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無線通信技術特點實用13篇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無線通信技術特點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無線通信技術特點

篇1

ZigBee無線網絡協議是基于標準的七層開放式系統互聯(OSI)模型,但僅對那些涉及ZigBee的層予以定義。IEEE802.15.4標準定義了最下面的兩層:物理層(PHY)和介質接入控制子層(MAC)。ZigBee聯盟提供了網絡層和應用層(APL)框架的設計。其中應用層的框架包括了應用支持子層(APS)、ZigBee設備對象(ZDO)和由制造商制訂的應用對象。如圖1:

圖1 ZigBee無線網絡協議模型

Zigbee無線通信技術是一個由最多可由65000個無線數傳模塊組成的一個無線數傳網絡平臺,非常類似現有的移動通信網絡。Zigbee組網方式靈活多樣,如下圖2。在網絡上,任何一個Zigbee網絡數傳模塊形同移動網絡的一個基站,在整個網絡范圍內,它們之間可以進行相互通信;每個網絡節點間的距離可以從標準的幾十米甚至可擴展到幾公里,還可以與現有的其它的各種網絡實現遠程連接。如下圖,幾種常見的組網方式。

圖2 Zigbee組網方式

Zigbee無線通信技術主要是為自動化控制數據傳輸而產生,每個Zigbee網絡節點不僅本身可以與監控對對象,它還可以自動中轉別的網絡節點傳過來的數據資料。每一個Zigbee網絡節點(FFD)還可在自己信號覆蓋的范圍內,和多個不承擔網絡信息中轉任務的孤立的子節點(RFD)無線連接。每一個傳感器和受控設備終可以有8種不同的接口方式,還可以采集和傳輸數字量和模擬量。

1 Zigbee無線通信技術的特點

1.1 數據傳輸可靠

ZigBee技術與現有的控制網絡標準無縫集成。ZigBee的介質鏈路層(以MAC層)采用CSMA-CA碰撞避免機制,提高系統信息傳輸的可靠性。同時為需要固定帶寬的通信業務預留了專用時隙,避免了發送數據時的競爭和沖突,ZigBee針對時延敏感的應用做了優化,通信時延和休眠狀態激活的時延都非常短,大大提高了數據傳輸可靠性。

1.2 網絡容量大

ZigBee有三種網絡器件,協調器,路由器、端結點。網絡協調器是一種全功能器件。ZigBee可以構成星形、網狀、類樹狀等多種網絡結構,在每一個ZigBee組成的無線網絡中,連接地址碼分為16位短地址或者64位長地址。整個網絡最多可以支持超過65000個網絡節點,同時各個網絡協調器可互相連接,形成了眾多的ZigBee網絡節點的數目。

1.3 數據傳輸速率低

ZigBee技術傳輸速率低,只有10~250Kb/s,更適合傳輸一些采集到的溫度、濕度、壓力、流量等簡單數據。

1.4 功耗低

ZigBee設備為低功耗設備,其發射輸出為0~3.6dBm,具有能量檢測和鏈路質量指示能力,根據這些檢測結果,設各可以自動調整設各的發射功率,在保證通信鏈路質量的條件下,最小地消耗設各能量。當處于工作模式下,信號的收發時間很短,其次在非工作模式時,ZigBee節點處于休眠模式,耗電量僅僅只有1μW。設備搜索時延一般為30ms,休眠激活時延為15ms,活動設備信道接人時延為15ms。由于工作時間較短、收發信息功耗較低且采用了休眠模式,使得ZigBee設各非常省電。

1.5 自動動態組網、自主路由

ZigBee通過網絡協調器自動建立網絡,網絡是動態變化的,無論是節點的能量耗盡,或者節點出現故障問題,都能使節點退出網絡,而且網絡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向已有的網絡中加人新的節點。

1.6 安全性高

ZigBee技術采用了密鑰長度為128位的加密算法,對所傳輸的數據信息進行加密處理。

具有數據完整性檢查和鑒權功能,在數據傳輸中提供了三級安全性。第一級實際是無安全方式,對于某種應用,如果安全并不重要或者上層已經提供足夠的安全保護,器件就可以選擇這種方式來轉移數據。對于第二級安全級別,器件可以使用接人控制清單(ACL)來防止非法器仵獲取數據。

1.7 實現成本低

模塊成本非常低,現在的價格是幾十元人民幣,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可以具有成千上萬的節點,網絡的規模不再受到成本的制約。

2 Zigbee無線通信技的應用

ZigBee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其應用領域主要包括:

2.1 智能家居和樓宇

ZigBee在家庭中的應用很廣泛,如空調系統的溫度自動調節、照明的自動控制、窗簾的自動控制、水表、電表、煤氣表計量控制、家用電器的遠程控制、現代化智能樓宇系統中的消防、安防等等。

2.2 井下安全

在井下作業中,ZigBee可用于井下人員的定位、搜救,各種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的檢測、報警、礦進的通風等。

2.3 農業控制技術

在現代化農業控制技中,ZigBee可配合種傳感器,收集各種土壤信息和氣候信息,如溫度、濕度、土壤各種化學元素的測定等等。

2.4 醫療

ZigBee可與醫療專用的傳感器相結合,監測病人的各種人命體征指標,如心跳、血壓、呼吸等,還可以為行動不便者的制作緊急呼叫器。

2.5 電力系統

基于ZigBee開發的電力設備,如輸電線電壓監測,智能路燈控制系統,無線抄表系統等等。

2.6 其它

ZigBee應用比比皆是,智能交通路況、污水無線監測、城市管網監測、停車場智能管理、復雜環境下的各種監測與檢測應用等等。

總之,隨著ZigBee無線網絡技術不斷地發展,正廣泛應用于自動控制和遠程控制的各個領域,它是無線網絡技術發展的重要給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Jeff Wills.Will HVAC Control go wireless[J].ASHRAE Journal,2004(7):46-52.

篇2

一、石油石化行業無線電通信應用概況

石油石化企業為了能夠更好的對現場情況進行掌握和了解,需要通過能夠有效彌補有線通信的弊端,比如說對過程數據中不能或者不方便采集的都可以通過無線電通信來獲取,另外無線電通信在采集參數的過程方面相較于有線通信更為經濟實惠,而無線電通信在對化工裝置安全保障方面卻是同樣高效的,由此可以看出,無線電通信對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而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說對講機以及辦公室的無線網絡都是長期應用于石油石化行業當中的無線技術,但是對于控制過程中的無線技術應用卻是在近年所突破的一大技術進步。目前,在石油石化行業當中應用無線電技術,主要是從所需要應用的場合、過程因素、成本因素以及技術因素來對明確無線技術的應用,另外還需要結合無線儀表的安全性、供電能力、實時性和綜合性等來對無線技術應用方案進行制定。

二、石油石化行業無線電通信技術特點

2.1低頻聲波無線傳輸技術及其特點

井況、地層狀況等是在深入石油開發的工作過程中所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而其工作難度也隨之逐漸增大,一般應用于現場開發過程的測井方法當中也不乏存在有局限性較強的部分,這就造成動態的生產資料不能體現在測井結果當中。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通過低頻聲波無線傳輸技術來進行完善,這主要是因為低頻聲波無線傳輸技術的工作環境相對于常規測試儀器而言更為廣闊,對于一些不適用于常規測試儀器的工作環境,它也能夠正常的完成工作并獲取所需的動態資料。相較于常規的測井過程而言,低頻聲波無線傳輸技術對信息的傳播不需要通過傳播介質進行,無線傳輸系統、測試儀器和泵一同在油井檢泵期間放入井中而對信息數據進行獲取,并針對獲取的信息數據通過單片機進行編碼的同時由驅動電聲轉化器將波脈沖信號發送到井口,而安裝在井口的探頭會收集、整理與處理這些信號,進而對實現對油井數據進行精準、實時監控。傳輸道路數據是運作低頻聲波無線傳輸技術所需要涉及的主要因素,所以說精準、簡潔的數據編碼是確保其運作高效靈敏的保障。

