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乘數估值法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企業價值(Enterprise value)是由企業選擇的資產(包括并未列示于資產負債表中的諸如聲譽、品牌以及人力資本等隱性資產)和投資創造的,企業價值等于企業被收購時,收購方付出的代價是企業預期自由現金流量以其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貼現率折現的現值,它與企業的財務決策密切相關,體現了企業資金的時間價值、風險以及持續發展能力。
企業價值評估,簡稱企業估價或企業估值,目的是分析或衡量一個企業或一個經營單位的公平市場價值,并提供有關信息以幫助投資人和管理當局做出正確的決策。
價值評估是一種經濟評估方法,是一種定量分析,一方面它使用了許多定量分析的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另一方面它又使用了許多主觀估計的數據,帶有一定主觀估計的性質。進行評估時需綜合考慮:國家的經濟、政治以及社會環境和前景,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前景,行業發展狀況和前景,市場供求關系,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等企業自身狀況等諸多因素,評估的結果和質量還取決于評估人員的經驗、責任心、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等因素,因此企業價值評估并不是完全客觀和科學的。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主要分兩大類,一類為相對估值法,特點是主要采用乘數方法,較為簡便,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PEG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另一類為絕對估值法,特點是主要采用折現方法,較為復雜,如現金流量折現方法、期權定價方法等。
2 PE和PB估值法的原理
PE為市盈率,等于公司股票的每股價格除以每股收益;PB為市凈率,等于公司股票的每股價格除以每股凈資產。
具有高增長率且能夠產生超過投資需求的現金從而能保持高股利支付率的公司和行業,應該具有較高的P/E乘數。如果兩家公司具有相同的股利支付率和EPS增長率,而且具有同等系統風險(因此股權資本成本相同),它們就應該具有相同的P/E。
類似的資產應該具有相似的價值,乘數估值法主要是依據預期在未來將產生與待估值公司非常相似的現金流的其他可比公司的價值,來評估目標公司的價值。該方法體現了評估中替代的原則,因此乘數法也稱比較法或相對估值法。
2.1 基本模型
2.1.1 市盈率(PE)
股票價格(P)=每股收益(EPS)*市盈率(P/E)
將上述進一步擴展,則:
P0=EPS1*預測P/E
其中P0為目標公司的每股股票價值,EPS1為預測來年的每股收益,預測P/E為可比公司的市盈率。
目標公司的價值=公司的總股本*P0
2.1.2 市凈率(PB)
股票價值(P)=每股凈資產(BV)*市凈率(PB)
將上述進一步擴展,則
P0=BV1*預測PB
其中P0為目標公司的每股股票價值,BV1為預測來年的凈資產,預測PB為可比公司的市凈率。
2.2 案例分析
筆者通過從滬深兩市中選取了新華制藥和太極集團等九家制藥業上市公司作為可比公司,利用相關公司2012-2013年的財務數據,評估2012年和2013年新華制藥的市場價值。
下表為可比公司2012年與2013年的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與市盈率等信息。
可比公司2012-2013年的有關數據
■
經查閱新華制藥對外公布的年度報表,可知該公司2012年的每股收益為0.05元,2013年的每股收益為0.08元。
2.2.1 采用PE估值法
新華制藥2012年與2013年的股價分別為:
2012年:P0=EPS1*預測P/E=0.05*34.596=1.73元
2013年:P0=EPS1*預測P/E=0.08*41.317=3.31元
新華制藥2012年與2013年公司的價值分別是:
2012年:市場價值=總股本* P0=
457312830*1.73=791151195.9元
2013年:市場價值=總股本* P0=
457312830*3.31=1513705467元
2.2.2 采用PB估值法
新華制藥2012年與2013年的股價分別為:
2012年:P0=BV1*預測PB=3.8*1.16=4.408元
2013年:P0=BV1*預測PB=3.85*1.26=4.851元
新華制藥2012年與2013年公司的價值分別是:
2012年:市場價值=總股本*P0=
457312830*4.408=2015834955元
2013年:市場價值=總股本*P0=
457312830*4.851=2218424538元
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具體運用時,到底采用何種方法需要根據企業所屬的行業性質來定。
市盈率取決于增長潛力、股利支付率和風險(股權資本成本),選擇可比企業時,需先估計目標企業的這三個比率,然后按此條件選擇可比企業。在三個因素中,最重要的驅動因素是增長率,處于生命周期的同一階段的同行企業,一般都具有相同的增長率。
3 采用乘數法估值的優缺點
采用乘數法估值的優點:使用基于可比公司的估值乘數,被看作是折現現金流估值法的最佳“捷徑”,這種方法不用單獨地估計公司的資本成本、未來收益或自由現金流量,只需依靠具有相似未來前景的其他公司的市場,操作簡便。且估值過程是基于真實公司的實際價格,而非基于對未來現金流量的可能不切實際的預測。
乘數法的局限在于,不同的乘數提供的只是關于待估公司相對于其他可比公司的價值信息。如果整個行業都被市場高估或低估,利用乘數估值將不能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此外乘數法也沒有考慮待估公司和可比公司間擁有的不尋常的管理團隊、高效的制造工藝和程序以及剛取得的新技術保護專利等重要差異。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術;中耳炎
[中圖分類號] R7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9(c)-0121-02
鼓室成形術是近年來治療耳科疾病的常用方法,該術式科依據鼓膜移植物與殘余鼓膜的關系,將鼓室成形術分為筋膜外植法和筋膜內植法[1]。臨床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中耳膽脂瘤疾病時,通常采用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術,必要時可加做開放式乳突根治術[2]。該研究回顧性分析該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五官科接受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術治療62耳的臨床資料,探究該術式的手術方法及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選取在該院五官科接受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術治療的53例患者(62耳),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2.3±2.9)歲;病程3個月~35年,平均病程(12.6±3.5)年;左側病變32耳,右側病變30耳;其中雙耳患病為9例,單耳患病為44例。患者入院后,均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并進行詳細的耳部檢查和相關輔助檢查,例如純音測聽、CT掃描等。
1.2 方法
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術的類型有3種: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術、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術輔以完璧式乳突根治術以及筋膜外植法鼓 室成形術輔以開放式乳突根治術,這3種統稱為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術。
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術主要有以下八個步驟組成:①耳道內行骨耳道皮瓣:采用鐮刀狀刀沿著骨鼓乳縫合鼓鱗縫行兩個縱形切口,同時使用柳葉刀在近鼓環附近1~2 mm處橫行低位于外耳道的后方連接處行縱切口,在近外耳道骨-軟骨交界處及外耳道前方高位連接處行宗切口。②行耳后切口并取顳筋膜:在耳后行C型切口直至筋膜層,取面積為2 cm×2 cm的顳筋膜備用,然后掀開門型肌骨膜瓣,向前撐開耳廓和耳道后壁的皮瓣,將外耳道充分暴露。③切除外耳道皮膚:將外耳道的前壁皮膚游離并取下,放置在生理鹽水中備用,在分離皮膚時一定要盡量將殘留的鼓膜上皮層同時取下[3]。④擴大骨性外耳道:采用電鉆將外耳道前下壁骨性隆起磨除,擴大骨性外耳道。⑤殘余鼓膜去上皮化:在第3步中已將大部分的鼓膜上皮去除,此時要尤其注意清理鼓環外側1 mm的外耳道前下骨壁,防止殘留上皮形成囊腫,同時要去除錘骨柄上的殘余鼓膜,在行鼓膜上去皮化時如果發現鼓膜出現鈣化或局部萎縮,要將相應的部位去除,只剩下鼓環也不會對筋膜鋪放造成影響。所有患者經顳骨CT掃描,分別進行水平位掃描和冠狀位掃描,CT機為我國邁瑞公司生產的BC-3 600 CT。待完成去上皮化后,一定要探查并清除中耳病變,依據患者病情、CT檢查結果、術中所見患者的病變范圍及病變程度,判斷是否采用開放乳突腔,同時依據實際需求,放置人工聽小骨。⑥筋膜鋪放:將在第一步中備用的顳筋膜經脫水后修剪成1.3 cm×1.5 cm的橢圓形,為了利于筋膜騎跨于錘骨柄的下方,可在筋膜上剪一個小口,切口的前端可與鼓膜張肌腱接觸。顳筋膜向下鋪開時,盡量不要與骨壁有過多的接觸,接觸最多不能超過1 mm,顳筋膜切口處的前緣覆蓋于裸露的錘骨柄上,保持較好的鼓膜外觀。如果患者的錘骨柄缺失,為了加固筋膜,可將筋膜剪開兩個小口,在中間形成小片附著于上鼓室外側壁后方,筋膜的后上緣可向前覆蓋,重疊在筋膜前緣并封閉中耳腔。如果手術一期完成,可在鼓室內襯以0.13 mm的薄硅膠膜,以防止鼓膜粘連,同時有利于鼓室內的黏膜修復[4]。⑦修復外耳道前壁皮膚:將取下的外耳道前壁皮膚修復后重新放置在原骨面處,可稍微重疊與筋膜1 mm,能夠有效提升上皮化的速度,同時能夠防止局部瘢痕和鈍角的形成,同時采用可吸收的止血明膠海綿進行固定。⑧修復皮瓣并縫合切口:修復外耳道后壁皮瓣,經耳道內調整回原位,耳道內可填充浸入抗生素溶液的明膠海綿,在耳道口留置消毒棉球,將耳道切口進行分層縫合,最外層可采用可吸收線進行皮內縫合,增加美觀性,然后行常規加壓包扎。
地塞米松磷酸鈉的氧氟沙星滴耳液的制備:氧氟沙星3.0 g(浙江新昌制藥有限公司),地塞米松磷酸鈉0.5 g(天津藥業有限公司),氯化鈉8.3 g(天津開發區海光化學制藥廠),新潔爾滅0.5 g,醋酸(1 mol/L),氫氧化鈉適量,注射用水加至10 000 mL,無菌分裝即得。患者在術后需要給予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5 d,術后2 d可拆除包扎,術后7 d可給予含有0.05%地塞米松磷酸鈉的氧氟沙星滴耳液,2滴/d,2次/d,連續使用6周。完成手術后對患者實施家庭回訪,對患者疾病恢復情況進行調查。手術患者聽力檢測采用純音測聽,采用電子純音電子聽力計施加不同頻率純音,檢測患者耳聽閾值。
1.3 統計方法
利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該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與統計,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病變類型
該研究中62耳經CT掃描和術中檢查可見,中耳膽脂瘤23耳(37.1%),慢性化膿性中耳炎39耳(62.9%)。經聽力學檢查可見,傳導性聾38耳(61.2%),混合性聾20耳(32.3%),全聾4耳(6.5%)。
依據術前的CT檢查及術中觀察,所有患者均存在鼓室和乳突內病變的情況,因此術中痛過外耳道入路和乳突入路去除病變,并依據患者病情進行聽力重建,見表1。
2.2 術后隨訪
該研究中的62例患者均全部回訪,回訪時間在術后的6個月—2年。所有患者均在術后Ⅰ期愈合,個別患者的耳道內明膠海綿排空過快,因此又重新填塞明膠海綿。經隨訪調查,所有患者的外耳道均寬敞,鼓膜的形態良好,未見聽力下降者,同時未見任何并發癥情況。
3 討論
臨床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目的是去除中耳病變,同時盡量為患者重建聽力功能。采用筋膜外植法或者筋膜內植法鼓室成形術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因此,術式的選擇要依據患者病情、CT診斷結果、術式的適應癥、術者自身的專業技能能力等。
該研究中采用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術,該種手術治療方法的優點為:①能夠清楚的探查外耳道、鼓膜及鼓室內病變,在麻醉的情況能夠徹底的將外耳道和鼓膜表面的病變去除,這樣就有效的避免了患者需要先行耳后及耳內切口[5]。②手術視野的充分暴露,由于磨除了外耳道前下懸骨,從而擴大了外耳道和手術視野,使前下鼓溝能夠充分暴露,可清晰的觀察鼓溝至鼓室腔的全部結構,而不需要不斷的移動顯微鏡。③能夠不受限制的切除殘余鼓膜,完全去除穿孔邊緣的鱗狀上皮及鈣化和局部萎縮的病變部位。④筋膜移植物的存活率較高,而且筋膜外植法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6]。⑤移植物放置于鼓膜的外側,能夠充分保留鼓室內空間。⑥由于該術式能夠在顯微鏡下充分暴露并清除鼓室及乳突內的病變,尤其是前上鼓室病變,因此,能夠充分的探查聽骨鏈、前庭窗、蝸窗及后鼓室,依據探查的結果可判斷是否行乳突根治術,保留了正常的解剖結構[7-8]。⑦該術式的適應癥廣泛,可用于外耳道狹窄及需要再次手術的患者。諸多因素都會對鼓室成形術的成敗造成影響,因此將視野進行充分暴露、對操作進行明確規范,最終才能夠有效將病灶清除,達到功能重建的目的。完璧式鼓室成形術雖然可使外耳道和中耳接近正常審理結構,但是多適用于病灶較輕或是鼓竇的患者,對于病灶區域較嚴重的患者對聽神經損傷較大,并且容易產生并發癥。
在進行進行該研究過程中,62耳經CT掃描和術中檢查可見,中耳膽脂瘤23耳(37.1%),慢性化膿性中耳炎39耳(62.9%)。經聽力學檢查可見,傳導性聾38耳(61.2%),混合性聾20耳(32.3%),全聾4耳(6.5%)。前對患者實施CT檢查,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患者均出現了鼓室和乳突內病變的情況,所以術中通過外耳道入路和乳突入路去除病變,并依據患者病情進行聽力重建。所有患者完成手術后,對其進行家庭回訪發現,所有患者均在手術后Ⅰ期愈合,個別患者的耳道內明膠海綿排空過快,因此又重新填塞明膠海綿。經隨訪調查,所有患者的外耳道均寬敞,鼓膜的形態良好,未見聽力下降者,同時未見任何并發癥情況。
綜上所述,筋膜外植法鼓室成形術是治療化膿性中耳炎病變的有效方法,該術式能夠最大限度餓暴露外耳道和中耳腔,從而能夠保障術者能夠徹底的去除病變,具有極高的移植物存活率,嚴格的手術操作過程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燦,李培華.開放式鼓室成形術治療膽脂瘤型中耳炎21例臨床觀察[J].河北醫學,2013,19(1):82-84.
