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節能降耗知識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我市的能源消耗主要來源于工業生產消耗,隨著工業經濟的穩健增長,全市工業能耗量也呈上升趨勢,而能源消費量的增長明顯低于工業經濟的增速,因此,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總體呈下降趨勢。
一、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體情況及特點2011年,我市21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總量為919.32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0.88%;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472.04億元,同比增長22.3%,能耗的增幅遠低于工業增加值的增幅,全市的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為2.05噸標煤,比2010年下降9.32%。從能源消費品種來看,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主要涉及原煤、電力、天然氣、汽油、柴油、熱力、煤矸石等幾個能源品種,能源消費品種仍很單一。其中消費量同比增幅較大的有熱力、天然氣、電力和煤矸石等。
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呈以下幾個特點:
(一)電力在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電力消費量67.27億千瓦時,折標準煤為82.67萬噸標準煤,所占綜合能源消費量的比重為8.99%。而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電力消費量折標準煤為60.16萬噸標準煤,所占綜合能源消費量的比重為7.26%。2011年僅山西晉能集團朔州能源鋁硅合金有限公司、金圓水泥有限公司、大同煤礦集團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和山西神固水泥有限公司四家企業,新增用電量達10.73億千瓦時,折標準煤為13.19萬噸標準煤,占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量的15.95%。
(二)主要行業的產值單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從行業消費來看,2011年能源消費所占比重較大的行業仍然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食品制造業,分別為481.57萬噸標準煤、321.76萬噸標準煤、51.89萬噸標準煤、21.65萬噸標準煤、7.65萬噸標準煤,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能耗的96.21%。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主要行業的綜合能源消費量有升有降,但產值能耗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三)重點耗能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上升幅度較大。2011年,全市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企業有65家。其能源消費總量為883.48萬噸標準煤,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達96.1%,重點耗能企業能源消費比2010年同期增長12.03%,產值同比增長37.33%。
(四)重點監測的主要耗能產品單位能耗大多下降。2011年,朔州市能耗監測統計的年綜合能源消費量萬噸及以上企業共涉及21個單耗指標,其中 15個產品單耗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6個產品單耗有所增長。。
二、規上工業能耗統計存在的問題
從規模以上工業的能源消耗數據來看,2011年我市工業的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32%,節能成效比較明顯。但是,以煤炭為主的能耗格局仍未得到根本性改變。多年來,我市的原煤消費始終處于能源消費的第一位,煤炭消費比重較高,潔凈能源消費比重偏低。從2011年各能源品種消費情況來看,原煤消費量達到1757萬噸,折合標準煤962.29萬噸標煤,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8.38%。這種單一的能源消費格局,不僅能源綜合利用效率較低,而且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在人們物質生活需要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對居住與生活環境提出了較高要求,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相適應。
同時,能源統計的基礎工作仍然薄弱。 一是企業基礎資料不夠健全,能源消耗管理不嚴,管理渠道多頭。。二是企業從自身的經濟利益出發,虛報能源消費統計數據;有的為逃避稅賦,逃避節能檢查,瞞報能源消費額等統計數據,影響能耗統計數據的真實性。三是企業能源統計人員不固定、不專業。四是企業對能源統計的重視程度不高,缺少專門的能源統計核算機構。
三、對全市節能降耗的幾點建議密切關注全市及各產業用電量、能耗和增加值變動趨勢,及時預警預報,特別是要防止用電量的過快增長。組織對節能預警調控開展情況的專項監督檢查,嚴防一些高耗能企業“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防止停產企業死灰復燃。同時,嚴格貫徹執行市政府各項節能降耗工作措施。
(一)建立工業節能降耗監測預警體系和應急調控預案。建立市縣、行業、重點企業“三位一體”的全市工業節能降耗監測和預測預警體系,實施工業節能降耗形勢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和督查制度,做好月度、季度節能降耗情況的統計、上報和動態分析,及時把握變化趨勢。對出現能耗異動和完成目標有困難的地方,能耗超過限額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用能設備的企業,未經節能評估審查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等實行預警調控,把能耗控制在合理范圍。
篇2
在宏觀層面建立環境核算指標體系,并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相聯系。在這方面的進展,集中體現在聯合國1993年SNA修訂版中,以及與之相應的統計方法的發展。
在微觀核算領域,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下稱ISAR)對跨國公司環境報告進行了多年的考察。從1990年起,環境會計問題都成為ISAR每屆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在ISAR帶動下,“綠色會計”或稱“環境會計”已成為國際會計的熱點問題。
1991年,ISAR調查了222家跨國公司,評估各公司遵循其環境報告披露建議的程度。1992年,ISAR出版了《環境會計:當前的問題》,歷次調查的結果和英國、美國、加拿大三國的情況為基礎,總結了環境管理中的問題,記錄環境影響的公司會計問題,提出了在當前會計模式下可能出現的會計披露的變化,以及環境審計、可持續發展會計、環境對國民經濟核算的影響等。
1992年,聯合國經濟社會發展部下屬的“跨國公司和管理”分部,對環境審計進行過調查,并開始了適用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會計”的研究。1993年,聯合國在印發的一份題為《跨國公司的環境管理》的研究報告中,介紹了對一部分跨國公司在其年度報告中公布環境資料情況的調查。1995年3月,ISAR第十三屆會議的核心議題是環境會計。大會主要圍繞會議秘書處提供的“對各國環境會計法律法規情況的調查”、“有利和有礙于跨國公司采納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因素”、“跨國公司環境績效指標與財務資料的結合”、“跨國公司年度報告中對環境事項的披露”等文件展開了討論。
在一些發達國家,與企業財務會計實務最早相連的是企業環境信息披露,也稱環境報告,把公司各種活動對環境產生影響的信息向外部社會披露。根據KPMG(國際五大會計專業服務機構之一)的一項調查顯示,披露環境信息的跨國公司,1994年為65%,1995年增長為77%,而全球最大的100家公司則全部編制環境報告。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披露方式是體現在公司年度報告中的“管理分析與問題討論”部分。進入90年代以后,隨“綠色化、節能化”意識日益被政府和公眾接受并強化,也對公司信息披露產生了更大的壓力,大公司紛紛在年度報告中增加環境信息部分,以至單獨編制環境報告。以后成為一個獨立組成部分,并最終成為獨立的年度環境報告。
同時,全球各會計職業團體也為建立和推行環境、成本管理作出努力: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1997年6月頒布了一份征求意見稿,“財務報表審計中的環境事項的考慮”,主要針對環境法規,企業的環境風險評估和相關的內部控制。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1995年6月頒布了其環境會計工作組提出的“環境復原負債”征求意見稿。文件涉及會計和審計兩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環境、資源披露信息方面可操作性方法。
英國特許注冊會計師協會(ACCA)1997年“環境報告和能源報告編制指南”。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1996年10月提出一份討論文件“財務報告中的環境問題”,詳細述及環境成本核算,環境負債核算,還有環境負債,資產損害復原,信息披露等方面。該機構2000年2月了一份征求意見稿“財務報告審計中的環境問題”,論述財務報告審計中由于環境問題而帶來的內部控制、風險評估、環境法規、審計程序、專家意見等問題。
(二)各國行動
日本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是全球能源消耗大國之一,加之自然資源匱乏,大多數能源依賴進口,舉國上下對能源安全具有了強烈的危機意識,是建立節能體制最完善的國家之一,相應措施全面而細致。日本的經濟總量是中國的兩倍,但在資源消耗上,單位GDP消耗的石油不到中國的七分之一,消耗的電力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
1951年,該國制定《熱管理法》,又于1979年制定了《節約能源法》。其間數次修訂,不斷提高節能標準,擴大適用范圍。針對資源循環利用,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該國先后制定《包裝容器再循環法》、《家電產品再循環法》、《建設再循環法》、《食品再循環法》、《汽車再循環法》等一系列再循環專項法律,并于2000年制定了《促進循環型社會建設基本法》,明確建設循環型社會的理念和基本制度。針對可再生能源利用,該國于2001年制定了《新能源發電法》,要求電力經營企業每年必須使用一定量的新能源電力,有效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
在此背景下,1974年日本提出新能源技術開發計劃,此后又分別于1978年和1989年提出了“節能技術開發計劃”和“環境保護技術開發計劃”,三十多年來堅持新能源戰略,1993年,日本政府將上述三個計劃合并成了規模龐大的“新陽光計劃”。
