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3篇免疫管理論文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國家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實現了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由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向計算機信息化管理的轉變;而福建省免疫規劃管理平臺的建立則實現了網絡數據交換,信息共享,是免疫規劃管理信息化的又一里程碑。分析2005—2013年全市建檔情況,省市內流動兒童占全市建檔兒童數的68.4%,其中44.8%為外市進入本市,23.6%為本市內變更接種點。可見免疫規劃信息管理網絡平臺的建設適時解決了接種對象流動性大的難題。全市30d及時建檔率低,平均僅18.2%,無法保證預防接種特別是流動兒童接種的順利接種。原因除因系統未與產科對接,首針接種后未立即建檔外,部分接種登記人員對系統操作不熟悉,習慣采用現場手工登記在冊,過后再重新錄入系統有關。分析顯示,全市接種單位兒童個案上傳及時率為100%,但上傳成功率僅84.5%,主要是部分單位的個案因未聯網而進行多個系統同時錄入,使得內部個案編碼重復以致無法上傳。上傳的在冊兒童個案中,暫住兒童和流動兒童占我市接種兒童的3/5,為主要接種人群。且2007—2011年兒童數呈平穩走勢,基本處于9年平均值上下(圖1),說明在國家服務器關閉后,各接種單位仍堅持在信息系統錄入,2005—2006年的數據因補錄不全以致兒童數未達到平均水平。2012—2013年兒童個案總數明顯高于平均水平,2012年增幅達39.8%,得益于我省建立了居民健康信息系統免疫規劃管理子系統,省內各接種單位實現了數據共享,提高了接種人員的建卡積極性,而便利的異地下載功能也使得原先接種點變動頻繁的兒童納入了信息系統管理。
篇2
Abstract:ObjectiveTodevelopadirectsolidphaselanthanetimeresolvedfluoroimmunoassayreagentofPAPPAbysynthesizingacomplexof(SA)z(Bio)xPVA(BCPDA)yEu3+.MethodsPolyvinylamine(PVA)waslabeledwithbiotinstreptavidinandeuropiumchelateof4,7bis(chlorosulfophenyl)1,10phenanthroline2,9dicarboxylicacid(BCPDA).UsinglabeledPVAcomplex,WedesignedtwositesandwichtimeresolvedfluoroimmunoassayofPAPPAandevaluatedassaycharacteristicsofPAPPAkit.ResultsWesuccessedsynthesizingaconjuageteof(SA)z(Bio)xPVA(BCPDA)yEu3+andareagentofPAPPA.Detectionlimitsachievedwere0.7mIU/L.Thecalibrationcurvewaslinear010000mIU/L.Intraandinterassayimprecision(CV)was3.89%4.96%and7.35%9.27%.Recoverywas95.8%104.2%.ConclusionsTheconjugateof(SA)z(Bio)xPVA(BCPDA)yEu3+synthesiziedwasreactive,highlyfouorescent.Asortsofkitcouldbesynthesized,takingadvantageofit.ThereagentofPAPPAwaspotentiallysuitedforuseinclinicalwithhighlyanalyticalsensitivity.
Keywords:PregnancyassociatedplasmaproteinA;Directsolidphaselanthanetimeresolvedfluoroimmunoassay;StreptavidinbiotinPolyvinylamineeuropiumchelateof4,7bis(chlorosulfophenyl)1,10phenanthroline2,9dicarboxylicacid;Down''''sSyndrome
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plasmaproteinA,PAPPA)是一種高分子α2糖蛋白,20世紀70年代在孕婦血清中被發現[1]。在孕婦血中主要PAPPA是胎盤滋養層組織分泌,它是一種異源四聚體,由兩個分子量為200000~250000亞基構成。PAPPA亞基和兩個嗜紅細胞主要基礎蛋白(Proformofeosinophilmajorbasicprotein)以二硫鍵結合而成[2],在孕婦血中只存在微量游離單體PAPPA。PAPPA亞基由1547個多聚核苷酸構成,包括1個拉長的鋅指結構,3個Lin—notch重復序列,以及5個短一致重復序列[3]。在體內PAPPA是一種蛋白酶,主要針對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4(IGFBP4)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5(IGFBP5)起作用。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IGFI)在促進細胞分裂和增殖起重要作用,它主要通過IGF1受體起作用,IGFI、II的生物活性受6個高親和性IDFBP調節[4,5]。PAPPA主要用于產前篩查唐氏綜合征(Down''''sSyndrome,DS),迄今醫學上對此病尚無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只能通過產前篩查防止DS兒的出生,但目前開展的絨毛活檢,羊水穿刺及臍帶血穿刺均為侵入性檢查,有1%~3%的流產率,且方法繁瑣,出報告時間長,不適宜大范圍孕婦的普查,僅限于高危人群的診斷。大量報道認為PAPPA可作為DS胎兒產前篩查的的標志物。在15周~20周通過結合孕婦孕周、超聲診斷和FreeβHCG可以鑒別65%~75%,但要在3個月~6個月結合AFP、游離E3以及抑制素上述成分可鑒別85%~90%[6]。有文獻[7]報道PAPPA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的早期診斷有一定的意義,PAPPA在ACS患者血清含量<30mIU/L,同時結構不同于孕婦體內的PAPPA且存在動態變化,必須利用超靈敏的方法進行檢測。國內PAPPA的診斷試劑大多為ELISA和PerkinElmer公司生產的解離增強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dissociatedenhancelanthanetimeresolvedfluoroimmunoassay,DELFIA)試劑,無國產PAPPA時間分辨熒光試劑。我們利用PVA(聚乙烯胺)作為載體結合BCPDA鑭系螯合物合成一種高靈敏的固相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directsolidphaselanthanetimeresolvedfluoroimmunoassay,DSLFIA)試劑。為提高檢測靈敏度和克服BCPDA標記抗體使抗體失活的問題,我們引入了生物素親和素(biotinstreptavidinsystem)系統。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試劑4,7二氯磺苯基1,10啡羅啉2,9二羧酸[4,7bis(chlorosulfophenyl)1,10phenanthroline2,9dicarboxylicacid,BCPDA自制];純化親和素(Streptavidin,SA,Sigma公司);硫代琥珀酰亞氨6生物素氨基己酯類[Sulfosuccinimidyl6''''(biotinamido)6hexanamidohexanoate,SulfoNHSLCLCBiotin,pierceChemicalCompany];聚乙烯胺氫氯化物(Polyvinylaminehydrochloride,PVA,ChemicalDynamicsCorp);硼酸鈉、二甲亞砜(天津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單克隆抗體根據文獻[5]選擇Hyb234—5(StatensserumInstitut)作為檢測抗體,mAb10E1(HyTestOy,Finland)作為捕獲抗體;PAPPA標準品和質控品購于PE公司(質控血清:Control1508mIU/L,Control22325mIU/L,Control3為4952mIU/L);鼠IgG(晶美公司)。
1.1.2儀器Wallac1420多標記計數儀(WallacOY,Finland);HPLC硅柱TSK250尺寸排阻柱(BIORAD公司);96白色微孔板(NUNC公司)、親和素包被板(InnotracDiagnosticsOy公司);Amicon可濃縮離心管(Amiconmicroconcentrationunits,MW30000Cutoff)
1.2方法
1.2.1BCPDA的制備參見文獻詳細步驟[8~10]。
1.2.2生物素聚乙烯胺BCPDA[(Bio)xPVA(BCPDA)y]復合物的構建[11]用0.5M的碳酸鹽(pH9.1)緩沖液配制濃度為10mg/ml聚乙烯胺(PVA)溶液,將200μgNHSLCLCBiotin溶于20μl碳酸鹽緩沖液中,取200μl上述PVA溶液加入20μl上述NHSLC—LCBiotin溶液中,振蕩混勻,室溫反應1.5h(PVA∶Bio=1∶15),用0.5M碳酸鹽緩沖液將混合液稀釋到1ml,將固體BCPDA研磨成粉末狀,先在上述1ml混合液中加入5mgBCPDA,用力攪拌,直到溶解,重復加3次BCPDA,5mg/次,共計20mgBCPDA,在室溫放置5h~6h,直到溶液澄清,轉移到透析袋中,用0.1MNaHCO35L透析、過夜、重復透析2次,盡可能除去沒反應的BCPDA和生物素。
1.2.3HPLC純化(Bio)xPVA(BCPDA)y復合物離心濃縮上述(Bio)xPVA(BCPDA)y復合物到0.3ml~0.5ml(用Amiconmicroconcentrationunits,MW30000Cutoff)。流動相0.05MTris緩沖液(pH7.70),控制HPLC流速0.8ml/min,在325nm處監測層析液(325nm為BCPDA最大吸收峰),上樣后,馬上收集,(Bio)xPVA(BCPDA)y在10管~16管約5ml左右,取10μl(Bio)xPVA(BCPDA)y層析液加入90μl水滴入親和素包被板微孔中,溫育30min,洗板,加入用Tris緩沖液配制的10M~5MEuCl3100μl,反應10min,洗板、干燥,用Wallac1420檢測Eu3+的熒光強度,沒結合復合物的被洗去了,沒結合BCPDA的復合物因無法結合Eu3+而沒有熒光,計算標記的PVA,大約每分子結合50個~100個BCPDA分子。
1.2.4構建親和素生物素PVABCPDA[(SA)z(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11]用0.1MTris緩沖液(pH7.8)配制小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60g/L,同時加入EuCl3,使Eu3+濃度為10-6mol/ml,用雙蒸水配制親和素溶液濃度為1mg/ml,取上述BSA溶液1ml,加入10μl親和素溶液,再加入50μl的(Bio)xPVA(BCPDA)y復合物(通過固相免疫分析,棋盤滴定法確定最佳用量比,步驟略,結果見后),混勻,55℃溫育1.5h,4℃保存備用。
