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護理教育的認識實用13篇

引論:我們?yōu)槟砹?3篇護理教育的認識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護理教育的認識

篇1

著名的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說過:“教育即是經(jīng)驗的重構”。敘事教育是通過敘述、解釋和重構教育者和學生的故事、經(jīng)歷,達到教育目的和研究目的[2]。20世紀90年代始,美國、加拿大等國的護理教育者做出判斷和決策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在小說、電影和藝術作品中,作者敘述人物的行為、關系和體驗,學生通過閱讀、解釋和反思作品,領悟其內(nèi)涵。2004年,國外學者Kirkpatrick和Brown運用文學、電影等敘事教學方法講授護理本科老年護理課程,讓學生理解生與死、愛、原諒等概念的深刻內(nèi)涵[3]。國外學者Wall和Rossen在精神科護理學的教學中組織學生觀看反映精神病患者生活的電影,使他們身歷其境的了解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和痛苦,為學生提供理解和認同價值觀的平臺。

2.2通過講故事信息傳遞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講故事。講故事能夠促進移情和理解,是護士了解人類經(jīng)驗的特殊途徑,并間接獲得體驗。2006年,國外學者Kirkpatrick和Brown在老年護理的教學中,組織學生傾聽老年人講他們以前的故事,學生評價很受啟發(fā)。國外學者Severtsen指出,敘事使學生反思關懷和被關懷的體驗,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關懷。傾聽患者的故事,進行解釋、分析,為護士加深倫理問題的思考和理解關懷照護、多元文化照護提供了空間。

2.3通過記錄反思FI記在護理教育中,書寫反思日記是敘事教育的另一種形式。國外學者Gillis提出,記錄反思日記是一個促進探究和反思的過程,從而獲得新的體驗。日記也是表達個人觀點、想法和感覺的學習成果。反思日記有多種形式,例如談話記錄、實習感受等。

3敘事教育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效果

3.1敘事教育使護理教育更關注教學體驗敘事教育使得教育不再只注重教育結果而更關注教育過程的本身,關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體驗。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護理教育家Diekelmann首次運用敘述、分析故事的方法研究不同層次的護理專業(yè)的學生、教師和臨床護士對美國護理教育的理解和體驗,從而拓展了護理教育研究的方法和領域。

3.2敘事教育幫助學生形成相關的道德品質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單靠空洞的說教效果甚微。敘事教育通過講故事、說經(jīng)歷等形式,使得抽象的道德規(guī)范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融合,是道德品質教育的重要方式。2003年,國外學者Lindsay和Smith以敘述、分析護理師生在婦產(chǎn)科帶教實習的經(jīng)驗故事為例,說明了護士形成終生學習態(tài)度的重要性。2008年,加拿大學者Clandinin和Cave運用敘述實踐反思心得的方法培養(yǎng)住院醫(yī)生的專業(yè)特質。在敘述和復述故事的過程中,研究者和同伴通過提問、確認、討論分析、發(fā)表觀點等,使專業(yè)特質得以養(yǎng)成。

3.3敘事教育利于護理教育中某些抽象概念的表達和理解在護理學習中,一理解患者的體驗是護士產(chǎn)生同理心的基礎,而單單通過教科書的學習是很難理解人類的一些體驗的。2008年,挪威學者Ra—holm通過閱讀、分析關于苦痛的文學作品,自然地向讀者傳遞這樣的情境:忍受、掙扎、犧牲、重塑生活方式等,從而揭示苦痛的倫理內(nèi)涵。作者認為敘述經(jīng)歷和故事是人類表達和傳遞體驗的重要方法。

綜上所述,敘事教育是一個具有護理專業(yè)特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研究方法。它通過閱讀文學作品、看電影、講故事和寫日記等多種形式促進學生深刻領悟敘事者的經(jīng)驗體會,產(chǎn)生同理心,更易理解抽象概念并形成專業(yè)價值觀。敘事教育通過對經(jīng)驗故事的描述和分析,解釋教育現(xiàn)象,拓展了護理教育研究的領域。敘事教育的興起代表了當今教育范式的轉變,它深刻挖掘了護理教育的人文內(nèi)涵,使得教育形式和研究方法更加多樣化。

目前,我國護理敘事教育開展得還很少,極有必要在研究的基礎上推廣這一教學方法和研究方法,緊跟國際護理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篇2

教師人格魅力在教學過程中呈現(xiàn)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激勵學生一生。在護理學科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提升護理專業(yè)教師的人格魅力就成為高等醫(yī)學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保障。

一、教師人格魅力概念界定

1.“人格”,翻譯于英文“Personality”,最初來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本意是“面具”,類似于中國京劇中的“臉譜”,指舞臺上表演者展露給觀眾的面孔,代表著戲中某一特定的角色[1]。心理學家將人格概括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包括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能力、氣質、性格等。

2.“魅力”指能夠吸引人的氣力。

3.“人格魅力”是指一個人在能力、氣質、性格等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

4.“教師的人格魅力”即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憑自身的修養(yǎng)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現(xiàn)狀

高等教育歷來被奉為教育事業(yè)的最高級教育,國內(nèi)外專家學者對此進行過非常多的研究,但是也不免缺乏廣泛性與實踐性。尤其是對于潛在課程的研究,更是從某些層面上反映出了高等教育的某些弱點。潛在課程已在上世紀60年代就引起了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但是它的主要研究目標,是將中小學教育放在首位,忽視了對高等教育的研究。加上屈指可數(shù)的對于高等教育的潛在課程的研究,只是從表面上展開,那么對于其實質性的探討就顯得寥寥無幾。誠然,對歸為潛在課程的高校教師人格魅力的探討更是少之又少,并且多是闡述教師人格魅力的某一方面或某個側面,缺乏對教師人格魅力認識的整體性與一致性。總之,在倡導素質教育的大潮當中,以教師無形人格魅力為主的隱性教育的研究未被引起廣泛關注。現(xiàn)在,教育事業(yè)不斷整改、創(chuàng)新、優(yōu)化,各學校、高校,各同學,都急需富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育者。曾有針對大學畢業(yè)生及在校生的某調查顯示,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大學畢業(yè)生高呼大學教師對自己一生極富影響力;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在校生認為大學教師的所為充滿感召力。教師人格魅力如此之重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教師人格魅力缺失的狀況愈發(fā)嚴重,它已蔓延到很多高校。原因很多,譬如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fā)展,文化內(nèi)涵建設被市場經(jīng)濟沖擊,社會人,包括教師,已漸漸淡化文化素養(yǎng)。再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日趨豐富,部分教師認為大學授課就是將知識精彩地傳授給大家,或者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大家自主學習,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甚者,有些教師逐漸功利化,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遺棄了自己的本職。教師人格魅力的缺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以及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會關系到社會是否能夠健康文明地進步,會制約素質教育是否順利地實施進展。

三、護理教育現(xiàn)狀

護理教育歷來被視為醫(yī)學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一直秉承培養(yǎng)高素質、高質量、高服務意識的護理人才的原則,造福社會。但是,護理教育事業(yè)能否真正地跟隨醫(yī)療技術水平的快速進步,能否真正地鍛造符合社會所需的護理工作者,仍是教育事業(yè)和醫(yī)學領域關注的問題。同時護理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為何,也關乎護理事業(yè)的前景。自1984年恢復護理高等教育以來,我國護理教育事業(yè)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和發(fā)展,基本形成了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三個培養(yǎng)層次的教育體系,個別高校已經(jīng)開始設立護理博士點,探索護理博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2]。至今,增設高等護理教育專業(yè)的學校眾多,年資有限,所以進展中難免存在欠缺之處。對于增設護理教育專業(yè)的民辦高校,為達到社會臨床對護理人員的迫切所需,廣納護理專業(yè)學生,這其中就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拿護理專業(yè)師資力量來講,相對不足,并且教育行業(yè)沒有專業(yè)的護理教育者。我們一般將其分為兩種:其一是臨床工作以后返聘回校的老教師。從臨床經(jīng)驗上來講比較豐富,但是從授課技巧上看會有不當,并且學歷層次偏低,以本科為主,甚或有專科學歷。由于接觸臨床比較多,有些教師會向學生傳播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會存在不被重視、不被愛戴、工作繁重等思想,使得部分學生對護理專業(yè)產(chǎn)生恐懼感、厭倦感、動搖感。其二是剛剛畢業(yè)未曾進過臨床的年輕教師。學歷層次相對較高,以研究生為主,接觸新的教學手段比較多,從授課技巧上講可能會有優(yōu)勢,但是臨床經(jīng)驗又欠缺。同時,年輕教師會面臨一系列的結婚生子、照顧家庭等問題,難免會減少工作精力的投入。護理工作者的直接操作對象是患者,這一特點就決定了護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護理專業(yè)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更要教會他們嚴謹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極富愛心、耐心、同情心的人文素養(yǎng),提供高質量一流的護理服務。