“新陽光計劃”的主要研究課題大致可分七大領域:再生能源技術、化石燃料應用技術、能源輸送與儲存技術、系統化技術、基礎性節能技術、高效與革新性能源技術、環境技術等。其中,再生能源技術研究包括太陽能、風能、溫差發電、生物能和地熱利用技術等,太陽能是最受重視的研究項目。
實施新能源戰略時,日本政府確定了激勵導向、政策導向、價格導向等一系列措施辦法,在“戰術”層面確保新能源戰略付諸實施。
(1)激勵導向。日本政府每年要為該計劃撥款570多億日元,其中約362億日元用于新能源技術開發。1997年至2004年間,日本政府向用于住宅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工程投入了1230億日元的資助金。
日本政府成立的新能源機構的使命是為進行多種多樣的新能源開發提供基礎性的調查研究情報,同時負責就新能源政策有關問題向國家建言獻策。以日本新能源機構為平臺,日本各類企業紛紛就新能源合作開發展開了合力攻堅的各種活動。很多大企業都是這個機構的贊助會員,贊助企業會員遍及汽車、數碼家電、鋼鐵、電信、銀行、商社等各主導產業的龍頭企業。在這種體制下,合力攻堅的成果為贊助會員優惠享有。由于贊助會員面非常廣,因而成果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為各行各業所共享,從而惠及整個國家。由于政府全力支持,社會資金也大量投入“陽光計劃”項目,使日本的新能源節能產業很快躍居世界領先地位。
(2)價格導向。“陽光計劃”實施期間,日本政府對新能源消費者實施“直補”政策。太陽能發電在日本興起時,由于用戶少,導致成本高,功率3000瓦發電設備的價格約為600萬日元,這夠交幾十年的電費。但是日本政府態度非常堅決,對每戶住宅太陽能電
池板采取補助制度,使用太陽能電池板的住戶漸漸增多,市場價格隨之大幅下降,新能源市場進入良性循環階段。
目前,圍繞日本的新能源戰略正在形成諸多相關產業。僅在太陽能發電產業領域內,就有硅片、太陽能電池制造、光玻璃原材料、變流器以及架臺等周邊產業,此外還有住宅廠家、一些電器設施店等等。這其中的每一個產業既從中受益,又成為整個新能源戰略的細節支點。
實施新能源戰略,對于日本這樣資源缺乏的國家,其意義自不待言。目前,日本進口的石油比1973年降低了16%,經濟總量卻增長了一倍。日本利用太陽能發電量占全球太陽能發電總量的48%。與此同時,該國工業大幅降低石油消耗。日本鋼鐵公司作為日本最大的鋼鐵生產商,從1974年以來,對石油的依賴已經降低了85%,目前的石油僅占該公司所用燃料的10%。形成鮮明的對比的是,有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能源消耗也大幅增加。
德國
德國西南部有一家名叫維克托利亞的賓館,這是德國首家零排放無污染賓館,被評為“世界上對環境最友好的私人賓館”。
“綠色”賓館換裝節能燈,僅此一項,電燈的耗電量就驟減80%;節水,淋浴龍頭全部換成節水型的,浴盆也按人體形態重新設計,在不犧牲舒適度和洗澡樂趣的情況下減少用水量30%;采用集隔音、隔熱、保暖三位一體的新型玻璃;以地下水循環系統替代空調;在屋頂安裝太陽能集熱光板,承擔為旅館供熱和發電兩大任務。此外,賓館還采取了其他一些環保和節能措施。比如:房間的“迷你”酒吧就比傳統的冰箱節電30%;廚房采購的食品全是健康的綠色食品……店主人自豪地說:這種賓館在當地僅此一家。維克托利亞賓館減少了大量能耗,幾乎不對環境造成一絲危害,同時也沒有影響賓館正常生意。
維克托里亞的“綠色”是德國全社會為努力節能降耗的一個縮影。
德國能源匱乏,除了水源較充足以外,其他許多重要能源基本依賴進口,石油幾乎100%通過進口,天然氣80%依賴進口。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節約能源便成為德國發展經濟的一項基本國策。90年代之后,世界許多國家的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呈正比發展,而德國的能源消耗卻減少了15%。
早在1978年,德國就修改過一次建筑節能標準,使得其后建設的建筑能耗比老建筑減少60%以上。《能源節約法》還制定了德國建筑保溫節能技術新規范,其特點是將控制建筑外墻、外窗和屋頂的最低保溫隔熱指標,改為控制建筑物的實際能耗。
消費者在購買或租賃房屋時,建筑開發商必須出具一份“能耗證明”,告知消費者該住宅每年的能耗,主要包括供暖、通風和熱水供應。這得益于2002年2月生效的德國《能源節約法》。按照這個法規,新建筑的允許能耗要比2002年前的能耗水平下降30%左右。
2004年8月,德國出臺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對原有法律進行修訂和補充,保證20年內為可再生能源電力給予一定的補償。新法規明確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0%。
為此,德國繼續實行市場刺激措施,用優惠貸款及補貼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進入市場。德國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萬歐元用于開發可再生能源,還制定了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的《未來投資計劃》。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所占比例逐年遞增,2004年就突破全國電力供應量的10%。
除了行政手段,德國政府利用市場機制來調控企業和公民的日常行為。
從2002年起,德國開始對燃油和電力消費征收生態稅。這項舉措起源于1998年,當年德國社民黨和綠黨組成聯合政府,開始探索制定更深層的環保方針政策。1999年,德國開始實行生態環保稅收改革,目的是降低能耗,鼓勵新電源技術的研發,并創造面向未來的新就業機會。
政府適當地提高了汽油和建筑采暖用油的稅率。環境稅收改革的同時逐步降低雇主和雇員須繳納的養老保險金開始進行的,還將生態稅與企業和個人的其他稅收負擔的優惠相結合。實行這樣一套復雜而巧妙的稅收杠桿政策,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價格,促進社會各界節約能耗的積極性和各種節能技術的研發應用,也不增加消費者負擔。
此外,該國的部分地區制定《水法》,利用價格杠桿鼓勵節水。在首都柏林,水費的70%用于廢水處理,30%用于供水設施的建設。與廢水的有害程度相對應,適當提高污水處理費。目前,全德國抽用的地下水僅占地下水總量的10%。
在德國政府的推動下,高壓煤塵焚燒技術、煤炭氣化技術等新的礦物能源發電技術不斷開發升級,從而使能源發電效率不斷提高。1999年,德國電力生產部門傳統礦物能源的平均有效利用率為39%,這一比率2006年已達到46%,預計到2020年將進一步提高到55%。
出于環保考慮,德國政府從2000年始逐步放棄已初具規模的核電,并以此為契機大力開發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德國政府希望通過能源結構調整,到2010年使“生態能源”發電量占到全國發電總量的10%以上。
英國
英國政府先后在2003年和2007年能源白皮書,預期到2050年將英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0%,并在2020年之前取得顯著進展;保持能源供應的可靠性。
英國的節能工作在企業層面,對高耗能行業已經實施了氣候變化協定和歐盟排放交易機制,對非高耗能行業將引入碳減排承諾方案。其他考慮中的措施包括所有商業建筑在建造、出售或出租時都要有能源狀況證書,能源供應商在未來五年內為商業用戶提供先進和智能的計量服務。
在家庭層面,將繼續改善現有住房的能源效率,平均家庭每年可減少0.5噸碳排放,并計劃自2016年起對新建住房實行零排放強制要求。此外,政府還建議提高家用電器標準,促進能源供應商與家庭用戶合作開展節能降耗,推廣智能計量表和實時能耗顯示,以及對新舊住房引入能源狀況證書。在交通領域,英國政府支持歐委會關于新車能效強制目標的意向,推動將航空業納入歐盟排放交易機制,同時加強與業界及消費者的合作。在公共部門層面,計劃到2012年實現中央政府辦公房產碳中和,并推動節能型福利住房和公共部門建筑資助計劃以及政府采購能效標準。
致力發展清潔能源。分布式能源是中短期內減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包括微型發電、區域供熱、熱電聯供和以生物質能為燃料的供熱等技術,分布式能源與集中式能源同步發展是英國政府的發展方向。隨著未來20年部分核電站和火力發電站陸續關閉,英國政府確立了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0%、到2020年達到20%的目標。為實現清潔能源的目標,政府還鼓勵對大型發電項目實行歐盟排放交易機制以及在化石發電項目中進行碳捕捉和儲藏技術的商業化開發。為進一步發展新的低碳技術,英國政府將與私營部門共同建立能源技術研究所,至少投入6億英鎊用于資助未來lO年的研發項目。
保證能源安全。自2004年起英國已成為能源凈進口國,2006
年英國能源凈進口量達5240萬噸標準油。對進口石油和天然氣依賴程度的不斷增加是英國能源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
為此,英國政府一方面致力于更經濟地開發和利用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鼓勵小企業參與項目開發,強調繼續使用本國煤炭對能源結構多樣化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支持建立有效和透明的國際能源市場,擴大歐盟內部能源市場開放,同時加強多雙邊國際合作。此外,英國政府還努力改善能源領域的投資環境,通過未來能源供需信息和分析幫助企業做好商業決策,并計劃改革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規劃體制。為保障天然氣和電力供應安全,英國政府還將繼續采取有利于企業增加投資的政策優化和制度安排措施。
在英國,環境報告也是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的一部分。經過幾十年的爭議,社會責任報告已成為向投資者和公眾提供信息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由于地域性和教區范圍內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出現,促使一些專家號召企業要進行一般性的社會責任審計和專門的環境審計。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圖》是政府對環境問題的第一次正式表態。這個報告討論了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以及“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強調在實現環境目標中的財務數量化和市場動力,這個報告還偏重于宏觀政策的研究。
1990年,Rob Gray教授在英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CCA的支持下,對微觀領域中的企業會計進行了具有廣泛影響的研究,出版了《會計人員綠色化:Pearce之后的會計職業》。這是ACCA“會計人員的綠色化”項目的第一階段研究成果。Gray在書中闡述,今后會計人員應是“環境管理”中的成員。“環境管理”的功能包括:環境審查、政策/目標發展、生命周期評估、BS7750標準及環境審計ISO、遵守法規、環境評估、環境標志的使用、廢棄物最小化;發展和投資于更好的清潔技術。
英國的“環境管理制度”BS7750,作為“英國標準協會”的一項標準于1992年正式頒布執行,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頒布實施的環境管理法規。BS7750對公司環境管理系統的開發、實施及維護都提出了明確要求,有效促使公司實現其已確定的環境目標和政策。
針對眾多公司編制和披露環境信息沒有共同的專業標準,英國政府環境部在1997年2月頒布了一份適用于所有企業的文件“環境報告與財務部門:走向良好實務”。雖然不是強制性的,但作為政府部門的一份文件,自然起到規范化的作用。
