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生物技術服務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臺灣生技產業已貼近大眾生活,可廣泛應用于醫藥、農業、食品、材料、環保資源等領域,可提供人類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的優質服務與產品。隨著全球生技產業市場持續增長,以及臺灣對生技產品的需求增加,為生技產業增加了營運動能及商機,進一步帶動營運規模持續擴大。根據臺灣“經濟部”生技產業白皮書統計,臺灣生技產業營業額已由2004年的新臺幣1,449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新臺幣2,769億元,2004年至201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7.5%。此外,2013年生技產業廠商家數共計1,601家,從業人員71,580人;出口值則由2012年的新臺幣936億元,微幅上升到2013年的新臺幣979億元;進口值也同步上升,由2012年的新臺幣2,035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新臺幣2,092億元;臺灣島內生技產業市場需求則由2012年的新臺幣3,729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新臺幣3,882億元。
依據中華征信所近5年“臺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資料顯示,臺灣生物技術服務業TOP10近年營收呈現增長,受惠于科技創新及醫療水平的提高,可觀察到TOP10業者2012、2013年營收增長率為雙位數,極具市場潛力。
目前臺灣生物技術服務業為生技產業發展中偏向支援性產業,島內則以生技委托研究(CRO)公司為主要組成部分,其次是從事臍帶血儲存業務的干細胞公司,另有少數公司從事委托生產服務(CMO)業務。觀察近5年臺灣生物技術服務產業TOP10排名狀況分析,可發現TOP10入榜業者家數仍不多,顯示其市場發展潛力大。其灣在臍帶血及基因檢測等應用領域蓬勃發展,尤其在臍帶血干細胞業務方面廠商投入家數較多,也廣泛應用在血液移植及各種疾病治療方面,如訊聯生物科技、生寶生物科技等,并向臺灣“衛福部”申請成立臍帶血、造血細胞儲存庫。
訊聯生物科技近五年皆進入TOP10業者排名,且名次維持在前三名,該公司業務除將干細胞儲存由新生兒期擴及至成年期,包括牙干細胞、成人脂肪干細胞、成人周邊血干細胞、成人藥物基因檢測等產品,同時,也將次世代定序技術應用于非侵入式胎兒染色體檢測(NIPT),以擴大營收來源。2014年首度進榜的基龍米克斯生物科技,于2013年12月成為興柜公司,該公司利用基因核酸定序技術,開發各種基因型檢測,包括癌癥化療用藥篩檢,且與中國大陸華大基因公司策略聯盟,共同推出無創產前檢測技術平臺,并在2013年設立東南亞分公司,建構高標準的基因定序實驗室服務,同時與馬來西亞棕櫚油開發公司及愛滋病防治中心技術合作,將傳統學術研究與大眾生活結合。
生技投資持續擴大 2020年有望達5,000億元新臺幣
篇2
Key words: high tech service;industrial structure;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7—0147—02
0 引言
高技術服務業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外延,主要是以高新技術為依托,通過高新技術和服務業的深度融合,為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企業的發展提供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能耗低、創新性強、發展潛力大的專業化服務的新興服務業。2012年1月,國務院公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對于擴大內需、吸納就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重大意義。隨后,廣東省也出臺了相關的實施方案,提出要著力推動重點領域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打造高技術服務產業基地和集聚區,加快建立健全市場化、專業化、高端化、國際化的高技術服務體系,為我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有力支撐。由此可見,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手段。本文通過對廣東省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現狀和產業結構現狀的分析研究,探討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如何對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幫助,以及目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還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加快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的一些建議。
1 廣東省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現狀
高技術服務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未來發展方向,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廣東省高技術服務業起步早,發展迅速,在“十二五”規劃中,廣東省提出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到2015年全省的信息技術服務業、研發與知識產權服務業、生物技術服務業、數字內容產業等重點發展領域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一批專業性強、優勢明顯、技術和附加值高的產業基地和集聚區。截止到2011年底,全省GDP達到5.3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10.0%,其中第三產業完成23808.46億元,占全省GDP總量的45.2%,增長9.1%,說明服務業的發展在廣東經濟發展中占有很大比重。
1.1 廣東省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特征
1.1.1 高技術服務業對廣東省經濟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2011年底,全省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3808.46億元,高技術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8%,第三產業稅收收入比重不斷增加,對廣東省整體的國民經濟發展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由于高技術服務業的運行和發展模式很少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而且具有專業性、高技術性、創新性和綠色環保節能的特點,能夠給廣東整體經濟的穩定發展和綠色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篇3
第三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實行國家指導和個人自愿相結合的原則。
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選擇權。國家保障公民獲得適宜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權利。
國家向農村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免費提供避孕、節育技術服務,所需經費由地方財政予以保障,中央財政對西部困難地區給予適當補助。
第四條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管理全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國務院衛生行政等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配合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做好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
第五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絡由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組成,并納入區域衛生規劃。
國家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質量,鼓勵研究、開發、引進和推廣計劃生育新技術、新藥具。
第二章技術服務
第六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包括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咨詢以及與計劃生育有關的臨床醫療服務。
第七條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咨詢包括下列內容:
(一)生殖健康科普宣傳、教育、咨詢;
(二)提供避孕藥具及相關的指導、咨詢、隨訪;
(三)對已經施行避孕、節育手術和輸卵(精)管復通手術的,提供相關的咨詢、隨訪。
第八條縣級以上城市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可以在批準的范圍內開展下列與計劃生育有關的臨床醫療服務:
(一)避孕和節育的醫學檢查;
(二)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和計劃生育藥具不良反應的診斷、治療;
(三)施行避孕、節育手術和輸卵(精)管復通手術;
(四)開展圍繞生育、節育、不育的其他生殖保健項目。具體項目由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共同規定。
第九條因生育病殘兒要求再生育的,應當向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申請醫學鑒定,經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初審同意后,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醫學專家進行醫學鑒定;當事人對醫學鑒定有異議的,可以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申請再鑒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的醫學鑒定為終局鑒定。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十條向公民提供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藥具應當安全、有效,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技術標準。
第十一條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定期編制并計劃生育技術、藥具目錄,指導列入目錄的計劃生育技術、藥具的推廣和應用。
第十二條開展計劃生育科技項目和計劃生育國際合作項目,應當經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核批準,并接受項目實施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
第十三條涉及計劃生育技術的廣告,其內容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查同意。
第十四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施行避孕、節育手術、特殊檢查或者特殊治療時,應當征得受術者本人同意,并保證受術者的安全。
第十五條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或者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
第三章機構及其人員
第十六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包括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
第十七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必須符合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設置標準。
第十八條設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由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準,發給《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執業許可證》,并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執業許可證》上注明獲準開展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項目。
第十九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準,在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上注明獲準開展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項目,并向同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通報。
第二十條鄉、鎮已有醫療機構的,不再新設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但是,醫療機構內必須設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科(室),專門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鄉、鎮既有醫療機構,又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各自在批準的范圍內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鄉、鎮沒有醫療機構,需要設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從嚴審批。
第二十一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從事產前診斷的,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同意后,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準,并報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使用輔助生育技術治療不育癥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準,并向同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通報。使用輔助生育技術治療不育癥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制定。使用輔助生育技術治療不育癥的技術規范,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征求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意見后制定。
第二十二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的執業許可證明文件每三年由原批準機關校驗一次。
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的執業許可證明文件不得買賣、出借、出租,不得涂改、偽造。
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的執業許可證明文件遺失的,應當自發現執業許可證明文件遺失之日起30日內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補發。
第二十三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應當按照批準的業務范圍和服務項目執業,并遵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醫療技術常規和搶救與轉診制度。
第二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進行定期檢查。
第二十五條國家建立避孕藥具流通管理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及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六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中依據本條例的規定從事與計劃生育有關的臨床服務人員,應當依照執業醫師法和國家有關護士管理的規定,分別取得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鄉村醫生或者護士的資格,并在依照本條例設立的機構中執業。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執業的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應當依照執業醫師法的規定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注冊。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共同制定。
個體醫療機構不得從事計劃生育手術。
第二十七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必須按照批準的服務范圍、服務項目、手術術種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遵守與執業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技術常規、職業道德規范和管理制度。
第四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八條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全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負責對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條國家建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統計制度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事故、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和計劃生育藥具不良反應的鑒定制度和報告制度。
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鑒定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發生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事故、發現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和計劃生育藥具不良反應的,應當在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規定的時限內同時向所在地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重大事故、計劃生育手術嚴重的并發癥和計劃生育藥具嚴重的或者新出現的不良反應,應當同時逐級向上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第三十條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匯總、分析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事故、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和計劃生育藥具不良反應的數據,并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國務院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公布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重大事故、計劃生育手術嚴重的并發癥和計劃生育藥具嚴重的或者新出現的不良反應,并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及時公布和通報本行政區域內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事故、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和計劃生育藥具不良反應。
第五章罰則
第三十一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或者醫療、保健機構以外的機構或者人員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擅自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據職權,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和有關藥品、醫療器械;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經批準擅自從事產前診斷和使用輔助生育技術治療不育癥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會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據職權,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和有關藥品、醫療器械;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并由原發證部門吊銷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執業資格。
第三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逾期不校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明文件,繼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由原發證部門責令限期補辦校驗手續;拒不校驗的,由原發證部門吊銷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執業資格。
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買賣、出借、出租或者涂改、偽造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明文件的,由原發證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3000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3000元的,并處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并由原發證部門吊銷相關的執業資格。
