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傳染病預防健康教育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傳染病預防健康教育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傳染病預防健康教育

篇1

1.3健康教育原則健康教育一般以科學宣傳,以及合理的教育方法來面向大眾,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提高教育感染力,給予傳染病的防御和控制教育。其中科學性的原則,要求其遵守實事求是,不能縮小或者夸大實施內容,內容具有科學性,防止片面性。在宣教中,還要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實際和理論相結合,采取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予宣傳教育。并遵循群眾性原則,在健康教育中要堅持因地而異、因材施教。通過科學調查,了解群眾在醫學和心理上的需求,制定針對性的方法,給予深入淺出的教育,避免專業性強,而且生澀難懂的語言,盡量采取通俗易懂而且有感染力的語言,努力達到最佳效果。

篇2

1 傳染病健康教育的作用

1.1 提高人們的衛生防病知識,改變人們的不良行為 健康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掌握基本衛生防病知識,改變不衛生行為和習慣,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1.2 提高全社會的參與意識 我國于2000年實現了消滅脊髓灰質炎的目標,在這項工作中,健康教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得到了領導層的重視,把消滅脊髓灰質炎作為一項政府的工作目標,在人、財、物和預防措施的實施中給予了大力支持;其次是協調了各有關部門對此項工作的支持;再次是提高了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在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中,得到了家長的密切配合。艾滋病在目前還沒有特效的預防手段 ,但是通過切斷傳播途徑知識的教育可以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兒童腹瀉病主要是由病毒、細菌等引起的腸道傳染病 ,在我國 5歲以下兒童每年有2億人次感染急性腹瀉。沒有疫苗之前 ,主要是通過健康教育 ,提高兒童和家長的衛生知識水平和健康行為來預防。事實證明健康教育 ,在兒童腹瀉預防控制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降低發病率,提高就診率和治療率 有文獻表明通過健康教育,5歲以下兒童兩周腹瀉患病率由12?49%降到3?33%健康教育能提高結核病的發現率,健康教育后實驗室直接涂片檢查人數增加64%,新發現的涂片陽性肺結核病例數增加52%。Angelillo IF等報道,通過對護理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可以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健康教育是控制醫院內血源性病毒如艾滋病和乙肝病毒等在患者和醫生之間傳播的主要措施之一。

1.4 減輕社會經濟負擔 我國開展的以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計劃免疫工作,通過對麻疹、脊髓灰質炎和百日咳等6種傳染病的預防,在過去的20年里,減少發病2?8億人,減少死亡324萬人,僅直接減少住院治療費用達364億元人民幣,成功地保護了兒童的生命與健康,提高了我國兒童的生存質量,贏得了世界的贊譽,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5 消除恐慌,維護社會秩序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中,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減少甚至避免社會動蕩的出現。在事件剛出現時,健康教育能及時地讓公眾了解相關信息,起到預警作用,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在事件發生過程中,健康教育可以使公眾對于事件的發生和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了解正確信息,了解預防和自我保護的知識,有利于政府和相關部門建立起群防群治的社會機制;在事件結束或接近尾聲時,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受到沖擊和影響的人群從疾病、傷害或其他特殊狀態下盡快恢復過來,重新回到正常的社會生活中。2003年“非典”流行初期,由于人們對該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曾出現了過度的恐慌。隨著認識的不斷加深,并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空前的健康教育,恐慌現象及時得到了消除,維護了社會穩定。

2 傳染病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傳染病的基本知識 即各種傳染病的一般臨床表現,流行病學特點,主要危害,必要的疫情和預測預報情況,使大家對傳染病引起警覺且具備必要的預防知識。了解針對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預防控制知識。要教育公眾正確對待傳染病患者,防止對常見、多發傳染病患者隔離的輕視和麻痹,而對病死率高、少見傳染病和感染者的恐懼傾向。如對待痢疾患者,隔離意識差;而對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恐懼害怕,這方面應該加以引導和教育。針對不同類型傳染病傳播途徑,教給大家相應的預防知識。

2.2 公共衛生道德及改變不良風俗習慣教育 很多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與不良的衛生行為及風俗習慣有關。因此,這兩方面的教育也十分重要,通過教育逐步使大家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道德,改變不衛生行為和習慣,減少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2.3 消毒隔離和治療用藥基本知識 傳染病與其他疾病的主要區別,一是有病原體;二是有傳染性。傳染期患者必須采取隔離措施。消毒隔離是管理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的有效方法之一。

篇3

1.過敏體質的人不要過多地曬太陽,可用防曬霜保護。外出游玩要隨身帶風油精,抹后防蟲。桃花等花類觀賞就好,不要用手接觸花粉,以免過敏。

2.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毛巾、被褥要常曬太陽,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和B,少吃辛辣刺激的東西。加強營養,加強運動,提高人體免疫力。兒童要按時進行預防接種。

3.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人際關系,充實生活。保證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可打亂生物鐘。如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發現異常及時找專科醫生咨詢。

4.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少參加劇烈和刺激的運動,控制飲食。根據天氣變化適當保暖,平時生活要有一定規律。老年人如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要經常測量血壓、血脂,不可以參加激烈的運動。肉少吃,多吃蔬菜水果,提倡低脂、低鈉、低糖飲食。