[2] 趙新,肖大江,張永勝,等.改良的乳突鼓室成形術治療上鼓室膽脂瘤63例[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7):2856-2858.
[3] 王宏偉,李旭青,潘明金,等.改良完壁式乳突切除術聯合鼓室成形術在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3,24(24):3709-3710.
[4] Rizer FM,Rai A.Overlay versus underlay tympanoplesty in large and subtotal[J].Laryngoscope,2012,107(13):2623-2624.
[5] 夏樹前,鄧志民.兩種鼓室成形術臨床療效對比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12):972,974.
[6] James LS.Tympanoplasty:theouter surface grafting technique BraekmannDE,Shehon C,AniagaMA.Otologie Surgery[J].2nd.Philadelphia:WB Saunders,2014,31(2):50-52.
篇3
結論:兩種方法對患者均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其中椎體成形術對于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和減輕疼痛作用較保守治療明顯,值得推廣。
關鍵詞: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 椎體成形術 保守療法 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7-0072-01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是老年常見的病,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長,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已經是威脅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嚴重疾病[1-3]。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因骨質疏松癥發生骨折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為椎體骨折[4]。本院對2006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間治療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112例,隨機分為保守組和手術治療組,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2006年2月到2011年2月期間,在我科治療的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112例,男性67例,女性45例,年齡45-79歲,平均65.1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癥等一般臨床資料的差別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保守治療的方法,入院后常規臥硬床板,以腰背肌功能鍛煉的同時,給予止痛藥塞來昔布0.2g po Bid。觀察組患者采用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術前行X線和CT/MRI掃描。局部麻醉后,C臂機透視下經椎弓根穿刺合適后,緩慢將骨水泥經沿穿刺針套筒注入椎體,注入量為4-6ml,術后給予抗生素治療2-3d。
1.3 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與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止痛效果比較。對兩組患者止痛效果的分析發現,對照組56例患者中,VAS分值在治療前為8.47±1.25,治療后為4.45±1.09,觀察組56例患者中,VAS分值在治療前為8.43±1.21,治療后為2.24±0.83,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在治療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VAS分值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VAS分值比較分析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
觀察組568.43±1.212.24±0.83
對照組568.47±1.254.45±1.09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比較。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分析發現,對照組56例患者中,住院時間為28.4±4.56d,觀察組56例患者中,住院時間為9.63±1.35d。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中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比較分析
組別例數住院時間(d)
觀察組569.63±1.35
對照組5628.4±4.56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椎體高度丟失率的比較。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椎體高度的分析發現,對照組56例患者中,治療前椎體高度丟失率為28.12%±5.76%,治療后為16.98%±3.71%;觀察組56例患者中,治療前體高度丟失率為27.94%±5.41%,治療后為16.45%±3.34%;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在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椎體高度丟失率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在觀察組和對照組中,治療后椎體高度丟失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椎體高度丟失率的比較分析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
觀察組5627.94±5.4116.45±3.34
對照組5628.12±5.7616.98±3.71
2.4 兩組患者功能評定的比較。對兩組患者功能評定的分析發現,對照組56例患者中,優34例,占60.7%;良14例,占25.0%;差8例,占14.3%;優良率為85.7%。觀察組56例患者中,優35例,占62.5%;良15例,占26.8%;差6例,占10.7%;優良率為89.3%。經統計學分析發現,觀察組和對照組優良率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分析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功能評定的比較分析
組別例數優良差優良率
觀察組5635(62.5%)15(26.8%)6(10.7%)89.3%
對照組5634(60.7%)14(25.0%)8(14.3%)85.7%
3 討論
本研究初步觀察并探討了椎體成形術及保守治療的臨床效果。發現,兩組患者在功能評分和椎體高度恢復上均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且組間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而椎體成形術由于具有及時減少患者疼痛,縮短住院時間等優點,在減輕患者癥狀的同時,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受到患者的肯定。
參考文獻
[1] 譚平先.椎體成形術與保守療法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近期療效比較[J].實用醫學雜志.2008,24(6):944-947
篇4
內蒙古剪紙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應該列為保護之列。我們要打造“草原文化”品牌,建設文化大區,可是剪紙這種我們身邊的文化形態似乎被人遺忘了。民間藝人在逐漸消失,而他們的后輩子孫又不愿學習這種技藝,使得剪紙藝術在現代數碼科技的沖擊下猶如珍奇標本,被封存于“文件包”內。在中小學美術課堂也只將其列為欣賞內容,并未實質性地加以保護和傳承。在這里筆者要大聲疾呼,剪紙藝術不能失傳,要讓更多的藝術品種保留下來,讓更多人參與到這種簡潔又古老的藝術形式的搶救、傳播和發展中來。剪紙藝術沒有過時,也不會過時。我們的剪紙藝術要發展,必須先搶救。
內蒙古剪紙學會會長段建珺先生就是一位民間剪紙藝術搶救的專家和先行者。筆者經常與段建珺下鄉采訪剪紙老人。為了讓老人們保留下更多的原生態剪紙,他自費給老人們購買生活用品,每到一個剪紙老人家里都會買糕點、罐頭和紅紙等,問寒問暖,使老人們感受到對他們的關愛。段建珺十年如一日,走遍了和林格爾的山山水水,踏遍了內蒙古的草原大漠,現已收集到原生態剪紙3萬余件,為內蒙古剪紙藝術乃至中國當代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次,筆者與段建珺前往和林格爾上腦亥村,征集一位94歲老人的剪紙,經過跋山涉水終于到了老人家里,可是老人的兒子傷感地說這位剪紙老人已經去世12天了。“搶救”這個詞在筆者的腦海里立即打上了深刻的烙印,筆者感到原生態傳統文化的丟失實在是太嚴重了。百歲老人張花女的剪紙藝術的挖掘、收藏、整理就是在和林格爾縣政府支持下由段建珺實施的對民族文化搶救和保護的重要實例。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剪紙老人,她的剪紙藝術造型語言和形式完全可以與畢加索、馬·蒂斯的造型語言和形式比肩。這不只是老人天資靈性使然,更重要的是在老人的剪紙作品中傳遞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審美理念,她的剪紙承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和幾千年文化的傳承符號。
張花女剪紙《龍食魚》(圖1)的造型與構圖完全和漢代瓦當的《蛟龍食魚》一致,這就充分印證了原生態剪紙是上千年傳統造型藝術的傳承者。我們在陜西榆林城訪問到的一位74歲的剪紙老人,她現場剪的牛和羊,其造型特征幾乎接近漢魏時期的壁畫造型。我們在這里發現了上千年的古老文化的印記,讓人感動。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從剪紙原生態文化符號的搶救中又派生出一點,即“尋找漢代、北魏文化的足跡”,為整理發掘古代北方漢族與少數民族文化信息找到了搶救以外的更多意義——考古價值。結合漢墓、北魏墓室、遼墓的考古發現,我們看到了北方民族上千年文化沉淀的痕跡。
原內蒙古剪紙學會會長、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包玉祥更是搶救和研究民族民間藝術的專家,他編著的《蒙古族圖案》《內蒙古剪紙集》等,成為研究蒙古族圖案和內蒙古剪紙藝術的重要文獻。段建珺和包玉祥不光在搶救這門古老的剪紙藝術,而且也在傳承和發展。他們把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帶入到課堂,讓下一代更多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繼承傳播這一世界獨有的文化瑰寶。段建珺曾在和林格爾縣職中開設了剪紙課,成立剪紙興趣小組,進而連續辦起了剪紙藝術學習班,以和林格爾縣為基地,向全縣、全區、全國輻射,建立了從原生態剪紙老人到小學、中學、大學再到各層次剪紙藝術家的完善的剪紙學會會員網絡。包玉祥把剪紙藝術直接帶到大學課堂。他們為剪紙藝術繼承與發展做著辛苦而又實在的工作。與此同時,他們還連續編撰專著,為搶救和發展剪紙藝術不斷地奔走呼號,甚至把剪紙藝術帶到了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在戰士中成立剪紙興趣小組,受到大家的歡迎。他們為剪紙藝術的傳承做出卓有成效的貢獻,是內蒙古剪紙藝術搶救、保護和傳承與發展工作的功臣。
內蒙古剪紙藝術的第二個任務是傳承與發展。光有繼承沒有發展就沒有活力。與時俱進的偉大哲學理論告訴我們,傳統剪紙藝術不光要繼承,還要不斷發展,而且要常變常新。創新是藝術發展的硬道理,創新是藝術發展之靈魂。筆者認為剪紙藝術的創新有三種,一為改善型創新,二為改革型創新,三為吸收型創新。
剪紙藝術的傳承一直是民間心傳手教的方法,有很多程式化的格式,把這些傳統格式加上現代元素或在形式上加以豐富就是改善型的發展。如陜西安塞剪紙的代表人物樊曉梅,在剪紙原始母體的形式上加以豐富,加上自己的理解和現代生活的內容元素而形成現代剪紙。這類剪紙給人以親切自然貼近生活的美感,受到了外國友人的青睞。她把傳統的東西加上豐富的纖細圖紋,在繁密茂盛的細小紋樣中襯托主體物,有主有次,有虛有實,很有新意!