第三十五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三條第三款的規定,向農村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提供避孕、節育技術服務,收取費用的,由縣級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責令退還所收費用,給予警告,并處所收費用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并對該機構的正職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第三十六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經批準擅自擴大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項目的,由原發證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并由原發證部門吊銷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執業資格。
篇4
第三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實行國家指導與個人自愿相結合的原則。
公民實行計劃生育時,有權了解自身的健康檢查結果和常用避孕節育方法的作用機理、適應證、禁忌證、優缺點、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及其處理方法,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指導下,負責任地選擇適合于自己的避孕節育方法。
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和人員,在提供避孕節育技術服務時應充分考慮服務對象的健康狀況、勞動強度及其所處的生理時期,指導公民選擇適宜的避孕節育方法,并為其提供安全、有效、規范的技術服務。對于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提倡選擇以長效為主的避孕方法。
第四條國家保障公民獲得適宜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權利,向農村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免費提供避孕、節育技術服務。
免費提供的技術服務項目包括發放避孕藥具;孕情、環情檢查;放置、取出宮內節育器及技術常規所規定的各項醫學檢查;人工終止妊娠術及技術常規所規定的各項醫學檢查;輸卵管結扎術、輸精管結扎術及技術常規所規定的各項醫學檢查;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診治。
第五條向農村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免費提供避孕、節育技術服務所需經費,由各級財政設立專項經費予以保障,具體結算標準和結算形式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國家向城市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免費發放避孕藥具。城市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接受避孕、節育技術服務的,其費用解決途徑為:參加生育保險、醫療保險和其它相關社會保險的,由社會保險基金統籌支付;未參加上述保險的公民,由所在單位或地方財政負擔。具體辦法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對西部困難地區免費提供避孕節育技術服務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第六條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負責管理全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與條例配套的規章和制度;
(二)圍繞生育、節育、不育制定生殖保健服務的規劃與規范,編制并頒布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項目、藥具目錄;
(三)制定全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發展規劃,指導各地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絡的規劃、建設、管理和監督;
(四)組織制定并實施與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相關的科學研究總體規劃,組織計劃生育新技術推廣和避孕藥具上市后的監測工作;
(五)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進行管理和監督;
(六)管理與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相關的其他工作。
第七條各地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絡的規劃,應當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在當地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遵循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廣為覆蓋的原則提出,并報請同級人民政府將其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區域衛生規劃。
第八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應當堅持“面向基層,深入鄉村,服務上門,方便群眾”的工作方針。各級各類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要合理分工,密切協作,優勢互補,圍繞生育、節育、不育共同做好避孕節育和其他生殖保健服務工作。
第九條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制定并組織實施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技術發展、新技術引入和推廣的總體規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推進與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相關的科學研究、技術發展、新技術引入和推廣項目。
國內外企業、基金會、國際組織和社會團體,可以根據條例和本細則的規定申請承擔或參與推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相關的科學研究、技術發展和新技術的引入和推廣。
第二章技術服務
第十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是指使用手術、藥物、工具、儀器、信息及其他技術手段,有目的地向育齡公民提供生育調節及其他有關的生殖保健服務的活動,包括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咨詢以及與計劃生育有關的臨床醫療服務。
第十一條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咨詢包括下列內容:
(一)避孕節育與降低出生缺陷發生風險及其他生殖健康的科普宣傳、指導和咨詢;
(二)提供避孕藥具,對服務對象進行相關的指導、咨詢、隨訪;
(三)對施行避孕、節育手術和輸卵(精)管復通手術的,在手術前、后提供相關的指導、咨詢和隨訪。
第十二條與計劃生育有關的臨床醫療服務包括下列內容:
(一)避孕和節育的醫學檢查,主要指按照避孕、節育技術常規,為了排除禁忌證、掌握適應證而進行的術前健康檢查以及術后康復和保證避孕安全、有效所需要的檢查;
(二)各種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和計劃生育藥具不良反應的診斷、鑒定和治療;
(三)施行各種避孕、節育手術和輸卵(精)管復通術等恢復生育力的手術以及與施行手術相關的臨床醫學診斷和治療;
(四)根據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和衛生部共同制定的有關規定,開展圍繞生育、節育、不育的其他生殖保健服務;
(五)病殘兒醫學鑒定中必要的檢查、觀察、診斷、治療活動。
第十三條因生育病殘兒要求再生育而申請醫學鑒定的,依照《病殘兒醫學鑒定管理辦法》執行。
病殘兒醫學鑒定診斷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導,依照《病殘兒醫學鑒定診斷暫行標準及再生育指導原則》執行。
第十四條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的診斷、鑒定和管理,依照《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鑒定管理辦法》執行。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發生的醫療事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五條在城鄉基層開展涉及人群的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應按規定由項目承擔單位提出書面申請和工作方案,經實施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初審同意,報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審查批準后實施。實施中接受項目實施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的監督。
第十六條涉及計劃生育技術的廣告,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查同意后,再報同級廣告主管部門批準。
第十七條各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在施行避孕、節育手術、特殊檢查或者特殊治療時,應向實行計劃生育的服務對象做必要的解釋,征得服務對象的同意。
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診斷、治療活動:
(一)有一定危險性,可能產生不良后果的檢查和治療;
(二)由于服務對象體質特殊或者病情危重,可能對其產生不良后果和危險的檢查和治療;
(三)臨床試驗性檢查和治療;
(四)需收費并可能對服務對象造成較大經濟負擔的檢查和治療。
第十八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及其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不得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或者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
因生育病殘兒經鑒定獲準再生育者,懷疑胎兒可能為伴性遺傳病需進行性別鑒定的,由省級病殘兒醫學鑒定組確定,到指定的機構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鑒定;鑒定確診后,要求人工終止妊娠的,應出具省級病殘兒醫學鑒定組的鑒定意見和處理意見。
第三章服務機構
第十九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包括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是指依照條例規定取得執業許可、隸屬同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具有醫療保健性質、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非營利的公益性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各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事業經費由各級財政予以保障。
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是指已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又依照條例規定設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科(室),并取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項目執業許可的醫療、保健單位。
第二十條設置鄉級以上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必須符合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制定的機構設置標準。
村級和城市社區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設置標準和審批程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提出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備案。
第二十一條依照分級管轄原則辦理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設置審批、執業許可審批和校驗。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設區的市級以上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設置審批、執業許可審批和校驗;
設區的市級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縣、鄉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設置審批、執業許可審批和校驗;
批準執業的,發給《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執業許可證》,并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執業許可證》上載明獲準開展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項目。
第二十二條鄉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除可以開展條例第七條規定的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咨詢外,可根據《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設置標準》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項目評審基本標準》,申請開展避孕和節育的醫學檢查、放置和取出宮內節育器、絕育術、人工流產術以及與避孕、節育有關的臨床技術服務;經設區的市級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逐項審查、批準,方可開展相應的服務項目。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增加技術服務項目。
第二十三條醫療、保健機構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應當依照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制定的設置標準,內設計劃生育科(室),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準,在其執業許可證上載明獲準開展的服務項目。
第二十四條鄉、鎮既有衛生院,又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的,各自在批準的范圍內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鄉、鎮已有衛生院而沒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不再新設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但是,鄉、鎮衛生院內必須設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科(室),專門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并接受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鄉、鎮衛生院內雖設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科(室),但無人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或不能滿足計劃生育工作需要的,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縣級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妥善解決;鄉、鎮既沒有衛生院,又沒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必須設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
第二十五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開展條例規定的與計劃生育有關的臨床醫療服務項目之外的其他診療業務,應當依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依法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并接受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六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從事產前診斷的,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同意后,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準。受理部門應在規定的時限內作出決定,書面通知申報單位,并向同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通報。作出許可決定的,在規定的時限內,將批準的單位同時上報衛生部和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備案。
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使用輔助生育技術治療不育癥的,應根據衛生部會同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制定的使用輔助生育技術治療不育癥的管理辦法申辦服務項目申請。
獲準開展使用輔助生育技術治療不育癥服務項目的機構和技術人員,應當按照使用輔助生育技術治療不育癥的技術規范開展服務。
第二十七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設置、執業許可和校驗依照《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執業管理辦法》執行。
申報新設置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應當向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參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規定的程序,取得設置批準書和執業許可證明文件。執業許可證上應注明獲準開展的技術服務項目。
第二十八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需要變更名稱、場所、法定代表人、主要技術負責人的,應到原發證部門登記變更。因歇業、轉業而停止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必須向原發證部門辦理注銷登記,收回相應的許可證明,或在《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上注銷相應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項目。
原發證部門在收到變更、注銷申請之日后30個工作日之內作出決定并函告申請者。
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其執業許可證明文件遺失的,應當自發現執業許可證明文件遺失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在所在地縣級的報紙上刊登遺失證明后,向原發證機關申請補發,未申請補辦的,視為無證。
第二十九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應將執業許可證明、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懸掛于明顯處所。
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應當自覺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醫療技術常規、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規范及其他有關的制度。
第三十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專家委員會由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商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后提名,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查批準后設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專家委員會由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相關醫學專家及計劃生育、衛生管理專家組成,其主要職責是:
(一)參與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的評審;
(二)參與組織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的考試、考核;
(三)指導病殘兒醫學鑒定、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及其他與計劃生育有關的技術鑒定;
(四)協助當地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與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有關的科研項目,指導當地計劃生育新技術推廣應用和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指導和培訓;
(五)參與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的考核和評估;
(六)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調研,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管理和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七)承擔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務。