2.2無線專網技術及其特點

各國政府在日益動蕩和災害頻發的國際安全局勢下越來越注重本國的安全問題以及災難求援工作,但是這些需求是無法通過公共網絡來進行滿足的,為了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各國政府都在大力落實全國統一的公共網絡建設以及能夠及時對全國突發狀況進行應急指揮的網絡系統工作,越來越傾向于構建專用網絡,加之未來的網絡發展方向也逐漸指向LTE集群,以致于LTE公共網絡已被部分發達國家部署成為補充本國公共安全網絡的重要部分。然而對于石油石化行業而言,企業對集群和寬帶數據業務需求在規模應用LTE寬帶集群專網而得以滿足,它不僅促進了企業的運行效率提高,還對企業安全生產提供了保障,可以說,它在為企業創造巨大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為企業獲取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石油石化行業中應用無線專網技術還存在一些顯著的問題特點,比如說風險性較高、投入較高并且對技術要求也更高等,除此之外,它在長距離的傳遞信息數據以及大范圍的生產指揮調度還存在不足之處,這些特點在處于海洋或者偏遠地區的油田作業中尤為明顯。

三、結束語

石油石化行業不僅是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它也是我國較早開發建設的行業之一,所以說,在社會信息化不斷發展進步的歷程中,信息技術在石油石化行業中的建設也在不斷的推行,尤其是現今社會所普遍應用的無線電通信技術更是對石油石化行業的信息化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石油石化企業的發展創建了有利條件,同時也為其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篇3

The Technology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s of IEEE 802.16 Protocol in Wireless MAN Network Technology

YE Zhen

(College of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wireless M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work of the IEEE802.16 protocol specification development, focused on the agreement IEEE802.16 series of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y prospects.

Key words: wireless wide-area network technology; mobile broadband access; IEEE802.16; WiMAX

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 [1]意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基于IEEE802.16標準的無線城域數據網通信技術。

WiMax是目前受到較多關注的無線城域數據網通信技術,相對其它技術而言,具有較多的優勢。WiMax所能實現的 50公里的無線信號傳輸距離是無線局域網所不能比擬的,網絡覆蓋面積是3G發射塔的10倍,只要少數基站建設就能實現全城覆蓋,這樣就使得無線網絡應用的范圍大大擴展。WiMax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入速度是70M,這個速度是3G所能提供的寬帶速度的30倍。對無線網絡來說,這的確是一個驚人的進步。作為一種無線城域網技術,它可以將Wi-Fi熱點連接到互聯網,也可作為DSL等有線接入方式的無線擴展,實現最后一公里的寬帶接入,WiMax可為50公里線性區域內提供服務,用戶無需線纜即可與基站建立寬帶連接。提供多媒體通信服務:由于WiMax較之Wi-Fi具有更好的可擴展性和安全性,從而能夠實現電信級的多媒體通信服務。

IEEE協會的IEEE 802協議族工作組在無線數據通信網領域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和應用模式制訂了不同的標準,例如應用于PAN的IEEE 802.15標準、應用于無線局域網的IEEE 802.11標準等。自從支持移動特性的802.16e任務組成立以及很多主流設備制造商加盟WiMAX后,IEEE 802.16e協議標準正受到業界越來越多的關注。

本文主要針對IEEE 802.16的標準化進展、IEEE802.16的技術特性、WiMAX與802.16的關系進行介紹,并對802.16的技術特性進行了分析。

1 IEEE 802.16簡介

IEEE 802.16工作組的主要任務是,開發工作于2-66GHz頻帶的無線接入系統空中接口物理層(PHY)和媒質接入控制層(MAC)規范,同時還有與空中接口協議相關的一致性測試以及不同無線接入系統之間的共存規范。IEEE 802.16規定的無線系統主要應用于城域網。根據是否支持移動特性,IEEE 802.16標準可以分為固定寬帶無線接入空中接口標準和移動寬帶無線接入空中接口標準,其中802.16、802.16a、802.16d屬于固定無線接入空中接口標準,而802.16e屬于移動寬帶無線接入空中標準,相應的協議族狀態如表1所示[2]。

由于802.16d基本上是對802.16、802.16a和802.16c的修訂,因此可以認為目前802.16包括兩個主流空中接口標準:802.16d和802.16e,分別為固定和移動設計。

2001年4月,由業界領先的通信設備公司及器件公司共同成立了一個非盈利組織一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認證聯盟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3]。WiMAX的目標是致力于幫助并解決那些阻礙標準被使用的問題,比如不同廠商的產品之間的互操作性和產品成本問題。WiMAX將制定一套互操作性的測試規范,用這套規范對相關廠家的產品進行測試和認證,并對那些通過認證的產品發放WiMAX認證標志,從而鼓勵所有的無線寬帶接入相關產業的廠商遵循一個統一的規范,使各個產品之間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并希望借此推動無線寬帶接入產業的發展。WiMAX將使用與Wi-Fi聯盟推動無線局域網行業發展的相同方法,定義和進行互操作性測試。Wi-Fi模式已經影響了整個通信產業。IEEE 802.11無線局域網的規模應用與Wi-Fi聯盟的作用是分不開的。

2 IEEE802.16接口和協議

2.1 IEEE802.16接口

在IEEE 802.16活動中,主要的工作都圍繞空中接口展開。 802.16d是固定無線接入的標準,可以應用于2-llGHz非視距(NLOS)傳輸和10-66GHz視距(LOS)傳輸。802.16d標準已經通過并將正式頒布。802.16e的目標是能夠向下兼容802.16d,因此802.16e的標準化工作基本上是在802.16d的基礎上進行的。在802.16d固定無線接入標準研制的基礎上,為了支持移動特性,802.16e目前正在加入新的特性。在802.16e的標準中,定義的參考模型如圖1所示。

802.16e網絡由移動用戶臺(MSS)、基站(Bs)、認證和業務授權服務器(ASA)組成,其中ASA服務器實際上就是AAA服務器,提供認證、授權和計費等功能。雖然在802.16e草案中定義了U、IB和A接口,但是目前仍然只對U接口進行規范,802.16工作小組認為IB和A接口屬于其它標準組織的工作范疇,因此并不計劃開發IB和A接口的規范。

2.2IEEE802.16協議棧模型

802.16主要包括802.16d和802.16e規范。空中接口由物理層和MAC層組成,MAC層又分成了三個子層:特定服務匯聚子層(Service Specific Convergence Sublayer)、公共部子層(Common Part Sublayer)、安全子層(Privacy Sublayer)。

802.16d可支持TDD(時分雙工)和FDD(頻分雙工)兩種無線雙工方式,根據使用頻段的不同,分別有不同的物理層技術與之相對應:單載波(SC)、OFDM(256點)、OFDMA(2048點)。其中,10-66GHz固定無線接入系統主要采用單載波調制技術,而對于2-11GHz頻段的系統,將主要采用OFDM和OFDMA技術。802.16未規定具體的載波帶寬,系統可以采用從1.25MHz-20MHz之間的帶寬。對于10-66GHz的固定無線接入系統,還可以采用28MHz載波帶寬,提供更高的接入速率。隨著802.16d標準化工作的完成,WiMAX已經決定,首先對采用256點OFDM物理層方式、工作在2.5 GHz和3.5 GHz許可頻段、5.8 GHz免許可頻段的設備進行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測試。

802.16e的物理層實現方式與802.16d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差別是對OFDMA進行了擴展。在802.16d中,僅規定了2048點OFDMA。而在802.16e中,可以支持2048點、1024點、512點和128點,以適應不同地理區域從20MHz到1.25MHz的信道帶寬差異。當802.16e物理層采用256點OFDM或2048點OFDMA時,802.16e后向兼容802.16d(物理層),但是當物理層采用1024、512或128點OFDMA方式時,802.16e無法后向兼容802.16d[4]。

3 存在的問題和應用前景

802.16e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在提供無線用戶接入覆蓋范圍方面擁有較高的性能優勢,在用戶接入速率方面,存在如802.11n(速率最高達300M bit/s)技術與之競爭,在商用的前景方面,有主要面向移動無線接入的802.20技術,其應用前景應主要在發揮其覆蓋范圍的優勢方面展開,對于無線運營商以及業界廠商而言,技術需要迎合市場的需求才有投資發展的必要。因此,802.16e技術需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下促進技術本身的發展。802.16e技術應主要用于無線城域網用戶“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其最佳應用環境應為城域網內。

4 結束語

802.16e正處于標準研究和發展期,標準化工作正在進行。為了支持高速移動(如車速),該標準還有很多內容待補充。802.16e在2006年上半年完成協議。目前的802.16e標準僅涉及空中接口標準,確定的網絡模型也僅達到3G系統中定義的無線接入網(RAN)層面。從電信網的角度出發,僅僅有空中接口規范對于一個網絡是不夠的。統一的空中接口標準僅僅能保證基站和用戶站的互通,但是無法保證基站到網絡側的互通。因此,從標準化的角度看,802.16e空中接口和網絡標準還有待完善。

參考文獻:

[1] 彭木根,李茗,路楊,王文博.IEEE 802.16 標準和WiMAX組網技術分析[J].無線電工程,2006,(2).