從自己的個性特點出發,更注重個人理解,加入個人的審美取向,這一類應當是改革型的創新剪紙藝術。這類剪紙更個性、更有表現力、更主觀。被譽為剪紙大師的張花女的剪紙當屬這一類。一個沒有受過書本教育的農村婦女,憑借她敏銳的直覺與洞察力,概括出了生動鮮活的“生活”符號,加之極富主觀性的處理辦法,其作品中的形象生動鮮活,打動著每個觀賞她剪紙作品的人。她的畫面處理是大膽的,不守常規卻恰到好處,一目了然卻耐人尋味。大片的空白襯托出大塊“紅”的主體物,然后由細小的花紋作配飾,形成線面結合、繁簡對比的大氣風格。她的作品大開大合,刪繁就簡,極簡卻極生動自然,可謂駕輕就熟,大巧似拙,生動活潑。在樣式構成上也與常型不同,創造出很多隨形適合的新構圖。讓人感受到藝術即人,人即是“我”,“我”就是畫中之形的自信橫溢的藝術才華。
兼容并蓄,自我生發是吸收型創新的特點。既從傳統中吸收營養,又注重現代元素的吸納,生發自我,有感而成。這一類剪紙富于現代感,同時又易為人接受,強烈的時代感包容于傳統的圖形中,使作品豐滿又充滿著活力。如段建珺的《草原雄鷹》(圖2),在傳統和林格爾剪紙的云紋花紋配飾下兩個矯健的博克手,舞動章嘎跳起鷹步舞,又讓這些圖紋適合于傳統的剪紙格式中,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
篇5
Keywords: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pvc;gas solid phase;photocatalysis
中圖分類號:TQ 325.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氯化聚氯乙烯(CPVC)是將聚氯乙烯(PVC)進一步氯化改性的產物。在氯化過程中,一般可將w(Cl)從PVC的56.7%提高到CPVC的61 %~68 %[1-2]。(PVC的w(Cl)是多少?)與PVC相比,CPVC具有更優良的物理機械性能、耐腐蝕及阻燃自熄等性能[3-4] 。目前我國用于管材、型材等硬制品的CPVC需大量進口[5]。同時,我國氯堿行業的副產品Cl2除用于生產PVC外還有剩余,而生產CPVC是消納富余Cl2的有效途徑。
目前,CPVC樹脂的生產工藝按氯化介質不同分為溶劑法、水相懸浮法和氣固相法[6-7] 。溶劑法由于使用有機溶劑、能耗較高,目前幾乎被淘汰[8]。水相懸浮法具有操作簡單、產品性能較好等優點,是目前國內外CPVC生產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但該法流程較長,產生“三廢”較多,成本相對較高[9-11]。楊金平等[12]用氣固相攪拌式氯化法生產CPVC,該法流程簡單、污染物排放小,但傳熱效果較差,不適宜大規模生產。
本研究采用紫外光引發,在流化床反應器中將PVC分子鏈中―CH2―中的H和―CHCl―鏈節中的H用Cl取代?反應式(2)中―CHCl―中H不繼續被取代?(應給出產品分子結構式,已將方程式修改)實現CPVC的制備,重點考察操作條件對CPVC中w(Cl)的影響。將流化床反應器用于PVC氯化過程,可充分利用床層內混合均勻的特點,快速移走反應熱,防止物料結塊、變色。
1 實驗部分
1.1主要試劑與儀器
PVC樹脂,SG-5,河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l2,石家莊市電化廠生產;硝酸銀、硫氰酸銨、硫酸鐵銨,均為分析純,市售。
氣固相流化床,自制;紫外燈,南京華強電子有限公司生產;電位滴定儀,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
1.2CPVC的制備
準確稱取5.0 g的PVC粉末,裝入流化床反應器中。反應器采用金屬鍍膜加熱。料溫達到50~70 ℃ 時,通入N2防止PVC被氧化。溫度升至80 ℃ 后,開始加大N2流量使物料流化,并保持穩定。待達到氯化溫度時,打開紫外燈,并開始通Cl2,通過調節N2與Cl2流量改變原料氣中的φ(Cl2),尾氣用堿液吸收。反應完成后,取出產品,用蒸餾水浸泡0.5 h,抽濾,重復操作至中性,然后于60 ℃真空干燥至恒重。稱量CPVC的質量,并分析產品中w(Cl)。
為了充分活化Cl2并防止紫外光能量過高時造成PVC分解,選擇了能量相對適中的波長為300 nm的紫外光作為引發光源。
1.3w(Cl)的測定
CPVC產品中的w(Cl)按GB/T 7139―2002測定。
2結果與討論
2.1反應機理
實驗采用氣固相光催化法氯化PVC,此反應為自由基反應,分為鏈引發、鏈傳遞、鏈終止三個步驟,反應機理見式(1)~式(5)。
鏈引發反應:
(1)
鏈傳遞反應:
(2)
(3)
(4)
鏈終止反應:
(5)
常見的引發方式主要有單純熱引發、紫外光引發及低溫等離子體引發。單純熱引發方式即單純依靠加熱引發氯化PVC制備CPVC,所得產品的w(Cl)較低,反應過程中物料極易發黏變黃從而影響氯化反應的進行;低溫等離子體引發氯化PVC雖然能夠得到氯化均勻且具有較高w(Cl)的CPVC產品,但是該引發方式制備CPVC較難實現工業化;采用紫外光引發方式能夠得到氯化均勻且具有較高w(Cl)的CPVC產品,若能解決工程問題,有望實現工業化,以期解決目前CPVC生產工藝中存在的環境污染、產品后處理繁瑣等弊端。(請補充CPVC的核磁譜圖或紅外譜圖,應有與PVC的譜圖對比,以表明生成了CPVC)
2.2 產品的紅外光譜分析
為了驗證實驗所得產品確為CPVC,首先對氯化后產物進行了紅外光譜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看出,PVC經氯化后,波數為2900cm-1和830 cm-1處的C-H振動明顯減弱,說明說明C-H鍵的數量較氯化前有所降低,同時,690cm-1處C-Cl鍵振動增強,說明聚合物中出現了更多的C-Cl鍵。由此可以證明,PVC經氯化后,確實生成了CPVC。
圖1 產品CPVC與原料PVC紅外光譜圖
Fig.1 FTIR spectra of CPVC and PVC
2.3反應條件對產品w(Cl)的影響
2.3.1反應時間的影響
在原料氣中φ(Cl2)為30%,反應溫度為110 ℃,紫外光強度為211 μW/cm2,波長為300 nm的條件下,研究反應時間與CPVC產品w(Cl)的關系。由圖2可知:反應開始CPVC的w(Cl)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最高可達68.10%。當反應時間超過1.5 h后,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這種變化趨勢減弱,反應逐漸趨于平衡。這是因為PVC 在氯化時發生自由基取代反應,反應初始階段PVC分子鏈中含有較多的―CH2―和―CHCl―,Cl?碰撞到這兩種基團發生取代的幾率較大,所以氯化速度較快。隨著反應進行,PVC分子鏈中―CCl2―逐漸增加,而―CH2 ―、―CHCl―逐漸減少,當反應到一定程度氯取代變得比較困難,此時反應趨于平緩。因此,選擇1.5 h為PVC氯化的較佳反應時間,此時產品中w(Cl)為67.88%。
圖2反應時間與w(Cl)的關系
Fig.2 Relation between reaction time and chlorine mass content
2.3.2反應的影響
在原料氣中φ(Cl2)為30%,紫外光強度為211 μW/cm2,波長為300 nm,反應時間為1.5 h 的條件下,研究反應溫度與CPVC中w(Cl)的關系。由圖3可知: CPVC的w(Cl)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達到110 ℃后這種變化趨勢減弱。120 ℃ 反應時,產品w(Cl)可達68.48%。這是因為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溫度越高,反應阻力越大,因而反應速率減小[12]。實驗中發現,溫度過高,物料會發生粘連變黃現象,使反應無法正常進行,這是因為一定w(Cl)的CPVC在較高溫度下會發生降解脫HCl反應。因此,選擇PVC氯化的較佳反應溫度為110 ℃。
圖3 反應溫度與w(Cl)的關系
Fig.3 Relation between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chlorine mass content
2.3.3原料氣中φ(Cl2)的影響
在反應時間為1.5 h,紫外光強度為211 μW/cm2,波長為300 nm,反應溫度為110 ℃的條件下,研究φ(Cl2)與CPVC中w(Cl)的關系。高分子間的化學反應取決于高分子鏈上的活性基團的碰撞幾率[13],碰撞幾率越高,分子間的反應越容易,反應速率也就越大,如果φ(Cl2)太低,使發生化學反應的有效碰撞幾率降低。由圖4看出:當φ(Cl2)在20% 以下時,改變Cl2流量對氯化產物中w(Cl)的影響顯著,但隨著φ(Cl2)進一步增大,這種影響迅速減弱,當φ(Cl2)超過30% 時,對產品w(Cl)的影響不大。因此,PVC氯化的原料氣中較佳的φ(Cl2) 為30%。
圖4 原料氣中φ(Cl2)與w(Cl)的關系
Fig.4 Relation between chlorine gas volume fraction in feedstock and chlorine mass content
2.3.4紫外光強度的影響
在反應時間為1.5 h,φ(Cl2)為30%,紫外光波長為300 nm,反應溫度為110 ℃的條件下,研究紫外光強度與CPVC中w(Cl)的關系。由圖5可知:紫外光強度為211 μW/cm2時,w(Cl)達到較高值67.88%,再提高光強度,產品中w(Cl)反而下降。這是因為CPVC分子鏈中的缺陷與PVC的相似,包括烯丙基氯、活潑氫原子和氯原子、雙鍵、含氧基團、頭頭結構及重復單元的空間排布[14]。由于聚合物鏈中的各種缺陷結構使CPVC受強光容易發生分解,首先脫去HCl,產生的HC1更進一步地促進了CPVC分子鏈中HCl的脫去,從而導致產品w(Cl)降低。
圖5 紫外光強度與w(Cl)的關系
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UV light intensity and chlorine mass content
2.4產品性能分析
2.4.1物理性能
國內目前還沒有CPVC產品的質量標準,各生產廠家一般采用PVC的標準檢驗其性能。因此,本研究也按GB/T 5761―2006檢驗最優條件下合成CPVC的主要物理性能(膜?粉末)。從表1看出:產品性能均能達到標準要求。
表1CPVC產品性能
Tab.1 Properties of the CPVC product
項 目 GB/T 5761―2006 CPVC性能
雜質粒子數/個 ≤30 21
揮發物(包括水)質量分數,% ≤0.40 0.30
篩余物質量分數,% (篩孔0.250 mm) ≤2.0
≥90 1.7
121
(篩孔0.063 mm)
“魚眼”數/[個?(400 cm2)-1] ≤40 35
白度(160 ℃,10 min),% ≥75 95
2.4.2力學性能
本實驗對比分析了制備的CPVC與原料PVC、工業品CPVC的力學性能。試樣制備工藝為:開煉溫度為160 ℃、開煉時間為10 min、平板硫化機壓力5 MPa、常溫冷卻,分別測定力學性能。從表2看出:PVC原料采用氣固相氯化后,各項性能均與水相法生產的工業品相近,比原料PVC有較大提高。
表2力學性能比較
Tab.2 Comparis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項 目 CPVC CPVC工業品 PVC
維卡軟化溫度/℃ 125.9 120.0 80.0
拉伸強度/MPa 58.29 50.00 40.00
彎曲強度/MPa 128.15 106.00 104.00
沖擊強度/(kJ?m-2) 17.41 16.00 15.30
洛氏硬度 120 119 100
3 結論
a)在氣固流化床中以紫外光引發合成了CPVC。
b)在該反應體系中,制備CPVC的最佳工藝條件為:反應溫度110 ℃,反應時間為1.5 h,原料氣中φ(Cl2)為30%,紫外光波長為300 nm,紫外光強度為211 μW/cm2。
c)在最佳工藝條件下,得到白色CPVC的w(Cl)可達68.48%,主要性能達到GB/T 5761―2006的要求。產品力學性能相對原料PVC有較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向京,郭欣欣,劉玉敏,等. 氣固相法生產氯化聚氯乙烯樹脂的研究進展[J].中國塑料,2010, 24(8): 13-15.
[2] 劉丙學. 氯化聚氯乙烯結構-組成-加工性能關系研究[D]. 北京: 北京化工大學, 2006.
[3] 管延彬. 氯化聚氯乙烯的發展概況[J]. 聚氯乙烯, 2002 (l): 4-10.
[4] 冉亮. 水相懸浮法氯化聚氯乙烯生產工藝[J]. 氯堿工業, 2003 (9): 32-36.
[5] 李玉芳. 氯化聚氯乙烯樹脂的應用與市場前景[J]. 江蘇氯堿,2009 (1): 29-34.
[6] 王林祥,唐霞. 氯化聚氯乙烯的生產工藝與市場現狀[J] . 氯堿工業, 2001 (4) : 26-28.
[7] 鄭鳳麗,徐麗. 淺談氯化聚氯乙烯的生產現狀和發展[J] . 中國氯堿, 2002 (4) : 14-15.
[8] Zajdman O A,Sonin E V. Process for producing perchlorovinyl resin: SU, 1082792(A1) [P]. 1984-03-30.
[9]Shun Wachi, Hisash Morikawa, Hakuai Inoue. Conversion distribution in diffusion-governed chlorination of poly(vinyl chloride)[J]. AIChE Journal, 2004, 34(10): 1683-1690.
[10]Dannis M L, Ramp F L. Resin compositions of improved tolerance for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same: US, 2996489?(A) [P].1961-08-15.
