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最基礎的中醫知識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最基礎的中醫知識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最基礎的中醫知識

篇1

篇2

依照2011年12月31日國中醫藥醫政發〔2011〕54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修訂中醫住院病案首頁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病案首頁管理辦法,本人對某三甲中西醫結合醫院2014年出院的300份電子病案首頁進行隨機抽取,統計結果如下:

300份中西醫電子病案首頁缺陷調查表

一、首頁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本信息。電話號碼、現住址和郵政編碼等項目漏填占缺陷率58%,給今后醫務人員了解、追蹤醫療服務效果,給予患者健康指導的隨防工作造成不便。缺少聯系方式,患者住院期間萬一病情發生突變,聯系親屬時也帶來困難。

(二)診斷信息。由于中西醫結合醫院,診斷上除了有西醫診斷,還有中醫診斷。

1.用西醫診斷取代中醫病名或者不按規定使用。如把西醫診斷“瘢痕攣縮畸形”“尿道下裂”當成中醫病名使用;急性闌尾炎用“腹痛”,不用中醫對應的病名“腸癰”,慢性腎功能衰竭不按國家標準用“腎衰”,用“水腫”等等,導致中西醫病名對照統計表不準確,中醫臨床路徑需要統計數據時,不能從中醫病名索引中提取。

2.西醫診斷:主要診斷選擇不當,如確診是室間隔缺損的先天性心臟病,主要診斷仍然填寫先天性心臟病;明確分型為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冠心病仍用冠心病作為主要診斷,導致收治病種分類的疾病譜發生錯誤;損傷的外部原因籠統地填為外傷,車禍,未能盡量詳細填寫是小汽車駕駛人員與行人相撞的交通事故,還是從樓梯或臺階上跌落造成損傷的外部原因等,給病案編碼造成困難,也對上報的衛統表真實性產生影響。

(三)手術信息。手術切口填寫不準確,如把闌尾炎切除術Ⅱ切口寫為Ⅰ類,使醫院一類切口的例數增多;把大手術填寫成小手術,如把髖(膝)關節置換術手術級別錯誤的填寫為1(小手術)。手術分級管理是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醫院評審時主要評價項目之一,手術分級管理明確各級醫院和醫師的手術權限;規范醫療行為、保證醫療安全;維護患者利益,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合理配置和使用醫療資源,手術等級填寫錯誤導致統計醫院大手術的例數比例下降,手術級別與醫生權限不相符。

(四)其它信息。危重病人搶救統計:病程記錄有搶救記錄,但首頁漏填寫。住院危重病人搶救統計表反映醫護人員搶救時機是否及時、診斷、搶救技術是否正確,同時了解危重病人的疾病構成,漏填寫導致危重搶救統計表失真。

二、干預對策

(一)強調病案首頁質量意識。病案首頁有164個空格,每一項目的制定都有明確的意義,是高效再利用病案資源的基礎,是臨床、教學、科研進行病案查詢檢索的途徑,是上報衛統表4-2醫療統計最基礎的數據來源,病案首頁填寫的好壞將接影響到醫院各項工作指標的統計和醫院各項醫療統計上報的數據質量,還直接影響醫生工作量,績效考核,職稱晉升等等。使醫生認識準確填寫首頁的必要性,自覺重視并提高病案首頁質量意識,才能降低病案首頁缺陷的發生頻率,保證醫療信息和各類統計報表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靠性,對促進醫療質量和提高醫院管理水平起積極作用。

(二)加強培訓,規范病案首頁填寫。1.通過舉辦培訓班將病案首頁項目填寫說明下發到各位醫生手上,對新來的醫生、實習生、研究生進行重點崗前培訓,對照《通知》一一講解,使他們掌握首頁填寫的標準,從而提高病案首頁質量。2.由于第八版以前的醫學院校的教材里無國際疾病分類知識,許多臨床醫生對國際疾病分類基礎知識不熟悉或者不了解,必須請質量控制專家進行培訓,才能減少首頁填寫中出現的錯誤。3.加強西醫醫生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培訓。中西醫結合醫院,有部分西醫醫生入職后雖然接受100學時的中醫理論知識的培訓,但中醫理論知識仍薄弱,從收集的數據可見,對中醫診斷病癥仍然不熟悉,因此,將存在問題反饋給相應的臨床科室,臨床科室針對本科室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對本科西醫醫師對照《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B/T15657-1995》國家標準進行培訓,從而保證中西醫病案首頁的質量。

三、加強質控

(一)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根據法律、法規健全和完善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如病歷書寫制度,住院電子病歷書寫管理暫行規定(試行),病歷質量管理規定,病案復印制度,住院病歷等級標準及獎罰規定,住院病歷檢查評分標準,病案(病歷)封存、啟封制度等,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及量化考評指標,并保證落實到位,使病案的每一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落實三級質控。主管醫生為一級質控員,對病案首頁填寫負完全責任,二級為各科室的質控醫師,對每份出科的病案進行質控,三級質制為科室主任,使缺陷病歷在歸檔前得到修正。質控部和病案室負責病案質量評價工作,按照醫院制定的評價標準逐份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每月將評價結果匯總后分別報醫務部和各臨床科室,通過評價反饋,使病案首頁填寫質量持續提高。

(三)開展優秀病歷評選。優秀病案評展是醫務人員學習借鑒的有效資料,定期組織優秀病歷評選活動,展出優秀病歷,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促使醫務人員從思想上提高認識,重視病歷的書寫。

(四)獎優罰劣。將缺陷病歷與個人利益掛鉤,對有嚴重缺陷的電子病案首頁如:未填寫病案首頁、血型填寫錯誤等實行一票否決,扣除主管醫師2000元,到病案室學習工作一個月,重點學習《住院電子病歷書寫管理暫行規定》和《住院病案首頁部分項目填寫說明》,促使醫務人員高度重視病案首頁填寫質量。

四、 提高病案人員的業務水平

病案編目人員除加強自身學習如檔案學、病理、生理、解剖、醫學統計學,臨床各學科外,還應經常參與疑難編碼討論,總結積累編碼經驗,有條件的可外出進修,與同行互相交流學習,不斷提高編碼質量。

工作中,注意查看入出院記錄、病程記錄、手術操作記錄、病理、化驗、檢查等結果,對有疑問的編碼,與臨床醫師溝通交流,并結合國際疾病分類及中醫病證分類知識以科學、客觀、真實的態度完成首頁診斷信息的編碼工作。

五、 完善電子病案首頁系統

利用計算機提高病案首頁的書寫質量與自動質控。基本信息、檢驗信息系統能提取的避免手工填寫,減少醫生工作量,提高準確性;對衛統報表4-2必填的項目進行自動檢查及智能判斷,缺項漏項智能提示;手術級別自動關聯,將手術名稱―手術級別―手術醫師權限綁定,手術日期大于或者等于入院時間,小于或者等于出院日期;特殊信息系統進行關聯、提醒:如腫瘤疾病必有形態學編碼,損傷、中毒必有外部原因編碼,新生兒必填出生時體重、死亡必填是否尸檢;一些診斷進行特定范圍設置:如B26.0、C60-C63……只限于男性,A34、C51-C58等只適用女性等,自動質控提高首頁質量。

在大數據背景下,病案首頁不僅為統計工作服務,也成為醫院醫療服務工作的客觀數據反映,所以病案首頁在病案管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營造全員抓病案質量,并層層把關的氛圍,確保病案信息的準確、及時、完整、規范,才能充分發揮病案的價值,病案才能真正的被利用。

篇3

1研究資料與教學方法

1.1學生資料

選取成都醫學院2013級全科醫學本科綿竹班60名學生為實驗組,其中男性30名,女性30名;年齡21~24歲,平均年齡(22.5±1.2)歲;從大一至大三學習成績為60~98分,平均成績(76.2±21.9)分。在年級方面,18例為一年級,30例為二年級,12例為三年級。另選取成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2013級全科醫學本科生60名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5名,女性25名;年齡22~24歲,平均年齡(22.9±1.4)歲;從大一至大三學習成績為60~99分,平均成績(77.1±23.8)分。在年級方面,19例為一年級,28例為二年級,13例為三年級。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在性別、年齡、學習成績、年級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學生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教學方法

(1)對照組在成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接受常規理論教學,教學過程中主要運用講授法,教師將相關知識傳遞給學生。(2)實驗組在綿竹市人民醫院接受全程導師制下的互動教學,實施導師與學生互動模式: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醫院根據醫學院教學大綱的知識和技能目標的要求和全科醫學教育要達到培養職業興趣、穩定職業信念和建立職業規劃的培養目標,導師和學生共同制定導師的任務和學生要達到的考核目標,并采用網絡教學,信息化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導師和學生分別完成自己教與學的任務。

1.3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

采用問卷形式將兩組學生對全科醫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全科醫學基礎理論、社區衛生服務概述、以人為中心的健康照顧、以家庭為單位的健康照顧、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照顧、以預防為先導的健康照顧、婦幼與老年保健中的全科醫學服務、全科醫學中醫患關系與溝通、慢性病的全科醫學處理、健康檔案的建立和全科醫學教育[2]。同時,教學前后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將其成績詳細記錄并比較。對兩組學生培養職業興趣、穩定職業信念、建立職業規劃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以對其教學效果進行評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等計量資料采用標準方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兩組學生對全科醫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掌握、教學效果等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教學結束后發放調查問卷120份,收回120份,收回率為100.0%。2.1兩組學生對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實驗組學生對全科醫學基礎理論、社區衛生服務概述、全科醫學教育的掌握程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對以人為中心的健康照顧、以家庭為單位的健康照顧、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照顧、以預防為先導的健康照顧、婦幼與老年保健中的全科醫學服務、全科醫學中醫患關系與溝通、慢性病的全科醫學處理與健康檔案的建立的能力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1。2.2兩組學生教學前后的考核成績變化情況比較教學前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之間的差異不顯著,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886,P>0.05),教學后實驗組學生的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303,P<0.05),2.3兩組學生的教學效果比較實驗組學生職業興趣的培養、穩定職業信念和建立職業規劃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2.83,x2=11.14,x2=9.35;P<0.05),見表3。

