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防電磁輻射的方法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電磁波作為一種資源,已在0Hz~400GHz(400GHz是國際電聯ITU所劃分的最高頻率)的寬頻率范圍內廣泛地應用于各種家用電器及工業電子設備中,隨之而來的電磁干擾也就從低頻到微波波段,無孔不入地輻射或傳導給運行中的設備和周圍的環境,從而給設備、系統及生態環境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傷害。
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會產生電磁波,電磁波向空中發射或泄漏的現象叫電磁輻射,過量的電磁輻射就造成了電磁污染。常見的電磁輻射源有雷達系統、電視和廣播發射系統、射頻感應及介質加熱設備、射頻及微波醫療設備、各種電工設備、通信發射臺站、衛星地球通信站、大型電力發電站、輸變電設備、高壓及超高壓輸電線、地鐵列車與電氣火車、高頻焊接、電腦、手機及大多數家用電器(如電視、洗衣機、冰箱、微波爐、電磁爐、吸塵器)等。這些設備及設施可以產生各種形式、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電磁輻射。
世界衛生組織早已證實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五大影響: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電磁輻射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電磁輻射是造成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兒童組織發育、骨骼發育并造成視力下降、肝臟造血功能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電磁輻射可使男性出現生殖功能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等現象。近年來,國內外媒體對電磁輻射有害的報道一直未斷: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兒童患白血病,專家認為病因是受到嚴重的電磁污染;美國一癌癥醫療基金會對一些遭電磁輻射損傷的病人抽樣化驗,結果表明在高壓線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細胞生長速度比一般人快29倍;我國每年出生的2000萬兒童中,有35萬為缺陷兒,其中25萬為智力殘缺,有專家認為,電磁輻射是影響因素之一。
防電磁輻射織物的應用領域
電磁屏蔽織物在食品、石化、采礦、航天、軍事、科研、醫療、電子、通信、計算機、電力、建筑、政府機構、銀行證券、民用防護服(微波爐手套、圍裙、孕婦裝、家電罩)、職工工作服等領域和行業有極大的市場需求。資料表明,目前我國此類織物的年需求量已達上百億元人民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高科技產業的不斷增加、電子設備種類的增加與普及以及人類對自身健康關注程度的提高,市場需求增長會更加迅速。
日本、美國及英國等最先開發出了民用防輻射服,我國也在20紀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防輻射服裝的研究,已經開發出多種面料的防護服裝。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民用防護服裝主要有:防護襯衫、防護圍裙、防護馬甲、防護大褂、孕婦服裝系列、夾克套裝等,此外還有用于設備屏蔽的屏蔽布等。表1列出了常用的電磁輻射方面的個體防護產品、制成材料及屏蔽效能。
按照我國電磁輻射防護服的要求,對于大功率射頻應用設備的強場防護,要求屏蔽效能值在30dB以上,而對于一般設備,要求屏蔽效能值在10dB~20dB即可滿足要求。
防電磁輻射織物的發展狀況
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對電磁輻射防護問題的研究及評論已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但由于研究的目的、方法、條件(接觸電磁輻射源的距離、時間、生物模型等不同)等因素不一致,目前全球有關專家學者們對電磁輻射生物學效應研究結果和觀點也不盡一致,但對電磁輻射的有害性已成共識。對防電磁輻射織物的研究,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鍍膜織物(金屬濺射、化學鍍、真空鍍鋁)、粘貼金屬箔織物、涂覆導電涂料織物、多離子織物、導電纖維(碳纖維、金屬短纖維、金屬絡合纖維等)、混紡織物、防輻射纖維織物等。
導電纖維混紡織物是通過不銹鋼短纖維、陶瓷纖維、麥飯石纖維、碳纖維等與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經特殊工藝混紡交織形成防電磁輻射的布料。此類產品最大的優點是手感比較一柔軟,透氣性好;比較大的缺點就是屏蔽效率比較低,一般電磁能衰減量為15dB到30dB左右,而且在不同頻段的屏蔽效果有差異。一般導電纖維含量為10%~15%的織物屏蔽效果能各向同性均勻穩定,在頻率150kHz~6GHz范圍內的電磁屏蔽效能達到32dB~38dB。
不銹鋼短纖維織物是目前國際上使用較多的屏蔽織物,不銹鋼纖維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和機械力學性能。所生產的不銹鋼纖維呈連續的長絲束狀結構,其直徑可以細到幾微米,比普通的紡織纖維還要細,且纖維比較柔軟,有一定的強度,因此具有可紡性。通常比電阻達到1Ω?cm以下的導電纖維具有電磁波屏蔽性能,不銹鋼纖維的比電阻僅為10-6Ω?cm,因此被廣泛用作防電磁波輻射織物的原料。它與其他纖維相比,雖柔性類似于紡織纖維,但彈性回復率低、抗彎曲能力小、切向阻力大、比重大,因此用不銹鋼纖維與普通纖維混紡的織物的服用性能受到影響。
復合功能織物作為一種最新高科技產品,由不銹鋼纖維與棉、粘膠等纖維混紡而成。這種新型織物克服了現有屏蔽織物在生產、使用中的不足,滿足了普通大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對電磁輻射防護的要求,通過進一步完善后,也可以應用于航空、航海、軍工、化工、冶金、電力、通信、家電、制藥、食品、釀造、陶瓷、地下工程等各個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電磁波輻射防護服主要是從國外進口,價格昂貴。開發既能達到防電磁波輻射的功能,同時又具有阻燃抗靜電性能、價格又比較適中、服用性能比較好、款式多樣的面料,使更多消費者能抵御電磁波輻射的危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此外,多功能服裝是服裝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功能化和產業化是纖維開發的兩大趨勢,在高附加值紡織品越來越被重視的今天,這些新興的面料也將會成為推動紡織行業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 林肇信.環境保護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商思善.電磁波屏蔽織物波的產生與發展[J].現代紡織技術,2002,(4):50-54.