四、護理教師人格魅力的動力激發(fā)作用

護理教師人格魅力在護理教學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人才培養(yǎng)具有很大意義上的教育價值。會使授課對象耳濡目染,做出潛移默化的改變,成為其學業(yè)有成、服務社會的動力,激發(fā)學生塑造高尚人格、練就高超技術。

1.對學生專業(yè)知識穩(wěn)固的動力激發(fā)。對于醫(yī)護專業(yè)學生,專業(yè)知識的穩(wěn)固尤其重要,治病救人、護理病人,都需要具有扎實基礎、精湛技藝的醫(yī)護工作者。專業(yè)特色和社會服務理念都對護理專業(yè)學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作為護理專業(y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所學課程中,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精湛的護理操作技術。這就需要護理教師富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爭得學生的喜愛和尊崇,從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2.對學生情感熏陶升華的動力激發(fā)。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護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簡單的打針、發(fā)藥等技能性操作,而是包括心理護理在內(nèi)的更為復雜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護士不僅要幫助患者恢復健康,還要幫助和指導恢復健康的人維護健康。也就是說護理人員的情感、情愫很多時候會關乎患者疾病的恢復。面對患者,護理人員應學會換位思考,融入患者的喜怒哀樂之中,尤其是當患者出現(xiàn)壓抑、抑郁、憂愁等負面情緒時,要善于開導、調節(jié),使患者心態(tài)平和,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3.對學生人格養(yǎng)成提升的動力激發(fā)。教師擁有吸引力,會成為學生效仿的對象。教師的吸引力是教師所具有的符合教學目標要求的內(nèi)在素質和外部特征的有機結合,是教師符合客觀教學規(guī)律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的結果和過程。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提升自己的人格,對其一生都會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4.對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增強的動力激發(fā)。教師在不斷傳道授業(yè)解惑,其最終目的是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名社會人。社會人是通過社會化,使自然人在適應社會環(huán)境、參與社會生活、學習社會規(guī)范、履行社會角色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行為模式的人。學生向社會人的轉化,反映出大學教師的帶頭作用。尤其是護理專業(yè)教師,要時刻反省自己的做事原則、處世態(tài)度,做出表率,切實增強護理專業(yè)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服務意識。

五、護理教師人格魅力的塑造

1.呈現(xiàn)良好的外在形象,提高自身修養(yǎng)。形象是教師人格魅力最直觀的展現(xiàn)。德國教育學家曾說過“教師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教師具備溫文爾雅的氣質,衣著得體大方、語言謙遜甜美、表情優(yōu)美恬淡、動作和諧不做作,再加上態(tài)度的和藹可親,將會在視覺上直接給學生創(chuàng)造賞心悅目的感覺,很大程度上給學生以鼓舞,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尤其是對于護理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將成為服務病患的白衣天使,呈現(xiàn)在患者面前的形象氣質極為重要,而學生時代護理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將占有重要地位。

2.培養(yǎng)高度的責任感、一視同仁。護理事業(yè)是一門責任性很強的職業(yè),要求護理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感,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樹立高度的責任心,而責任心的樹立并非短時就能完成,需要長期習慣的養(yǎng)成。因此護理人員在學生時代就應該意識到護理職責的重要,歸根結底源于護理教師的正確引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護理教師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秉承社會賦予的責任,對教授對象授予正確的引導,教賦肩負的職責,以便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基于護理服務對象的特殊性――人,護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一視同仁,嚴格要求每一位學生,敦促同學們掌握知識,造福社會。

3.練就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護理專業(yè)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yè),這就要求護理專業(yè)教師專業(yè)水平過硬。不僅要對護理專業(yè)基礎知識熟識,并且能夠嫻熟地掌控護理技能操作。只有能夠在課堂上對專業(yè)知識進行精彩的演講、在操作中對護理技能運籌帷幄,才能從本質上抓住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會對教師肅然起敬,培養(yǎng)學習熱忱。

總之,在護理事業(yè)迅速發(fā)展的今天,高等護理教育事業(yè)尤為重要,這就對護理專業(yè)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能夠給學生講授理論知識以外,還要注重對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格以及高度的責任心,而這些都會在護理教師高尚人格的熏染中得到潛移默化的轉變,最終服務社會、造福社會。

篇3

1.人文與情緒智力

1.1與人文相關概念有人文科學、人文修養(yǎng)、人文關懷等,這些概念相互包含、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其中人文修養(yǎng)的概念和內(nèi)涵主要包括人文的思想、知識、技能和精神、心理素質等,而人文關懷既是一種思想又是一種能力。隨著人類對“健康”概念的認知變化和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觀念逐漸由以疾病為中心發(fā)展為“人的健康為中心”,這些觀念的轉變需要護士融知識與人文修養(yǎng)于一體。人文修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因人而異,對人文精神有較好的領悟需要護士具備較高的情商。李筱芹等[3]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智力越高的護士面對壓力時,越多使用積極應對方式,并能減輕和釋放自己的壓力。

1.2護士要提高人文修養(yǎng),離不開對人文知識的學習、人文技能的掌握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護士在關心、鼓勵和幫助病人時,能夠識別病人的情緒和情感,并使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的思維和行動,對提高病人的滿意度和促進護患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4]。能夠在護患關系中了解到自己的內(nèi)在關愛情感,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識別他人的情緒特征就是情緒智力。重視人文教育中護生情緒智力的培養(yǎng),促進護患關系由技術型向人文型轉變,對學生形成持久穩(wěn)定的人文理念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1.3護理人文關懷能力是護士照護和關懷患者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包括關懷體驗和行為兩種能力。張錦玉等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本科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與情緒智力具有相關性,其中在人文關懷能力的三個維度中,滿足患者基本需求能力、健康教育、灌輸信念和希望與情緒智力相關性最高[5],情緒智力高的護理本科生滿足以上三個維度的能力超過情緒智力低的學生。

2.情緒智力

2.1情緒智力的正式概念及結構

“情緒智力”概念的提出者是美國耶魯大學P.Salovey&J.D.Mayer,進行了定義:情緒智力是一種情緒信息加工的能力,包括準確評價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表達和調控情緒的能力[6]。而后經(jīng)過多次修改后提出沿用至今的定義,即情緒智力是一種能夠認識情緒、利用知識解決問題,通過情緒識別認知活動的能力[7]。認為情緒智力是以整體方式進行橫跨認知系統(tǒng)和情緒系統(tǒng)的操作[8]。戈爾曼于1995年提出情緒智力包括認識、控制、激勵自己情緒的能力、識別別人情緒的能力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9]。

國外情緒智力的結構模型主要有三種:分別是P.Salovey&J.D.Mayer的能力模型、戈爾曼的混合模型理論和巴昂的理論模型[10]。

2.2護士心理現(xiàn)狀及護生情緒智力現(xiàn)狀

2.2.1護士心理現(xiàn)狀。 調查顯示,由于護士工作環(huán)境的復雜性,身心耗竭狀態(tài)的護士比例比其他醫(yī)務工作者高,日本一醫(yī)院調查433名護士處于耗竭狀態(tài)的高達25%以上[11]。國內(nèi)護士群體中抑郁情緒發(fā)生率高達38%,護士在身心耗竭的狀態(tài)下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力、理解他人情緒能力等能力會下降[12],不僅影響護士工作質量,還會影響病人的情緒,給護患關系帶來負面影響。Wagner等[13]研究證實病人的滿意度與醫(yī)護人員情商分數(shù)有著密切關系,Joan[14]認為與患者密切接觸時掌握溝通技巧,可以增進護患關系和提高護患的情商水平。

2.2.2護生的情緒智力現(xiàn)狀。 護理學生作為護士的后備力量,情緒智力將影響今后護理工作的質量。國內(nèi)研究表明,護生的情緒智力水平受到性別年齡、是否獨生子女、城鄉(xiāng)等因素的影響。 2011年廖曉春[15]對不同學歷層次的護理專業(yè)學生情緒智力進行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總體得分呈正態(tài)分布,總體水平不高,不同層次總分比較得出護理專業(yè)學生的情緒智力專科護生大于本科護生,本科護生大于中專護生,其中情緒運用能力方面得分最低。2013年張小青等[16]對護生情緒智力現(xiàn)狀再次進行分析,得出情緒智力總分高低受到家庭、學歷層次、年級、學生干部等因素的影響,總體水平有待提高。國內(nèi)外許多護理專家都認識到在以患者滿意度衡量護理服務質量的今天,在校護生情商培養(yǎng)尤為重要,在重視護理人文課程教學改革的同時,期望提高護生情緒智力在內(nèi)的各項綜合素質。

