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高血壓的預防小知識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高血壓的預防小知識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血壓的預防小知識

篇1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教師體格檢查中查出患有高血壓的患者, 根據患者自身意愿, 選擇了89例自愿接受觀察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50例, 女39例, 年齡34~58歲, 并將所有患者分為護理干預組45例和對照組4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血壓控制標準 根據相關規定, 血壓控制在

1. 3 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藥物均由醫師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予以處方, 護理干預組在降壓治療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護理干預。

1. 3. 1 護理干預 護理干預措施分為舉辦專題講座、個性化指導等, 內容分別包括了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普及、血壓的正確測量方法、長期遵醫服藥的必要性、保持正常的飲食與運動, 并為患者建立個人的健康檔案(患者基本情況、血壓變化情況、使用藥物情況、生活方式等)。于每月定時進行回訪, 根據患者具體發展情況予以合適的指導。

1. 3. 2 行為干預 調查教師患者存在的問題, 根據患者的具體問題、心理狀態以及對高血壓認知情況等, 采取針對性的有效的干預方法。

1. 3. 3 飲食干預 對教師患者進行飲食結構對血壓的影響的講解。告知患者不良飲食習慣會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富含維生素等的水果、粗糧等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適當控制食鹽的攝入量, 確保一日三餐均勻分配。

1. 3. 4 運動與睡眠干預 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 制訂一套具體的運動方案, 確保患者能夠每天進行適度的、有規律的運動等, 比如快走、慢跑、騎車、打球等。每次鍛煉時間以30 min為宜, 保障規律的生活和充足的睡眠。

1. 3. 5 心理干預 教師患者由于特殊的工作情況, 致使其每天都有可能處于緊張狀態, 因此易發高血壓。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情緒疏導工作異常重要。

1. 3. 6 做好回訪工作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采取電話或者面談方式, 了解教師患者血壓控制情況, 并予以記錄。

1. 4 療效判定標準 優良:血壓降至正常值及以下水平(收縮壓≤130 mm Hg, 舒張壓≤85 mm Hg)并保障穩定;尚可:血壓水平下降但達不到血壓正常值標準;不良:未達上以上標準。

1. 5 統計學方法 記錄的數據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1年后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見表1。

2. 2 護理干預前后生活方式與服藥依從性情況比較, 見表2。

3 討論

護理干預, 通過健康的教育使患者掌握疾病防治的相關知識, 提高自我保健、護理能力的一種非藥物健康治療手段。它主要是用于輔助藥物治療, 在藥物降壓治療過程中, 給患者提供一個良好條件[3]。很多的疾病治療技術需要復雜的程序, 而護理干預更傾向于心理輔導, 不僅在于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更能使得患者擁有正確的生活觀念及方式[4]。

高校教師, 作為中高層社會階級的一員, 教學工作較為繁重, 工作壓力較大。盡管其受教育的程度顯著高于一般患者, 但其對高血壓疾病的認識并不全面, 有的甚至極其缺乏, 導致不能夠正確用藥, 延誤疾病的治療。有的高校教師甚至對降壓藥物產生反感情緒[5]。

通過對2011年1月~2014年1月教師體檢中查出的高血壓患者的分組治療情況來看, 經過特殊護理干預的患者在各個方面都顯著由于對照組。護理干預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較對照組良好(護理干預組優良病例數和尚可病例數比例均高于對照組), 且在干預前后, 睡眠、體重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顯著改善(干預前36%的患者有適量運動, 干預后提高到89%;睡眠充足由27%提高到80%;體重正常有31%提高到60%等)。

綜上所述, 對教師高血壓患者進行適當的知識宣教、健康教育, 并加強患者對高血壓治療的相關知識進行全面的了解, 正確根據醫師指導用藥, 接受最為良好的治療方式, 提高自我護理、保健功能, 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 以降低自身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適當的護理干預在高校教師高血壓的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傅曉鳳, 傅穎梅.行為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影響.現代預防醫學, 2010, 37(7):1301-1303.

[2] 陸再英, 鐘南山.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251-264.

[3] 關秀萍, 向浩, 夏豪.高校教職工高血壓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 中國學校衛生, 2011, 27(4):501-503.

篇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ek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health education for commun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150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5 groups and imposed different health education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ir hypertension KAP score and compliance score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were observed. Results: 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 health education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s. Conclusion: 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 health education is worth to popularized for communal hypertens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compliance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又是引起腦卒中、冠心病和腎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險因素。目前高血壓患患者數正隨著人口的老齡化、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呈逐年上升趨勢[1]。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國高血壓病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均較低,而健康教育是提高人們對高血壓病知曉率、提高遵醫行為以及改善生活方式從而提高高血壓控制率的重要手段[2],高血壓的防控必須重視并加強開展社區人群防治和針對高血壓患者開展以健康教育為主的高血壓綜合干預。本研究觀察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在社區高血壓防治中的效果,擬為社區高血壓健康教育探索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綜合科和心血管內科住院的確診高血壓病人150人,入選標準:(1)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壓判定標準[3],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安靜狀態下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除外其他器質性心血管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繼發性高血壓;(2)年齡40-70歲,意識清楚,可用言辭表達,有閱讀能力,與人溝通無障礙;(3)排除有精神障礙、老年癡呆、認知障礙及嚴重的急慢性疾患,如惡性腫瘤、嚴重的心力衰竭等。其中男97例,女53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86例,初中43例,小學21例;平均年齡55.3±6.8歲。將其按年齡、性別和文化構成隨機分為5組(包括對照組、電話回訪組、講座組、宣傳手冊組和醫患一對一互動組),每組各30例,各組間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構成無統計學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前KAP與依從性調查 所有5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均進行高血壓及相關知識-態度-行為調查和服藥、運動、飲食等行為的依從性調查,同時記錄各患者健康教育前的高血壓分期和血壓值。