第四章技術人員
第三十一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是指依照條例和本細則的規定,取得《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合格證》(以下簡稱《合格證》)并在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中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咨詢以及與計劃生育有關的臨床醫療服務的人員。
第三十二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中依據條例的規定從事與計劃生育有關的臨床服務人員,應當依照《執業醫師法》及國家有關鄉村醫生、護士等衛生技術人員管理的規定,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注冊。
暫未達到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鄉村醫生、護士注冊條件,但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3年以上且未發生過醫療事故,并已取得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崗位培訓合格證書,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推薦,由設區的市級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商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同意,從2001年10月1日起緩期2至3年認定執業資格。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制定。
第三十三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實行持證上崗的制度。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各類技術人員,應當經過相應的業務培訓,熟悉相關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了解國家和地方的計劃生育政策,掌握計劃生育技術標準、服務規范,取得《合格證》,按《合格證》載明的服務項目提供服務。
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或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中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人員的《合格證》的審批、校驗及其管理分別由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
第三十四條擬從事咨詢指導、藥具發放、手術、臨床檢驗等各類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人員,均應申請辦理《合格證》。
申請辦理《合格證》應提交以下文件:
(一)申請人填寫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合格證申請表。申請表應清楚注明技術服務項目的類別,由申請人所在單位審查、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
(二)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的人口政策與計劃生育技術基礎知識考試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的證明文件;
(三)學歷、專業技術職稱證明文件;
(四)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五條條例實施前已取得計劃生育手術施術資格并繼續在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內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活動的,應換發《合格證》。換發《合格證》應提交以下文件:
(一)原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衛生行政部門核發的施術合格證;
(二)申請人填寫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合格證申請表,單位審查、簽署意見并加蓋公章;
(三)近3年內無醫療事故,無違背計劃生育技術規范和職業道德行為的證明文件;
(四)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六條《合格證》的申請辦理、申請換發和審批,均應注明技術服務項目,獲準從事手術服務項目的,應注明手術術種。
已取得《合格證》,要求增加技術服務項目或手術術種的,須向原發證部門申請。
第三十七條《合格證》的有效期為3年。有效期屆滿前3個月,持證人應持《合格證》、單位審查意見、近3年內無重大醫療事故、無違背計劃生育技術規范和職業道德行為的證明文件,到原發證機關進行校驗。逾期未校驗的《合格證》自行作廢。受理申請辦理、換發、校驗的部門應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作出決定,并通知申請者。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衛生行政部門,應制訂規劃、組織實施本部門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不斷提高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中接受的與執業有關的培訓和繼續教育的記錄,可作為醫師執業考核和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的依據。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九條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負責全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監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
(一)對條例和本細則及其他配套文件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和指導;
(二)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統計工作監督、檢查并負責組織全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統計數據匯總、分析和結果的;
(三)負責全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事故、并發癥、不良反應的匯總、分析和信息,指導不良事件的調查、處理;
(四)對全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的其他事項進行監督管理。
第四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監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
(一)負責提出對本行政區域內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絡的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負責其建設和管理的具體工作;
(二)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人員執業許可、登記和許可證明文件的校驗;
(三)對本行政區域內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和人員執行條例和本細則的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四)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統計工作;
(五)對本行政區域內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出現的事故、并發癥、不良反應進行調查處理;
(六)負責病殘兒醫學鑒定和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的管理工作;
(七)對在本行政區域內開展的涉及人群的計劃生育科學技術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進行監督管理;
(八)對違反條例及本細則的行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九)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監督管理的其他事項。
第四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配備科技管理人員和執法監督人員,由具有相關專業學歷并經計劃生育技術執法和管理培訓合格的人員擔任,依法履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管理和執法監督職責。
第四十二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執法監督人員在履行職務時,應當出示證件。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執法監督人員可以向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了解情況,索取必要的資料,向相關人員進行調查、取證,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進行檢查、監督,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和相關人員不得拒絕和隱瞞。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執法監督人員對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和相關人員提供的資料負有保密的義務。
第四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建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監督員制度,聘請計劃生育技術專家、科技管理專家和藥品檢測專家對本級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和人員執行條例和本細則的情況進行檢查并及時向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報告。
第四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檢查,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各級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執行條例和本細則的情況,執行計劃生育技術標準、服務規范的情況,技術服務質量以及計劃生育技術、藥具的應用情況。
第四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法受理轄區內機構、個人對銷售計劃生育藥具、相關產品的質量、事故、不良反應以及轄區內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提供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質量、事故的舉報和投訴,并對舉報和投訴進行登記,會同有關部門及時作出處理。
第四十六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必須按照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制定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統計制度,以及技術服務事故、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計劃生育藥具不良反應報告制度,如實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統計數據、事故、并發癥和藥具不良反應。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每年的11月1日前,將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所做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的統計數字通報同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
第四十七條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會同衛生部每年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事故、手術并發癥和藥具不良反應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和通報,并將藥具不良反應數據匯總和分析結果通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會同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對本區域內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中發生的事故、手術并發癥和藥具不良反應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并及時上報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和衛生部。
第六章罰則
第四十八條未取得執業許可,擅自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按照條例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處罰。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違反本細則規定,使用沒有依法取得《合格證》的人員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1000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000元的,并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九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和人員,違反條例的規定,未經批準擅自從事產前診斷和使用輔助生育技術治療不育癥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據條例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對違規的機構和人員進行處罰。
第五十條對買賣、出借、出租或者涂改、偽造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明文件的,由原發證部門依照條例第三十四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買賣、出借、出租或涂改、偽造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合格證明文件的,由原發證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1000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000元的,并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并由原發證部門吊銷相關的執業資格。
第五十一條向農村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提供避孕、節育技術服務時,在規定的免費項目范圍內收取費用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按照條例第三十五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五十二條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人員違反條例和本細則規定,擅自增加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項目或在執業的機構外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由原發證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1000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000元的,并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并由原發證部門吊銷相關的執業資格。
篇5
2. 命題形式:由于不同地區的考查要求不同,所以近幾年高考山東、海南、浙江等地方是以選做簡答題的形式出現,而江蘇、北京等地方則是選擇題和簡答題都有出現。
由此對2012年高考的命題趨勢預測如下:
(1) 微生物培養和分離的原理和技術。
(2)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3) 生物材料中分離獲得某種特定成分的方法。
■ 二、復習建議
本專題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對有關知識的考查上注重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并突出重點。因此在復習中不要“深挖洞”,但要“廣積糧”。要牢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注重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 三、 考點清單
■ 考點一: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要點解讀
(1) 培養基的主要種類(見下表)
(4) 純化大腸桿菌的原理:在培養基上將細菌稀釋或分散成單個細胞,使其長成單個的菌落,這個菌落就是一個純化的細菌菌落。
■ 考點二:酵母細胞的固定化
(1) 實驗原理:① 固定化酶不溶于反應液中,易于回收,可以重復使用。②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是利用物理和化學方法將酶或細胞固定于一定空間內的技術。
常用方法包埋法:適合于較大的細胞化學結合法物理吸附法?搖適用于酶的固定
(2) 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細胞的比較(見下表)
(2) DNA粗提取與鑒定
① 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中不含細胞核,不適于作DNA提取的材料,但卻是提取血紅蛋白的理想材料。
② 實驗過程中兩次用到蒸餾水:第一次目的是使成熟的雞血細胞漲破釋放出DNA,第二次目的是稀釋NaCl溶液。
③ 鑒定DNA:加入二苯胺試劑并沸水浴加熱,觀察是否出現藍色。
(3) 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操作程序
① 樣品處理:紅細胞的洗滌(除去血漿蛋白等雜質)、血紅蛋白的釋放(使紅細胞胞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出來)、分離血紅蛋白溶液(經過離心使血紅蛋白和其他雜質分離開來)。
② 粗分離――透析:除去樣品中分子量較小的雜質。
③ 純化:一般采用凝膠色譜法對血紅蛋白進行分離和純化。
④ 純度鑒定:一般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方法,來測定蛋白質的分子量。
(4)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① 蒸餾法:芳香油具有揮發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葉等放入水中加熱,水蒸氣能將揮發性較強的芳香油攜帶出來,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卻后,油水混合物又會重新分成油層和水層,除去水層便得到芳香油。
② 萃取法:需將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點的有機溶劑中,使芳香油或色素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點的溶劑,剩下的就是芳香油或色素。
③ 壓榨法:橘子、檸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較多,可以用機械壓力直接榨出,這種提取方法叫做壓榨法。
■ 例1 下列是與芳香油提取相關的問題,請回答:
(1) 玫瑰精油適合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__的性質。蒸餾時收集的蒸餾液__________(是、不是)純的玫瑰精油,原因是__________。
(2) 當蒸餾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時,蒸餾過程中,影響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餾時間和__________。當原料量等其他條件一定時,提取量隨蒸餾時間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蒸餾過程中不進行冷卻,則精油提取量會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4) 密封不嚴的瓶裝玫瑰精油保存時最好存放在溫度__________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
(5) 某植物花中精油的相對含量隨花的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的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提取精油時采摘花的最合適時間為_______d左右。
(6) 從薄荷葉中提取薄荷油時________(能或不能)采用從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__________。
■ 答案 (1) 易揮發、難溶于水、化學性質穩定 不是 玫瑰精油隨水蒸氣一起蒸餾出來,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
(2) 蒸餾溫度 在一定時間內提取量隨蒸餾時間的延長而增加,一定時間后提取量不再增加
(3) 下降 部分精油會隨水蒸氣揮發而流失
(4) 較低 減少揮發
(5) a
(6) 能 薄荷油和玫瑰精油的化學性質相似
■ 鞏固訓練
1. 生物柴油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其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緩人類對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學家發現,在微生物M產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植物油與甲醇反應能夠合成生物柴油(見下圖)。
(1) 用于生產生物柴油的植物油不易發揮,宜選用_____、_____方法從油料作物中提取。
(2) 篩選產脂肪酶的微生物M時,選擇培養基中的添加的植物油為微生物生長提供____,培養基滅菌采用的最適方法是____法。