3.護士人文修養(yǎng)教學與情緒智力培養(yǎng)的結合

《護士人文修養(yǎng)》是一門針對提高護理學生人文素質和修養(yǎng)的課程,是護理人文素質教育的導入課,在培養(yǎng)護理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起到核心和引導作用[17]。當前“加強人文精神”是護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讓人文滲透到護理專業(yè)中,人文教育與護理專業(yè)教育的結合,加強對護理專業(yè)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已經(jīng)在護理教育界成為共識。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18],因此我們特別重視該課程教學過程,由于該課程將護理相關人文課程如美學、禮儀、人際溝通等進行整合,結合教材特點,在教學方法上注重靈活多變、教學內(nèi)容上注重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雖然人文課程在很多院校均有開展,教學內(nèi)容和學時不免有所出入,但基本教學目標還是比較相似的。

3.1 教學目標

《護士人文修養(yǎng)》課程目標主要是教育護生如何成為一名合格護士,如何處理與患者、同事間的關系[19],培養(yǎng)學生遵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了解護士承擔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將人文知識內(nèi)化為學生的人格和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自身的認知能力、對他人的人文關懷能力和情緒控制力等情感。

3.1.1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人文修養(yǎng)有關概念、護士審美素質、人際關系策略、人際溝通技巧和護理禮儀等主要內(nèi)容。

3.1.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掌握人文修養(yǎng)有關概念、護士審美素質、人際關系策略、人際溝通技巧和護理禮儀等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職業(yè)道德、健康心理和良好溝通能力。

3.1.3情感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以案例教學法和PBL教學方式探討學習課程內(nèi)容。對于緒論和人際關系這些章節(jié),采用現(xiàn)在網(wǎng)絡和媒體報道過的典型案例和學生身邊的事情。人際溝通章節(jié)分為理論課和實驗課,理論課通過觀看錄像、課堂講授常用的溝通技巧等學習護患溝通技巧,實驗課上以情景劇形式讓護生分別扮演病人及病人家屬、護士,指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將每幕劇情生動表現(xiàn)出來。學生切身體會每個角色心理的變化,扮演病人時感受到病人身體和心理的不適,充分理解護患溝通的真正內(nèi)涵,有助于學生了解自我、理解他人情緒等情緒智力培養(yǎng)與提高。

3.2教學過程

《護士人文修養(yǎng)》教學過程主要包括理論課和實驗課。其中理論課程22節(jié),實驗課程計劃學時10學時,分組教學后實際是30學時,理論課與實驗課程相結合。為保證實驗課的質量,兩種教學之間沒有嚴格界限。

理論課程主要包括:①人文基本知識:人文相關概念、人文關懷能力、科學與人文關系等;②社會學基礎知識:護士主要社會工作范圍、對象等;東西方文化與護理文化;③美學基礎、護士審美修養(yǎng)、人際交往理論、護患溝通、護士禮儀規(guī)范等。

實驗課程主要包括:①護士儀容修飾(包括對護士著裝要求,面部肌膚保養(yǎng)、化淡妝和微笑的藝術);②護士體態(tài)禮儀訓練(包括站姿、坐姿、行姿、下蹲拾物、推車、端盤、持病歷夾)等基本姿勢的美學要求;③實踐演練(讓學生分角色練習特殊情境下的溝通技巧及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情景劇)。

4.結語

從以上內(nèi)容可得出對護生提高人文素質和培養(yǎng)情緒智力完全不沖突,在該課程中融入情緒智力教育,使學生不僅學會為人處世,還能促進護生人文技能和人文知識掌握。同時從該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該課程能強化學生人文知識,培養(yǎng)人文技能并結合學生個人情緒智力具體情況,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領悟人文修養(yǎng)的核心要素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關懷能力。

本研究希望以情緒智力為中心,探討護士人文修養(yǎng)對護生情緒智力的影響,對其他護理人文課程在共同提高護生綜合素質方面提供借鑒和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Leininger M . Caring : An essential human need[M]. Thorpfare,NJ: Charles B,Slack, 1981:24.

[2]Watson J.Nursing: th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caring[M].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 1979:254

[3]李筱芹,胡紅娟. 護士情緒智力與工作壓力的相關性研究調查[J].護理研究,2011(9): 2370-2372.

[4]楊輝,宋麗萍等. 護士情商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7,21(1):194-196.

[5]張錦玉,姚萍等. 中醫(yī)護理本科生人文關懷能力與情緒智力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3)179-182.

[6]Salover P, Mayer J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1990,9(3):185-211.

[7]竺培梁. 情緒智力的概念、結構和測量[J]. 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11):38-43.

[8]Mayer J D, Salovey P &Caruso D R .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s Zeitgeist, as personality and as standard intelligenc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New York:Jossey-Bass,2000.92-117.

[9]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10]王靜.大學生情緒智力、人際關系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云南:云南師范大學,2014:1-64.

[11]Cole A . Stress high anxiety[J]. Nurs Times[J].1992,88(12):26-29.

[12]鄭潔英.影響護士“情商”因素分析及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2,2(2):43-45.

[13]Wagner P J. Moseley G C. Physicians’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J].Fam Med, 2002,34(10):750-754.

[14]JoanM.Innovative leadership throu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J].Nursing Management,2003,34(10):30.

[15]廖曉春. 護理專業(yè)學生情緒智力現(xiàn)狀及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3):214-215.

[16]張小青,劉桂萍,潘玲. 護生情緒智力現(xiàn)狀調查分析[J].全科護理,2013,11(6):1716-1717.

篇4

1.2方法 

1.2.1教學工具:選用多功能模擬人16具及真人,靜脈輸液手臂模型護理模型6具及嬰兒頭皮模型4具,應用于包括靜脈輸液技術、皮內(nèi)、皮下、肌肉注射技術、導尿法、灌腸法、鼻飼、口腔護理、心肺復蘇等26個實驗項目。 

1.2.2組織教學:首先,觀摩VCD蝶,老師結合VCD蝶進行講解、示范、學生分組,每四人一組在“模型”上練習,練習中要求相互監(jiān)督、配合,最后利用業(yè)余時間開放實驗室進行強化,直到掌握該項技能。 

2 結果: 

2.1操作掌握程度:考試按照評分標準要求進行,護士素質10分,用物準備10分,操作過程50分,整理10分,溝通10分,問答10分。95分以上為優(yōu),85-94分為良,70-84分為合格,70分以下為不合格。通過考核學生合格率為100%,優(yōu)秀36人,良好163人,優(yōu)良率占98.03%。 

2.2學生滿意度調查:經(jīng)學生問卷調查認為使用護理模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fā)同學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的有192人,占94.58%;認為提高同學操作能力的有196人占96.55%,認為能增強記憶力的有158人,占77.83%。認為真人真做能提高護患溝通能力的有182人,占89.66%;認為能應對突發(fā)事件146人,占71.92%;認為能對病人實施整體護理173人,占85.22%。 

3 討論 

3.1護理模型在基礎護理學實驗課程中的應用 

3.1.1滿足護理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的需要。護理模擬教學以其無風險性,操作可控性,練習可重復性,所有學生合格率為100%,優(yōu)良率98.03%,說明利用護理模型教學,確實能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好地掌握護理基本操作方法,達到培養(yǎng)學生獨立從事護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目標。學生在模型上練習沒有心理負擔.敢于操作,練習后有利于對上述操作步驟的掌握[2]。

3.1.2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主導思想。學生問卷調查中認為提高同學操作能力96.55%,認為能增強記憶力的占77.83%。說明從學生的角度認為利用模型教學可以通過手、眼、耳、腦等感管刺激可以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加深記憶。其次認為使用該模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fā)同學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的占94.58%,說明通過利用護理模型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體現(xiàn)“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主導思想。在教學中應多巡回指導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討論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1.3護理模擬教學作為護理教育中一種具有實踐性、動態(tài)性、交互性、協(xié)作性的教學方法,已被廣泛應用[3]。模型可以反復練習,提高熟練程度.保證操作流程不受干擾,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模型根據(jù)實驗操作項目逐一環(huán)節(jié)進行講解,使學生在熟悉操作步驟的基礎上進行實驗練習。 

3.2真人真做模擬演示和練習在基礎護理學實驗課程中的應用 

3.2.1真人護理操作練習較之在人體模型上操作演示,更能增強護生的直觀形象記憶和感性知識,有效地體現(xiàn)教學的逼真性,提高教學效果。 

3.2.2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在請學生當病人的模擬操作示教過程中勢必引起全體學生對“病人”的新鮮感,而對“病人”既好奇又關切,以至全神貫注地注視教師的每個操作演示細節(jié),激發(fā)學生處理突發(fā)事件。 