1.2.2 健康教育方法 對照組出院后不予特殊干預,直到6個月觀察結束回訪1次;電話回訪組(簡稱電話組)每周電話回訪1次,包括藥物指導、飲食指導、心理疏導和合理指導運動等;講座組每月組織專家進行1次高血壓相關防治知識講座,開展現場咨詢,同時每3個月進入社區組織講座1次;宣傳手冊組(簡稱手冊組)將高血壓防治知識印制成宣傳手冊,在患者出院時發放給病人,叮囑其經常翻閱,內容也包括藥物指導、飲食指導、心理疏導和合理指導運動等;醫患一對一互動組(簡稱互動組)采用多種方式結合,包括定期(每月1次)家訪、發放宣傳手冊、組織患者一起討論、互動演示訓練等。

1.2.3 資料收集 5組患者觀察結束時收集如下資料:(1)高血壓KAP調查問卷,自行設計,包括知識問題20題,態度問題10題,行為問題10題,按答對問題正確個數計分;(2)服藥、運動、飲食等行為的依從性調查,自行設計問卷,包括服藥、飲食、運動等行為按3級分類(即相當規則,比較規則,不規則),分別計分2、1、0分,問題共25個,最高得分50分;(3)血壓控制率,所有患者血壓控制在140/90mmHg視為有效控制。

1.2.4 資料處理 所有數據用SPSS13.0錄入并處理,數值資料用表示,多組數值資料比較用方差分析,觀察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分類資料比較用R×C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各組干預前后KAP和依從性比較

健康教育前各組患者KAP以及依從性評分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互動組同其他組比較知識、行為和依從性有統計學差異(P﹤0.05),電話組知識、態度和依從性,講座組KAP及依從性,手冊組知識、行為和依從性,互動組KAP及依從性干預前后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干預前后高血壓KAP及依從性比較

注:a表示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表示同組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各組患者血壓控制率有所差別,互動組控制率高于其他各組(P﹤0.05),與對照組相比,電話組、講座組和手冊組血壓控制率均較高(P﹤0.05),見表2。

表2 各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3 討論

隨著醫學技術日益昌明和藥物的不斷更新應用,現有藥物和治療水平完全能讓90%以上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到正常水平,但現實生活中高血壓控制率并非如此,由于各種不良行為方式、心理原因等影響,高血壓人群中血壓正常率美國僅為27%,英國為6%,我國北京的調查僅為18.5%[4,5],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缺乏系統的高血壓防治知識,對改變生活和行為方式以及提高臨床依從性認識不夠,因此需要積極開展切實可行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連接衛生知識和行為改變的橋梁,它也是一種治療方法。現代醫學證明,許多疾病與人們的不良衛生習慣有著密切關系,要治療這些疾病,最根本的辦法不是靠藥物,而是健康教育來改變患者的不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日益嚴峻,高血壓在老年人口中的高患病率促使我們迫切需要尋找一條有效、切實可行的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單一的健康教育方法如電話回訪、宣傳手冊發放及單一講座等方法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結合各種方法的優點探尋出醫患互動方式的健康教育方法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有研究表明[6]: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其對高血壓的認知程度有密切關系,同時良好的治療依從性一旦建立,就會形成習慣被保持。范珊紅[7]等報道良好的治療依從性是高血壓患者血壓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條件。醫患互動式健康教育方式效果顯著與可能以下特點有關[5]:(1)能注意到患者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減少高血壓的可控相關危險因素;(2)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采取適用于個體需要的教育方式,通過交流互動、心理疏導,調動患者掌握相關知識的積極性,增強對疾病的防治意識,提高了依從性;(3)根據不同階段和對象設立治療目標,使患者將所學付諸實踐,同時使家屬了解高血壓可能給患者帶來的嚴重后果,共同參與制定健康計劃,為患者創造防治高血壓的良好環境。

因此醫患互動型健康教育發揮了各種健康教育方法的優點,利于患者充分獲得對疾病防治的認識,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是社區高血壓防治工作中值得推廣的一種健康教育方法。

參 考 文 獻

[1]劉力生,龔蘭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2005年修訂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l0.

[2]胡玉冰,邱昕光,嚴紅.健康教育在高血壓人群防治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7):118-119.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J].高血壓雜志,2004,12(6):483-486.

[4]王蘇,顧緩,李麗霞等.北京方莊社區高血壓患病率與管理現況的調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1997,7(3):135-136.