3教育教學模式優化效果

傳統理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運用講授法,雖然能夠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但是卻無法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缺乏思維,進而無法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也無法讓學生對知識及技能進行直接體驗,將最直接的感性認識提供出來[3-5];在21世紀“對素質教育進行推進、對創新人才進行培養”的需求很難得到有效滿足[6]。而全程導師與學生互動模式采用科學的系統論將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及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依據教學內容及任務將多種教學方法、形式綜合利用起來,對啟發式教學進行大力實施,使教學中各要素最佳組合形成,從而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7-12]。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對全科醫學基礎理論、社區衛生服務概述、全科醫學教育的理解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對以人為中心的健康照顧、以家庭為單位的健康照顧、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照顧、以預防為先導的健康照顧、婦幼與老年保健中的全科醫學服務、全科醫學中醫患關系與溝通、慢性病的全科醫學處理以及健康檔案的建立的能力等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培養職業興趣、穩定職業信念、建立職業規劃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全程導師與學生互動模式在全科醫學生教育中較常規理論教學效果良好。

篇4

中醫學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理論獨特、療效卓越,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傳統文化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上亦享有較高的聲譽。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經過多年的風雨路程,基本建立了多形式、多層次、多專業的中醫教育體系,初步實現了中醫人才培養的規模化和教育管理的制度化。隨著日益增長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我國中醫藥研究院校大幅度地擴大了招生規模。中醫院校承擔著培養中醫高級人才的使命,人才培養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中醫教育的未來,決定著中醫的發展水平。中醫研究生教育更是中醫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最高層次的教育,肩負著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高層次人才的重任,特別是在擴招、辦學規模迅速擴大的新形勢下,對中醫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種重教科書、重課堂教學的灌輸式模式,雖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弊端日顯突出,忽略學生思維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對大規模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局及不斷更新的診治指南知之甚少,教學內容與實際的臨床、科研應用嚴重脫節,使學生畢業后很難適應快速的知識更新的現狀。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將臨床流行病學和信息技術與中醫學相結合,直接為中醫臨床、科研提供信息指導,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及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近年將其應用到中醫研究生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將成為醫學教育模式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EBM的基本概念

EBM在近年來國際醫學領域迅速興起,已成為被關注的研究熱點。EBM以證據為基礎的醫學,強調以國際公認的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和系統評價的結果作為評價某種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效力等級最高的證據,是確定某種治療措施是否利大于弊的最可靠的金標準。EBM提倡將醫師個人的中醫臨證實踐經驗與客觀的科學證據結合起來,推薦醫療決策應盡量以客觀研究結果為依據,即在個人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從日新月異的醫學科學發展中獲得最新的、論證度最高的論據,從而不斷地提高臨床診療水平,將最正確的診斷、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服務于每位具體的患者。EBM并非要取代臨床技能、臨床經驗、臨床資料和專業知識,它只是強調醫療決策應建立在最佳的科學證據基礎上。EBM逐漸向臨床科研、醫學教育等方面交叉、滲透、融合,循證治病、循證科研給中醫工作者及研究人員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成為兩者的結合點。

二、EBM在中醫內科研究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中醫臨床醫師臨證診病時,應以仔細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為基礎,通過分析、綜合,辨別疾病的病因、性質、病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然后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即辨證論治。中醫幾千年來沿用以師帶徒的教學方法為主,但它是一門經驗醫學,是以通過群體觀察所積累的經驗為基礎,經歷了個別到一般(歸納)和一般到個別(演繹)不斷發展的過程。科學無止境,科學無國界,科學發展的歷史證明,任何科學的發展,不僅靠學科本身,而且靠與其他科學技術相結合,應用其他科學技術的成就來發展自己。中醫也要發展,中醫不但注重個人臨床經驗的積累,還十分重視醫學文獻的收集和整理。EBM主張任何的醫療措施和決策都要求建立在相關臨床研究所獲得的最佳證據之上,以設計嚴謹、方法科學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特別是大規模、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雙盲試驗的客觀證據為基礎,而不是僅憑理論推斷。先從病人的需求出發提出臨床需要解決的問題,經有效的文獻檢索收集有關資料后評價這些資料的真實性和實用性,找到客觀的科學研究證據,將最適宜的診斷方法、最精確的預后估計及最安全有效的個體化治療方法用于每個病人,使用真實有效的證據指導臨床工作。運用有效的手段達到獲取和更新臨床知識的目的是EBM產生的前提或背景。EBM教育不是完全摒棄傳統教育,而是在其基礎上貫穿引入。EBM缺乏個體化辨證思維,而中醫辨證論治缺乏群體證據,兩者的有機結合可彌補彼此的不足,相互借鑒、相互滲透、共同發展。在中醫臨床教學中應用EBM無疑將最佳臨床證據、中醫師的臨床經驗和患者的具體病情三者緊密結合,其目的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對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索。如氣滯血瘀證為冠心病心絞痛常見中醫證型之一,緣于患者長期情志不暢致肝郁不舒,氣機郁結,氣滯日久,血行不暢,心脈血瘀,不通則痛而成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復方丹參滴丸和地奧心血康膠囊均為國內臨床上廣泛用于治療氣滯血瘀證心絞痛方面的常用中成藥,但兩者療效哪個更佳,采用基于以上兩種藥物治療心絞痛的隨機臨床對照試驗,通過EBM系統評價治療心絞痛的療效差異,結果表明復方丹參滴丸臨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優于地奧心血康膠囊。

三、EBM在中醫研究生科研教學中的應用

醫學發展離不開科研工作,目前臨床上有很多疑難雜癥,有很多醫學難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依賴于基礎或臨床科研工作,科研是促進中醫藥現代化并走向世界的最重要途徑之一。目前,無論是基礎還是臨床研究,中醫領域高水平的科研所占比例仍較低,多數科研項目與國際標準要求差距較大。2009年在Trials雜志上刊登了一項由四川大學中國EBM中心吳泰相教授主持的研究,該研究發現1994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間在中國醫學刊物上發表的2235個自稱為隨機對照試驗中,93%的試驗設計不符合臨床隨機對照原則。目前已發表的隨機對照試驗多數未實施盲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選擇性報告偏倚的風險。此外,樣本量過少,缺少多中心、大規模的協作,使研究成果在受到某種程度的限制。目前,國內醫學科研工作現狀多呈現高度分散、低水平的重復。如何讓中醫為世界所認可,是我們面臨的重大難題,這有賴于方法學的突破和思路創新,建立新的療效評價體系,重視以國際評判標準進行療效評價。因此,對于研究生,不論導師是否有指定的科研課題,研究生自己都應該進行課題選擇的鍛煉。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醫學發展的必然要求。而高水平的科研課題選題需要具備實用性、創新性、科學性和可行性,它們是科研研究的起始步驟和重要環節。課題選擇是一個提高科學思維及創新能力的過程,它離不開EBM的指導,通過采用EBM方法對課題進行查新,對醫學文獻的收集和整理,包括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結果和系統評價,從文獻中獲取相關信息,將文獻運用到科研中去,是科研工作者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中醫科研人員應該學會利用EBM方法學來規范自己的科研行為,以提高中醫科研成果,同樣也應該學會如何去評價證據,如何從眾多的中醫研究報告中分辨真偽。導師在講授過程中應從傳播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BM,鼓勵學生發現一些中醫領域有爭議的問題,將EBM的觀點引入中醫研究生課題的設計和研究中。如以“心絞痛AND(系統評價OR系統綜述OR meta分析)”為關鍵詞檢索CNKI、CBM、VIP、萬方數據庫,發現復方丹參滴丸對穩定型心絞痛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發表,結果表明它對心絞痛癥狀和心電圖的改善優于硝酸酯類制劑,但其具體分子機制如何,可通過采用結扎大鼠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建立心絞痛動物模型,探討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心絞痛的分子調控機制。

綜上所述,EBM應引入中醫研究生的教育實踐當中去,在教學中一定要貫徹EBM理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傳統的中醫教育模式,建立一個更為完善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滿足未來中醫高層次人才需求的研究生教育體系,保障中醫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培養出一批高水平的臨床、科研人員,使中醫的“簡、便、廉、驗”的特點得到最佳客觀證據的支持,使中醫藥的科學性得到更充分的體現和更廣泛的認同,促進中醫持續健康發展,為中醫藥現代化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敏.對中醫教育的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1):1-4,21.

[2]何俐,屈云,李幼平.循證醫學的定義、發展、基礎及實踐[J].中國臨床康復,2003,7(4):540-541.

[3]吳翠珊,王善萍,張君隆,等.比較復方丹參滴丸與地奧心血康膠囊治療心絞痛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J].中西醫結合學報,2012,10(1):25-34.