篇2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手機等電磁產品的應用在給人類提供極大方便的同時,電磁輻射污染已經成為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后的第四污染,同時人們開始關注電磁產品的電磁輻射問題。本文通過建立近似的手機輻射電磁模型,利用MATLAB軟件編制FDTD計算程序;通過改變手機天線與人頭之間的距離,研究了暴露于GSM900MHz手機天線近區場中的人體頭部在輻射系統峰值功率下發射時的場強和SAR分布,并將計算結果同現有的國際、國內衛生安全標準進行了比較。
1 手機電磁輻射的危害
手機通信是依靠對無線電波的接收和發送實現的,而任何一種形式的無線電波都或多或少的被人體組織吸收。自從1993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全世界首例因使用手機危害健康引起的索賠案以來,關于手機輻射損害人體健康的訴訟案多有報道,更加引起了人們對手機輻射對人體作用的重視。2001年5月,國內也報道了投訴手機電磁輻射損害健康的案例;隨后,在北京解放軍304醫院確診了一例罕見的與長期高頻率使用手機有關的惡性腦瘤-膠質瘤:患者腫瘤發生于顳、頂、枕交界區,正好是手機天線的輻射區[1]。
2 FDTD法與SAR值
時域有限差分(FDTD)法是在1966年由K.S.Yee[2]第一次提出的求解電磁場問題的一種數值計算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法要對問題的變量空間離散化就要建立合適的網格剖分體系,K.S.Yee提出了一個合理的網格體系,成功的創立了時域有限差分法。該網格體系的特點是,電場和磁場各分量在空間的取值點被交叉地放置,使得在每個坐標平面上每個電場分量的四周由磁場分量環繞,同時每個磁場分量的四周由電場分量環繞,這樣的電磁場空間配置符合電磁場的基本規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和安培環路定律,因而也符合電磁波在空間傳播的規律。
FDTD方法中,計算電磁波對人體的作用,是把人體作為一個散射體,通過迭代足夠的時間步,使人體模型內每一網格中的場都達到穩定,計算所獲得的是人體模型內每一網格三個電場分量和三個磁場分量的穩定值。
目前國際上通常用比吸收率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作為手機電磁輻射的量度,來衡量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并以此來確定人體能夠接受的限制值。SAR定義為單位質量所吸收或消耗的能量對時間的導數:
(1)
如果入射場為時諧場,上式可表示為:
(2)
式中為生物體組織的等效電導率;是生物體組織的質量密度;為生物組織中的最大電場強度。
由于人體電學性質的高度非均勻性,電磁場在人體內的分布很不均勻,每種組織所吸收的電磁能量不僅與其中的電場有關,也取決于自身的電導率。為了表明整個人體吸收電磁能量的水平,有時也采用平均SAR這一參量。
3 手機和人體頭部的電磁模型
3.1 單極天線手機模型
在本文的計算仿真中,主要考慮的是手機距離人體頭部位置不同時的輻射情況,因此手機作為輻射源的狀況不是考慮的重點。本文采用在手機電磁輻射研究中廣泛采用的單極天線手機模型[3],即手機天線長度為手機發射頻率對應波長的1/4。對于GSM制式手機,信號激勵頻率為900MHz,輸入功率設置參照IEEE C95標準,900MHz時為0.3W。
單極天線手機模型將手機簡化為天線和機身兩部分,機身為表面覆蓋絕緣介質薄層的長方體金屬矩形盒,表面的絕緣塑料介質,厚度通常為1㎜,其相對介電常數一般取。手機機殼內部通過一薄金屬片與天線饋電端相連,該金屬片用來固定手機天線并給天線饋電,大小為1.0㎝×1.0㎝,一般將其作為理想導體,其電導率取銅的電導率,固定在手機機殼上表面一角的天線長度為1/12m,近似取為8.0㎝,天線半徑0.33㎝,饋電點在機殼上表面中心;長方體機身的長(a)、寬(b)、高(c)分別為2.0㎝×5.0㎝×8.0㎝,人右手持機,取z軸方向向上并與天線平行,人頭水平指向手機方向為x軸,人頭鼻尖至后腦勺方向為y軸。論文參考。
3.2 人體頭部電磁模型的建立
本文的仿真計算中所建立的人頭模型為分層球形人頭模型,將人頭劃分為四層,包含皮膚、骨骼、肌肉、大腦四種組織,由于人的眼睛在人體各組織中具有較高的電導率,該組織處的SAR值突變明顯,因此人頭模型中加上眼睛一共五種組織。該模型所代表的實際人頭幾何尺寸為:左耳至右耳13.5㎝,鼻尖至后腦勺17.5㎝,下顎至頭頂20㎝,各種人體頭部組織在900MHz頻率下的電參數如表1所示[4]:
篇3
1 引言
隨著移動通信網絡規模的擴大和用戶數量的增加,移動通信基站的數量不斷增加。公眾在充分享受現代通信設備為生活帶來的便捷的同時,遍布各地的移動通信基站所產生的電磁輻射是否威脅人體健康,也逐漸成為各個運營商和公眾爭論的焦點。[1]公眾對移動通信基站周邊電磁環境安全性的關注、焦慮、沖突及相關投訴逐年上升。
但應注意的是,由于中、短波廣播具有影響范圍廣、發射功率大、場強大的特征,且大中型城市普遍都有大型的中波廣播發射臺,中、短波廣播是城市電磁輻射環境的主要貢獻源之一。非選頻測量儀很可能在測量基站電磁信號的同時也測到了中短波廣播臺信號,導致最終測值比基站電磁信號場強值偏高[2]。若基站監測時不區別、排除中短波信號的干擾,依照基站限值對包含中短波信號的基站電磁輻射監測值進行安全性評價,最終可能會得到基站電磁輻射水平不合格的錯誤結論。
2 監測方法
2.1 信號監測
實時監測當前測量環境中移動通信基站信號是否存在干擾信號,該干擾信號包括:中波信號或者短波信號;選取包括中短波頻段和基站頻段的綜合電場探頭,使該綜合電場探頭連接監測儀主機,得到綜合電磁輻射監測儀;將綜合電磁輻射監測儀垂直架設,使綜合電磁輻射監測儀中的綜合電場探頭和監測儀主機的連線垂直于地面,記錄該綜合電磁輻射監測儀的垂直場強數據監測值;將綜合電磁輻射監測儀水平架設,使綜合電磁輻射監測儀中的綜合電場探頭和監測儀主機的連線平行于地面,記錄綜合電磁輻射監測儀的水平場強數據監測值;根據垂直場強數據監測值與水平場強數據監測值的變化幅度,監測當前測量環境中是否存在中短波信號。
2.2 干擾信號的判斷
在監測到當前測量環境中存在移動通信基站信號的干擾信號時,分別測量當前測量環境中包含移動通信基站信號和干擾信號的綜合場強以及干擾信號的干擾場強;計算垂直場強數據監測值與水平場強數據監測值的變化幅度;當水平場強數據監測值大于垂直場強數據監測值以及水平場強數據監測值存在任意一方向的最大值,且變化幅度大于設定閾值時,判定當前測量環境中存在短波信號;當垂直場強數據監測值大于水平場強數據監測值,且變化幅度大于設定閾值時,判定當前測量環境中存在中波信號;當變化幅度小于設定閾值時,判定當前測量環境中不存在中波信號和短波信號。其中,綜合電磁輻射監測儀和專用電磁輻射監測儀均為非選頻式寬帶輻射測量儀。測量時采用絕緣支撐架;該絕緣支撐架用于架設綜合電磁輻射監測儀和專用電磁輻射監測儀,以采集當前測量環境中的場強值;其中,絕緣支撐架包括:三腳架或者絕緣延伸桿。
2.3 干擾信號的監測
如果當前環境中存在中短波信號,則選取包括中短波頻段的專用電場探頭,使專用電場探頭連接監測儀主機,得到專用電磁輻射監測儀;將專用電磁輻射監測儀垂直架設,使專用電磁輻射監測儀中的專用電場探頭和監測儀主機的連線垂直于地面,記錄專用電磁輻射監測儀的垂直短波場強數據監測值;將專用電磁輻射監測儀水平架設,使專用電磁輻射監測儀中的專用電場探頭和監測儀主機的連線平行于地面,記錄專用電磁輻射監測儀的水平中波場強數據監測值。
2.4 計算與評價
根據綜合場強和干擾場強,計算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場強,在監測到當前測量環境中存在中波信號時,選取綜合電磁輻射監測儀的水平場強數據監測值作為中波綜合場強測量值;在監測到當前測量環境中存在短波信號時,選取綜合電磁輻射監測儀的垂直場強數據監測值作為短波綜合場強測量值。其中,根據綜合場強和干擾場強,計算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場強,分別按照以下公式計算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場強:
其中,Eb表示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場;E1表示中波綜合場強測量值;Em表示水平中波場強數據監測值。
其中,Eb表示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場強;E2表示短波綜合場強測量值;Es表示垂直短波場強數據監測值。
將計算得到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場強與標準場強限值進行比較,得到比較結果。根據得到的比較結果,評價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場強是否符合國家電磁環境控制限值要求。