發展中國家
“花園國家”新加坡歷來重視節能環保。盡管旅游業是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政府仍規定,與旅游業相關的飯店必須首先落實節電措施,否則不準開業。該國法規規定,商店賣場的照明最高為25瓦/平方米;招牌照明采用鏡面反射板,安裝時間控制開關,減少燈具使用數量和耗電量;建筑走廊的照明白天采用自然光,安裝時間控制開關;一旦發現燈管出現黑化現象應立即更換,燈具、燈管每月應清洗一次,以維持燈管光的輸出效率及美觀。新加坡政府還特別規定,凡是購買省電裝置的用戶,可享受固定資產折舊期為一年的優惠,從政策上支持節電產業和優質產品發展。
今年3月,新加坡政府耗資1000萬新元進一步推展節能措施,以20萬新元為上限,為當地超過半數的制造業公司和建筑物提供補貼,幫助他們雇用能源專家進行審計與顧問工作,目的是幫助制造業公司、建筑物業主和經營者了解公司或建筑物的能源使用量,并就可以推行哪些提升能源效率的措施提供建議和咨詢。目前,當地大多數公共建筑都采用了智能化用能設備管理系統,其中新加坡內政部、外交部、環境部、警察總部等政府機構大樓每年約可以減少能耗30%。
印度尼西亞于2007年7月中旬頒布新的能源法,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并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存度。同時簽署總統令,號召全國上下開展節能運動,通過節油、節電和開發利用新能源等措施來緩解印度尼西亞面臨的燃油短缺危機。
篇3
乙烯成本中裂解原料費用所占比例很大,乙烯裝置原料費用占總成本的70%~75%。搞好乙烯原料的優化和平衡,是降低乙烯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措施。同時,乙烯原料的優化對降低乙烯后續石化產品的生產成本同樣也具有重要意義。
1.發揮煉油化工一體化優勢,優化乙烯原料
優化裂解原料要從生產源頭抓起,優化煉油加工方案,增加正構烷烴含量高的石腦油的供應。
煉油裝置的功能要從提供燃料用油為主轉變為提供燃料用油和化工原料相結合,選擇原油品種要充分考慮石腦油的收率和品質,并要盡量做到相同品質的原油分儲、分輸、分煉。
2.選擇優質的裂解原料
在相同工藝技術水平的前提下,乙烯收率主要取決于裂解原料的性質,不同裂解原料,其綜合能耗相差較大。裂解原料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乙烯生產的能耗水平。通過適當調整裂解原料配置結構,優化煉油加工方案,增加優質乙烯原料如正構烷烴含量高的丙烷、輕烴、輕石腦油、拔頭油等供應,改善原料結構和整體品質,在提高乙烯收率的同時,達到節能降耗的目標。
3.優化工藝操作條件
通過優化裂解爐工藝操作條件,不僅能使原料消耗大幅度降低,也能夠使乙烯生產能耗明顯下降。不同的裂解原料對應于不同的爐型具有不同的最佳土藝操作條件。對于一定性質的裂解原料與特定的爐型來說,在滿足目標運轉周期和產品收率的前提下,都有其最適宜的裂解溫度、進料量與汽烴比。如果裂解原料性質與原設計差別不大,裂解爐最優化的工藝操作條件可以參照設計值。充分利用流程模擬和蒸汽裂解模擬評價實驗裝置等生產優化工具來預知裂解原料的裂解效果,對裂解溫度、裂解收率做到提前預知,在裂解溫度的控制上要做到窄范圍穩定控制。
4.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堅持裂解原料的輕質化、優質化,要積極拓寬乙烯原料的來源,充分利用超輕質油、拔頭油、丙烷、輕烴、凝析油等資源。
二、優化燒焦控制方案
裂解爐燒焦操作是完全耗能工況,在燒焦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稀釋蒸汽、工業風、燃料氣等能源,因此通過合理控制裂解爐,減少裂解爐燒焦次數;優化裂解爐燒焦方案,縮短裂解爐燒焦時間,可以節省裂解爐燒焦過程中的能量消耗,達到降低裝置能耗的目的。
1.控制合理的裂解深度和稀釋比,減少裂解爐燒焦次數
長時間在末期狀態下運行對烯烴收率、燃料消耗、材料壽命等不利,長時間在末期狀態下運行,爐管及急冷鍋爐內的焦垢更加質密,不容易燒掉,有的幾乎燒不掉,裂解爐在運行過程中,過高的裂解深度不但會導致主要產品及副產品的產量和收率下降,而且還會導致裂解爐爐管結焦速度加快,縮短裂解爐的運行周期,增加裂解爐燒焦次數。
2.優化裂解爐燒焦方案,縮短裂解爐燒焦時間
正常裂解爐燒焦操作需要48-72小時,通過提高燒焦過程中的空氣配比量,提高裂解爐的燒焦溫度,可將裂解爐的燒焦時間縮短至24小時。
三、提高裂解爐熱效率
1.降低排煙溫度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裂解爐熱效率與排煙溫度直接相關。1975年前裂解爐設計排煙溫度為190-240℃,相應熱效率為87%-90%。20世紀70年代末期,裂解爐排煙溫度降至120-140℃,相應熱效率提高到92%-93%。近年來,新設計的裂解爐進一步將排煙溫度降至100-120℃,相應熱效率提高到93%-94%。但是,如果排煙溫度低于煙氣中酸性氣體露點溫度,將出現對流段爐管腐蝕的問題。因此,在降低排煙溫度的同時,必須考慮煙氣中酸性氣體露點溫度,此溫度取決于燃料中的硫含量。為防止對流段發生腐蝕,需提高對流段爐管材質等級,或者需要對燃料的含硫量嚴格限制。通常,降低排煙溫度主要措施有改進對流段設計,包括增大傳熱面積、增加對流段管束、縮短對流段爐管與爐墻距離等;其次定期吹掃對流段爐管表面積灰;另外降低過剩空氣系數也很重要。
2.控制過剩空氣系數
為保證燃料完全燃燒,需保持一定的過剩空氣。過剩空氣量與理論空氣量之比稱為過剩空氣系數。增大過剩空氣可以保證燃料的完全燃燒,但在相同排煙溫度下,排煙熱損失加大,裂解爐熱效率相應降低。因此,在保證燃料完全燃燒的前提下,降低過剩空氣系數也是提高裂解爐熱效率的措施之一。一般情況下,燃料氣燒嘴的過剩空氣系數為10%,油燒嘴的過剩空氣系數為20%,油氣聯合燒嘴的過剩空氣系數為15%,實際操作往往偏高。通常,當過剩空氣系數下降10%時,裂解爐熱效率可相應提高2%。
3.加強絕熱保溫
一般裂解爐設計中,爐墻外壁溫度應控制在70℃以下。在此情況下,根據環境溫度和風力的不同,爐體熱損失為總供熱負荷的2.5%-4.0%。近年來,為減少爐體熱損失,對保溫材料及保溫設計進行了改進,如選用優質的保溫材料,增加保溫層厚度。
四、實施新型節能技術
1.風機變頻技術
由于裂解爐為負壓操作,通常在爐頂設1臺風機抽風,并由煙道擋板控制爐膛負壓,風機由電機驅動,電機功率隨著裂解爐產能增大而增大。一般6萬噸/年裂解爐電機功率為132 kW,10萬噸/年裂解爐電機功率為160kW。由于這種大功率電機啟動電流很大,很容易發生過載。因此,一般需要采用6 kV高壓電機。目前國內外很多裂解裝置采用變頻電機替代普通電機,并取消了煙道擋板,由電機轉速直接來控制爐膛負壓。變頻電機不僅啟動電流低,而且正常運轉時比普通電機節電30%-40%,并且可以采用380V低壓電機。
2.燃燒空氣預熱技術
利用乙烯裝置廢熱源來預熱燃燒空氣可以減少燃料用量,減少的燃料用量大致相當于預熱空氣的熱負荷。因此,預熱爐用空氣是提高爐效率,降低乙烯能耗的有效措施之一。空氣預熱最常用的方式是利用煙道氣排煙余熱進行空氣預熱,最近也有利用低壓蒸汽、中壓蒸汽凝液或急冷水等介質來預熱空氣,節能效果顯著。
3.爐管強化傳熱技術
開發裂解爐管的強化傳熱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可以使爐管的傳熱得到加強,從而提高傳熱效率,節省燃料消耗;其次,強化傳熱后裂解爐管內的動狀態得到改善,從而使裂解過程目的產物的選擇性有所提高;另外,由于傳熱改善,爐管的管壁溫度有所降低,有利于延長裂解爐運轉周期。
4.裂解爐與燃氣輪機聯合技術
近年來,為進一步降低乙烯生產的能耗,國外有很多乙烯裝置采用裂解爐與燃氣輪機聯合的節能技術,節能效果十分顯著。采用裂解爐與燃氣輪機聯合的方案是,燃料氣先進入燃氣輪機發電,產生450-550℃高溫燃氣,再送人裂解爐作為助燃空氣。由于燃氣輪機燃燒室中燃料燃燒所用的過剩空氣系數一般為3-4,因此,燃氣輪機排出的高溫燃氣中含有體積分數13%-15%的氧。將這些高溫富氧燃氣作為裂解爐的助燃空氣,實際上燃氣輪機起到了具有做功能力的空氣預熱器的作用,并且燃氣輪機排氣的能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從而使裂解爐的燃料消耗大幅度下降。就整個聯合系統而言,總的燃料使用率在80%以上,并使裂解爐有效能利用率提高10%。
五、實施裂解爐節能技術改造
1.將裂解爐改造為新型爐或對輻射段爐管進行改造
新型裂解爐均采用高溫-短停留時間與低烴分壓的設計。20世紀70年代設計的裂解爐,爐管大多為4管程設計,大多數裂解爐的停留時間在0.4s左右,相應輕烴裂解溫度控制在845-855℃,石腦油裂解溫度控制在820-840℃,加氫尾油裂解溫度控制在790-820℃。近年來,新型裂解爐的停留時間a縮短到0.2s左右,并且出現低于0.1s的毫秒裂解技術,由于停留時間大幅度縮短,裂解溫度提高,裂解產品的乙烯收率大幅度提高。對相同的裂解原料而言,在相同工藝設計的裝置中,乙烯收率提高1%,則乙烯生產能耗大約相應降低1%。因此,改善裂解選擇性,提高乙烯收率是決定乙烯裝置能耗的最基本因素。通過裂解選擇性的改善,不僅達到節能的效果,而且相應減少裂解原料消耗,在降低生產成本方面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
2.對裂解爐對流段進行改造
在對流段的頂部或原料預熱模塊,可降低排煙溫度,同時可以使物料的橫跨溫度升高,是輻射爐管的熱強度降低。利用對流段的原設計時預留的管排空位,增加增加蒸汽過熱模塊換,取消蒸汽過熱爐。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乙烯裝置設計,均設有蒸汽過熱爐,集中過熱各臺裂解爐回收的超高壓蒸汽。此后,新裝置的設計均取消了蒸汽過熱爐,回收的超高壓蒸汽在裂解爐對流段進行過熱。由此,不僅節省了蒸汽過熱爐的投資,同時也降低了燃料的消耗量,并且充分利用了煙氣的余熱,使裂解爐熱效率明顯提高,有助于降低乙烯能耗。
參考文獻
篇4
21世紀人類發展速度迅猛,能源問題作為世界上最受關注的的熱點問題之一,也受到人們的熱議。能源是人類活動的基礎,能夠直接影響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而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面臨的能源壓力更大。而建筑施工行業中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廢棄”的傳統資源利用模式又造成了各類資源的大量浪費。因此,為了緩解這種資源短缺的危機,我們必須加強建筑施工中的節能降耗工作。
1、節能降耗的基本內涵及其現實意義
所謂的節能降耗,簡而言之就是節約能源的使用、降低對能源的消耗。建筑工程施工節能降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減少建筑材料和各種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用可再生資源和材料代替不可再生資源和材料;對建筑廢料進行合理回收,循環利用。節能降耗的現實意義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節能降耗可以環節緩解我國的能源供需矛盾,經濟的發展必然需要更多地能源,而我國正處于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必然面臨著更多的能源壓力。二是節能是實現我國經濟轉型的必經之道,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除建立適應的經濟體制外,還要從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的轉化,而降低能耗可以降低成本,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三是節能可以說是是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新時期,面對資源危機、人口增多的全球大環境,尤其是能源危機日益嚴重的情況,因此我們要從建筑設計開始、到建筑施工當中都要做到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并注意水電、原材料、土地以及運行費用的節省。由此可見,在建筑施工工程中運用節能降耗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我國建筑工程施工中節能降耗工作的現狀