流感的預防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由于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名稱有相似之處,因而很多人認為流感就是感冒,只不過是“流行”起來的感冒而已,沒什么了不起。其實流感和普通感冒有很大的不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發熱典型,可以高達38.8攝氏度,持續3—4天,頭痛明顯,全身疼痛,并且疼痛的很嚴重,全身極度乏力,有時鼻塞、流鼻涕、咽喉疼痛、咳嗽,還可能并發為肺炎、支氣管炎、心包炎、腦炎、急性心肌炎等,可能會威脅生命,常發生局部甚至大范圍暴發流行。而普通感冒一般不會發生嚴重的并發癥,也不會引起大流行,一般只是流鼻涕、咳嗽等,不會出現發高燒、全身無力等癥狀。由此可見,流感和普通感冒完全不同,它不是普通感冒的流行,而是一種比普通感冒嚴重得多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需要特別加以預防。

主要預防措施:

1.接種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世界公認的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2.保持1米的距離。患者咳嗽打噴嚏時,那些帶病毒的唾液可以濺到約70厘米遠,因此當你發現有人要打噴嚏或咳嗽時,應馬上退到這個距離之外,如果在樓梯或公共汽車上遇到這種情況,可馬上轉過身去,因為你的眼睛和鼻子是最易傳染的。

3.常洗手。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過的地方存活3個小時,所以你應經常洗手。

4.小心封閉的空間,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老年人、兒童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水痘的預防

水痘是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常見的急性傳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其中以冬春季為多。水痘傳染性極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染,亦可因接觸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嬰幼兒多見,集體兒童亦為易感人群,幼兒園、學校等容易發生局部暴發流行。

水痘的平均潛伏期14—21天,多為15—17天。易感者接觸病人后約90%會傳染發病,病初癥狀較輕,可出現微熱,全身不適。發熱的同時或1—2日后,軀干皮膚、粘膜分批出現和迅速發展為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臟器,還可并發皮膚感染、肺炎、腦炎等。本病一般預后良好,極少數人出現嚴重并發癥。部分病人恢復后體內可潛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誘因可引起復發成為帶狀皰疹。

主要預防措施:

1.加強水痘防病宣傳,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節學校的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

3.學校每天晨檢,發現水痘患者應及時報告,隔離傳染源,患病學生必須在家隔離治療,待結痂干燥后方能復學(自發病起21天左右)。

4.對易感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接種疫苗后15天產生抗體,30天時抗體水平達到高峰,抗體陽轉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麻疹

、風疹的預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于冬春兩季,麻疹傳染性非常強,病毒隨飛沫排出直接感染,間接傳播很少。但患過麻疹后可獲得免疫力。

麻疹潛伏期為10—14天,發病時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炎癥,急起發熱,咳嗽、流涕、畏光流淚、眼瞼浮腫。出疹期:于第4病日左右開始出疹,持續3—5天。從耳后發際,漸及前額、面頸、軀干與四肢,此時全身中毒癥狀加重,體溫高達40℃,精神萎靡、嗜睡;恢復期:皮疹出齊后,中毒癥狀明顯緩解,體溫下降,約1—2日降至正常。皮疹1—2周退凈。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肺炎、喉炎、心肌炎、腦炎等并發癥。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兩季是多發季節,其傳染性強,在幼兒園及小學可成批兒童患病。病毒一般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或由患者的口、鼻、眼的分泌物直接傳染。

風疹從接觸感染到癥狀出現,要經過14—21天。癥狀有低熱或中度發熱,輕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和眼發紅等上呼吸道癥狀。通常在發熱1—2天后出現皮疹,24小時蔓延全身。出疹第二天開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皮疹一般在3天內迅速消退,留下較淺色素沉著。在出疹期體溫不再上升,患者飲食如常。風疹并發癥很少,一旦發生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腦膜腦炎等并發癥時,應及時治療。

防治措施:因兩種病都有很強的傳染性,一旦發病,應及時隔離防止傳播。麻、風疹流行期間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以減少感染和傳播機會。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麻疹和風疹最有效的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的預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冬春季節發病率最高,對兩至十五歲的兒童威脅嚴重,常在幼兒園和學校中流行。

腮腺炎可因說話、咳嗽、打噴嚏而通過唾液進行傳播,少數也可以通過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間接傳播,起病較急。該病潛伏期一般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癥狀為一側或雙側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擴展,充塞于下頜骨和乳突之間,邊緣不清,觸之有彈性,并有輕度觸痛,局部皮膚腫脹發亮,表面發熱,但不發紅,不會化膿,張嘴、吞咽和吃東西時疼痛,吃酸性食物時局部更疼。一般是一側腮腺先腫,一至四天后另一側相繼腫脹,

頜下腺、舌下腺、頸淋巴結因受累而腫大。嚴重的還可見到下頜部、頸部甚至胸部前腫脹,這是由于舌下腺、頜下腺也受累的緣故。患兒常有畏寒、發熱、頭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適,嚴重者伴有發冷、惡心、嘔吐、嗜睡、頸部發硬、昏迷或抽筋等。腫脹在三至四天可達高峰,再持續四至五天后逐漸消退,六至七天后體溫逐漸下降,經治療,癥狀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獲得終身免疫。