3 小結
本文介紹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的監測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其能夠實現簡單、快速、低成本地甄別基站監測過程中中短波廣播的影響,減少檢測人員工作量;并且,利用現有儀器及頻段差異特性,通過間接計算得到基站準確測值,降低了監測成本;同時,排除了中短波信號的干擾以及中短波信號錯誤參與基站安全性評價,實現了準確、客觀地評價通信基站單項照射劑量。
篇4
不過應該重點注意的是,帶變壓器的低壓電源磁場一般比較高,但也不用過分擔心,因為0.3米遠的距離就能保證安全。家中最常見的輻射較大的東西,比如手機充電器,現在家家都有手機,大部分家庭還不止一部,所以會有很強的輻射,充電時應該與人保持距離,尤其不要放在床頭。
在如今的“電器化”時代,環境中的電磁輻射幾乎無處不在,尤其是在擺滿各種家電產品的房間內,電磁輻射源更多。對此,消費者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是應該了解到,一般的家電電磁輻射只要處理得當,并不會造成電磁污染,也不會對健康產生多少負面影響。
我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日常防護:
一 ,距離:電磁輻射的傳播是隨距離、按指數有規律地衰減,距離越長,衰減指數越多。
因此在使用電器時,拉開一定的距離,即可起到有效的防護作用。如使用電視機和微波爐時,在距離3米外就可以避免傷害。
二, 時間:電磁輻射對人體的損害與使用的時間也有關系,作用時間越長,受損越大。
篇5
雖然隨著電磁輻射危害的認知逐漸加深,很多孕婦自身也加強了輻射的防護,但是由于相關知識匱乏,并不能正確的避免輻射的危害。特別是隱形輻射源的存在,比如家庭裝修材料等等,都在成為新的危害,我們所接觸的輻射源范圍在不斷擴大,還需要加強對輻射源的認識。減少輻射對健康的危害。
電磁輻射對孕婦的危害
據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過量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五大影響:①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②電磁輻射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③電磁輻射是造成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④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大腦組織發育、骨髓發育。導致肝病,使造血功能下降,導致視力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⑤電磁輻射可使男性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
從以上幾點不難看出,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程度差別很大,但是通常對婦女和兒童最為敏感。特別是孕婦和胎兒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減少電磁輻射對于孕婦和胎兒的危害迫在眉睫。
減少電磁輻射危害的預防措施
專家認為,由于一般家用電器在屏蔽輻射源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的,因此,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做到最好的保護就可以了。在孕期應該盡可能做到合理地使用電器設備,保持安全距離,減少輻射危害。同時,可以選擇電磁輻射防護服。在購買防護服的時候,要看清楚產品說明的防護頻率范圍,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購買。
日常操作電腦時,與電腦應保持70cm的距離,并與電腦后部及側面保持不少于20cm的距離,這樣所受的電磁輻射就會大大的減少。另外,室內辦公設備要合理放置,不要過于集中,避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中。對辦公設備使用的時間要注意控制,應避免長時間操作,同時盡量避免多種設備同時啟動。經常長時間操作計算機的人員及在妊娠期與哺乳期內的女性,為增大保險系數,還可穿戴防輻射的服裝。企業領導應從關心孕婦及胎兒健康的角度出發,在女職工懷孕期問盡可能安排遠離輻射源的工作,而孕婦應有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個人及胎兒可能受到電磁輻射的危害。簡要的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①家用電器避免擺放的過于集中;②孕期少用家電,少看電視;③保持與電腦等的距離,減少上網時間;④避免使用手機和藍牙設備;⑤穿著適合的防護服裝。
電腦及其他家用電器會產生極低頻電磁場,并可發射出電腦輻射,這是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聲污染后的第4大污染源。極低頻電磁場可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造成細胞內的脫氧核糖核酸受損、染色體損傷及遺傳基因發生突變而致畸形,進而誘發下一代白血病、胚胎染色體改變,并導致嬰兒畸形或自然流產。孕婦操作電腦,特別在孕期的頭3個月,最好選用防電磁輻射的工作服。可以采用含多元素的織物,因為既要防電場,又要消除磁場,還要阻隔少量的X射線。因此,這種含多元素的織物是當前防電磁輻射比較理想的材料。
當然,并沒有必要因為家電的輻射損害就停止使用家電。只要在平時的使用中注意正確的使用方法,并不會造成過多的損傷。只要減少不必要的輻射接觸,基本無需對輻射高度緊張。
護理工作中如何降低輻射危害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輻射防護意識:目前,充分認識到電磁輻射的危害只是有關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防輻射醫務工作者等少數人。大多數人對此都還處于知之甚少或者完全無知的狀態。許多人很可能要到他已經受到電磁輻射的嚴重傷害時,才會有所醒悟,甚至也還有些人已經受到危害仍然不知。因此應加大對人群,特別是孕婦及其周圍家人的防輻射宣傳。如果條件允許,在孕前就應該宣傳輻射對于孕婦的危害。比如,在新婚健康培訓時期,就可以加上相關的知識宣講,以減少或者避免電磁輻射的危害。
注意妊娠期飲食,提高機體免疫力:在有電磁輻射環境下工作時,也可通過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在飲食方面,食用一些可以提高機體抗輻射能力的食物。前蘇聯學者研究發現,奶、蛋類食物具有較強的抗輻射功效。黑芝麻、大蒜、蘑菇、紫菜等含豐富的礦物質硒,以及多種酚類、多糖等抗氧化成分,具有較高的抗輻射作用。另外胡蘿卜、番茄、卷心菜等含有豐富的強抗氧化作用的番茄紅素等。辣椒類等也是抵御輻射的天然食品,辣椒不但可調動全身免疫系統,辣椒、黑胡椒、咖喱、生姜之類的香辛食物,還能保護細胞的DNA,使之不受輻射破壞。綠茶中的茶多酚也是抗輻射物質,可減輕各種輻射對人體的不良影響,茶葉中還含有脂多糖,能改善機體造血功能,升高血小板和白細胞等。
參考文獻
篇6
Key Word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Radiation-resistant Fiber;Anti-X-Ray Fiber;Anti-neutron Radiation Fiber;Anti-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Fiber
1防輻射纖維概述
電磁波在產業應用方面有遙感導航、檢測測量及核電的使用。在日常生活方面,隨著電器的普及,廣播電視、無線通信、互聯網的全面覆蓋,更是使電磁波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電磁波依頻率從小到大分為工頻段電磁波、射頻段電磁波、微波段電磁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ϒ射線、快中子射線。另外電磁波的能量與頻率成正比,即頻率越高,能量越大。[1]