(3) 測定培養液中微生物數量,可選用_____法直接計數;從微生物M分離提取的脂肪酶通常需要檢測______,以確定其應用價值;為降低生物柴油生產技術,可利用______技術使脂肪酶能夠重復使用。
(4) 若需克隆脂肪酶基因,可應用耐熱DNA聚合酶催化的_____技術。
2. 某同學進行蘋果汁制作實驗,工藝如下圖所示。
(1) 圖中用KMnO4的溶液浸泡蘋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黑曲霉提取液中含有的_________可水解果膠,從而使果汁澄清。固定化柱中填充的石英砂通過___________方式將酶固定化,酶被固定在用蒸餾水洗滌固定化柱是為了除去_________________。
(2) 實驗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順序為_________。在蘋果汁澄清過程中,應關閉的流速調節閥是_____________。要測定從固定化柱流出的蘋果汁中是否還有果膠,可取一定量的果汁與等量的____________混合,如果出現______________現象,說明果膠還沒有被完全水解。為使果膠完全水解,應將流速調________。
(3) 試驗后,將洗滌過的固定化柱在低溫環境中保存若干天,該固定化柱仍可用于蘋果汁制作實驗,說明固定化酶可被______使用。
■ 答案 1. (1) 壓榨 萃取
(2) 碳源 高壓蒸汽滅菌
(3) 顯微鏡直接計數 酶活性 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細胞)
(4) PCR(或多聚鏈式反應、聚合酶鏈式反應)
篇6
第三條凡從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機構,必須取得衛生部或者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證書》,并按照資質證書規定的項目,從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工作。
第四條衛生部負責對從事下列項目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資質審定:
(一)化學品毒性鑒定;
(二)職業病防護設施與職業病防護用品的效果評價;
(三)放射防護器材和含放射性產品檢測;
(四)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甲級)。
第五條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從事下列項目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資質審定:
(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與評價;
(二)放射衛生防護檢測與評價;
(三)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乙級)。
第六條取得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資質(甲級和乙級)的技術服務機構可以承擔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但下列建設項目的職業病危害評價應當由取得甲級資質的機構承擔:
(一)國務院及其職能部門審批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二)核設施等特殊性質的建設項目;
(三)衛生部規定由甲級資質機構承擔的其他建設項目。
第七條取得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資質(甲級和乙級)的技術服務機構,同時取得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的資質。
取得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甲級資質的技術服務機構,不再重復申請乙級資質。
第八條從事化學品毒性鑒定機構的資質審定按照《化學品毒性鑒定管理規范》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條設置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當按照區域衛生規劃,遵循合理配置職業衛生資源的原則進行。
第二章資質審定
第十條衛生部或者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委托指定的辦事機構(以下簡稱辦事機構)承擔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的具體組織工作。辦事機構的職責是:
(一)受理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定申請;
(二)組織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定考核;
(三)提供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的咨詢;
(四)承擔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專家庫的組織和日常管理;
(五)承辦衛生行政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條衛生部、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分別設立國家和省級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專家庫(以下簡稱專家庫),專家庫專家承擔相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的技術評審。
第十二條專家庫專家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相關專業的高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二)具有連續五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
(三)熟悉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
(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
(五)身體健康,能夠勝任資質審定工作。
專家庫專家任期四年,可連聘連任。
第十三條專家庫專家不得參與本人工作單位或者與自身有利害關系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定評審。
被評審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不得聘請專家庫專家為顧問。
專家庫專家不得參加被評審機構的可能有礙公正評審的活動。
第十四條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專家庫專家進行定期復審,并根據資質審定工作的需要,及時進行調整。
第十五條申請從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機構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具有法人資格;
(二)有專門從事相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機構、固定的工作場所和工作條件;
(三)具備符合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條件的專業人員、設備、技術能力和經費;
(四)有健全的內部規章制度和質量管理體系。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條件由衛生部另行制定。
第十六條申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應當提交以下資料:
(一)法定代表人簽署的申請表;
(二)法人資格證明;
(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質量管理文件;
(四)擬開展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項目及資質等級;
(五)在申請職業衛生服務業務范圍內,能夠證明具有相應業務能力的材料;
(六)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資料。
第十七條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接到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申請表之日起15日內,做出是否受理的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并書面通知申請單位;同意受理的,應當在60日內由辦事機構組織專家組,對申請單位進行技術評估。專家組應當由從相關專家庫抽取的5名或者7名專家組成。
第十八條技術評估工作采取資料審查和現場考核相結合的方法。
資質審定技術評估工作現場考核的程序和內容為:
(一)申請單位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
(二)依據申請資料進行現場核查;
(三)考核技術負責人及其他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
(四)抽查原始工作記錄、報告和總結;
(五)必要的盲樣檢測。
專家組自現場考察結束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向辦事機構提交技術評估報告。
第十九條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專家組技術評估報告之日起30日內完成資質審核。對符合條件的,發給《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證書》;對不符合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單位。
第二十條《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證書》有效期為四年。
第二十一條衛生行政部門對取得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定期予以公告。
第三章資質管理
第二十二條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依法獨立開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業務,并對出具的技術報告承擔責任。
第二十三條取得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在認證的項目內開展技術服務工作,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和標準的要求。
第二十四條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確保其技術服務的客觀、真實。
第二十五條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公開辦事制度和程序,簡化手續,方便服務對象,并采取措施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第二十六條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證書》有效期屆滿前六個月內,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向原認證衛生行政部門申請續展,原認證衛生行政部門復核后,對合格的,換發證書;逾期未申請續展的,其《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證書》過期失效。
第二十七條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發生下列情況時,應當向原認證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變更手續,并在全國性報刊上公告:
(一)分立或者合并;
(二)停業、破產或者其他原因中止業務;
(三)法定代表人變更。
第二十八條《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證書》不得偽造、涂改、出賣、轉讓或者出借。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證書》遺失的,應當及時申明,并向原認證機關申請補發。
第二十九條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對取得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實行年檢,并組織經常性監督檢查。年檢和抽查結果應當備案,并在全國性報刊上公告。
第三十條通過年檢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由原認證的衛生行政部門在其《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證書》副本上加蓋合格印章,正本上貼附年檢標識。
第三十一條未申請年檢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視為自動放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
第三十二條抽查內容包括:
(一)職業衛生技術服務人員是否具備執業能力;
(二)是否按照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工作規范開展工作;
(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所出具的報告是否符合規范;
(四)是否履行了技術服務合同的條款;
(五)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檔案是否完整;
(六)內部質量管理體系是否健全;
(七)實際操作中是否存在違紀現象;
(八)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內容。
第三十三條年檢或者抽查不合格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三個月內進行改正,改正期間暫停其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工作。改正期結束,合格者準許繼續執業;不改正或者經檢查仍不合格的,由原發證衛生行政部門取消其資格,并收繳《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證書》。
第三十四條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開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工作時,應當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收費標準。
第三十五條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技術服務工作中,對涉及委托方的技術、商業秘密以及個人隱私負有保密義務。
第四章罰則
第三十六條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在申請資質或者年檢、抽查時,采取弄虛作假、行賄等不正當手段虛報資料的,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情節輕重,不予核發資質證書或給予停止使用資質證書3至6個月直至收回資質證書的處罰。
第三十七條未取得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擅自從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八條從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機構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及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審定衛生行政部門取消其相應的資格;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給予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出資質范圍從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
篇7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近年來雖采取了大量控制措施,但環境污染的趨勢仍在繼續。如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控制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是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1]。在環境保護中,從源頭上防止污染是實現經濟增長和改善環境所必須執行的技術策略[2]。綠色技術嶄露頭角,理想的綠色技術是采用無毒、無害的原料、催化劑和溶劑,采用高選擇性、極少副產品的反應,實現零排放[3]。隨著生物技術研究的進展和人們對環境問題認識的深入,現代生物技術為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重要依據。
2 生物修復技術
環境污染物的清除有多種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是是物理和化學方法,這些方法雖然行之有效,但通常成本很高,而且還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采用生物清除環境中污染物的生物修復技術則極具應用前景,具有極大的潛力。生物修復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動物降解、穩定和去除環境中的污染物,使受污染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得以恢復。利用生物修復技術可以削弱乃至消除環境污染物的毒性,降低污染物的健康風險[4]。生物修復技術包括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微生物修復在生物修復技術中處于主導地位,近年來國內外對微生物修復技術的研究非常重視。Fulthorpe等從巴基斯坦土壤中分離出一株微生物,能礦化2,4-D,還發現添加硝酸鹽、鉀離子和磷酸鹽能增加降解率[5]。植物修復是利用綠色植物來轉移、容納或轉化污染物使其對環境無害。植物修復的對象是重金屬、有機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體。研究表明,通過植物的吸收、揮發、根濾、降解、穩定等作用,可以凈化土壤或水體中的污染物,達到凈化環境的目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湖北黃石完成的污水凈化和污水資源化雙重功能的新型穩定塘設計實驗證明,水生植物能夠去除N、P,能達到一定的凈化效果[6]。
3 現代生物技術的特點
現代生物技術是指以DNA技術為先導,包括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和生物修復技術在內的一系列生物高新技術的統稱[7]。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生物技術作為一種高新技術,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國和民間研究機構的高度重視,發展十分迅猛。現代生物技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利用微生物,少部分利用植物作為環境污染控制的生物。(2)應用環境生物技術處理污染物時,最終產物大都是無毒無害的穩定的物質。(3)利用生物方法處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轉移。(4)生物處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專一性。(5)生物技術的產品或副產品基本上都是可以較快生物降解的,并且都可以作為一種營養源加以利用。
4 現代生物技術在生物修復中的應用
生物修復技術的最大特點是可以對大面積的環境污染進行治理。生物修復技術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Martin Alexander與他的學生開展了農藥在土壤中可降解性的研究,為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打下了基礎[8]。至70年代,隨著環境技術和微生物學的快速發展,生物修復技術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運用現代生物技術構建高效菌,加強微生物對農藥等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提高降解速率。生物強化技術可有效提高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將生物強化技術融入到傳統的生物修復中,并結合現代分子生物技術提供的新方法、新手段進行監測和評價,已成為生物修復發展的一種趨勢。通過對微生物的研究得知,微生物修復的最佳溫度在30℃,李榮等從受阿維菌素農藥污染的土壤中分離出一株能高效降解阿維菌素的菌株AW70,這菌株在30℃-37℃的范圍內降解率最好,能達到80%以上,而低溫和高溫對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9]。生物修復在農藥污染的應用外,還在石油污染、水體污染修復中應用廣泛。20世紀80年代以來生物修復技術開始應用于石油污染治理。污水的生物凈化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的生命活動對污水中的有毒物質進行遷移和轉化,從而達到凈化目的的處理方法。
5 現代生物技術的問題與展望
近30年來現代生物技術的多數內容已經滲透到環境工程領域中。有應用前景的領域包括廢物的高效生物處理技術、污染事故的現場補救、污染場地的現場修復技術等許多方面。現代生物技術深入到我們生活領域中,給我們帶了重大作用。但生物技術也帶了許多問題。通過生物技術產生的新菌種從實驗室走到田間,可能會破壞生態平衡,帶來生態災難。還有軍事政治家利用生物基因制造生物武器,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復制大量致病微生物的遺傳基因,并放入到武器中。給人類帶來新的憂患。現代生物技術帶來的問題不容忽視,要提高研究人員的意識,加強國際合作和強化社會責任機制。通過對現代生物技術的倫理構建,使其能夠更好的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縱觀現代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其前景是美好的,大力發展現代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專家預測現代生物技術創新的將伴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而到來,以基因組為基礎的生物技術產業將成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它的巨大經濟效益吸引著投資商和企業匯集于這一領域,現代生物技術將進入廣泛的大規模產業化階段,像當年工業革命一樣,使人類的生活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參考文獻】
[1]劉艷麗.現代生物技術在生態環境及污染治理中的應用[J].煤礦現代化,2009,4.
[2]周光召.將綠色科技納入我國科技發展總體規劃[J].環境導報,1995(2):21-22.
[3]朱國萍.現代生物技術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J].安徽師大學報,1998(21):98-101.
[4]沈德中.污染環境的生物修復[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356.