篇4

無線網絡技術涵蓋的范圍很廣,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絡,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通常用于無線網絡的設備包括便攜式計算機、臺式計算機、手持計算機、個人數字助理(PDA)、移動電話、筆式計算機和尋呼機。無線技術用于多種實際用途。例如,手機用戶可以使用移動電話查看電子郵件。使用便攜式計算機的旅客可以通過安裝在機場、火車站和其他公共場所的基站連接到Internet。在家中,用戶可以連接桌面設備來同步數據和發送文件。

二、無線網絡的標準

為了解決各種無線網絡設備互連的問題,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推出了IEEE802.11無線協議標注。目前802.11主要有802.11b、802.11a、802.11g三個標準。最開始推出的是802,11b,它的傳輸速度為lIMB/s,最大距離室外300米,室內約50米。因為它的連接速度比較低,隨后推出了802.11a標準,它的連接速度可達54MB/s。但由于兩者不互相兼容,致使一些早已購買802.11b標準的無線網絡設備在新的802,11a網絡中不能用,所以IEEE又正式推出了完全兼容802.11b標準且與802.11a速率上兼容的802.11g標準,這樣通過802.11g,原有的802.11b和802.11a兩種標準的設備就可以在同一網絡中使用。IEEE802.11g同802.11b一樣,也工作在2.4GHz頻段內,比現在通用的802.11b速度要快出5倍,并且與802,11完全兼容,在選購設備時建議弄清是否支持該協議標準。選擇適合自己的,802.11g標準現在已經開始普及。

三、無線網絡類型

(一)無線廣域網(WWAN)。無限廣域網技術可使用戶通過遠程公用網絡或專用網絡建立無線網絡連接。通過使用由無線服務提供商負責維護的若干天線基站或衛星系統,這些連接可以覆蓋廣大的地理區域,例如若干城市或者國家(地區)。目前的WWAN技術被稱為第二代(2G)系統。2G系統主要包括移動通信全球系統(GSM)、蜂窩式數字分組數據(CDPD)和碼分多址(CDMA)。現在正努力從2G網絡向第三代(3G)技術過渡。一些2G網絡限制了漫游功能并且相互不兼容;而第三代(3G)技術將執行全球標準,并提供全球漫游功能。ITU正積極促進3G全球標準的指定。

(二)無線局域網(WLAN)。無線局域網技術可以使用戶在本地創建無線連接(例如,在公司或校園的大樓里,或在某個公共場所,如機場)。WLAN可用于臨時辦公室或其他無法大范圍布線的場所,或者用于增強現有的LAN,使用戶可以在不同時間、在辦公樓的不同地方工作。WLAN以兩種不同方式運行。在基礎結構WLAN中,無線站(具有無線電網卡或外置調制解調器的設備)連接到無線接入點,后者在無線站與現有網絡中樞之間起橋梁作用。在點對點(臨時)WLAN中,有限區域(例如會議室)內的幾個用戶可以在不需要訪問網絡資源時建立臨時網絡,而無需使用接入點。

(三)無線個人網(WPAN)。無線個人網技術使用戶能夠為個人操作空間(POS)設備(如PDA、移動電話和筆記本電腦等)創建臨時無線通訊。POS指的是以個人為中心,最大距離為10米的一個空間范圍。目前,兩個主要的胛AN技術是“Bluetooth”和紅外線。“Bluetooth”是一種電纜替代技術,可以在30英尺以內使用無線電波傳送數據。Bluetooth數據可以穿過墻壁、口袋和公文包進行傳輸。“Bluetooth專門利益組(SIG)”推動著“Bluetooth”技術的發展,于1999年了Bluetooth版本1.0規范。作為替代方案,要近距離(一米以內)連接設備,用戶還可以創建紅外鏈接。

為了規范無線個人網技術的發展,IEEE已為無線個人網成立了802.15工作組。該工作組正在發展基于Bluetooth版本1.0規范的WPAN標準。該標準草案的主要目標是低復雜性、低能耗、交互性強并且能與802.11網絡共存。

無線個人網和無線局域網并不一樣。無線個人網是以個人為中心來使用的無線個人區域網,它實際上就是一個低功率、小范圍、低速度和低價格的電纜替代技術。但無線局域網卻是同時為許多用戶服務的無線網絡,它是一個大功率、中等范圍、高速率的局域網。

最早使用的WPAN是1994年愛立信公司推出的藍牙系統,其標準是[EEE802.15.1[w-BLUE]。藍牙的數據率為720kb/s,通信范圍在10米左右。為了適應不同用戶的需求,無線個人網還定義了另外兩種低速WPAN和高速WPAN。

(四)無線城域網(WMAN)。無線城域網技術使用戶可以在城區的多個場所之間創建無線連接(例如,在一個城市或大學校園的多個辦公樓之間),而不必花費高昂的費用鋪設光纜、銅質電纜和租用線路。此外,當有線網絡的主要租賃線路不能使用時,WWAN還可以作備用網絡使用。WWAN使用無線電波或紅外光波傳送數據。為用戶提供高速Internet接入的寬帶無線接入網絡的需求量正日益增長。盡管目前正在使用各種不同技術,例如多路多點分布服務(MMDS)和本地多點分布服務(LMDS),但負責制定寬帶無線訪問標準的IEEE802.16工作組仍在開發規范以便實現這些技術的標準化。

篇5

無線通信技術給人們的溝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尤其在科技飛度發展推動下,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出現使通信技術和人們的生活邁向了全新的階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會被應用到更多的領域,在推動我國通信技術發展的同時,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1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定義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不管是在流通范圍還是流通速度方面,和之前相比均獲得較大改進。從當前民用超寬帶無線通信運用來看,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絕對帶寬超過500 MHz或相對帶寬超過0.2,使用的頻段在3.1 GHz~10.6 GHz范圍內。與現代使用較為普遍的通信技術不同,其傳播介質為非常短的脈沖信號,而非連續的載波。每個信號通常只有幾納秒左右,但是占用的帶寬卻高達幾吉赫,因此傳送速度相較于傳統的無線通信技術大大提升。

2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優勢與特點

1)通信方式獲得較大提升,具有很好的共存性。傳統的無線通信技術是基于正弦載波,利用調制信號來傳送信息。而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是則是通過對超短窄脈沖進行調制,使其形成一個GHz量級的大寬帶,由此可見其和以往的信號傳輸方式完全不同,是通信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技術突破。同時,其發射設備的發射功率非常小能夠和其他通信系統共享頻譜,這一特點為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可能。另外,人們還可以通過控制其發射功率,減小對其他信號的干擾。

2)高傳輸速率,攜帶極為方便。由于超寬帶無線通信使用的頻帶達到上千兆赫,因此當發送的信號功率譜密度非常低時,信息傳輸速率仍會高,遠遠高于藍牙的傳送速度。同時,超寬帶技術使用基帶傳輸,無需射頻調制和解調,因此適合于便攜型無線通信的使用。

3)多徑分辨率高。多徑衰落是傳統無線通信難以解決的問題,而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采用的持續時間短的超短窄脈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辨率都很高,易于開展測距、定位和跟蹤等活動。室內等多徑場合的多徑延時是ns級的,這與超寬帶技術可以分辨的多徑信號較為一致,所以其具有的抗多徑衰落的固有魯棒性,比較適合應用在多徑密集場合中。