無論是哪一種電磁波,在其造福人類的同時,都會帶來危害。一類危害是使生物體產生熱效應,當超過某一界限時,生物體因不能釋放其體內產生的多余熱量,致使溫度升高而受到傷害;另一類危害是干擾人體固有的微弱電磁場,影響血液和淋巴運行,使細胞原生質發生變化,其積累作用會引發失眠乏力、免疫力下降、組織病變,進而誘發白血病和癌癥。[2]長期生活在高壓線、電訊發射裝置、大功率電器設備環境里,以及近距離頻繁使用家電和手機的人員,會導致情緒波動,以及電磁輻射超敏綜合征(EHS),如頭痛、耳鳴、無力、疲勞、失眠、甚至記憶喪失,患帕金森綜合征和老年癡呆癥[3]。 近20年來,防輻射纖維的研制作為一項重要的高功能纖維的研究課題,已受到世界各個國家的普遍重視,各類防輻射纖維相繼問世。
2防輻射纖維的分類
防輻射纖維有三種類型:1)耐輻射纖維,纖維本身就耐輻射;2)復合型防輻射纖維,通過往纖維中添加其他化合物或元素使該纖維具有耐輻射的性能[4];3)導電型吸波纖維[5],即憑借低電阻導電材料對電磁輻射的反射作用,在導體內產生與原電磁輻射相反的電流和磁極化,形成一個屏蔽空間,從而減弱外來電磁輻射的危害。
3防輻射纖維的研究進展
3.1耐輻射纖維――聚酰亞胺纖維
20世紀60年代美國成功開發了聚酰亞胺纖維。聚酰亞胺的大分子鏈全部由芳香環組成,而且芳環中的碳和氧的結合是以雙鍵形式,有效地增強了結合能。當輻射線作用于聚酰亞胺纖維上,分子可吸收的輻射能遠不足以打開分子鏈上的原子共價鍵,僅轉化為熱能排走。正是這種分子組成和結構決定其耐輻射性、耐熱性、分子鏈不易斷裂、強度高等一系列優良性能。
將單體芳香族二胺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或二甲基亞砜中,隨后將另一單體均苯四甲酸等摩爾加入,在室溫、氮氣保護下進行溶液縮聚反應,最后得到濃度為10%~20%的聚均苯四酰胺酸欲聚體溶液,然后通過干法紡絲或濕法紡絲可制得聚酰亞胺纖維。
3.2復合型防輻射纖維
通過長期研究,人們對各種合成高聚物耐各種射線的能力進行了評價,確定了各種高聚物在輻射環境下的使用極限和耐輻射性能,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酯、聚氯乙烯等憑借優良的耐輻射性及可紡性,均可用作融紡制造復合型防輻射纖維的基本高聚物。復合型防輻射纖維所添加的防輻射劑,有重元素和具有大吸收截面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重元素用以阻滯中子,而截面大的元素既能阻滯快中子,又能吸收慢中子,且不釋放ϒ射線。[4]
3.2.1防X射線纖維
X射線作為電離輻射的一種,在材料X光探傷、人體X光透視、X光分析中已取得成功應用。工作人員長期接觸X射線,對性腺、乳腺、造血骨髓等都會產生傷害,超過劑量甚至會致癌,給人體帶來嚴重威脅。
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紡織材料研究所和核研究所共同開發了腈綸防X射線纖維。方法是首先對腈綸纖維進行改性處理,然后用醋酸鉛溶液進行浸漬,發生離子交換,得到共價結合接枝鉛金屬的腈綸織物。該方法制得的織物能明顯減弱X射線的輻射強度。如果采用復合型添加劑如鉛、鈾和镥等,還能進一步提高防X射線的防護性能。該產品用于個人防護,測試結果相當于0.6mm鉛板的效果。
近年來日本新興人化成公司和奧地利的Lenzing公司分別將硫酸鋇添加到粘膠纖維中,制成的防輻射纖維可用于制作長期接觸X光的工作人員的服裝,效果良好。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家輻射防護技術公司用輻射防護技術對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進行改性研制成功demron防輻射織物,它是由一層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 (PVC)聚合物夾在兩層普通梭織物之間構成。它不僅能防X射線還能防ϒ射線。這種防輻射織物的防輻射性能跟鉛做的衣服一樣好,但它不含鉛,無毒而且質輕。它的用途很廣,既可以制成輕便的全身防護服、防輻射帳篷,又可以作為飛機、宇宙飛船用內襯材料等。
我國天津紡織工學院經研究發現,將防X射線纖維加工成的織物經層壓或者在織物中間添加含有屏蔽劑的黏合劑后熱壓制成的層壓織物,均是防X射線輻射的良好材料。 [6]
3.2.2防中子輻射纖維
篇7
平時生活中的一些電磁輻射完全在人體可接受的范圍內,并不足以對人體產生危害。不過,如果電磁輻射超過了一定強度(即安全衛生標準限值),就形成了電磁污染,對人體產生負面效應,導致頭疼、失眠、記憶衰退、血壓升高或下降、心臟功能異常等癥狀。
鏈接:怎樣了解自己所處環境的輻射量呢?用可接收AM頻道的收音機就可以監測電器使用的安全距離。方法是:打開收音機,將頻道調在沒有廣播處,靠近所要監測的家電用品,當收音機所傳出的噪音突然變大時,說明輻射量大,移開一段距離后,噪音就會慢慢地變小。恢復原來噪音量的地方,就是安全距離,平常生活中與相應的電器保持在安全距離即可。
教您幾招防電磁輻射
(1)別讓電器扎堆。不要把家用電器擺放得過于集中或經常一起使用,特別是電視、電腦、電冰箱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中。
(2)電腦的擺放位置很重要。盡量別讓顯示屏的背面朝著有人的地方,因為電腦輻射最強的是背面,其次為左右兩側,屏幕的正面反而輻射最弱。
(3)用水吸電磁波。室內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如舒適的溫度、清潔的空氣等。水是吸收電磁波的最好介質,可在電腦的周邊多放幾瓶水。不過,必須是塑料瓶和玻璃瓶的才行,不用要金屬杯盛水。
(4)減少待機。當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讓它們長時間處于待機狀態,因為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篇8
電磁輻射(ElectromagneticRadiation.EMR)是帶凈電荷的粒子被加速時,所發出的輻射,是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物理現象。任意個振動的電荷都能在其周圍產生電磁場,并發射電磁波向遠方輻射能量。電磁輻射的波長愈短,頻率愈高,其輻射的量子能量就愈大。
電磁輻射從來源上又可分為天然電磁輻射和人為電磁輻射。天然電磁輻射主要是指銀河系和外層空間的宇宙電磁輻射,以及積聚在大氣中的靜電荷的放電雷電磁輻射等。人為電磁輻射主要包括極低頻電磁場和射頻電磁輻射兩大類。在極低頻電磁場中,以50Hz的工頻電磁場最重要,它主要是由各種電壓等級的輸電線及各種電器所產生。在射頻電磁輻射中,以廣播、電視和各種高頻設備所產生的電磁輻射最為常見。
廣義的電磁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凡能引起物質電離的電磁輻射稱為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α粒子、β粒子、中子、質子等。不足以導致組織電離的電磁輻射稱為非電離輻射,包括極低頻(ELF,3Hz―3kHz).甚低頻(VLF,3kHz―30kHz)、高頻(HF,30kHz―lOOkHz)、射頻(RF,lOOkHz―300GHz)、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及激光等。
2.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步入21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公眾和科學家認識到暴露于電磁輻射中對人類健康造成的風險。射頻輻射,尤其是微波輻射(300MHz~300GHz)是對造成人體生理影響非常重要的電磁輻射。微波輻射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電源線、電視、移動電話、電腦、烤箱等日常電器均可產生。微波輻射造成的潛在影響包括引發惡性腫瘤(尤其是白血病和腦腫瘤)以及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隨著人們對微波輻射損傷的關注,皮膚輻射損傷逐漸成為研究方向之。但到目前為止,皮膚輻射損傷,尤其是微波輻射對生物體皮膚損傷相關數據仍是相對稀缺的。
3.微波輻射對皮膚損傷研究進展
微波輻射對皮膚損傷有兩種不同機制。一種是致熱效應,即一定頻率和功率的電磁輻射射在生物體上時,引起體溫上升。當溫度超過皮膚的調溫能力、受照射皮膚內吸收的能量遠大生物體的新陳代謝能力時,會使皮膚的傳熱能力產生混亂,最后導致皮膚輻射部位溫度升高,失水干燥,失去光澤。同時,為保持恒定體溫,該部位毛細血管暫時性擴張充血,造成局部紅斑現象。另一種是非致熱效應,即各種頻率電磁場所產生的生物效應,該機制下電磁能量密度不是很強,在人體內產生熱量較少,但可造成輻射后活性氧增加,生物大分子DNA等損傷,可能導致氧化應激性增強,亦影響許多細胞因子、活性蛋白的表達,進而誘導各種生理變化。常用的手機、電腦等電器正常工作時,致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很少(可忽略)不會產生明顯的熱效應,已有的研究也顯示電器輻射影響生物體機能的主要是非熱效應。