[5]Fulthorpe RR, Rhodes AN, Tiedje JM. Pristine soils mineralize 3-chlorbenzoate and 2,4-dichloro-phenoxyacetate via different microbial populations[J].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6,62(4):1159-1166.
[6]陳金霞,徐王華,張小莉.生物修復技術在污染治理中的應用[J].上海化工,2000(9):4-7.
篇8
關鍵詞 :生物修復;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
近年來,隨著我國沿海工農業和海洋產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在海洋航運的快速發展,造成大量工礦廢水,生化污水排入江河湖海,以及在海損事故中石油、烴等有害物質的泄漏,使地表水、地下水、土壤以及海洋受到有毒有害物質的嚴重污染。污染的水體極大地損害了生態環境,破壞了生態平衡,而且,對人類健康構成極大威脅。但是對于污染水體,尚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主要依靠自然生態的自我凈化。
目前,生物修復被認為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且可靠的環保技術。簡單講,生物修復(bioremediation)是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催化降解環境污染物,減少或最終消除污染的受控或自發過程[1]。與其它物理、化學治理相比,生物修復的優點是:投入低,操作簡便,可就地處理,對周圍環境干擾少,不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對于傳統治理技術難以處理的環境(海洋),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1生物修復研究概述
生物修復技術的應用研究也不過30多年,主要集中于水體、土壤和地下水環境污染。史料記載的首次使用生物修復是1972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管線漏油事件。1989年,首次大規模應用生物修復技術修復了美國阿拉斯加石油污染問題,其具有里程碑意義[2]。20世紀80年代以后,基礎研究的成果逐漸應用于大范圍的環境污染,并取得一些成果,進而發展成一種新的環境污染治理技術。目前,生物修復技術在清除或減少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廢水、污泥以及工業廢棄物中的化學有害物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如有研究人員研究了北極凍原油滴污染土壤,原位接種抗寒混合菌種進行生物修復,一年后,土壤中的油濃度有了明顯降低[3]。還有whiteley[4]進行了生物修復酚污染環境中的細菌生態學和生理學研究。我國研究人員也對受酚污染的地表水的生物修復方法進行了研究[5]。此外,一些研究者進行了有關石油烴類污染的生物修復方面的研究,如張旭[6]實驗模擬研究了生物修復石油烴污染土層的研究。李麗[7]對石油烴類化合物降解菌進行了研究。總之,這些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進行生物修復的可行性,而且在這一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生物修復技術雖然只有30多年的應用研究史,但是生物修復從最初的主要利用細菌治理石油、農藥之類的有機污染,逐漸應用到地下水、土壤、海洋、污泥等環境污染的治理上。生物修復已由細菌修復拓展到真菌修復,植物修復和動物修復,有機污染物的生物修復拓展到無機物的的修復。如:Numat[8]培育了一種新型微生物,可在24 h內降解30 mg/L的三氯乙烯,這種菌對有機鹵代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均有降解作用。另外,植物修復也是一種很有前景的修復技術,植物具有吸收重金屬,凈化水體、納污、清除放射性核素,調節生態功能,利用這種能力,可有效對污染水體進行修復[9]。有研究者通過靜態試驗和現場試驗水雍菜和水芹菜對手污染水體的研究顯示:水生植物不僅可以去除污染物中的磷、氮鹽,改善水體狀況,還可美化水體環境;提高生物多樣性,而且其經濟效益也相當可觀[10]。此外,動物修復污染水體也處于不斷摸索研究階段,如羅固源[11]等證明了采用合理的間歇方式用蚯蚓處理養殖污水技術上可行。還有研究人員利用藻類治理河道污染和黑臭問題,且河水中DO值有了很大的提高[12]。
2污染水體生物修復應用與進展
2.1海洋污染的生物修復
海洋污染尤其是海洋有機污染是當今世界沿海國家普遍關心的環境問題之一,雖然,現代工業和海洋運輸業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其帶來的環境負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如赤潮、石油污染、多環芳烴有機污染等。
海上石油的開發以及石油產品的生產、使用及排放,海上溢油事故頻發,使得石油污染已成為海洋環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實驗證明,微生物是降解石油污染的主要治理方法,主要有加入高效降解菌;使用分散劑;使用氮、磷等營養鹽。1989年,美國環保局利用細菌降解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復技術,成功去除威廉王子灣的石油污染。目前,生物修復正朝著構建特定且快速降解污染物的工程菌方向發展,并且科學家已分離到了具有多種降解功能的超級微生物[13]。
多環芳烴作為廣泛分布于海洋環境中的有機污染物,其具有毒性、致癌性以及致畸誘變作用。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危害。多環芳烴主要來源于人類活動和能源利用過程,通過地面徑流,污水排放及機動車等燃料不完全燃燒的廢棄物隨大氣顆粒沉降進入海洋環境中。目前,微生物降解是去除多環芳烴的主要途徑,該方法利用微生物將海洋中的多環芳烴轉化為無害物,或降解為CO2和H2O。還有赤潮災害的生物防治;海洋環境中病原菌污染的生物修復等。可見生物修復技術是治理海洋環境污染和海洋生態系統功能紊亂的一副防治結合的良藥。
2.2河流湖泊污染的生物修復
地表河流、湖泊污染的生物修復,主要有微生物和植物修復法。對于淺水湖泊,在水中加入營養鹽,用曝氣法混合,底泥中的有機污染物可作為碳源被微生物利用,污染的湖泊得以修復。華東師范大學的研究人員采用曝氣復氧,投加高效菌劑和促生液,放養水生植物等,對蘇州河嚴重污染支流進行了原位污染的治理和修復[14]。結果顯示:嚴重污染的水體消除了黑臭,DO值上升明顯,透明度增加,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另據報道,像大榕草、水芹、黑麥草等都對水體中N、P有去除作用[15]。
2.3廢水污染的生物修復
目前,廢水污染的生物修復主要有對重金屬離子的修復和有機污染物的修復。美國科學家已對廢水中金屬離子銻、鉻、銅、汞等有效去除效果的微生物進行了研究[16]。此外,對廢水中重金屬離子的去除主要通過水生植物,如鳳眼蓮、破銅錢等。它們都能從水體吸收鉛、銅、鉻等金屬。孫鐵珩等人研究表明:水葫蘆對污水具有一定的凈化效果,水芹菜對黃金廢水具有凈化作用[17]。有研究人員[18]使用含假單胞菌的生物轉盤處理礦物廢水,銅和鐵去除率分別達到95%、98%,并可使氰由4 mg/L 降低到0.06 mg/L。總之,生物修復技術在廢水處理、生態平衡的協調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2.4水體底泥污染的生物修復
水體底泥污染是一個重要的環境問題。由于底泥的污染直接影響著水生動物、植物的生長,同樣也影響著水質。所以治理好底泥污染,污染水體也會得到凈化。底泥污染物主要通過大氣沉降、廢水排放、雨水淋溶與沖刷進入水體,最后沉積到底泥中逐漸富集,使底泥受到嚴重污染,最后底泥變成污染物的匯集地。由于底泥是底棲生物主要的生活場所和食物來源,污染物可直接或間接對上覆水生物產生致毒致害作用,并通過富集,食物鏈放大進一步影響陸生生物和人類健康。目前,水體底泥污染的生物修復主要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如疏浚、引水、掩蔽等,但工程量大,耗財耗力,不是很理想,而化學方法對生態環境破壞較大,而生物修復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具有節省費用,對環境影響小,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濃度,而且可原位進行修復,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特點。運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組成的生態修復系統能夠有效去除多環芳烴的污染,高等水生植物可提供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碳源和能源,根系周圍好氧菌數量多,使得水溶性差的芳香烴在根系旁迅速降解。種植水生植物的根莖能控制底泥中營養物的釋放,而在生長后期又能較方便地去除[19]。
3生物修復應用前景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生物修復技術在國內外皆取得了較快發展,一些新技術特別是生物技術,如基因工程、酶工程、細胞工程的發展,不斷提高了污染水體的處理效率。為進一步提高生物修復治理效果,獲得突破。其發展前景在于合理利用微生物,植物以及動物等生物修復手段,并且與物理、化學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手段;以及利用基因修飾、改造、克隆與基因轉移等現代生物技術獲取特殊降解功能的工程菌,從而減少污染物在水體中的積累,保持生態平衡;另外,采用新工藝和新手段,生產易于生物降解產品也是研究人員需關注的領域。可以預見,生物修復技術在治理和防治水體污染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且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雖然污染水體的生物修復技術已取得巨大的進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①修復速度慢;②生物難降解污染物(如重金屬)的存在導致水體修復困難;③微生物對污染物的專一性使得并非所有污染物都被去除,存在降解極限;④微生物易受溫度、酸堿性等環境因素影響;⑤大規模的工程菌的應用可能影響生態系統。總之,受污染地表水體的修復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綜合治理,防治結合。
參考文獻:
[1] Pritchard P H,Costa C F. EPA’s Alaska oil spill bioremediation project[J].Environ sci Technol,1991,25(3):372-379
[2] 陳玉成.污染環境生物修復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3
[3] Mohn W W, Radziminski C Z, Fortin M C.On site bioremediation of hydrocarbon- contami nated Arctic tundra soils in inoculated biopiles [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1,57(1- 2):242- 247
[4] Whiteley A S, Wiles S. Lilley A K. Ecological and physilogical analyses of Pseudomonad species within a phenol remediation system[ J] . J Microbiol Methods, 2001, 44( 1) :79- 88
[5] 徐向陽,俞秀娥,鄭平.受酚污染地表水生物修復技術的基礎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1999, 25(4):409-413
[6] 張旭.石油烴污染土層生物修復模擬實驗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1( 40) : 106-108
[7] 李麗.石油烴類化合物降解菌的研究概況[J].微生物學通報,2001, 28(5):89-92
[8] Numata. Microorganism and method for environmental purification using the same [P].US Patent: 6,171, 844 ,2001
[9] 陳玉成.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復[J].環境科學動態,1999 (2):7-11
[10] 由文輝,劉淑媛,錢曉燕.水生經濟植物凈化受污染水體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99- 102
[11] 肖鄉,崔理華.城市污水人工土快濾處理系統的生物修復[J].農業環境保護,2001,20(5):374-376