[4]Wu TX,Li YP,Bian ZX,et al.Randomized trials published in some Chinese journals:how many are randomized[J].Trials. 2009,(10):46.

[5]王蕾,熊澤宇,王剛,等.復方丹參滴丸治療穩定型心絞痛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24(6):500-504.

篇5

中醫內科學;教學模式;改革;中西醫結合專業

中醫內科學是中醫臨床學科的主干課程,是其他臨床諸學科的基礎,它的學術水映了中醫臨床學科發展水平,它以前期各門課程為基礎,闡述內科病證的證候、病因病機及其證治規律,指導中醫內科臨床實踐,系統地反映中醫臨床思維及辨證論治的規律。課程內容主要介紹內科專業基礎理論和各臟腑系統主要病證的基本知識及辨證論治規律。通過本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內科常見病的證候、病因病機、辨證論治和處方用藥知識及部分難治病、急危重癥的診治,熟悉中醫內科的臨床思維及實際操作程序[1]。中西醫結合專業是培養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科學技術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的專科層次人才的一門專業,要求學生能熟練地運用中西醫結合的診法、辨證,中、西藥對臨床各主要學科的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辨證施治,是近年來的熱門學科[2]。各大型醫院除了在臨床上進行中醫、西醫專業的結合診治,并且逐步開展中西醫結合專業科室,加之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傾斜,使得中西醫結合專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中西醫結合專業缺乏相關的國家規劃教材,如《中西醫結合內科學》等,對于內科學的教育還在使用《中醫內科學》和《內科學》兩本教材進行講授,這就對中醫內科學的講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中醫內科學中將中醫知識與西醫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以適應中西醫結合專業的特殊要求?筆者根據所在中醫內科學學科多年中西醫結合專業中醫內科學的教學經驗,對中西醫結合專業中醫內科學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發展進行總結。

1做好學情分析因材施教

以河南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生為例,中醫內科學課程一般安排在五年制中第三年上半學期進行,此時中西醫結合專業學生已經學習了大部分的醫學基礎課,包括西醫類和中醫類基礎課,其中西醫類課程有: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微生物與免疫學、藥理學、診斷學等,而中醫類課程包括: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在學習中醫內科學之前,對于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學生所接觸到的基礎課里,西醫類的課程的數量要大大超過中醫類課程。而一些中醫學的基礎課和經典課,如《內經》各家學說一類的課程,是放在第三學年上半學期與中醫內科學的教學同步進行,另外一些如《傷寒論》《金匱要略》等課程,由于學時的關系,僅僅作為選修課或者限選課供學生學習。筆者曾經訪問過許多中醫類院校,發現上述這種情況不僅僅局限于河南中醫學院,在許多地方的中醫類院校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即對于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學習中醫內科學之前,中醫的基礎相對西醫而言較為薄弱。更為重要的是,學生接受了大量西醫學的知識后,對于中醫學的理論和觀念理解不透徹,甚至出現厭煩情緒,加之網絡上、媒體上對于中醫的質疑和指責聲不斷,也加重了這一現象。所以,在進行中西醫結合專業中醫內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著重強調中醫的理念和科學性,強調中醫藥的療效和群眾的支持度,樹立學生對于中醫的信心,改變不良觀念。

2根據課時要求著重講解

由于中西醫結合專業的特殊性和中醫、西醫課程并重的特點,大部分院校的中西醫結合專業的中醫內科學課程均存在壓縮課時的現象。以河南中醫學院為例:中西醫結合專業中醫內科學課程設計為120個課時,而選用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十二五”規劃教材《中醫內科學》共分為上下二部分,包括總論、個論共8章,收錄了53個中醫疾病,以平均每個疾病3個課時來計算,全部內容講授完畢最少需要160個課時,這對于原先設計的120個課時來說屬于杯水車薪。針對這一現狀,絕大部分教師上課時均采用只講授部分疾病的方式進行教學,對于如癭病、瘧疾、陽痿、遺精等臨床較少涉及的疾病的相關課程,一般采取放棄講授的做法,但即使是少見的疾病,也屬于研究生入學考試和執業醫師考試的范疇,減少基礎知識的教學,非常不利于中西醫結合專業學生未來臨床工作的開展。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選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應對:(1)壓縮不必要的課時,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在中醫內科學的教學方案中,一般設計有4~8個學時的病案講解,而這種病案講解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對此,筆者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和安排學生進行分組病案分析,一次8~12名學生,以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病案的分析,筆者選用一些臨床病例,或以教師模擬病人,讓學生模擬醫生的形式,“病人”口述病情,佐以舌脈補充,讓“醫生”進行理法方藥的分析,在課下進行門診醫療活動的模擬,同時進行分組討論和對比,對課上知識進行查漏補缺。這一方法一方面節省了課堂教學的時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讓學生對臨床診療工作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認知,明白自身基礎知識掌握的不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或者選用換位教學法,就某個疾病或者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讓學生課下充分準備,然后進行分組討論,教師以學生的身份聽取匯報后提出問題并進行點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能夠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知識并積極思考,加強自主思維能力、開拓創新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鍛煉。利用這些豐富的課下活動節約的課堂教學時間,筆者對重點疾病進行深入教學,對一些臨床少見疾病也強調主要知識框架,讓學生對這些疾病有最基礎的認識。(2)改變傳統觀念,合理安排課時。傳統課時的安排是結合疾病特點和教材篇幅來指定的,對于癌病、血癥這一類疾病一般都安排6個課時來講授,筆者認為毫無必要。以癌病為例,傳統以腦瘤、肺癌、肝癌等分類方式進行講解,而筆者一般將肺癌的相關內容總結到咳嗽—肺陰虧耗證中進行講解,將肝癌相關內容總結到積聚的范疇里進行講述,這種方式既符合臨床疾病診療發展趨勢,又減少了學生的負擔。

3理論臨床并重中西結合

不少教師在進行中西醫結合專業中醫內科學的教授過程中,對于所謂的中西醫結合,都進入了先講授中醫疾病,再講授相關的西醫疾病的概念和治療這一誤區。筆者認為,中西醫結合不僅僅是治療的結合,更應該是中西醫理論的結合。以中醫內科學的脾胃系統疾病———胃痛為例,筆者在講授胃痛概念和歷代沿革后,會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胃痛的別名叫心口疼?為什么直到《蘭室秘藏》一書才首立“胃脘痛”一門,而在之前所述的胃脘痛一般都以心痛而名?比如“心下痛,按之石硬,大陷胸湯主之”。讓學生體會到造成這一誤解的原因:心臟與胃的位置過于接近,臨床上許多認為自己是胃痛的病人,其實是心絞痛或者是心肌梗死發作導致,比如不典型性心絞痛,其疼痛范圍可以從肚臍中一直到下嘴唇。講述這些概念,教導學生在臨床上見到一些年紀比較大、身體比較肥胖,或者是有心臟病病史的“胃痛”病人,一定要注意心電圖檢查,排除心臟方面的疾病。在講解胃痛的西醫學相關疾病時,對于萎縮性胃炎的解釋,筆者會強調萎縮性胃炎的重要特點即胃固有腺體的萎縮,導致胃酸分泌不足,這與中醫胃陰不足的理論和表現十分接近,同時胃陰不足的病人在全身會有陰虛的表現消瘦、乏力、陰虛內熱伴有低燒,這些表現與西醫學中的惡病質有一定聯系,這又符合了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屬于“胃癌前期狀態”這一理論。這些中醫理論知識與西醫理論知識的結合,才是中西醫結合的正確方向,只有理論得以結合,才能正確的指導臨床治療和用藥,改變現在中西醫結合僅僅是西醫為主,配合吃中藥的尷尬局面。中西醫結合專業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目前尚處于初期階段,較之內科學和中醫內科學這兩個成熟的學科,還有許多方面有待完善。加強中西醫結合專業的中醫內科學教學改革,對培養學生中西醫結合的辨證論治的思維方式,為培養新一代全面發展的中西醫結合專業中醫藥大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

參考文獻

[1]馮曉桃,李雙蕾.提高中醫內科學理論教學質量的探討[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6(1):120-121.