當前,建筑行業的能源消耗大約占我國總能耗的三分之一,因而我們必須重視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節能降耗工作。建筑行業使用最多的能源是材料混凝土,而在混凝土的攪拌與養護過程中又消耗了大量的水,此外,建筑垃圾的對方也占用了十分多的土地,而這些建筑垃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浪費造成的。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進行節能降耗,對節能減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2.1節能降耗意識不強 在現存的建筑單位中,有相當一部分建筑施工企業對節能降耗工作重視程度遠遠不夠,而且不了解有關節能降耗要求的有關法規,對這些節能降耗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措施不力。此外,企業的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也比較低,不能用長遠的,發展的眼光對待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一時的利益不惜犧牲人類的長遠發展。
2.2節能降耗責任未得到切實的落實 一些建筑施工企業由于管理人員的忽視,不注重節能降耗,沒有將節能降耗的責任落實到個人。節能降耗管理的責任不落實,企業對節能降耗監督檢查考核力度就不可能充分,更不可能說是形成節能降耗的約束力。
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節能降耗措施
3.1建筑物整體的節能降耗 整體建筑的節能降耗設計是在詳細分析待建建筑物四周環境的前提下,經過認真的選址和規劃等準備工作,爭取最大限度的用好這片建筑工地,在實現經濟效益最大的同時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建筑物整體的節能設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在建筑物的選址和規劃過程中在確保與四周生態環境的和諧與平衡的前提下,對建筑物所處地的氣候特征進行調查,做到建筑物與環境相適應,此外我們還可以在建筑的四周種植一些樹木植被,這些植被不僅可以降低噪音,而且也可以調節局部的溫度,同時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而它的另一方面是指在建筑物的體量和形體組合等方面。在建筑外部體型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環境特點,尤其是溫度的影響因素。舉個例子吧,在我國的北方地區由于冬夏溫差比較大,于是就有了以房子包圍院子的傳統的四合院,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減少冷空氣的入侵,而在南方,由于雨水特別多,為了達到更好的通風效果,就產生了吊腳樓。
3.2建筑物內部配套設施施工的節能降耗 建筑物的內部配套設施主要包括各種家具以及電氣系統,給排水系統,要想在這些方面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我們就必須想更多的方法,比如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節水型衛生器具等。此外,還可以在排水系統上花一些心思,我們可以將室內的生活污水和廁所的排水管道分開,因為生活污水經過一定的處理之后不僅可以轉化為沖洗廁所的水,甚至還可以用在小區周圍的綠化上,這樣做不僅保護了環境,還節約了水資源。當然,我們也可以在施工過程中選擇一些節能的照明工具,以減少企業施工過程中的用電量,也可以盡量選擇白天施工,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擾民,還能節約用電。
3.3對施工過程中的廢棄物進行回收 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料不能再像以往一樣隨意丟棄,因為這樣不僅會造成占用土地的問題,還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們在施工的過程中應該按照所產生的廢物的性質進行分類處理:無毒無害可以回收利用的、有毒有害不可回收得、無毒無害但不可回收、有毒有害但可回收的,再根據他們的分類選擇處理方式,對于可回收再利用的廢棄物,例如廢舊木板、廢棄包裝物應予以及時地回收利用對于不可回收的則應嚴格控制其流向,嚴禁隨地傾倒的處置方式,以免占用土地。
3.3建筑墻體施工的節能降耗 建筑物的墻體施工時整個建筑施工過程中最為耗時,耗力,耗能。因此,要想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實現最大的節能降耗,我們誓必不能放過這一重要環節。在墻體的施工過程中,首先要保證保溫隔熱材料的厚度符合設計規范,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浪費,還能夠在一定條件下減少因供熱所浪費的能源;保溫板同基層還有各構造層間的連接務須做到牢固,絕不能出現脫層、空鼓或開裂現象;除此之外,還應保證砌塊墻體的施工質量,對砌塊的整體性、飽滿度、粉塊的連接和變形協調等方面必須嚴格要求,不允許出現一丁點問題。墻體的保溫系統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墻體節能措施的重要關鍵。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技術的日益進步,采用內置式保溫的建筑物,保溫隔熱效果更好,這給建筑的節能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墻體保溫如果做的好,可以減少很大的能源消耗。
結語
在倡導可持續發展的今天,節能降耗已經成為人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節能降耗工作不僅是當今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不斷增強,社會建設更需要注重能源節約的消耗。在建筑施工工程中注重能源消耗的規范,減少能源的消耗,會為社會創造巨大的利益。總而言之,在建筑施工工程中,我們要加大力度開發更多,更具實用性的節能降耗方法,以便緩解當前能源緊張的困境,促進我國建筑施工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篇5
1原有措施
1.1質量管理方面
堅持“5個機制”。一是不斷完善質量要點及措施。凡生產中出過或用戶反饋過的問題,都將其要點記錄下來作為教材;針對出現的問題,第一時間制定措施,每周進行修訂并組織員工學習。二是及時制定質量預案。對新產品及曾出過問題的產品都要制定工作標準,在產品準備生產前就明確新的工作標準,并組織所有員工開會學習。三是明確上工序為下工序、上輪班為下輪班服務的理念,不讓問題流入到下一環節,形成一個良性的把關系統,避免質量問題的蔓延。四是全員參與。重獎把住質量問題的員工,激勵、激活員工自動自發把關的積極性。五是有問題快速發現,快速解決,快速回報,快速跟蹤。利用微信群在問題出現的第一時間溝通、解決、跟蹤,杜絕質量問題蔓延。針對氨綸包芯紗無絲、斷絲、偏絲、絲異常的情況,細紗工序各管理人員分區域每班檢查兩遍以上,細紗落紗后職工逐個拽紗查絲。定期試驗和檢查鋼絲圈、鋼領質量及使用周期;絡筒值車工打紗時逐個檢查;絡筒落紗后由專人檢查;包裝工逐個檢查。嚴格下腳管理,尤其是本色滌綸、萊賽爾、吸濕排汗滌綸、維勞夫特、莫代爾、本色粘膠及色紡黑滌綸、黑粘膠、黑棉、黑吸濕排汗滌綸和其他顏紡品種,必須做到類別分清、單獨存放,班長親自檢驗后送回花房存放,清棉三班班長責任區域明確,查出問題追究責任,避免了回花下腳混色混號。針對機臺本色紡改色紡或色紡改本色紡頻繁情況,制定各工序清車和鋪車標準,調度員與各工序管理人員科學確定改紡臺位,避免異纖附入,工序管理人員必須檢查每臺改紡情況并簽字確定。針對用戶反映氨綸包芯紗品種捻接頭個數多、布面上接接頭集中的問題,在村田絡筒機上設立管紗b4報警功能,并根據b4報警紗追蹤前工序。對每天出現的連續性疵點組織員工開現場會,及時采取措施;關注電清單錠亂切現象,改紡人員隨時檢查,有問題及時清潔并重新采樣,處理不了要關閉單錠及時反饋,自動絡筒電清切疵控制在百萬米300個以內。針對自絡單錠改紡采樣后的紗車工不處理、處理不徹底問題,改用設備倒吸100m。
針對特殊品種捻接強力低問題,積極與用戶溝通,做好記錄,為今后生產做參考;通過研究捻接頭在布面顯示長短來改善捻接情況。針對竹節紗斷頭多問題,保持車間溫濕度穩定;檢查消滅落后錠子造成的細節、弱捻等;優化紡竹節紗品種電清參數,減少切疵數;優化捻接參數,杜絕捻接頭滑脫。對于特殊品種由原來條混改為盤混,杜絕了混和不勻造成的灰白異纖。針對甲配棉(破籽含量70%左右)轉杯紡紗棉結雜質多的情況,梳棉出條速度由130m/min降到110m/min,轉杯紡轉杯速度由88000r/min降到85000r/min;上盤前認真挑揀破籽,按照配棉標準嚴格把關上盤,并對尾盤及盤地進行清掃;對破籽落雜點每2h掏一次,每天清一次梳棉排雜管,杜絕堵糊;每周抄針3次;對于斷頭多的錠子,檢查輸纖通道,擦車時保全工對分梳輥針布、輸纖通道、分梳腔全部檢查一遍,值車工巡回時隨時做三角區清潔。針對乙配棉(破籽含量40%左右)轉杯紡紗短粗多的情況,保全工每天早晨8:30通過面板檢斷頭多的落后錠子并及時修復;改紡品種時,逐錠檢查專件狀態;隨時清潔接頭機刮片,不能有掛花、脫落現象;對木紋紗、條干CV值高的錠子做搖黑板試驗,凡出現問題的錠子要立即修復;轉杯紡揩車時,保全工逐錠子檢查輸纖通道、分梳輥針布、分梳腔等部件,消除掛花現象;值車工在巡回中發現有電清失靈的錠子,應及時通知電工修理,并對處理前后紗進行試驗;對重新生頭的錠子必須進行轉杯清理;轉杯紡車工隨時做三角區清潔。
1.2產量管理方面
一是制定產量標準。制定每個品種的千錠時產量,每天匯總,低于產量標準5元/kg考核有關人員。二是精準計劃。計劃單注明下卷、下條、下粗紗、下細紗時間及數量要求。三是消滅長期機械空錠(包括電器空錠),隨著空錠的逐步減少,有時達到瞬時100%效率,月產量突破500t。四是嚴格24h改紡要求,杜絕停臺。
1.3節棉管理方面
對于色紡品種,清棉破籽經認真挑揀后上盤回用;梳棉落物調至最小1%,管理人員一天查一次。下腳料回送落實計量制度。每班回送下腳料必須稱重,嚴格控制每品種的用棉量,班長及時掌握情況,有不正常下腳及時匯報并查出原因,嚴格考核。外賣下腳分類清楚,防止混入可用纖維;對一些特殊配棉品種,合理安排投料,將前紡梳棉下來的卷頭卷尾及并條回用條子重新打卷,及時回用,盡量將原料全部用上,提高制成率。本色棉、化纖、色紡風箱花全部挑揀可用作回花。及時分析疵點形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疵點數量,根據用戶要求優化電清工藝,減少切疵并優化捻接質量。降低回絲,每月節約回絲500kg左右。對各工序出現的壞條子、壞紗和控產不準,按1元/kg考核責任人。
1.4節約用工管理
制定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制度,并根據實際工作情況競聘上崗,去掉工段長4名,補充到生產一線。合崗并崗,先后減少清棉挑絲工1人,前紡掃地工3人,三班試驗員3人,空調工3人,后紡掃地工3人,膠輥房和專件合并掉2人,前紡濾塵工3人,粗紗落紗工2人,細紗掃地工2人、清理紗管工6人,清理三班長事假人員,對技術差的進行培訓調崗或淘汰。共減少用工63人。
1.5節電管理
清棉主避尖峰用電,前紡主避峰期用電,清棉、前紡和后紡盡量在尖峰期、峰期停車,谷期開滿,使谷期用電基本達到總用電的34%以上。峰谷平、空調用水、壓縮空氣日統計,當天分析,當天公布獎罰。梳棉1#濾塵主電機由45kW改為37kW,3#濾塵主電機由55kW改為45kW,2#濾塵主電機由37kW電機改為22kW。轉杯紡一套FA103型開棉機和FA108型開棉機之間加裝三通,紡化纖時可以直接從FA006型抓棉機到多倉,跳開FA053型纖維分離器和FA103型開棉機,這樣既節省了2個4kW的電機,又減少了短絨的形成。
1.6機物料管理