篇4

二、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老百姓參與傳染病防治的意識

健康教育不僅能提高傳染病防治知識,還能極大地提高老百姓參與防治的意識,這在響水縣消滅脊髓灰質炎工作中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脊髓灰質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兒童急性傳染病,嚴重者累及生命中樞而死亡,治愈后部分兒童會留下癱瘓后遺癥,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負擔。我縣消滅脊髓灰質炎一方面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把它作為一項政府的惠民工程,在人、財、物和預防措施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其次協調各有關部門對此項工作進行支持,特別是廣播電視部門把它作為一項公益事業進行無償的播放宣傳;三是全縣廣大家長和幼兒踴躍參與,在已開展的16次的脊髓灰質炎疫苗強化中,服苗率達98%以上。響水縣實現了消滅脊髓灰質炎的目標,與全縣人民積極參與防治分不開。

三、健康教育推動提高了傳染病就診率和治療率

開展健康教育提高了全民維護自身健康、采取三級預防的主動求醫和遵醫行為。乙型肝炎是體現當地傳染病發病的主要病種之一,其發病有密切接觸聚集性的特點。從各種健康體檢中查出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人群,宣傳鼓勵勸說其家族、鄰居、同事等周圍人群主動檢查乙肝兩對半,帶動人群復查,一旦感染即進行治療,無感染就進行預防。2003年起響水縣實施了系列中國結核病控制項目,由于注重層層宣傳,認真落實項目中的惠民措施和結核化療等重要事項,使很多人主動就診,鄉村醫務人員報病意識提高,因病推薦就診病人增多,全縣肺結核的發現率顯著提高。健康教育還有助于肺結核病人完成規范化的抗結核化療,2011年全縣新涂陽病人治愈率達95.7%。

四、健康教育是應對新發傳染病的最好“殺毒軟件”

篇5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動比較集中,流動性大,預防疾病知識缺乏,衛生習慣和健康行為不穩定,加之患者健康狀況差,病情復雜,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給傳染病的流行與播散造成了有利條件,使這部分人群成為傳染病爆發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發流行就發生在醫院。在傳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躍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確的健康觀念、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傳染病的傳播與流行,所以通過健康教育改變人類不良生活行為習慣在傳染病防控中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實施步驟

(一)組織

成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組長由院長擔任,組員包括醫政科、護理部、感染管理科、宣傳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醫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組長統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相互促進的教育局面。

(二)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

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計劃,包括基本內容、時間、方式、課程安排等。根據季節、流行病學特點并結合當前傳染病流行現狀制定健康教育內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胚,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健康教育內容。

(三)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在患者中開展健康教育主要通過健康傳播來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使機體獲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傳播是指通過各種渠道,運用各種傳播媒介和方法,為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而收集、制作、傳遞、分享健康信息的過程,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1)群體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講座、板報、宣傳欄、條幅、廣播、滾動屏、宣傳折頁、宣傳畫、網絡等進行健康宣傳和教育;召開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防控傳染病主題宣傳活動,開設專題講座,開展健康知識咨詢活動,提高患者的興趣和傳染病防控能力。

(2)個體健康教育:包括就診時面對面的健康教育及電話咨詢服務,內容包括講解傳染病發病特點、傳播途徑、防控措施、用藥知識等,提供進一步檢查、治療的建議,及傳染病患者追蹤隨訪。

(3)開展健康教育半小時活動:住院患者每日要進行半小時健康宣教活動,將傳染病防治知識列入醫院宣教計劃,并與實時傳染病流行與防控情況相結合,及時調整和更新宣教內容,以確保宣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教育效果評價和分析

在開展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住院的患者為調查對象。在查閱有關資料后自編調查問卷,主要調查患者對常見傳染病(甲流、肺結核、乙肝和艾滋病)基本知識的知曉情況。共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48 份,有效回收率為94.8%。開展健康教育前患者總體回答正確率只有18% 。通過健康教育后患者防控傳染病知識知曉率達到89%以上。全面開展健康宣傳,尤其是開展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1)醫院健康教育對傳染病防控效果顯著:所在醫院開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習慣明顯改善,防控傳染病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說明以多種形式開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時宣教活動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其不良衛生習慣的最直接有效途徑。

篇6

ZHANG Jian-bo HUANG Wei-min CHEN Feng-juan XIE Rui-qiong LUO Wen-bo

Department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Dapeng New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Shenzhen51811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4 weeks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Methods 424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lived in Kuiyong Stree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4 weeks health educa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health education,the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was 53.3%,the effective rate was 34.9%,the ineffective rate was 11.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le in the group,they were 32.5%,43.9%,23.6% respectively,and the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Health education;effect evaluation

健康教育主要是指通過將健康知識的普及寓于教育活動中,針對易感人群的不良習慣和生活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規范指引,行為規制和思想教育,從而提高人群疾病抵抗能力的活動。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素質的制約,我國普通民眾健康知識較為缺乏,據不完全資料統計,我國具備基本健康教育知識的人口比例不到人口總數的一成。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由于發病較緩,并無急性癥狀和傳染性,更容易被易感人群忽視[1-3]。葵涌街道位于廣東省深圳市,由5個社區居委會組成,本文以其為藍本研究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在葵涌街道社區實施的有效性。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廣東省深圳市葵涌街道常駐戶籍人口為研究對象,該街道面積103.9 km2,含9個社區居委會,62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約15萬,戶籍人口約2萬。該街道內所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均可納入觀察范圍,但由于人口基數龐大,采取多階抽樣方法確定溪涌、葵豐、官湖和土洋4個社區為觀察點。每個社區再按照系統抽樣方法隨機選取共計424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納入觀察范圍,其中心腦血管疾病223例,營養代謝性疾病79例,惡性腫瘤65例,口腔疾病31例,精神類疾病26例。將所有觀察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212例,其中男125例,占58.96%,女87例,占41.04%,平均年齡(51.6±7.1)歲,平均病程(13.2±5.3)歲;對照組212例患者,男122例,占57.55%,女90例,占42.45%,平均年齡(50.8±5.6)歲,平均病程(11.6±4.8)年。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教育模式進行健康教育[4],觀察組患者采用四周健康教育模式進行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計劃制訂首先對葵涌街道的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評價,評估患者的學習愿望及需求,以患者為主體制訂健康教育計劃,根據教育理論和軍民學習的特點以及每位患者的背景和病因病況制訂健康教育實施方案[5]。一般由四周組成,第一周為宣教周,第二周為示范周,第三周為實踐周,第四周為考核周[6]。