篇6

在科學和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下,推動著醫學不斷的向前發展,因此在診斷手段和方法上也不斷的增加,對疾病的診斷水平與以往相比起來,有著很大幅度的上升和提高。那么,臨床醫生怎么才能做出最合理,最科學的臨床決策呢,這對于醫生基本功的鍛煉,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1臨床決策中醫生基本功的作用

        1.1病史采集的正確性:病史的正確采集,決定著臨床決策的方向。病史和癥狀,是病人在就診時最主要的原因,作為疾病的表象,這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之一。病史是醫生在和患者或者其家屬在溝通和提問中,患者或其家屬給予回答而獲得的疾病發生發展及過程的病人的重要資料。一份完整而詳盡的病史,能夠解決大半。以上的診斷問題。病史的采集針對不同的病人,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一般要根據病人或其家屬的心理狀況,充分運用問診技巧,從患者或其家屬那里獲取最全面最真實的病情資料,給臨床決策提供決策方向。

對那些急癥的病人,一定要專注主要的問題當機立斷,用最短的時間做出臨床決策,選擇最有特異性最簡單的的輔助檢查方法作為診斷或排除診斷的重要依據。對那些憤怒與敵意,憂傷與焦慮,文化程度低下有語言障礙的病人,一定要有同情心,耐心和控制患者情緒的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不卑不亢的態度,重要的病史一定要認真仔細的重復核實。對那些話多的嘮叨的且多種病癥同存的患者,要會將其話語巧妙的打斷,專注重點和關鍵進行追問,去除精神因素的誤導等方法。這些是對醫生的思維邏輯,醫學知識,文化修養,分析問題,問診技巧等等綜合能力的一個檢測和考驗。一個有水平的醫生,能夠根據病史的采集結果,結合基礎的醫學知識,從病理生理病理揭破的深度去認識疾病的本質,尋找發病的原因,從而對病情做出初步的診斷,確定診療的方向。一些經驗豐富的分診人員能通過簡單的問診在短時間內將患者準確的送到專科醫生那里,所以,病史采集在臨床決策上起基礎的作用,決定著臨床決策的方向。

        1.2臨床檢查的重要依據體格檢查:體格檢查一般是指醫生根據自己的感官,或者使用傳統的檢查器具對機體的健康狀況進行了解,這是最基本的檢查方法,目的是為了對患者有關健康的正確材料進行收集。

體格檢查的五種基本方法為視診,觸診,叩診,聽診和嗅診,其檢查的方法,結果的正確性和檢查是否全面,對收集患者資料的正確與否,對醫生能否正確的臨床決策有著直接的關系,且影響重大。

對急癥病人的生命體征檢查是非常重要的,病期的不同,疾病的不同,生命體征的特點也是不同的。檢查生命體征,對于醫生能否在短時間內做出初步的診斷,對病情的估計,有效及時的搶救等臨床決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體格檢查是臨床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結合病史進行系統而全面的體格檢查,可以很好的將大部分臨床診斷問題解決掉。

篇7

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教學重點,啟發誘導學生,注重實踐操作。中醫學是運用陰陽五行理論說明人體臟腑、器官組織的陰陽五行屬性、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通過觀察外在的表象以認識判斷人體內部的變化。[1]陰陽五行、整體觀念以及辯證論治等理論和專業術語,是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重點,但初學者難以理解和接受,故設計教學時,應結合講授內容,聯系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提出難易適中的問題,采取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2]如:在講辨證論治時,可先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敘述表證的臨床表現及處理后,教師在分析學生給出的各種答案時結合板書或幻燈片層次清楚的呈現外感表證的臨床表現、證型及治療間的關系,臨床表現分類列出后與證型及治療之間用箭頭標示,思路清晰,內容簡單易懂,同時又可在治法上引出同病異治的概念。輕松地講解能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雖然中醫學內容已經很廣泛,但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結合中醫藥現在的發展情況補充中成藥使用的內容。在校短短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基本上不可能達到處方用藥的學習結果,而且由于傳統中藥制劑自身的局限性,近年來中成藥的發展異常迅猛,無論中西醫院都在使用中成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2009年11月30日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與2004年版的醫保目錄相比,中藥產品種類從823個擴大到了987個,數目提升19.9%,所占比重從2004年的44.4%提升到45.9%。[3]在這樣的醫療背景下,教會學生中成藥的使用,可使學生在學完中醫學后,應用所學知識有效使用中成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雖然中成藥的劑型多、藥品名多,但中成藥的功能和我們所學方劑是類似的,如益氣養血、平肝解郁、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需謹記在選擇中成藥治療時,無論外用還是內服依然要遵循辯證論治的原則。

激發學生對中醫學的學習興趣,可提高教學質量。我校臨床專業的學生是在第一個學期學習中醫學,對于以前未接觸的新內容,使其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在90后的學生表現欲很強,不愿意聽教師滔滔不絕的專業講述。因此在講解緒論時,可介紹一些有趣的典故和著作,如“杏林春暖”、“扁鵲斥秦王”、徐大椿的《用藥如用兵論》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此外,在中醫學的實踐操作內容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是針灸和推拿部分,在進行針灸實踐操作時,我們可以選擇四肢常用腧穴進行針刺,讓學生自己定位、針刺,感受酸、麻、沉、脹的針感。整個實踐課中學生主動積極,充滿疑慮和驚喜,是學生反應最深刻的一堂課。

三、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存在認識誤區,需培養中醫思維

西醫學專科類院校,多數學生的理論基礎相對薄弱,臨床醫學專業又以理科生居多,文科方面的知識相對欠缺,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哲學思想不了解,有些甚至聞所未聞。有部分學生看到陰陽五行等概念時,會對中醫學的認識產生誤解。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針對學生認識存在的誤區及學生對中醫藥的感受進行討論和分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醫學的發展史證實了中醫學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價值,肯定了中醫學的科學性和中醫藥在中華民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醫學界對天然藥物的優越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西方正在掀起一股回歸自然的熱潮,一些西方國家已開設有中醫學校,針灸已納入醫保范圍,今后中西方醫學交流必然更加頻繁。[4]

中西醫思維方法的差異成了學生學習中醫理論的一大難點。教師需在教學中,適度培養中醫學思維方法。中醫學的思維方法是中國古代先人對周圍的事物,包涵天文、地理、氣象、動物、植物、礦物及社會等進行廣泛的觀察,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運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和方法,對人體的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治療和養生等進行了總結、分析、歸納和整理,經過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循環最終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5],它側重于從人體的整體性、聯系性和動態性等宏觀的角度探析。西醫學以實體結構為基礎,借助科學實驗,側重于將人體分解剖析,從物理和化學的角度,甚至從細胞、分子水平等微觀角度研究。所以學生學習中醫學,不能用西醫學的知識來理解。取象比類是中醫學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可結合自然環境來理解中醫學中的生理和病理變化。比如一年氣候變化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人體脈象對應季節表現春弦、夏洪、秋浮、冬沉;江南地區地勢低平,氣溫溫暖而濕潤,人體腠理疏松,體格多瘦削,西北地區地勢高而多山,氣候寒冷干燥,人體的腠理多致密,體格偏壯實。夏季多熱病,冬季多寒病。學生的思維是很活躍的,他們在學習中醫學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的同時,又有新的疑問出現,現在去中醫院看病也要做抽血等檢查,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講授課本上的知識外,也必須結合時展特點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所教授的課程。中醫學并非完美無缺,中醫學的發展也需要借鑒好的診斷方法。中西醫學最基礎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是以人體作為客觀的研究對象,去認識人體的生理病理規律,以維護健康、預防疾病為目的。

總之,在西醫院校的中醫教學實踐中,首先,應從教材課時、學生等因素出發,明確教學目標,這是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其次,要讓學生對中醫學有正確的認識,同時教授學生中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自學和操作能力,改善遠期教學效果。最后,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注重專業知識更新和加強教學修養,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不斷完善教學方法,為社會培養出適合醫學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林殷.儒家文化與中醫學[M].福建: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2]李偉,趙延奎,郭洪偉等.以問題為中心的開發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5):141-142.

[3]佟子林,賈鑫.醫保目錄中三甲醫院中成藥的使用情況給我們的啟示[J].中國醫藥指南,2011(2):168.

[4]陳健安.中醫學在西醫院校的教學研究[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4(5):505-506.

[5]李慶.中國文化中人的觀念[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

[6]楊超,單磊.關于醫學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幾點思考[J].大學教育,2012(5):35.

篇8

愉快教學就是使學生在情景交融中愉快地,主動地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早就被運用于小學、中學的教學當中。對于中醫藥專業的中專學生,筆者在實踐中體會到,將應用心理學、教育學貫穿于教學過程中,采用愉快教學法對教學有很大幫助。

愉快教學在教學觀念上視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強調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與意識的、是有創造能力的活生生的個體,而不是把學生看成是接受和儲存知識的容器。它著重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做學習和發展的主人。情緒心理學是“愉快教學”的心理基礎。當心情愉快、心情舒暢的時候則思維敏捷、解決問題迅速。愉快教學正是使學生處在輕松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對所學的知識能夠高效地接受,并產生較強的記憶力。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合作,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愉快、和諧、融洽的環境中獲得身心全面發展。

愉快教學具有以下3個特征:①愉悅性。愉快教學是通過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教師愿意教,學生愿意學,使師生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和諧關系。②主體性。愉快教學體現的是寓教于樂。“樂”是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教學,從自我活動、自我實踐中得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學不再是一言堂,而是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說,把課堂變成自己舞臺。③成功性。成功是和愉悅經常聯系在一起的,而且兩者有一種循環反應。學習成功率越高,情緒越好。愉快教學正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獲得成功機會,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受到努力的價值,把學習真正當成一件樂事[1]。

中醫學基礎是中專學校中醫藥學專業一門重要基礎課。本課程以理論為主,抽象的東西比較多,學生學起來總提不起興趣,認為太枯燥無味了。另外,學生年齡比起大學生來說相對要小,且好動活躍,自律性較差,因此在教學上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主動樂意地去學習。那么如何讓學生們主動地、愉快地學習呢?筆者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

(1)聯系實際,引起學生思維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由于機體需要而產生的穩定的內驅力,是構成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入門和獲得成功之間的“牽引力”與“黏合劑”。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比如在學習經絡和腧穴時,學生們都會看過武俠小說,聽說過什么一些關于經絡和穴位的故事,所以在授課時讓他們討論一下自己所認識的經絡和穴位,它們是不是真的如小說中那么的神奇。這樣一來,大家的學習興趣就高了。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這么一副對聯,上聯是:“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下聯是:“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夏)”。這一副既形象生動、又帶有中藥材名稱的對聯由于其巧妙之處,被某電視劇引入到劇情當中,充分證明了這一類帶有中醫藥知識的典故、謎語對聯等,對于在學習過程中增加趣味性是非常有幫助的。