[11]Beer L A. Chlorination of polyvinyl chloride: US, 3328371(A)[P]. 1967-06-27.
篇6
篇7
一、WGI中的“法治”觀
自1996年開始,來自世界銀行的Kaufmann,Daniel 和 Kraay,Aart和 Zoido,Pablo(以下簡稱KKZ)三位學者建議,在整合來自國際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各種指標數據基礎上,發展一套能夠有效評估世界各國治理狀況的全球治理指標體系 KKZ綜合廣義和狹義的“治理”概念之后,把治理定義為“一個國家權力運行的傳統和機制”。在此定義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a)政府的選舉、監督和替代的過程;(b)政府有效制定和推行合理政策的能力;(c)公民和國家得到調整經濟和社會關系的制度的尊重。同時,用六個聚合性維度測量“治理”觀念:發言權與問責(Voice and Accountability)、政局穩定與無暴力(Political Stability and Absence of Violence)、政府效能(Government Effectiveness)、監管質量(Regulatory Quality)、法治(Rule of Law)以及腐敗控制(Corruption Control),形成全球治理指標體系。。自1996年至2014年,世界銀行共16份全球治理指數報告,其中1996年至2002年每兩年一次,2003年至2014年每一年一次。在歷份的全球治理指數報告中,對不同國家法治狀況進行評估并計算相應的法治指數是世界銀行全球治理指數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指標作為衡量全球治理水平六個重要標準之一,通過對法治水平的測量,可以判斷出一國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并將影響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和決策。
在全球治理指標體系下,“法治”這個聚合性指標來自不同數據庫的變量得出。這些數據庫分為代表性數據庫和非代表性數據庫,代表性數據庫包含了許多國家并且用作這些國家的法治指標可能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共性指標,也即涵蓋了大部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所有指標。非代表性數據庫要么覆蓋具體的區域范圍(例如,拉美民主動態調查只覆蓋拉丁美洲國家);要么覆蓋特殊的收入水平國家(世界銀行國家政策與制度評估只針對發展中國家)。測量“法治”觀念的數據庫有23個數據庫,其中代表性數據庫9個,非代表性數據庫14個。按照數據庫類型劃分,民間調查組織和官方組織分別都有7個,商業信息提供者有3個,非政府組織有6個。其中,民間調查組織和官方組織數據庫分別占所有數據庫總和的34%,而商業信息提供者和非政府組織所占比例分別為10%和22%。詳見下表1和圖1:
從測量“法治”觀念的數據庫分布類型和比例來看,官方組織以外的數據庫類型占大多數,這有利于減少樣本偏見,保證數據來源的多樣性和客觀性。另一方面,數據庫來源的多樣性能盡可能地測量一國“法治”真實值,使得不同國家之間的比較具有意義。從測量形式上看,代表性數據庫和非代表性數據庫通過專家評估、民意調查等方式測量不同國家的“法治”觀念,直接反映了一國公民、組織和機構對“法治”觀念的感知,間接反映了一國法治發展狀況。從代表性和非代表性數據庫所測量的“法治”內容來看,包括七個方面的“法治”觀念:財產權利保護、司法獨立與司法公信、行政責任、規則的治理、犯罪控制、知識產權保護。因此,如果僅從定性分析的角度看,這七個法治觀念基本都是法治建設和發展的重點內容,但能否用量化分析工具對“法治”觀念準確測量法治發展水平,則須借助科學的統計方法和量化工具。
測量方法貫穿著不同學科復雜的技術思維,也是自然科學的核心觀念(Ginsburg,2011)。與WJP法治指數 2006年美國律師協會前主席威廉?紐康姆(William H.Neukom)創立了一個名為世界正義工程(The World Justice Project)的非營利組織,該組織在微軟、通用、福特等跨國公司的基金會提供大筆經濟支持的前提下,于2008年了一套獨立的法治指數。此后,于2010年公布了世界正義工程法治指數第一份報告,至2015年已連續公布了5份研究報告。 從2015年WJP法治指數最新報告得出,WJP“法治”的四項基本原則下,設置9個一級指標和47個二級指標,并在此指標體系下運用專家咨詢和民意調查的方式直接獲得“一手”(first hand)數據測量法治水平,最終運用加權平均法來計算國家整體的法治水平。參見,The World Justice Project Rule of Law Index(2010-2015),http://world justice .最大的區別就在于,WGI法治指數是基于不同數據庫對法治內容或觀念測量得來的數據,采用一種聚合性方法(aggregation method)構建“法治”的組合性指標(composite indicator),通過未觀測組合模型(unobserved components model,以下簡稱UCM)的統計方法來處理不同數據庫之間對同一國家的“法治”觀念測量數據之間的內在聯系。這種內在聯系體現了一國真實的法治水平,從而生成“法治指數”。與觀測到的測量數據不同,WGI法治指數體現為一種“未觀測值”。在KKZ看來,UCM統計方法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優勢(Kaufmann et al.,2011):一是UCM方法用共同單元重新把數據標度,有助于保存潛在數據資源最基本的信息;二是UCM方法提供正常的邏輯架構,可以根據指標數據的精確程度來加權重新標度的指標,而不是簡單的不加權平均;UCM方法的第三個優勢本身強調了與“法治”組合性指標相關的不確定性,適用UCM統計方法的前提是為了說明這樣一個事實:每一個數據的“法治”變量提供的是不完整的信息,而這種信息蘊含了難以直接觀測到的深層次潛在“法治”觀念。UCM提供了一套合理且更加包容的能夠連接不同數據資源的方法,運用UCM處理不同數據庫之間“法治”指標數據的過程,本質上一個“數據提取”(single extraction)的過程。它建立在數理統計技術以及標準誤差估計值的基礎上,能對各個潛在數據庫的數據信息進行“去偽存真”,從而得出各國真實的“法治”估計值。
二、UCM的“去偽存真”
(一)權重配置
在區分了每一個數據庫與“法治”觀念相關的變量之后,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如何最佳地組合不同數據庫的測量信息,以最大可能地準確測出一國真實的法治水平。顯然,運用UCM模型離不開對不同數據庫之間提供的數據信息有效性的估計。UCM模型一個關鍵假設是:不同數據庫之間的誤差是獨立的或不相關聯的,因此不同數據庫之間高強度的數據聯系不是數據庫之間的測量誤差關聯,而是反映數據庫測量數據的高度準確性。在KKZ看來,這種高度準確性的關聯表明,不同數據庫測量的信息是豐富有效的。因而,在對代表性數據庫之間分配權重時,相比那些弱相關的數據庫,應該給那些強相關的數據庫確定低的誤差變量并配置高的權重。在構建“法治”組合性指標時,KKZ須對代表性和非代表性數據庫的權重進行配置,具體分為五個步驟:(1)識別各個數據庫內部與“法治”相關的變量,然后通過聚合方法計算這些變量,得出每一個數據庫的一個簡單而不加權平均的數據。例如,在“世界市場在線中心”組織的調查中,只有“司法獨立和犯罪”兩個變量與法治有關,用簡單的算術平均法把這兩個變量求出一個代表“世界市場在線”調查組織測量法治觀念的指標數據。(2)運用公式計算每一個數據庫的指標數據之后,根據各數據庫覆蓋國家的數量和發展水平,確定是否是代表性數據庫和非代表性數據庫。(3)在對法治組合性指標估計值進行聚合計算過程中,對代表性數據庫形成的指標數據進行權重配置。所不同的是,在聚合法治組合性指標時,不是用簡單的平均賦權,而是根據其相互關聯程度配置權重。低的誤差變量和強的關聯性,表明該數據庫提供的信息越豐富,則配以高的權重。(4)對非代表性數據庫形成的指標數據進行相關回歸分析(regress),獲取誤差變量和參數的估計值。如果與權重配置高的數據庫之間的關聯很大,并且得到的誤差估計值也低,則配以高的權重。(5)對法治組合性指標的每一數據庫配以新的權重,重新計算法治組合性指標估計值(Christiane Arndt和Charles Oman)。顯然,代表性數據庫和非代表性數據庫的權重配置過程不一樣,前者運用最大似然函數功能對誤差變量和參數進行估計,從而確定權重配置,后者考慮到不同數據庫之間測量的國家和指標的不連續性,則采用相關回歸分析法對誤差變量和參數值進行估計,進行確定權重配置。但是,二者都遵循同樣的假設:每一個數據庫都是獨立的、不相關聯的;誤差變量與權重配置成反比關系。
按照上述數據處理步驟,可以得出WGI對中國的法治評估值(1996―2014),具體詳見表2。
通過上表的分析可知,世界銀行全球治理指標體系對中國的法治評估所采用的數據庫資源整體上呈增加趨勢,而標準誤差呈下降趨勢。從統計學原理來看,數據庫資源越豐富,采取的法治觀念數據信息越多,標準誤差將逐漸降低,也即數據庫越充分,標準誤差越小,這種關聯性充分體現在上述表格當中,具體詳見圖2。當然,僅從上表的估計值來看,很難看出中國法治發展變化情況,但是這并不否定借助具體數據的技術中立性來分析和描述UCM的內部邏輯架構。
(三)結果反思與平衡
在整個計算過程中,確定代表性數據庫和非代表性數據庫的權重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權重設置的準確性與否決定了測量偏見的程度有多大。在可能存在相互關聯的數據庫之間配置權重,不是一個在指標理論上的“重要性”問題,而是考慮到一個不同數據之間的一個“信息重合”問題。在對一個國家真實的法治估計值計算后,需充分考慮該估計值的誤差問題。
而根據KZZ體系的推斷,如果該國的可利用“法治”觀念信息越多,則標準方差越小,也就是說,k的值越大,這些獨立數據資源就越準確,則σk2 越小。“法治”估計值的標準誤差對于法治估計值的信度和效度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固有的不確定性是測定估計值時就存在的。例如,不管什么時候,比較兩個國家的法治值,或者比較一個國家在不同時期的法治值,總會聯系兩個法治的估計值并給出90%的置信區間,也就是說,法治估計值是標準方差的+/-1.64倍。這個值域,即“邊際誤差”,可以用以下敘述來解釋:根據觀測數據,那些真實但未觀測到的數值有90%的可能性在此區間。一個相當有用的基本原則是:當兩個國家的這些邊際誤差重疊時,或者是同一時間的兩個點,它們的治理估計差值是非常小的,對統計分析幾乎沒有什么影響。
在估計各國“法治”水平中,存在“邊際誤差”不僅是一個使用主觀數據庫來測量法治值的結果,而且更反映了一個基本事實:用可利用的數據資源來表示標準性概念是不完善的。例如,采用問卷調查來測量各國“司法獨立”觀念認知,顯然是不能準確測量各國“法治”的全部觀念。況且,在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社會、法律和政治傳統以及不同的信仰和期待,這使得嘗試比較各個國家的公共的正義觀念沒有太大意義(Jim Parsons,2011)。但WGI法治指數的一個核心優勢是:研究者充分認識到它的不完善性,除此之外,當他們比較不同國家或者不同時間的法治估計值時,讓WGI法治指數適用者正面考慮用此方法存在邊際誤差,并提供量化完善技術把這種不完善性充分考慮進去。
三、批判與回應:WGI法治指數爭議性問題探究
在KKZ公布的系列工作性文章中,提及同行學者對WGI指標體系及其統計方法的批判。這些批判都直接或間接地揭示了用聚合性方法估計WGI六個組成性指標可能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批判,KKZ都做了回應。在批判和回應之間,能夠清晰可見WGI“法治”組合性指標的路徑依賴及其潛在風險,分析這些爭議性問題將從整體上把握WGI法治指數生成的科學依據及其限度。
(一)是否可用于比較?