[12] 羅加,李祥林,石玉潔.應用燕類防治河水黑臭的試驗研究[J].江蘇環境科技,1997(2):2-5
[13] John H L. Bio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and other Bisphenols by a Gram- Negative Aerobic Bacterium[J] . 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2,58( 6):1823-1831
[14] 黃民生,徐亞同,戚仁海.蘇州河污染支流—綏寧河生物修復試驗研究[J].上海環境科學, 2003,22(6):384-390
[15] 王國祥,濮培民,張圣照,等.人工復合生態系統對太湖局部水域水質的凈化作用[J].中國環境科學,1998,18(5):410-414
[16] PERRIELLO F A. Remediation of metal contaminants with hydrocarbon-utilizing bacteria[ P ] . U. S. Pat. 2003062306 A1,2003
篇9
1、 乙方作為權威的、公正的第三方機構,為甲方所發放的電子證書主要是用于在網上作業中的
身份識別和信息加密。乙方所發放的證書只能用于在網絡(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上標識用戶身份,各應用系統可以根據該功能對其進行定義。
2、 乙方受理甲方電子證書的申請,為甲方簽發、更新、廢除、凍結、解凍、恢復或重發電子證書等服務。
3、 乙方委托證書受理點進行甲方的信息錄入、身份審核和證書制作工作。甲方在申請電子證書
時應遵守各證書受理點的規程和辦理手續。
二、服務方式:
甲方在使用證書時如遇到問題,可以隨時向乙方或昆山技術服務中心進行咨詢和要求解答。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五8:00-17:00
服務熱線:
昆山服務熱線:
三、電子證書收費標準:
收費標準(請在框中打勾):
1、:70元/年, 另外 50 元硬件費,共計:120元,續費:70元/年
服務項目:
1)、本地窗口服務(江蘇CA在昆山市行政服務中心設立CA服務窗口為CA證書用戶提供證書解鎖、新辦、注銷、更改信息、咨詢等服務)
2)、5×8小時電話服務(提供每周5個工作日<不含周六、周日>每天8小時電話服務
3)、根據使用說明自行安裝
2、:650元/年,包括硬件費,續費:600元/年
服務項目:
1)、本地窗口服務(江蘇CA在昆山市行政服務中心設立CA服務窗口為CA證書用戶提供證書解鎖、新辦、注銷、更改信息、咨詢等服務)
2)、 免介質費
3)、 培訓服務(為辦理江蘇CA證書用戶提供培訓服務)
4)、 首次使用上門安裝,保證一臺電腦可以正常使用
5)、 7×24小時電話服務(提供每周每天24小時電話服務)
6)、 7×24小時上門服務,當電話無法解決時,可以提供市區免費上門服務(鄉鎮單程超過20公里,需支付50元車費)。
7)、 只要公告結束前1小時提交問題,保證在公告結束前完成投標,否則退當年服務費
四、違約責任:
1、 乙方不得無故結束對甲方的服務。甲方有權向乙方或電子證書的業務應用部門投訴乙方的服務質量,乙方對投訴的問題經查實確認后及時將處理結果通知甲方。
2、 甲方的名稱、地址、電話、稅務登記號等客戶信息發生變更等情況,應及時通知乙方。凡因甲方提供客戶資料不詳,不準確或有變化卻沒有及時通知乙方,所產生的后果由甲方自行承擔。
3、 由于以下情況造成電子證書無法正常使用,乙方只負責恢復電子證書的正常使用,不承擔由此造成的損失:
1) 甲方操作人員誤操作;
2) 甲方硬件及軟件環境不能達到電子證書的使用要求;
3) 計算機感染病毒;
4) 不可抗力(如突然停電、自然災害、硬件損壞等原因)。
4、 乙方不負責解決因網絡運營商和業務應用系統終端服務器原因造成的使用問題。
5、 甲方必須妥善保管乙方所簽發的電子證書和密碼,不得泄漏或交付他人。如因故意、過失導致他人知道或被盜用、冒用、偽造或者篡改的,甲方自行承擔一切責任。
6、 證書存儲介質如果因甲方的保管或使用不當而導致遺失、損壞等,則甲方必須重新申領并交繳納介質費用。
7、 乙方對以下情況之一,有權主動廢除所簽發的證書:
新的密鑰對替代舊的密鑰對;
申請初始注冊時,提供不真實材料;
沒有按規定繳納證書費用,或者其它相關費用;
違反國家法律或者其它規章制度,不應簽發電子證書的;
有盜用、冒用、偽造或者篡改他人證書的;
證書持有者不履行或已經不能履行安全電子業務應承擔責任和義務的;
其他情況。這些情況可以是因為法律或政策的要求乙方采取的臨時作廢措施。
8、 乙方承諾在現有的技術下,由乙方簽發的電子證書不會被偽造、篡改。如果發生甲方電子證書被篡改、偽造,一經確認,乙方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五、雙方約定事項:
1、 本協議自甲、乙雙方簽字之日成立,自甲方一次性支付完首年度費用之日起,乙方即開始提
供服務。甲方應每年按時向乙方支付當年的服務費用,否則乙方將停止對甲方提供服務,由此產生的后果由甲方自行承擔。
2、 本協議涉及的服務項目不發生變動時,只需續繳服務費,不用重新簽訂,服務有效期以證書為準。
3、 當甲方停止服務需求時應與乙方辦理書面手續,否則乙方將依照原協議執行。
4、 本協議未盡事宜,甲、乙雙方協商補充,經雙方簽字確認為本協議組成部分。
5、 在本協議執行過程中發生爭議,甲、乙雙方友好協商解決。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解決或協商、調解解決不成的,雙方商定提請乙方所在地司法機關裁決。
六、本協議自甲乙雙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權人)簽字(或蓋章)并加蓋公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蓋章):
篇10
1. 矸石山復墾的限制因子
矸石山風化層熟化程度是復墾成功與否的關鍵。其限制因子包括風化層厚度,表層風化物的水分狀況、養分狀況、鹽分、 pH、溫度、重金屬含量等[6]。風化層厚度是影響表層矸石風化物質地、孔隙、水分等的決定性因素。風化層薄、孔隙多、持水性差,水分往往是矸石山植物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風化層養分缺乏,N、P、K和有機質含量極低是復墾失敗的重要原因。風化層往往呈堿性,局部呈酸性,不利于植物的生存。風化層含鹽量極高,在局部半干旱地區水溶性總鹽量達到1.2g/kg以上,極大限制了植物的生存。矸石山溫度極高,夏日局部可達50度以上,灼傷植物根系,導致植物死亡。土壤重金屬含量較高,使很多植物無法存活。另外,風化層土壤動物和微生物極少,無法完成土壤熟化的自然演替過程。
2. 矸石山生物修復的概念與機理
概念:利用矸石山土壤中原有的或引入的功能生物體,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單獨地或聯合地吸收、降解或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濃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將污染物轉化成無害物質,并恢復土壤功能的過程或技術。
機理:利用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等修復技術轉移、吸收、降解或轉化矸石山場地中的污染物,或阻斷污染物對受體的暴露途徑,使污染物穩定化、低毒化或無害化,使污染物對暴露人群的健康風險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從而恢復污染矸石山土壤使用功能,保證開發利用的安全性。
3. 矸石生物修復技術特點與分類
特點:矸石山生物修復可現場進行,減少了人體直接接觸污染物的機會;常以原位方式進行,對污染位點的干擾或破壞達到最小;可永久性地消除污染物,無二次污染隱患;降解過程迅速,費用低,只是傳統物理、化學修復費用的30%―50%;可與其他處理技術結合使用,處理復合污染。
分類:按照處理地點可分為原位生物修復和異位生物修復。按照應用生物種類分為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技術應用較為廣泛,包括植物提取,植物揮發,植物過濾和植物鈍化。根據污染物種類,分為有機污染、重金屬污染和放射性污染修復技術。
4. 生物修復技術在矸石山復墾中的應用研究動態
趙廣東等[7]發現植物措施配合生物肥料,菌劑和保水劑能明顯提高煤矸石山肥力。魏忠義等[8]發現林灌種植改善了矸石山保水特性和表層風化物的酸度,提高了表層風化深度和風化物顆粒組成。王麗艷等[9]證實種植植被可使矸石山土壤容重,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明顯改善。胡振琪[10]認為采取適當的配土和配肥技術可以極大提高矸石山綠化植物成活率。馮鳳玲等[11]研究發現蚯蚓能提高植物生物量和土壤重金屬生物有效性。李建華[12]研究表明雙接種VA菌根真菌和根瘤菌能顯著提高三葉草的根瘤數量、鮮重和固氮酶的活性。
Robert R. D.等[13]研究認為至少積累750kg/hm2的包括煤矸石在內的煤礦廢棄物,才能保證在上面正常生長的植物不依賴外部氮源供給。Heribert[14]研究發現土壤熟化的關鍵是快速改善和增加土壤的生物活性。Peter S.[15]研究表明向紫砂頁巖土壤中添加氮磷鉀肥料和秸稈還田,可以極大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熟化速度。
5. 問題與展望
問題:單獨使用生物方法,效率較低,交叉學科技術引入較少;能修復多種污染物或適合多種污染環境的土壤改良材料或生物研究不足;植物根系與根際礦物質及其他污染物的作用機制不明確;異域引入復墾先鋒植物,可能對當地生態環境帶來災難;經濟效益不明顯,社會資金傾斜度不高。
展望:增強學科交叉技術發展與運用;加強微生物、植物、動物聯合修復技術在矸石山生態復墾中的應用研究;加快矸石山土壤改良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學機制研究;加快目標植物篩選和相關數據庫的建立;發展適合大規模應用的低成本的矸石山生物修復技術;加強矸石山生態復墾環境安全性評價研究。
參考文獻
[1] 許麗等,煤矸石廢棄地復墾研究進展,中國水土保持學報,2005(9):117―122
[2] 芮素生.煤炭工業和可持續發展與環境,煤炭工業出版社,1994
[3] 彭德福.我國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的回顧與展望,中國土地科學,2000(1):13―15
[4] 李貴寶,尹澄清等.城市污泥對退化森林生態系統土壤的人工熟化研究,應用生態學報,2002,13(2):159―162
[5] 高建鈺等,煤矸石山立地條件與林業復墾研究,山西林業科技,1999,3(1):18―21,45
[6] 魏忠義,王秋兵.大型煤矸石山植被重建的土壤限制因子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9,16(1):179―182
[7] 趙廣東,王兵等.煤矸石山廢棄地不同植物復墾措施及其對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中國水保持學報,2005,3(2):65―69
[8] 魏忠義,胡振琪等,煤矸石山植被綠化措施對煤矸石風化物理化特性的影響,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6):11929―11930,12033王志亞等,煤矸石復墾工程中綠肥牧草對矸石風化層生態環境影響,土壤學報,1996,33(3):317―321
[9] 王艷麗,韓有志等.不同植被恢復模式下煤矸石山復墾土壤性質及煤矸石風化物的變化特征,生態學報,2011,31(21):6429―6441
[10] 胡振琪.半干旱地區煤矸石山綠化技術研究,煤炭學報,1995,20(3):322―324
[11] 馮鳳玲,成杰民等.蚯蚓在植物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中的應用前景,土壤通報,2006,37(4):809―814
[12] 李建華,郜春花等.菌劑與肥料配施對礦區復墾土壤白三葉草生長的影響,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1,19(2):280―284
篇11
一、前言
隨著人類農業工業活動的加強大量施用化肥、農藥以及工業廢棄物的排放,使得許多有毒有害的有機化學污染物進入土壤系統,同時對地下水及地表水造成二次污染。清除環境污染物的傳統方法有物理修復法和化學修復法,但是這些方法存在著處理費用高、操作復雜、而且有二次污染的可能性等缺點。
微生物修復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門環境生物技術,實驗結果表明生物修復技術是有效的可行的。目前生物修復技術在清除或減少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廢水中的化學物質方面的應用已獲得成功。本文介紹了利用微生物對污水進行修復的主要技術。
二、微生物修復原理
微生物修復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對污染物的生物代謝作用。實際上,大多數環境中都存在著天然微生物降解凈化有毒有害有機物質的過程,只是自然條件下的微生物凈化速度很緩慢,因此,能夠被廣泛應用到環境保護實踐中的微生物修復,都是在人為促進條件下進行的,如通過提供氧氣,添加氮磷營養鹽,接種經過馴化培養的高效微生物等來強化這一過程,迅速去除污染物質,這就是微生物修復的基本思想。
與化學、物理相比,生物修復技術具有下列優點:
(1)原位修復可使污染物在原地被降解清除;