1.2.5(SA)z(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反應活性用生物素化的各種濃度(0ng/50μl,0.5ng/50μl,5ng/50μl,50ng/50μl,100ng/50μl)鼠IgG包被96孔微板(同第7步),用60g/LBSA和0.1mol/LTris緩沖液(pH7.8)10倍稀釋(SA)z(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在板的微孔中加入100μl稀釋后的(SA)z(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室溫反應30min,洗板、干燥,測量熒光強度(cpm)。本實驗是驗證復合物的反應活性。
1.2.6生物素標記10E1抗體[12]用二甲亞砜制備硫代琥珀酰亞氨6生物素氨基乙酯溶液(10mg/ml),將抗體10E1溶于0.1mol/L硼酸鈉溶液(pH8.8),每1mg抗體中加硫代琥珀酰亞氨6生物素氨基己酯類溶液210μg混合,室溫放置4h,在上述溶液中加入20ml1mol/LNH4Cl,室溫反應10min,將反應液進行透析,除去未結合的生物素,將抗體濃度用分析緩沖液配置成8ng/μl,-20℃保存備用。
1.2.7單克隆Hyb234—5抗體包被96孔微滴定板將抗體溶于0.1M磷酸鹽緩沖液(pH4.9),配置成5μg/ml抗體溶液,在每一孔中加入80μl抗體溶液,室溫反應20h,然后用生理鹽水洗3次,然后每孔加120μl0.05MTrisHcl緩沖液(pH7.4含0.9%生理鹽水、0.05%NaN3、0.5%小牛血清白蛋白BSA)浸泡2h。吸干緩沖液,干燥,密封4℃保存。
1.2.8樣本收集、定標、靈敏度、精密度和回收實驗分析過程選取懷孕8周、9周、11周婦女血清各一份,經PE公司的DELFIA試劑和D&G公司的ELISA試劑多次精確測定,值分別為:P1863.27mIU/L;P21273.63mIU/L;P32727.23mIU/L。用標準品稀釋液(6%BSATSA緩沖液:150mmol/LNaCl、60g/LBSA、50mmol/LTrisHCl,pH7.8)將標準品稀釋濃度為:S00mIU/L(稀釋液)、S120mIU/L、S2200mIU/L、S31000mIU/L、S45000mIU/L、S510000mIU/L。標準品定標根據WHOIRP78/610(WHOInternationalLaboratoryforBiologicalstandards,StatensSeruminstitut,Denmark),單位換算:1000mIU/L=4.5μg/ml。在單克隆Hyb234—5抗體包被96孔微滴定板,每孔加入定標液10μl,作8次平行測量,加入50μl生物素標記10E1抗體50μl,混勻,36℃,室溫反應20min,洗板6次,加入100μl10倍稀釋的(SA)z(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室溫反應25min,洗板6次,吹干,Wallac1420測量熒光強度(cpm),取均值,作標準曲線。將S00mIU/L做20次重復測試,計算均值(X)和標準差(s),以X+2s為試劑的最小檢測限。將Control1,Control2,Control3依據定標分析過程,同批測量20次,批間測量12次,用于評價精密度。對收集樣本(P1、P2、P3)依據定標分析過程進行測量,然后將Control1、Control2、Control3分別等體積加入P1、P2、P3中進行測量,用于評價回收實驗。
2結果
2.1用HPLC純化(Bio)xPVA(BCPDA)y復合物在10min~16min出現(Bio)xPVA(BCPDA)y的吸收峰,沒有結合BCPDA的吸收峰在17min~24min出現,見圖1。
圖1凈化(Bio)x-聚乙烯醇(BCPDA)y在高性能液化色譜(TSK-250過濾柱)上的變化圖。(略)
流速控制在0.8ml/min,吸光率325nm
2.2用滴定法確定親和素和(Bio)xPVA(BCPDA)y最佳配比SA量恒定0.01mg/ml,生物素標記的抗體包被分別濃度為0ng/孔、0.5ng/孔、5ng/孔、50ng/孔,緩沖液為pH7.8TrisHcl0.1M,Eu3+10-5M,(Bio)xPVA(BCPDA)y用量從40μl~55μl選擇最佳值,50μl復合物熒光強度值(cpm)最佳,如圖2。
圖2滴定鏈球菌,(Bio)x-聚乙烯醇(BCPDA)y在10-3MEu3+,0.1MTris-Hclbuffer(pH7.8)緩沖液中的變化,0.01mg/ml鏈球菌,容積變動范圍40μl~55μl,觀察到最佳容積為50μl(略)
2.3驗證活性用生物素化的各種濃度(0ng/50μl,0.5ng/50μl,5ng/50μl,50ng/50μl,100ng/50μl)鼠IgG包被96孔微板驗證(SA)z(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的反應活性,在測定范圍內成線性分布,見圖3。
圖3IgG維生素定量法標定曲線(略)
2.4PAPPA定標曲線及靈敏度在0mIU/L~10000mIU/L范圍內定標曲線為線性分布,見圖4。S0標準重復20次檢測均值加2個標準差值代入標準曲線,計算出檢測限為0.7mIU/L(數據沒顯示)。
圖4PAPP-A標定曲線(略)
2.5批內、批間精密度對質控血清批內進行20次分析,批間進行12次分析,得到批內變異系數3.89%~4.96%,批間變異系數在7.35%~9.27%之間,見表1。
表1批內、批間變異系數比較(略)
2.6回收實驗對收集樣本(P1、P2、P3)依據定標分析過程進行測量,然后將Control1、Control2、Control3分別等體積加入P1、P2、P3中進行多次測量,分別計算回收率95.8%~104.2%,見表2。
表2回收實驗結果比較(略)
3討論
臨床化學家最關心的問題是分析技術靈敏度,這也是臨床診斷試劑的核心。近來,在臨床化學檢測物質的濃度的范圍10-3mol/L~10-16mol/L。PCR以及其他的體外擴增技術使DNA、RNA檢測方便、高效、特異。不幸的是蛋白不能復制,最敏感的定量方法是依靠蛋白之間的特異性結合如抗原抗體反應。一個提高蛋白檢測靈敏度的方法就是信號放大,即在蛋白上標記可以檢測的標記物,通過標記物的信號放大而達到更容易檢測的目的。時間分辨免疫學技術是8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的一種公認的最有發展前途的非放射免疫標記技術,其中熒光鑭系螯合物具有較大的Stokes位移(275nm),較窄的發射光譜(10nm),較長的熒光壽命(10us~1000us),而被廣泛構建時間分辨熒光免疫試劑。臨床運用最廣泛的是PE公司生產的解離增強鑭系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dissociationenhancedlanthanidefluoroimmunoassay,DELFIA)試劑,它必須使Eu3+與螯合物分離,由于其信號較弱,必須加入增強液來發大信號,操作煩瑣且在加樣的過程中可能引起外源性的污染,這些弊端影響了它的應用。在1987年,Evangelista和Diamandis合成一種新的螯合物BCPDA,開創了固相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技術,解決了DELFIA上述問題[8,9],但是BCPDA的較大分子量、表面特性和直接標記蛋白容易引起蛋白的失活對它應用帶來一些問題,解決的辦法就是連接一個載體。我們實驗中引入了PVA作為載體,連接BCPDA和生物素親和素。PVA直接連接蛋白技術難度較大,而生物素標記蛋白技術比較成熟,同時親和素有4個生物素結合位點,可以起到信號放大作用,而提高檢測靈敏度。我們實驗中成功的合成了(SA)z(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用它去識別生物素標記的抗體(見圖3),結果顯示親和力非常高。實驗關鍵問題是選擇SA和(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最佳比,我們實驗中做了7個濃度梯度,選取結合后熒光強度最大的(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濃度。利用HPLC層析純后的(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回收率是68%。通過實驗選擇最佳檢測抗體濃度、生物素化抗體濃度和標本用量。Jackson[13]分析了提高靈敏度的因素即兩個關鍵的因素與最終的結合分析靈敏度相關:我們監測標記分子(放射性同位素、化學發光劑、熒光團)的能力;結合試劑的質量和實驗條件,在臨床化學存在一種誤導是特別敏感的監測方法(化學發光、時間分辨熒光)能獲得好的結果。其實這是錯誤的,如果實驗試劑和條件(抗體的親和性和特異性,固相結合物的自然特性以及清洗效率)不被選擇,很難達到理想的檢測效果。為達到較高的靈敏度,需要選擇高靈敏度的標記技術、高親和力的試劑和最好的分析條件(可將試劑的非特異性結合降到最小)。利用鑭系螯合物的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是一種高靈敏的標記技術,關鍵是實驗條件的選擇,我們驗證不同孵育時間下,(SA)z(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產出率,以及和生物素化抗體的結合能力(數據不能顯示)。經過大量的實驗選擇了Eu3+的濃度,使其能和BCPDA形成最佳比例(數據不能顯示)。反應條件的建立中,我們篩選實驗反應溫度(18℃~56℃,每5℃選擇一次)和反應時間(10min~24h),考慮到臨床結果的報告時間,選擇了20min(數據不能顯示)。經過實驗條件選擇,形成了PAPPA的定標曲線,通過定標曲線確定最低檢測限(見圖3)。我們構建的(SA)z(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可以用于多種像PAPPA這樣利用雙抗體夾心法檢測的試劑,如AFP等。我們選擇構建PAPPA主要考慮到我國產前篩查項目的自產試劑較少,而且DS篩查尤為重要,由于科研經費的問題,沒有進行最佳單抗配對實驗,只是參考了國外的相關文獻。不過我們實驗的核心是構建(SA)z(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為以后構建其他試劑做一定的前期工作。我們構建的PAPPA試劑,回收實驗和精密度試驗顯示,完全滿足試劑盒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主要驗證(SA)z(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和成品試劑盒的穩定性,以及進一步和PE公司的PAPPA的DELFIA試劑做大量的臨床對比實驗。總之,我們成功構建了(SA)z(Bio)xPVA(BCPDA)yEu3+復合物和PAPPA的成品試劑,它有較高的靈敏度、準確度和精密度,又克服了DELFIA試劑的缺點。
參考文獻:
[1]lLnTM,GalbertSP,KieferD,etal.Characterizationoffourhumanpregnancyassociateidplasmaproteins[J].AmJObstetGynecol,1974,118:22336.
[2]OxcigC,SandO,KristensenT,etal.CirculatinghumanpregnancyassociatedplasmaproteinAisdisulfidebridgedtotheproformofeosinophilmajoebasicprotein[J].JBiolChem,1993,268:122436.