此外,從中醫病機角度,有人認為電磁波乃六氣之屬,為火熱之氣,常則養人,電磁輻射乃六之屬,為火熱之邪,過則為災,電磁輻射之火熱外邪致病,先傷皮毛后傷氣,先傷衛氣后傷臟氣,先傷肺心之氣后傷脾腎之氣,并提出了治療電磁輻射損傷從氣論治的觀點。
研究表明,在2.45GHz無線設備輻射下(無線局域網絡),雄性Wistar大白鼠皮膚氧化應激性增強,MDA含量顯著增加,而在皮膚組織中SOD和GSH-Px的活動減少,微波輻射令皮膚抗氧體系受到影響。Ennamany等人,將人體重組角質形成細胞置于900MHz手機常用輻射下2h和18h,對皮膚細胞中的600個基因進行轉錄水平的分析,發現包括神經調節肽B、胎盤生長因子、轉錄因子AP-1在內的20個基因成顯著上調,包括p防御素2在內的10個基因表達受抑制。其中,β防御素2是存在皮膚表皮中的一種小分子肽,具有直接殺菌、調節機體的免疫炎癥反應參與皮膚創傷修復等生理功能,其表達失調或引起皮膚痤瘡。Ennamany研究結果,提示微波輻射或可造成皮膚微生態失衡,引發痤瘡。Garaj用7.7GHz、300W/O的連續波輻射體外培養的V79中國倉鼠成纖維細胞,發現微波輻射可抑制H3-胸腺嘧啶的摻入,從而阻止細胞進入DNA合成的S期,使細胞產生嚴重損傷。
4.微波輻射防護措施
Srinivasan M等在研究中發現番茄紅素對輻射誘導體外原代培養的小鼠肝細胞的脂質過氧化作用及抗氧化作用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HanSK等發現人參提取物可誘導正常小鼠脾細胞Thl和Th2細胞因子mRNA的表達,也可促進輻射損傷脾細胞IFN-γ和Thl細胞因子mRNA的表達,從而恢復T細胞免疫功能。Kalpana KB等在研究中發現橘皮苷對輻射誘導的體外培養的人外周血淋巴細胞的損害具有積極的保護作用,證實了其對人體淋巴細胞有明顯的輻射防護作用。
人們在認識微波傷害、研究微波輻射對人體傷害過程中,也在積極思考微波輻射的防護,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蘇聯和美國為代表的許多國家就開展了含微波在內的電磁輻射防護標準的研究,研究對象主要為電磁輻射環境中作業者的防護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電子產品的應用,普通人群接觸微波輻射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微波輻射的防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防護措施也在不斷進步。
目前,防護微波輻射損傷的途徑可歸結為兩大類。
第一種途徑是消除或減弱人體所在位置的磁場強度。其主要措施包括屏蔽與吸收。
屏蔽即電磁屏蔽,是將電磁能量限制在所規定的空間,阻止向被保護區域擴散的技術措施。電磁屏蔽裝置由銅、鋁或鋼(鐵)制成。導體表面的場強最大;越深入內部,場強越小。這種現象就是電磁輻射的集膚效應,電磁屏蔽就是利用這效應進行工作的。現有的防護措施,如電腦保護屏、電磁防護服、手機袋等,大多是電磁屏蔽方法,易造成反射二次污染,且不能整體改善所處環境的電磁輻射強度,不能減弱電磁輻射對人體的長期累積效應。
吸收是指利用特定的吸收材料將電磁輻射(主要是微波)能量吸收掉以降低電磁輻射強度。吸收材料大致可分為諧振型吸收材料和匹配型吸收材料兩大類。前者是利用某些材料的諧特性制成的,厚度較小,對很窄頻率范圍的微波輻射能量有吸收作用。后者利用材料和自由空間的阻抗匹配達到吸收微波輻射能量的目的,適于吸收很寬頻率范圍的微波輻射能量。
應用吸收材料的防護措施,一般多用在微波設備的調試上。調試微波設備時,要求在場源附近就能把輻射能量大幅度地衰減下來,以防止對較大范圍的空間產生污染。吸收材料可由在塑料、橡膠、膠木、陶瓷等材料中加入鐵粉、石墨、木炭和水等制成。此外,將吸收材料與屏蔽材料疊加組合可制成防護板、防護屏風,防止微波輻射的定向傳播。同時能吸收電磁輻射的油漆、防電磁輻射水泥、防電磁玻璃和電磁波涂料等也正在被開發出來。
第二種途徑是藥物途徑,即使用藥物如輻射防護劑來減輕微波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抗輻射藥物,其研究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達到高峰。這期間人們探索了大量人工合成化合物、天然藥物和生物因子的抗輻射作用,并進行了相應的基礎整理和研究。但由于高效、低毒、可供臨床應用的輻射防護劑較難發現,導致人們對輻射防護劑的期望逐漸淡薄起來,20世紀70年代明顯下降。近年來隨著腫瘤放療的進展及核工業的迅速發展,國內外對輻射防護劑的研究熱情重新高漲。我國科學工作者從1958年以來開展了相當規模的輻射防護劑的研究。據粗略估計,50年來共篩選了7000多種新合成的化合物、成藥和中草藥。其中經過大動物實驗的藥物有100多個,有10多個藥物已經過人體試驗。研究水平可與國際上相比,在某些方面顯示出我國的特色。
5.天然藥物防護輻射途徑與研究現狀
防護輻射損傷作用是指在生物體輻射作用前或作用后應用能減輕輻射損傷程度。天然藥物防護輻射作用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90年代中后期對其防護輻射作用的機制與藥理實驗研究逐步深入。由于天然藥物含有多種成分,所以其防護輻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作用機制主要包括對DNA、免疫系統、造血系統的保護作用及抗自由基作用,能夠降低輻射對DNA的損傷,促進外周血象恢復,促進造血系統功能,抑制出血傾向,提高巨噬細胞吞噬率,吞噬指數和細胞面積,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和IL-2的分泌,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等。天然藥物還具有來源廣毒性小、價格低等特點,因此天然藥物抗輻射活性成分的研究已成為熱點。
6.皮膚微波輻射防護護膚品現狀
篇9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在軍事領域上的廣泛應用,電子對抗已經成為主要的作戰方式。戰場上種類多樣、數量龐大、功率強大、體制復雜的電子信息裝備的應用,使得戰場空間中的電磁信號非常密集,在陸海空天各個空間出現了復雜電磁環境。近20年的局部戰爭表明,作戰武器系統在復雜的電磁對抗環境下正常運行的能力決定作戰效能的關鍵。例如美軍多次就在戰爭前首先派出多架電磁干擾飛機,對預定目標區域進行強電磁干擾,破壞對方的電磁信號,直接破壞或損傷各種敏感電子部件,牢牢掌控戰場的電磁環境的主動權。因此對復雜電磁環境研究和探討對提高作戰效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復雜電磁環境概述
復雜電磁環境,通常是指在一定的戰場空間內,由空域、時域、頻域、能域上分布的數量繁多、樣式復雜、密集重疊、動態交迭的電磁信號構成的電磁環境。
信息化條件下,復雜電磁環境對武器裝備效能、作戰能力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表現出的主要特征有:1.電磁頻譜種類繁多,涉及通信、雷達、無線電引信、制導、導航等信號,頻段從長波段到激光波段,基本覆蓋了整個電磁頻譜空間。2.電磁信號密集交織,敵我雙方信號、海陸空及太空各空間信號、頻譜復用信號等交織重疊,使得電磁信號更為復雜。3.電磁形式和內容隨著戰爭態勢、戰爭階段、作戰重心而不斷調整變化,以保證各自在戰爭中的主動地位。4.在作戰中,敵我雙方將大量采用電子設備實施干擾,各種電磁信號在斗爭中激烈對抗,并且貫穿作戰全過程。5.通過對電磁頻譜實施科學管控和提高抗干擾能力,能夠有效控制電磁環境的影響,越是管控不力、抗干擾能力越弱,就會使電磁環境越發顯得復雜。
三、復雜電磁環境對作戰武器的主要影響分析
(一)自然電磁輻射影響。自然電磁輻射中對作戰武器影響最大的是靜電和雷電。
靜電是影響導彈安全的最突出的因素之一。武器系統中的電子器件集成度高,靜電產生的瞬間電流會嚴重損傷電子器件,嚴重時會燒毀、擊穿彈上元器件的,降低武器性能的降低,導彈無法正常發射。
雷電是比較常見的電磁干擾源,閃電時產生的瞬間電流會引起強烈的雷電電磁脈沖。頻譜涵蓋了甚低頻、低頻、高頻、超高頻頻段,給附近的電子設備造成嚴重損壞。由于武器系統中的電子設備和元器件抗雷電電磁脈沖、耐過電流和過電壓的能力不強,雷電對其產生的影響需要重視。
(二)人為電磁輻射影響。目前來自敵方的電子干擾、電子偵察和電子摧毀是戰爭中影響最大的人為電磁輻射。
電子干擾是使用電子干擾系統,發射電磁波或吸收對方電磁波,對對手的電子設備進行擾亂,限制其性能的發揮,手段有光電干擾、雷達干擾和通信干擾。光電干擾是空襲的基本手段,作為“軟”殺傷方式,其運用戰法也在不斷更新。雷達干擾目的是將武器系統中的無線電傳輸系統、制導雷達、引信系統、導引系統無法接收信號或接收錯誤信號,引起任務失敗。通信干擾是對導彈作戰影響最大的,會嚴重擾亂無線電通信系統的正常運行。