3.2.3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傷觀念,通過互相注射,同學們能悟出“二快一幔”的實際含義及靜脈注射未命中血管時針頭在皮下反復穿刺時的疼痛及其減輕病人痛苦的重要意義.因此,能自覺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并注視患者心理反應。 

3.2.4能有效地鍛煉護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進與病人的感情交流真人真做模擬實踐教學,認為能提高護患溝通能力占89.66%.使學生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并由理性認識指導感性認識。 

綜上所述,護理模型作為重要教學資源在護理實踐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應揚長避短,充分利用模型的優(yōu)點,模型操作的基礎上采用以真人真做.發(fā)揮實踐教學的優(yōu)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要,職業(yè)綜合素質高,技術能力強的高等技術應用性護理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篇5

(二)實際的任務演練。一般來說,每個小組都會有4~5個人,分別扮演患者、患者家屬、醫(yī)生、護士等。在實際任務演練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盡量進行真實情況的模擬,例如患者在醫(yī)院突發(fā)疾病、患者不配合治療、患者家屬詢問患者病情等這些在實際工作中可能發(fā)生的一些場景。同時任務演練的過程中還需要用到一些醫(yī)療儀器,這都需要進行實際的操作,這樣可以對中職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實際的檢驗。除此之外, 由于是課堂的場景模擬,很多中職學生在課堂任務演練的過程中可能不會太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這就需要中職學生端正思想,將課堂演練當作真正的工作實踐,對于自身的一些專業(yè)行為,如聽診器的使用、手持病歷夾的方式、站姿等都要進行重視,并且要善于從其他小組的觀察中學習,這樣才可以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嚴格規(guī)范自身行為[2]。在任務演練的同時還要進行影像的錄制,使得中職學生可以對自己以及其他小組的表現(xiàn)進行觀看,便于課后的交流、學習。

(三)針對錄像表現(xiàn)進行課堂評價。實際上,集體進行演練影像的觀看無論是對于中職學生還是對于老師來說都十分必要。首先影像資料可以反復觀看,老師可以對每一組的表現(xiàn)進行細致的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中職學生在實際演練中存在的問題,這樣老師可以根據(jù)大家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及時的講解,有效避免了中?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同樣的失誤,同時還可以將這些影像資料保留作為今后的教學資料。其次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有時自己意識不到自己在演練中出現(xiàn)了錯誤,因此通過觀看影像資料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通過其他小組的評價及時改正自身存在的錯誤行為。最后,演練影像也是中職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個紀念,具有一定的留念價值。

二、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效果

(一)鍛煉了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護理學基礎實驗的教學實踐中,融入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知識點的教學方式可以對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3]。在學校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因此在課堂中進行實際護理情境的模擬演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職學生的實踐水平,保障中職學生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在面對各類狀況時可以有效應對。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yè)來說,給中職學生充分的實踐鍛煉更加有利于中職學生今后的就業(yè),因此在護理學基礎實驗課堂上進行實景演練和表現(xiàn)分析可以使得中職學生認識到今后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去做才能夠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醫(yī)療服務。總之,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實踐活動提供指導,在學校學習中如果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個出色的表現(xiàn)。

(二)深化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實際上在學校的教育之下,很多中職學生對于護理工作僅僅停留在感情的認識之上,但是應用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可以使得中職學生對護理工作形成一個理性的認知,進而深化了中職學生對自己今后所要從事的職業(yè)的認識。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遠要比書本上描述的復雜得多,需要中職學生具備一定的心理準備,因此中職學生對于護理情境進行模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中職學生進一步對護理工作進行了解。只有對職業(yè)有一個全面的認知才可以指導中職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yè)的選擇,很多中職學生對護理工作的認知較為片面,因此情境體驗為中職學生走進護理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有利于中職學生充分了解護理工作的實際工作流程與其所處的工作環(huán)境。

篇6

護理人際溝通是護理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程,著重闡述護理工作中的人際溝通理論和應用策略,同時進行相應的溝通能力的訓練[1]。伴隨醫(yī)學的發(fā)展,人們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具有扎實的醫(yī)學知識和熟練的專業(yè)技能,更要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因此加大護理人際溝通課程的研究,對培養(yǎng)學生護理溝通等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人通過查閱資料并結合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提高人際溝通課堂教學效率進行闡述,為人際溝通課程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參考。

1、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渠道,是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也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設計者、實施者、指導者,學生是參與者,二者相互作用,完成教學目標。雖說教無定法,但時代呼喚效率。由于職業(yè)技術學校生源相對較差,部分學生上課的自控能力弱,不聽講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提高課堂效率是教師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教學效率受多方面因素控制,例如教學能力、教學態(tài)度、學生基礎、學習態(tài)度、教學輔助設備等,其中某些因素是短時間內(nèi)不可改變,如學生的學習基礎,但可以通過改變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輔助設備等因素提高教學效率。

2、提高課堂效率的措施

2.1、對教材把握

教材處理能力是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核心。人際溝通課程是一門以實用性為主的課程,教材的安排體現(xiàn)出實踐訓練為主線,理論結合實踐,內(nèi)容靈活多樣的特點。在備教材時,除了把握住每章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同時還要注重章節(ji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性[2],防止出現(xiàn)脫節(jié)的現(xiàn)象。以王斌主編的《人際溝通》為例,各個章節(jié)即是相對獨立的,同時章節(jié)間也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性。如在講授第五章交談溝通理論時,可以與第二章人際溝通理論結合,使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鞏固復習舊的內(nèi)容,鞏固舊知識也利于新內(nèi)容的開展,二者相輔相成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此外,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分析、拓展閱讀等材料是長期護理工作總結出的精華,要充分利用好這部分資源,適當?shù)囊杂懻摶蜃x后感的形式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吸取經(jīng)驗教訓,另一方面滲透護理精神,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

2.2、上好緒論課,樹立正確觀念

心理學有種現(xiàn)象叫第一印象效應,即對某事或者某人的態(tài)度受第一印象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因此教師應該非常重視上好緒論課。首先要精神飽滿,激情飛揚,給學生來個精彩漂亮的亮相,獲得良好的第一印象。熟話說愛屋及烏,學生先喜歡上老師,然后才愿意學這門課程,從而為以后良好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其次,要介紹人際溝通課程的重要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已經(jīng)具備與人交往的能力,且此門課程不是專業(yè)課,認為沒有學習的必要。面對學生這樣的心理,轉變他們的觀念是當務之急。通過各種故事、臨床護患沖突的案例讓學生明白,許多糾紛發(fā)生均與護患溝通障礙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3],強調本門課程對提高護士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增強護士專業(yè)素質的重要意義。轉變學生固有的錯誤思想,讓學生認識到人際溝通課程的重要性,教學效率的提高自然就水到渠成。

2.3、提高學習興趣

在職業(yè)學校教學活動最難辦的事情是學生不聽講,缺乏學習主動性。主要的原因在于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消極厭學的現(xiàn)狀。將人際溝通課程中枯燥的理論知識變成學生愿意學、學得懂的內(nèi)容,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交往原則等理論,先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例子,然后由淺漸深的上升為理論。又如吳曉璐[4]等應用角色扮演教學法,讓小組學生分組角色扮演,然后班級內(nèi)討論,通過這樣的練習,不僅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學會了與患者溝通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們本身就是參與者,極大的激發(fā)了求知的興趣。在群體行為理論中可以結合實際的游戲進行教學,既增加團隊協(xié)作意識,也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

2.4、提供合理的課堂平臺

人際溝通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活動多采用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游戲等形式。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師的角色發(fā)生較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信息的提供者,而是參與者、協(xié)作者,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合作關系,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的積極參與。例如進行角色扮演教學時,教師不再是導演、演員,而是整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導者、歸納者。讓小組學生自行設計角色、情境、編寫劇本、角色扮演,然后班內(nèi)討論,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自主性,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之間互相合作的良好風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2.5、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相結合

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選用不同的教學設備。多媒體已經(jīng)是現(xiàn)代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設備,不僅增大客容量,而且使知識直觀化、立體化、形象化,能夠直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在護理禮儀、非語言溝通的課程中可以插入相應的電教片或者往屆學生參加的技能大賽的錄像,邊觀看邊總結,使學生反思自己的不良習慣,同時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更好的理解人際溝通課程。講解治療性溝通的課程可以利用錄像機把學生模擬人際溝通的場景錄制下來,然后集體觀看,有針對性的討論,這樣學生對自己存在的問題印象深刻,很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2.6、做好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進行全面、冷靜、深入的思考和總結。黑格爾的觀點認為,反思是行為主體對自身既往行為及其相關觀念自覺進行異位思考的認識活動,也是教師提高業(yè)務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師進行課堂反思主要是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通過這種方式總結自己有哪些成功的經(jīng)驗可以在今后的教學留用,也要找到不足或失敗的原因,利于今后克服或改進。通過不斷的反思和總結,直接帶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本人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教學目標的設計是否具有實用性,能否達到訓練學生能力目標;教學時間安排是否充足、合理;教學案例或故事是否激發(fā)或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

雖說課堂教學看無定法,實際上是有一定的規(guī)則可循,只要我們教師不斷探索與研究,不斷反思與總結,總能尋覓到適合自己的高效率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斌.人際溝通[M].第2板.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202.