1.2.2 健康宣教第一周主要進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知識宣教和心理干預。以問題為導向,講重點疾病的原理,在與患者交談中評估患者最想了解的問題,例如,健康教育有哪些優點、如何合理膳食、如何預防和應對并發癥、如何進行體育鍛煉、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不同疾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增強患者應對疾病、戰勝病魔的信心[7]。

1.2.3 健康示范第二周主要進行健康教育示范。本周居家醫療護理操作均由健康教育專家示范完成,主要介紹所使用的各種醫療器械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健康教育專家邊做步驟邊講解,學歷高的提供書面資料;學歷低的老年人,提供操作步驟流程圖案。對患者實施健康用藥指引,針對每位患者的不同情況,開列二級預防藥物使用清單,明確列明需要服用的藥物種類、名稱、用藥時間、用藥劑量和注意事項。初次用藥在護理人員的指引下完成,主要介紹正確的無菌用藥方法。這一周還會提醒患者注意平衡飲食、體育鍛煉以及排便問題[8]。

1.2.4 健康實踐第三周由健康教育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實踐。本周患者應逐漸適應自行進行居家醫療操作與護理,年紀輕、學歷高、手腳靈活的患者,只要告知操作時間安排,使其進一步熟悉操作流程,年紀大,手腳不靈活和記憶力差的患者,應以獨立操作為主,健康教育專家在旁監督提醒。也可讓病友相互交流經驗,相互監督,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9]。

1.3.5 健康考核第四周,由健康教育專家開展健康教育考核,以問題為導向實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中以患者為中心,以問題為先導展開,根據健康教育計劃和目標結合患者接受知識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適時提問。制訂考核表,學歷高的患者根據考核表自行評估,現場考核操作步驟;學歷低的患者(特別是文盲患者),由護士根據考核表一項項考核患者并幫其填好考核表,需有一名家屬在旁監督,考核表歸檔,考核合格后結束觀察。

1.3 療效評定

觀察結束后,統計兩組患者的調查測驗結果,根據中央補助地方健康素養調查計分方式進行總體慢性病素養、各類別健康素養的計算[10]。最后得分≥80分為顯效,60分≤得分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中顯效、有效、無效例數占比分別為53.3%、34.9%、11.8%。觀察組的顯效率、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較[n(%)]

2.2 兩組健康教育滿意度的比較

兩組的健康教育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健康教育滿意度的比較[n(%)]

3 討論

篇7

1 傳染病護理中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針對傳染病的相關基礎知識,它包括對該疾病的認識、飲食控制方面、運動方面、藥物治療等方面,在提高傳染病患者關于日常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1]。

其中,傳染病護理中的規范化健康教育內容主要有以下6方面:①傳染病基礎認識,包括傳染病的病因、種類、臨床表現、影響等。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風疹、水痘等;②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它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塵埃)傳播;少數(天花、白喉、猩紅熱等)亦可通過直接接觸而感染。傳染源主要是患者和病原攜帶者;③藥物治療知識,包括相關口服藥的種類、服用方法、服用效果、不良反應等;④飲食控制,包括適宜的食物類型與烹飪方法、禁忌食物種類與烹飪方法等,多吃蔬菜水果,適當增加水和維生素的攝入;⑤健康運動知識,包括運動的種類、運動量、運動時間及運動方式等;⑥自我管理,加強做好環境衛生工作、調整作息,保證規律[3]。

2 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

2.1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具體應用 下面主要以呼吸道傳染病患者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為例,對所選的患者開展規范化、全面化的健康教育,并以問卷調查與測試評分的方式來了解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對傳染病護理知識的認識度變化,分析、探討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變化情況。

2.1.1資料與方法

2.1.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進行傳染病治療的100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52例,平均年齡29.74歲。呼吸道傳染病判斷以常規診斷標準為參考,大多有惡心、頭痛、發熱、乏力、咳嗽流涕、全身酸痛等不適癥狀,有些伴有腹痛、腹瀉等腸胃不適癥狀。

2.1.1.2方法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腸道傳染病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在護理中開展全面的腸道傳染病健康教育,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考察教育結果,分析比較患者在教育前后的相關知識知曉率以及患者對于健康教育的評價。

2.1.1.3統計學方法 采用MicrosoftExcel2003作為數據錄入軟件,運用SPSS13.0統計軟件行統計分析。

2.2傳染病健康教育內容 通過對上述100例患者開展規范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通過發放問卷調查及傳染病護理健康知識測試,并在護理過程中重點觀察患者對傳染病健康護理知識的認識情況,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變化情況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入院第1d當班護士接診,發放傳染病知識調查表對其對傳染病知識的了解等進行評估;并告知相關檢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入院第2d,宣教傳染病的基本知識,進一步評估患者對傳染病的認識及飲食習慣;了解患者對第1d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適時補充。