電子偵察是實施電子對抗的基礎,原理是利用聲學、光電、雷達等設備,收集各類聲音、圖像、電磁等信息,經過分析系統,轉換為情報信息,達到實時的提供戰場情報的作用。
電子摧毀就是“硬”殺傷方式,原理是指直接使用電磁能量或在電磁能量對敵方的武器裝備進行電子摧毀的一種方式。電子戰“硬”殺傷的主要武器有高功率微波武器、計算機病毒武器、反輻射無人機、反輻射導彈、高能激光武器等,這些武器對導彈作戰形成嚴重威脅。
四、結束語
為保證在電磁戰中取得有利位置,不僅要深入研究復雜電磁環境對作戰武器系統的影響,更需要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武器系統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的適應能力,針對不同輻射形式采取有效的抗電磁影響的方法和措施。
(一)對于自然電磁輻射,應采取綜合屏蔽措施。電磁兼容設計和研究應著眼于未來復雜電磁環境下的作戰與安全特點,綜合采取各種電磁兼容措施,增強導彈武器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一是避免與己方、民用電子設備發生相互干擾。二是采取電磁屏蔽措施,切斷電磁脈沖耦合進入內部的媒介,保證電子設備不受自然因素和電磁脈沖武器的干擾。三是研制、開發、生產抗電磁干擾和抗電磁輻射的元器件和設備,提高電子設備和元器件在復雜電磁環境下工作的可靠性、穩定性。
(二)對于人為電磁輻射,則應提高武器的反電子偵察技術、抗干擾技術和防電磁殺傷能力。對于武器系統可采用全方位隱身和偽裝技術,使敵方“看不見”;采用佯動方法和假目標手段,欺騙敵方的“眼睛”;利用好武器系統的機動能力,減少其暴露時間,可以有效地隱蔽作戰意圖,提高武器系統生存能力,達成作戰行動的突然性。可通過在軍用裝備、設施中大量應用新型防偵察、防輻射技術,來加強我方的防電磁殺傷能力。改進抗干擾技術手段,采用先進的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光電技術、電子對抗技術、制導技術、納米技術等研究出更有效的抗干擾措施。
(三)為降低復雜電磁環境對武器的影響,不僅要依賴技術手段,還應該結合戰術使用。例如提高平臺的隱蔽性和機動性,采取多彈齊射,對敵方的電子設備進行有效干擾也可以提高武器系統的抗干擾能力。
隨著信息化空天戰爭的不斷發展,作戰武器系統所面臨的戰場電磁環境將越來越復雜、多變,防空作戰的成敗也將更多地融入復雜電磁對抗因素。因此,必須重視復雜電磁環境對武器系統作戰效能發揮的重大影響,加強對復雜電磁環境的探索和研究,提高武器系統的生存能力,這樣才能在未來信息戰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篇10
負離子紡織品
負離子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的重大影響已被國內外醫學界通過臨床實踐驗證。負離子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如能使人體內活性酸素消失,消除疲勞,活化細胞,增強免疫力,改善睡眠等。
負離子紡織品的生產原理是在纖維的生產過程中或織物的后整理階段中添加負離子整理劑,生產出來的含有負離子整理劑的紡織品在與空氣、水氣等介質接觸時不間斷地釋放出負離子。
用這種面料制成的負離子服裝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在皮膚和衣服之間能形成負離子空氣層,發揮負離子的健康功效。負離子紡織品除在服裝領域的應用外,在裝飾用紡織品和醫療衛生用紡織品兩大領域也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吸濕排汗紡織品
又稱吸濕速干紡織品,通過紡織品(織物)對水的吸附能力,織物上水分蒸發速率、透濕量等指標來表征織物的吸濕速干,排汗性能。
吸濕排汗紡織品的生產,一是采用吸濕排汗纖維,對聚酯纖維進行物理和化學改性;二是對紡織品進行吸濕速干整理。
吸濕排汗紡織品主要用于運動服、休閑服、內衣等服飾。由于它可解決悶熱和出汗沾身問題,可調節服裝的內氣候,使得服裝有了會“呼吸”的特性,故也有“會呼吸的紡織品”之稱。
遠紅外紡織品
遠紅外紡織品是對具有高效遠紅外發射性能的一類紡織品的簡稱。遠紅外線易被人體吸收,它不僅使皮膚表層產生熱效應,而且還通過分子產生共振作用,從而引起皮膚深層組織發熱,這種作用的產生可刺激細胞活性,改善血液的微循環,提高機體的免疫力,起到一系列的醫療保健作用。
遠紅外紡織品是在后整理過程或纖維的成型過程中,將能夠吸收外界能量(包括光能和人體熱能)并能高效發射遠紅外的材料附著或結合在紡織品上,使其在4um~20um波長范圍內有較高的遠紅外發射率(≥65%)。
遠紅外紡織品可用來開發保健蓄熱產品和醫療用品,如保暖服、內衣、床上用品(床單,毛毯等),坐墊、護膝、腰帶、保健鞋襪等。
防電磁輻射紡織品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具有電磁輻射的設施和設備的應用不可避免。電磁輻射無色無味無形,是一種無法用感官感知的污染現象,被喻為人類的“隱形殺手”,“高科技污染”。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在各種污染中,電磁輻射的威脅最大,嚴重影響了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
防電磁輻射紡織品是采用專門技術和特殊工藝將防電磁輻射材料(通常為金屬材料)與紡織纖維材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反射和屏蔽電磁波。一般屏蔽效能要求達到95%以上,同時這種紡織品還兼有抗靜電性能。
目前市場上已出現的防電磁輻射紡織品主要有金屬絲防電磁輻射織物、化學鍍防電磁輻射織物、涂層防電磁輻射織物三類,可應用于野外護理用品(帳篷、服裝)、室內裝飾布、孕婦服、工業防護服和工業防護包扎材料及軍事等方面。
防紫外線紡織品
近幾十年來,由于人類的活動,特別是氟利昂使用量的增加,使圍繞地球的大氣臭氧層產生了空洞,導致地球表面的紫外線輻射迅速增加,致使人類皮膚癌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嚴重影響了人體健康。
國家標準GB/T 18830―2009《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規定:紡織品紫外線防護系數UPF>40,且紫外線透射比T(UVA)
(1)直接采用防紫外線纖維按常規方式紡制紡織品。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于防紫外線纖維的抗紫外線性能。目前防紫外線纖維的生產是利用無機物陶瓷微粉與聚合物切片混合,制成母粒再進行紡絲或成纖聚合物在聚合過程、熔融狀態下加入無機物陶瓷微粉或具有紫外線屏蔽性能的物質,這些物質能夠強烈地吸收波長280nm~00nm的紫外線。
(2)采用功能性整理技術,即將防紫外線整理劑用涂層的方法和紡織品牢固結合。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防紫外線紡織品有戶外運動服、抗紫外線襯衫、陽傘《遮陽傘)、窗簾和帳篷等。
納米紡織品
全稱為“納米技術處理紡織品”,即在產品或其特定部位的生產加工過程中應用納米(1納米=10-9米)技術處理織物,使紡織品具有抗菌、防水、防油、易去污、抗紫外線等一種或幾種功能。
納米科技在紡織領域的應用已步入成長階段,目前加工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將納米微粒填充到纖維中對纖維改性改質,增進纖維的機能性,另一種方式是應用涂層整理技術在織物表面形成納米級顆粒。
納米紡織品具有多功能性,廣泛應用在服裝,醫療、食品餐飲,軍事等行業上。在服裝領域,目前市場上已經有納米襯衫、T恤衫、帽子,男女休閑服裝等銷售。2009年12月,國家標準GB/T 22925―2009《納米技術處理服裝》的實施,從標準上規范了納米紡織品在服裝領域的應用。
湘繡藝術
篇11
記者親手做檢測
現場對比數據讓人心服口服
美亞盛泉公司敢把“懾力諾”防輻射卡郵到雜志社來!那本刊記者可要好好檢測一下它的功效了。記者首先拿到一臺中國輻射防輻射研究院生產的“電磁輻射測試儀”,這種機器可測到信號很強的輻射數據并聽到警報聲。然后用手機撥打辦公室電話0431-85889215,只見電話接通的一瞬間,測試儀上剛才還顯示為“0”的字幕飛速地跳到“1483”,并發出刺耳的警報聲。記者也不太懂上面數據的單位是什么,但知道這肯定是輻射的檢測值。天天使用的手機居然有這么大電磁輻射,這太可怕了。記者馬上將“懾力諾”放在旁邊,輻射數據立即歸零!看得見的數據,讓在場圍觀的同事對這個小卡驚嘆不已。
真是不測不知道,記者每天都和電腦、電話、電器接觸,處處都是輻射源!從這以后,本刊記者天天將“懾力諾”帶在身上,反正它小巧輕便,不麻煩,也不影響到什么地方,帶著它對自己負責,對健康負責!