篇7

護理專業(yè)是一門與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關的行業(yè),要求從業(yè)護士既要有專業(yè)護理技術,又要熟知人文知識,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開展人文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完全符合護理專業(yè)的這一職業(yè)特點,我們主要做法如下。

2.1增加人文課程設置

在原有的人文社會課程基礎上,增加了護理心理學、護理禮儀、護理美學、人際溝通、社區(qū)護理、康復護理、老年護理、災難護理、殘障護理、護理倫理、衛(wèi)生法律法規(guī)、護理管理等人文社會課程。使人文課程教學學時由原來的5%增加至12%。為確保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時數(shù)和教學質量,我們借鑒其他高校經(jīng)驗,采用以下方法加強人文課程教學。①以微型課程的形式(30學時以下),即在不增加總課時的前提下,削減專業(yè)課教學時數(shù),如生物化學、微生物免疫學等,并對生理學、病理學等有關課程進行整合,相應增加開設社會人文學科課程;②以選修課的形式;③以隱性課程的形式,如專家講座、知識競賽、才藝表演、講演比賽、社會實踐等,在豐富校園文化的同時加強人文課程教學。這樣做,不但加強了學生的人文教育,又保持了護理專業(yè)課程知識結構的整體性;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又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2.2改革人文課程教學方法

在以往的人文課教學中,大多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重視課堂講授和知識灌輸,忽視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致使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活動,使人文素質教育難以實施。在構建特色護理教育中,我們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在教學形式上采用課堂教學與醫(yī)院教學相結合、教師教學與學生教學相結合。組織學生到醫(yī)院病房,親自動手體驗護理技能的操作運用,讓學生講述自己的工作感受和經(jīng)驗,通過討論分析的方法解決臨床中遇到的問題。組織學生參加戲劇表演、角色扮演,讓學生投入到情景中體驗情感,加深印象。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走上街頭為廣大群眾義診;到敬老院為老年人奉獻愛心;深入社區(qū)醫(yī)院為患者宣傳醫(yī)學護理知識,防病治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2.3重視利用隱性課程進行人文教育

隱性課程是指校園環(huán)境、學習氛圍、師生關系等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作用。國內(nèi)外許多學者認為,隱性課程應作為人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優(yōu)質的人文課程是含有豐富的隱性文化的人文課程。人文教育主要不是靠課堂的講授,而是靠潛移默化的影響[5]。隱性課程蘊涵在學校的各種情景之中,如校園環(huán)境、教師人格、師生關系、藝術活動、學術講座、社會實踐,它具有廣泛的滲透性、潛在的影響力和無意識的教育價值。每年5•12護士節(jié)來臨之際,護理系都會舉行“燭光授帽”活動,邀請南丁格爾獲獎老前輩講話,進行護士節(jié)文藝表演等,使學生在校園活動中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感悟護理中蘊含的深厚哲理。

3人文教育對教師隊伍的影響

開展人文教育,首先要對教師進行人文知識的再教育。現(xiàn)在從事醫(yī)學教育的專業(yè)教師大多是在生物醫(yī)學教學模式下完成學業(yè)的,他們所學習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護理教育發(fā)展的需要。鑒于此,我們制訂了教師培訓方案和學習措施,主要做法是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備課、說課;開展人文素質專題講座;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文科院校學習進修;要求每位教師掌握心理學、護理管理學、醫(yī)學倫理學、歷史文化知識及時事政治。對新教師實行崗前培訓,合格上崗,并使之規(guī)范化、制度化。在教學工作中,要求每名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師德師風去熏陶、影響學生;用仁愛之心關心學生,一切從學生的利益出發(fā),一切為學生的學習著想;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與學生交朋友,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出一種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師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把教師隊伍真正鑄造成一支“文明之師”。

篇8

作為班級核心的班主任就得像一塊大大的磁鐵,把全班學生都緊緊地吸引在自己身邊。古人言:“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學生與你親近了,學生才會聽你的話,才會服從于你,才會覺得你是他們值得信賴和崇敬的人。學生們才會向班主任敞開心懷,才會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誨。班主任成為孩子的貼心人是構建和諧班級的前提。

二、實施賞識教育法

1.采用賞識教育,有利于轉化“后進生”

大多數(shù)班集體,都有幾個不聽話、好搗亂、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即所謂的“雙差生”。許多班主任教育他們時,總是繃著臉、目光嚴厲,振振有詞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種種缺點,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脅如果沒有改正,將報告家長、送校長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過程中更是夾雜著如“真蠢”、“真沒用”、“笨死了”等有傷學生自尊的話語。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嚴來下退學生,使他們變得溫存馴良。但事實證明,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許多學生依然“死不悔改”。在教育無效之際,個別班主任甚至做出體罰學生的不當行為。

筆者認為,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利用賞識教育往往就能事半功倍,達到轉化差生的目的。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因為人性中最本質的追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日本心理學家永多湖輝曾說:“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心中。”而賞識教育的奧秘就在于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堅信孩子行,寬容地承認差異,允許失敗。讓這些“弱差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潤,讓他們時時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只要他們在成長中覺醒了,巨大的潛能就會像火山爆發(fā)一樣排山倒海、勢不可擋。

2.采用賞識教育有利于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

有些班主任上班會課時,喜歡指出班中存在的種種不足,批評這個,批評那個,而對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卻輕描淡寫或者只字不提。他們認為:對學生要求越嚴格,學生的行為就會越完善。我卻認為:只有集體有了凝聚力,學生熱愛集體,能為集體著想,其行為就會規(guī)范。

每周班會課時,我都對那些做了好事、為班級爭得榮譽的同學進行表揚這。樣做能給學生一種感覺: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優(yōu)秀的同學真多,我也應該為集體爭光。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班集體的熱愛和信心,增強集體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體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如上次的慶“六?一”博愛體育節(jié),我在賽前便鼓勵學生們,我們相對于其他班級存在著種種優(yōu)勢。使全班對贏得這場比賽充滿信心。果然,比賽時,運動員們拉得非常賣力,“啦啦隊”更是喊破了喉嚨,終于奪得了全年級第一名。我為這次獲勝特意舉行了慶祝活動,評選“最佳運動員”、“最佳拉拉隊員”,并頒發(fā)獎品,表揚他們?yōu)榧w榮譽而戰(zhàn)的精神。

篇9

我們在小學階段做教育猶如播種,為每一個孩子撒下良好的反應傾向、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的種子,撒下這些習慣的種子,其效益遠遠高于后來的改變習慣。

當一個人把自己做“真”時就是最美的,當她能帶領大家分享這份“真”所帶來的美時,就是至善至美了。濱海新區(qū)塘沽新港一小“做真人,做真事,崇尚至美,享受美的人生” 的“尚美文化”就是對仝校長人格魅力的最佳勾勒。

有思想,讓她在柔美中嵌入了剛性。她從2009年8月走進新港一小后,悉心觀察、捕捉著這所有著65年文化底蘊老校的人、事、物的特點,經(jīng)過近1年時間醞釀論證,她提出了“尚美文化”的建設理念,對于美,對于美與教育、美與人生,她有深入的思考和敏銳的洞察。有思想,是每個與她接觸過的人的共同感受。她善于啟迪人的思想,坐下來與她攀談,你會發(fā)現(xiàn)她的話語如行云流水,說服力、影響力是她獨有的領導力。在思想的傳遞中,在故事的敘述中,引領他人積極地工作、陽光地生活,也正是如此,身邊的同伴愿意跟隨她共同踐行美的理想。

愛事業(yè),讓她在靜美中多了些執(zhí)著。她滿懷教育的情愫,用柔弱的肩膀擔起讓教師幸福、讓學生發(fā)展的責任。“謀求教育精神的生長,讓研究成為教師教育生活的美好品質”是她的管理理念與追求。校本學習、校本研究團隊的獨立與合作的自主管理及自主發(fā)展機制,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教風在校園內(nèi)悄然形成。正是她對事業(yè)的諄諄執(zhí)守,使人心凝聚,學校發(fā)展蒸蒸日上。