3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

超寬帶技術可以和其他通信系統共存,其發展應用并不會給其他通信系統的正常運行產生影響,這一特點決定了其在未來不同領域中的應用將非常廣泛。

超寬帶無線技術可以在很多領域和人們的生活中進行深入的發展和應用,小到到家庭、辦公、個人電子消費,大到智能交通系統、成像應用、無線傳感網等方面,處處可以見到其身影,最終它將全面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現有的USB有線接口不僅對距離和空間上有所要求,還浪費了很多的資源,傳送速度也不高,藍牙技術更是低效、慢速和容量小。因此,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將克服這些問題,成為最終的通信傳輸方式,提供相當于計算機總線的傳遞速度,以小巧方便的網絡儲存設備代替個人終端。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還有這隱秘性的特點,這符合軍事上對于信息傳輸的要求。軍事部門可以采用低截獲率的內部無線通信系統,進行地波通信、新型雷達系統和無人駕駛飛機等方面的改進和完善。同時,對于現在流行的隱身技術,例如,隱形艦艇和隱形飛機等,在傳統的信號頻帶范圍內隱形效果較好,而一旦遇到超寬帶隱身物體將無所遁形,這樣就促使軍事上不得不發展更新的技術,以應對超寬帶系統帶來的影響。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還具備目標精確的特點,這一點可以被軍方用來開發定位系統,憑借極其微弱的同步脈沖實現鎖定高速運行物體的目標,并將返回的數據以圖像的方式呈現出來,實現對物置的準確定位,這對于軍方搜尋目標,實施精準打擊作用良多。

4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未來發展前景

雖然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標準還沒有統一,但是學術界、產業界以及FCC的支持,還是為超寬帶系統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很多超寬帶方面的技術和產品相繼問世,其市場價值和潛在的發展前景已經被業界所充分認識,探索更多的超寬帶技術和應用領域已經成為各國無線通信技術發展的主攻方向。我國也非常重視超寬帶無信通信新技術,很多國內的大學都開始進行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發工作,并初見成效,如研發一種新穎的超寬帶無線通信多址接入方式等。

傳統的無線通信技術是建立在正弦載波基礎之上的,但是由于傳輸方式之間存在差異,超寬帶無線通信在傳統的通信方式上的發展受到限制,怎樣實現電路、電磁場理論與超寬帶脈沖特點相互融合,探索出適合研究超寬帶系統的無線通信傳輸理論和系統,是未來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努力發展的方向。

在理論基礎的研究之外,超寬帶系統的研發領域還需要進一步拓寬,如可以進行以下方面的研究:高性能超寬帶無線傳輸試驗系統的研制;研究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跟蹤、多址技術等;研究適用于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的調制、解調技術及數字編碼技術;研究基于超寬帶的無線IP協議等。這些都是未來超寬帶發展中需要面對的問題和挑戰,也是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未來的發展前景。

在現代科技推動和世界各國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理論和應用將會逐漸成熟和完善,給人們生活帶來較大便利的應用也會更多,不再局限于電子領域、通信領域、軍事領域和民用領域,也會體現在更多的技術領域,從而更有效地發揮其強大的功能,服務和改善人們的生活。

5 總結

總之,雖然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能夠給人們的帶來較大便利,但是要想真正的改變人們的生活,很多應用方面的理論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其發展之路仍然較為漫長,不過從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自身特點中人們已經看出其發展前景廣闊。相信總有一天,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會將科技和人們的生活完全融合為一體,并開發出更多符合人們生產生活需要的各種應用,進而使人們切實體驗到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有利影響。

參考文獻

篇6

就目前的社會發展趨勢來看,我們可以發現無線通信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具有兩個突出特點:移動通信技術的使用還在穩步前進;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在繼續擴展。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是目前市場上最為先進、適用范圍最廣的無線通線技術。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速率高、耗能較低、安全度高等優勢,在無線通信局域網絡、信息交通管理系統、環境探測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1 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特點

與其他無線通信技術相比,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1.1 傳輸速率高

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設計科技含量高,具有領先的技術水平,使用的帶寬可以達到幾個GHz,有效的提高數據的信息傳輸速度,大大節省了信息輸送的時間,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

1.2 抗干擾性強

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具有很強的抗干擾性,在發射信號時,它可以將無線電脈沖信號在范圍較廣的頻帶中分散開來,而輸出的功率比一般的無線通信設備都要低很多。由于性能上的優越性,與藍牙等其他無線通信技術相比,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抗干擾性較強,能夠有效保證信息傳輸的安全性,使信息的輸送暢通無阻,避免其他信號的干擾導致數據傳輸中斷或者接收失敗等情況發生。

1.3 耗能較低

由于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信號發射功率低,所以在信息傳輸過程中不需要使用載波,只需要在工作需要時發出瞬間脈沖電波,就可以將數據發送出去,從而節省了系統電源的不必要浪費,有的節約了能源,降低工作成本。

2 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2.1 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商業化發展

由于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高性能為人們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人們對寬帶無線通信技術越來越重視,也越來越愿意接受這種技術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上應用。于是,運營商基于這種情況發現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的市場潛力,開始注重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并將其積極改革,對其進行產業化的方向改革,把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納入產業盈利體系。隨著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普遍應用,開發商和營銷商開始研究更加高級的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軟件,生產性能更高的通信技術產品,建立統一化、規范化的產品研究、生產、產出這一科學的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市場,并根據市場調查,打開產品的銷路,促進產品升級,更好的為廣大無線通信用戶服務。比如,已經生產并且投入使用的寬帶無線通信類的天線、移動終端設備、機頂盒、數碼相機、自動打印機等等,并且將這些產品向企業部門、政府學校、日常家居推廣,打開了廣闊的營銷市場。

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商業化前景良好,它將成為21世紀最具有創新潛力和發展空間的無線通信技術,甚至會在未來的發展中取代電腦設備之間的有線連接。就我國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的寬帶無線通信技術與國際領先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差距,這就要求我國的開發商要不斷學習國外的成功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不斷提高我國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科技含量,為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2.2 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適用范圍擴展

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可以與眾多領域的工作內容相結合,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各領域的信息化、現代化發展,提升其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舉例來說,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具有信息傳輸的無阻礙性和抗干擾能力,其探測成像系統可以幫助檢測部門找到各種介質阻隔的人員或物品。比如考古專家對古墓進行信息化探測和分析,更好的進行古墓的挖掘工作;在地震災害、礦難等情況發生時,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還可以幫助救援工作者找到掩埋、隔離的被救人員;為了偵查和探測犯罪分子的空間動向,公安部門也可以利用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對其進行有效監控,協助破案;在工程建筑時,利用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進行地質勘測,施工現場監控,有效提高工程建筑的施工進度和施工效率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隨著其技術的不斷提升,功能的不斷增加,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未來社會將會與更多的工作領域相結合,發揮其重要作用,促進各領域工作的高效率發展。

2.3 機遇與挑戰并存

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很多技術以及市場等方面的挑戰。從技術層面來看,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還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擴大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范圍,開發商要不斷研究和創新新技術,增強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服務功能,迎接各方面的挑戰,為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打開更加廣闊的市場。

總之,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我們國家的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經銷商要正視國家的發展情況和市場實際,不斷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提高自身的科學技術水平,爭取讓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促進我國社會信息化、現代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篇7

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實現單一向多元化的轉變,逐漸完善了通信的功能,促使無線通信具有自動化、網絡化的特點。目前,無線通信技術設計中,提高了對嵌入式系統的重視度,逐步開發嵌入式系統的應用,滿足無線通信技術的設計要求,在保障無線通信技術功能的前提下,簡化技術設計的內容,體現嵌入式系統的設計優勢。

1 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的設計分析

1.1 設計目標

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的設計目標,是指按照低消耗、高質量的要求,開發無線通信系統,構建可靠的嵌入式系統操作平臺。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設計中,采取QT制作方式,同時在設計目標中提出QT界面主程序設計,以便完善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過程。通信方式的設計目標,必須按照無線傳輸的方式設計,如:無線網卡,符合嵌入式系統的規范要求,根據設計目標,實現技術功能。