這種比較既包括“法治”估計值在同一時間段不同國家之間的比較,也包括同一國家在不同時間段的比較。KKZ建立這種比較的前提是,假定世界平均值是不變的,因此一個國家的相對位置在同一時間段的比較和相對位置隨著時間段的變化比較都是有意義的。但是批評者認為,在不考慮世界平均值變化的情況下,這種比較不能看出國家內部變化及不同國家之間法治水平的升降。此外,由于數據庫每一年都在變動,國家在同一時間段的比較和同一國家在不同時間段的比較,不能建立在潛在的兩個極不相同的數據庫基礎之上,因而很難比較。
為了回應上述批判,KZZ選取了近三年更新的數據庫,并對潛在數據庫做連續性估計以尋找有利證據證明世界平均水平是否存在顯著的變化。但最終表明,這些數據庫沒有表明世界平均值存在顯著的變化,也說明把世界平均值設定為0是沒有太大關系的。而針對兩個國家可能不出現在同一數據庫的測量中或者同一國家不能連續出現在同一數據庫等極端情形,KKZ認為,“法治”組合性指標的聚合性優勢就在于,盡管缺乏共同的數據庫,它仍能使不同國家做比較。因為,聚合性方法能夠提供一種科學合理的方式使不同的潛在數據置于同一個共同單元之中,使沒有出現在同一數據庫中的國家進行比較。聚合性指標的一個品質就在于,把不同的數據庫的指標數據轉換成共同的單元,并且不考慮是否為共同的數據庫情況下做一個比較。當然,這也要考慮標準誤差。
上述批評與回應,主要圍繞KZZ構建治理指標體系的目的展開,那就是在不同國家之間和時間段之間能否用于比較各國法治發展水平,這種比較的前提是不同數據庫之間存在的大量的潛在“法治”觀念信息,對此,KZZ用聚合性方法并考慮誤差的前提下,來解決不同國家之間比較的問題。如果僅從目的來看,很難說這種比較是沒有意義的,但也應該看到其缺陷之所在。無可否認的是,KZZ開創了UCM聚合性方法來解決不同數據庫之間的信息聯系和提取的問題,因而從本質上說UCM模型對數據的處理就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目的是得出各國真實的法治估計值。但是,UCM模型又是建立在許多個前提假設基礎之上的,其中一個關鍵假設是:不同數據庫的誤差是相互獨立并且不相關的,并以此為前提分別配置代表性數據指標和非代表性數據指標的權重。但這種“假設”是否現實?這就涉及UCM測量的數據庫之間關聯度問題。
(二)數據庫之間不相關?
這是許多批評者都質疑的地方。可以說,一個核心假設在KKZ本身看來都不太現實的是:數據庫的誤差是不相關聯的。在批評者看來,至少以下四個方面的事實能夠足以證明數據庫之間的誤差存在相互關聯:(1)一個數據庫的專家主觀評估數據可能成為其他數據庫的來源或者影響其他數據庫專家的評估,例如,在法治觀念測量數據庫體系中,國家政策和風險評估的數據可能成為或影響遺產基金會組織專家的評估。(2)兩個數據庫的數據來源可能都來源第三方數據庫的專家評估。例如,“自由之家”評估可能成為兩個不同的數據庫的來源。(3)數據庫中的數據來源往往受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或者財政、政治危機的影響,因為具有時間性和不穩定性。(4)由于對數據庫的問卷回答帶有具體的文化語境,而不同數據庫的問卷調查往往來自同一國家居民的回答,因而具有相關性。上述事實的存在使得KKZ指標體系的信賴度大打折扣。由于數據庫之間的指標數據存在關聯,這使得每一數據庫提供的“法治”觀念信息并沒有像KKZ所設想的那樣是非常充分的,并且邊際誤差比實際計算還要大。例如,不同的數據庫之間,尤其是商業風險評級機構之間在評估中產生的關聯誤差,使得并沒有像它們顯現的那樣提供豐富的法治觀念信息。帶來的后果便是,相互關聯的數據庫配置較高的權重的合理性將減損,進而跨國間比較的正當性缺失。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KKZ希望通過相關的統計和技術手段,來證明這種關聯性很小或者不存在。在KKZ看來,數據庫之間的關聯并不是整個數據庫指標數據之間的系統特征。然而,評價這種批評有多大的重要性很難,因為來自不同數據庫“法治”觀念的高度聯系要么確實歸因于觀念誤差,要么是基于這樣一個事實:這些數據資源事實上準確測量了不同國家“法治”觀念的差異,因此就很有必要相互采納。通過比較商業風險評級機構(經常被認為最能證明“群體思維”)提供的排名,KKZ提出一種新的計算方式區分這兩種產生關聯性的原因。最終驚訝地發現,相比公司問卷調查,這些數據資源相互之間沒有關聯性,這就把數據資源之間的相互關聯的偏見引向懷疑。
毫無疑問,不同數據庫之間存在相互關聯的誤差,問題是如何采用科學的統計方法使得這種誤差減少到最低程度。雖然KZZ提出的關鍵“假設”畢竟與現實不符,但是如果沒有這個關鍵“假設”,KZZ聚合性方法的理論基礎將不存在,也就很難建構整個“法治”量化指標體系的正當性。畢竟,建構“法治”指標的正當性是,數據庫指標之間必須是測量“法治”觀念,從這種意義上講,數據庫之間必須是相互關聯的。但每一個數據庫的測量必須與其他數據庫在測量形式和方法上都不同,因而又必須是相互區別的。而在現實中,每一個數據庫在測量時,為了不低估同一國家“法治”水平就必須提高數據的準確性,于是希望采用獨立的數據庫信息來補充或印證已有的數據庫信息,這就不可避免會引用其他相關的數據庫或者受其影響,而這種現實總是會與KZZ的“假設”存在沖突。因此應該認識到,用UCM聚合性方法估計不同法治水平的國家并在不同國家之間比較,有其固有缺陷。
(三)樣本偏見
在批評者看來,即便假設成立,那么各個數據數據庫之間也存在樣本偏見。涵蓋“法治”觀念測量的代表性數據庫和非代表性數據代表不同利益相關者,包括從民意調查到專家評估再到商業調查的差異。由于存在不同的利益主體,再加上問卷回答者往往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政治、財政危機的影響,這就不可避免形成樣本偏見。批評者堅信,由于存在樣本偏見,各個數據庫的數據指標提供的信息不太準確,造成權重配置不合理,使得聚合性指標方法不能準確衡量一國的法治水平。例如,在經濟學人智庫調查中,商業經營者希望更少的管制和低的稅收,但合理的稅收和適當管制有利于維護公共利益。如果測量“法治”觀念只注重商業人士的觀念,那么就不可避免形成樣本偏見。這樣,不但影響準確評估一個國家法治發展狀況,而且不能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發達國家的法治衡量標準的準確信號,因而不能有效為本國改革和發展提供參照和解決對策。除此之外,有些商業精英階層評估法治狀況經常受國家發展水平影響。也就是說,那些發展水平高的國家,法治水平得分就高。然而,在過去的十年里,商業精英階層對發展中國家財政經濟危機的主觀偏見,表明投資者的信心水平并不是建立在一個國家真實的治理水平之上的。
為了回應上述爭議,KKZ宣稱他們依賴的數據庫不僅來自商業組織,也有來自非商業組織和個體的數據。并在報告中,他們進一步說到,其數據來源不僅包括跨國商業調查組織的數據,還包括非政府組織和多邊機構提供的數據。而在所有的商業調查組織中,所有受訪者并非都是商業精英或外國投資者,也有相當一部分的調查者是公司員工。在他們看來最關鍵的問題是,商業精英階層是否本質上與其他社會成員對“法治”觀念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事實上,不同類型的數據庫的相關系數是一致的。這也就表明,商業精英的評估與其他類型的受訪者并不是明顯不同。KZZ認為,這種批評的背后隱含了另外一種相關批評,那就是專家評估不僅僅會形成偏見,而且可能是錯誤的評估。因此,在批評者看來,專家主觀評估與家庭問卷調查的關聯性很弱。家庭式的問卷調查更能捕捉“法治”信息的客觀性,而專家評估更顯微弱。但在KZZ看來,并沒有明顯證據證明專家評估存在測量誤差,而家庭問卷調查就沒有測量誤差。在一個對國家抽樣的更大樣本中,專家評估和家庭問卷調查的關聯性很低將是不太現實的。因此,KZZ認為,商業調查、專家評估以及家庭問卷調查是相互關聯,直接測量反映“法治”觀念信息的代表性樣本。
盡管如此,由于社會研究中人的特殊性和社會現象的復雜性等因素(風笑天,2009),數據采集的樣本偏見始終是存在的,并直接影響最終的法治測量水平。再加之研究者本人的價值觀影響了社會實證研究的客觀性,“法治”的社會實證研究就存在天然的局限性(任岳鵬,2009)。因為,法治觀念的代表性數據庫和非代表性數據,本身是對不同國家的個人、組織潛意識的法治觀念最直接測量,這種測量不但帶有主觀性,而且具有不確定性。“法治”觀念變量本是法治水平不完美的代表,很難從根本上去衡量真實的水平。從統計學的原理來看,各個數據庫的生成從源頭上就含著樣本偏見。從某種意義上講,意識到樣本偏見就是要揭開WGI中的法治指數“遮羞布”,至少在兩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提醒數據庫的制作者采用科學的統計方法和多樣的數據類型,以最大可能減少樣本偏見的誤差;二是提醒數據庫的使用者,尤其是“法治”組合性指標數據使用者不要過度解讀某些數據,在使用時保持謹慎的態度。
(四)缺乏透明
這也是批評者較為關注的。每一個數據庫差異化的變量是如何與其他變量結合成一個數據庫的代表性指標數據的?數據庫給國家排名的系列標準是什么?等等,這都是KZZ治理指標體系缺乏透明性的表現。例如,在“全球在線市場”的調查中,怎樣把“司法獨立”和“犯罪”這兩個法治變量結合成一個該數據庫的組合性指標數據,數據庫內部變量的計算過程如何,KKZ并沒有做詳細說明。由于指標之間沒有一個演算過程,使得人們很難理解每一個數據庫指標數據的生成過程,就更加難理解作為用聚合性方法計算之后的“法治”組合性指標,更遑論如何使用好它。另外,有些數據庫是難以查閱到的,有的甚至需要花費高昂的價錢才能獲取。由于構成組合性指標的數據庫數據不公開透明,這就使得缺乏一定同行學者的批評和使用。
作為回應,KKZ表示,對于構建組合性指標的指標數據已經向公眾公開,大部分數據庫數據都已經進入公眾視野,公眾可以通過其官方網站查閱,同時也能在世行官網中查閱。但是,其他通過商業風險評級機構和商業信息調查得到的數據資源只能用商業手段獲取。為了做到最大透明,這些組織原則上同意使用這些保密數據用作計算治理指標。但至今仍沒有向公眾完全公開的數據庫包括世界銀行國家政策與制度評估(Country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Assessment,以下簡稱CPIA),還包括非洲發展銀行和亞洲發展銀行的評估。因為涉及這些組織機構政策的披露,并且也不是構建組合性指標所需要的,所以沒有公開。當然,KKZ自己也意識到,接受公眾審查WGI指標體系數據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除了CPIA的數據之外,所有的數據庫的分散數據以及組合性指標的聚合數據都已向公眾開放,這足以保證數據向使用者開放和同行的審查。甚至在KKZ看來,這種披露程度已經超過經濟專業領域的公開標準。
顯然,對于數據使用者而言,是希望能夠全面掌握WGI全部數據,不僅是為了全面理解,更是為了準確使用KKZ指標體系的方法。但事實上,出于保護數據者的商業秘密,要做到完全公布又是不太可能的。然而,這并不否定公開WGI“法治”組合性指標構建體系的重要性。換言之,公開透明的指標體系模型是完善KZZ組合性指標體系的重要途徑。這里可能需要進一步考量的是,由何人公開、向誰公開、公開的內容和形式如何等問題。因不同的指標體系的量化主體和目的不同,公開的內容和形式也不盡相同。就KKZ“法治”指標體系而言,如果能夠進一步公開不同數據庫的指標數據以及如何用聚合性方法演算成單一的組合性指標,將有助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量化一國“法治”評估水平的技術手段。僅公布量化模型和公式,還不足以告訴使用者或者研究者一國“法治”評估水平是如何生成的。
從對KKZ指標體系的批評和回應中可以看出,量化“法治”觀念最關鍵的三步是采集數據、分析數據、處理數據。采集數據是前提,分析數據建立在系列假設基礎之上,而處理數據決定了最終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批評者產生樣本偏見的質疑及對關聯性假設的質疑,大都來自于KKZ采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對數據結果是否可用于比較以及對公開透明性的質疑則貫穿于采集、分析以及處理數據的全過程。其中,數據分析和處理是整個量化評估過程的關鍵,所以就決定了同行學者批評的主攻方向。
毫不奇怪的是,也許在KKZ看來,其數據處理和分析模式已經是萬無一失,但批評者總是以一種“完美的眼光”去挑剔聚合性方法在分析處理數據時的不足。從目的上看,無論是批判還是回應,誤差變量和測量結果的邊際誤差是批評者和KKZ都希望極力避免的。但實際上,任何一個“法治”測量指標體系都存在誤差,一方面,這是因為“法治”本身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難以全面測量,測量結果不可避免存在誤差;另一方面,“法治”觀念在社會生活中總是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尤其是對KKZ“法治”組合指標體系來講,其“法治”變量并不是“法治”觀念的全部代表,僅靠科學的統計方法是難以消除誤差的存在。或許,評估設計者能做的只能是保持謹慎的態度以最大可能減少誤差。所以,如果不考慮指標生成的具體語境(context),即便得出全球治理組合性指標是多么地準確和可信,那仍然可能是錯誤的結論(Juan Carlos Botero et al.,2011)。這一點為KKZ所認同,同時KKZ認為全球治理指標體系的一個核心優勢是:研究者充分認識到它的不完善性,除此之外,當他們比較不同國家或者不同時間的值時,讓WGI使用者正面考慮用此方法存在邊際誤差并提供量化完善工具把這種不完善性充分考慮進去。
四、結語
仔細分析WGI法治指數的邏輯框架、內在結構以及結果應用等方面的量化實踐之后,我們發現WGI法治指數評估在評估主體、數據來源以及結果應用等方面對我國當前法治評估實踐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從評估主體上看,WGI法治指數評估采用第三方學術機構進行評估,有利于保證評估主體的中立性;從數據來源來看,WGI法治指數評估盡可能采取數據來源不同的多方面數據庫進行評估,有利于保證樣本的真實性,提升了評估的效度;從結果應用來看,KKZ在設計評估指標時要求使用者在應用評估結果時要注意指標的生成語境,正面考慮標準誤差問題,有利于科學看待評估結果的限度。因此,為充分發揮法治評估在測度法治發展水平、找準法治建設方向以及推進法治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國法治指數評估應充分借鑒WGI法治指數評估在評估主體、數據來源以及結果運用等方面的經驗實踐進一步完善和改進。這就要求,首先在評估主體方面,要改變以往政府主導的法治績效考核方式,注重充分調動學術機構、科研院所等第三方社會評估機構的力量積極參與法治建設的評估,以確保評估主體的中立性;其次在法治評估數據生成方面,需要建立多方面的數據來源渠道,保證量化樣本的代表性和真實性,不斷減少數據的生成和處理時產生的標準誤差;最后在評估結果方面,不應夸大法治評估結果,而應該結合數據的生成語境來分析結果的適用范圍,正確區分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和因果關系,注重定性分析與定量描述的結合。
總之,由于我國法治評估起步較晚,法治評估方法還不成熟,因此需要借鑒域外法治評估經驗不斷實踐。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斷實踐可能是支撐法治指數評估體系日趨完善的強大動力,這是因為法治指數評估體系本身是一個具有實踐品質的動態機制。只有通過不斷和反復實踐,才可能在實踐中不斷發現法治指數評估體系暴露出的各種問題,找準問題方向、尋求改進措施,進而在新的層面上提出完善對策。再加之,由于法治建設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域外法治評估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也只有在中國法治建設具體實踐中,才可能印證其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風笑天,2009,《社會學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Feng Xiaotian,2009,“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Third Edition),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2] 任岳鵬,2009,《法的社會實證研究能與不能》,《政治與法律》第8期。[Ren Yuepeng,2009,“Soci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of Law Can and Can not”,Politics and Law,8.]