懂生活,讓她在嬌美中不乏高品位。生活中她總能發(fā)現(xiàn)很多美的東西,高雅的生活態(tài)度讓她坦然樂觀,從容恬靜。她深知校園景致之美在教育中的潛在作用,“見微廳”、“種子王國”、“藝趣廊”、“掌印墻”無處不體現(xiàn)了她對生活的美好追求與細微理解,對生活的熱愛賦予了“大德細行,立志成才”這一校訓更多的生命氣息。

這就是我眼中的仝校長,一個堅韌、雅致而陽光的女人。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塘沽教育中心副主任 高晨霞)

“教育”一詞在拉丁文中的原義是“引出”,意思是把一個真正的人引導出來、塑造出來。可見,教育是對人而言的,并且為人而進行的,因此,教育首先要關注人。關注人的發(fā)展是教育的真諦,教育的本源,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標。做關注人的教育管理就是在做文化管理。

一、崇尚尊重是對人的情感關注

教師是需要激情的職業(yè),工作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是教師富有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保障。談及關注人的情感,就要聯(lián)系到人文管理,必然會涉及對教師生活的關心、專業(yè)的支持、家庭送溫暖等一系列的人文措施, 無疑這些是促成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情感互動的媒介。但能夠讓教師的情感持久地有所寄托,其原點應該是尊重,崇尚尊重的教育是關注人情感的核心,是對人最直接的關注。

尊重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欣賞與關注,無論教師的水平高低,尊重其性格、尊重其觀點、尊重其發(fā)展。

尊重性格,需要管理者的一種胸懷。作為管理者,面對性情各異的教師,要具備海納百川的大氣胸懷,對與自己觀點相同人的意見要聽取,觀點不同的也要聽得進,尊重性格就是對他人在包容狀態(tài)下的引導與改造,這正是作為管理者與普通人應該有所不同的職業(yè)特性,也是優(yōu)秀管理者不平凡之所在。作為職業(yè)教育人,我們應該認識到教育是改造人、完善人的橄欖枝,而不是征服人的工具,尊重人的性格才能最終贏得人心。

尊重觀點,需要管理者的一種心態(tài)。面對分歧要因人而異,不可一棒打死,對其管理和培養(yǎng)要根據(jù)不同情況選擇適切的策略,方法雖然不盡相同,但尊重要作為實現(xiàn)謀求協(xié)作的核心。本真的教育應該允許觀點相悖,允許百家爭鳴,但交流是友好的,是同志式的,在爭論中更能辨明真理,以此,營造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親密的關系,這就是強化教育對人的關注所要追求的團隊氛圍。

尊重發(fā)展,需要管理者的一種眼光。我們先要說明怎么看待人的發(fā)展,一是承認人的發(fā)展存在差異,尊重個體差異,多從教師縱向的自身發(fā)展評價教師的成長歷程,讓教師的每一點進步、每一個創(chuàng)新都得到關注,這是對教師最大的關注和激勵。二是尊重發(fā)展就要采取多元的評價,因人而異,注重形成性評價,在觀察中積累評價的要素,形成最終的評價結果,讓教師不同程度地得到發(fā)展,得到認可,情感獲得滿足,獲得滿足才會釋放積極主動工作的熱情。

二、傳遞思考是對人的主動關注

理想的教育過程則需要教師更多地利用個體智慧主動地再開發(fā)與創(chuàng)造,推動教師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需要把思考傳遞給教師,讓教師成為教育的主體。領導者借助問題將思考傳遞給教師,讓教師在實踐中成為思考教育過程的主體就是對人的主動關注。在這里,有兩個要素:

一是產(chǎn)生對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往往在一個細小的領域更容易深入,管理者將自己感興趣的發(fā)現(xiàn),對一些事例的分析,對一些現(xiàn)象的品評,傳遞給教師,擴展對話的視角。

二是嘗試實驗。葉瀾教授提出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路徑“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闡釋了在具體的事項中思考著做事。腦科學家分析了人的內(nèi)部學習機制,進而發(fā)現(xiàn)了人學習的本能。管理者引導著教師投入實驗,開始研究,聯(lián)動起教師學習、思考、實踐、總結、再實踐等一系列的研究活動。

我們要相信教師的潛能是無限的,傳遞思考,就猶如火星點燃潛能,形成一個可以轉動的自激勵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首先來自于管理者傳遞的思考,其次來自教師本身。管理者善于傳遞給教師思考,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的意圖和思想把全體教師組織和聯(lián)合起來,這是管理者對教師主動關注的過程,也會使教育管理達到一個極其豐富、無限美妙的境界。

三、滿足需求是對人的深度關注

需求是人主動發(fā)展的燃點。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產(chǎn)生著各種各樣的需求,當他們追求某種需要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具有推動作用的內(nèi)在的心理狀態(tài),這就是內(nèi)驅力。內(nèi)驅力在工作中具有始發(fā)作用、選擇與定向以及強化作用。因此,作為管理人員要善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關注教師的內(nèi)在需求。

一是生活的需求。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需要,工資收入、住房條件、婚姻問題、家務負擔、子女教育等。另外,隨著教師待遇的不斷提高,工作之余的業(yè)余生活,對于教師這個群體顯得尤為重要,他們是從事知識傳授的特殊群體,更需要享受健康的、高品位的文化生活,文化生活長期貧乏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會使一些人對工作產(chǎn)生厭倦情緒,解決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教師對工作全身心的投入狀態(tài)。

二是空間的需求。滿足教師發(fā)展空間的需要,關鍵是機會均等,這是目前有很多學校容易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發(fā)展的機會、學習的機會、展現(xiàn)的機會,對于每位教師同等對待,給予同樣的機會,都受到同樣的關注,滿足教師需求也就做了大半。滿足教師發(fā)展空間的需求好比一種力量,需要量越大,反推力就越大,滿足需要,也就如同給了教師強大的助力。

三是學習的需求。“活到老,學到老”對于教育人而言再貼切不過了。人從嬰孩開始就有學習說話、學習行走的本能,每個人都有學習新知、增長見識的欲望,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學習的需求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心靈的轉變,作為教育工作者,其職業(yè)特征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創(chuàng)新方法,應該說,教師學習的需求較其他行業(yè)更強烈。滿足教師的學習需求,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路徑,是對教師不可忽視的關注。營造學習環(huán)境,組建學習團隊,引發(fā)學習交流,以滿足學習需求來引發(fā)教師自覺、主動地再學習。

作為管理者,真正關心教師正當?shù)暮侠硇枨螅蜁ぐl(fā)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創(chuàng)造精神。每個人的情況各有不同,需要也不同,在各種需要當中必然還有一個主導的需要,使需要的滿足與學校的愿景聯(lián)系在一起,當需要得到滿足時,進一步去追求新的目標,需要的追求與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就成為一種激發(fā)的力量,推動著工作不斷前進。

綜上所述,教育是人對人的影響,那么,教育管理對于人的關注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管理者,關注人的情感,關注人的潛能,關注人的發(fā)展,激發(fā)人的能動性,是我們一個永恒的主題。把全校各部分人有效地組織起來,激勵教師積極主動地扮演教育主體的角色,構建一個追求卓越的堅強團隊,使每個人的智慧和才能都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共同實現(xiàn)學校的工作目標,這一切都依靠對于人的真切關注。

我推薦的書

《學校的挑戰(zhàn)》,【日】佐藤學著,鐘啟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10

專業(yè)技能缺少,知識不全面。有的護生專業(yè)知識構建不合理,由于現(xiàn)今的護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怕吃苦,對于學習的態(tài)度也是淺嘗輒止,因此專業(yè)知識掌握得不全面,專業(yè)技能與缺少,兒科護理不僅僅需要護理知識,更需要幼教知識,育兒知識等等多方面的知識,它的知識結構是相當復雜的,而一旦在這些知識上有所欠缺,必然會使護理與服務大打折扣。