1.2 O計方案

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設計方案中,突出了嵌入式系統平臺操作簡單、針對性強的特點。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的設計過程,分析設計方案的內容,如:無線通信技術設計內,嵌入式系統最為關鍵,按照實際的需求,設計好嵌入的節點,確保嵌入節點的雙方,均能獲取穩定的通信信號,期間要遵循低消耗、高質量的設計目標,便于有效的開發無線通信,注重無線傳輸設計目標的運用。根據設計目標,分析設計方案如下:

(1)嵌入式系統支持無線通信的RTP/RTCP協議以及RTP的參數設置;

(2)在無線通信網內,提供多用戶通信的平臺;

(3)支持編碼、解碼工作,系統內提前預留算法接口;

(4)在實現Wi-Fi無線局域網通信的過程中,支持有線的聯網通信;

(5)優化用戶界面,以圖形界面位置,降低用戶通信設置的困難度。以城市監控為例,分析嵌入式無線通信技術的設計方案,無線通信運行期間,利用嵌入式系統平臺,能夠獲取路網的全部信息,再通過互聯網和定位系統,實現城市監控的全方位覆蓋,同時無縫升級3G與4G網絡。

2 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的軟件設計

軟件設計是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的關鍵,規劃好軟件的設計,有助于實現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的標準化運行。分析軟件設計的內容,如下:

2.1 系統軟件設計

系統軟件設計,能夠保障嵌入式系統在無線通信技術中的穩定,實現無線通信技術的多項功能。嵌入式系統軟件設計的過程中,還要考慮降低能耗的問題,設計自動睡眠功能,避免無線通信傳輸期間出現浪費。軟件設計時,結合無線通信系統的運行,根據無線通信信號,編制嵌入式系統軟件的設計方案,可以規劃無線通信信息的等級,輔助區分系統軟件的設計內容。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的軟件設計中,在最高位置,設計GPS、傳感等功能,保障無線通信的實時性特征,進而維護高層工作的順利進行。分析軟件設計的兩大主體,分別為:

(1)指令執行設計,尤其是ARM7指令,在無線通信技術正常運行時,按照執行指令、指令譯碼、指令選取的方式進行,注重指令的連接性;

(2)軟件的流程設計,根據初始化、端口連接的要求,規劃FLASH、RAM、ROM的設計,促使嵌入式系統平臺,能夠準確的操作無線通信技術中的流程信息,在每個軟件串口,都能保持流程信息的通暢,杜絕發生信息丟失或遺漏的問題。

2.2 操作系統設計

嵌入式無線通信的操作系統設計,有效管理了系統內的運行資源,營造可靠的運行環境。嵌入式操作系統,通過相應的模塊,實現相對的功能,避免無線通信系統設計過于復雜。例如:Linux操作系統,提供多用戶、多任務的運行條件,可以進行分時操作處理,表現出微內核的特點,Linux系統在嵌入式無線通信中,支持功能擴展,系統的源代碼均是開放的,可以根據無線通信技術的功能要求,完善操作系統的程序,隨時都可融入新的功能,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軟件設計中,之所以選擇Linux系統,是因為Linux系統具有強大的支持功能,支持文件、協議、設備的應用,拓寬無線通信技術的服務范圍。除此以外,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的操作系統,還要配合用戶應用程序,根據用戶應用程序提供的功能,設計操作系統,提高嵌入式系統軟件設計的效率。

3 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的實踐應用

本文以敏捷開發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在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中的實踐應用。敏捷開發能跟你解決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設計中的各類問題,尤其是上層問題,因為敏捷開發可以應對快速的動態變化,所以可以在根本上滿足設計的需求。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網絡技術設計,其在敏捷開發應上,還需采用環境測試的方法,配合選擇可用的開發工具,保障軟件開發的合理性,敏捷開發期間,找出限制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的因素,排除技術設計的影響,解決嵌入式無線通信技術需求中的各類問題。敏捷開發提供了動態的設計環境,特別是在軟件設計中,利用動態環境,降低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設計的風險,保證設計功能的有效性,表明敏捷開發在嵌入式無線通信設計內的實踐狀態。

4 結束語

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的設計及軟件應用,完善了實踐應用的狀態,重點突出了嵌入式系統在無線通信技術設計中的地位。無線通信技術設計中,要提出可用的嵌入式系統方案,充分發揮嵌入式系統的優勢,控制無線通信技術的過程,進而應用到各個行業內,提高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光.嵌入式無線通信系統設計[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

[2]種衍林.嵌入式無線視頻監控系統設計與實現[D].濟南:山東大學,2010.

[3]王聰,郭暉.嵌入式系統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21):14.

篇8

在無線通信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其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比較小。尤其是在最近的發展歷程中,我國無線通信技術主要表現為兩方面的特征:①公眾移動通信用戶的數量呈現持續增長趨勢。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比較而言,我國的移動用戶數量增加幅度是非常驚人的,移動通信越來越普及,從而使與之相關的數據業務和增值業務也得到了發展,為運營商提供了更多的利潤。②無線通信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鑒于無線通信自身存在一些問題,加上用戶量激增,引發了大量的問題。此外,對于無線通信技術,人們也給予了越來越多的要求。在無線通信領域,新技術得到了研發,有效促進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

2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狀況

在無線通信發展歷程中,無線通信技術是其重要的特色之一。目前,無線通信技術的需求和技術都在持續發展中,其更新換代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為我們服務。通過閱讀跟無線通信技術相關的參考文獻,可知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2.14G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展

4G技術是第四代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指的是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它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我國很多地區得到了應用與發展。4G技術的出現,使市場競爭形成了多足鼎立的局面,它不但讓用戶的數據傳輸速度加快,且能夠提供更加快捷和質量更好的語音和視頻服務,用戶的體驗也更佳。

2.2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快速發展

目前,帶寬高、寬帶接入的方式也變得靈活多變。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毫無疑問已經在無線通信業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然而,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易受到天氣影響,且配套的技術存在一些問題,其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較大的影響。所以,在應用時,應充分利用好其優勢,避開其短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該技術很好地應用于無線通信實踐中。

2.3藍牙技術的不斷發展

藍牙技術在短距離內無線通信優勢較大。通過借助藍牙技術,我們能夠通過通信設備進行連接,設備之間的信息不僅能夠實現交換,還能實現共享,其能夠較好地解決短距離無線通信問題。

2.4Wimax技術的發展

這種技術的出現成為了無線通信技術中的新寵。它具有兩個重要特點,即覆蓋范圍大、帶寬比較寬。這種技術的出現是為了處理無線局域網問題,該技術已經在應用中獲得了較好的效果。這種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對3G技術造成了一些競爭。

3未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在無線通信技術中,陳舊的技術不斷地被新技術替代,形成了一種優勝劣汰的競爭局面。這種發展態勢對于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是非常好的。未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將會呈現以下幾個趨勢。

3.1無線通信技術互補性越來越明顯

綜上分析可知,對于某一種技術而言,也許其在一些領域的優勢是比較明顯的,但很難適合所有的領域。因此,無線通信技術不是一家獨大。所以,對于技術研發人員而言,充分認識到各個技術的優劣勢,通過技術之間取長補短,就能夠使無線通信技術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3.2藍牙技術將成為通信業的亮點

藍牙技術對于我們并不陌生,智能手機就具有藍牙耳機功能。目前,很多的生產廠家都在研制藍牙技術方面的產品。藍牙耳機可以使我們的雙手得到解放,打電話和接電話時,可以騰出雙手進行其他事情,這一點是以前無法實現的。另外,很多的硬件設備廠商能夠提供一些集成電路,這些也更好地促進了藍牙技術的發展。除此之外,很多軟件公司能夠研發藍牙技術相關的軟硬件,促進了無線通信業的快速發展。在不久的將來,藍牙技術的用戶量很有可能會激增。

3.3無線通信技術的融合趨勢

未來,無線通信技術融合的趨勢會更加明顯,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無線技術與蜂窩技術的融合。這種融合技術是非常普遍的。藍牙技術打開了短距離無線通信的市場,它與蜂窩技術融合,能夠取長補短。②寬帶技術的出現使寬帶接入技術變得更加多種多樣。移動通信技術與無線寬帶接入技術之間的融合,終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兩者之間不僅存在合作,也有一些競爭。③無線通信技術會與視頻多媒體技術進行融合。在無線通信技術得到發展之后,網頁下載的速度得到提升,人們瀏覽文字和圖片、圖像更加便捷,這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3.4政府對無線通信技術的支持

在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了使人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無線通信技術之間的競爭在加劇,同時,強強聯合的現象也是非常普遍的。政府已經對這種發展趨勢進行了一些協調。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協調:①政府出臺了一些政策,大力支持無線通信技術。事實上,無線通信技術對于我們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都能夠起到較好的提升作用。②政府制訂了一些標志和規范來使無線通信市場發展。政府對不同技術之間的優勢進行了協調,也出臺了一些標志,可以成功引導無線通信技術朝健康的方向發展。此外,在無線通信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很多惡性競爭的情況隨時會出現,影響了無線通信市場的發展。

4結束語

對于無線通信技術而言,其發展趨勢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在對其發展趨勢進行研究之后,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從而找到突破點。

參考文獻:

[1]酷哥爾.實戰無線通信應知應會:新手入門,老手溫故[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2]拉帕波特.無線通信原理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3]趙晗.現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J].企業技術開發,2011(08).