篇3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腦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據2002年全國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1],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18.8%,每年新增高血壓患者100萬,2009年全國高血壓患者已達1.6億[2]。隨著慢病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社區衛生服務逐漸成為慢病綜合防治的最佳平臺。各地在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居民健康建檔與管理成了社區慢病工作的核心與主要內容。居民健康檔案是社區醫生全面、系統掌握社區居民健康狀況的重要依據,通過它全科醫生可以了解居民患高血壓情況并制定科學合理預防高血壓措施。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至2011年我站通過居民健康建檔更具體地了解了月山小區的居民健康狀況。1.2方法:采取病人主動體檢和上門體檢兩種方法,對月山小區居民進行健康體檢。

1.2.1 問卷調查,內容:一般情況;慢性疾病行為危險因素;高血壓、冠心病等主要慢性病的現患情況。

1.2.2 測量身高、體重、腰圍、血壓以及視力,幫助病人做肝腎全套、血常規及B超心電圖等。

1.2.3 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或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血壓低于上述標準者。體質指數(BMI=體重/身高2),≥23為超重,≥25為肥胖。吸煙飲酒的判斷以《血管流行病學調查方法手冊》[3]標準執行。

篇4

原發性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人群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其控制及治療非常重要,尤其是發病后的控制對于患者的治療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1-2]。健康教育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發達國家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得早,而我國開展得相對晚[3],本文筆者就健康教育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影響效果進行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2月~2009年3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50例)和非干預組(50例)。干預組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55~78歲,平均(63.5±3.3)歲,血壓85~117/144~190 mm Hg。非干預組的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53~77歲,平均(61.7±3.6)歲,血壓86~115/143~182 mm Hg。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P>0.05,無顯著性差異。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常規治療方案進行治療,給予患者各種藥物等干預治療措施,并給予常規的治療依從性的提高措施。非干預組患者僅僅采取常規治療措施,干預組則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實施健康教育。包括給予患者講解此病的發病原因機制,告知患者此病的相關小知識及治療的方法及依據,同時患者的個人具體情況及接受能力選擇合適的健康宣教的方式,對于治療依從性較差的患者采用針對性的個別宣教的方式,后對患者的接受了解情況等進行評價及統計,根據患者的接受情況對健康宣教的方式及內容等進行調整,以找到最佳的健康宣教的方式,從而達到最佳的患者掌握效果,掌握好最佳的宣教時間,同時還可通過給每位患者發放高血壓知識小冊子的方式進行,以期達到健康知識的最佳滲透。后將兩組患者的在入院和出院時的血壓進行統計及比較。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結果

將兩組患者入院和出院時的血壓進行統計及比較,具體比較結果見表1。

表1兩組健康教育前后SBP、DBP評價結果(x±s, mm Hg)

與非干預組教育后比較,*P

3討論

健康教育是一項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其可促進人們自覺地消除危險因素,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不按醫囑服藥、心理緊張、飲食控制不佳等不正確的做法造成的危害已超過高血壓本身[4-6],因此其治療依從性在治療中較為重要。本研究顯示,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使其改變了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穩定了患者的情緒,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壓,達到較佳的控制效果。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更好地控制血壓。因此值得進一步研究及探討應用。

[參考文獻]

[1]顧東風,Jiang He(美),吳錫桂,等.中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治療和控制狀況[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3,37(2):84-89.

[2]李曉燕,王吉榮.健康教育對老年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3):18-20.

[3]楊娟,隋捷,李榮,等.健康教育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08,24(5):375-376.

[4]李寶英.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患者自測血壓狀況影響的調查及分析[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3):740-741.

[5]張鳳.健康教育療法治療原發性輕度高血壓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08,6(10):1060-1061.

篇5

結論:通過采取有效的自我管理模式,加強自我管理的干預方式,形成醫患互動的方式,讓高血壓患者主動參與到配合治療之中,真正實效的提高高血壓管理的有效作用。

關鍵詞:社區 高血壓患者 自我管理 模式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323-01

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是一種有效的綜合管理模式,尤其是在衛生保健專業人員的協助下,進行各方面的衛生保健活動,形成嚴密的自我管理模式,尤其是采取集中干預與病人自我管理的結合模式下,更好的實現高血壓患者的康復治療效果。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期間的高血壓患者4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先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期間的高血壓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在34-76歲,平均年齡45.9歲。

1.2 方法。

1.2.1 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在社區高血壓的自我管理模式中,要從社區的整體情況出發,通過積極健康的有趣活動,成立各種俱樂部,每個月安排相應的活動,對每一位高血壓患者進行詳實的登記,包括40例患者的基本情況、高血壓患病情形、體檢結果、治療情況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展開社區護理知識的講座,包括高血壓情況的知識講座,形成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在此基礎上,形成全面化、系統化的自我管理模式。在全面印發自我管理宣傳小冊子的基礎上,將病人的各種基本情況形成細化管理,每個患者要加強自我檢查與評價,督查每一個患者在健康行為方面的管理。進行健康知識的講解,將40位患者的控制情況、高血壓的急救法,生活方式疾病,健康小知識,尤其是在有氧運動、體重指數、肥胖指數、血脂情況等,形成自我管理的嚴格化模式,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外部力量管理中,形成身高、體重、血壓、血糖等相應指數的及時填寫,并在醫生的遵囑下進行相應的技術鍛煉。并實行分類管理的綜合方式。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使患者初步明白心理因素對高血壓的影響,讓患者認識到高血壓的心理調節和藥物治療同等重要,心理行為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基礎,及時消除顧慮。正視疾病現實,樹立康復信心。心理放松療法:針對高血壓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癥狀,采用關心、啟迪、鼓勵和勸導等心理支持方式。以自我管理小組為單位,在心理醫師的指導下通過冥想、氣功、太極拳、傾聽音樂及催眠暗示等方法進行心理放松并交流感受。心理放松訓練每天至少2次,每次30分鐘。飲食控制,在自我管理小組內組成飲食控制相互監督小分隊,鼓勵隊員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采用低鹽低脂的飲食,戒煙限酒等。運動干預,將高血壓自我管理小組分成6個活動小組,有小組長召集小組成員進行每天兩次的健身鍛煉,如太極拳、散步、扇子舞、健身球等,并進行活動心得的交流,及時記錄在冊。