經商要有獨特眼光
直接鋪貨孕嬰用品店
來自安徽的沈暢,別看才三十歲左右,但是有多年的從商經驗。她以前打過工,雖然穩定,但工資只能維持基本生活開支的;后來又做過小吃店的生意,瑣碎的小事讓她吃不消;現在她經營著一家服裝店。雖然同行多,競爭大,但生意馬馬虎虎還過得去。每天她在商圈附近就琢磨怎么能把生意做好,把錢賺到手。她發現隔壁孕嬰用品店的生意好,但是要再一個這樣店又要投資好多錢,她還不敢輕易和已做多年孕嬰用品生意的鄰居來搶生意。
一次她在雜志上看到香港美亞盛泉有限公司關于“懾力諾”防輻射卡介紹就非常感興趣,于是她從美亞公司買了一些樣品試銷,放在自己的服裝店里,現場用檢測儀為顧客做檢測,大家雖然也很感興趣,但是很多人還是愿意把錢放在購買服裝上而忽略了這方面的需要。一個月下來賣掉十來個“懾力諾”防輻射卡。這樣可不行。她天天都在想著怎樣改變這種現狀。
突然,她想到隔壁鄰居的孕嬰用品店,現在多數家庭只要一個孩子,從寶寶在媽媽肚子的時候,家人就從各方面做好工作,防輻射是準媽媽必須要想到的事情,特別是懷孕期間還要上班接觸電腦的女性,就更重視這個問題了。于是沈暢來到孕嬰用品店提出要跟他們合作經營這個生意時,老板爽快地答應了。沈暢這步棋是走對了,現在每個月都能銷售200多張“懾力諾”,去掉分成,沈暢單這個生意就能收入近萬元。
相關鏈接:“懾力諾”系列防輻射卡有六大優勢:1、市場無競爭,由于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在夸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難有同類產品跟進。2、強勢品牌支持,公司2009年中國大陸廣告預算迭1000萬。3、無處不在的市場,學校、公司、單位等只要有電腦電器等電子產品的地方就有需求!4、看得見的效果比任何宣傳都具說服力,公司為每一位經銷人員免費配備中國輻射防輻射研究院生產的“電磁輻射測試儀”,效果證明一切1 5、產品全部經過檢測。符合國家GBl8871--2002電離輻射與輻射源安全標準。6、豐厚的利潤回報,“懾力諾”中國大陸統一零售價人民幣188元,公司給經銷商供貨價最低三折起。
香港美亞盛泉有限公司
篇12
沖擊地壓是礦井重大災害之一,是當巷道圍巖體的原始力學平衡遭到破壞時,變形能突然釋放而造成猛烈、急劇破壞的動力現象。隨著開采強度不斷加強,開采深度不斷加大,礦井沖擊地壓現象頻發,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沖擊地壓嚴重威脅著礦井安全生產[1-2]。南山礦西一區南部18層零分段底板層,瓦斯涌出量大,屬于高瓦斯礦井,且埋深大,經綜合評估為3級中等沖擊危險。為了保證礦井的安全生產,結合日常監測,采用煤體高壓注水軟化、大孔徑鉆孔、卸壓爆破措施,有效的防治了該礦沖擊地壓的發生。
1 工程概況
本區煤層呈單斜構造,煤層傾角11°-7°,平均傾角9°左右,煤層走向N76°E,傾向NW14°,煤層厚度在8-14米,平均厚度12米,埋深482m本區煤質中硬,煤種為1/3JM,容重1.33。
本區回風道上覆15層煤柱,溜子道上覆15層煤柱及15層采空區。18層煤直接頂為2.0米左右灰白色細砂巖,基本頂為灰白色中砂巖,直接底為1.8-2.5米炭質粉砂巖,基本底為灰白色中砂巖,距下部22-2層30米,本區無巖漿體侵入。西一區南部18層零分段底板層,瓦斯涌出量大,屬于高瓦斯礦井,經綜合評估為3級中等沖擊危險。
2 沖擊地壓日常監測
該區采用SOS微震系統、電磁輻射法、鉆屑法、三量觀測法、對該工作面的沖擊危險性和危險程度進行預測預報。
(一)SOS微震監測系統日常監測:
1、該區域已實行網絡覆蓋,由生產科防沖隊設專人24小時對SOS微震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并將測得的震源位置進行綜合分析,劃分危險區域報礦有關領導及礦調度室。
2、防沖大隊每5天使用能量趨勢法和頻次趨勢法對震動總能量和次數進行統計分析,能量增大或減小要及時找出原因并用KBD5或鉆屑法進行校核,發現有沖擊地壓危險,立即采取解危措施進行處理。
(二)KBD5便攜式電磁輻射儀日常監測:
1、防沖隊每日派專人用KBD5便攜式電磁輻射儀分別對工作面和工作面向外整個回風道和機道進行移動監測,回風道、機道監測范圍每10米布置一個測點;工作面內布置3個測點,分別在距上、下端頭15~20米及工作面中部。
2、生產科防沖隊監測人員嚴格執行KBD5便攜式電磁輻射儀操作規程,監測到的數據及時處理分析,發現數據超限采用鉆屑法校核,如有沖擊危險立即報礦并采取解危措施進行處理。
(三)KBD7電磁輻射儀日常監測:
1、溜子道超前工作面30-40米,70-90米兩處各設置一臺KBD7電磁輻射儀,第一測站每推進10米前移10米,第二測站每推進20m前移20米(此項工作由生產科防沖隊及時完成)。
2、KBD7電磁輻射儀采用趨勢預報法,當KBD7電磁輻射儀數據發生異常時,監測隊及時對數據進行分析,并用KBD5電磁輻射儀和鉆屑法進行校核,如有沖擊危險,立即采取解危措施進行處理。
(四)鉆屑法:
1、開采前需測出鉆屑法的基準數據,在工作面每隔15米施工一個鉆眼,共計5個鉆眼。每個鉆眼深度為8米,分別對每米(前1米不收集)的鉆粉量進行收集,并做好記錄,將每米數據的平均數作為鉆屑法的基準數據,超過臨界值(基準數的1.5倍)認為該處有沖擊危險,必須采取解危措施進行處理。
2、采用風煤鉆、麻花套釬子垂直于煤壁、平行于層面鉆取煤粉,鉆孔參數為:開孔位置距底板0.5-1.0米,孔深8米,孔徑φ42mm,施工時不得穿層,一人持鉆進行操作,不許來回帶釬子,應勻速勻力鉆進以減小其誤差。
3、在鉆孔施工過程中,如出現鉆桿卡死跳動、頂鉆、震動或聲響等現象時,說明該位置有沖擊危險,必須立即采取解危措施進行處理。
4、施工鉆屑孔應在不生產的情況下進行。
3 沖擊地壓治理方法
本工作面采用以上監測方法進行綜合監測,其中監測指標有一項達到或超過危險臨界值時,認為有發生沖擊地壓危險,必須及時向礦有關領導及礦調度室匯報,及時通知采區及工作面停產撤人,經礦研究采取卸壓解危措施,并經效果檢驗確認無危險后,方可恢復生產。
本工作面防治沖擊地壓采用煤體注水軟化、大孔徑鉆孔卸壓、煤層頂底板卸壓爆破方法進行治理。
(一)煤體高壓注水軟化:
1、回風道和溜子道內的煤體軟化鉆孔進行注水工作。
2、施工地點:溜子道、回風道。
3、設備配置:溜子道使用750型液壓鉆機和回風道使用YZ-2.5巖石電鉆進行打鉆,使用流量為80立方米每分鐘的乳化泵進行高壓注水,注水壓力20Mpa。
4、在回風道,溜子道自切眼向外按順序打鉆(抽放鉆場位置距離煤體軟化鉆孔為8米)逐個孔進行注水,溜子道鉆孔間距:15米,回風道鉆孔間距10米,溜子道打鉆角度15°至20°之間;回風道打鉆角度3°至5°之間。
5、嚴格按設計施工,開孔直徑75mm,擴孔長度不少于10m。
6、封孔順序:
1)打鉆結束后,鉆機隊當班必須封孔.