篇9

一、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

1、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快速發展,適應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

日益增長的數據業務需求、快速發展的信息科學技術,都強調無線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必要性。在近幾年的發展中,我國無線通信技術得到長足性發展,特備是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的認可,強化了無線通信技術的現代化發展。該技術的優點,在于接入方式更加靈活,且高寬帶的顯著特點,極大地滿足了數據新業務對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要求。因此,無線通信技術在立足于現實發展要求的同時,也著力于技術的創新性發展,為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構建更加良好的著力點。當然,我國寬帶不足的問題,對該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局限性”。但是,隨著各方基礎條件的不斷改善與完備,寬帶固定無線接入技術的全面發展,必將更好地適應并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價值。

2、藍牙技術發展迅猛,迎合了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

在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領域,藍牙技術無疑是發展的重點,也是契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集中體現。一方面,藍牙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電線電纜數據傳輸的不方便性,進而在提高短距離傳輸效率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基于數據接入點或語音接入點,進而改變了傳統紅外線路進行連接的方式,在應用上更有優勢。因此,藍牙技術的迅猛發展,是現代社會生活的現實需求,便捷化的技術特點和服務模式,決定了其發展及應用的重要性。

3、UWB、WIMAX技術應用廣泛,新技術發展步伐加快。

新技術的發展發展,是基于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依托先進科學技術,實現技術創新性發展的重要之舉。相比于傳統無線通信技術,UWB的技術特點十分顯著,不僅在運行成本上比較低廉,而且傳輸速度快、功率消耗小。因此,在實際的應用中,可以憑借極快的傳輸速度,獲取廣泛的應用價值。此外,WIMAX技術的發展及應用,集中體現了無線通信技術依托現代化先進技術,推進遠距離通信傳輸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就是說,WIMAX能夠滿足多用戶的上網需求,并通信信號良好,有效消除了因室內外的原因,而出現通信信號強弱差異的問題。

二、基于“5G無線通信技術”下無線通信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如何實現技術發展的可持續、創新性,是當前無線通信技術著力于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從實際的發展來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5G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以更好地滿足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需求,充分利用無線互聯網網絡。從上世紀90年代2G無線通信技術的提出,到現在的4G商業化發展及應用,再到未來5G無線通信技術的強勢推進,都表現出無線通信技術良好的未來發展前景,以5G無線通信技術為主角的發展趨勢,日益顯現。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5G無線通信技術迎來了發展的機遇。當前,移動互聯網技術成為了各大新興業務的基礎平臺,特別是云計算、后臺服務等的廣泛應用,對5G無線通信技術的需求日益緊迫,強調基于5G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對現有無線通信技術系統進行改善,實現系統容量、傳輸質量的極大提高。從全球目前的發展情形而言,以5G無線通信技術為主的無線移動網絡技術,其發展的重點主要在于三個方面:一是先進的無線傳輸技術。通過先進技術引進,在現有4G無線通信技術的基礎之上,提高10倍的網絡資源利用率;二是優化并引入新的體系機構,有效改善并拓展智能化能力。這樣一來,無線網絡系統的吞吐率將會井噴式提高,提升大概有25倍之余;三是先進頻率資源的進一步挖掘,如高頻段、毫米波等,都將是未來5G無線通信技術在資源拓展中的重點,在4G的基礎之上實現近4倍的擴展,無疑提升了5G無線通信技術的業務支撐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既有良好的發展環境、日益完善的發展基礎;也有強烈的內在發展需求。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諸多的發展成果。但要實現技術的可持續發展,應著力于創新驅動力,實現無線通信技術的創新發展。當前,著力于5G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是基于無線通信技術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集中體現,也是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實現技術自我發展的有力之舉。

參考文獻

[1]李瑾.現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4(06)

篇10

在短距離無線信息傳輸過程中,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效率的提高,現有的網絡技術與無線通信技術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變化的各種需求和服務,所以開發商和經銷商要不斷開發新的局域網絡技術,以便更好地為人們服務。在設置局域網絡無線通信系統時,要考慮到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技術特點和3G技術的使用水平,將無線局域網、無線個人局域網、家用局域網以及廣域網有機結合,通過各種不同設備的鏈接,來實現人們各種信息傳送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局域網絡中的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被研究和開發出來。

1 無線局域網絡中的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涵義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應用技術上距離較短,一般不會超過10 m,發射功率較低,在以終端為中心的輻射能

41.3 dBm/MHz,而且其容量很大,一般會有幾個Gbps的儲存量。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信號上其帶寬一般都會高于500 MHz,比傳統的無線通信系統要強,這也就決定了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運行功率低等特點。同時,因為保持了持續的低發射功率,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不會在同一頻段被其他信號所

干擾。

1.1 超寬帶無線通信的載波技術

在局域網絡中,以往的載波方式上,傳統的無線通信技術是通過基帶將信號調制到載波上,這種載波方法效率較低,費時較多,而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采用了可以進行上升下降波動的脈沖來對所發信號進行直接調制,其帶寬的量級級別高,運行時間短,工作效率也就大大提高。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增加了局域網絡設置中的赫茲容量和空間容量,拓展了更多的無線信道,無線通信系統容量根據局域網絡占用的帶寬量而增加,而隨著信道可承載容量的增加,功能的消耗就會大大減少,也就是說,在短距離的無線局域通信網絡中,因為信號發射距離較短,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損耗較少,而且信號帶寬的容量增加也提高了局域網絡系統的容量。

1.2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頻域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頻域的頻帶比以往的窄帶、寬帶更寬。以往的窄帶的信號帶寬與中心頻率的比例低于1%,相對寬帶最大也只是達到35%。而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中心頻率大于500 mHz,屬于超寬帶帶寬范疇,其頻域更加廣闊。

1.3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時域

傳統的無線通信技術利用射頻載波的發射來對發射信號進行調制,周轉時間長,不能夠很好的方便人們使用,而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采用收發點的時域脈沖來直接實現信號調整,減少了信息傳輸過程中的周轉時間,有效提高了數據傳輸的速度。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傳輸根據傳輸過程所使用的時間來確定帶寬所使用的頻率,并將信號調制的過程發張這種頻率范圍內的頻帶上進行數據輸送。但是這種技術的發射功率有限,只適用于10以內的個人局域網絡中的信息交流。

2 無線局域網絡中的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優點

2.1 系統構造簡單

很多無線通線技術都通過載波的變化來完成數據傳輸,受載波的頻率、功率變化影響較大。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信息輸送過程中不需要載波的參與,而通過發送納秒級脈沖來完成數據的傳輸。這些都是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系統構造精簡的結果,而且由于系統構造的簡單,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局域網絡的使用中一般使用簡單低廉的寬帶發射器,接收機終端也無需做中頻處理,這些構造上的簡單,操作上的方便,都給人們帶來了工作上的便利。

2.2 信息傳送速率高

在個人局域網中,一般使用信號范圍在10 m以內的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小范圍內,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信息輸送速率比其他無線通信技術要快得多,也安全得多。

所以在短距離通信與小范圍局域網絡中,無論是軍用、商用、還是民用,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以其高質量的安全性能和迅速的傳輸速度贏得了用戶的廣泛認可。

2.3 功能消耗低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性能良好,由于在信息傳送過程中脈沖時間短,所以耗電也低,在商業、軍事、家居等方面的應用都可以有效節省電量。另外,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中的電池壽命也會隨著電流量的減少而延長,電磁輻射也會相應降低,這些內容不僅環保,也有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

總之,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局域網絡系統構建中的應用還在不斷發展,開發商和經銷商要不斷研究新技術,讓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更好的為人們

服務。

參考文獻

篇11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YANG Bo, WNAG Lei, YANG Chuang-y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Abstract: Recent year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got swift progress, the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re more widesprea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oncepts, development process, features and trends; the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illustrated with an example from precision-farming.