1.2.2 效果評價方式。通過采用相應的評價系統,在專業人員及技術的指導下,形成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的評價,督促高血壓患者養成健康的行為方式。

2 結果

在整個自我管理的模式運用中,通過集中干預與社區干預的管理,并綜合自我管理方式的有效運用,更好的形成優化管理的有效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達到規范化管理的有41.38%;行為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改變,減少吸煙量的病人有10.92%,戒煙的病人有27.01%;減少飲酒量的有13.22%,戒酒的病人有35.06%;減少攝鹽量的有85.63%;減少脂肪攝入量的有85.63%;增加體育鍛煉的有41.95%;降低了管理人群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

3 討論

自我管理是在應對慢性疾病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管理癥狀、治療、生理和心理社會變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變的能力。自我管理的干預措施主要建立在三個理論模式的基礎上,即社會認識理論模式、壓力應對模式、行為轉變理論模式。

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研究中,以現況調查及干預研究居多。調查的內容包括:社區老年高血壓的防治現況、疾病認知、健康行為。主要的干預措施有:健康教育、自我效能干預、心理干預、行為干預、知識-態度-行為綜合干預、家庭訪視、人文關懷、個體化護理干預、運動療法等;干預的方法包括:電話健康指導、集體健康教育、聘請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利用廣播、宣傳板、黑板報、發放宣傳畫和小冊子。觀測的變量包括:遵醫行為、健康增進行為、依從性、生理與心理狀態等。

自我管理強調患者的主體意識,通過注重以技能培訓為主的健康教育和行為指導,使患者積極地參與對自身疾病的管理,承擔一定的自我保健職責,是一種有效的高血壓管理模式。本項目以病人自我管理為主,醫患互動,使高血壓管理由被動變成主動。根據過去一年的管理工作來看,對社區居民采取了協約管理模式,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先要與高血壓患者協調商定,簽訂一個可行的治療合同,再對其收取一定的治療費用,最后才開始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為其提供相對適合的治療服務。回顧一年的管理經歷以及最終的效果來看,對病人進行協約管理模式干預的效果明顯高于其他兩種模式,這種方式不僅有效地控制了血壓的降低,更重要的是減少了病人的死亡人數。

篇6

像檸檬皮、茶葉、黑巧克力等,其中富含各種甙類、萜類物質和多酚類物質,正是它們讓食物變苦。比如檸檬皮和柚子皮中的柚皮甙,茶中的茶多酚,紅酒、巧克力中的多酚,都能預防癌癥和心臟病,也給食物帶來了一點苦澀的風味。

健康小知識

苦味食物中接受度較高的應該是苦瓜。苦瓜具有清熱消暑、養血益氣、補腎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對治療痢疾、瘡腫、中暑發熱、痱子過多、結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另外,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等作用。

2.“沖”的食物

比如蘿卜、大蒜、洋蔥等。這些食物味道很沖,甚至吃完了還會有臭味。原因就是它們含有硫甙類物質和烯丙基二硫化物,這些物質都對預防癌癥很有幫助。比如大蒜就是人的“健康衛士”。大量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蒜產區和長期食用大蒜的人群,其癌癥發病率均明顯偏低。

健康小知識

吃完“沖”的食物,如何快速去口臭?

(1)茶葉 對進食大蒜等食物后口氣難聞,用茶葉1小撮,分次置于口中,慢嚼,待唾液化解茶葉后徐徐咽下,療效頗佳。

(2)花生 嚼一些花生仁、核桃仁或杏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也能減輕大蒜的味道。

3.澀味食物

未熟的柿子、紫色的葡萄皮,這些都是澀味很重的食物。它們的澀味是食物中的單寧、植酸和草酸帶來的。這些物質都是強力的抗氧化物質,對預防糖尿病和高血脂有益。不僅如此,同一種水果,發澀的品種營養價值更高,比如,酸澀的小蘋果就比大而甜的富士蘋果好。

健康小知識

澀味食物中的單寧在美容產品中的應用很廣泛,主要功效為收斂、防曬、美白、防皺、抗氧化。所以說,澀味食物對女人來說真的是不可多得的美容食物。

4.粗糙食物

粗糙食物之所以粗糙,是因為此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非水溶性纖維,比如粗糧、芹菜桿和白菜幫等。可就是這些膳食纖維,能幫助人們預防便秘、防止腸癌、有利金屬離子排出,幫助身體排毒,減輕體重。如果你在吃高脂菜肴的時候擔心發胖,可以吃這些食物,因為這是粗糙食物發揮效力的最佳時刻。

健康小知識

膳食纖維是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溶解于水中可分為兩個基本類型:水溶性纖維與非水溶性纖維。

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是3種常見的非水溶性纖維,存在于植物細胞壁中。非水溶性纖維可降低罹患腸癌的風險,同時可經由吸收食物中有毒物質預防便秘和憩室炎,并且減低消化道中細菌排出的毒素。

果膠和樹膠等屬于水溶性纖維,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纖維性物質中,常見的食物中的大麥、豆類、胡蘿卜、柑橘、亞麻、燕麥和燕麥糠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水溶性纖維可減緩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膽固醇,有助于調節免疫系統功能,促進體內有毒重金屬的排出。

5.酸味食物

沙果、山楂、泡菜等。它們的酸味是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帶來的,這些天然的酸性物質能促進礦物質的吸收,比如鐵等。同一品種的水果,味道酸的一般維生素C含量更高,維生素也更穩定,更容易保存。