(2)創設“問題情境”,開拓學生思維境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所謂設置“問題情景”就是在教材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這種與問題有關情景中的過程。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激發學生的支點,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學生思維。如;講到陰陽五行時,提出所有事物都可分陰陽嗎?陰陽能否分開,單獨存在?陰陽的關系是怎樣的?讓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學習,把學生的思維水平推到更廣闊、更高級的思維境界。

(3)巧妙創設“臨床”情景,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其成功感.一個人如果成功完成了一件事情,有了成功感,那么讓他再做另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很愿意去做,而且會有信心去做,因為成功感會帶來樂趣。傳統的中醫診治講究“望、聞、問、切”,而其中通過表面現象去分析病情病因的方法是傳統且有效的。這一經驗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積累而獲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形式,以模擬診治的方式,通過設計“病情”,讓學生在模擬中加深對用藥、問診技巧、判斷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學習八綱辨證時,舉出一個病人的臨床表現,讓學生討論屬于哪個證型。診斷對了就給予表揚,讓學生有一種做醫生成功診斷的感覺,增強其自信心,培養其成功感,使其主動、愉快地學習。

3 應用多媒體教學,使抽象知識變得形象、易懂,容易掌握

恰當的教學情境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保持其學習熱情,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學氛圍是喚起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和保證。學生在愉快而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容易積極參與教學,并且能激發內在的學習要求。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往往離不開生動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體具有形聲、動畫兼備的優點,在創建情境、,營造氛圍方面比其他媒體更直接、更有效,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參與度,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多媒體教學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還能變難為易,變復雜為簡單。如學習診斷中的舌診,通過觀看不同舌象,學生們就很快就掌握了舌象的診斷方法。

總之,愉快教學在中醫學基礎教學中產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斌.愉快教學模式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篇9

愉快教學就是使學生在情景交融中愉快地,主動地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早就被運用于小學、中學的教學當中。對于中醫藥專業的中專學生,筆者在實踐中體會到,將應用心理學、教育學貫穿于教學過程中,采用愉快教學法對教學有很大幫助。

愉快教學在教學觀念上視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強調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與意識的、是有創造能力的活生生的個體,而不是把學生看成是接受和儲存知識的容器。它著重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做學習和發展的主人。情緒心理學是“愉快教學”的心理基礎。當心情愉快、心情舒暢的時候則思維敏捷、解決問題迅速。愉快教學正是使學生處在輕松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對所學的知識能夠高效地接受,并產生較強的記憶力。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合作,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愉快、和諧、融洽的環境中獲得身心全面發展。

愉快教學具有以下3個特征:①愉悅性。愉快教學是通過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教師愿意教,學生愿意學,使師生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和諧關系。②主體性。愉快教學體現的是寓教于樂。“樂”是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教學,從自我活動、自我實踐中得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學不再是一言堂,而是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說,把課堂變成自己舞臺。③成功性。成功是和愉悅經常聯系在一起的,而且兩者有一種循環反應。學習成功率越高,情緒越好。愉快教學正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獲得成功機會,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受到努力的價值,把學習真正當成一件樂事[1]。

中醫學基礎是中專學校中醫藥學專業一門重要基礎課。本課程以理論為主,抽象的東西比較多,學生學起來總提不起興趣,認為太枯燥無味了。另外,學生年齡比起大學生來說相對要小,且好動活躍,自律性較差,因此在教學上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主動樂意地去學習。那么如何讓學生們主動地、愉快地學習呢?筆者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

(1)聯系實際,引起學生思維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由于機體需要而產生的穩定的內驅力,是構成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入門和獲得成功之間的“牽引力”與“黏合劑”。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比如在學習經絡和腧穴時,學生們都會看過武俠小說,聽說過什么一些關于經絡和穴位的故事,所以在授課時讓他們討論一下自己所認識的經絡和穴位,它們是不是真的如小說中那么的神奇。這樣一來,大家的學習興趣就高了。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這么一副對聯,上聯是:“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下聯是:“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夏)”。這一副既形象生動、又帶有中藥材名稱的對聯由于其巧妙之處,被某電視劇引入到劇情當中,充分證明了這一類帶有中醫藥知識的典故、謎語對聯等,對于在學習過程中增加趣味性是非常有幫助的。

(2)創設“問題情境”,開拓學生思維境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所謂設置“問題情景”就是在教材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這種與問題有關情景中的過程。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激發學生的支點,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學生思維。如;講到陰陽五行時,提出所有事物都可分陰陽嗎?陰陽能否分開,單獨存在?陰陽的關系是怎樣的?讓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學習,把學生的思維水平推到更廣闊、更高級的思維境界。

(3)巧妙創設“臨床”情景,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其成功感.一個人如果成功完成了一件事情,有了成功感,那么讓他再做另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很愿意去做,而且會有信心去做,因為成功感會帶來樂趣。傳統的中醫診治講究“望、聞、問、切”,而其中通過表面現象去分析病情病因的方法是傳統且有效的。這一經驗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積累而獲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形式,以模擬診通過設計“病情”,讓學生在模擬中加深對用藥、問診技巧、判斷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學習八綱辨證時,舉出一個病人的臨床表現,讓學生討論屬于哪個證型。診斷對了就給予表揚,讓學生有一種做醫生成功診斷的感覺,增強其自信心,培養其成功感,使其主動、愉快地學習。

3 應用多媒體教學,使抽象知識變得形象、易懂,容易掌握

恰當的教學情境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保持其學習熱情,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 效果。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學氛圍是喚起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和保證。學生在愉快而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容易積極參與教學,并且能激發內在的學習要求。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往往離不開生動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體具有形聲、動畫兼備的優點,在創建情境、,營造氛圍方面比其他媒體更直接、更有效,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參與度,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多媒體教學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還能變難為易,變復雜為簡單。如學習診斷中的舌診,通過觀看不同舌象,學生們就很快就掌握了舌象的診斷方法。

總之,愉快教學在中醫學基礎教學中產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篇10

中西藥、中西藥學,是分屬于中西醫藥學理論體系的概念,各有相應醫藥學理論體系術語所表述的特定內函、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如中藥有性味、歸經、升降浮沉等性能表述:功效則用中醫藥學術語如理氣、壯陽、舒肝等表述。不論單獨還是配合使用,均要遵從中醫藥學理論,突出的是與中醫藥學的機體總狀況“證”相對應。尤其配合使用時,各藥按君臣佐使關系共同構成一個功效整體——復方與機體的“證”相對應而發揮治療作用。西藥的性能則以其物理、化學性質表述,如酸堿性、溶解度等;功效和使用規律則以現代科學為基礎的西醫藥學術語表述,包括生理指標如血壓升高、病理指標如白血球增多、生化指標如轉氨酶下降等,單獨或配合使用時,對機體的這些專項指標變化的針對性很強。尤配合使用時,各藥物間的關聯整體性則不如中藥復方突出。正是由于以上差別的存在,才需要探討其結合的問題。 中西藥學能否結合?這取決于二者之間是否存在共同基礎。事實上,共同基礎是存在的。

第一,從物質基礎看,藥物來源均有天然產物和人工合成產物;均有單體和混合物。即本質上均由化合物分子所組成,也就是說,藥物作用于機體而發揮治療作用的最小物質單元均是化合物分子(可是單一種類或多種化合物配合起作用)。

第二,從生物活性基礎看,藥物作用對象都是人體,通過影響機體的主化代謝過程進而影響生理和病理等狀況的改變,而呈現治療作用。基于此,中西藥學可用共同的術語或指標來表述藥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最終會達結合與統一。 現實臨床用藥情況已提出要求,中西藥學應當結合與統一。盡管存在這兩種醫藥學理論體系的藥物和用藥規律,然而一個現實早已擺在面前,即中西藥同時應用于同一患者身上的客觀存在。有些是以兩類藥組成的成藥供給患者;有些則是分別由中醫和西醫處獲得而同用等。那么,如何考察、分析、判斷用藥的合理性呢?若按不同醫藥學理論為依據,難能取得一致結論,因為標準不一。而對此種情況,為對患者負責,為提高治療水平,應當有個統一標準。統一標準的確定,只能是中西醫藥學結合與統一以后才能做到。

從醫學的發展規律看,中西藥學的結合與統一,亦屬必然。任何醫藥學的發展,均需吸收其它學科的研究結果。作為中醫藥學和西醫藥學吸收其它學科的研究結果工作,最相接近和應優先吸收的內容,則應是彼此吸收對方之憂而豐富和發展自己學科。這兩種醫藥學的藥物學互相吸收的頂點,則是彼此結合與統一,從兩種藥物學的具體情況分析,并非在各方面均屬優缺各半,勢必有在結合與統一后的新藥物學中,何者為基礎與核心的問題,這將在下邊論及。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即中西藥學在吸收彼此優點而豐富和發展過程中,將會達到結合與統一。

二、中西藥學結合與統一的理論基礎和核心內容,是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基本內容

中醫藥學理論體系是把人體的平衡狀況和藥物對這種平衡狀況的影響,放到整個宇宙中來考慮的,不僅包括自然因素,亦包括社會因素;不僅包括外在因素,更強調內在因素,總之,考慮人體、藥物及二者關系時,所涉及的可變因素,其多樣性和綜合觀,是其它醫藥學理論體系所不能比擬的,故能容納其它醫藥學的內容,起碼是比其它醫藥學理論體系容納中醫藥學的內容要多,這在中藥學藥物運用中能充分反映出來。突出表現在中藥對人體平衡的影響,并不是簡單地針對所見現象或某一病癥,而是針對機體的功能系統或稱功能部位。如肝心脾肺腎、氣血、三焦、六腑等,而這些功能系統或部位又互相關聯和影響,故又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正是這種綜合考慮而采用相應藥物,使得藥物的總體針對性更強,不良反應更少,故中西藥學結合與統一后的新藥物學,應以中醫藥學理論為基礎,具體內容則以中藥學相關內容為核心。此為根據之一。