[3] Christiane Arndt and Charles Oman,2006,“Uses and Abuses of Governance Indicators”,Development Centre Studies by OECD,pp.49-55,pp.103-105.
[4] Ginsburg,Tom,2011,“Pitfalls of Measuring the Rule of Law”,Hague Journal on the Rule of Law,Vol.3,No.2,p.274.
[5] Jim Parsons,2011,“Developing Clusters of Indicator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Measuring the Provision of Justice”,Hague Journal on the Rule of Law,p.179.
篇8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對象為自2008年3月~2009年9月間在我院普外科經過腹股溝斜疝、直疝手術的患者168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6.0±1.5)歲,病程10天~30年,平均(3.4±0.5年)。隨機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84例,行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對照組84例,行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職業、病情、發病時間上,經統計學檢驗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手術方法 首先對兩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或局部麻醉,切口選擇同傳統腹股溝疝修補術。沿腹外斜肌纖維方向切開,將腹外斜肌腱膜從其下方的腹內斜肌淺面充分游離,游離精索,精索下端游離至顯露恥骨結節2cm,上端游離疝囊至腹膜外脂肪處。檢查疝環內口大小,及腹股溝管后壁情況確定疝的最終分型,對對照組84例患者將疝行高位結扎,縫合提睪肌后,將平片置入精索后,精索由補片上端開口通過,把補片的下端圓角縫合固定在距恥骨緣1.5~2cm的恥骨面的腱膜組織上二針以上,補片下緣與腹股溝韌帶作間斷縫合;再將腹外斜肌腱上葉往上牽開,補片的上側葉緣與其下的腹內斜肌或腹內斜肌腱膜作間斷縫合,補片上端開口縫合1~2針,縫合腹外肌腱膜、重建外環,縫合皮下組織、皮膚。對觀察組84例患者,如腹股溝疝囊過大可在距離疝囊頸3~5cm處,縫扎并離斷疝囊再將成型后的疝囊或能直接內翻疝囊底部與傘狀填充物尖端縫合固定一針,再將尖端朝向腹腔方向自環口塞入,其底部與內環口邊緣平齊,并縫合4~8針固定,囑病人咳嗽,以填充物不彈出為度。再同法放入平片,并完成手術。
1.3 統計學處理 各指標均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分類資料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總結。P<0.05表示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全獲隨訪,隨訪6~24個月,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反應。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45±9)min,對照組平均手術時間(39±8)min,經X2檢驗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疼痛輕微,均末使用止痛劑。
對照組84例患者術后復發5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陰囊積液2例、局部硬結異物感1例,發生率5.9%;觀察組術后復發3例:其中切口下積液1例、陰囊積液1例、局部硬結異物感1例,發生率為3.6%;兩組患者的復發率經X2檢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篇9
知識產權價值的評估是基于企業作為判斷主體,對知識產權客體為企業所做出的貢獻來進行的判斷。知識產權具有時效性,無形性,專有性等特征,這些特征使得知識產權價值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從而導致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存在著困難。[1]
知識產權價值的確定方法有: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但是這些方法在實際的使用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僅就吸收投資方式取得知識產權的估價問題展開研究,設計的新的知識產權出資估價方案可以稱為承諾收益法,該方案力求消除預計誤差,準確的將知識產權產生的未來超額收益在出資者與企業間分配。
1.知識產權出資價值的初始計量
筆者認為知識產權價值是由其對主體價值的貢獻所決定的。對企業價值的貢獻越大,所投資的知識產權的價值就越大,反之亦然。因此,注重考慮知識產權產生收益的能力,通過知識產權在使用年限內所獲得凈收益的現值來計量其價值的收益法在當前市場環境中具有實際意義。但收益法使用的參數的確定在實際評估操作中存在較大的難度。應用收益法評估知識產權價值時,在未來預期收益、持續時間和折現率這三個參數相關數據的獲取方面存在問題。
本文提出的承諾收益法以知識產權所有者的承諾來確定其出資的初始價值,實現以來源于未來超額收益的確定的參數對知識產權出資進行估價。
1.1 Ri―知識產權出資者承諾的超額收益的確定
知識產權作為企業重要的生產力要素,對于生產者而言,可以控制生產成本、帶來超額售價、控制市場份額、獲得顧客忠誠度,并對競爭者帶來難以克服的阻礙,從而有助于企業獲得持續的超額利潤。[2]知識產權的作用是由能夠帶來未來壟斷利潤、超額利潤等超額收益所決定的。但是,現有的估價方法卻錯誤地選擇了預計的未來超額收益,從而導致了估價結果的不確定,甚至不同的估價者因預計的基礎等存在差異會給出不同的估價值,影響各方對知識產權投資價值合意的形成,也無法保障各方的權益。
承諾收益法仍然是基于知識產權所能帶來的未來超額收益來確定其投入價值,但該未來超額收益不是預計的,而是知識產權出資者承諾的。與知識產權出資估價的現有收益法不同,承諾收益法的超額收益是在與被投資單位或其他實物資產出資者達成一致意見的情況下,知識產權出資者承諾的該知識產權在被投資企業能產生的各年超額收益。其與實際產生的超額收益無關,也與預期產生的超額收益無關。它是知識產權出資者向被投資企業和其他實物資產出資者承諾的預期超額收益,即出資者承諾被投資企業在使用該知識產權后對企業某一方面或者某幾方面增加收益的量。
1.2 i―持續時間的確定
現有收益法中對持續時間的判斷也較為困難。由于知識產權沒有物質實體,所以它的價值不會由它的使用期限的延長而發生實體上的變化,因而它的使用期限也不能從有形的損耗中判斷。按照通常觀點,知識產權使用期限取決于受法律保護的有效年限和有效經濟受益年限。法律保護的有效年限是受法律嚴格控制的,例如我國《專利法》規定的發明專利保護期是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都是10年。與此對應,有效經濟受益年限是企業在實際使用知識產權的過程里從中受益的年限,其受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折現時間僅僅依靠法律保護的年限來“一刀切”式的確定是不準確的,同時依靠有效經濟受益年限的預測又是很困難的。
承諾收益法以承諾為基礎,初始計量公式中使用的折現時間可以直接按照知識產權出資者承諾的期限而定。由于以承諾的時間來進行衡量,折現時間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在出資者承諾的期限里,因為知識產權領域的更新換代比較頻繁,用來作價出資的知識產權會面臨短期內貶值的問題,從而出現其能帶來超額收益的時間小于出資者承諾的時間的情況;在超出出資者承諾的期限里,知識產權可能會繼續帶來超額收益,從而出現其能帶來超額收益的時間大于出資者承諾的時間的情況。以上兩種情況可以通過跟蹤調整機制將收益之間的差異直接在出資者與企業之間進行分配。跟蹤調整機制將在后面進行具體介紹,在跟蹤調整機制的作用下,折現時間的準確性要求在這種機制下被淡化。
1.3 r――折現率的確定
現有的折現率確定的主要方法有: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法、風險累加法、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法、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等。有學者指出,在交易中,交易的雙方都是理性的,因此評估人員要分別從知識產權出資者與企業兩個角度出發考慮確定折現率。如當委托方為知識產權出資者時,可根據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確定折現率;當委托方為資產購買者時,可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確定折現率。[3]
在承諾收益法評估公式中超額收益、折現時間都是站在出資者的角度上所做出承諾的,所以對折現率的確定需要使用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的方法。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法將被評估企業所在行業的平均資產收益率作為折現率,其可以從社會經濟統計資料中獲得,也可以通過上市公司的統計資料得到。
但是這樣的評估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容易忽視行業內部差異,從社會經濟統計資料中直接獲得的相關數據與被評估知識產權的收益能力不相同等等。根據折現率的確定原則:折現率的確定需要與收益額相匹配;需要以行業平均報酬率為基準;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由此筆者提出:既然超額收益、折現時間都是出資者所承諾的,所以對折現率的確定不僅僅需要使用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法,也需要站在出資者承諾的角度上來確定。因此在用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作為知識產權評估折現率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斷,由知識產權出資者根據承諾的超額收益對比行業平均水平,將在此基礎上修正后的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作為折現率。
由以上可見,知識產權出資價值的初始計量實現了以來源于未來超額收益的確定的參數對知識產權出資進行估價,從而能夠更加方便地形成知識產權出資價值。
2.建立知識產權未來實際超額收益的跟蹤調整機制
由于承諾收益法所確定的知識產權出資價值依據知識產權出資者的承諾來確定,為了防止其通過過高地承諾未來超額收益而導致知識產權出資價值虛增,同時也為了避免因承諾過低導致知識產權所有者利益受損,就必須建立知識產權未來實際超額收益的跟蹤調整機制。
跟蹤調整機制的基本內容是:將所投入的知識產權在未來使用期間所實際帶來的超額收益與承諾的超額收益進行比較,如果實際超額收益大于承諾超額收益,則說明知識產權出資者的承諾過低導致知識產權的出資價值被低估,那么其差額應該更多地被知識產權出資者分享(可以增加知識產權出資者的(下轉第55頁)(上接第51頁)股權份額或直接以現金的形式支付);如果實際超額收益低于承諾超額收益,則說明知識產權出資者的承諾過高導致知識產權的出資價值被高估,那么知識產權出資者就必須以現金補償未達到的承諾超額收益部分或者對其出資額做減資處理。
由上可見,這樣的保障機制對知識產權出資價值的初始計量起到一個修正的作用。由于初始計量中使用的參數均是知識產權出資者承諾的,而現實往往與之不一致,因此,建立跟蹤調整機制能彌補該現實與承諾之間的差異,同時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風險也可通過這樣的制度來降低。
綜上所述,知識產權出資價值的初始計量時使用的超額收益、持續時間、折現率均依靠知識產權出資者的承諾來確定,實現了以確定的參數對知識產權進行估值的目的。跟蹤調整機制則對承諾與實際之間的差異進行了彌補,達到了評估價值帶來的超額收益與實際價值帶來的超額收益趨向一致的結果。
3.結語
本文在已有知識產權評估方法的基礎上,又根據其在實際運用中的合理性方面,在提出一種更為適用的新方法――承諾收益法的基礎上,對該方法中涉及的參數以及跟蹤調整機制進行了探討。知識產權出資價值評估的承諾收益法作為一整套知識產權出資問題解決方案,可以以確定的參數來定知識產權出資價值,彌補了現有估價方法在參數選擇方面的不足。
參考文獻
篇10
Complications and preventation of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Wang Jinjuan, Chen Jun.(Dep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09, China)
[Abstract]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restore the deformities of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 these years, while it has provided various advantages over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 has a widely used in future. However, to obtain the optimal results from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ne must be take enough attention to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or unexpected events and how best to minimize or avoid these.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make a review about the above issues.
