入重點地質災害搬遷點進行入戶宣講等形式,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同時,通過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演練,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七)有預報。市國土資源局和市氣象局共同負責地質災害的氣象預警預報工作,通過手機短信、LED電子屏等方式提醒監測員和防災責任人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八)有監測。每年汛前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核查工作,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員、防災責任人和聯系方式進行更新,及時調整和完善監測網絡,確保地質災害檢測網絡有效運行。

(九)有手段。各鄉鎮、街道結合實際,為監測人員配備必要的預警工具,加強信息預警、應急救援等能力建設。

(十)有警示。各鄉鎮、街道負責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邊界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提醒群眾注意安全。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制定并張貼應急預案,讓群眾知曉警示、應急相關內容。

三、實施步驟

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工作分為四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6月1日—7月15日)。通過召開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會議進行宣傳動員和部署,全面啟動“十有縣”創建工作。

(二)建設階段(7月16日—8月31日)。對照實施方案,逐項落實“十有縣”創建工作目標任務。

(三)自查和申報資料編制階段(9月1日—9月31日)。按照“十有縣”創建標準,查找前階段工作中的不足,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編制申報資料。

(四)申報階段(10月1日-10月15日)。上報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的相關資料,迎接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驗收。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是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是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的需要。做好創建工作,對提高我市地質災害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各鄉鎮、街道和有關部門應將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創建工作作為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明確目標、責任到人、措施到位,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創建工作按時按質完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清新县| 和顺县| 淳安县| 万年县| 左云县| 同江市| 太仆寺旗| 巴彦淖尔市| 扶风县| 昆明市| 虞城县| 临漳县| 东平县| 海阳市| 白水县| 沂南县| 伊宁县| 巨野县| 克山县| 英山县| 扎赉特旗| 芦溪县| 多伦县| 阿拉尔市| 兰考县| 竹北市| 会东县| 沅江市| 仲巴县| 德钦县| 锡林浩特市| 林口县| 清远市| 彭州市| 石嘴山市| 宁强县| 三都| 白河县| 丹江口市| 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