(2)修復時間較短;
(3)操作簡便,對周圍環境干擾較小;
(4)設施簡單,運行經費少;
(5)操作者與污染物直接接觸機會減少,不致對人產生危害;
(6)不產生二次污染。
當然微生物修復技術并不是十全十美,它也存在不足:
(1)條件苛刻,微生物修復是一種科技含量較高的處理方法,其運作必須符合污染場地的特殊條件,微生物修復易受環境條件變化的影響:酸堿度、溫度以及其他因素等都會影響微生物修復的進程;
(2)由于微生物的專一性,導致對水體修復的宏觀效果不佳;
(3)需要對污染環境進行詳細和周密的調查研究,前期工作時問較長,花費高;(4)微生物對污染物的降解存在一極限濃度;
(5)修復過程中可能產生有毒物質。
三、微生物修復的影響因素
微生物修復的成功運行,主要是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微生物對污染物的降解過程能夠發生。
3.1營養
微生物的生長需要保持碳、氮、磷營養物質及某些微量營養元素在一定濃度,在生物修復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缺乏氮、磷菩營養時降解速度變慢的情形。
3.2溶解氧濃度
大多數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時需耗氧,因此污染物濃度高時,水體或土壤中的溶解氧往往消耗殆盡,造成污染場所食物鏈中斷,污染物質的降解也隨之終止,因此溶解氧水平也是生物修復中的重大影響因素之一。
3.3 pH值
微生物對環境pH值非常敏感,pH值的變化會對微生物降解污染韌的速率和活性產生很大影響。接近中性pH對于大多數微生物都是合適的,一般不需要進行調節,只有在特定地區才需要對環境的pH進行調節。
3.4溫度
微生物可生長的溫度范圍較廣,一般而言,微生物生長的最佳溫度為25℃~30℃。通常隨著溫度的下降,生物的活性也降低,接近零度時活動基本停止。
四、微生物修復技術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4.1加入微生物和微生物制劑法
投放微生物和微生物制劑法,即針對不同的水體,向其投加針對該污染環境而事先培養好的微生物或外源微生物制劑,并為之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形成優勢菌種,最終做到對污染水體的修復。利用投加微生物和微生物制劑比土著微生物對污染的自然凈化的速度快。同時具有針對性,可以對不同程度的水污染能夠進行不同程度的凈化。
4.2吸附技術
生物吸附法作為一種新興的廢水處理技術,在處理低濃度重金屬污染廢水方面有著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從運用情況看,利用微生物吸附廢水中的重金屬在投資、運行、操作管理和金屬回收、回用等方面優越于傳統的治理方法。與其他技術相比,生物吸附技術有得天獨厚的優點,差別在于運行過程中微生物能不斷地增殖,且去除金屬離子的量隨生物量增加而增加。而離子交換法中離子交換樹脂的交換容量有限,達到飽和吸附后,就不能再去除金屬離子;化學沉淀法中,作用物的化學計量也是一定的,無增殖的可能。因此,開發和利用生物吸附處理重金屬廢水,使廢水處理的技術向著無毒、無害、無二次污染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4.3固定化技術
生物催化劑固定化技術發展到今天,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理論與方法。隨著環境生物學的發展,固定化在治理污水中越來越受到青睞。固定化技術使生物催化劑具有與其在游離狀態下完全不同的優點,例如,與產物分離方便;生物催化劑可回收或循環使用;生物催化劑穩定性大大提高;反應過程可得到嚴格控制等。這些特點使價格昂貴的生物催化劑的應用成本大大降低,從而使其在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中得到應用成為可能。
4.4培養微生物技術
培養微生物技術是一種污染水體的微生物修復技術。它通過向水體中投加營養物質、無毒表面活性劑、電子受體或共代謝基質等物質來強化水環境中本身具有降解污染物能力的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從而達到激活土著微生物,使土著微生物對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充分發揮,從而達到水體修復的目的。
4.5投加微生物絮凝劑技術
微生物絮凝劑主要是在菌細胞外分泌的,它是一種具有絮凝功能且能被自然降解的高分子有機物,如糖蛋白、纖維素和DNA等,有些直接利用微生物細胞,如某些大量存在于土壤、活性污泥和沉積物中的細菌、霉菌、放線菌和酵母菌等,本身即可用作絮凝劑。微生物絮凝劑具有高效、無毒和易于生物降解的特點。
五、微生物修復的發展趨勢
污染水體的修復是一個牽涉到污染治理、環境生態和水利水文等多學科的系統工程,治理水體污染必須從水體的功能定位、污染整治的日標和水體生態系統平衡的建立等多方面入手。微生物修復與物理修復、化學修復相比雖然有眾多突出的優點,但只有與物理修復、化學修復等方法相結合,組成統一的修復技術體系,微生物修復才能在治理水體污染方面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因此,微生物修復技術今后的研究趨勢是:(1)微生物修復與物理化學修復相結合的組合技術;(2)原位和異位相結合的生物修復組合技術;(3)采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生物修復的機理以及分離培養高效降解菌和構建基因工程菌以提高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效率等。
篇12
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不僅對作物的生長發育、產量及品質有影響,而且會通過食物鏈放大富集進入人體,極低濃度就能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損害人體健康[1]。土壤污染影響到整個人類生存環境的質量。重金屬污染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
1、土壤中重金屬的來源及危害
土壤中重金屬的來源可分為天然來源和人為來源。天然來源是由于土母質本身含有重金屬,不同的母質、成土過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屬量差異很大。人為來源主要是來自人類的工農業生產活動以及生活垃圾,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皮革制品、造紙、石油煤炭、化工醫藥、礦物制品、金屬制品和電力等行業,重污染企業用地及周邊土壤存在超標現象。
近年來,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件驟增,特別是重金屬污染事件。突發的環境事件會導致重金屬在短時間內高濃度地進入環境,產生嚴重的污染。2008年,我國相繼發生了貴州獨山縣、湖南辰溪縣、廣西河池、云南陽宗海等多起砷污染事件。2009年8月以來,又發生了陜西鳳翔兒童血鉛超標、湖南瀏陽鎘污染及山東臨沂砷污染事件。2014年,湖南衡東縣兒童血鉛超標事件,300多名兒童被查出血鉛含量超標。據美國學者統計表明,城市兒童血鉛與城市土壤鉛含量呈顯著的指數關系[2]。據統計,我國約有3萬多公傾土地受汞的污染,有1萬多公傾土地受鎘的污染,每年僅生產“鎘米”就達5萬t以上,而每年因污染而損失的糧食約1200萬t,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3]。這些重金屬污染事件有些是由于管理不當、交通事故等人為原因導致的,有些則是環境長期受到污染、污染物含量超過環境容量而突然爆發的結果。“砷毒”“血鉛”“鎘米”等重金屬污染事件頻發,讓重金屬污染成為最受關注的公共事件之一。重金屬污染問題已日益嚴重,土壤重金屬的治理和修復已迫在眉睫。
2.重金屬土壤污染治理生物修復技術
目前,國內外較成熟的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有物理修復法、化學修復法和生物修復法等,本文主要就土壤重金屬修復領域的研究熱點生物修復技術進行重點介紹。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有植物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農業生產修復技術和組合修復技術。
2.1植物修復技術
根據Cunningham等人的定義,植物修復是利用綠色植物來轉移、容納或轉化污染物,使其對環境無害[4]。根據機理的不同,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植物修復技術有3中類型:植物固定、植物揮發和植物提取。目前研究最多且最有發展前景的植物修復技術為植物提取。植物提取是指將某種特定的植物種植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上,該種植物對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將植物收獲并進行妥善處理(如灰化處理)后即可將該重金屬從土體中去除,達到治理污染與生態修復的目的,這種特定的植物被稱為超積累植物。植物修復法成本低,可有效避免二次污染,對環境擾動小。目前,全球已發現的超積累植物大約500種,大部分是關于鎳的超富集植物。在我國已經發現寶山堇菜、龍葵、馬藺、三葉鬼針草對Cd有富集作用,蜈蚣草[5]和大葉井口邊草[6]對As有富集作用,圓錐南芥[7]屬多重金屬富集植物,對Pb、Zn、Cd均有富集作用。植物修復技術可同時修復土壤及周邊水體;成本低;能夠美化環境,可提高土壤的肥力。植物修復技術的缺點:超富集植物個體矮小,生長緩慢,修復周期很長;超富集植物對重金屬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和拮抗性;植物收割后,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否則易造成二次污染;異地引種將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構成潛在威脅。適用于大面積農田土壤修復。
2.2微生物修復技術
微生物修復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如藻類、細菌、真菌等)的生物活性對重金屬的親和吸附或轉化為低毒產物,從而降低重金屬的污染程度。微生物不能降解和破壞重金屬,但可通過改變它們的化學或物理特性而影響金屬在環境中的遷移與轉化。研究證明,土壤中鉻可以在微生物還原作用、生物吸附、富集等作用下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以達到修復鉻污染土壤的目的[8]。微生物修復效果好、投資小、費用低、易于管理與操作、不產生二次污染。但是微生物修復的專一性強,很難同時修復多種復合重金屬污染土壤;應用難度大。
2.3農業生態修復技術
農業生態修復包括農藝修復和生態修復,前者是改變耕作制度,調節種植作物品種,種植不進入食物鏈的植物,選擇能降低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化肥,或增施能夠固定重金屬的有機肥等來降低土壤重金屬污染;后者調節土壤水分、養分、pH值和土壤氧化還原狀況及氣溫、濕度等生態因素,調控污染物所處環境介質,但該技術修復周期長、效果不明顯。農業生態修復技術環境友好,代價小。但需要大量的調研,基礎研究,改變種植習慣。適用于大面積低污染農田土壤。
2.4組合修復技術
植物組合修復技術是將植物修復技術與其他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法(比如物理、化學等修復技術)綜合利用形成的組合技術,與單一重金屬治理技術相比,植物組合修復技術具有獨特的優點。有代表的有螯合劑-植物組合修復技術,螯合劑與土壤中的重金屬發生螯合作用,形成水溶性的金屬―螯合劑絡合物,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賦存形態,提高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強化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另外還有基因工程-植物組合修復技術及微生物-植物組合修復技術等。
3、展望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越來越重視,如何防控和治理土壤重金屬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今后的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中,首先應以源頭控制,即有效地降低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這主要有賴于國家環境政策與法規的不斷完善和工礦企業技術革新的落實。其次就是土壤的修復技術,針對土壤污染的復雜性、多樣性及復合性,在修復時要綜合考慮污染物的性質、土壤條件、投資成本等各方面的因素,從單一的修復技術向多數聯合的修復技術、綜合集成的工程修復技術發展,選擇最適合的修復技術或組合, 達到高效、節約的雙重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許文琦.植物修復技術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研究進展[J].人民長江,2013,44(增刊):144-146.