[Key words]distraction osteogenesis;complication;preventation
同時,牽張器械及操作技術不斷改進,牽張向微創化、簡單化、可控性、多方向型方向發展,面部美觀得到極大的改善。
9.2術后面部腫脹和疼痛及治療
術后腫脹、疼痛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常見原因如下:1)術區及顳下頜關節區疼痛,2)牽張器械位置放置不合適致下唇、頰部等軟組織的損傷,3)牽張器械的長期摩擦、創口感染,4)牽張距離過長、牽張過程中骨組織的伸長,引起組織的反應性增生,均可產生疼痛。牽張引起的疼痛多發生在牽張時或牽張后,每次持續幾分鐘后可緩解。關節區疼痛多和牽張有關,停止牽張后疼痛多會自行停止。局部疼痛應排除感染,若感染則行抗炎治療。同時,術中完全的骨切開可減少牽張時疼痛。
10骨延長方向難以控制和牽張骨量不足
受牽張方向、肌肉等的影響,骨延長方向難以達到精確的控制。牽張方向不正確會引起很多的臨床問題,包括下頜中線偏斜及咬合紊亂等,下頜偏斜是下頜矢狀方向旋轉的結果。截骨線的方向設計不當會阻礙牽張盤的移動,致骨延長、牽張方向受限,但牽張器精確的放置比截骨線的位置對牽張結果的影響更大[25-26]。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及外科技術、精準地修正草案、與熟練正畸醫生的合作、術前設計定位板等措施以保證牽張器位置的準確性,同時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一旦發現牽張方向不正確均要重新手術并且設計方向。
DO相較其他成骨方法有獨特的優勢,但其成骨量有時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影響后期種植修復。牽張過程中牽張器械位置的改變,前移或者后退均會導致牽張不足。牽張器穩定性不好或螺釘固位不良、牽張方向不正確、咬合關系改變、牽張器力的傳導不佳及周圍軟組織的阻擋作用,可使截骨縫隙處實際的牽張速度與設計要求有差異。骨組織形成不足多發生在牽張裝置拆除同期,并需輔助再次植骨或自體、異體材料的植入以滿足后期修復的需求[27]。合適的牽張速率及器械會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同時促進新生骨組織的形成。術前設計牽張盤的大小、強度要足夠,否則會引起器械難以固位,血供營養供給減少,增加吸收的可能性。定期復查,一旦發現牽張器松動要重新安裝。
[22]Molina F, Ortiz Monasterio F. Mandibular elongation and remodeling by distraction:A farewell to major osteotomies[J]. Plast Reconstr Surg, 1995, 96(4):825-842.
[23]Farhadieh RD, Gianoutsos MP, Dickinson R, et al. Effect of distraction rate on biomechanical, mineralization, and histologic properties of an ovine mandible model[J]. Plast Reconstr Surg, 2000, 105(3):889-895.
[24]Rowe NM, Mehrara BJ, Luchs JS, et al. Angiogenesis during 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J]. Ann Plast Surg, 1999, 42(5):470-475.
[25]Chiapasco M, Zaniboni M, Rimondini L. Autogenous onlay bone grafts vs. alveo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for the correction of vertically deficient edentulous ridges:A 2-4-year prospective study on humans[J].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7, 18(4):432-440.
[26]Master DL, Hanson PR, Gosain AK. Complications of 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J]. J Craniofac Surg, 2010, 21(5):1565-1570.
[27]García García A, Somoza Martin M, Gandara Vila P, et al. A preliminary morph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alveolar ridge afte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J].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4, 62(5):563-566.
篇11
Ⅲ (vertebral canal) and type Ⅳ (mixed type).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plann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 The experience of preventing bone cement leakage was summed up. CONCLUSION: To prevent the bone cement leakag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of bone cement, the choice of the anesthesia and the monitoring of the whole operation. The patients of typeⅠ and Ⅱneed not be treated, but the patients of type Ⅲ and Ⅳ who have the symptoms of nerve compression must have an open operation.
【Keywords】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bone cements; leakage
【摘要】目的: 介紹經皮椎體成形術(PVP)在我院的臨床應用,并探討骨水泥外溢的分型及防治. 方法: 200211選擇老年性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及椎體血管瘤患者38(男11,女27)例,應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 隨訪8~16 mo,療效評定采用WHO標準. 結果: 所有治療患者的癥狀完全或部分緩解. 將該組患者PVP術后骨水泥外溢的情況分為四型,即Ⅰ型(椎旁型)、Ⅱ型(椎間盤型)、Ⅲ型(椎管型)和Ⅳ型(混合型),并針對不同的分型提出治療方案,同時總結預防骨水泥外溢的經驗. 結論: 經皮椎體成形術在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及椎體血管瘤中,具有增強椎體強度、防止骨折移位、止痛效果確切和微創治療等優點. 通過術前及骨水泥的準備、麻醉的選擇、術中監控等,以防止骨水泥外溢. 骨水泥外溢Ⅰ,Ⅱ型無需采取治療. Ⅲ,Ⅳ型外溢,如骨水泥漏入椎管內引起神經壓迫癥狀,則必須采取開放手術治療.
【關鍵詞】 經皮椎體成形術;骨粘合劑;外溢
0引言
經皮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是近年來在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及椎體血管瘤等疾患中的一種非血管性介入治療手段. 具有增強椎體強度、防止骨折移位、止痛效果確切和微創治療等優點. 但PVP中骨水泥外溢的并發癥則是臨床工作的又一難題. 我院200211起應用PVP治療38例老年性骨質疏松性錐體壓縮骨折及椎體血管瘤,對PVP中骨水泥外溢分型及防治進行了探討.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33(男9,女24)例,年齡56~87(平均69.10±8.72)歲. 接受椎體成形術的病變椎體有49個,分別為T11 5個、T12 8個、L114個、L2,3各11個. 33例均有明顯腰背疼痛,翻身轉側困難,但無脊髓、神經損害癥狀. X線攝片示明顯骨質疏松的椎體不同程度壓縮性骨折,CT掃描示病變椎體后壁完整,椎管內無占位性病變. 椎體血管瘤5(男2,女3)例,年齡42~56(平均48.62±5.13)歲,病變椎體7個,分別為T102個、T121個、L32個、L42個.
不透X線的進口獨立包裝慢凝骨水泥,椎弓根穿刺針(天津合成材料工業研究所),CT機使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6,X光機使用100 mA高頻C臂ITALYR91.
1.2方法
術前對患者的一般狀況進行評估,包括凝血七項,心肺功能,術前均攝脊椎正側位X線平片、CT檢查,以觀察椎體后緣是否完整,術前30 min常規使用鎮靜劑,術中生命體征監護,手術在局麻下進行,C臂X光機監控下操作,取俯臥位,首先側位透視下,確定病椎及椎弓根方向,再正位透視下確定椎弓根位置并確定穿刺點及穿刺方向,穿刺點應位于椎弓根眼的外上方,用龍膽紫體表定位標志,消毒鋪巾,進針點局部浸潤麻醉,于C臂X光機監控下,經椎弓根入路,進針到達椎體前1/3處,混合骨水泥兩種成分(粉狀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多聚體和液態的甲基丙烯樹脂單體)待其呈牙膏狀抽入空針內,接到穿刺針加壓推注,注射骨水泥全程于C臂X光機下,監視骨水泥于椎體內彌散情況,當骨水泥到達椎體后壁充滿椎體時停止推注,2~3 min后待骨水泥稍固化后再拔出穿刺針. 本組38例患者均采用單側椎弓根進針注射,骨水泥注射量為3~8 mL. 骨水泥注射完畢后觀察10~15 min,了解患者骨水泥聚合反應的情況,術后脊椎正側位X光機復查,臥床休息12~24 h后,戴腰圍保護下活動,常規應用抗生素3 d.
2結果
本組38例全部得到隨訪,隨訪時間8~16(平均11.7±2.1) mo,其中36例術后疼痛消失,2例術后疼痛減輕,經口服非甾體類藥物疼痛消失. 療效評定采用WHO標準將腰背疼痛緩解程度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輕微緩解(MR),無效(NR). 結果38例中36例CR, 2例PR,CR+PR為100%. 并發癥:骨水泥外溢11例.
在經皮椎體成形術中骨水泥外溢是該術式的嚴重并發癥,該組患者中11例出現骨水泥外溢. 本組資料骨水泥的外溢分為四型: Ⅰ型骨水泥外溢進入椎體旁5例(圖1). Ⅱ型骨水泥外溢進入椎間盤2例(圖2). Ⅲ型骨水泥外溢進入椎管內2例(圖3). Ⅳ型骨水泥外溢為混合型,即骨水泥外溢進入椎管合并骨水泥外溢進入椎間盤或椎旁2例(圖4).
3討論
3.1PVP的臨床作用原理PVP是一種脊柱非血管介入治療技術,與既往開放性手術相比屬微創手術. 椎體病灶內注入骨水泥,通過骨水泥的粘合性及骨水泥凝固成形后的抗壓性,增加椎體的強度和局部穩定性,防止椎體繼續受壓變形和骨折移位. 關于治療的止痛作用,國內學者認為[1]: ① 骨水泥注入后,因其機械作用使局部血管的截斷、其化學毒性作用以及其聚合時產生的熱效應均可使周圍組織的神經末梢壞死; ② 骨水泥的注入加強了椎體強度,減少了骨折區對椎體神經的刺激.
3.2PVP中骨水泥注射量及分布與椎體生物力學的關系PVP骨水泥的注射量及分布與椎體生物力學的關系,一直是術者探討的問題. Cotton等[2]認為: ① 同一椎體骨水泥充填量頸椎平均為2.5 mL,胸椎為5.5 mL,腰椎為7.0 mL; ② 骨水泥的充填量、幾何分布與增加椎體最大載荷無關,適量充填和骨水泥不對稱分布亦可有效強化椎體,防止塌陷. 而Liebschner等[3]認為: 椎體剛度的恢復與骨水泥的充填量緊密相關,骨水泥充填整個椎體的14%即可將破壞后的椎體剛度恢復到破壞前水平,如果充填整個椎體的30%,將超過破壞前剛度的一半以上,在相同的加載條件下,單側椎弓根穿刺與雙側相比剛度測定值相似, 過量充填并不能獲得最佳生物力學效果,而應是骨水泥的椎體內小量充填和對稱分布. 我們認為,胸、腰椎骨水泥注射量為4~6 mL,該劑量已能達到治療目的,過大的注入劑量則易導致椎體破裂骨水泥外溢,特別是老年骨質疏松并壓縮性骨折,不能追求單純增加骨水泥充填量來提高治療的臨床效果.