入院第3d與第4d,分別進行飲食指導與運動指導,并囑患者備好必備的食物。

入院第5d與第6d,分別進行口服藥指導,以及日常衛生護理指導,引導患者養成勤洗手、作息規律的生活習慣。

在出院當天發放教育知識調查表,并與入院時進行比較。同時還應當告知與疾病有關的注意事項、復診時間、咨詢電話等。

2.3結果

2.3.1健康教育前后腸道傳染病患者相關知識知曉率比較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開展健康教育之前,患者對于呼吸道傳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識知曉率很低,尤其對于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了解不清。在開展健康教育之后,知曉率明顯提高,且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2]。見表1。

2.3.2患者對于健康教育的評價 在開展健康教育的同時開展健康教育質量評價,以百分制為標準,評價內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時性、趣味性以及全面性[4]。趣味性得分較低,評分結果見表2。自實施規范化健康教育以來,在科室、醫院滿意度調查中,患者滿意率連續保持在87%以上。

根據上述表2中的數據可以得知,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評分較低,因此,護理人員在開展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使用圖畫、視頻等有趣的教育手段來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的興趣,便于患者更好的理解與掌握。

2.4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通過對傳染病患者開展全面化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對于傳染病的護理知識及健康預防知識的認知度明顯得到提升,由此可見,健康教育在傳染病護理中的重要性。只有提高傳染病患者對該疾病的認識,真正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控制疾病。下面結合我院對傳染病患者所開展的規范化健康教育,就其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展開分析。

2.4.1有利于加強傳染病的管理 健康教育在開展中,突出傳染病的特點,教育人群以預防為主,做好消毒隔離,讓患者明白既要學會保護自己,也學會對他人負責。

2.4.2有利于增強患者的預防保健意識 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患者及親屬進行預防疾病知識的教育,可以增強患者自我預防和保健的意識,消除恐懼心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4.3有利于提高傳染病的護理質量 健康教育的傳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后護理質量。整體護理中,主管護士應該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制訂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開展健康教育,從而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3 討論

通過對傳染病患者實施規范化健康教育,不僅有效的提高患者對健康的重視度,提高其對傳染病護理知識的認識度,轉變以往不健康的日常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而且大大提高了傳染病患者在疾病治療中的參與度,有助于患者提升日常自我管理能力,對預防、控制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通過規范化的健康知識教育,改變了多數患者應對疾病的消極心態,促使其加深了自我管理的信念,明顯提高了傳染病的治療質量,有效的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肖貴軒,楊坤,劉武垣,等.健康教育對控制腸道傳染病的效果評價[J].中國公共管理,2008,24(4):423.

篇8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健康教育的意義。所謂健康教育,是指醫護人員通過系統的宣傳教育活動,促使人們主動去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為,消除或減少致病因素,從而降低發病率,提高生活質量[2]。健康教育是一個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因此不僅需要護理工作者的積極努力,同時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所謂“教育”不僅要有知識的傳播者,還要有聆聽著,才能真正達到其目的,體現其價值。人的健康狀況取決于是否有良好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人的精神狀態、心理狀態、社會地位以及文化修養均能影響到病情的預后。在教學中,筆者以慢性乙肝患者為例向學生說明其心理狀態和行為因素對病情預后的影響,如開朗樂觀、家庭關系好、朋友多的患者病情恢復較快;而悲觀抑郁、單親家庭、缺少朋友的患者病情恢復則較慢,尤其是大量酗酒、發怒、熬夜、勞累等不良行為可導致病情惡化,甚至發展為肝硬化。因此及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正確的健康教育,對促進傳染病患者盡快恢復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另外,要讓學生認識到傳染病的健康教育比起其他非傳染性疾病更加重要。因為醫學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數傳染病比如麻疹、水痘等病毒性傳染病,多無特殊治療方法,治療關鍵就是通過對癥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而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正規的抗病毒治療。但是多數情況下,這類傳染性疾病治療效果均不理想,幾乎無法治愈,因此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健康人群的預防保健知識宣傳,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慢性乙肝、丙肝等傳染性疾病的發病原理及預防措施,讓健康人群對自己的行為生活習慣加以管理,從而可以有效地減少這類疾病的發生。健康教育對促進健康而發揮的作用遠大于對于疾病的治療。同時通過健康教育,使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下降,不僅可減少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可有效地減少全社會衛生資源的浪費和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因此對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傳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養十分重要。其次,由于免疫預防接種的普及,現代急性傳染病明顯減少,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仍然會有一些特殊的傳染病(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發生,而且易引起爆發性流行;此外,目前對全世界威脅性最大的艾滋病仍沒有有效疫苗可以預防,因此對艾滋病的最有效的預防手段就是健康宣教。因此,從傳染病護理學第一堂課開始,就應該讓學生明確健康教育的意義,充分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責任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按護理程序的步驟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3模擬護患溝通,加強學生溝通技巧的培養