以上的問題歸根到底,卻是因為我們對護生的人文素養(yǎng)引導不夠。這都說明她們的人文關懷精神有欠缺或有待提高,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需要教師從學校教育中加強人文關懷理念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的教師需要培養(yǎng)護生的人文素養(yǎng),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端正價值觀,使得護生擁有正常,積極的價值觀與良好的心態(tài)。加強對護生的意i只形態(tài)上教育,使他們對主流的價值觀產(chǎn)生認同,建立健康的積極的價值觀,同時抑制拜金,官本位等不良的價值觀,將目光放在護理工作本身上來。同時在思想上要引導護生多閱讀有益書籍,多參加有益的活動,例如我們可以舉辦讀書大賽,主持大賽等專業(yè)之外的活動,弓I導護生多多參與其中,在這些活動中建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在護生之中,樹立正面典型,例如在車站及時施救,挽回生命的護士等這樣的正面典型,使護生產(chǎn)生護士依然是光榮的白衣天使的心理認知ra。再者,要教會護生調整心態(tài)的方式,面對當今重大的社會壓力,使護生懂得如何減壓,遠比教他們掌握一門專業(yè)技術要重要得多。而只有在護生掌握了這樣的調整心態(tài)的方式之后,才會在日后工作的過程當中,寵辱不驚,以平穩(wěn)的,積極的心態(tài)去應對工作上的種種壓力,并且將這種心態(tài)傳染給護理的兒童,使他們也能樂觀向上,與病魔作斗爭。

第二,加強學生的奉獻精神,教會護生以敬業(yè),專業(yè)的態(tài)度來對待工作。現(xiàn)在的大多護生是獨生子女,因而不懂得謙讓與犧牲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們的教師正是要從這個方面人手,教給護生奉獻精神。我們可以帶學生去福利院,老人院,讓護生參與進來,感受到奉獻的快樂,例如可以帶領護生多做一些義工的工作,可以讓他們得到更多的社會認同與理解。同時我們要在課上設置專業(yè)課的競賽,使護生們樂意提高專業(yè)課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寓樂于學。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時時以身作則,激發(fā)學生的敬業(yè)樹申,我們教師還要謹言慎行,來引導學生的專業(yè)態(tài)度。我們要對學生有耐心,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因為在護理兒童的過程當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耐心,而學生又是從獨生子女而來,容易失去耐心,一旦失去了耐心,便失去了專業(yè)態(tài)度。在加強耐心的同時,我們還要教會學生同理心,這也是一種專業(yè)的態(tài)度,要讓學生學生蹲下來與孩子說話,也要讓學生學會站起來與家長對話,以專業(yè)的態(tài)度溝通家長與孩子,使工作順利進行。

篇11

在初中學習的過程當中,一個良好的班級氣氛能夠讓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環(huán)境對學生的發(fā)展狀況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能夠管理好班級,讓班級有一個良好的風氣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作為一名教師,教授學生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受益,是教師的本職工作,教學仍是教師的工作重點,仍需教師花費心力。

一、交互式影響

在初中的工作的班主任一般都不是像大學的導員一樣只負責管理的,一般初中班主任還會擔任本班級某一科的任課教師,初中班主任在該課授課上的專業(yè)水平如果有限,在上課的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不夠積極,也會間接影響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很多學生會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為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

相應的,如果初中班主任能有效管理好自己的班級,讓班級的整體學習氣氛變好,上課的過程中有秩序,尊重任課教師的勞動成果,學生在課程當中的收獲也會是非常大的,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更有勁,學習的效果也就更好[1]。

因此可以看出在初中的教學中,教學會對管理進行影響,而管理水平也能決定教學的質量,兩者之前是交互式影響的關系,因此班主任必須對教學和管理雙管齊下,搞好教學的同時抓住管理,讓二者都能夠提升起來,保證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狀況。

二、良好的教學促進管理

(一)教學水平

班主任在作為一名管理者之前更是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首先應當保證自己的教學水平,班主任的教學水平比較高,能夠讓學生更加信賴班主任,也會讓管理更加輕松有效。

班主任在對自己教授的W科應當重視,對該學科的備課、授課進行準備的同時,還應當不斷學習別的老師的優(yōu)點,這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學習中聽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課程,并吸取精華,融入到自己的課程當中。班主任對課程的拓展內(nèi)容應當注意,為了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對課程保持好奇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將知識與生活中的現(xiàn)象相結合使非常好的方式,這也需要教師本身進行知識的拓展和應用[2]。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很多的新型授課方式已經(jīng)漸漸成形,能夠讓學生們學得更好,班主任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做到與時俱進,學習新的課程教授方法,對多媒體和網(wǎng)絡熟練運用,可以積極嘗試如“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新意,讓學生學習地更好。

(二)注重公平教育

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不同,最后的學習效果也就有差異,一些學生學得快成績也比較好,一些學生怎么學也不見得有所提升,對于這些學習比較差的學生班主任更應當愛護和鼓勵,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要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上的閃光點,發(fā)揮自己的長處,而不要被成績束縛住。

在管理的過程中差生往往是很多教師頭痛的問題,但是在教學的時候多關注他們,讓他們理解教師的努力,就能讓學生對老師多一份尊敬,也讓管理更加容易,這樣對班級氣氛的營造也更加有利[3]。

(三)自我管理

在初中階段的很多課程都有自我管理的內(nèi)容,班主任應該引導學生們重視自我管理,讓學生在這個階段樹立人生理想,明白是非黑白,理解學習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讓學生真正理解團結的意義,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能夠讓班級管理更加有效,學生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并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之中,才能從根本解決管理的問題。

三、以管理促進教學

(一)班級紀律

因為中國目前的初中班級都是大班上課,一般一個班級能有40多人,為了能讓整個班級的管理更加有效,必須明確班級的基本紀律,對于違反紀律的學生必須嚴加處理。

初中生還是處于比較好動的階段,一些學生上課偷偷吃零食和講話,一些學生不能完成作業(yè),還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違反紀律,影響教師上課,甚至一些學生產(chǎn)生曠課和早戀的現(xiàn)象,對于這些違反班級紀律的現(xiàn)象,班主任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哪些行為是明令禁止的,并與學生們制定違反紀律的懲罰措施,讓學生對這個過程認可并參與進來,督促學生遵守基本的紀律[4]。

對于多次警告屢教不改的學生就按照規(guī)定的懲罰方式進行懲處,讓學生尊重自己,也維護班級的紀律。在這樣的底線的要求下,學生會嚴格要求自己,并督促他人,為班級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愛護學生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屬于比較迷茫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教育中,制定了基本的極限之后,要用愛來引導學生,一味地說教和管制會引起學生的叛逆情緒,讓管理更加低效。

當學生的成績退步的時候,班主任可以主動找學生,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目前存在的問題,學習過程中的難點,班主任通過這樣的談話,來引導學生克服學習的難點,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也能讓教師明確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5]。

要鼓勵學生遇到問題找家長和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讓班主任成為學生能夠傾訴的對象,讓學生信任班主任并和班主任維持良好的關系。學生愿意信任教師并服從班級的管理,能夠讓班級的課堂氣氛更好,也能讓班級的整體氛圍更健康。

總結

本文首先介紹了初中班主任教學與管理的交互式影響,兩者互相影響,然后介紹了三點用教學提升管理的建議,最后介紹了兩點用管理提升教學水平的建議,希望能對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有所幫助。

參開文獻:

[1]陳昊.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對策分析[A]..新教育時代(2015年10月總第2輯)[C].:,2015:2.

[2]亢學璐.初中班主任的勝任特征模型的構建與驗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篇12

21世紀是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一切經(jīng)濟競爭、政治競爭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 “人才”是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根本,是國家政治強盛的關鍵。人力資源管理是統(tǒng)籌社會人才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國必須要加強人力資源的建設和管理。社會公共領域作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發(fā)展也離不開人力資源管理的支持。社會公共領域的人力資源交互模式是管理社會公共領域中人力資源的重要管理模式,對促進我國社會公共領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該模式也是目前在世界范圍內(nèi)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人力資源的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對社會公共領域的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和當前我國社會公共領域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缺陷做了簡要的分析,最后對社會公共領域的人力資源交互模式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一、社會公共領域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社會公共領域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社會公共領域為我國國民提供生活必須的公共用品,并擔任著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責任,由此可見,社會公共領域對我國社會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推動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而工作人員是開展社會公共領域工作的主體,如果對社會公共領域的人力資源管理不善就不能促進我國社會公共領域的發(fā)展,所以我國必須要在社會公共領域的人力資管理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以此提高我國在公共管理方面的質量。

首先,加強社會公共領域人力資源管理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社會公共領域作為我國公共基礎建設的一部分,關系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安定。

其次,加強社會公共領域人力資源管理是提高我國執(zhí)政能力的必經(jīng)途徑。社會公共領域管理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公共領域的工作開展情況直接反映了我國的執(zhí)政能力。

二、當前我國社會公共領域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不足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很多社會機制還不健全。相對于西方發(fā)達國家,我國在社會公共領域管理方面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阻礙著我國社會事業(yè)發(fā)展。目前制約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最主要的不足體現(xiàn)在我國在社會公共領域方面的管理機制還不夠健全,管理水平較低,管理模式單一等方面。造成這類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國對社會公共領域的人力資源管理主體缺乏正確的認識。我國僅僅將人力資源當作是一種管理工具,而忽略了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觀性以及創(chuàng)造力,從而造成我國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人力資源管理在社會公共領域工作中的作用。