[3]KristensenT,OxvigC,SandO,etal.AminoacidesequenceofhumanpregnancyassociatedplasmaproteinAderivedfromclonedcDNA[J].Biochemistry,1994,33:15921598.
[4]HwaV,OhY,RosenfeldRG.Theinsulin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IGFBP)superfamily[J].EndocrRev,1999,20:761787.
[5]QinQP,ChristransenM,PetterssonK.PointofcaretimeresolvedimmunofluorometricassayforhumanpregnancyassociatedplasmaproteinA:useinfirsttrimesterscreeningforDownsyndrome.ClinChem,2002,48(3):47383
[6]WaldNJ,DensemJM,SmithD,etal.FourmarkerserumscreeningforDown''''ssyndrome[J].PrenatDiagn,1994,14:707716.
[7]QiuPingQin,SaaraKokkala,JuhaLund,etal.MoeculardistinctionofcirculatingpregnancyassociatedplasmaproteinAinMyocardialInfarctionandpregnancy[J].ClinicalChemistey,2005,51(1):7583.
[8]EvanglistaRA,PollakA,AlloreB,etal.Aneweuropiumchelateforproteinlabelingandtimeresolvedfluorometricapplications[J].ClinBiochem1988,21:173178.
[9]DiamandisEP,MortonRC.Timeresolvedfluorescenceusingaeuropiumchelateof4,7bis(chlorosulfophenyl)1,10phenanthroline2,9dicarboxylicacid(BCPDA).Labelingproceduresandapplicationsinimmunoassays[J].JImmunolMethods,1988,112(1):4352.
[10]PanL,GuoS,DuanT,AnJ,XieW,LinM.Methodoflabelingantibodieswitheuropium(III)4,7bis(chlorosulfophenyl)1,10phenanthroline2,9dicarboxylicacidchelate[J].AnalSci,2005,21(6):7136.
篇3
摘要: 簡介了混沌理論的基本思想及其基本特性,即混沌(chaos)是在確定性非線性系統中的內在隨機行為,可表現出相空間的奇怪吸引子、對初始狀態的敏感依賴性、系統的運動性質與參數密切相關等特性。認為混沌理論可解釋復雜的生命活動如腦電活動、心臟節律變化、生理系統以及疾病過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并可利用混沌控制讓生命過程向符合人類意愿的方向發展。指出中醫的證、中藥方劑的配伍和作用以及在辨證的基礎上論治都可以用混沌理論得到恰當解釋,故運用混沌控制手段使機體向理想狀態轉化,達到陰陽平衡,有望成為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一個新領域。
關鍵詞: 混沌理論; 中醫現代化
“混沌”在傳統意義上,是指混亂、雜亂無章的狀態。但現代混沌學所研究的混沌(chaos),是指在確定性非線性系統中,不需附加任何隨機因素出現的類似隨機的行為(內在隨機性),是一種極為普遍的復雜現象。在物質世界中,混沌現象無處不有。混沌科學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而出現的新興交叉學科,首先起源于氣象學。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Lorenz E N)在數值實驗中首先發現在確定性系統中有時會表現出隨機行為 [1] ,從此揭開了混沌研究的序幕。天氣變化就是一種混沌現象,“天有不測風云”,就是指氣候系統對初始條件非常敏感,初始條件的極微小差別會導致巨大的天氣變化這一混沌運動的基本性質。1975年李天巖(Li T Y)和約克(Yorke J A)給出了混沌的一種數學定義 [2] ,即Li-Yorke定義,該定義描述了混沌初始條件的微小差別導致后來的巨大變化。混沌現象的發現使人們逐漸認識到客觀事物的運動除了穩定、正常、周期運動外,還存在著一種具有更為普遍意義的形式,即無序的混沌。在確定論和概率論這兩套體系的描述之間存在著由此及彼的橋梁。
1 混沌運動的基本特性
混沌是指服從確定性規律但具有隨機性的運動,其基本特性表現如下 [3] :(1)相空間吸引子的奇怪特性。描述系統運動的方程在平面上都有投影的軌跡,如果這些軌跡被限制在相平面的有限區域內,這樣的有限區域被稱為運動系統的吸引子。非線性方程的軌跡都有吸引子,簡單的吸引子是不動點(穩定定態)和閉曲線(周期運動),而混沌運動的吸引子是奇怪的吸引子,其軌跡不僅有折疊和交叉,而且在某些部位十分密集并形成帶,帶與帶之間有空隙。如果采樣點極大,把相空間放大,可以發現帶內還有被不同層次的小的空隙隔開的帶,其結構與形狀與原來的帶和空隙相似。因此,混沌運動的奇怪吸引子具有無窮層次的自相似結構,即分形。一個系統當被確定為混沌系統時,就可以對其建立數學模型,定量描述系統的運動規律。
(2)對初始的敏感依賴性。如果系統中存在混沌,則初始條件不同,即使是極小的差別,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后,就會出現相差甚遠或完全不同的結果。利用混沌系統對初始條件的敏感性,對混沌系統進行微小擾動,可以控制混沌系統使之趨向期望狀態。
2 混沌理論在醫學中的應用價值
2.1 混沌理論可揭示生命活動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生命活動存在著多樣性和復雜性。生物體不是各種生物分子功能的簡單疊加,不同的生物分子與組織之間有著復雜的網絡關系,生物的許多系統都是復雜的非線性系統,而混沌作為非線性理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及其特點,自然而然地被應用到了生物領域,成為研究生物復雜系統規律的新方法和新手段。目前的研究結果說明,許多生物系統中都有混沌現象存在。
腦電的混沌活動特性與大腦的功能狀態密切相關。正常狀態下腦電混沌活動的關聯維數、李雅普諾夫指數、復雜度等混沌指標較高,處于不穩定狀態。這種不穩定性使神經系統對外界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神經網絡中,其適應性與神經網絡活動的復雜度、自由度和混沌程度成正相關 [4] 。而腦器質病變、精神心理疾病可使腦電混沌活動發生改變,在腦功能受損的病理狀態下,混沌指標會降低 [5] 。心臟節律變化除有周期性外還具有非線性變化的特點,各種生理因素所致的心率總變化不是各因素作用的簡單疊加,故用混沌分析技術可以分析心率非線性變化的特點。Osaka等 [6] 發現抑制交感神經活動可以增加關聯維數,而抑制副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可以降低關聯維數,從而提出用心率變異的關聯維數作為人類自主神經功能的新指標。關聯維數也可以反映心率穩定狀態,高維暗示系統的復雜結構,提示正常的心率自主控制。用Holter系統研究曾患過室顫的患者、正常人及無室顫的室性心動過速患者的研究表明,心率的低混沌維預示著室顫的危險 [7] 。
混沌分析可以解釋生理系統的復雜性。一般認為,疾病和衰老都是由于人體的正常周期節律被擾亂。可是對心臟竇性節律的研究發現,正常人即使在靜息狀態下,R-R間隔仍表現出很大程度的變化,呈現出混沌狀態,這種混沌主要是由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疾病狀態時R-R間隔趨于整齊即復雜性減小了。同樣,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復雜性亦同樣減小。Kaplan等 [8] 用混沌分析方法觀察了健康老人的心率和血壓的復雜性,發現其復雜性相對于年輕人減小,因此與一般直覺相反,當心臟處于年青和健康時期時,心率和血壓表現出不規則性和不可預見性,而日益增強的規則行為往往伴隨著衰老和疾病,預示著系統復雜性的減小。
混沌分析方法還可應用于研究疾病的流行過程。王琰等 [9] 利用混沌動力學相空間重構技術對百日咳逐月發病數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百日咳流行是混沌的,經過計劃免疫后混沌程度下降,趨向平穩狀態。
2.2 混沌理論可用于調整生命活動的過程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混沌是不可控制的。1989年,美 國馬里蘭大學的物理學家Ott、Grebogi和Yorde3人首先從理論上提出了控制混沌的方法,稱為OGY方法 [10] 。它的主要思想是,混沌系統的奇怪吸引子中分布著許多不穩定的不動點,按照需要挑選出其中一個點來進行穩定控制。為了實現對這個選定不動點的穩定控制,要選擇被控制系統的一個易調節的參數,在系統靠近選定的不動點時,對該參數進行微小的擾動,使系統向該點移動,從而使混沌系統進入所期望的運動。OGY方法的有效性在許多領域被驗證,并在理論上和應用上取得了新的進展。例如用OGY控制混沌方法成功地實現了對兔子心律不齊的控制 [11] 。以后,各種混沌控制方法都相繼報導,混沌控制已成為近年來一個帶有挑戰性的研究執點,一些混沌控制方法已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得到了應用。
混沌系統對初始條件的微小干擾有較大的敏感性,例如著名的“蝴蝶效應”就是典型例子:大氣混沌系統初始條件的微小的干擾在迭代過程中被加倍放大,即在巴西蝴蝶扇動翅膀可引起美國上空氣流巨大變化(風暴)。混沌控制(controlling chaos)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沌系統對初始條件的敏感性來有效地控制系統,在特定的微小擾動下引導混沌系統進入穩定的有序狀態或者所期望的混沌狀態 [12] 。這是近年來一個帶有挑戰性的研究熱點。近年來的研究從各個方面論證了許多生物系統的混沌特性,能否運用混沌控制使生物系統趨向所期望的狀態成為當今生物醫學研究的難點和熱點。由此,人們自然會提出,能否運用混沌控制來解決醫學中的疑難問題?例如對心律不齊的控制,以及對癲癇發作時神經元的異常放電的控制等。這些前沿課題的研究,給醫學研究帶來了全新的方法。
利用混沌系統初始擾動的敏感性,可以在心臟系統偏離正常狀態的初期,只用微小的擾動即可控制心臟的混沌狀態,使偏離正常狀態的心臟系統及時地從有害的無節奏狀態回復到正常狀態。這給予心臟起搏器的研究一個全新的啟示 [13] ,是治療心律失常的前沿科學研究之一。混沌控制也被嘗試運用到抑制癲癇發作。Schiff等 [14] 用OGY控制方法對神經元不規則放電進行控制。他們監視癲癇病灶的不規則放電,在出現系統的初始條件微小偏離時,及時選定和辯識系統的不穩定不動點,按目標的每一點預測其下一步位置,加入刺激(擾動),從而控制系統,及時使系統接近和達到預先確定的狀態,達到治療癲癇的目的。
3 混沌理論與中醫現代化
在傳統的中醫藥領域,混沌分析方法也被進行過有益的嘗試。楊國平等 [15] 用混沌分析理論來研究穴位與臟腑的相關性。他們將40例膽石癥患者和25例正常人的耳廓膽穴、胃穴的穴位電關聯維數進行比較,結果表明膽石癥患者耳廓膽穴關聯維數較正常組顯著增高,而兩組耳廓胃穴關聯維數則無顯著性差異,提示穴位電關聯維數變化和相應臟腑的機能狀態密切相關。 混沌理論為現代科技提供了全新的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論,同樣地,也會對中醫現代化帶來有益的啟示。例如中醫的病因病機學理論:各種病因作用于機體,通過各種病機(也就是動力學過程)引起病變,出現各種證候,根據中醫理論可辨證。病因可引起病變,這是確定性過程,但不同的患者可出現不同的證候表現,進而有不同的證,這是隨機的。疾病的發病過程可被認為是混沌動力學過程。在中醫領域,我們自然也會聯想到中醫病因病機和辨證系統的混沌運動,以及在辨證基礎上的論治,即怎樣運用混沌控制的手段使機體向理想狀態轉化,達到陰陽平衡,這也許是中醫現代化研究的一個新領域。
人體有很多穴位,形成了經絡系統,可以用多種方法證實這是一個混沌系統。利用混沌系統對初始擾動的敏感性,刺激某些穴位,實行混沌調控,使系統向著期待的方向變化,調節臟腑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還有中藥方劑往往由多味中藥組成,每味中藥的成份又非常復雜,它們之間構成了非常復雜的協同關系,顯然屬于非線性關系。中藥方劑的內部關系是確定性系統內隨機運動,屬于混沌的范疇。疾病的動力學過程是混沌的,中藥方劑的作用也是混沌的,這就是用混沌來控制混沌(controlling chaos by chaos)的方法。該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一個混沌系統的動態特性可以通過耦合另一個混沌系統來控制 [16] 。設兩個混沌系統分別為A和B,可以表達為:
A(被控制的混沌系數):x=F(x) (1)B(控制的混沌系數):y=g(y) (2)兩個系統通過參數λ和μ進行線性耦合,即對A和B的負反饋控制分別為:
F 1 (t)=λ[x(t)-y(t)] (3)
F 2 (t)=μ[y(t)-x(t)] (4)
λ>0和μ>0是擾動的權重。該方法的特點是 用修正系統的行為對系統進行控制。因此可以設想 利用混沌控制的原理來探討中藥的藥理作用。我們可以設想建立中藥方劑的藥物動力學和藥效學數學模型,研究其混沌運動的性質,改變方劑的組成和劑量,觀察其參數的改變,與疾病病機數學模型參數進行耦合,以尋找最佳的組方。