傳染病患者常需要隔離住院治療,由于突然離開家庭進入陌生環境,又擔心受到他人的歧視,或者病情反復遷延不愈,還有經濟壓力的原因,容易產生恐懼、孤單、緊張、焦躁不安甚至悲觀失望的心理,影響疾病的轉歸。在教學中,首先要教育學生熱愛本職工作,克服怕傳染的思想,對待患者要有同情心,要處處關心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健康教育的順利進行。此外,要將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內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中,首先應使學生全面了解傳染病的病因、臨床表現、預后以及流行病學特征等,引導學生按照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評估,提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及健康教育方案,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注重加強學生溝通技巧的培養,可讓學生進行傳染病患者角色模擬表演,模擬練習與傳染病患者進行溝通的方法。比如可以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為目標,在課堂上進行模擬訓練,讓學生分別扮演護患角色,提出相應的健康教育問題,并現場解答,讓學生有身處臨床的感覺。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分析的能力,也豐富了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進行溝通時要注意語言的表達能力,語言要通俗易懂,盡量少用醫學術語,并且盡量多運用鼓勵性的言辭來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礙。同時培養學生善于用舉事實、講道理的方法講明觀點,從而達到指導目的。此外在進行溝通時,還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以免引起患者和家屬的反感,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充分調動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以利疾病康復。

4讓學生掌握不同健康教育對象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要讓學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宗旨,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使他們了解健康教育的目標人群有哪些,并且需要對不同的人群做哪些有針對性的教育。護理專業學生要從事健康教育的目標人群有健康人群、住院患者及家屬、經過治療已經出院的患者和無癥狀病原攜帶者或慢性傳染性疾病患者。對不同的人群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4.1對健康人群進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應讓學生了解常見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方式、易感人群、季節分布等流行病學常識,懂得傳染病重在預防,預防措施以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為主。如對傳染性患者進行隔離可控制傳染源,注意個人衛生、飲 食衛生及環境衛生可切斷傳播途徑,對兒童進行計劃免疫預防接種可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目前對人類生命健康威脅極大的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多為注射吸毒及性傳播,可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宣傳吸毒及性的不良后果,切斷艾滋病的傳染途徑,達到預防艾滋病的目的。當學生充分掌握預防傳染性疾病發生的知識時,才可以將預防保健知識宣傳的更加科學、客觀和全面。

篇9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健康教育的意義。所謂健康教育,是指醫護人員通過系統的宣傳教育活動,促使人們主動去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為,消除或減少致病因素,從而降低發病率,提高生活質量[2]。健康教育是一個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因此不僅需要護理工作者的積極努力,同時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所謂“教育”不僅要有知識的傳播者,還要有聆聽著,才能真正達到其目的,體現其價值。人的健康狀況取決于是否有良好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人的精神狀態、心理狀態、社會地位以及文化修養均能影響到病情的預后。在教學中,筆者以慢性乙肝患者為例向學生說明其心理狀態和行為因素對病情預后的影響,如開朗樂觀、家庭關系好、朋友多的患者病情恢復較快;而悲觀抑郁、單親家庭、缺少朋友的患者病情恢復則較慢,尤其是大量酗酒、發怒、熬夜、勞累等不良行為可導致病情惡化,甚至發展為肝硬化。因此及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正確的健康教育,對促進傳染病患者盡快恢復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另外,要讓學生認識到傳染病的健康教育比起其他非傳染性疾病更加重要。因為醫學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數傳染病比如麻疹、水痘等病毒性傳染病,多無特殊治療方法,治療關鍵就是通過對癥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而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正規的抗病毒治療。但是多數情況下,這類傳染性疾病治療效果均不理想,幾乎無法治愈,因此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健康人群的預防保健知識宣傳,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慢性乙肝、丙肝等傳染性疾病的發病原理及預防措施,讓健康人群對自己的行為生活習慣加以管理,從而可以有效地減少這類疾病的發生。健康教育對促進健康而發揮的作用遠大于對于疾病的治療。同時通過健康教育,使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下降,不僅可減少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可有效地減少全社會衛生資源的浪費和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因此對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傳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養十分重要。其次,由于免疫預防接種的普及,現代急性傳染病明顯減少,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仍然會有一些特殊的傳染病(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發生,而且易引起爆發性流行;此外,目前對全世界威脅性最大的艾滋病仍沒有有效疫苗可以預防,因此對艾滋病的最有效的預防手段就是健康宣教。因此,從傳染病護理學第一堂課開始,就應該讓學生明確健康教育的意義,充分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責任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按護理程序的步驟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3模擬護患溝通,加強學生溝通技巧的培養

    傳染病患者常需要隔離住院治療,由于突然離開家庭進入陌生環境,又擔心受到他人的歧視,或者病情反復遷延不愈,還有經濟壓力的原因,容易產生恐懼、孤單、緊張、焦躁不安甚至悲觀失望的心理,影響疾病的轉歸。在教學中,首先要教育學生熱愛本職工作,克服怕傳染的思想,對待患者要有同情心,要處處關心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健康教育的順利進行。此外,要將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內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中,首先應使學生全面了解傳染病的病因、臨床表現、預后以及流行病學特征等,引導學生按照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評估,提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及健康教育方案,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注重加強學生溝通技巧的培養,可讓學生進行傳染病患者角色模擬表演,模擬練習與傳染病患者進行溝通的方法。比如可以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為目標,在課堂上進行模擬訓練,讓學生分別扮演護患角色,提出相應的健康教育問題,并現場解答,讓學生有身處臨床的感覺。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分析的能力,也豐富了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進行溝通時要注意語言的表達能力,語言要通俗易懂,盡量少用醫學術語,并且盡量多運用鼓勵性的言辭來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礙。同時培養學生善于用舉事實、講道理的方法講明觀點,從而達到指導目的。此外在進行溝通時,還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以免引起患者和家屬的反感,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充分調動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以利疾病康復。