健康小知識

很多婦女懷孕后特別喜歡吃酸味的食物。酸味能刺激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進胃蠕動,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各種營養素的吸收。所以懷孕后愛吃酸味的食物是有利于胎兒和母體健康的。

從營養方面來說,孕婦吃酸味食物對孕婦本人和胎兒的發育都有好處。酸味能刺激胃酸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增加孕婦食欲,減輕早孕反應。

6.“臭”的食物

榴蓮氣味強烈,說它“臭氣熏天”毫不夸張。但在泰國,由于其營養價值很高,常被用來當作病人、產后婦女補養身體的補品。榴蓮性熱,可以活血散寒,緩解痛經,特別適合受痛經困擾的女性食用;它還能改善腹部寒涼的癥狀,可以促使體溫上升,是寒性體質者的理想補品。榴蓮雖然好處多多,卻不能一次吃太多,否則容易導致身體燥熱,還會因腸胃無法完全吸收而引起“上火”。

7.“怪香”食物

有些食物雖然以“香”字命名,但味道卻很奇怪,比如香菜、香椿等。香菜中含硼量很多,這種物質能幫助身體吸收礦物質,保護骨骼,最適合進入40歲后的中老年人。香菜中還富含鐵、鈣、鉀、鋅、維生素A和維生素C等元素,有利于維持血糖穩定,并能防癌。而香椿中含有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欲。它具有清熱利濕、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輔助治療腸炎、痢疾、泌尿系統感染的良藥。有研究表明,香椿中含維生素E和性激素物質,具有抗衰老和補陽滋陰作用,對不孕不育癥有一定療效,故有“助孕素”的美稱。

8.辛辣食物

食物中的辣味一般是由辣椒素或揮發性的硫化物提供的。辣椒素具有鎮痛作用,還能提高新陳代謝,起到燃脂、減肥的功效。芥末辣味強烈,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可以調節女性內分泌,增強,還能刺激血管擴張,增強面部氣血運行,使女性臉色更紅潤。

篇7

肝凈擁有兩項發明專利技術,填補了肝臟治療領域的空白。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惟一治療脂肪肝的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安全無毒,功效量化,起效迅速,可以從根本上對酒精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藥物性脂肪肝、化學損傷性脂肪肝等多種脂肪肝進行治療,長期服用可以增強免疫力。

肝凈通過多種途徑清除脂肪肝、酒精肝、強化肝臟功能、預防肝硬化、肝癌.全面調節血脂、降低甘油三脂和膽固醇,補充脂肪肝患者所需的特種營養素,針對脂肪肝脂代謝異常加速脂肪轉運,根本防止脂肪(甘油三脂)在肝細胞內的積聚;根據脂肪肝的發病機制與解毒機制,全方位多途徑清除脂肪肝的多次誘發因素;獨有專利技術修復肝動力不足,保護肝臟,促進損傷肝臟修復;超強抗氧化組合消除過氧化損傷產生的炎癥,治療脂肪肝并發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纖維化。此外.肝凈還選擇性地補充脂肪肝患者需要的特種氨基酸,多種B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避免肝臟營養過度,同時保護肝臟不再受損。

脂肪肝患者服用肝凈后肝臟可得到全面修復,肝臟功能恢復正常、轉氨酶降低,肝臟代謝功能改善,血脂調節能力正常、甘油三脂和膽固醇降低,胰島素抵抗減輕,高血壓、心臟病、肝硬化、肝癌、動脈硬化、腦中風等疾病的危險因素得以去除。

脂肪肝小知識

根據脂肪肝發病原因,脂肪肝分為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營養失調性脂肪肝、藥物性脂肪肝、妊娠急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等。根據肝組織病理學變化,可將脂肪肝分為三個時期:Ⅰ期為不伴有肝組織炎癥反應的單純性脂肪肝,Ⅱ期為伴有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的脂肪性肝炎,Ⅲ期為脂肪性肝硬化。

防治脂肪肝的意義

脂肪肝是引發多種疾病的根源,積極預防和治療脂肪肝,對于改善肝功能,促進整體病變的改善,都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脂肪肝影響人的消化功能

肝臟病變特別是脂肪肝能使人體對于脂類的吸收發生障礙,人體能量代謝發生紊亂,引發肥胖、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心腦血管疾病。

脂肪肝降低人體解毒能力

脂肪肝降低了機體對病原菌、病毒以及其他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加重原有病變。清除脂肪肝,能夠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復,使消化和解毒功能逐漸改善。從而改善體質,有利于恢復健康。

篇8

臘八蒜做起來也容易,找個干凈的空瓶(要帶蓋的),把米醋倒入七分滿,蓋上蓋子,先放冰箱冷藏室里冷藏半天,然后剝好皮,洗干凈,放入冷藏好的米醋里,蓋好蓋子,再放冰箱里冷藏就行了。過十天,蒜的顏色變綠了,就可以吃了。

特別是對于高血壓患者,馮五金有這樣的建議,每天早晨吃幾瓣醋泡的大蒜,并喝兩湯勺醋汁,連吃半月就可以降低血壓。不光如此,很多蔬菜,比如海帶、黃豆、蘑菇、木耳經過醋浸泡后,對人體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這個烈日炎炎的夏季,不妨試一下吧。

小知識:

醋泡核桃仁好吃不膩

篇9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鎂對血管功能、血壓調節和正常心臟收縮非常重要,鎂缺乏會增加如內皮功能障礙、高血壓和心律失常的風險。