混沌控制方法還可以與其他的一些新興學科結合在一起。我們都知道,根據中醫理論,各種病因作用于人體,產生了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形成了疾病。這一過程關系錯綜復雜,形成了非常復雜的網絡關系。如何闡明其復雜關系,我們可以考慮運用Petri網理論 [17] 。Petri網是由德國的Carl Adam Petri博士提出的研究信息系統及其相互關系的數學模型,它以研究系統的組織結構和動態行為為目標,著眼于系統中可能發生的各種變化以及變化之間的關系,在控制科學和計算機科學上得到廣泛的應用。我們可以從網的狀態節點和變遷節點著手,探討疾病內部復雜的依賴、并發和沖突關系,以及中藥方劑作為外部事件對其控制等。這些復雜行為都可以和混沌聯系在一起。
混沌控制的目標還應該和最優化方法結合在一起。最優化問題可以概括為這樣的數學模型,即給定一個集合(可行集,即可能的調控目標)和該集合上定義的目標函數(達到目標所能采取的手段),計算函數在集合上的極值,根據約束條件選擇最佳的方案,達到最佳的目標。
混沌和混沌控制的研究,給生物醫學中一些疑難病癥的預防和治療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同樣地也給中醫現代化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但是,如何成功有效地應用混沌理論于中醫現代化,需要進行高水平、開拓性的研究,尚有許多問題待探討。
參考文獻
[1] Lorenz E N.Deterministic nonperiodic flow [J].Atoms Science,1963,20:3.
[2] Li T Y,Yorke J A.Period three implies chaos [J].AmericanMathmatics,1975,82:5.
[3]王林,曲春香,王宜懷.混沌與生物系統的研究[J].生物學通報,2002,37(8):12.
[4] Rabinovich M I,Abarbanel D I.The role of chaos in neural systemJ].Neuroscience,1998,87:5.
[5] Sarbadhikari S N,Chakrabarty K.Chaos in the brain:a short review alluding to epilepsy,depression,exercise and laterization [J].Med Eng Phys,2001,23:445.
[6] Osaka M,Saitoh H,Atarashi H,et al.Correlation dimension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a new index of human automatic function [J] Front Med Biol Eng,1993,5(4):289.
[7] Kroll M W,Fulton K W.Slope filtered pointwise correlattion withprefibrillation heart rate data [J].Electrocardiol,1991,24(suppl):97.
[8] Kaplan DT,FurmanMI,Pincas SM,et al.Aging and complexity ofcardiovascular dynamics [J].Biophys,1991,59(4):945.
[9]王琰,朱偉勇,時景 .疾病流行過程的混沌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1999,16(2):82.
[10] Ott E,Grebogi C,Yorde J A.Controlling chaos [J].Phys Revlett,1990,66:1196.
[11]方錦青.非線性系統中混沌的控制與同步及其應用前景[J].物理學進展,1996,16:1.
[12] Shinbrot T,Grebogi C,Ott E,et al.Using small perturbations tocontrol chaos [J].Nature,1993,363:411.
[13]田心.混沌控制及其在生物醫學中應用前景[J].國外醫學? 生物醫學工程分冊,1999,22(5):257.
[14] Schiff S J,Jerger K,Duong D H,et al.Controlling chaos in thebrain [J].Nature,1994,370:615.
篇4
傳統的藝術平面設計教育模式是忽視學生平時的實踐經驗,把學生關在課堂訓練,直到畢業在即的最后一個月,才讓學生走到社會進行短期的實習,在這種實習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根本不適應社會和企業的現狀需求了,原因是長期處在封閉的訓練中,不了解社會,企業的發展狀況,不能及時根據社會企業需要而進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而在國外就非常注重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德國的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更有獨到的一面,把校企合作罷在首要位置;合作方式主要有專題講座課的教學形式和企業實習。所謂專題講座課的教學形式,是由企業提出個案要求,由專業教師提出設計思路,學生以幾人一組的形式就此提出講解與分析,然后向企業方和專業教師闡述,最后由三方共同商量確定個案專題設計及結題方案。由此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解決能力、交際能力及表達能力。同時使學時能及時掌握社會、企業所需的設計潮流動態。德國的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更是注重企業實習,學生到企業實習是實踐教學的主要體現之一。學生到了企業、可以了解到企業工作環境、藝術生產基本技能,參與企業的設計開發的工作,從而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社會能力;這樣,學生到了畢業后就不至于不適應企業現狀而被淘汰,德國的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體系是值得我國起步較晚的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借鑒的。
藝術平面設計是一門實用性學科,藝術平面設計教育培養的學生應該是有實際應用能力,而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不是由學生自己來評定,也不是由教師來評定,而是由社會、企業、客戶來評定。如果學生畢業后到了企業工作而不能給企業解決問題、不能給企業帶來利潤,那么企業將認為該學生缺乏實際應用能力,不適合現狀發展需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的深入,市場竟爭日趨全球化、企業也處在立體化的竟爭狀態。企業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也會更高。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人才市場招聘會上,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標出應聘該職位的人員需有2至3年實際工作經驗,這說明企業對剛走出校園的畢業生缺少實際應用能力的信任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等職業藝術平面設計教育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和調整自己的辦學體系,與企業合作,聯系培養出適應時展的人才。
我國尚處于發展中階段,高等職業藝術平面設計教育也剛剛起步,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腳踏實地探索出適合自己發展的教育體系,萬萬不可照搬國外的教育體系。我想,國內的高等職業藝術平面設計教育走與企業合作的道路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學校應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伙伴,把企業作為第二個學習場所。學生在入學時,首先到企業去,了解企業的環境,了解企業現在及將來所需要的專業技能,這樣,學生就可以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
篇5
作為任何一個建筑項目的機電總承包商,都必須同時具備過硬的專業水準以及足夠的綜合施工經驗。不但要能夠漂亮完成分內專業任務,還要能很好地組織統籌安排其他所有參與機電系統工程安裝的公司有條不紊地進行配合施工工作。特備是做好整個機電系統的規劃以及施工監督很重要。對于整個系統內部的參數設置校核,材料設備的選型優化,各系統管線的流量、流速、溫度的控制,水泵、冷機、風機等設備的選擇參數,安裝的位置,施工的順序,等等方方面面都要進行詳盡的準備性規劃,講具體詳細的任務制定成本,發放到每個參與進來的機電專業公司手中,同時送到土建公司、甲方、監理的手里進行備份。總承包商承擔了機電系統的核心部分,是整個系統中的重中之重,要盡職扮演帶頭人的作用,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晚上并深化所負責專業的深化設計,如各系統管道設備綜合支架體系的設計校核、綜合廊道、設備才呢過、各機房的專業施工詳圖的設計等等。在爭取圓滿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承擔起從承包商的責任,組織指導非承包范圍內的其他專業承包商完成本專業的深化設計,如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深化、消防系統的深化,電路系統的深化,輸氣系統的深化,并組織進行方案審核。總而言之,機電系統的一體化的關鍵在于總承包商的發揮,在統籌討論各專業的設計圖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優化,協調各專業的安裝標高、空間位置,減少系統的交叉放工情況,推進支架公用的問題,提升機電系統的實體美觀性、減少空間占用率。提升建筑的整體實效。
1.施工進行階段
在施工階段,各專業公司包括總承包商根據各自的具體任務,參考相應的圖紙以及詳細進程表,有條不紊地進行施工。因為機電系統的安裝過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技術活,所以僅僅靠前期的準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有必要有總承包商成立一個施工調解組,負責施工期間個的施工監督、調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協調矛盾,同時保持與土建部門的緊密聯系,掌控現場的施工狀況,總領全局,承上啟下,上至土建總包、業主、監理,下至個承包商,施工組。同時定時召開工作總結會議,總結之前工作,要求之后工作。總之,總要有良好的調控能力,控制機電系統的安裝施工過程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
2.施工調試階段
在施工過程中,部分系統完成安裝后,首先先進行這個部分的調試,保證部分系統的運行參數達到要求后在進行;然后在機電系統整體完成安裝后,就要進行整體系統的調試。這些調試都需要總承包商進行組織,嚴格按照施工前的設計方案進行參數對比,保證系統各方面的運行參數達到要求,安全性能得到保障,表面裝飾完成后,方可確認系統完成安裝,可以交付。
篇6
2素質教育背景下免費醫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策略
2.1以典型帶動一般,以精神錘煉意志,熏陶免費醫學生扎根基層意識免費醫學生大多來自欠發達地區或者紅色革命老區,對貧困和前赴后繼、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有深入的了解和濃厚的感情,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展日常教育工作,將這些現實情況和革命精神融入到青年醫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當中,激發免費醫學生愛校愛家的情感,增進他們對基層和農村的感情。同時還可結合年度的“最美鄉村醫生”以及杰出基層校友行醫故事,更有效地促進免費醫學生奠定長期扎根基層的意識。
2.2確立目標,因材施教,提高免費醫學生學習動力免費醫學生的培養工作具有特殊性,作為畢業后要服務扎根基層的他們來說,全科醫生是一個基本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多結合實際病例,在課堂上多對農村和基層多發病、常見病進行分析,使免費醫學生更多了解農村和基層案例病因及準確治療方法。同時,可以通過深入基層實踐,訪貧問苦,送醫送藥,讓免費醫學生明確醫學生的責任,讓他們的學習更有動力。
2.3關心關注學生,強化職業認同,促進免費醫學生自我認同醫療衛生是一個崇高而且成就感很高的行業,也是一門與生命打交道的行業。在日常教育中,高校可以通過相關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等第一課堂開展免費學生教育政策的宣講,還可以通過實習見習等社會實踐和學生活動等第二課堂以及心理咨詢活動增進學生對醫學和免費醫學生教育政策的了解,強化免費醫學生對未來職業和人生發展的信心。
篇7