(二)在我國社會公共領域人力資源管理中,選拔和任用機制存在著缺陷。我國沒有充分調動社會公共領域的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沒有激發(fā)其發(fā)展的潛力,造成了人才的嚴重浪費。

(三)在我國社會公共領域人力資源管理中,評價和激勵機制尚不健全。我國沒有對社會公共領域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和肯定,使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三、社會公共領域的人力資源交互模式

社會公共領域的人力資源交互模式是近年來新興的人力資源管理手段。它能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充分的調動社會公共領域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激發(fā)其潛力,從有效的提高我國公共服務的質量。在社會公共領域的人力資源交互模式中,徹底改變了以前以管理者為主體的形式,而將被管理者成為了整個管理工作的主體。在管理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進行充分的交流,尊重了被管理者的意志。同時,在該管理模式中,還融入了“反饋”的思想。即,管理者通過對管理效果的分析以及同被管理者的交流,了解到自身管理行為的不足,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進,提高了人力資源交互式管理模式的質量。要推動人力資源交互式管理模式在社會公共領域的實施,必須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創(chuàng)新社會公共領域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人力資源交互式管理模式要求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徹底取消傳統(tǒng)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中的等級制度,解放社會公共領域工作人員的思想,減少管理消耗,這就必須要我國更新社會公共領域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隨著科技社會發(fā)展,信息網(wǎng)絡技術已經(jīng)廣泛的應用到經(jīng)濟發(fā)展和管理中。在社會公共領域,我國也要加強對信息網(wǎng)絡技術的使用,在各個管理部門間建立起互相協(xié)作的合作機制,以此 降低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并提高社會公共領域中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使每個工作人員都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二)建立人力資源開發(fā)機制。人力資源交互式管理模式要求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積極開發(fā)人力資源,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靈活性。在社會公共領域用人方面,我國必須要改革人才錄用制度,招聘中要嚴格貫徹“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思想,重點審查應聘者的工作能力、精神面貌、品行道德等方面的內(nèi)容。在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要建立起完善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成績進行肯定。對為社會公共領域事業(yè)做出巨大貢獻者進行獎勵,對懈怠工作者施予懲罰,以此提高在職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社會公共領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一部分,對構建我國的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必須要加強對社會公共領域的人力資源管理,保證在社會公共領域工作的開展中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并努力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參考文獻:

[1]馬思,閆西木,王征,等.處于社會公共領域的人力資源交互模式分析[J].中外企業(yè)家,2013(5):193.

篇13

胚胎著床在宮角處(輸卵管開口附近)的宮外孕叫做宮角妊娠。宮角妊娠是一種較少見的異位妊娠,它是受精卵種植在子宮的角部而形成的[1],因其缺乏典型癥狀及體征,極易誤診誤治導致子宮破裂等并發(fā)癥造成大出血休克,若搶救不及時將直接威脅孕婦生命。我院收治1例宮角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經(jīng)過積極的搶救與護理,患者住院9天,痊愈出院。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女,26歲,于2010年11月12日因陰道流血2天,下腹痛4小時,暈厥1次收入急診,T:36.8℃,P:164次/分,R:30次,Bp:未測及;神志清,煩躁,全身出汗,面色蒼白,口唇蒼白,雙手指甲蒼白;查體:腹肌緊張,下腹部壓痛及反跳痛明顯;B超:盆腔混合性包塊待查,子宮未見明顯異常,右附件未見明顯異常;尿HCG:陽性。

2.搶救與護理

2.1搶救及時,積極治療 :患者入院后給予積極抗休克及補充血容量,升壓藥物治療,立即完善各項化驗檢查及備血供用,協(xié)助醫(yī)生行后穹窿穿刺術,抽出5ml不凝血,即刻完善術前準備,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術,子宮左側宮角見一3*3*3cm大小包塊,紫藍色,有1.5cm破裂口,活動性出血劇烈。術中探查腹腔內(nèi)出血2000ml,患者為左側宮角妊娠破裂大出血,行左側宮角妊娠切除術+左側宮角修補術+左側輸卵管切除術,手術順利完成,術后安返病房,密切觀察病情,給予監(jiān)測生命體征,輸血,抗感染對癥處理,術后恢復良好,住院9天痊愈出院。

2.2護理

2.2.1建立靜脈通道抗休克:讓患者去枕平臥,保暖,給氧,以降低耗氧量,增加心腦血氧的供給。至少用粗針頭建立兩條靜脈通道,一般用21G靜脈留置針,保證液體、藥物、血液順利輸入。把握早期、快速、足量補液三個環(huán)節(jié),盡快地糾正休克。嚴密注意血壓、脈搏、呼吸、尿量等監(jiān)測。

2.2.2護士操作熟練、沉著冷靜:因患者病情來勢兇猛,醫(yī)院為患者開放綠色通道,護士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及用藥后的反應,善于思考,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做出相應的正確有效處理。

2.2.3手術前的準備:凡異位妊娠破裂內(nèi)出血的病人,在為患者作好抗休克治療的同時,為了贏取搶救時間,可以不去搬動患者,直接將其臥于平推車上,做好術前準備,注意備皮時動作輕柔,以免刺激腹部加重腹痛,增加病人痛苦。

2.2.4術前心理護理:大多數(shù)患者術前處于恐懼之中,術前的恐懼、焦慮能降低痛閥及耐痛閥,使術中術后產(chǎn)生一系列不適生理心理反應,如感覺疼痛痛苦,全身肌肉緊張,對止痛藥的依賴以及長期臥床不起[2]。術前的心理護理能早期糾正病人存在的可能影響手術結果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對術后恢復有益。

2.2.5術后護理:(1)術后心理護理:術后患者是清醒地安返病房,護士熱情主動地迎接患者,實事求是告知手術成功,讓患者安心治療并給與術后指導。(2)患者回病房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去枕平臥6小時,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有無皮下氣腫,高碳酸血癥[3]。術后6小時后協(xié)助病人翻身,將導尿管和輸液管固定好,以防活動時牽拉引起傷口疼痛。詳細記錄患者24小時出入量,觀察陰道流血情況,每日2次做好會陰護理,保持會陰清潔。(3)術后傷口疼痛會影響病人休息與睡眠,術后用鎮(zhèn)痛泵,鎮(zhèn)痛泵一般用于術后48-72小時摘除,摘除后可出現(xiàn)泵撤除后的全身麻痹不適感,所以摘除鎮(zhèn)痛泵時應將這一情況告訴病人[4]。(4)術后囑患者禁食6小時,術后6小時進食免糖免奶流質,排氣后進半流質飲食,待病人胃腸功能恢復后,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加抵抗力。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腸功能的恢復,防止腸粘連,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5]。(5)術后48小時拔導尿管,患者術后第一次離床活動應由護士在旁扶助指導,可減少患者切口疼痛,恐懼心理[6],有利于傷口愈合,縮短住院日期。

2.2.6出院指導:向患者宣教出院后的注意事項,保持傷口周圍清潔,術后禁性生活一個月,不宜盆浴,注意保持外陰清潔,注意避孕,注意休息加強營養(yǎng)。

3.小結

宮角妊娠是一種特殊類型部位的妊娠,臨床少見[7],僅占所有異位妊娠的2%-4%。宮角妊娠破裂引起出血性休克,病情兇險,護士應做好術前各項準備,搶救應分秒必爭才能保證患者生命安全。而術后的護理,為患者的早日康復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郁君靜.一例宮角妊娠導致子宮破裂大出血的搶救配合及護理[J],中華臨床醫(yī)學與護理,2005,8(8),40.

[2]李貞梅,外科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5):71

[3]楊莉.腹腔鏡下肝癌射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 (5).

[4]徐言松.手術后摘除硬膜外鎮(zhèn)痛泵的臨床癥狀初探[J].中外健康文摘,2006,3(11):17.

[5]姜靜,任國琴.全子宮切除術后宮外孕伴休克患者的護理1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4,2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广州市| 贵南县| 铁岭市| 江陵县| 肇庆市| 嫩江县| 炎陵县| 九江市| 屏东县| 永修县| 贵港市| 姜堰市| 桂平市| 洪泽县| 和顺县| 鹤山市| 二连浩特市| 白城市| 偃师市| 茂名市| 高要市| 永吉县| 方城县| 瑞安市| 正蓝旗| 东城区| 龙口市| 平江县| 晋宁县| 黔西县| 卫辉市| 永年县| 阿鲁科尔沁旗| 象州县| 安陆市| 乃东县| 会同县| 平山县| 玛多县|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