對外加工配件出入廠,主管領導親自審批,嚴把機配件申報關,報計劃要查庫存,價值200元以上的原則上只存1個配件。建立修舊利廢獎勵辦法,按原件價值5%獎勵。
1.7安全管理
嚴格執行安全培訓制度。一是新工的培訓,認真執行7天培訓內容,考核合格方可上崗。二是對老工的培訓,一月一培訓,確保牢固樹立“時時有隱患,處處防隱患”的思想。認真抓好“安全特區管理”,做到重點部位重點查。每周檢查消防器材完好和使用情況,每月各工序組織消防實戰演練。規范、嚴查高空作業和梯子質量,凡超過2m高度的作業必須戴安全帽,并由監護人監護。對違章行為嚴懲不貸,重視薄弱環節檢查,如節假日檢查、吃飯時間檢查、夜間12點至凌晨5點之間的檢查。
1.8基層管理及創新管理
要求管理人員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眼睛向內,堅持5個機制,及時解決問題。敢于否定自我和傳統思維,工序管理人員一天必須提出一個問題并改進這個問題,每天與10名員工交流,和員工交朋友,要學會傾聽,讓員工傾訴。繼續加強夜班管理,中層干部24h輪流帶班,各工序同時安排24h帶班執行長,快速發現、跟蹤解決問題,一直跟蹤到解決為止。
2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2.1質量管理方面
在繼續堅持質量5個機制的基礎上,堅持絡筒紗疵分析、追蹤、整改機制。絡筒設定好b4報警把關,每天按樣照進一步分析切疵原因,抓好清棉、前紡和細紗基礎管理降紗疵,尤其是清棉、前紡連續性疵點、異纖、細紗飛花紗疵。優化絡筒清紗參數減少切疵,力爭百萬米切疵數由300個降至200個以內,減少包芯紗品種因氨綸絲斷裂形成的布面紗疵,減少回絲。針對竹節紗斷頭多,捻接頭斷頭、滑脫、強力低、捻接頭集中的情況,首先減少紗疵,同時要通過調整加退捻時間、氣壓,變換壓紗桿,調整大吸嘴倒吸長度,減少紗線退捻長度,減少捻接斷頭。杜絕氨綸絲品種間斷性斷絲現象。針對配棉種類多的情況,做好臺位安排、防護和品種分類,杜絕異纖和錯混號問題。調整好梳棉隔距,杜絕錫林掛花、絨輥軸纏花,杜絕粗紗棉球紗。解決黑棉包白長絲、白棉包黑長絲時偏絲造成的芯絲外漏現象。具體措施:細紗車速偏低控制;加裝長絲張力控制裝置,防止長絲游晃;落一排紗,調一次絲。解決細號長絲包芯紗細節問題,對于細號雙包賽絡紗品種長絲外漏問題,在用戶認可的前提下,改用普通環錠紡生產。針對氨綸絲小牽伸(2.0倍)游絲的具體措施:氨綸絲使用中小絲,換絲時要檢查,不允許有塌邊現象。每排紗值車工調兩遍絲,杜絕氨綸絲跑出左須條。導絲輪的清潔隨時做,防止小輪凹槽過淺過寬,絲來回游動形成偏絲。調絲員必須保證導絲輪無左右擺動。落紗后值車和落紗工逐個挑揀。細紗前羅拉速度一般控制在165r/min~180r/min。解決轉杯紡電清失靈多造成的漏疵多問題。
有些錠子電清檢測頭在檢測到疵點后,由于控制羅拉供電的三極管未起作用,給棉羅拉的供電板還在持續供電,致使羅拉齒輪沒有脫開而造成繼續給棉沒有斷頭,致使疵點漏掉;羅拉齒輪中心孔及吸合面有積塵,致使電清檢測頭在檢測到疵點時,雖然羅拉已停止供電但因齒輪沒有脫開,紗線沒有斷頭還在繼續紡紗而漏疵;控制板、供電板、電清頭、電清板使用多年,老化現象嚴重,致使電清失靈現象頻繁。具體措施:隨揩車逐錠用棉條塞入電清檢測孔進行檢查,分析原因并修復;隨揩車逐臺把羅拉齒輪拆下,將吸合面和羅拉軸用砂布拋光,以減少羅拉中心孔與軸之間的灰塵和吸合面灰塵造成齒輪脫不開出現的漏疵;車工每班把關電清亮燈而不斷頭的錠子,并查看紗的表面是否有疵點,保全工及時查找原因并修復;電工及時分析供電板和控制板、電清頭、電清板,查找原因并修復以減少漏疵。轉杯紡接頭處細節問題。接頭后細節主要與附加喂入纖維的多少和接頭時抽紗與喂入棉條時的配合時間控制相關。喂棉時E1的喂入時間和E1的停頓時間也影響接頭后的細節。接頭過細容易在織造時斷頭,過粗又會形成疵點。接頭機的傳動配合間隙精度降低,造成接頭外觀不易調節。采取措施:從源頭抓起,讓每個設備人員知道參數控制和調節接頭的部位;每天由設備負責人逐臺檢查接頭并調整;改紡后逐一調好接頭,方可讓接頭機接頭。繼續攻關轉杯紡機械波,借揩車停臺,把喂給軸重新用隔距定位后連接一遍,用隔距逐錠調節蝸輪與羅拉齒輪的嚙合位置,更換車頭喂給膠木齒輪等措施。
2.2產量管理
控制各工序改紡時間,做好品種銜接,杜絕脫節和細紗停臺現象。嚴格檢查細紗落后機臺、落后錠子,杜絕空錠,減少斷頭。保證各工序設備運行狀態,繼續研究提升包芯紗品種車速以提高產量。重新修訂產量績效,提高員工對產量的重視。杜絕轉杯紡空錠,研究改紡后有個別品種效率上升慢、接頭機不好接頭、調整時間過長等問題。
2.3節棉管理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減少色紡下腳、車肚、抄斬量,梳棉落棉率控制在1%以下。對一些特殊配棉品種要一計劃、一總結。一計劃:計劃準投料,精準到卷個數、筒個數、粗紗個數。一總結:單子結束,徹底排查剩余卷個數、筒個數、粗紗個數。對一些氨綸包芯紗紗樣,在安排臺位時,盡量安排在了機臺位上,以達到節約的目的。細紗粗紗換紗必須控制在一層以內,減少粗紗頭。各工序嚴格清車用料,減少浪費,細紗制定改紡、揩車調絲標準,減少不合格紗。
2.4節約用工管理
繼續核算各崗位的工作量,看能否“兼、并、代”崗。提高員工操作技術,針對落后員工進行重點幫教,拉開工資差距,多勞多得,優勝劣汰。
2.5節電管理
隨時關注室外溫濕度,合理使用室外新風,保證溫濕度情況下,調開空調室主風機和水泵電機,節約用電。每天關注濾塵濾網的透氣性,減少阻力,節約用電。夏季制冷溫度標準30℃,低于30℃停開一臺制冷設備或者降低其頻率。2.6節約壓縮空氣用量百萬米切疵降到200個以內,提高捻接合格率90%以上,減少不合格結頭。每天檢查壓縮空氣管道及接口,有漏氣時嚴格考核。2.7基層管理及創新管理提高管理人員對工作實事求是、上心、細心、有責任心,快速發現問題、快速解決問題。為了提高管理人員工作效率,制定處罰規定。為了抓好節假日、夜班,堅持管理人員帶班制。全員參與、群策群力、寬容失敗、鼓勵創新。一月驗一次創新,利用各種辦法讓職工提意見、建議,鼓勵全員創新突破否定,打破舊思維,以此來解決問題。
3結束語
2015年各項指標完成情況:環錠紡產量8474.4t,同比增長8.6%,其中色紡2640t,同比增長15.9%,轉杯紡產量5293.8t,同比增長2.9%。客戶反饋3次,2014年反饋11次,反饋次數大幅度減少。節棉53.55t,節約生產用電216454.6kW•h,節約空調用電633840kW•h,節約壓縮空氣折合用電168660kW•h,節約用水折合用電90860kW•h,節約機物料10482元,減少用工63人。車間在現有設備、人員的情況下,通過優化質量管理、產量管理、節棉管理、節約用工管理、節電管理、節機物料管理、安全管理、基層管理及創新管理等基礎性管理,開展技術改造管理,在滿足質量和不影響產量的情況下,縮短了設備的運行時間,縮短工藝流程,減少用工,達到了節能降耗的目的,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篇6
通過分析開工以來裝置耗能、用水情況,找出影響裝置耗能、用水關鍵的4個方面,即:水消耗、N2消耗、電消耗、蒸氣消耗,這4方面消耗占整個能耗組成的99%以上,其中電60%,蒸氣25%,循環水8%,N26%,其它1%。因此,降低以上4個方面的消耗,也就降低了裝置能耗。本文結合聚丙烯裝置實際特點,立足崗位,研究優化合理使用資源,降低消耗的方法,通過采取工藝操作優化控制,技術改造,深入開展班組經濟核算等措施,降低裝置能耗,實現裝置節能節水的目標。
1.立足崗位,優化工藝操作控制
1.1 提高循環水、冷凍水給水和回水溫差,降低裝置水消耗
針對北方冬季和夏季環境因素的影響,根據聚丙烯裝置特點,優化循環水、冷凍水的操作方法,提高裝置循環水、冷凍水總管的給水和回水溫差。對裝置各循環水用戶的用水量除環管反應器換熱器和大機組使用的循環水沒有調整外,其余換熱設備都進行調整回水閥門開度,并且建立循環水溫度、冷凍水溫度臺帳,使循環水溫差由原來的3~4℃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使循環水效能得到充分利用,循環水根據春季環境溫度變化,及時關小室內外蒸氣伴熱閥門,減少蒸氣消耗量。通過以上優化操作控制,聚丙烯裝置水消耗、N2消耗、電消耗、蒸氣消耗均有所降低。
2 立足崗位技術改造,實現裝置節能節水
2.1 凝液回收系統改造,降低裝置脫鹽水使用量
原設計中凝液系統冷卻器采用列管式換熱器,換熱面積小,換熱效果差,經常造成凝液罐超溫、超壓,需要補充大量的脫鹽水對凝液罐進行降溫,同時向凝液罐補充脫鹽水閥門是閘閥,需要現場人為手動控制,不易控制補充脫鹽水的量,造成脫鹽水浪費。
針對凝液罐需要補充大量脫鹽水,造成脫鹽水浪費的問題。我們立足崗位,充分論證,提出了對凝液回收系統進行改造,利用裝置大檢修機會凝液系統進行了改造,其改造主要內容如下:
(1)重新更換1臺冷卻器,型式為板式換熱器,增加換熱器面積,增強換熱效果,使凝液溫度降低至70℃以下,避免凝液罐D606超溫、超壓情況發生;
(2)凝液罐脫鹽水補水增加控制系統,增加一自動控制調節閥,使補水量得到有效控制,減少脫鹽水消耗;
(3)對蒸氣凝液管線走向進行改造,使裝置回凝液罐的蒸氣凝液全部回收,避免水資源浪費。
2.2 回收利用汽蒸罐及小閃線的蒸氣凝液,降低裝置脫鹽水使用量
目前,聚丙烯裝置進入汽蒸罐的蒸氣FIC501、FIC502和汽蒸罐夾套蒸氣產生的凝液直接排入到地溝內,同時小閃線一段蒸氣凝液也直接排入地溝,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水排放量的增加。針對上述實際情況,我們在經過充分論證情況下,計劃通過技術改造,回收利用汽蒸罐及小閃線的蒸氣凝液,降低裝置脫鹽水使用量。其主要內容如下:
在閃蒸框架地面增加一臺壓水器,將汽蒸罐使用的兩股汽蒸蒸氣回到壓水器前,增加Y型過濾器,防止細粉進入壓水器后,影響壓水器正常運行。汽蒸罐D501夾套排凝管線、小閃線一段回凝線管同壓水器連接,當壓水器內儲罐達到一定液位時,將凝液壓送到總凝液線回收利用。原汽蒸罐D501排凝旁通線保留,再進行Y型過濾器清理時,則汽蒸罐D501凝液改走旁通。
3.深入開展班組經濟核算分析,增強員工節能降耗意識
深入開展班組經濟核算,使節能工作與班組經濟核算有效結合,深入開展節能挖潛工作,增強員工主人翁責任感,使用新版班組成本核算軟件,用制度約束員工節能降耗意識,降低裝置能耗,向節能要效益。
(1)完善《班組成本核算考核方案》及《班組成本核考核細則》,使其更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行班組獎金與節能量直接掛鉤,加大班組核算工作的考核力度,班組核成本核算獎占班組獎金50%以上;
(2)同時根據分廠下達的月計劃,及時將月計劃,分解到每天計劃任務,確保月目標指標完成。車間根據班組每天、每旬指標完成情況及時調整工藝操作,來降低裝置各項消耗。
(3)每天及時將班組各項消耗及車間完成情況進行匯總,并將結果及時上墻,讓員工了解和掌握班組完成情況,與完成較好班組之間的差距,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使每位員工都積極參與進來,確保班組節能工作的完成;
篇7
哈爾濱石化分公司MTBE裝置于1994年7月建成投產,MTBE產量為1萬噸/年,2001年9月進行擴能改造,MTBE產量增加到5萬噸/年。裝置的特點是采用混相床催化蒸餾工藝,附屬系統包括異丁烷塔,高壓瓦斯汽化器系統及甲醇及MTBE罐區,其能耗占到全廠能耗的4.21%。降低MTBE裝置能耗10%,公司能耗可以降低0.4%以上。
1.MTBE裝置能耗組成分析:
MTBE裝置能耗主要有蒸汽消耗、電耗、除鹽水消耗及新鮮水與循環水消耗組成
2.優化異丁烷塔操作,降低回流量及壓力:
MTBE裝置異丁烷設計進料量16噸/小時,年產甲乙酮裝置原料重碳四57659噸,異丁烷69000噸,塔底重沸器熱源設計為蒸汽,蒸汽消耗為14.95噸/小時,塔盤采用普通浮盤塔盤。異丁烷塔塔頂產品異丁烷設計純度為:iC40>95%(質量),塔底甲乙酮裝置原料重碳四中: iC40
3、新增催化蒸餾塔頂冷卻器E-303A與原冷卻器E-303并聯運行,降低操作壓力:
根據殼牌節能小組思路,降低催化蒸餾塔的操作壓力,將塔壓由設計的0.60MPA,調整為0.55-0.58MPA可有效節能。因為塔壓降低介質間相對揮發度增大,回流量可相應降低。為了保證此方案運行,MTBE裝置2009年新增了催化蒸餾塔頂冷卻器E-303A與原冷卻器E-303并聯,平時停運E-303檢修時投用,解決了裝置兩年一停,E-303一年一修的矛盾。原來因催化蒸餾塔頂只有一臺冷卻器E-303,其檢修時反應與催化蒸餾塔被迫帶料停工,其它系統閉路運行裝置能耗升高,操作優化后不但降低了催化劑床層溫度,優化了催化劑的運行條件,而且達到了節能降耗的目的,并且產品質量未發生變化.