全面預算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業務預算、資本預算(投資性預算)、籌資預算和財務預算,醫院在對自身業務情況進行充分調查與評估的基礎上編列業務預算,以業務預算為起點,編列相應的資本預算、籌資預算并最終形成財務預算,用以指導醫院日常的經營管理活動,這樣就把醫院自身的發展戰略目標和規劃予以量化,將醫院有限的資源圍繞醫院業務發展這條主線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投放,從而避免以往盲目追求高、新、尖,盲目擴大建設規模的錯誤傾向,提高醫院資源利用率。
3.預算管理是經營管理的一種方法和工具,預算管理不是萬能藥。預算管理必須與其他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結合,同時對預算工作中出現的偏差與疏漏要及時予以糾正,這樣才有利于預算管理發揮出更好的作用。
二、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醫療衛生領域越來越多地應用高科技成果改善診治手段,并且衛生部門所需物資的價格迅速上漲,醫療衛生耗費逐年大幅度上升。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對醫院的補助有減無增,醫院不可避免地被推向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醫院只有通過實行科學的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但在實際工作中,醫院的全面預算管理往往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目前大多數醫院在編制年度預算時,只是財務部門按財政下發預算編制要求,結合上年財務數據按一定增減比例來編,僅僅只算準財政撥款的各個項目,預算與醫院戰略目標聯系不緊密。
第二,只編院級、無科級預算,預算科目不明細且缺乏準確性,缺乏對預算的執行控制和分析評估。部分醫院的財務預算流于形式,預算更多地表現為簡單的計劃與控制,缺乏必要的事前論證和事后評價過程,缺乏對經濟行為的導向作用。
第三,醫院財務預算的編制方法和過程不科學,預算編制基本上是由領導和財務部門依據上年決算數據推算而成,預算編制的內容在實踐中沒有起到應有的控制作用。醫院財務預算對醫院的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缺乏經濟效益分析與評價,使得財務預算的主觀性較大,同時在成本核算、折舊核算方式、財務報表反映的內容上也存在著諸多缺陷。三、完善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策略
1.樹立全面預算管理戰略性地位的理念。全面預算管理是現代醫院戰略管理的重要形式,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可以統一經營理念,明確奮斗目標,激發管理的動力,增強管理的適應能力,確保醫院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可以指導和協助衛生監管部門評價和確定方案、費率和價格,確保向群眾提供高效、低廉的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實現政府機構所要求達到的經營效果,因此,醫院及其監管部門都應通過全面預算管理來規劃醫院的未來發展,提高衛生資源利用效率。
2.建立分層次的全面預算管理組織。醫院可設立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由院長及相關部門主任組成,負責設定和批準醫院及主要部門的預算目標,解決預算編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沖突和分歧,監控預算的實施并在預算期未評價經營效果,并審批預算期內對預算的重大調整。除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外,醫院還需要設置預算專職部門,一般由財務部門承擔,并直接隸屬于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以確保預算機制的有效運行。在所有需要參加預算編制的科室,都應設置預算員,預算員對其所在科室負責,業務則受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及專職預算機構指導。
3.以全面預算為核心優化財務管理組織體系。以在全面預算管理職能組織上設立財務決策中心、會計核算中心、資產配置中心和內部審計中心。財務決策中心負責醫院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經營管理活動效益分析、研究和評價,為醫院最高決策層提供財務決策支持與建議;會計核算中心負責醫院會計核算全面工作,及時準確提供財務報表及報告;資產配置中心負責醫院投資、籌資活動及現有資產的管理工作,保證醫院資產實現高效配置;內部審計中心獨立于其他3個中心,直接接受院長領導,主要負責醫院內部審核、審計監督工作,并對醫院各部門預算進行審計。
4.確立將全面預算管理納入業績考評體系,確保全面預算管理落實到位沒有考核,全面預算管理將變得毫無意義,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目的就是通過預算控制來掌握醫院的發展方向,因此,醫院必須有一套有效的衡量和評價各責任單位業績的制度和方法。且醫院全面預算考核指標應當與衛生部頒發的《醫院管理評價指南》相對接,《醫院管理評價指南》作為政府對醫院的一種導向,無疑將成為醫院的努力方向。
5.導入全面預算管理系統。通過開發導入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實現企業預算管理信息化,實現醫院全面、科學、精細化管理,提高核心競爭力,使醫院管理得到持續的改進,長期穩定發展。借助IT技術,能夠實現全面預算管控、全面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以及設備資產管理,整合醫院系統資源、消除信息孤島,通過智能決策分析幫助醫院分析經營數據挖掘潛力,提升醫院經營管理能力,提高醫務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戴炳坤等:建立與公司治理結構相適應的全面預算管理.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3.05
[2]葉楊:我院預算管理模式改革思路探析.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3.06
[3]趙衛群等:建立高效良性的預算管理體系以促進醫院發展.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05
[4]余廉:零基預算法在醫院預算中的應用.廣西會計,2001.07
[5]陳凱:淺談醫院的預算管理.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0.12
篇8
一、中心擺藥對于加強藥品管理具體作用
隨著中心擺藥工作在各大醫院的實踐與推廣,這一工作的作用與必要性也得到大多數醫療工作者的認可,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達成共識。具體歸納起來,主要可以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有利于減少藥品使用失誤。未推廣中心擺藥之前,各醫院的藥品從倉庫發送到患者手中需要多個環節,中間需要工作人員幾易其手,難免中間會出現紕漏,從而導致藥品使用不當或者失誤。1采用中心擺藥模式之后,藥品的發放由專門的擺藥中心進行管理,減少了中間環節,內部人員也多為專業藥學工作者及具有豐富經驗并懂得藥學原理的專業護士組成,不僅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藥品在傳遞過程中出現失誤,同時也能在藥品的醫囑方面加強監督。
(二)有效減少藥品庫存積壓與流失現象。藥品庫房是藥品存放和供應的主要場所,為了能夠有效、合理利用藥品,避免藥品積壓,實現醫院藥品的有計劃采購與供應,需要及時厘清庫房內各類藥品實用及庫存情況。但在中心擺藥室之前,庫房與各科室內負責醫護工作人員之間的聯系較為分散,不能及時反饋信息,同時各科室部門人員可以直接從藥品庫房取藥,從而難免會發生藥品特備是貴重藥品流失現象。2只有設置中心擺藥室后,取消各科室的藥房等部門,減少藥品庫房與科室之間的聯系距離,實現藥品庫房與擺藥室內專業藥學工作人員之間的科學互動,將庫房藥品積壓與流失現象比例降低。
(三)有利于推動臨床醫學與藥學的領域之間相結合。雖然中心擺藥室出現之前,各科室藥房也有藥學工作者,但是只是簡單發放藥品,本專業知識并沒有得到發揮。建立中心擺藥室后,由其負責全面全院各科室藥品使用,實際上無形之中加強了專業藥學工作者與患者之間的聯系,同時通過各科室醫生在開藥過程中的醫囑等活動實現與藥學工作者的交流。在新藥品推廣與宣傳過程中,中心擺藥室能夠及時得到藥品回饋信息,從而接觸到藥品的不良反應、感染等第一手資料,從而推動臨床醫藥學的進一步發展。
二、當前中心擺藥改進工作
雖然,目前我國各醫院中心擺藥工作已取得眾多管理經驗與成果,在藥品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十分明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心擺藥工作仍存在諸多不足與缺陷,簡單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擺藥過程使藥品的存儲條件發生變化,不僅影響了藥品的質量,同時也為控制藥品的使用期限增加難度。藥品對于環境依賴性較強,特別是對于潮濕的空氣和光較為敏感,擺藥過程中將藥品拆除后置于磨口瓶中,片劑藥品容易變潮,外觀和性能都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另外,擺藥室的藥品種類繁多,拆除包裝后擺放時核對困難增加,容易混淆使用期限,不利于藥品的科學使用,藥效大打折扣。
(二)藥品及器材的污染問題。根據筆者的調查發現,目前部分醫院的中心擺藥室人員為了所謂的節省時間,在擺藥時有時會直接用手接觸藥品,核對師在倒藥時也習慣用手,這種接觸都不可避免地造成藥品污染。同時,部分醫院在擺藥時并沒有采用一次性塑料性口服藥杯,藥匙也沒有做到定期消毒,在工作者與患者之間的多次循環利用后,造成這類器材交叉感染現象。
(三)先進技術與設備沒有得到及時更新與應用。從上世紀80年開始,國外開始引進自動藥品擺放機,隨著這項技術的推廣,給手工單劑量擺藥工作帶來巨大改變,不僅僅大大減輕了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節省了人力,還能從擺藥和倒藥這兩個關鍵環節上減少和杜絕藥品錯誤的發生。雖然機器不能完全保證零失誤,且需要大量成本投入,但是從目前的相關使用情況來看,結合該類機器出現之前的擺藥失誤,成本遠遠小于收益。然而要想科學引進自動藥品擺放機,需要醫院自身已實現病區醫囑的電子錄入和信息傳遞。這就需要諸醫院首先要完善自己的中心擺藥室的電子信息系統,為實現與自動化設備的鏈接做好充分準備。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能具備這一能力的醫院屈指可數,先進技術與設備的引進與推廣仍需要時間。
以上三點僅是目前我國各大醫院中心擺藥工作過程中發現的幾個主要問題,為了更好地推廣中心擺藥模式,發揮其作用,加強醫院的藥品管理工作,就必須要求各大醫院針對自己具體情況進行改進。首先要加強藥品擺放室的藥品管理,針對不同藥品對于環境的不同要求進行不同的擺放與管理,避免混放與藥品使用期限不明問題。其次要加強醫護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技能培訓,特別是針對《藥品管理法》、《護士法》和《醫療事故處理法》的學習,明確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嚴格按照藥品保護的衛生規范,杜絕對藥品的違規操作。同時,為了避免藥品污染和器材的感染,一次性藥品器材的使用要進一步推廣。
篇9
1、企業對檢驗工作不夠重視
通過檢查,我們發現,一些企業的領導只注重產品的銷量和企業的經濟收入,但很少重視產品的真正質量和自己企業檢驗的結果。企業領導認為,產品的生產條件、工藝、人員沒有改變,憑借經驗,產品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應該都是合格的。殊不知,其實我們的檢驗室除了對產品質量出廠把關外,還可以檢驗我們的原輔材料,可以為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以小麥粉為例,GB13355要求的水分值是≤14.0%,也就是說每100g小麥粉中的水分不得超過14g,那么我們把水分分別控制到13.5和14.0(聲明:不會影響產品質量),雖然只相差0.5,但若以20000kg計算,就相差1000kg。等于把1000kg的水當面買,乘以單價,利潤就會相差很多。
2、檢驗人員綜合素質偏低
《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審查通則》6.2 1.規定:企業應具有獨立行使權力的質量檢驗機構和專職檢驗人員,并具有相應檢驗資格和能力。從轄區內食品生產企業檢驗人員的狀況看:目前大專以上只占38%,所學專業與食品檢驗有關的只占27%;難以滿足檢驗工作的需要,能運用法規標準、檢驗結果、提出質量改進意見的檢驗人員更是少之又少。部分食品企業在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時購買了審查細則中要求的檢驗設備,也培訓了檢驗人員,取得對應產品的檢驗資格,現場審查時應付了檢驗考核。但等到生產許可證頒發之后,大多企業并不能做到對自己的產品批批進行檢驗,有的兩三批只檢驗一次,產品已經出廠銷售了,企業并不知道產品的質量狀況是否符合標準要求;甚至有的檢驗室形同虛設,檢測設備上的塵土蒙一層。到企業去檢驗,檢驗室無蒸餾水,做蛋白質、二氧化硫的企業無上下水、檢驗員不會使用高壓滅菌鍋、菌落總數稀釋度錯誤的現象時有發生。