低鎂尤其會增加致命的心律失常風險。心律失常有許多不同類型,但有一個共同點是,都涉及電脈沖傳導和心率控制失常,從而導致心跳不規則,不是太快就是太慢。

輕度心律失常可能只是感到心悸,引起不適;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心臟驟停或心律不齊,心律失常有可能發展為危險的房顫。幸運的是,補充鎂很容易糾正因藥物或與低鎂相關的心律失常,恢復健康的心臟細胞功能,從源頭上抵御心律失常的產生。

例如,急救室往往用靜脈鎂劑注入來減少患者危險的快速心房顫動;此外,術前幾天給予口服鎂補充劑已被證明與在手術過程中注入鎂有類似的好處,可防止患者接受心臟手術中出現危險的心律失常。

最近一項研究對口服鎂補充劑預防心室早期收縮(通常稱為PVCs)的作用進行了試驗,接受測試的PVCs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安慰劑或鎂補充劑。30天后,鎂補充劑組中76.6%的人顯示每日心律失常事件顯著減少,而安慰劑組中只有40%的人有輕微改善。這些令人興奮的結果為醫療機構尋找有效治療方法創造了條件。

增加高血壓風險

血鎂水平過低還會增加高血壓風險,而血壓持續上升則會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風和其他災難性后果。血鎂水平過低與血壓高相關,低于正常水平導致“高血壓前期”(120~139/80~89毫米汞柱)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飲用水中鎂含量較高地區人群的高血壓發病率也較低。

補充鎂對血壓可產生有益影響,大規模薈萃分析顯示,增加鎂攝入量370毫克/天,平均收縮壓下降3~4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2~3毫米汞柱后續研究分析發現,平均收縮壓大于155毫米汞柱的患者,收縮壓下降了18.7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了10.9毫米汞柱。一組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補充氯化鎂384毫克后,收縮壓平均下降7.4毫米汞柱。

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

血鎂水平低還有可能產生內皮功能障礙,從而導致動脈壁增厚硬化。補充鎂可降低血壓,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例如,患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通過鎂補充可改善運動耐受力,減少運動性胸痛。對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心肌血液循環不暢)進行的6個月的跟蹤調查研究顯示,補充鎂可明顯降低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硝酸甘油等預防心絞痛藥物的服用量。

增加代謝綜合征和糖尿病風險

鎂對于正常的代謝功能,包括葡萄糖代謝和胰島素功能,都至關重要。鎂是300多種酶重要的“合作伙伴”,在身體能量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鎂補充也可緩解糖尿病癥狀。一組2型糖尿病患者經過鎂補充治療后,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顯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則明顯上升。另外,氧化鎂和檸檬酸鎂已被證明可降低血小板凝聚,減少形成血凝塊的風險。

與代謝正常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鎂水平明顯低得多。一項研究表明,88.6%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鎂攝入量低于飲食建議,37.1%的人血鎂水平過低。

缺鎂對糖尿病患者尤其危險。一項研究發現,心臟衰竭的糖尿病患者中,73.3%伴隨有低血鎂。血紅細胞中鎂含量低與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發生率增加密切相關,低鎂水平導致血小板“更黏稠”,增加破壞性或致命性血栓形成風險,從而加大心臟病或中風的可能性。

鎂缺乏原因與鎂的重要性

缺鎂有兩個主要常見原因。一個原因是酗酒、饑餓、食欲不振導致缺鎂,進行化療的癌癥患者也會伴隨鎂缺乏現象;缺鎂還與飲用瓶裝水和過濾水的日益增多相關。雖然一些天然礦泉水中也可能含有足夠多的微量元素鎂,但許多非常“純”的泉水中鎂的含量極少。

另一個原因是,嚴重腹瀉、胃腸道瘺管手術等患者,會通過消化道或尿液流失大量的鎂,尤其是使用利尿劑和慶大霉素等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的患者。

一些人因喝瓶裝水或過濾水導致鎂攝入不足,一些人因服用某些藥物導致鎂流失,重要的是要定期測試血液中的鎂含量,及時補充這一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的微量元素。

鎂是對于人體多種重要功能極為關鍵的一種微量元素,而對優化營養健康感興趣的人卻經常會忽略它。低鎂會誘發身體炎癥和氧化應激,增加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中風、動脈粥樣硬化、缺血性心臟病、心律失常等。鎂缺乏還會增加代謝綜合征和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的風險,如哮喘、慢性疲勞、抑郁和神經障礙等。

許多新的研究表明,低鎂不僅與一些特定疾病風險相關,還對壽命產生影響。血鎂水平降低,死亡風險增加。研究還表明,鎂是維護和修理DNA“衰老計時器”——端粒所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身體里缺少足夠的鎂,衰老過程就會大大加速。

將近一半美國人從飲食中攝入的鎂低于推薦量(老年人中比例更高)。飲食中鎂攝入量不足是老年人鎂缺乏普遍的原因之一,因為老年人腸道對鎂的吸收能力下降,骨骼中鎂的儲存減少,而隨尿液流失的鎂卻在增多。

補充鎂可簡單、廉價并有效地提高鎂水平,盡早為身體提供最好的保護。研究顯示,血鎂水平較高,和/或飲食中鎂攝入量較高者.死于心臟疾病和其他一些非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較低。補充鎂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多種原因死亡風險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液中含鎂水平越高,死于心血管病、癌癥和各種原因的風險越低