[2] 蔣海燕,等.城市土壤污染研究現狀與趨勢[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4,4(5):73-77.
[3] 陳懷滿.土壤-植物系統中的重金屬污染[M].北京: 科技出版社,1996.
[4] Cunningham SD.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with green plants: an overview[J].In Vitro. Cell Dev. Biol,1993,( 29) :207-212.
[5] 陳同斌,韋朝陽,黃澤春,等.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對砷的富集特征[J].科學通報,2002,47( 3) : 207 - 210.
篇13
1 高職圖書館服務群
高職院校其主要任務是培養有知識、有文化、動手能力強高素質綜合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離開辛勤的教師和受教育的學生。因此,高職圖書館就要了解讀者不同的特點,不同的需求,才能知已知彼,有層次,有重點組織文獻資源,深層次地為讀者服務。
1.1 以教師為主體的服務對象讀者群
教師讀者是教學科研的主體。為了培養人才,他們要把有關基礎方面的新知識、新觀念、專業發展的新動向充實和更新到教學內容里,全面系統地向學生講授。因而,他們需要大量的文獻信息中尋覓有關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新興學科的研究動向,提高他們的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更好的培養社會經濟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教師的讀者群有三類:一是老年教師,他們是學術帶頭人,有一套豐富的理論和科研經驗,他們有著自己的判斷,推理,歸納的綜合能力。他們不僅要指導青年教師的學習,還要著書立說,他們有著自己的豐富藏書,一般到圖書館是查找最新的外文資料和最新的文獻信息;二是中年教師,是教學科研的主力軍,他們既要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又要帶領年輕的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他們所查閱的文獻資料大多與教學科研任務相關信息資料;三是青年教師,他們要完成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變,為了適應教學,力求把所學的專業知識通過課堂施展出來。他們不僅要向有教學科研經驗的老師學習,還要到圖書館借閱大量書籍,周轉快的一些與專業相關文獻資料。
1.2 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對象讀者群
(1)低年級的學生。剛剛踏進大學的驕子們,面對圖書館豐富的立書充滿了陌生、新鮮、好奇的心理,就像在這浩瀚的知識的海洋里暢游,飽吸知識的營養。在閱讀中,沒有一個目標,較為茫然,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學。
(2)中年級的學生。在校經過較長時間的學習,適應了在校的學習生活,學習較為輕松,因而有很多的時間來閱讀一些與專業有關的圖書。為了擴大知識面,還閱讀一些交叉學科類圖書。
(3)高年級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具備了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到圖書館閱讀的圖書范圍比較集中,都是一些有目的性的書籍。
2 高職圖書館服務提升的管理
2.1 圖書館信息服務完善化
目前,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滲透,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也以傳統的文本模式向電子閱覽模式轉變,就圖書館的借書系統而言,高職院校多采用ILAS2.0系統,它可以快捷的實現館藏圖書的查詢、預約等功能,提到預約,自然要制定相應的預約制度,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預約既是此書以被其他同學借走,此時,才存在預約,預約后我們將獲得優先借閱的權力。當然,預約也必須制定一個期限,而且預約的圖書不能續借,或者只允許續借一次且續借期限較正常借書期限減半。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招生數目的增加,專業的增加,高職圖書館必然存在資源匱乏的局面,因此,作為高職圖書館應該逐年圖書館購買的資金,有針對性的購買相關專業書籍,當然也應購買一些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類的書籍,以供讀者充實課外知識。而最為便捷的方法就是網絡,筆者認為,高職圖書館的電子閱覽室應該是免費面向所有在校學子開放的,這樣才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資源共享,讀者在課余時間豐富自己的見識,了解社會的發展趨勢。
2.2 開創特色公共服務
讀者是圖書館的之所以產生并存在的根本原因,而高職圖書館所有的工作目地,都是為讀者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即人性化,人文化的服務。高職學生已經形成了自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一定的審美風格,而圖書館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場所,圖書館的環境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個舒適的環境能使人心情愉悅,在這種情況下讀者才能更好的學習。而對于讀者而言,當然希望閱覽室能十分的溫馨,讓自己在讀書娛樂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讓心神得到很好的放松,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圖書館的管理人員,我們可以在閱覽室內布置一些創新性的元素,比如,安放一些盆景或植物,設置茶水間等等,讓讀者感受到圖書館的人文關懷。
鑒于實際情況,我們館方可以開設一個2~8人不等的桌形,而不是一味的以長桌為主,再根據實際的情況而設定,例如在圓桌中間放置室內盆栽或者飼養一些易生長的水生動植物;至于書架的兩端除了標識此列書之外的地方,則可以張貼一些哲理漫畫或者是一些名家名言,并且在每一張桌子或2~3張桌子旁放置一個廢紙簍;另外,可以在每一層的顯眼位置設立自助文印和自動售筆處,為讀者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
長時間的學習勢必會使讀者困乏,一般來說,我們會選擇極目遠眺,或者是聆聽音樂,而圖書館里是需要安靜的,長時間用耳麥也會損傷我們的聽力,所以,筆者認為館方可以選擇一個視野較為開闊的地方每層設置一間或數間茶水間,以供讀者休息。
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在對話。隨著高校學子學識的增長,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文學水平,我們可以開辦一些畫展、書法展之類的活動,用以促進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交流,并且,我們館方可以在較公開的場所如大廳來陳列讀者的優秀作品,借此來激勵讀者學習。
2.3 人性化服務的管理
優質的服務是以高端的管理水平作為保證的。高職圖書館要落實“讀者第一”的服務宗旨,把讀者的利益看成高于一切,并落實到實處,摒棄老一套的落后的服務理念,急讀者之所急,想讀者之所想。
近年來,我國高校普遍擴招,高職在校生人數劇增,而高職圖書館的硬件設施卻并沒有生源擴招速率那么快,這也就致使在校圖書館出現了占座位的浪潮高峰,占座位大軍也是十分無奈的選擇,這是圖書館方應預考慮的,針對這種現象,可以以安撫為主線,通知讀者晚上閉館的時候取走自己的物品,做到座椅上無物品;另外,在每一間閱覽室的角落開設免費讀者物品存放處。這只是緩解座位緊張的狀況,要想治標治本,最終的辦法是增加圖書館的開放面積,為讀者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此外圖書館還可以為學生免費開放電子閱覽室、免費打印、復印資料。這樣使學生需要的文獻資料可以即時打印出來,同時也可以背免書籍亂涂亂畫撕毀現象,以保證圖書資料的完整性。
3 館員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在當今信息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高職圖書館館員作為服務育人、教育育人的工作者,應跟上時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努力學習專業理論知識。以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3.1 提高專業理論知識
在這這信息時代,帶來了知識大更新、大變化。老的一些東西已經不適應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館員們不斷地為自己充電,積蓄能量,更新新知識,新觀念。其一,掌握圖書館專業知識。如:圖書館學基礎、圖書分類學、文獻檢索理論等。不斷提高專業理論水平,使館員們在專業理論方面有了豐富的底蘊。其二,撰寫論文。通過寫論文,閱讀一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業性期刊,吸收新的養分,從而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3.2 網絡信息服務
網絡的發展,使傳播信息能量大大提高。高職館員們要在網絡世界里,為讀者傳播文獻信息信息,這就要求館員們積極參加計算機專業的培訓,來提高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運用能力,從而為讀者架起一座網絡通向信息文獻傳播的橋梁。
總之,館員們要提高自己素質,全面提升自己的應變能力和競爭力,時刻秉持著人文關懷的服務理念,學習借鑒以往工作理念的基礎之上,放開思想,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全方位提升服務質量,這樣高職圖書館才能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更深層次,多元化的為讀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