4、異丁烷塔底熱源部分采用低溫熱水
MTBE裝置新增異丁烷塔重沸器E-312B,采用二催化裝置低溫位水(溫度80-96度,流量20-350噸/小時)做熱源,原蒸汽做熱源的E-312A保留與E-312B并聯運行,夏季以E-312B為主,冬季低溫位熱源不足以E-312A運行為主。實際運行過程中熱水流量固定,通過調整蒸汽流量控制塔底溫度。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異丁烷采用雙重沸器采用雙熱源運行不但具有熱源調整靈活,熱水條件變化對操作影響小等特點,而且每小時最大節汽量約7噸。
5、停用部分介質冷卻器,凝結水密封回收:
經過車間對冷換設備進行節能潛力摸底,停用了凝結水冷卻器E-315、E-316及重碳四產品冷卻器E-314,凝結水泵安裝防汽蝕設施,凝結水不冷卻直接至公司回收管網,汽化器蒸汽與凝結水線加低溫位伴熱,停用汽化器保線蒸汽節約蒸汽。
另外為了穩定操作,車間采取控制預反應器溫度停用預反應器后冷卻器E-3001循環水的操作方案,不但節約了循環水,還避免了反應熱浪費。
按照殼牌節能專家提議,優化生產蒸汽運行壓力,由設計的0.6MPA調整為0.35-0.40,不但保證了消防蒸汽正常運行及回收至生產蒸汽而且優化了各蒸汽重沸器的換熱效率。
在P-312、P-310等泵安裝了變頻器并加強運行管理,也對裝置能耗的降底產生了一定的效果。
根據MTBE裝置催化劑的活性,合理控制氣分裝置混合碳四外甩溫度,使其比預反應器入口溫度高1-3度,預反應器溫度凝結水流量調節閥開度小于50%,節約凝結水,使催化蒸餾塔底凝結水主要供甲醇回收塔重沸器使用。
重碳四至甲乙酮原料罐自壓直供料,停運重碳四出裝置泵P-311及重碳四原料罐516#及甲乙酮原料泵P-513。每小時節電50千瓦以上。
維持原有節能措施:甲醇回收塔萃取液自壓給C-303進料。催化蒸餾塔塔底重沸器凝結水給預反進料預熱器E-301及甲醇回收塔底重沸器E-310做熱源。
6.結論
(1)、MTBE裝置能耗占全公司能耗較高,其中蒸汽消耗占能耗的比重較大。
(2)、優化異丁烷塔與催化蒸餾塔操作是裝置不需要技改就能降低能耗的主要措施。
綜上所述,采取以上措施從2004年到2010年MTBE裝置能耗由2004年的370萬大卡/噸逐步降為目前的200大卡/噸左右。
篇8
建筑行業一直是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同時也給建筑的智能化帶來了巨大考驗,智能化建筑也已成為現階段信息化技術改造的直接體現形式。而從能耗的角度進行分析,我國大部分建筑能耗逐年增加,樓宇的智能化與節能化技術已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問題。為此,在今后的建筑建設過程中,應從規劃、設計、施工以及后期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強化智能技能控制系統技術創新,徹底轉變現階段樓宇高能耗問題。在具體的工作開展過程中,應從設備配置及控制的節能策略、建筑設備的調試以及樓宇智能化技術的調試、優化等工作入手,充分利用智能化技術來提升樓宇能耗管理水平。
一、樓宇智能技能控制系統技術應用現狀與強化技術創新的意義
我國建筑智能技術在樓宇自動化控制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受到智能建筑行業產業集中度低、規模小、技術粗糙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樓宇智能化設備控制系統缺乏相應的設備運行策略,由于智能化節能使用策略的實施也就無從談起。甚至對于部分樓宇智能化節能控制系統而言,處于半自動運行或不正常運行狀態,嚴重影響了智能化節能系統的開發與應用,這無疑造成了對能源的巨大浪費。
對樓宇智能化節能系統技術的創新不僅能有效提升物業安全管理,還能有效確保樓宇內設備的正常運行。對于樓宇智能化節能控制系統而言,是對各類能耗報警信號做出快速反應的智能化中樞系統,同時也是以計算機為主的控制管理中心。為此,應根據樓宇的具體情況,建立一套完善的包括材料節能、電力節能、中央空調節能、結構、監管節能等為一體的智能控制系統,以便在降低樓宇能耗的同時,對樓宇內能耗狀況進行實時監督,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有效改善居室內決定環境質量的能源消耗。同時,對于現階段的建筑智能化節能系統而言,還應充分體現出建筑與節能、健康以及環保的和諧,從規劃設計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水、電、氣等基礎設施配置入手,從樓宇周邊環境、樓宇結構布局、氣候影響以及人的行為因素影響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以在實現高效節能的同時,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二、強化樓宇智能技能控制系統技術創新的有效途徑
(一)建筑材料創新,利用節能材料
對于我國現階段的建筑而言,建筑能耗已成為社會總能耗的重要組成成分。一方面,我國能源緊缺,能源形勢嚴峻;另一方面,建筑在規劃、設計以及施工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能源浪費,在材料的應用過程中表現的尤為突出。為此,在今后的樓宇設計、施工過程中,應加強耐沖擊、高保溫、抗折壓能力強的新型節能材料,以有效提升墻體的保溫效果。
墻體保溫材料種類較多,分有無機類、有機類與其他種類的材料,有機類。對于目前的應用而言,發泡塑料板材、顆粒類、巖棉等材料應用仍然占有較大比重,而玻璃發泡材料、水泥發泡材料、墻體字保溫材料、保溫裝飾材料以及相變材料等材料的應用仍然較少,這些材料均是新型的高性能保溫隔熱材料。同時,還應加強如膨脹珍珠巖、聚苯板、巖棉、爐灰、爐渣、粉煤灰等傳統保溫材料的應用,這些材料在建筑中的應用既節能,又經濟環保,能有效滿足樓宇建設可持續發展需求。
(二)建立只能照明控制系統,有效節約能源
為有效解決能源,還應建立一套完善的樓宇照明智能化控制系統,在符合總線標準的前提下,選擇以弱電總線通訊的方式來控制強電末端設備,以強化對燈光設備、安全防范、設備、AV設備及HVAC設備控制的開光控制、分散集中控制、調光控制開關控制、延時控制、遠程控制、紅外線控制以及與其他設備系統的聯動控制,控制方式方面靈活、易于維修與維護且自動化程度高。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生活環境質量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為了滿足這種需求,新型樓宇建筑必須安裝更為先進的智能技能照明控制系統,以滿足不同使用者對于智能使用與管理需求,為樓宇建設者、用戶等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三)強化技術創新,實現門窗節能
對于樓宇建筑能耗而言,門窗是最為薄弱的部位,在總樓宇能耗中占有較大比重。其中,冷風滲透約占門窗總能耗的三分子一左右,傳熱損失占到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因此,在對門窗的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這一問題,強化技術創新,在確保采光、管徑以及通風等要求的同時,盡可能提升外門窗的氣密性,從而優化其自身的保溫性能。在此過程中,還應盡可能地降低樓宇住宅外門窗洞口面積,降低冷風滲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門窗自身的傳熱損失。同時,除了應采取提升外門窗的氣密性等常規的節能措施外,還應對住宅窗墻比,降低冷空氣滲透,并充分借助建筑智能化控制技術,實現門窗的自動開啟,以降低由認為因素所造成的熱損耗與冷滲透。
(四)充分合理利用能源,強化地熱能源利用
為了提升樓宇能源利用率,還應加強對地熱能源的利用。在冬季可“取”出地熱中的熱量,給樓宇室內供暖;在夏季,將樓宇室內的熱量“取”出來釋放到地能中去。在現階段的樓宇智能技能控制系統的建設過程中,應首先考慮加強智能化地熱供暖和供熱水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以提升地熱清潔能源的利用率,滿足對于能源利用的生態化需求。
(五)合理利用智能建筑自控系統,設置機電設備的啟停控制時間
在智能化建筑控制系統建設過程中,應加強對于智能化啟停控制技術的開發與完善,通過對機電設備最佳啟停之間的計算最佳啟停時間的計算,縮短不必要的設備啟停時間,以此來實現樓宇建筑節能的目標。對于實行階梯電價的部分地區而言,應充分利用智能樓宇建筑自控系統,在用電高峰期選擇投入應急發電設備,在用電高峰時,自動卸除不必要的設備。通過對這些措施的實施,能有效實現避峰運行,降低用電高峰期用電負荷,從而減低樓宇用電設備運行費用
(六)構建中央空調智能化節能控制系統,降低能源損耗
在對樓宇中央空調的設計過程中,泵型號的選擇是由最大負荷所決定的,而泵的定功率往往要大于設計的最大功率,這就造成了中央空調設備選型的能源浪費。同時,受到內外界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系統的實際負荷處于不斷變化過程中,多數時間內都處于部分負荷狀態。為此,應強化技術創新,在樓宇中央空調中加裝“中央空調節能控制系統”,對冷凍水泵、冷水機組以及冷卻水泵的工作狀態、樓宇室內外溫度、冷凍、冷卻水供回水溫度、冷凍水壓差以及主機設備功率消耗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控,以提升設備運行的智能化運行。與此同時,還可通過計算機網絡對整個樓宇中央空調系統的運行狀況進行動態監控,以有效提升樓宇管理人員對用電設備的管理水平,同時也實現了樓宇空調系統的遠程操作控制功能。
與此同時,還應加強智能化照明能效管理系統、供排水電效管理系統等樓宇各項功能系統的建立,以達到集中管理與分散控制的目的。智能化能效管理系統的建立還可實現對整套樓宇節能系統的自動化管理,并對各個子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檢測,在系統出現異常運行狀況時,進行異常信息自動報警,根據設備運行狀況的動態記錄數據與所顯示的多種實時參數來提升樓宇智能化能效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與運行成本。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樓宇智能技能控制系統技術創新工作,對提升樓宇能效管理水平,實現樓宇運行管理的集約化、智能化、自動化發展等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在今后的樓宇規劃、設計、施工過程中,應加強新設備、新技術的完善與創新,順應時代需求,強化對于樓宇智能化控制系統的研究與應用,以在實現降低樓宇能耗的同時,滿足人們的日常居住需求。
篇9
摘 要:我國污水廠建設存在嚴重的“重水輕泥”現象,導致大量污泥“積壓”,未得到合理的安全處理處置,存在二次污染的隱患。近年來,國家對于污泥的處理處置日益重視,但目前我國正在運行的市政污泥處理處置工程,均存在能耗高、核心裝置故障多、工藝運行不穩定的問題,導致我國市政污泥的能源化與資源化利用水平低等的共性問題。本項目通過開發節能降耗型污泥脫水技術,實現污泥的能源化與資源化利用,建設污泥減量及資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在保持污泥原有有機質和熱值等有益成分不變的前提下,通過研究生物瀝浸預處理污泥工藝與技術,顯著改善污泥機械脫水性能;開發高效節能污泥機械脫水設備,將污泥含水率降低到60%以下,同時保證預處理環節和脫水設備實現自動化控制,數據自動采集,實時監控。在此基礎上,研發深度脫水半干化污泥建材化的利用途徑,通過技術集成優化,形成市政污泥高效脫水關鍵設備設計準則、運行指南和技術標準,為我國污泥資源化利用及其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深入分析測試了污泥基本性質,通過對采集了典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進行了50多個指標的分析測試,了解里了污泥水分狀況以及表面電荷情況,為污泥脫水性能的調理奠定了理論基礎。結果上看,城市液態污泥比阻大,難脫水;污泥富含有機質和氮磷植物養分;也含有重金屬和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研究了污泥生物瀝浸處理中微生物區系和EPS對脫水性能的影響。污泥經過生物瀝浸處理后可通過隔膜廂式壓濾脫水機一步脫水到含水率?60%的污泥餅。但生物瀝浸提高污泥脫水性能的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本年度主要從自養菌和異養菌菌落形成單位數(CFU)的相對變化及EPS兩方面來探討其影響機制。改良式化學調理劑的研制及其調理機理研究。 針對含水80%左右的脫水污泥,在研制添加量低(污泥干物質的15%以下)、成本低、易產業化、滿足后續資源化利用的調理劑方面做了深入研究。節能降耗模塊化立式污泥脫水裝備的研發。針對目前污泥廂式或板框壓濾脫水設備占地大、自動卸料和濾布清洗的效果不好;濾布變形較大、易損壞、壽命短等問題,研發占地少節能降耗模塊化立式污泥脫水裝備,對裝備構件中可變腔式過濾模塊構型、過濾模塊間自動密封技術、濾料自動脫落裝置等做了研究,探討了生物瀝浸處理污泥焚燒處置效果及影響因素。比較了生物瀝浸處理后深度脫水污泥(含水約60%)與常規脫水污泥(含水約80%)在室溫條件下水分蒸發速率的差異,以評價其干化效果。