3.3PVP骨水泥外溢的預防PVP對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的治療,其根本目的是增加椎體強度,恢復脊柱穩定性,從而緩解疼痛,使患者早期恢復日常活動,避免骨質疏松進一步加重[4-7];在治療脊柱的血管瘤方面能夠以微創的方式達到治療目的,減少了傳統外科治療的風險. 但PVP骨水泥外溢的高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方法的推廣運用,故對PVP骨水泥外溢的預防是臨床中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我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有助預防骨水泥外溢: ① 術前準備. 該類患者在術前必須對患椎進行CT檢查,以了解椎體后壁的完整性及是否有血管與椎管相通,椎體后壁完整及椎體內血管不與椎管相通方能采取該術式. ② 麻醉的選擇. 該術式要求采取局麻,便于術中觀察. ③ 骨水泥的準備. 骨水泥應在牙膏狀態進行椎體內注射. ④ 術中操作. 椎弓根穿刺針須穿刺至椎體的前1/3處,注射時不停變動針尖的方向,使骨水泥能盡量均勻的分布在椎體內. 骨水泥注射超過椎體中線后則需謹慎,達到椎體的后2/3時則應停止注射. 骨水泥進行椎體內注射時往往有一定的阻力,如注射時阻力突然消失則提示因椎體內壓增高,椎體破裂,必須立即停止注射. 術中全程須在C臂X光機的監控下進行,觀察第1次1 mL灌注劑的分布情況,如出現骨水泥外溢(此時主要是靜脈注射),則暫停注射,待骨水泥進一步凝固,并改變針尖的方向. 術中患者如出現神經癥狀則改為開放手術.
3.4PVP骨水泥外溢的治療經觀察Ⅰ型、Ⅱ型無需采取手術治療. 而Ⅲ型、Ⅳ型則根據骨水泥外溢進入椎管內是否引起神經壓迫癥狀進行處置,如果未引起神經壓迫癥狀,則無需手術治療,如引起神經壓迫癥狀,則必須采取開放手術治療. 本組資料中2例為擇期手術,2例為在PVP中改為開放手術. 該組患者術后恢復良好,無神經癥狀. 我們主張一旦發現Ⅲ型、 Ⅳ型骨水泥外溢,并出現神經壓迫癥狀,則馬上采取開放手術治療,清除椎管內的骨水泥.
參考文獻
[1] 孫鋼,王晨光. 脊柱非血管性介入治療學[M]. 濟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47.
[2] Cotton A, Dewatre F, Cortet B, et al.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osteolytic metastases and myeloma: Effects of the percentage of lesion filling and the leakage of methyl methacrylate at clinical followup [J]. Radiology, 1996,200:525-530.
[3] Liebschner MA, Rosenberg WS, Keaveny TM. Effects of bone cement volume and distribution on vertebral stiffness after vertebroplasty [J]. Spine, 2001,26:1547-1554.
[4] Cotton A, Boutry N, Cortet B, et al.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State of the art [J]. Radiographics, 1998,18:311-320.
篇12
1.1一般資料
對2013年1月~2015年1月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分為研究組35例與對照組35例,分組原則為自愿與數字隨機法。研究滿足醫院倫理學要求,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凝血功能障礙、神經根或神經受損患者。研究組女性與男性為21例、14例;年齡63~82歲,平均(74.23±5.17)歲;損傷節段,4例L3,8例L2,12例L1,7例T12,4例T11。對照組女性與男性為20例、15例;年齡64~84歲,平均(73.76±5.35)歲;損傷節段,3例L3,7例L2,13例L1,6例T12,6例T11。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對照組,實施鎮靜與止痛治療,將矯形復位枕墊置入受損椎體,在患者承受范圍內盡可能升高枕墊,以靜脈鎮痛泵對疼痛劇烈患者進行治療,以生理鹽水250ml與血塞通分針劑200mg相加實施靜脈滴注,取3粒痛舒膠囊飯后服用,一天3次,1療程14天。②研究組,在對照組方法上實施經皮椎體成形術。為俯臥,投影定位病椎弓根體表使用C臂機透視,標記并穿刺處理。麻醉后使用穿刺套針借助正位透視引導進行椎弓穿刺,在擴張球囊中插入針芯,緩解撐開壓縮椎體,對上下板情況進行觀察,若存在破裂現象需停止撐開。調制骨水泥,使其硬度適宜,借助側位透視將其注射至病椎,注意對注射量進行控制。4~6ml為腰椎注射量,3~4ml為胸椎注射量,注射時若有滲漏現象需停止,在骨水泥出現凝固跡象時拔出穿刺針,壓迫止血并無菌包扎,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
1.3效果觀察標準
隨訪一年,對兩組治療后的CoBB角、椎體高度進行測量,對比兩組數據。以VAS視覺模擬評分法判定兩組疼痛評分,以0(無痛)~10分(疼痛劇烈)區間進行疼痛評價。
1.4統計學方法
在SPSS18.0統計學軟件中錄入研究所統計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的表示與檢驗分別使用(n,%)、X2,計量資料的表示與檢驗分別使用±s、t。P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后的CoBB角、椎體高度對比
兩組治療后的CoBB角、椎體中線高度、椎體前緣高度相比存在明顯差異,P
2.2兩組的疼痛評分對比
研究組治療一周時、一個月時的疼痛評分為(3.49±0.67)分、(2.62±0.97)分;對照組治療一周時的、一個月時的疼痛評分為(4.72±0.87)分、(2.36±0.94)分,兩組在治療一周時的疼痛評分差異明顯,t=0.45,P
3 討論
目前,臨床在固定脊柱過伸位、恥骨與胸骨聯合時采用了較輕便的后伸型支具,不但舒適且更為牢固,對于患者提早下床活動有促進作用,且鎮痛藥物的復位前應用可顯著提升復位效果,不但有效且安全簡單。因此,有學者建議將保守治療作為壓縮或骨折較輕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經皮椎體成形術可在疼痛加劇、進一步塌陷時應用。
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中,椎體在結構性填充骨水泥后得到了加固,病變椎體穩定性得到提升,有效控制了病情的發展,且在改善微小骨折疼痛方面也非常有效。骨水泥的注入可起到促進壓縮椎體剛度、強度恢復的效果,使微骨折穩定性增強,這一效果已經生物力學實驗證明,這也許也是這一方法可止痛的主要機制。并且,椎體內部、周圍神經組織會受骨水泥毒性、熱效應影響而出現變性壞死,從而使患者疼痛敏感度下降。所以,經皮椎體成形術適用于希望癥狀盡快緩解、疼痛耐受較差的患者。對于椎體高度的恢復,有學者指出疼痛的緩解與椎體高度恢復無必然關聯。本研究中也反映出了這一現象,對于椎體高度經皮椎體成形術并無明顯作用。相比之下,因保守法將伸整復矯正力應用于責任椎體,在骨折處應用后伸型支具,復位與椎體高度恢復較好。但不少學者指出,長期臥床會使患者肌肉萎縮、骨量流失加速,加劇骨質疏松與進行性疼痛,導致惡性循環。綜上所述,經皮錐體成形術與積極的保守法均是可行的治療方案,需以實際情況為依據進行選擇。
參考文獻:
篇13
1 材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納入標準:影像表現與臨床特征完全吻合,年齡大于55周歲,病程在8周以內,視覺疼痛評分(VAS≥6分);排除標準:無法明確椎體壓縮骨折是否由其他病因引起,全身或局部明確感染灶存在,椎體壓縮超過75%以上,有其他嚴重心腦血管疾患,偏癱,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者。
選取2009年4月-2013年9月來我院診治的胸腰椎OVCF患者中符合納入標準的132例患者進行前瞻性對照研究。根據患者意愿分為2組,PKP組74例,男性31例,女性43例;保守治療組58例,女性32例,男性26例。兩組年齡、性別、體重、骨折椎體數目、骨折椎體壓縮程度、VAS和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DI)評分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2組患者的骨折椎體均位于T4一L5,其中PKP組76節.保守組104節。
1.2治療方法
1.2.1經皮椎體后突成形術 所有患者均使用單側穿刺單側球囊擴張方法,經標準椎弓根入路, 逐步擴張球囊,每次增加0.5 ml,并且隨時停頓檢查球囊內壓力是否降低。在鄰近的松質骨被推開或球囊破裂時,可發現球囊壓力迅速下降。終止擴張球囊的指征:(1)椎體高度恢復至正常;(2)雖無高度恢復但球囊已擴張至終板;(3)球囊已達到一側皮質;(4)擴張時球囊壓力不再降低;(5)已達到球囊的最大容量或最大壓力。注射骨水泥1.5—6毫升,術后患者平臥8h后即鼓勵其在佩戴腰部護具保護下下床活動,行漸進的腰背肌功能鍛煉。
1.2.2保守治療 患者臥硬板床休息8—12周,根據疼痛的程度給予鎮痛藥物止痛,直到患者能夠耐受自身的疼痛為止。補充維生素D3碳酸鈣和單獨維生素D3制劑,加用鮭魚降鈣素注射液肌注或阿倫磷酸鹽口服。臥床6—8周后患者可行漸進的佩戴腰部護具的腰背肌功能鍛煉。可以輔助理療等綜合治療。對于保守治療4周內止痛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轉人PKP組。
1.3療效評價
于治療后1周和l、3、6、12個月時行VAS和ODI評分。
1.4隨訪安排
所有患者均需提供多個電話號碼。對出院后的患者或其家屬定期行電話隨訪.囑其日常的注意事項并延續藥物治療方案,在預設的時間段訪問患者,進行VAS及ODI評分登記。
1.5統計分析
用SPSS11.5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VAS及ODI評分采用t檢驗,P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進行了電話隨訪或門診隨訪填表評分。治療前資料比較見表1。治療后1周PKP組的VAS、ODI評分與治療前比較明顯降低(P0.05),治療后1個月后兩組VAS、ODI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降低(P
3 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尤其是絕經后婦女在輕微外傷甚至無外傷的情況下都易發生椎體壓縮骨折,造成其腰背部劇烈疼痛及活動障礙。傳統的保守療法由于需要臥床一段時間,因廢用而加重老年患者的骨質疏松或導致呼吸、消化、循環等系統的病變。甚至因長時間的就醫和反復變更治療方案未達到預期效果,部分患者情緒低落而導致精神疾患的發生。
1998年美國FDA批準可擴張球囊為核心的手術器械,通過球囊擴張來恢復椎體高度、糾正后凸畸形,即球囊擴張后凸成形術。該技術不僅能迅速緩解患者疼痛,同時又能使骨折椎體復位,恢復椎體高度,矯正后凸畸形,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由于較早的參與運動,患者可以獨立完成日常活動,增加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迅速提高和恢復生活質量,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大多數文獻研究證實[4],PKP的早中期療效優于保守治療。本研究結果也證實.和保守治療方法相比。PKP可快速緩解OVCF患者的疼痛,顯著提高其生活質量。即使經過保守治療后患者的疼痛及活動功能得到改善.其改善的程度仍低于同期接受PKP治療的患者。保守治療1年后仍有超過半數的患者有輕微疼痛癥狀,伴有活動能力降低。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微創技術,PKP相關并發癥較少,主要并發癥為滲漏和栓塞[5]。本研究未對影像學改變及并發癥進行探討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在這些方面業內已達成共識。本項研究發現PKP組與保守治療組患者在隨訪期內分別出現6例1節和4例1節新發椎體骨折,該現象似乎與有關研究結果相悖。我們認為可能的原因與部分患者過早長時間負重有關。是否與椎體剛度增加,導致相鄰椎體容易骨折尚不清楚。由于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疾病,OVCF除了PKP手術外,也要重視保守治療,以預防再骨折。可聯合應用運動訓練、補充鈣及活性維生素D,,并采用抑制骨吸收藥物,以最大限度減少骨丟失。PKP治療組患者藥物使用依從性較好,能比較順利的執行醫囑,服藥規律;保守治療組患者藥物使用隨意性較大,這也是PKP組治療效果較好的原因。總之, PKP和保守方法都可緩解OVCF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質量,PKP對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是一種較理想的微創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O Johnell,JA Kanis.An estimate of the worldwide prevalence and disability associated with osteoporotic fractures.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006,17(12):1726?1733
[2]Klazen CA,Lohle PN,de Vries J,et al.Vertebroplasty versu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acut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ertos II)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trial[J] Lancet,2010,376,(9746):1085-1092
[3] BlascoJ,Martinez?Ferrer A,Macho J,et al.Effect of vertebroplasty on pain relief,quality of life,and the incidence of new vertebral fractures:a 12?month randomized follow-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