    4讓學生掌握不同健康教育對象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要讓學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宗旨,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使他們了解健康教育的目標人群有哪些,并且需要對不同的人群做哪些有針對性的教育。護理專業學生要從事健康教育的目標人群有健康人群、住院患者及家屬、經過治療已經出院的患者和無癥狀病原攜帶者或慢性傳染性疾病患者。對不同的人群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4.1對健康人群進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應讓學生了解常見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方式、易感人群、季節分布等流行病學常識,懂得傳染病重在預防,預防措施以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為主。如對傳染性患者進行隔離可控制傳染源,注意個人衛生、飲食衛生及環境衛生可切斷傳播途徑,對兒童進行計劃免疫預防接種可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目前對人類生命健康威脅極大的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多為注射吸毒及性傳播,可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宣傳吸毒及性的不良后果,切斷艾滋病的傳染途徑,達到預防艾滋病的目的。當學生充分掌握預防傳染性疾病發生的知識時,才可以將預防保健知識宣傳的更加科學、客觀和全面。

篇10

住院患者居住和活動比較集中,流動性大,預防疾病知識缺乏,衛生習慣和健康行為不穩定,加之患者健康狀況差,病情復雜,抵抗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給傳染病的流行與播散造成了有利條件,使這部分人群成為傳染病爆發和流行的高危人群。2003年非典暴發流行就發生在醫院。在傳染病流行中,高居首位且最活躍的可控因素是不正確的健康觀念、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傳染病的傳播與流行,所以通過健康教育改變人類不良生活行為習慣在傳染病防控中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 健康教育在醫院傳染病防控中的實施

2.1 組織:成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組長由院長擔任,組員包括醫政科、護理部、感染管理科、宣傳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醫院健康教育工作由組長統一部署,形成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相互促進的教育局面。

2.2 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每年制定本年度健康教育計劃,包括基本內容、時間、方式、課程安排等。根據季節、流行病學特點并結合當前傳染病流行現狀制定健康教育內容,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主題,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健康教育內容。

2.3 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在患者中開展健康教育主要通過健康傳播來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使機體獲得良好的免疫功能。健康傳播是指通過各種渠道,運用各種傳播媒介和方法,為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而收集、制作、傳遞、分享健康信息的過程,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重要手段和策略[2]。

2.3.1 群體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講座、板報、宣傳欄、條幅、廣播、滾動屏、宣傳折頁、宣傳畫、網絡等進行健康宣傳和教育;召開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防控傳染病主題宣傳活動,開設專題講座,開展健康知識咨詢活動,提高患者的興趣和傳染病防控能力。

2.3.2 個體健康教育:包括就診時面對面的健康教育及電話咨詢服務,內容包括講解傳染病發病特點、傳播途徑、防控措施、用藥知識等,提供進一步檢查、治療的建議,及傳染病患者追蹤隨訪。

2.3.3 開展健康教育半小時活動:住院患者每日要進行半小時健康宣教活動,將傳染病防治知識列入醫院宣教計劃,并與實時傳染病流行與防控情況相結合,及時調整和更新宣教內容,以確保宣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 體會

3.1 醫院健康教育對傳染病防控效果顯著:自醫院開展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習慣明顯改善,防控傳染病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說明以多種形式開展的健康教育有效,且健康教育半小時宣教活動是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其不良衛生習慣的最直接有效途徑。

篇1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12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患有傳染性疾病的臨床確診患者98例,其中男54例,女44例,平均年齡(31.34±3.56)歲。所有患者的體征和癥狀符合傳染病常規診斷標準。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對兩組患者對疾病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自我護理能力、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進行比較分析。

1.3數據處理。采用SPSS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當P

2 結果

經過仔細研究后我們發現,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自我護理能力以及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受到重視。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后使患者了解更多的與健康相關的知識,并且使其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傳染病患者的特殊性決定了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整體護理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在面對傳染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不能只局限在護理工作中,而應在整個傳染病的預防以及控制過程之中堅持。健康教育實施的好壞不僅是影響治療預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整體護理及評價質量的重要指標。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文字教育、集體講解、隨機教育這三種形式對患有傳染性疾病的進行健康教育。其主要內容包括:心理指導(護理人員應將患者視為自己的親人,護理服務要熱情周到,關懷備至,對其進行心理護理,以禮貌得體的語言和舉止,有目的地對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心理疏導)、飲食指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有效控制,對出現的代謝紊亂現象進行及時糾正,消除臨床癥狀,飲食宜低糖、低脂、適量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用藥指導(囑病人按時按劑量服藥,不可隨意增減劑量,觀察病人血糖、尿糖、尿量、體重等變化,觀察藥物療效及藥物不良反應等)[3]、皮膚護理方法、功能鍛煉。其作用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4]。

第一,有利于傳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在開展中,突出傳染病的特點,教育人群以預防為主,做好消毒隔離。鼓勵相關人員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增強病人的法紀觀念、道德意識及社會責任感。使患者既要學會保護自己,也學會對他人負責。