2)封孔深度不小于10米,使用封孔泵注水泥砂漿封孔。
3)如采用每根1.5米長的封孔器,必須兩根封孔器之間用管箍連接好,并用麻繩纏好,用管鉗擰緊。
4)封完孔24小時后及時上閥門。
5)鉆孔封完后,在用變徑注水頭接到高壓注水管路中。
6)封孔質量由采區領導負責檢查,嚴禁漏水。
(二)大孔徑鉆孔措施:
通過對煤體進行大直徑鉆孔卸壓,改變了巷道深部煤體的力學性質,使得具有沖擊傾向的煤體內部出現破碎帶,釋放出彈性能量,降低了沖擊危險性,并避免了沖擊地壓的發生。
在回風道與溜子道區域采用ZY-750D型液壓鉆機(功率18.5KW),鉆桿φ50mm,鉆頭直徑φ113mm,鉆桿長度0.76m,進行大直徑鉆孔卸壓,鉆孔角度為+5-10度,施工完后為防止孔內有瓦斯滲出,及時用黃泥或水泥灰封孔,封孔長度不小于1m。鉆孔呈三角花布置,長度15m。垂直煤體中鉆孔,見下圖1。
(三)卸壓爆破:
如上述方法無法解決沖擊地壓情況,需在沖擊礦壓危險區域進行卸壓爆破,每天打2個卸壓鉆孔。卸壓鉆孔施工及卸壓爆破必須在大班不生產期間進行施工作業。
1)重點防治區域:溜子道和回風道進行煤層卸壓工作。
2)開采期間,對沖擊重點區域內溜子道上幫;卸壓孔間距為5米進行往復循環打鉆放卸壓炮,鉆孔垂直煤幫,角度:45°、孔深8-10米,裝藥量3.0Kg,起爆雷管2發并用炮泥及水炮泥進行封孔,并封嚴封實。
3)在超前維護30米處向外對回風道上幫爆破,每間隔15-20米布置一個卸壓爆破鉆孔,孔深10-20米,鉆孔與回風道垂直,開孔位置距底板1.5-1.8m,水平夾角35°,終孔打在同層位巖層中,裝藥量3.0Kg,2個電雷管并用炮泥及水炮泥進行封孔,并封嚴封實。
參考文獻
[1] 譚云亮,王春秋等.沖擊地壓災害非線性預測理論[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篇13
不過,科學歷來都是一把雙刃劍,時代的進步常常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這種二律背反的現象已經得到了歷史的多次驗證。人們在充分享受電磁輻射帶來的方便舒適的同時,也日漸感受到了它的負面效應。如各類各類辦公自動化設備、移動通訊設備、家用電器迅速進入我們的生活,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豐富了我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就在我們的生活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時,我們所使用的高科技產品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又成為繼室內空氣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之后的又一室內環境污染。特別是近些年來,國內外媒體上屢屢報道的有關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更是讓人們感覺到了來自電磁輻射的威脅,以致于很多人一提起它,就有一種莫名的痛恨和恐懼。
1電磁輻射污染:
所謂電磁輻射污染是指高壓電、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和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自動化設備及微波爐、收音機、電視機、電腦、手機等工作時產生的各種不同波長頻率的電磁波。人體如果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電磁輻射劑量的電磁輻射下,細胞就會被殺傷或殺死。隨著信息技術產品的不斷豐富,電磁輻射污染已經成為危害人們工作和生活的輻射污染的重要類型之一。另一個方面,信息技術要依靠電磁波,而電磁波極容易擾和破壞,由此會帶來一些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侵害,這也是電磁輻射污染的一個方面。電磁輻射會造成所謂的“電磁污染”,人們也叫它電子“煙霧”或電子垃圾,即電磁輻射的強度超過人體或環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產生的危害現象。它無色、無味、無形、無蹤,無任何感覺,可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無處不在,被科學家稱為“電子垃圾”或“電子輻射污染”,有專家稱這是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
2電磁輻射對人體作用機理
人體是導體,可以吸收電磁場的能量。在電磁場的作用下,人體的分子會發生取向排列,在分子排列過程中相互碰撞消耗磁場能而轉化為內能,引起熱效應。電磁場強度越大,則熱效應越明顯;電磁振蕩頻率越高,熱效應越明顯,即電磁輻射對人體的作用: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長波。而且干擾人體生物電信息的傳遞。科學實驗已表明,電磁輻射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主要為兩個方面——致熱作用和非致熱作用。
致熱作用致熱作用是指電磁波穿透生物體表層,直接對肌體內部組織“加熱”(如同微波爐加熱食品一樣),即在高頻電磁波作用下,物質的溫度會發生改變。高頻電磁波的致熱作用會對生物體產生影響,從而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導致乳腺癌、陽痿、流產、胎兒畸形等疾病。
非致熱作用非致熱作用主要是指電磁波對人體植物神經系統的危害,造成心悸、脫發、心動過緩、血壓降低和婦女月經失調等疾病。有一個典型的實驗是這樣做的:從雞雛、貓的體內摘取出大腦皮質,用調制后的特高頻、甚高頻電磁波對其進行照射,發現有鈣離子析出。鈣離子是生物體內信息傳遞、免疫系統工作和細胞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質,它的濃度變化必然會對生物體產生影響。
3生活中電磁輻射污染的防范
現代生活,處處離不開與電子設備打交道。能制造電磁輻射污染的污染源無處不在,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手提電話、無線電儀器等無不產生對身體不利的電磁輻射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如電視機、音響、洗衣機、電冰箱、空調、微波爐等均能產生各種數量不等的電磁干擾,我們如何防護呢?
生活中怎樣才能防止和減少室內電磁輻射污染呢?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中心的專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在購買電子產品是應注意證實該產品是否已經通過了CCC認證(國家對電子電磁兼容性的安全認證);盡量減少對高輻射產品的使用;盡量使用低輻射的產品,如低輻的電視機、微波爐、電腦等;盡量使用坐機撥打電話,少用手機撥打電話。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最好在鈴聲響過一兩秒或兩次鈴聲之間接聽,使用時頭部和手機天線的距離盡量遠一些。
有人說了,不買家電或是有也束之高閣不再用,污染不就沒有或減少了嘛。好倒是好,可是要沒了它們,咱們的生活就該倒退回從前的艱苦時代了。恐怕沒人愿意放棄好生活而去過苦日子吧,多學幾招防范措施才是現實可行之策。例如:
不要把家電擺放得過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限量輻射的危險之中。特別是一些易產生電磁波的家電,如電視、電腦、冰箱、收音機等,最好不要集中擺放在臥室里。
要避免長時間使用家用電器、手機等,還要盡量避免同時啟用多種家電。與家電保持安全距離很有必要。距離越遠,受電磁波侵害就越小。
彩電的安全距離是熒光屏寬度的5倍左右,日光燈為2~3米,微波爐開啟之后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電器暫停使用時,最好不讓它們處于待機狀態,因為此時可產生較微弱的電磁場,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
還有一招就是吃東西。多食用胡蘿卜、豆芽、西紅柿、油菜、海帶、卷心菜、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A、C和蛋白質的食物,加強機體抵抗電磁輻射的能力。
居住、工作在高壓線、雷達站、電視臺、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佩帶心臟起搏器有條件的應配備阻擋電磁輻射的屏蔽防護服。
電視、電腦等有顯示屏的電器設備可安裝電磁輻射保護屏,使用者還可配戴防輻射眼鏡。顯示屏產生的輻射可能導致皮膚干燥,加速皮膚老化甚至導致皮癌,因此在使用后應及時洗臉。
注間電磁輻射污染的環境指數。有關專家提醒,5種人特別要注意這一條,第一是生活和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發射塔附近的人員;第二是經常使用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第三是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工作人員;第四是佩戴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第五是生活在以上環境里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等,都應該了解室內電磁輻射污染的程度,如果環境中電磁輻射污染比較高,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
對于E時代下的又一現代污染───電磁
輻射已經被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列入必須控制的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記得嗎?我們的兒歌里曾把站著幾只小麻雀的高壓線比作五線譜,那曾是城市里最美的圖畫。可時過境遷,如今,因為懷疑圍繞在居民區周圍的高壓線釋放出的電磁輻射會損害人體健康,高壓線的建設者們屢次亮相聽證會甚至法庭,爭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一些專家說,人類認識世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許多問題還有待科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和時間的考驗。目前,不管學術界的爭論如何激烈,現存的、引起很大爭執的問題應該及時得到解決。首先,應該及時推出直接關系到公眾健康的產品標準。第二、對于已有標準的產品,應該加強監管力度,特別是列入3C認證目錄的產品。第三,應該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時解決目前引起爭端的事件。當然,對于我們普通人也要適當改變一下生活方式。如盡量用更多的時間到戶外活動,到鄉村去,到田野去,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