關鍵詞:節能降耗 ; 污泥脫水; 建材制備
Abstract:There is a serious "wastewater first, sewage sludge second" phenomen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large number of sludge has not been safely treated and disposal. Recently, the government has paid more and more efforts on the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but problems such as high energy, multi-core device failure, process running instability were existed in current methods. This project has developed energy-saving sludge dewatering technology,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sludge uti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ludge reduction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As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organic matter and calorific value and other ingredient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mechanical sludge dewatering performance was achieved by studying bioleaching pretreated sludge process and technology. The energy efficient mechanical sludge dewatering equipment could be used to reduce sludge moisture content below 60%.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treatment part and the dewatering equipment were combined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 data collection, real-time monitoring. The formation of municipal sludge dewatering efficiency of key equipment design criteria, operational guideline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sludge should be done.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sludge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the typical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sludge. More than 50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to study where the moisture and surface charge conditions. These tests perform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ludge dewatering process. In the results, the liquid sludge performed higher specific resistance, which made the sludge difficult to dehydrate. The sludge bioleaching process and EPS effects on the sludge dewatering performance were studied. After bioleaching sludge could be treated to a moisture content of 60%. The relative change of EPS and autotrophic bacteria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 were learn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mechanism.
Key words:energy-saving, sludge dewatering, construction material preparation
閱讀全文鏈接(需實名注冊):http:///xiangxiBG.aspx?id=64318&flag=1
篇10
近幾年來,中國的制造行業在國際上聲名鵲起,“中國制造”幾乎遍布全球。相對而言,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第一電線電纜生產國。然而,在“世界第一”的光環的籠罩下,卻是一片襤褸景象。國內的電線電纜行業存在企業數量多、競爭激烈、產業集中度低和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多重問題。再加之政府對節能減排政策的管理力度加大,許多電線電纜制造企業都在苦苦求生。唯有企業內部加強能源管理,提升內部經濟效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方能生存發展。
一、電線電纜制造企業概述
目前,電線電纜制造業占據著中國電工行業四分之一的產值,也是機械工業中僅次于汽車行業的第二大產業。而且電線電纜制造產正處于在成熟期的發展階段。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以及電線電纜企業的大規模發展和國際市場的需求減少;再加之沒有自主研發屬于自己的生產線,多數依靠外力;銅鋁等原材料的價格浮動,勞動力價格和能源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產能過剩,這無疑是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沒有效益,連生存都是問題,當然更談不上發展了。基于這種嚴峻的生存局勢,企業必須加強對企業自身的內部管理。由于制造行業都是以原材料為主的行業,所以要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生存和發展必須把節能降耗放在首位。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爭取市場的主動地位,達到生存和發展的目的。當然想要提升企業內部管理,電線電纜生產設備的管理至關重要。制造企業都遵循全生命周期管理,它是指管理產品從需求、規劃、設計、生產、經銷、運行、使用、維修保養、直到回收再用處置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與過程。這不僅是一門技術, 還是一種制造的理念。電線電纜生產設備的管理分為一前一后兩個周期,遵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生產設備是生產制造的工具,制造性企業對于生產設備的投入成本比重很大,要想內部控制,開源節流,提升內部管理效益,必須重視生產設備的管理。因此對于電線電纜制造企業而言,生產設備的管理是制造企業的優化資源配置的關鍵。電線電纜企業要在確保技術先進和經濟合理的原則下,自主研發或者購買、租賃生產設備,定期檢查、維修設備,保證其在生產時擁有良好的技術狀態和性能,滿足企業生產所需。電線電纜企業在做好生產設備管理的同時,還要積極引進先進的制造技術和管理技術,結合企業自身,取長補短,加強企業生產設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降低生產制造的成本費用,做好生產設備的節能,完善企業生產設備制度管理水平,從而提升生產設備的管理水平,做到內部的開源節流,管理控制有效益。
二、電線電纜制造企業節能降耗管理措施
1、加強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建設,制定節能降耗目標責任制度。在企業內部建立能源管理領導小組,并且制定制定節能降耗目標責任制度,實施獎懲。讓企業的全體員工都參與進來,做到人人有責,促進節能降耗制度的長遠有效運行。另外,對于生產車間的能源使用情況,還可以分月分季度的進行公示,對于能源使用不超標甚至節省的車間進嘉獎,對于對能源節省作出貢獻的員工進行特別獎勵。這樣做有利于調動員工的參與節能降耗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企業節能降耗的管理目標。電線電纜的生產是需要各個部門之間通力配合的,對于生產環節的各個步驟一定要按照規定來執行,不能偷工減料,貪圖私利,一定要保證產品質量。最近比較出名的西安地鐵三號線所用的陜西奧凱電纜存在問題事件引發了社會輿論,國家各地方政府都開始了專項整治電線電纜制造企業。因此對于參與生產的設備管理人員,原材料采購,技術人員等一定要選取自身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過硬的人才,不可濫用任用,將與崗位不符的人任用到崗位上。知人善用對于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是關鍵,這樣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