根據之二,從近代對中藥學尤其對中藥的研究情況看,站在西醫藥學理論體系對中藥進行了大量的現代科學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結果。如弄清了中藥中不少成分的存在及結構;以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標表述了中藥的不少活性方面;更從中藥中吸收不少物質而成為新西藥(包括單體如麻黃素、化合物部位如山豆根總生物堿、整個中藥乃至復方中藥等)。然而這些研究結果由于沒能及時納入中醫藥學理論體系,而沒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就拿從中藥中所得到的新西藥而言,盡管按西醫藥學理論能治療不少西醫藥概念的疾病。但因沒能考慮到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的相關用藥規律,卻難于完全準確地使用而取得應有的療效,反而出現了不少不良反應,近年對人參、甘草等中藥的不良反應報道,屢見不鮮,即為明證。例如人參,西醫藥學研究認為其有強壯作用。故用作強壯藥。然而并非所有人用后均能起到強壯作用,甚至引起對機體的損害。因為人參從中醫藥學角度講,具有大補元氣的功效,大補元氣與強壯并不能等同。大補元氣是針對虛證才有效;而對實證,不僅無效,反倒有害。

總之,把中藥納入西藥學,是難于完全容納的,然而,若將西藥按中醫藥學理論進行研究,使之具備中藥的基本內容,也就是說,使西藥變成中藥,成為中藥學中的藥物。對這種中藥化了的西藥,按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相關用藥規律使用時,則不僅能使其原來的內容得以保持,更能提高其治療水平,即治療功效的針對性更強,不良反應減少。就拿四環素來看,其對急性細菌感染疾患效佳,而這類疾患,從中醫藥學分析,屬實熱證,有時夾濕,如急性菌痢。既然具效,則表明其具中藥相關內容性味:苦寒;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所以適于實熱且夾濕證。此藥在西藥學中,雖對慢性細菌感染疾患并沒規定為禁忌,但療效不佳卻是事實。這從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用藥規律較易理解。因為此時的細菌感染疾患往往屬虛證,有的又偏寒證,對虛寒證是不宜使用苦寒藥的,起碼不宜單獨使用。使用于慢性細菌感染之疾患,是違背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用藥規律,當然不會取得良好功效。可見,把西藥納入中藥學,是能夠容納的。

依據之三,對西藥學近年發展狀況簡作分析,就可明了。第一,賴以發展的基礎理論知識枯竭,需要新的理論知識。原來是以新的天然產物結構類型和機體生化反應過程的了解作為合成新藥的依據,而今這兩方面均未達指導藥物研究設計的新境地,而中醫藥學則對西藥學講,卻是新的理論知識。第二,研制一種新西藥現需資金幾千萬乃至上億美元,時間幾年乃至十年;篩選樣品5千到1萬種等,所得新藥,療效卻不突出。而從中藥研制,則耗費人力物力較少。第三,西藥研制正從天然產物。尤其民族藥尋求出路,而中藥正具備,近些年形成的世界性“中醫熱”,在很大程度上講,乃為“中藥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尤其中藥為民族藥中的佼佼者。第四,向復方發展。第五,老藥新用。如上多方面均表明,中西藥學結合與統一,只能以中醫藥學理論為基礎:中藥學相關內容為核心。通俗而言,自身難處正多,再擔重任,豈不強人所難。

這里有一個問題,應有相宜看法,就是中西藥學的科學性對比,即到底哪種藥學的科學性更強。為說明此問題,首先要有共同的標準,否則難于衡量。所謂科學性,在現代概念中,一種精密科學必須具備三條:①以正面經驗為依據。因為只有正面經驗,才能在必要時予以重復和驗證,②陳述的單一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精密性。③經驗資料的嚴格、合理的綜合即系統化。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成為一門科學。對此三點、若僅符合第①點,只能稱之為原始科學;若僅符合第②,③點,則稱偽科學了。據此,我們再與中西藥學對比,決定其科學性如何。從中藥學可見,三條均符合。

總之,從理論上,實踐中及未來發展方向上來看,中西藥學的結合與統一,應以中醫藥學理論為基礎,中藥學相關內容為核心。

三、中西藥學結合的前提是中藥學的現代科學化

1.中西藥學結合與統一后的新型藥物學的總體輪廓 為了堅持中西藥學結合方向和實現中西藥學的結合,應當對結合和統一后的新型藥物學有個大體設想,即應有個總體輪廓,這樣才能使此項工作目標明確,而不致搖擺:進而能選擇相應途徑和制定相應步驟及施實方案,就迄今情況而言,新型藥物學應具備如下幾點:第一,應能體現和包括中藥學之優點;第二,應能體現和包括西藥學之優;第三,應能體現不斷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水平。就具體藥物使用而言,結合和統一后的藥物。還應具備中藥的基本內容,亦具西藥的基本內容,從而能按現在的兩種醫藥學理論和用藥規律來使用。 對如上三點進行分析,不難發現,三點內容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為共同內容,也就是說,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是中西藥學兩者的結合點。故關鍵問題在于中藥及中藥學的現代科學化,現代科學化了的中藥學就能體現如上三點,實現中西藥學的結合與統一。

2.中藥學現代科學化的標志 中藥學的現代科學化,包括多方面內容,如采收加工、炮制及制劑生產、質量控制、中藥基本內容等的現代科學化。而其中最突出則是中藥基本內容的現代科學化,因為這方面內容的現代科學化,是其它方面現代科學化的基礎,更是中藥學現代科學化的核心。 中藥基本內容,正如前述,包括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的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表述內容。這些內容的現代科學化,其標志就是在物質基礎和主物活性兩大方面給與現代科學的闡述。例如中藥藥性的寒與寒性作用,從物質基礎方面,到底哪些化合物結構類型才具寒性,而寒性作用又會影響機體的哪些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標的改變;理氣的功效,是哪些化合結構類型作用于機體后的必然反映,又是改變了哪些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標;藥物的配伍,會有哪些化合物間的化學、物理化學變化.配合使用的化合物又是如何協同影響了機體的生化反應過程,進而發生生理、病理等變化。其它方面,亦然,中藥若能達到如上程度的現代科學闡述,則中藥學其它方面的現代科學化就易實現了,如根據物質基礎和生物活性兩大方面,便于選擇合適劑型和給藥途徑,從而更好地適應臨床用藥的要求。質量控制則更可根據化合物的組成與含量為依據,亦可以相應生物活性為依據。 按如上現代科學化后的中藥學,再與中西藥學結合與統一后的新藥學所應具備的幾點,進行對比,顯然,均具備了。若按迄今中藥學基本內容的表達形式,那是難于實現中西藥學的結合與統一的,總之,中西藥學結會與統一的第一條途徑,就是中藥學的現代科學上,重點又在于中藥的現代科學化。 至于如何實現中藥及中藥學的現代科學化,首先要對中藥給與現代科學的化學、藥理學、臨床學研究,或單獨或配合進行;第二,這種研究,是在中醫藥學理論體系內,圍繞中藥基本內容來進行。兩點缺一不可,如缺第一點,則仍是傳統中藥;若缺第二點,則研究結果會脫離中醫藥學理論體系,均無從談起中藥學現代科學化。例如,止痛藥研究,首先明確此藥是止何種證之痛,如寒、熱、虛、實等之痛的何種證。據此選擇相應模型和現代指標,如止寒證痛之藥,選用熱板法之模型,就不一定合適,因此乃為熱致痛,顯然若用冷致痛模型將會更相宜,據此,再進行化學研究,可能獲得止痛作用的物質,并做相應生化、生理、病現指標的測定。這樣,就有可能從物質和生物活性兩方面給與現代科學闡述。