3.檢驗結果及運用不理想。
部分食品企業檢驗人員不到位、獨立性差,出現“檢不了”和“檢而不用”的狀況。甚至任意取消檢驗環節,擅自處置檢驗結果,將不合格產品放行出廠。 還有的企業檢驗人員很少動手做試驗,憑借經驗數據推測檢驗過程數字,有的直接把前面的數據抄到后面的批次產品原始記錄上來,蒙混過關,給產品質量造成很大隱患。
4、檢驗人員數量配置不到位
QS考核細則要求,食品生產企業需獨立配備專職的檢驗人員。而某些中小企業為應對QS考核,臨時聘用兼職檢驗員,但在考核通過后,不再與檢驗人員續約。導致出現有設備無檢驗員,檢驗室形同虛設的情況。對于季節性特征比較明顯的年糕、月餅等生產小企業。通常都不配備專職檢驗員,而是在需要時,臨時聘用兼職檢驗員。因此在任務繁重、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會發生實際未檢、編造記錄、應付了事的情況。
5.缺乏必備檢測能力。
檢查表明,54%以上企業沒有必備檢測儀器設備,食品生產加工質量控制主要依賴個人感官和經驗判斷進行控制,原材料進廠不檢測,食品未經檢驗就出廠銷售,食品質量安全得不到保證。有少數企業雖然擁有檢測儀器,但由于對質量工作重視、認識程度不夠,以及企業內部缺少專業檢驗技術人員,沒有有效開展檢驗檢測,內設檢驗機構形同虛設。
6.政府監管存在真空環節。
政府對食品監管過于注重結果監管,從而忽視了對食品生產、檢驗過程的全方位監管。在監督后處理上還存在重處罰輕幫扶的現象,企業產品質量不穩定,常常因產品不合格被查處,主因是企業內部質量控制,尤其是檢驗環節出問題造成的。間接反映監管部門在深入企業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幫助企業提高管理能力水平尚有欠缺
二、小型食品檢驗室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針對食品生產企業檢驗人員配備不到位、整體素質偏低、從業秩序欠規范、檢驗結果及運用不理想的問題,作為政府監管部門,要嚴格按照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的要求,積極尋求新的工作思路和監管模式,在落實企業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基礎上,找準食品生產企業檢驗人員科學管理與落實出廠檢驗的關鍵點,為根本上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奠定堅實的基礎。
1、精心組織培訓,分類施教,努力提高檢驗人員業務水平。面對各檢驗人員參差不齊的業務水平以及面臨的檢驗知識更新的需要,質監部門應定期為食品生產企業檢驗人員舉辦分類別分層次的教育培訓。一是基礎培訓。以基層局食品安全監管科室和質檢機構派員集中培訓為主要形式,以食品生產企業相關的法律、標準以及檢驗方法等為主要內容,通過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式,使企業檢驗人員基本具備獨立上崗的能力;二是專項培訓。針對食品檢驗方法、標準、試劑不斷更新的現狀,適時對檢驗人員進行檢驗知識更新培訓,提高應對新情況的能力;三是交流培訓。組織檢驗人員對平時檢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將其中的共性問題提請檢驗機構專家進行解答,將平時工作中碰到的業務難題通過交流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在外請專家進行集中交流培訓的同時,基層局應注重從轄區注冊檢驗人員
2.推行檢驗人員報備制度,對檢驗人員統一管理。按照切合實際、嚴謹認真的原則,對區域食品生產企業的檢驗人員數量、文化程度、專業技能、薪酬水平、培訓狀況等進行分類登記,統一納入質監局的管理中。通過該報備制度,監管人員能便捷準確地了解每個食品生產企業檢驗人員的基本情況,進而掌握轄區內檢驗人員隊伍總體素質狀況,為有針對性地管理和監督提供依據。報備制度的另一項顯著作用是積極發揮在冊檢驗人員的能動性,使之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順風耳、千里眼。監管部門通過與檢驗人員進行聯系與溝通,掌握一線檢驗情況。明確檢驗人員在出廠檢驗過程中發現嚴重的食品安全事故或隱患時,應積極履行向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部門報告事故情況的義務。
篇10
所謂全面預算管理是指在預算期內,為實現企業經營戰略目標,對預算期內整個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及相應的財務結果進行全面的計劃和預測,并對實施過程進行監控,將預算目標與實施情況不斷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最大程度的實現企業經營戰略目標,具有全面性、全員性和全程性等特征。
一、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
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揮著如下的作用:
1、利于企業實現經營戰略目標
全面預算管理是對企業所有經營活動的計劃和預測,貫穿于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對企業經營戰略目標進行分解,通過對企業的銷售、生產、分配及籌資等活動確定明確的目標,明確企業各部門的工作目標,對企業各項活動進行分析、控制,指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趨利避險,全面實現經營戰略目標。
2、協調各部門的工作過程
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是將企業總體經營戰略目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的具體過程,使整個企業各部門、各層次以及員工明確各自的工作目標和任務,使各部門員工了解到本部門與企業總體的關系、本部門與其它部門間的關系,從而便能夠自覺地調整好自己的工作,配合其它部門共同完成企業的總目標。
3、提高企業防范風險的能力
在企業運營過程中,受內、外部不可預知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企業面臨財務、運營風險,而全面預算管理將企業各項活動計劃提前定好,特別是預算執行過程中對預算與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對比,及時發現、解決企業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了企業防范風險的能力。
二、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現狀不容樂觀,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突出表現為對全面預算管理編制準備不足、目標不明確、缺乏有效的組織體系保障、預算執行與控制力度不夠、缺乏有效的激勵考評機制等問題。
1、全面預算管理編制準備不足、目標不明確
全面預算管理要求在編制開始前必須進行相關的準備工作,比如企業發展戰略、預算基礎數據的準備等,而多數企業在沒有企業戰略和預算基礎數據的前提下,就開始編制預算,使預算目標并沒有與企業戰略目標相聯系,往往由公司領導拍腦袋決定。
2、全面預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組織體系保障
很多企業雖然按相應要求成立了預算管理委員會,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組織保障,公司高層領導并不實際參與到全面預算管理中,那么對各部門的員工就缺少有效的督促和約束,員工僅僅將預算管理當成例行公事,而不是有效執行,使全面預算管理流于形式。目前,企業的預算主要由財務部門在管理,財務部基本上包攬了所有的預算業務,而其他職能部門很少參與,使職能部門之間相互扯皮,影響全面預算管理的效果。
3、預算執行與控制力度不夠,僅僅起到費用控制的作用
首先,全面預算管理監控分析機制不健全,一些企業只是注重全面預算管理這種管理形式而非實質效果,僅僅是年初編制預算,年底和實際數據進行比較,而未對年度內進行動態性的組織和監控;其次,企業缺少有效的預算調整手段,由于企業外部環境不斷變化,企業很多預算項目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企業很難及時準確實行預算調整;再次,由于除財務部之外的其他職能部門在編制預算時,往往不參與或參與得少,導致預算編制出來了,但各職能部門并不執行預算,除了費用預算外,財務部也未對各責任中心是否執行預算進行相應的控制,因此預算僅僅起到了費用控制的功能。
4、缺乏有效的激勵考評機制
全面預算管理中,執行結果的考評與激勵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而大多企業均未將預算考核分解到具體職能部門,使各職能部門缺少控制費用的意識,容易造成總體支出超標,而公司薪酬激勵往往與預算考核不掛鉤,使預算考核不能做到獎勤、罰懶,直接影響到各部門對預算管理執行的積極性。
三、有效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措施與建議
針對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要有效實施全面預算應從下述五個方面入手:
1、做好基礎數據準備工作,提高預算信息質量
全面預算管理并不是孤立的,應是建立在企業已有的核算體系和歷史數據基礎上,為了使編制的預算能得到順利推行,編制預算所需的各項計劃、標準和業務流程等必須滿足預算管理的要求,才能編制出復核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的預算數據,如:預算編制數據需全面、細致和準確,各類數據之間的關系要明確。
2、設置責、權、利明確的全面預算組織保障體系
責、權、利明確的全面預算組織保障體系是決定全面預算管理效果的關鍵,是保證全面預算管理能有效實施的組織保障,通過對各種預算管理組織形式進行對比,本人認為,企業要采用預算管理委員會制,以預算管理委員會為最高權力機構,由企業總經理為直接領導,若是中小型企業,則以老板作為直接領導,成員由各部門負責人構成,直接推動全面預算在企業內部的開展。換句話講,領導越重視,全面預算管理取得效果越好。
3、樹立全員預算管理的理念,避免僅是財務部在搞預算
全面預算具有全面性、全員性和全程性等特征,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全面預算管理執行的好壞需要全員的參與。只有全員參與了預算的制定,并得到他們的認可和重視,預算管理工作才能順利的推動,也能促使各職能部門積極、有效的配合預算編制、執行、控制和分析工作,避免在企業內部形成僅是財務部在搞預算,漸漸使預算流于形式,進而順利的實現企業的預算目標。在企業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前,應利用企業內部交流平臺、內部網站、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做好宣傳和培訓活動,向企業管理者和管理者灌輸全面預算管理的理論知識及重要性,使每一員工都認識到預算管理是每位員工的事情,保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目標的實現。
4、建立有效的預算控制、分析、激勵機制
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企業應當建立預算過程控制、分析機制,預算管理主管部門定期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和評估,對當期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目標之間存在的差異,均要認真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擬采取的改進措施。
對預算執行結果的考評和激勵是確保全面預算管理有效實施的必要環節,有效的考評和激勵方案可以對員工進行公正的獎懲,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激勵員工共同實現預算目標,確保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的實現。在企業管理過程中,要建立與年終總結相關的考評與獎懲體系,將預算目標責任與單位和個人的經濟利益相掛鉤,尤其是要建立與預算目標實現與否掛鉤的激勵機制,提高企業各部門、各層次人員對預算工作的重視程度,順利實現全面預算管理的目標。
總之,全面預算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具有很大的優勢,雖然很多企業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只要企業通過分析自身問題,充分認清企業問題所在的前提下,公司高層領導重視,樹立全員預算管理的理念,建立有效的控制、分析和獎勵機制,就能夠對這些存在的問題逐步的加以改進,提升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水平,進而改善全面預算管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韋德洪,黃乃寬,池昭梅.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現狀分析與思考[T].企業內部控制與預算管理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中央財經大學編印,2004.