2、企業內部大力宣傳節能降耗,增強企業員工的節能降耗意識。企業可以在自家的車間廠房墻上粘貼提示標語,如:節約能源,從我做起;不要讓世界上最后一滴水變成人類的眼淚等,還有公司網站的宣傳,會議上的宣傳,都要落到實處。以此來提醒員工要有節約意識。對于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進行專人檢查以此來督促員工的節約意識。比如說下班時對于辦公電器一定要斷電等。另外,企業還可以組織內部員工舉行節能降耗競賽活動,對于有節能方案或者建議的員工,進行嘉獎。組織員工觀看關于節約環保的視頻或者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組織員工進行節能降耗的基恩能夠培訓,充分發揮員工主人翁精神。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增加員工節能降耗意識,還有利于企業節能降耗實施力度的加強。從而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生產組織部門對于每一道工序都要嚴格把控,按時按質的完成生產,避免造成能源的浪費。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聯系,對于政府的監管給予最大的支持力度,防止違法行為、惡性競爭的出現,擾亂電線電纜市場運行。
3、專項整治,狠抓重點。生產車間是能源損耗的主力軍,因此生產車間的組織管理一定要科學合理,工序流程一定要嚴格把控,質量管理小組巡回檢查,操作人員自查,杜絕因生產工序失誤造成的浪費。對于企業各個部門要進行專項管理。如銷售部門以降低銷售、應收款、產成品等資金占用為重點;采購、生產、流通系統以降低原輔材料、五金備件、在產品等資金占用及能源消耗、退廢為重點,材料采購一定要選取合格的優質供應商;技術研發系統以改進工藝、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為重點,運用先進工藝在確保降低對原材料損耗的同時提升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如使用變頻調速技術,該裝置是由變頻調速器和變頻調速電動機組成。由于調速沒有轉差損耗,還可以根據負載的化及時改變電動機的輸出功率,達到節能的目的;設備、物流、行政、人事、財務系統以降低各種費用為重點,精打細算,減少不必要的開支,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作出貢獻。
三、結束語
近幾年來,電線電纜制造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形勢不容樂觀,節能降耗是企業生存發展絕對的選擇。為了促進企業健康長遠的發展下去,這場持久戰一定要堅持下去。只有取得這場持久戰的勝利,才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
篇11
在我公司五個水廠中,有三個水廠設備陳舊落后,產能低下,只能低負荷運行。二水廠、三水廠是近幾年新擴建的水廠,設備好、效率高、節能降耗幅度大,是生產中優先運行的設備。二水廠1998年擴建投產,采用法國DEGREMONT公司技術,設備先進、高效。三水廠2006年投產,設計中采用了快速混合、紊流多微渦反應、小間距斜板淺池沉淀、恒水位等速過濾V型濾池、全流程自動控制等國內外先進設備。二、三水廠節電22%,節水34%,節省人力52%。不僅節能效果好,而且出廠水質全面達標。經五個水廠權衡利弊考慮,我們進行水廠優化生產調度時,使二、三水廠承擔60~65%的負荷,其他三個水廠承擔35~40%的負荷。2 把好設計關,應用變頻調速技術,使水泵在高效區工作。
我公司三水廠舊系統取水泵站,始建于1975年,因設計原因泵房室內地面沒有下臥到合適的標高,投產后最大取水量為9.5萬m3/d,為設計值的88%,為水泵額定值的79%。每m3水耗電量為0.124KWh,比新建泵站取水機組每m3水耗電量高36%。鑒于上述情況,我們在2006年投產的新泵站中,安裝了三臺上海KSB水泵廠的RDL-600-670A水泵,其性能參數為Q=2800~4800m3/d,H=22~33m,配套電機功率為355KW。該泵的特點是:結構合理,效率高,抗汽蝕能力強,運行可靠,效率η≥80%(比原來提高3%~5%),水泵設計安裝標高比舊系統取水泵低4.86m,達到自灌啟動,單機平均出水流量經測試為4500m3/d,滿足設計要求。每送1m3水電耗為0.079KWh(比過去節電36%)。新泵站采用高壓變頻調速,對取水泵355KW/10KV 3臺機組采用北京利德華福HVRSVERT-A10/030大功率變頻器對兩臺變頻機組進行一拖二開環運行方式,即根據清水池水位手動調節頻率,一般頻率運行在38~45Hz之間。不僅滿足了取水量的要求,還有效地降低了電耗。對送水泵560KW/10KV 3臺機組選用HVRSVET-A10/045帶手動一拖二旁路的變頻器進行閉環運行。變頻器有效的水泵閉環控制功能使水泵調節平滑可靠,轉速無波動,電網側功率因數提高0.96以上,單臺機組節電率達32%以上,三水廠每年節省電費100多萬元。除此以外,變頻調速、恒壓供水技術,在一水廠、二水廠、四水廠都得到了應用,效果亦然。3 大力降低供水管網的漏損率。
吉林市管網漏失率長期居高不下,在40%左右徘徊,并愈演愈烈。為降低漏失率,公司采用外聘與內查兩個隊伍,齊頭并進。所謂外聘即:招聘河北保定金迪,長春市鑫龍兩支探漏隊伍;內查是公司客戶服務中心成立一個探漏科。三支隊伍各自承擔區域查找管網。自2007年5月至2008年末,用累積一年半的時間在船營、昌邑、豐滿、龍潭四個區域的16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幾只隊伍分片包干,用LD-96漏水探知機。艾格瑪(Eigma)多頭數字相關儀,英國RD-320井蓋定位儀;2M聽漏桿等儀器在長1000公里的輸配水干線路徑上,晝夜兼程,采用路面聽音、閥栓聽音、閥栓漏水聲波探測、管道探測、GPRS衛星定位法共探測出地下暗漏298處,并及時修復。制止漏水量2102 m3/d,相當于每年1840 萬m3/年流量,全年可創造價值1200多萬元。使吉林市的供水形勢有所好轉,基本解決了部分區域吃水難的問題,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言而喻。自展開該項工作以來,截止2009年七月份,我公司的日供水量比2006年降低3.4萬m3/d,降幅為11%;供水的產銷差率降低了8個百分點。
4 進行市區管網的二次供水改造,提高輸配水能力,降低管網的能源消耗。
吉林市有231065戶居民,108萬二次供水人口長期面臨“吃水難”的局面,自二〇〇二年起進行二次供水改造工作,獲益匪淺:4.1 新上了DN800、DN700、DN500三條過松花江管線,使全市船營、昌邑、龍潭、豐滿四個城區達到聯網供水。4.2 鋪設DN500至DN1200大口徑管線60多公里,新上DN63~DN325的UPVC、PPR、PE塑料管線380公里。4.3 將原來935個加壓泵站減少到100個(規劃),可節省建筑面積10萬㎡,相當于節省資金2.5億元,節省設備及配管費1.5億元,合計4億元。4.4 節省值班人員1700人,每人年薪以2萬元計,每年可節省人員工資0.34億元。4.5 改造前電機總容量為15000KW,全年耗電量9198萬KWh,改造后電機總容量為4900KWh,為改造前的33%,采用微機變頻調速恒壓供水設備,并有75%的泵站取消了清水池,采用無負壓供水節能效果好,全年總耗電量2125萬KWh,比改造前節電77%,相當于每年節省電費5814萬元(0.822元/KWh)。4.6 遠程控制自動化程度高,保證全市24小時供水,方便了用戶。5 開展增收節支活動成效可觀。
篇12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化的腳步不斷加快,城市的人口也隨之逐年的增加,工業也不斷加入進來,生活的污水的排放量自然是成倍的增長。近年來,為了及時完善的處理好城市的污水,減輕水環境的壓力,我國在城市污水處理廠方面取得了迅速發展。據統計,截至10年底,全國已建成2157座污水處理廠,在建污水處理廠有1949座。當然在保證城市污水處理“量”的過程中,城市污水處理的“質”也隨之面臨著不斷地新的挑戰。隨著城市人口的集中及工農業的發展,水體的富營養化問題日益嚴重,人們對污水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才能夠更經濟更有效地從污水中去除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兩種主要元素氮和磷,成為污水處理研究的熱點。許多污水處理廠為了滿足新的排放標準,將面臨著現有處理工藝的改造、運行方式的改變和出水水質的改善等問題。
近些年來,由于經濟基礎的不斷地進步,科學技術也在不斷地進步當中,現如今AnaerObic-AnOxic-Oxic (AAO)工藝已是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工藝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污水脫氮除磷工藝,其處理出水的達標排放和運行過程的節能降耗對于保護我國地表水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受到進水負荷波動等因素的影響,AAO工藝通常較難保持穩定高效的污染物去除能力。目前已建的污水處理廠一般都是通過穩態設計方法確定構筑物尺寸和運行參數,設計中使用較大的安全系數來克服進水的動態變化,保證系統運行過程的安全。這一方面增加了處理系統的建造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處理工藝絕大部分時間內運行在非滿負荷條件下,導致系統的運行能耗的升高。
一、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控制
二、 AAO工藝運行中的問題
AAO工藝的目標就是達到脫氮除磷的效果,即在保證COD和SS 去除效果的前提下脫氮除磷,脫氮和除磷相比,脫氮優先,其次是除磷,因為脫氮很難用化學方法完成,而除磷比較容易用化學方法實現,當碳源不足時,一般可以用加藥的方法除磷。目前國內運行的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入水負荷變化較大的問題,最高瞬時進水量和最低瞬時進水量相差2-4 倍,運行中瞬時負荷變化比較劇烈。
針對入水的大幅度動態變化,一般均會采用較大的安全設計系數,所以國內的A2/O工藝的設計條件一般是夠用的,而運行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當高負荷時能夠達到滿足反應器運行效果良好的溶解氧條件,而在低負荷時就會使好氧反應器內的溶解氧過高,同一區域的高溶解氧濃度可以達到7-8mg/L,低溶解氧濃度只有0.2-0.3mg/L,同時同一反應器內部的分布也很不均勻,并且可以通過回流而影響到厭氧和缺氧區的溶解氧濃度,厭氧段達不到厭氧狀態,缺氧段有的也達不到缺氧狀態,破壞反應條件,導致工藝脫氮除磷效果不好。
三、 AAO工藝的控制策略
AAO 工藝過程中,生物除磷脫氮工藝處理污水效果與DO、內回流比r、外回流比R、泥齡SRT、污水溫度及PH 值等有關,其中回流和好氧段曝氣能耗是污水廠耗能主要的組成,在保證出水水質的條件下,針對入水水量和水質的動態變化,綜合考慮工藝構型特點、各處理單元性能、硬件設備功效,優化工藝運行過程,提高工藝運行的精確性,使反應池內生態環境達到最優狀態,通過精確的曝氣和回流,降低需氧量并減少回流,在出水達標的情況下,提高運行效率,以達到節能減耗的目的。
AAO 工藝主要的可控制變量有排泥量、外回流比、內回流比、曝氣量及分配方式。其中,排泥量常用于調整活性污泥系統的污泥齡,或維持一定的反應區污泥濃度,需要調整的頻率比較低,且排泥量也受到實際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能力的限制,所以在前饋控制策略中不作考慮。而外回流、內回流以及曝氣卻直接和以小時為單位快速變化著的進水負荷相互作用,共同決定了活性污泥系統的動態處理效果,因此它們的設定值需要跟隨進水負荷動態調整。
對于AAO 工藝中的三個主要控制變量:外回流量、內回流比以及溶解氧設定值,都可以根據進水負荷進行控制。考慮到在生產實際中氨氮濃度易于測量,且對于同一污水處理廠進水氨氮占總氮的比例較為穩定,可以用進水的氨氮負荷來表征總氮負荷。因此,在前饋控制中,使用進水COD負荷、氨氮負荷及COD 與氨氮濃度的比值(C/N)作為監測自變量,根據其不同的數值水平調節A2/O 工藝的各項運行參數。
四、控制策略的應用
篇13
二、成立領導小組為了更好的落實節能降耗的工作目標,成立節能降耗工作檢查小組,負責檢查落實節能降耗工作開展情況,領導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對節能降耗進行具體指導監督,并檢查日常節能管理,從節水、節電、節村、節油等方面每月開展檢查,督促各單位每月上報各方面消耗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