鏈接——關于鎂的小知識

身體為何需要鎂

身體需要充足的鎂來維持正常健康的肌肉和神經組織功能,尤其是心臟和血管。

鎂攝入不足或缺鎂,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及代謝綜合征和2型糖尿病等。

補充鎂可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逆轉代謝綜合征和糖尿病癥狀。

血液中含鎂水平高、鎂攝入量多者更長壽,并很少會因心臟病和其他原因造成過早死亡。

補充鎂可降低老年人最大健康殺手風險,延年益壽。

血鎂水平低會有以下負面影響

各種原因死亡風險增加23%;

死于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38%;

因各種原因住院治療風險增加18%;

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療風險增加14%。

血鎂水平高會有以下健康促進

因各種原因死亡風險降低40%;

篇10

①膽固醇、HDL-C、LDL-C:1毫摩爾/升≈38.7毫克/分升。

②甘油三酯:1毫摩爾/升≈88.6毫克/分升。

血脂異常是怎樣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壞”膽固醇可沉積在動脈壁中形成斑塊。斑塊有“穩定斑塊”和“不穩定斑塊”兩種。穩定斑塊“皮厚餡小”,不易破裂,使血管變窄或緩慢堵塞,導致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和腦卒中(腦血栓)。不穩定斑塊“皮薄餡大”,容易破裂,形成血栓,可使血管突然堵塞,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腦栓塞等危險。

怎樣降低心腦血管疾病

首先,重視預防。要防止發病(一級預防),在發病前,對多種危險因素進行綜合控制。要防止事件(二級預防),對已經發生過冠心病、腦卒中的,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急性事件的發生和腦卒中的再發生。其次,重視降血脂治療,尤其對高危的心腦血管患者要強化降脂治療。降血脂治療可使血液中“壞”膽固醇減少,沉積在動脈壁的“壞”膽固醇亦相應減少,阻止了斑塊形成,從而減少穩定斑塊導致的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生。還可以使不穩定的斑塊變得穩定,減少斑塊破裂的風險,從而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急性腦卒中事件的發生。有研究表明,膽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險可降低2%。

怎樣進行降血脂治療

一是積極與醫生溝通,了解自己正常的血脂水平。二是合理選擇降血脂藥物。三是對已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降血脂治療應該更積極。四是長期控制血脂,膽固醇要達標。

膽固醇降到什么水平比較合適?這要根據心血管疾病綜合危險因素分層決定。0~1個危險因素時,降到TC

如何選擇理想的降膽固醇藥物

我們常用的降血脂藥物有5類:他汀類,貝特類、煙酸類、樹脂類、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其中,他汀類是最理想的降膽固醇藥物。國內已上市的他汀類藥物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研究證據,降膽固醇作用最強,具有血管保護作用,可以預防冠心病、腦卒中的發生,還可以延長壽命。他汀類藥物服用時間越長,獲益越多。一項研究表明,使用他汀類藥物降膽固醇治療,可減少冠心病事件34%,使腦卒中降低21%。

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安全嗎

答案是肯定的。在開始服用他汀類藥物4~8周后,要復查血脂及轉氨酶、肌酸激酶等,根據是否達到目標值來調整劑量或藥物種類,或聯合藥物治療。他汀類藥物的研究從數月至數年不等,有的甚至進行了十余年,得出的結果均一致,長期服用是安全的。

為什么高危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降膽固醇治療應該更積極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要強化降脂治療。一項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膽固醇達到LDL-C

膽固醇達標后能停藥嗎

患者千萬不要隨便停藥。高膽固醇血癥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異常疾病,目前只能靠藥物控制。如果停藥,多數患者在1~2周后膽固醇又會回升到治療前水平。降膽固醇治療的目的是防止心腦血管疾病,降膽固醇藥物只有長期服用才能達到這一目的。患者要經常與醫生溝通,聽從醫生的指導,堅持服藥,定期復查血脂、肝功、肌酸激酶等。一般6個月至1年復查1次。

篇11

在朋友的言傳身教下,我很快掌握了這三種家常橘子餐,回家后興奮地做給父母,備受好評呢!

橘皮醬

材料:鮮柑橘若干,剝后留皮;或干橘皮若干。

做法:將橘皮在清水中浸泡1~3小時后取出,用小刀輕輕地將白色油皮充分刮凈,然后置水中浸泡24小時,待橘皮苦味充分取出后取出,切成細絲,放進鋁鍋內(勿用鐵鍋,以免橘皮中的單寧酸與鐵作用),加入一倍于橘皮絲的糖水和微量的檸檬酸,以促進橘皮中果膠質的溶出。鍋置火上,用微火煮沸并濃縮成汁。熬制時,可加入少量洋粉或蘋果皮水增加黏稠度。邊熬制邊用筷子檢查湯汁的稠度,當用筷子挑起湯汁似落不落時,撤火放冷。即成。

橘子羹

材料:蜜柑250克,白糖150克,淀粉20克。

做法:蜜柑去皮、去絡、去核,將果肉切成小塊放入盤內。炒勺置于火上,加適量清水和備好的白糖,煮沸后除去浮沫。將切好的橘塊入勺,煮沸后勾稀薄淀粉芡,攪勻出勺,盛入湯碗。即成。

橘子酷

材料:橙子250克,冰糖150克,清水1 000毫升,淀粉25克。

篇12

心理醫生在門診中經常會發現一些25~45歲擁有高學歷、置身高新技術行業的白領人士,尤其是那些常與高流量信息打交道者,突發一種奇怪的疾病:沒有任何病理變化,也沒有任何器質性改變,發病間隔、起病時間都不一定,但他們會突然出現惡心、嘔吐、焦躁、神經衰弱、精神疲憊等癥狀,女性并發停經、閉經和痛經等婦科疾病。心理專家們認定這是一種身心障礙,暫時稱之為“知識焦慮癥”或“信息焦慮綜合征”。