[2]崔樹德.財務治理有效途徑:全面預算管理[J].財會通訊(理財版),2008(1).
[3]劉曉.論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管理觀察,2009(1).
篇11
性病艾滋病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目前控制性病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加強對廣大人群尤其是青少年進行健康教育[1]。世界各國防治艾滋病的經驗表明,在尚無完全有效治愈艾滋病的藥物和免疫疫苗問世的情況下,通過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對該疾病的認識,特別是對青少年進行大范圍的健康教育被公認為是預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2]。為更有效地對在校青少年開展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現對我國學校對青少年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關現狀作一綜述。
1. 學校開展對青少年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目前,中國的性病艾滋病正進入一個快速增長期。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青少年對婚前性行為的認同和發生率逐年升高,國內近年來多次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表明,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生殖健康知識嚴重匱乏,意外妊娠和非婚生育者明顯增加,性病生殖道感染發病人數上升等問題,使青少年成為潛在的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1999年全國性病流行病學分析已發現的艾滋病感染人群中15~29歲的青少年感染者占77.60%[3]。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表明,到2007年底,我國現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70萬人,全人群感染率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約8.5萬人;新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5萬人教育管理論文,因艾滋病死亡約2萬人;而新增加的艾滋病感染者中50%是10-24歲的青少年。因此,處于性活躍階段的青少年已經成為了預防性病艾滋病的重點人群[4]。
隨著青春期性發育的開始,青少年性機能也逐步趨于成熟,心理狀態也發生較大的變化。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就很有可能感染性病艾滋病。原因主要是由于:(1)青少年缺乏必要的性與生殖健康的科學知識、正確態度和相應的防御技能怎么寫論文。(2)中國人的性成熟年齡普遍提前,從而出現性行為開端的低齡化、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增多的趨勢。(3)由于自身條件限制,使其性行為多為隨意性,容易遭受性病艾滋病感染的侵襲。以上原因證實,青春期容易遭受健康危險因素影響生命階段,特別是不安全的性行為和相關生殖健康的結局。因此,開展并加強對青少年人群的性健康教育,預防性病和艾滋病已成為當務之急。
2.學校對青少年開展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概況
我國20世紀90年代開始試行預防性病艾滋病的學校教育。在原國家教委體衛藝司和衛生部疾控司及國際組織的聯合支持下,在全國建立了預防性病艾滋病學校健康教育師資培訓的有關網絡,建立了“預防性病艾滋病學校健康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教育部門要將艾滋病防治和無償獻血知識納入普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教學計劃,落實教學課時,每年有2h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對高校新生發放《艾滋病健康教育處方卡》,深入持久地開展艾滋病防治和無償獻血知識宣傳活動。馬迎華等[5]等對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6924名大學學生的調查顯示,有93.10%大學生贊成在學校開展預防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與其他國家的實踐證明,學校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可顯著提高青少年的性和生殖健康知識水平[6],經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務可有效地降低年輕人性相關的健康危險[7]一致。認為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健康教育的最佳場所,青少年學生則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點對象。總之,健康教育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在預防性病艾滋病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3.學校對青少年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及效果
3.1學校教育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近四分之三的發達國家和60%的發展中國家就已經實施了以學校為基礎的艾滋病干預計劃。將學校健康教育作為最重要的手段和有效策略,并把學校作為國家預防艾滋病的重點。我國在1998年印發的《中國預防艾滋病中長期規劃》提出把預防性病、艾滋病知識納入我國大、中學生的健康教育課,認為在學校預防STD/AIDS健康教育中,校醫肩負著重要責任。學校能確保學生通過正規渠道學習有關性健康、預防性病、艾滋病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使年輕人避免HIV/AIDS感染,減少他們的過分恐懼和偏見,并將他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傳播給家庭、社區及他們的同伴教育管理論文,值得推廣和普及[8,9]。
3.2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經歷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彼此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和技能,并決定自己行為,以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教育形式。目前,同伴教育在青少年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中正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廣泛地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地方法。國外研究顯示,青少年樂意與同伴教育者討論與性病艾滋病相關的話題,尋求有關預防性病艾滋病的相關信息。通過同伴教育后,青少年普遍提高了預防艾滋病、性傳播疾病和安全性行為的知識水平;對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的態度變得比較同情;初次性行為的發生有延遲,安全套的使用率增加[10,11]。同伴教育者起到了榜樣作用。國內研究也顯示,同伴教育是一種青少年樂于接受而又有確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在提高青少年對艾滋病的認識、正確對待艾滋病病人、在自我保護及安全性行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13]。如葉利貞[14]等研究還表明,同伴教育對提高大學生防治性病艾滋病的知識水平效果顯著,對樹立大學生防治性病艾滋病正確態度具有重要影響,對大學生防治艾滋病相關行為的正向轉變具有一定作用。
3.3網絡或錄像教育 網絡或錄像在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信息傳播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宣傳預防和控制艾滋病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特別在信息量急劇增加的今天,網絡易于檢索、信息易于保存、個性化和私密性的優點,網絡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擴展了社會信息的傳播,并為健康教育改善傳播效果提供了極好的渠道怎么寫論文。徐鐘謂[15]等利用網絡(論壇)對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的實踐研究發現,網站的開設與網絡宣傳和咨詢在防治艾滋病宣傳中可以起到獨特而顯著的效果。王左卿等研究結果提示,艾滋病健康教育講座對提高學生的艾滋病知識水平相當有效。講座后大學生相關健康觀念形成率提高,尤其是在對待艾滋病病人的態度上有所改善[16]。
3.4其它健康教育 其它健康教育如采用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師生互動的參與式互動式教學模式[17]。在掌握知識、轉變態度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為形成健康的行為,從根本上預防艾滋病的傳播打下基礎。其中家庭教育、社會參與、電視、報紙、期刊等傳統媒體、出版社、專業咨詢組織和機構等建立健全,使青少年掌握性病艾滋病性病的危害、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等知識,對性病艾滋病的預防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學校開展青少年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建議
學校在開展青少年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育管理論文,但也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應采取:(1)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領導,進一步落實國家及教育部有關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不斷推動青少年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全面開展。(2)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有關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合理化。(3)加強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力度如師資培訓活動等;增加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如網絡教育、家庭教育等。(4)根據有關部門和教育部要求,制定青少年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檢查評估辦法和檢查的量化指標,通過科學評估、加強督促指導、加大獎懲力度等,以引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重視,促使青少年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各項措施的落實。
綜上所述,學校加強對青少年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宣傳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臨性病艾滋病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圍內蔓延,日益增多的趨勢下,對廣大人群特別是青少年如何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如有效地預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是一個新的課題,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Gao Y, Lu ZZ, Shi R, et al. AIDS and sex educationfor young people in China[J]. Repord Fertil Dev,2001,13:729-737.