Key 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eature; precision-farming

現今通信技術在我國迅速發展,其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和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最初無線通信網絡技術只能實現用戶語音信息的交換,而現在隨著用戶增加對信息交換的多樣性需求,各種無線通信技術應用平臺應運而生。隨著蜂窩移動通信、無線寬帶接入,集群通信、衛星通信、手機視頻技術[2]的出現,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逐漸深入,大大便利了信息的傳播。隨著個人數據通信的發展,功能強大的便攜式數據終端以及多媒體終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3]。為了實現使用戶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均能實現數據通信的日標,要求傳統的計算機網絡南有線向無線、由同定向移動、由單一業務向多媒體業務演進,由此無線網絡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無線技術使得人們使用品種廣泛的設備在世界任何位置訪問數據的愿望成為可能。

無線通信技術包括無線基站、無線終端、應用管理服務器三部分組成,按照傳輸距離可以分為基于IEEE802.15的無線個域網(WPAN)、基于IEEE802.11的無線局域網(WLAN)、基于IEEE802.16的無線城域網(WMAN)、基于IEEE802.20的無線廣域網(WWAN)等四類。無線通信技術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按照移動性可以劃分為移動接入式和固定接入式;按照帶寬可以分為寬帶無線接入和窄帶無線接入;按照傳輸距離可以分為長距離無線接入和短距離無線接入等。

1 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過程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社會發展的信息化需求迅速增長,人們要通信息化開創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貿方式、金融方式及消費與生活方式。無線通信也從固定方式發展為移動方式,帶寬也有窄帶無線接入發展到寬帶無線接入,移動式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五個階段[4-5]:

1) 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為軍用,采用短波頻及電子管技術,末期出現150MHZ VHF單工汽車公用移動電話系統MTS。

2) 50年代到60年代, 此時頻段擴展至UHF450MHZ,器件技術已向半導體過渡,大都為移動環境中的專用系統。

3) 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頻段擴展至800MHZ,美國貝爾研究所提出了蜂窩系統概念并于70年代末進行了AMPS試驗。

4) 80年代初至90年代,為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興起與大發展階段,并逐步向個人通信業務邁進;此時出現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 One、等各類系統與業務運行。

5) 90年代中以來,第三代移動通信開始興起,其全球標準化及相應融合工作與樣機研制和現場試驗工作在快速推進。

2 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

無線通信技術應用范圍廣泛。我國是農業大國,精準農業在農業生產中發展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無線通信技術則是實現精準農業的關鍵技術。精準農業是將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機工程裝備技術相結合的新型農業技術,其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提高農作物質量、合理有效地使用農田資源、減少對農田的盲目投入、減少因施肥、施藥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改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生產力[7]。精準農業技術體系包括:定位技術、遙感遙測技術、計算技術、決策技術、動態優化技術、專家系統、傳感技術/傳感器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射頻識別技術、 網絡技術、無線通信技術等。

由于精準農業自身的特點,其對通信技術也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五點:1) 實時性:可及時非連續地獲取數據;2) 交互性:節點之間可相互交換數據;3) 可使用數據/視頻/語音業務;4) 集成節點:使數據采集、視頻監視、通信終端集成一體;5) 網絡拓撲結構:采樹狀網絡,增加采集點[8]。

2.1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在精準農業中的應用

精準農業中用到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主要包括:1) IrDA具有成本低廉和傳輸安全性高的優點。2) WiFi(Wireless Fidelity,IEEE802.11b)無線通信技術其覆蓋范圍廣,但安裝及使用較為復雜。3) 藍牙(Bluetooth,IEEE802.15.1)無線通信技術可實現全雙工傳輸,但其成本較高,且信號容易擾。4) ZigBee(IEEE802.15.4)無線通信技術具有低成本、低功耗、性能可靠等優點,但傳輸速率較低。

2.2 遠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在精準農業中的應用

精準農業中用到的遠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主要包括:1) GPRS是現有GSM網絡系統向第二三代移動通信演變的過渡技術,屬于2.5G移動通信技術,在許多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目前GSM網絡信號無處不在,基本不存在盲區;傳輸速率高;登錄時間短;提供實時在線功能,用戶可長期在線;按流量計費。2) 衛星遙感技術是通過衛星的傳感器測得目標物體的信息數據,再通過一定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判讀來探測、識別目標物體的通信技術,具有覆蓋面大、信息豐富、時相性強、速度快、高分辨率的優點,能夠為精準農業提供大量的信息,是精準農業的主要數據源。

3 結束語

無線通信網絡的發展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和技術,系統地解決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發展機制中存在的問題,以便進行科學建設和規劃,滿足各種用戶群體的需求,體現無線通信網絡的整體優勢。而政府管理部門也要做好相應配套資源,提供足夠的支撐和保障,才能使無線通信網絡技術得到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侯進多,陳春霞.淺談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J].魅力中國,2009(2009):71-72.

[2] 趙璐,張坤.對現代無線通信技術若干理論問題的研究[J].民營科技,2009(9):51.

[3] 李忠巖.淺析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與前景[J].中國電子商務,2010(1):48.

[4] 趙彩霞.淺議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及應用[J].科技信息,2009(20):203.

[5] 徐輝.淺析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歷程與趨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22):292.

篇12

1.1.1基帶窄脈沖方式。

基帶窄脈沖方式是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中的一種主要信號調制方式,這種信號調制方式主要是通過發射機產生基帶窄脈沖序列來進行通信,超寬帶無線通信過程中所采用的脈沖信號寬度非常窄,通常都是納秒級與亞納秒級,其信號調制主要經歷了脈沖位置調制以及二進制移相健控等方式來對攜帶信息,最終實現無線通信。整個信號的具體調制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在發送端由發射機發射脈沖信號,之后調制器將發射機中發射出來的脈沖信號采用待發送數據進行脈沖振幅調制,也可以是脈沖位置調制。在調制完成之后,將其與跳時碼發生器中所生成的偽隨機碼,共同送入帶可編程的延遲電路中,從而產生時延控制脈沖信號發生器的具體發生時刻,最終完成信號的調制與發射。而在信號的接受端,則是將傳來的超寬帶無線信號收集起來,經過相應的處理之后送入帶基帶信號處理電路中,這樣就能夠根據時延產生的本地模塊波形接收到信號相。基帶窄脈沖方式整體結構比較簡單,并且還具有很強的多徑信號分辨能力,因此被廣泛應用與通信領域中。

1.1.2載波調制方式。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中的載波信號調制方式,主要是根據基帶窄脈沖方式而提出了一種信號調制方式。這種信號調制方式,主要是將單脈沖信號中所占據的頻譜分解成多個子頻帶,不同的脈沖信號在同一個脈沖寬度中將會產生不同的周期,從而對應了不同的中心頻率。這種信號調制方式與基帶窄脈沖方式相比,能夠將頻譜資源利用的更加靈活,并且效率也能夠得到提升,因此如今的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一般都是采用這種信號調制方式。

1.2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優點

1.2.1帶寬大且傳輸速率高。

超寬帶無線信號在傳輸過程主要是采用脈沖為信息載體,因此持續的時間非常短,所占用的帶寬一般都在1~10GHz,因此其具有非常寬的頻率帶寬來實現數據的傳輸,在傳輸中只需要與其他無線技術共享頻帶就能夠實現通信。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通信領域中的傳輸速率能夠達到幾十Mbit/s~幾百Mbit/s。