第二,有利于病人預防保健意識的增強。相關研究表明,98.21%的患者關心自己的病是否傳染,96.80%的患者不了解傳播途徑,而且大多數病人及親屬不知道消毒隔離方法及隔離時間,又恐懼患了傳染病。醫院已經轉向了醫療、預防、保健相結合的“以病人為中心”的模式。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患者及親屬進行預防疾病知識的教育,可以增強病人自我預防和保健的意識,消除恐懼心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第三,有利于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健康教育的傳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后護理質量。整體護理中,主管護士應該針對病人的心理特點,制訂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開展健康教育,從而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總之,健康教育作為護理中的“一個干預過程”,有助于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預后及預防等相關內容,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幫助患者調整心態,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胡曉燕 探討健康教育在傳染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2,(26)

篇12

醫院門診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這也是醫院教育工作和導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對傳染病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理念,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因此,在門診工作中對傳染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2011年3月至10月筆者選擇130例傳染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需求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某院的130例門診傳染病患者,在患者同意并且能準確表達自己感受的情況下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男83例,女47例,年齡16-78歲,平均年齡(46.23±2.16)歲。文化程度為本科10例,大專51例,高中與中專33例,高中以下36例。患有病毒性肝炎者67例,肺結核36例,細菌性痢疾23例,流行性腮腺炎4例。

1.2研究方法

制作和設計傳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表,其中的調查項目包括傳染病的危害、傳播途徑和病因等,并且調查患者是否了解正確的飲食方法,以及診斷和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并讓患者填寫自己的基本信息以及對醫護人員的需求等。患者在候診時或者就診后對其進行咨詢和調查,并讓他們填寫相關的調查表。調查人員對表中的各項目進行耐心解釋,然后逐項指導患者填寫,對于不認識字的患者的由調查人員進行講解,并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代為填寫。在調查過程中發放問卷14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130份,回收率為92.86%。

2結果

門診傳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情況具體見下表1所示。從下表可以看出傳染病患者對健康教育迫切需求的前四項依次為傳染病預防知識73例(56.15%),正確的飲食方法與注意事項和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各為71例(54.62%),傳染病診治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70例(53.85%),傳染病的發病原因66例(50.77%)。

3討論

傳染病是由多種病原微生物或病毒引發的,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或人畜之間傳播的一種疾病[2]。每一種傳染病都是由特異的病原體誘發的,這些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或者寄生蟲等[3]。傳染病與其他疾病不同,其最大區別就是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染給其他個體[4]。病原體從宿主體內排出后能夠通過一定的途徑傳播給新的易感染者,其傳染強度與病原體的種類和毒性等關系密切[5]。傳染病的傳播范圍十分廣泛,并且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危重,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留下后遺癥或者危及生命,如流感、乙型腦炎等。醫院門診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這也是醫院教育工作和導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傳染病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理念,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本次研究中傳染病患者對與疾病相關的知識需求十分迫切,結果表明傳染病患者對健康教育迫切需求排列的前四項依次為:傳染病預防知識 (56.15%)、正確的飲食方法與注意事項和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各 (54.62%)、傳染病診治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53.85%)、傳染病的發病原因 (50.77%)。這是因為傳染病發病急、病情重,患者容易產生焦慮等心理,對疾病相關知識的需求十分迫切。表1中患者對醫院及其科室相關情況的需求程度較低,只有20.77%,這是因為患者及其家屬希望快速緩解病情,沒有必要了解醫院及科室的相關信息。

綜上所述,傳染病患者普遍提高了對疾病知識的教育需求,對一些非疾病知識的需求度較低,護理人員應該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質,以此更好地開展傳染病健康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阮麗云,阮香蘭.門診傳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1,10(21):65-66.

[2]宋艷,竇繼云,騰曉艷.初診傳染病醫院患者住院不同時期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與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0,12(05):74-75.

篇13

一、

加強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課,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切實上好健康教育課。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均予以高度重視。

2、開展好健康教育傳播活動,各種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根據時間安排組織好,利用學校櫥窗宣傳各種健康教育知識,開展了一系列的專題宣傳活動。

二、

加強學校衛生工作

1、規范管理學校衛生,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制度,責任到班、到人,制定了年度工作計劃,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2、做好衛生健教工作資料的整理,對相關文件資料及時收集、整理、分類歸檔,做到建檔項目齊全、內容準確無誤。

三、

做好常見病防治工作,學生常見病的防治工作在縣防疫站的技術指導下,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要求,認真開展“六病”防治工作,重點做好近視、沙眼、齲齒和腸道蠕蟲病防治工作,落實好監測和防治手段。

四、

傳染病控制工作

1、積極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傳染病監測控制。

2、

大力宣傳傳染病防治的重要性。青少年對各種傳染病來說都屬于易感人群,而且學校人員比較集中,稍為有所松懈,就很容易大面積的染上各種傳染病,學校的正常教學活動就會受阻。這樣不僅影響了師生的工作、學習,更重要的是影響了師生的身體健康。把這些道理給學生講清了,他們就會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重視傳染病的防治。落實好校園消毒、殺蟲、滅鼠和注射相關疫苗等預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嚴防烈性傳染病傳入我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江| 寿光市| 淳安县| 应城市| 永兴县| 化州市| 土默特右旗| 神木县| 八宿县| 博湖县| 合阳县| 阳山县| 全椒县| 嵊泗县| 新晃| 广灵县| 集贤县| 久治县| 石景山区| 托里县| 科技| 北流市| 栾城县| 和平区| 锡林浩特市| 东兰县| 贡觉县| 乐昌市| 浦东新区| 丹棱县| 康定县| 岳池县| 阳谷县| 花莲县| 平武县| 巴林左旗| 宜君县| 巢湖市| 乐清市| 安阳市| 龙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