知識焦慮癥是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產物。由于對知識與信息過度吸納,對自己身體狀況極度擔憂,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有關健康知識或醫療信息,焦慮地觀察自我,對疾病感到恐懼,并伴有極為痛苦的幻想。同時,由于身處環境的瞬息萬變,許多人對未來無法確定,甚至充滿恐懼,由此造成心理緊張,急躁,嚴重者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如不斷小解、不斷洗手、失眠、厭食等。患者癥狀有一定的持續性,通常上述反應在2周以上才可能被診斷。

像小娟這樣神經質的人常做健康檢查。雖然站在現代醫學所強調的預防醫學的立場上,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的確很重要,而且某些人也可能會因為神經質之故而早期發現某些疾病,不過在做健康檢查的人當中,有不少人只不過是神經質或精神官能癥而已。

無為而治除焦慮

知識焦慮癥本身并不可怕,也不用擔心它會轉變為精神疾病,只要能意識到它起病的原因,并正確對待,就可以有效緩解。

首先,是認識知識焦慮的客觀性。信息時代知識確實無限浩大,對未知的恐懼感使現代人承受著更多的心理壓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擁擠”。就像一個無形的殺手,時時侵蝕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存。我們的情緒并不是主觀意志所能完全控制的,但如果對焦慮采取接納的態度,焦慮后告訴自己:我焦慮了,這是一種難受的感受,但自身控制不了,只能接納它。這樣看來好像是一種消極的態度,然而任何情緒的過程都有它發生、發展、、下降及結束的過程,只要我們接納它了,最終它也就消失了,正所謂“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試著尋找知識焦慮背后的心理原因,如是否太過于追求完美、太關注自己、太看重事物的結果、太注重他人評價等。

第三,正視現實的壓力。過度焦慮的產生,常常有著一些我們不愿面對的現實壓力、心理沖突,如婚姻的矛盾、工作的壓力、經濟的危機、人際的沖突等。我們要學會正視并及時解決它們,逃避只能使問題更為復雜和麻煩。

第四,尋找多途徑的愉快來源,我們的愉快來源越多,我們就越少懼怕失落,越少焦慮。生活是多彩的,只要我們愿意,每時每刻我們都能享受到生活的愉快。

第五,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限制每天接受的信息量。

第六,主動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篇13

   9月20日,我中心又安排相關工作人員在人員密集地區進行了一次義診咨詢活動,宣傳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相關預防保健知識。

   9月26日,我中心邀請疾控中心相關問題的專家,在岳王學校進行了一堂肺結核等相關傳染病的科普教育活動。

   經過近一個月的活動,我中心深刻感受到廣大人民群眾對科普知識的渴求,也深感中心平時對相關知識普及的欠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中心將繼續開展此類活動,使之成為常態化,以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知識需求。

   宣傳科普活動心得

   根據《關于舉辦20xx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通知》(城科協發〔20xx〕4號)文件精神,東崗西路街道于20xx年9月15日—9月21日開展了20xx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新媒體科普傳播系列活動

   街道、社區通過qq群、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向轄區群眾宣傳科普知識,加大了新媒體科普工作宣傳力度。

   二、校園科普聯合行動

   農民巷東社區于9月15日聯合轄區崇雅藝術學校的學生們舉辦了“垃圾分類益處多·環境保護靠你我”為主題的垃圾分類繪畫比賽,并在轄區進修附小進行展覽,為熱愛書畫藝術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此次繪畫作品展現出小作者們對未來美好環境的暢想,也進一步提高了轄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三、基層科普聯合行動

   9月17日,平涼路社區組織科普志愿者在社區會議室開展了“創新引領時代智慧點亮生活”科普活動。志愿者們現場給小朋友們普及了地球科普小知識,此次科普活動通過科普志愿者現場解答、向孩子們發放科普知識手冊等方式,普及了現代智能科技知識。

   通過此次“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的開展,提高了轄區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激勵了廣大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參與科普活動的熱情,在街道范圍內營造了“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宣傳科普活動心得

   一、德育處召開班主任和科學組教師、藝體教師會議,安排科普月活動內容。

   二、德育處與少先隊分別在九月中旬和下旬辦了兩期科普知識宣傳板報。

   三、全校各班班主任組織開展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班隊活動,組織學生學習科普知識,介紹一些先進的種植、養殖科技知識。此外,還對學生進行衛生健康、心理疏導、環境治理、抵制等活動。

   四、各班辦了一期宣傳科普知識的班報。內容非常豐富,有孩子們收集的科普、科技知識,科技創新感言、繪畫、手抄報等。

   五、學校“紅領巾”廣播站,每周星期三開播科普知識。

   六、美術教師在美術課上指導學生創作科學幻想畫;信息技術課上,老師組織學生上網查科普資料,觀看科普動畫視頻;科學教師在興趣活動課上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小制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伦市| 仙桃市| 湘潭市| 莎车县| 大渡口区| 无极县| 荆州市| 道孚县| 长顺县| 银川市| 阳谷县| 玛纳斯县| 阳新县| 宁乡县| 突泉县| 洪泽县| 周口市| 襄垣县| 吐鲁番市| 古交市| 尼木县| 南木林县| 临洮县| 二手房| 沂水县| 桂林市| 沙湾县| 阳高县| 漳浦县| 红河县| 南溪县| 平武县| 神木县| 彩票| 阿拉善左旗| 鹤庆县| 全州县| 新和县| 甘洛县| 全南县| 南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