1.2.2功耗小。

因為傳統的無線通信系統都需要連續發射載波才能夠實現通信,所以消耗的電能比較大,但是在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中發射的是脈沖電波,并且不需要連續發射,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發射,其耗電量只有傳統無線通信系統的1/100~1/1000。

1.2.3抗干擾能力強。

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在通信的過程中,采用的是跳時擴頻信號,在信號發射的過程中能夠將無線電脈沖信號分散到寬闊的頻帶中,其輸出功率非常的小,而在信號接收的過程中將原信號能量都還原出來,并且還能夠在解擴的過程中將產生的擴頻進行增益。因此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與傳統的無線通信技術相比,具有非常強的抗干擾能力。同時因為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信號發射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功率非常小,因此在與其他無線通信共享帶寬的過程中也不會產生干擾,能夠與其它的無線通信技術共同實現信號傳輸。

1.2.4保密性強。

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在進行信息傳輸的過程中,還具有非常強的保密性能。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的保密性強主要的因素有兩個。首先,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在信號發射時采用的是跳時擴頻,并且接收機只有具備與發送端相應的脈沖序列才能夠解讀發射數據。其次就是系統的發射頻率低,被竊取的概率小,傳統的信號接收方式根本無法接收到超寬帶無線系統中發射的信號。

二、通信領域中超寬帶無線的應用

2.1個域網中的超寬帶無線的應用。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具有傳輸速率高且發射功率低等特點,因此在通信領域中能夠為用戶提供無線外設訪問功能,并且其供應速度也非常快。這樣用戶也在使用的過程中,就能夠音頻與文化信息進行快速傳輸,因此將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應用與個域網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比如在工作與生活當中,可以充分利用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將攝像機中視頻轉移到個人的電腦中,利用超寬帶無線通信能夠以極快的傳輸速率實現不同設備之間的數據傳送。

2.2無線傳感網中的超寬帶無線的應用。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不僅擁有非常快的傳輸速率,同時還具有成本低以及耗能小等特點。而在無線傳感網中,傳感器一般只有在一些比較特殊的地方才會使用,因此一般都是采用無線傳輸的方式來進行,并且無線傳感網內的通信必須要具備耗能小且成本低等特點,能夠讓無線傳感網更好的運行。因此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將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應用進無線傳感網中,能夠幫助無線傳感網更好的工作。

2.3軍事通信中超寬帶無線的應用。

在軍事通信領域中,其通信的保密性必須要非常強,因為一旦出現軍事信息的泄露,將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而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信號頻譜非常寬、發射功率小以及功率譜密度低,在傳輸的過程中很難檢測到,在接受的過程中也需要有與發送機相應的脈沖序列才能夠解讀數據,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保密性能。同時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在通信的過程中,不需要聯系發送信號,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的信號屬于突發信號,從而使得通信過程中的保密性能進一步提升。再加上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還具有非常強的抗干擾能力以及耗能少等特點,使得超寬帶無線通信在軍事通信領域中應用,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

2.4智能交通系統中超寬帶無線的應用。

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除了具備以上的相關特點之外,這種無線通信技術在通信領域中進行應用還具有良好的定位與搜索功能。將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中的這兩種功能結合起來,能夠制造出一種防碰與防障礙物的車用雷達。在汽車駕駛的過程中,通過這種雷達就能夠精確的分布出汽車周圍的障礙物以及車輛,從而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幾率。將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特點應用進行智能交通系統中,不僅能夠在車內轉上特有的雷達來降低交通事故,同時還能夠將交通中的站臺裝置與車輛裝置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無線通信網絡,這樣就能夠實現車輛的隨時定位、車速的測量以及車輛在形式過程中的道路信息等。因此將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應用進行智能交通系統中,能夠進一步促進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

2.5超寬帶無線通信在成像系統的應用。

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在信號傳輸的過程中,還具有非常強的穿透性能,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所發射的無線電脈沖具有很強的穿透性能,在應用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很強的樓層作用以及穿墻作用,因此將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應用在成像系統中同樣有顯著的效果。比如說將利用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的這種特點,制造成穿墻雷達,就能夠在防爆活動以及現代戰爭中,將敵人的位置進行定位。同時還能夠用于礦產的探測,并且如果發生了各種災難災害之后,還能夠將這種技術用于搜救遇難人員等。由此可以看出,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在通信領域中進行應用,有很大的優勢。

篇13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逐漸深入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人們開始尋求更高功能的無線通信技術。因此,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開始更新換代,正不斷朝著健康、綠色、高效的方向發展。本文通過對無線通信技術特點的闡述,探討無線通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二、無線通信技術的特點

2.1WLAN技術特點

WLAN技術和對應的產品在目前為止,作為有線網絡的一種延伸,在特殊寬帶應用位置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種技術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主要用于無線局域網。盡管這種技術被廣泛應用,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很容易使黑客侵入到沒有受到保護的內部局域網。

2.2WiMax技術特點

WiMax技術盡管推出相對較晚,但是作為一種先進的通信技術,從應用前景可以看出,這種技術能夠在很大范圍內滿足更多用戶的上網需求。無論是在室內亦或是室外都能收到良好的通信信號,甚至于實現全城通信網絡的覆蓋。這種技術由于具有現代化的先進技術和遠距離傳輸的特點,將會成為未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2.33G技術特點

3G通信技術是于1996年推出的,直至2000年為止已經完成了整體的標準制定工作。3G技術不但具有充足的實踐經驗,更擁有成套的先進的網絡理論。3G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現在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商業網絡,相信3G技術很快會被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將會有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建設并完善3G網絡技術。

2.4衛星通信技術特點

衛星通信技術主要應用于人口分布相對稀疏的陸地通信網絡。在這些地區,可以采用衛星作為用戶的接人設備,利用衛星通信實現的寬帶衛星接入系統具有很好的實際應用,不但經濟,而且可靠。但是由于衛星通信技術是采用衛星作為通信的平臺,對于地面站的建設不但要花費大量的物資,還會受到寬帶的限制,不但不經濟也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三、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歷程

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五個發展歷程:第一發展階段,從20年代初期到50年代初期為止。無線通信技術主要利用的是短波頻和電子管技術,被應用于船艦盜汗和軍事領域,在此期間,還出現了彈弓汽車公用移動電話系統。第二發展階段,從50年代至60年代為止。這一發展階段中,無線通信技術的頻寬已經延伸到了UHF450MHZ,硬件設備大多采用半導體,成為了移動環境中的常用系統。移動電話和公用電話網絡的連接問題在這一發展階段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第三發展階段,從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為止。此時無線通信網絡的頻寬已經延伸到了800MHZ,蜂窩網絡通信系統得到了初步的提出和試驗。第四發展階段,從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為止。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使得我國無線通信技術正朝著個人通信業務的方向發展。第五發展階段,從90年代中期到至今為止。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不僅僅滿足數據通信和多媒體業務的需求,還適用于移動數據、移動計算機和移動多媒體的運行需求。

四、無線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

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為適用于寬帶局域無線網、高頻帶無線網、不斷擴充的鏈路容量、抗多種干擾波、通信和保密的相互融合以及多功能的綜合化集成。現列舉兩例如下所述。

無線通信技術對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精準農業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方向的主流,無線通信技術就成為了精準農業發展的關鍵。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技術,精準農業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科學技術等多種技術結合在一起,實現遙控、定位、動態優化、計算、無線通信、傳感、數據庫等多種技術于一身的農業技術系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砚山县| 桐柏县| 祁阳县| 衢州市| 栾城县| 逊克县| 太和县| 台中县| 江永县| 石河子市| 沙坪坝区| 庆元县| 信阳市| 临夏市| 同仁县| 翼城县| 靖西县| 黄骅市| 晴隆县| 宜宾县| 沙雅县| 灵丘县| 岚皋县| 博爱县| 阿拉善左旗| 平阴县| 凌源市| 博罗县| 忻城县| 九江县| 阜宁县| 罗定市| 桦南县| 津市市| 盐池县| 绵竹市| 峡江县| 宾川县| 布尔津县| 格尔木市| 赤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