3,中西藥學結合的另一途徑是西藥的中藥化西藥學的內容,亦包括多方面,如原料藥的生產、制劑的制備、質量控制、藥物本身的基本內容等,其中藥物本身的基本內容即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的表述,構成西藥學的核心內容,而這些內容均是以現代科學知識相關術語和指標來表述的。即物質方面以化合物的分子組成和性質來表述,尤其單體西藥更明確;生物活性則以生理、生化和病理等相關指標和術語表述,將現代西藥與中西藥學結合與統一后的藥物及現代科學化的中藥進行對比,不難發現,現代西藥所缺的是中藥基本內容。如果使其具備中藥的基本內容,那么就成了現代科學化了的中藥,即成了中西藥學結合后的新型藥物。在此基礎上,可使中西藥學達結合與統一。 問題的關鍵是西藥能不能變成中藥和怎樣變成中藥。關于能不能變成中藥的問題,這從前邊關于中西藥學具有物質和生物活性的同一性,即均由化合物分子組成藥物,且作用對象都是人體,也就是從道理上已闡述清楚。再從實踐上看,中藥基本內容就是根據藥物作用于機體后所呈現的作用(包括治療和毒性作用),按中醫藥學來總結歸納出來和確定的。據此,中醫藥學早已吸收了很多中醫藥學體系外的物質而成了中藥,如乳香等。更從現代臨床實踐中,有人已注意到某些現代西藥的中藥基本內容。如有人認為考的松,具陽性,能資助肺脾腎氣化功能,對陽虛證效佳等,因此,對現代西藥,放到中醫藥學體系中進行研究。根據其臨床作用,而總結它們的中藥基本內容而成中藥。如前邊提到的四環素為苦寒之品,再如阿托品用后使人口干、面赤等,這些為熱性的表現。至于具體作法,均可通過臨床進行。即按中西兩種醫藥學診斷,僅給西藥,再接中醫藥學總結用藥前后機體變化情況,據此而確定西藥的中藥基本內容,使之成為中藥。 值得指出的是,這條途徑,很可能是中西藥學結合的較快途徑,因為中藥的現代科學化本身較難,就從物質基礎的研究看,若將每味中藥的化合物組成、比例、性質、變化等均研究清楚,實非易事。例如人參已經多人、幾十年研究,已知有十余大類約百種化合物,然而還沒能完全研究清楚。故有的提出200或400種常用中藥的系統研究,希冀實現中藥現代科學化,僅物質方面的研究就不是在較短時期能完成的,更不要說生物活性方面了。當然,終應研究,也是能夠研究的。此條途徑卻不如西藥中藥化來得快,因西藥已具現代科學內容,僅缺中藥內容,而這方面內容的確定,從中醫藥學講,還是有很多方便之處的。 現在的問題是,應認識這條途徑,重視它,作出規劃,組織施實,中西藥學乃至中西醫學結合將會出現一個新局面,也是中醫藥學對世界醫藥學在當代的新貢獻。

篇11

主  任:  

副主任:   

成  員:  

委員會辦公室設在藥劑科,由   同志具體負責日常工作。

二、提高藥學服務意識,切實完成觀念轉變

現階段我院藥學部門的工作僅僅只是處方審核、藥品調配、復核和發藥等最基礎的部分,屬于被動服務意識。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老百姓已不再滿足于藥師只是提供藥品,而是要求藥師能夠提供安全有效的藥品,藥師也不再是單純的藥品調劑者和發放者,要快速積極的向藥品的監督者和疾病治療參與者轉變。

在學習《意見》之后,院領導要求藥學人員要加強同臨床醫生以及患者之間的溝通,切實完成“以藥品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以保障藥品供應為中心”向“在保障藥品供應的基礎上,以重點加強藥學專業技術服務,參與臨床用藥為中心”的觀念轉變,要做為醫、藥、患之間的紐帶,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在今后的工作當中,藥學人員應該積極的運用藥學專業技術,以及最新的藥物知識,結合臨床實際,參與制定用藥方案,以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在降低治療過程中的突發風險,同時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提高老百姓就醫獲得感。

三、增強藥學信息化服務意識

藥學人員要經常收集國內外兒科用藥方面的新進展及先進的用藥經驗等方面的信息,積極主動的為臨床提供藥學信息服務,同時讓患者體驗到醫院更親民的治療方案。

四、加強電子處方的規范化管理

為了更好地把《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范》以及《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規章、規范性文件落實到實處,我院具有處方權的醫生全部在藥學部門簽名留樣,藥學人員在審核處方過程中,對醫師簽名進行嚴格審核無誤后再對處方藥物的配置進行審核、調配、發藥,發現問題處方及時返回糾正。

篇12

1.2價值觀的偏離

價值觀是主體對事物的總體判斷和評價。在多元化社會背景下,價值觀多元是無可厚非的發展趨勢,但價值的多元必須有一定的底線,否則就會出現偏離和混亂。在社會多元化的影響下和西方勢力的滲透下,作為最容易接受新興事物的青年大學生開始出現觀念的迷茫、價值的混亂。在集體與個人、名利與榮譽、實利與理想、安逸與奮斗等選擇中變得無所適從,在一些是非真假、美丑善惡等基本的價值判斷中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醫藥類大學生中,同樣存在功利主義的意識形態,不少學生因為不甘學中醫的寂寞和相對低廉的經濟效益而否定中醫、放棄中醫;對優良的傳統美德和古代醫家的高尚風格沒有很好地體會與繼承,長此以往必定貽誤終身。

1.3職業道德的滑坡

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道德品質和道德情操。近年來,在商品經濟的沖擊下,不夠完善的醫療體制加劇了醫患關系的緊張態勢,各種醫療糾紛層出不窮。這其中不乏一些醫務人員利令智昏,放棄職業操守,放松職業操練,做出了有損醫德醫風,甚至違法亂紀的事。醫德醫風的滑坡,既有體制的原因,也與醫務人員“救死扶傷”人道主義價值觀發生扭曲以及人文修養不足有關。比如2013年7月富平縣婦幼保健院的販嬰案、復旦大學醫學研究生投毒案,這些令人發指的案件,無不在提醒我們對醫學生加強以“仁愛”為核心的傳統道德觀教育已刻不容緩。

2傳統文化融入中醫藥高等學校共青團工作的可行性和現實性

2.1中醫藥類大學生容易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強烈的專業認同感

中醫藥文化本身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既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下形成的,其理論體系的建立也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拓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外延。從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建立來看,中醫學深受中國古代哲學的精氣學說和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以及辨證論治的診療特點。從價值取向上看,受儒家“修齊治平”思想的影響,中醫有積極的入世精神和強烈的道德完善意識,所謂“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把懸壺濟世當作實現人生價值的高尚途徑。另外,中醫學理論還受到古代天文、地理、文學、歷法、氣象、物候、兵法等的影響。如氣象學知識促進了六病因學說的產生,物候學知識促成了“天人相應”思想的建立,兵法知識奠定了中醫學治則法則的確定,倫理制度影響了方劑配伍中“君臣佐使”思想的形成。總之,中醫藥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是“子體”與“母體”,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所以,中醫藥高等院校共青團組織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較強的專業認同感。

2.2中國傳統文化為共青團思想引領工作提供了寶貴資源

共青團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塑造青年品行,引導青年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主導價值觀的理論體系,其中包含了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和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三個方面都貫穿著中國文化傳統,如十大傳統美德: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見利思義、誠信知報、勤儉廉政、精忠愛國、克己奉公、修身慎獨、篤實寬厚、勇毅力行等精神。這些美德通過改造融入中華民族時代精神之中,逐漸形成了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恥”文化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源泉。中國古代思想家所提出來的“行已有恥,使于四方”“、仁則榮,不仁則辱”“、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等榮辱思想的精華,已被改造成為易懂易記、朗朗上口的“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可以說,中國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同源異構”的關系。共青團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開展思想引領工作,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踐行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3中醫藥高等院校共青團工作運用傳統文化的方式和手段

3.1以團組織生活為基礎,運用傳統文化加強思想引領

共青團基層組織是高校開展思想引領工作最有效、最直接的載體。中醫藥高等院校基層團組織應當有計劃地把優秀傳統文化鍥入團建工作,開展以中國傳統美德和精神為主題的團組織生活會。通過這一途徑在團組織內部傳播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在以主題團日為內容的團組織生活中,基層團組織要認真策劃和組織,盡量將教育主題與優秀傳統文化聯系起來。正如前文所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傳統美德是一脈相承的關系,所以基層團組織要善于從傳統美德入手,從身邊最常見最容易理解的現象進行啟發,達到弘揚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效果,盡量避免直接、簡單、片面地進行說教,以免使青年學生產生逆反心態。比如對于醫患關系緊張的當下如何建立良好的職業價值觀這一主題,我們可以列舉古代良醫的優秀事跡,讓青年學生感同身受“仁愛”、“精勤”“誠信”、“慎獨”等精神品質,而這些恰恰與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正、友善、誠信、敬業的內容相一致。此外,中醫藥高等院校各級團組織還可以舉辦討論研習傳統文化的沙龍、論壇。讓青年學子們主動地鉆研和學習傳統文化,切身體會學習傳統文化的意義和樂趣。如湖北中醫藥大學校團委每年舉辦“國學論壇”,邀請一些知名學者給大學生們傳道授業,各學院團總支也定期開展了由學生自己主講的論壇,如“本草論壇”“、百花齊放知識論壇”等。舉辦論壇必然會帶動團員青年去閱讀經典、去體會如何研究傳統文化,讓他們在傳統文化領域有了日常的習染和熏陶。

3.2以校園活動為載體,大力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

校園活動是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的有效載體,中醫藥高等院校共青團要積極思考,開展各種富有濃郁傳統文化因素的活動,使青年學生們在寓教于樂的環境中感受傳統文化內涵、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從潛意識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塑造與灌溉,從而成為具有良好精神品格與高尚情操的社會人。首先,共青團基層組織應該充分利用校園的宣傳櫥窗、文化角、校園廣場,乃至花草樹木等對傳統文化進行宣傳。湖北中醫藥大學校園內四處懸掛精心節選的古代名人名言和經典段落,在校園中的顯著位置都有刻著“大醫精誠”、“精氣神”等富含中醫元素的文化石,使校園中彌漫著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中醫藥高等院校共青團組織還可以通過新媒體,比如網站、微博、微信等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從現實世界到虛擬世界無處不在地感染和熏陶青年學子。其次,可以通過舉辦傳統服裝秀、傳統禮儀展示、傳統手工制作展演、古典舞蹈大賽等活動,讓青年學生接觸優秀的傳統藝術。湖北中醫藥大學校團委每年都舉行“傳統禮儀風采”大賽,讓學生們切身感受傳統禮儀的魅力,中醫臨床學院團總支還與中醫美容康復教研室合作舉辦了“中國傳統服飾展演”、“古代妝容比賽”等既有傳統特色,又結合中醫專業特點的活動,在強烈的視覺沖擊中,增進了中醫學子們對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也增強了同學們參與保護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另外,舉辦傳統保健體育運動會也不失為一種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湖北中醫藥大學校團委每年都舉辦太極拳比賽,針灸骨傷學院團總支依托推拿教研室,舉辦傳統功法比賽,在全校掀起學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太極劍、五禽戲等傳統功法熱潮。傳統民族體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的意義不僅僅是保健,還可以增進民族團結和凝聚民族向心力、增強民族憂患意識。同時,“中國功夫”這一概念本身所衍生出來的進取、樂觀、堅持、擔當和愛國等品質與精神都可以在活動開展中讓學生深刻領會。

3.3以學生社團為陣地,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大學生社團是高等院校開展第二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者和實施者。據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80%以上的大學生參加過校內社團、跨校社團或網絡社團,平均每人參加社團數為1.5個以上。學生社團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其活動的策劃、組織、開展都是在團委的領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抓好了學生社團建設就搶抓到了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制高點。中醫藥高等院校共青團應該倡導建立與傳承傳統文化相關的各種社團組織,比如國學社、書畫社、詩詞學會、曲藝社、推拿協會等等,并加強指導和管理,鼓勵和支持這類社團大力發展社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這類具有傳統文化性質的社團,一般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從社團成員本身來說,參與其中的青年學生大都具有一定相關特長,或者具有濃厚興趣,他們的切身參與可以讓其精神得到升華,思想得到啟迪,情操得到陶冶。從校園文化的整體建設而言,百花齊放的社團傳統文化活動,可以在校園中營造出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即使沒有參與這些社團的青年學生也可以耳濡目染。在這些社團的帶領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行為規范、處世哲學、道德判斷、審美價值等等都可以形成無形的力量來塑造青年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并進一步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興趣,開發創造性思維,發展特長,為培養優秀的中醫藥人才做好基礎性工作。

3.4以社會實踐為平臺,擴大傳統文化的社會影響

社會實踐是青年大學生開拓視野、增長才干、磨練意志、提升境界的有效途徑。中醫藥高等院校團組織應該具有學術的敏銳性,結合專業特點,利用社會實踐平臺,實現傳統文化“內化”和“服務”兩大功能。所謂“內化”,就是通過社會調查、走訪等形式,主動發掘整合地方傳統文化資源,深刻了解地方傳統文化的脈絡和特征,從而使青年學生將所見所感內化于心,達到完善人格和形成高尚品質的效果。舉例而言,湖北中醫藥大學的基層團組織在社會實踐中,帶領青年學生赴武當山調研道教文化與中醫文化的淵源;赴襄陽古隆中考察三國文化,感受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愛國情懷;赴廬山考察中藥文化等等。這些活動讓學生們學習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精神力量,更提升了青年學生們的精神境界。所謂“服務”,就是青年學生們將內化于心的傳統文化知識服務于大眾,服務于社會,將傳統文化外化為一種改造社會的力量。當代青年學生要有擔當意識,要有社會責任感,在踐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過程中要有舍我其誰的氣魄和勇氣。對于中醫藥大學生來說,實現“中國夢”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傳播、弘揚中醫藥文化。中醫藥高等院校團委可以利用暑期社會實踐組織醫療小分隊、文化宣講團開赴社區、鄉村,特別是到邊遠山區送醫送藥送文化,一則向基層人民群眾推介中醫保健知識,讓人民群眾免費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二則也讓參加實踐的青年學生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獲得職業的榮譽感,從而更堅定從事中醫藥行業的決心。

篇13

臨床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臨床教學分為理論教學、臨床見習和臨床實習三部分。臨床見習是醫學生由基礎理論學習向臨床實踐過渡的橋梁,是培養和提高醫學生運用所學理論進行邏輯思維和臨床實際綜合運用的重要階段,是實現由醫學生向實習醫生、向醫生轉變的必需過程。隨著我國高等院校的醫學生數量逐漸增多、課間見習不足,臨床實踐成為薄弱環節。為培養臨床本科生的思維,增強其臨床工作能力,我校臨床醫學院以“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作為切入口,充分利用附屬醫院現有資源,避開醫療工作的高峰期,開設臨床夜間見習,讓老師由充分時間講解臨床病例和指導學生臨床操作。隨著夜間見習體系的逐步完善,提高見習教學質量,實現培養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目標日益受到重視。在不斷地探索中,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融于床旁教學中漸漸被應用于開展夜間見習的部分科室中,取得的良好的效果。

一、基于PBL的床旁教學模式基本思路

傳統的夜間見習教學模式是以帶教老師為主體的授課,雖為床旁教學,但多由老師負責查看病人,再由帶教老師提出檢查手段、診斷、鑒別診斷、治療意見,間或向學生提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中,對學生教學效果一般,失去了夜間見習開設的意義。而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則以問題為引導,充分發揮學生在夜間見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實施學生自學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小組教學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適合做醫生的知識和技能。其基本思路是:(1)將參與見習的學生分成小組,每組5~8人,由組長提前一天聯系帶教老師,確定目前見習病房的病種及見習要求和目的,小組討論后決定見習病例,并提前復習。(2)見習當天晚上,由帶教老師帶領學生到相應患者床前,開展床旁教學:選擇一名學生作為代表,對病人進行問診、查體,其他學生補充,完善病例資料收集。然后小組討論后給出初步的檢查方法、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方案。整個過程中,老師可根據情境提問,做適當引導,幫助學生開闊思路。(3)在學生給出診療意見后,帶教老師再進行補充、糾正錯誤,并教授新知識,同時解答學生的疑惑。

二、PBL床旁教學法的實踐

我院現已有16個臨床科室開設夜間見習課程,包括消化內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心胸外科、兒科等科室。參與見習的學生被分為小組后在各科室輪轉見習。自2012年普外科開始嘗試將PBL教學法運用于臨床見習中開始,至今約有■的科室開始開展PBL床旁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主要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疑難病,帶教老師結合當時住院病人的疾病情況,整理出可見習的病種,然后讓學生自主選擇想要見習病種,并提前復習,做好準備。由于該教學方法的實施,夜間見習學生人數由2012年的380人增加到2015年的480人,其中90%以上的學生更愿意到已實施PBL教學法的科室見習,認為可以真正地學到知識,并鍛煉自身的能力。為了解PBL床旁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我們開展了不記名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同一學生先后在未開展PBL教學法的科室和開展PBL教學法的科室見習后,對后者的興趣更濃、對其見習病種的掌握程度更好、臨床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PBL床旁教學法的意義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以PBL為基礎的床旁教學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其一,讓學生自己選擇見習病例,學生多從自身感興趣的疾病中選擇,其本身就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其二,此教學方法改變了以往帶教老師負責查看病人的方式,改由學生問診、查體,讓學生提前進入臨床醫生的角色,模擬醫生的臨床思維和處理患者的程序,一方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發現學習的不足之處,及時彌補,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調查結果顯示,83%的學生對能模擬醫生診療疾病興趣濃厚,增加了學醫的興趣。其三,以問題為基礎的床旁教學主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起指導作用,加強了師生互動,活躍了學習氛圍,讓學生有興趣并主動參與其中,提高了學習積極性。調查結果顯示,97.6%的學生對開展PBL床旁教學法的夜間見習更感興趣,而85%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方法的學習氛圍更融洽,提高了自己的學習積極性。

(二)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提高臨床工作能力

以問題為基礎的床旁教學讓學生模擬臨床醫生處理病人,在模擬的過程中,學習問診的技巧、查體的規范,以及如何選擇最合理、經濟的檢查方法和治療方案,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中,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75%的學生覺得經此鍛煉后,自己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有所提高,78%的學生覺得自己的臨床思維得到培養,面對臨床疾病不再感到束手無措。其次,老師根據情境提出的問題,從旁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根據所學理論知識做出假設和推斷,培養自己的臨床思維。再者,見習過程因為模擬臨床醫生診療患者,讓學生對臨床有了感性認識和初步的臨床工作經驗,為臨床實習打下堅實基礎,70%的學生認為該教學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臨床工作能力。

(三)加強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該教學方法中包含了學生與患者的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學生與患者的交流有利于了解病人的思想,學習問診技巧,與患者溝通的技巧,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師生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更是加強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小組討論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87.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以PBL為基礎的床旁教學確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鍛煉臨床工作能力。但同時對帶教老師的要求也較高,要求老師提前準備,有針對性地提問,進行及時、正確地引導。擬計劃在今后加強對帶教老師的培養,將該方法廣泛應用于臨床夜間見習中,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醫學生的臨床實踐思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原县| 德化县| 渝北区| 赤水市| 泰顺县| 巴彦淖尔市| 大冶市| 阿克陶县| 大城县| 项城市| 南漳县| 定边县| 民权县| 惠来县| 江山市| 清水河县| 北川| 云阳县| 鄂尔多斯市| 怀仁县| 克东县| 信丰县| 浪卡子县| 二连浩特市| 吐鲁番市| 延寿县| 大关县| 两当县| 华亭县| 巫山县| 昭觉县| 洛宁县| 子洲县| 郧西县| 永康市| 隆昌县| 梅州市| 曲麻莱县| 从江县| 灌云县|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