[2]尹得軍,樊紅光,尹曉靜.健康教育是預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J].中國健康教育,2000,16(1):47-48.
[3]全國性病監測協作組,1999年全國性病流行病學分析,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3:129[4]UN AIDS and WHO. AIDS Epidemic Update[C].December 2003,Geneva:UNAIDSand WHO, 2003.
[5]馬迎華,王超,張冰等,全國高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內容與方式需求調查,中國學校衛生,2006,27(4):300-302
[6]Mccauley AP,SalterC,Klragu K et al.Meeting the needsof young a-dults. Populaton Rep J,1995,41:1
[7]Lou CH,Ding YG & Gao ES.Inpact of sex ang rep 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among highm iddle school students China public Health (in Chinese),2002,18(6) :645
[8]陳虹,孫江平,斯頎,等.深圳市中學生預防性病艾滋病干預措施評價[J].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4):242
[9]何小靜,尹鐵芳.某大學新生預防性病/艾滋病相關知識、態度、行為及知識來源調查[J].預防醫學論壇,2006,12(4):401-404
[10]Ozcebe H, Akin L, Aslan D. A peer educationexample on HIV/AIDS at a high school in Ankara [J]. Turk J Pediatr,2004,46(1):54-9.
[11]Caron F, Godin G, Otis J, Lambert LD.Evaluation of a theoretically based AIDS/STD peer education program on postponingsexual inter course and on condom use among adolescents attending high school[J].Health EducRes,2004,19(2):185-97.
[12]梁升祿,陸春,龍少康,等.艾滋病預防青年同伴教育及其效果[J].現代預防醫學 2007,34 (20):3920-3924
[13]黃紅,葉秀霞,蔡泳.福建省三明市高中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評價[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 15(2):128-130
[14]葉利貞,徐秀芝.師范類大學生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04,25(4):450-452.
[15]徐鐘謂,項珍,利用網絡(論壇)對艾滋病防治知識和VCT宣傳的實踐研究,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8,14(5):76-77
[16]王左卿,王樹山,王秀巖.大學生艾滋病知識現狀與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5):345-348
篇12
整個社會正在興起一場信息化的浪潮,信息技術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它的影響已深入到企業的全過程。不僅影響企業的技術,也影響企業的管理,作為企業運行的核心—生產管理系統受到社會信息化的影響越來越大。
一、企業生產管理信息化的的推動作用
1、生產過程趨向全面自動化
工業時代的動力機械工具不會自動調節和控制,缺乏靈活性,不能處理偶然性事件,因此需要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發揮“神經系統”的作用,彌補動力機器的缺點。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推進,電子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自動控制技得到迅速發展,當前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工具體系(見圖1)新增加了操縱與控制系統,成為智能化的生產工具。它們能夠在生產者的控制下通過感測系統獲取勞動對象的信息,通過通信網絡傳遞信息,通過智能系統處理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再生”與勞動對象打交道的策略信息,再通過通信網絡把策略信息傳遞給控制系統,后者按照策略信息的指引調節和改變勞動對象的運動狀態,達到改變勞動對象的目的,完成生產勞動的過程。在這種生產過程中,自動化的操縱與控制系統克服了機械化的缺點,能進行自動控制和調節,并能處理各種隨機事件,使勞動者開始從直接的生產過程中退出來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從處于生產第一線的車間轉移到對控制系統發出指令的控制室和操縱臺,從直接的生產過程轉入間接的控制和操作,使生產真正達到了自動化。
2、生產過程趨向柔性化
生產中使用的靈活的制造系統,在電腦的指揮下,可以通過自動控制和調節隨時改變機器的行為模式。從而改變產品的款式,根據不同的需要生產不同型號的產品。人們把這種生產稱為柔性生產。當前,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推進,電子工業、汽車工業、飛機工業領域已經開始廣泛應用這種靈活制造系統,工業時代盛行的標準化的剛性生產方式正在被靈活的柔性生產方式所取代。其優點是既能節約成本,又可以靈活及時地滿足市場上多樣化的需求。
3、生產活動趨向“分散化”
在機械化、工業化的大生產中,生產同一種產品的各種功能的機器必須集中在一起,這樣可以縮短生產過程的空間距離,節約中間產品的傳遞成本和時間,機器的集中決定了勞動力的集中,機器對勞動力的吸收和需要程度決定了勞動力的集中規模。大工廠、大企業、大城市都是這種集中型生產方式的產物。集中可以有效的利用各種生產要素,收到規模效益,但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就會造成各種弊端,比如廢氣、廢水、廢物的過度集中,地區間勞動力需求的不平衡等。
企業信息化的推進和智能化的生產機器的應用,為抑制不斷集中的發展趨勢提供了可能,主要原因就在于信息科技的大發展使機器的體積不斷縮小,使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勞動力的數量不斷減少。這樣,當代企業在勞動力的數量上、廠房機器所占據的空間規模上都比傳統的制造業要小。生產管理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使企業間的生產協作變的更加順暢,受空間的影響將越來越小,減少企業“扎堆”現象。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個人擁有計算機和計算機進入家庭,使得人們可以在家里從事和完成本來必須到企業或工廠的車間、辦公室才能從事的和完成的工作。
總之,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制造業出現了一系列新的技術和新的生產方式。在管理信息系統(MIS)的基礎上,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CAD/CAM),建立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在開發決策支持系統(DSS)的基礎上,通過人機對話實施計劃與控制,從物料資源規劃(MRP)發展到制造資源規劃(MRPⅡ)和企業資源規劃(ERP);在生產和營銷上,有集開發、生產和實物分銷于一體的適時生產(JIT),有不斷消除浪費的精良生產,也有供應鏈管理中的快速響應和敏捷制造,以及通過網絡協調設計與生產的并行工程、虛擬企業和電子商務等。
二、生產管理信息化過程中的問題
1、信息意識方面
在制造業生產信息化的過程中,生產基層由于有自動化的基礎,所以對生產一線KPI和信息標示認識深刻,反而車間管理層面的信息意識由于信息應用的斷層而顯得信息驅動能力不足、數據決策能力薄弱。
信息意識的一致性是影響生產信息化順利進行的重要人文因素。企業全員對“生產數據如何沉淀為信息,信息如何精煉為情報”認識越為統一,圖2中三個區域的重疊面積越大。
(l)個人關心的信息:個性化的報告,分析結果,指標等。
(2)驅動生產日常運行的信息:生產信息、設備信息、產品信息、供應鏈信息等。
(3)驅動企業領先的情報:競爭KPI、成本領先優勢情報、技術領先優勢情報、行業最佳實踐等。教育員工等待信息的輸入已經無法滿足解決現代制造中數據多、信息有、知識少、商業情報生成慢的矛盾。
2、信息能力方面
現代的信息能力不只體現在獲取信息的能力,而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創新信息的能力、表達信息的能力、發揮信息作用的能力、信息協作意識與能力、信息免疫能力同樣都非常重要。對生產運作管理人員而言,獲得信息已經沒有任何問題。挑戰是如何關聯商業要素,并利用信息加速決策,提升各項管理水平。
3、信息責任方面
舉個例子,操作員修改原始生產數據從而掩蓋操作錯誤。生產管理人員修改原始生產數據從而得到更好生產性能評價;質量管理人員拷貝歷史質量數據從而減少工作量;管理層修
改原始數據使得企業生產看起來更加符合環保安全生產的要求;或者通過修改統計模型博得更多投資者的青睞。我們既然認識信息對企業責任的重要性,就應該實行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在追求和形成信息的過程中參與有誠信的團隊合作。
4、信息化目標方面
生產信息化,尤其是制造業生產信息化的核心目標是建立解決生產能力與客戶要求的主要矛盾的手段。在IndustryWeek制造業調查后發現“在給生產運行帶來有的所有挑戰中,客戶的要求和成本的增加名列前茅。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工作的連續改善和效率提升已經不再是可選方案,而是參與競爭的必備能力。”
通過建立以下為核心的生產信息化目標,才能建立參與競爭必備能力。生產建模:建立產品模型,建立工廠模型,建立生產事件模型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建立工序模型。通過這些模型建立設備變量,連接控制系統激活數字化工廠。生產執行:詳細計劃、排程及變更、批次執行、批次分析、批次跟蹤等。性能分析:根據控制系統數據自動更新產品在生產線上的變化和移動;手自動從控制系統的數據捕獲生產信息、消耗信息、質量信息、質量失控報警、OEE、生產灰色區域判別、停機跟蹤等、連續計算等。其他信息系統整合:與其他系統如ERP的數據和信息的整合。
三、面向生產管理信息化的人才培養創新
1、現代生產運作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現階段我國制造業生產運作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高等教育培養方式。這種方式由高校開設工商管理專業,以培養生產運作管理人才。培養的人才理論功底扎實,學習能力強,但缺乏實踐經驗,并且理論容易脫離實際,畢業后無法馬上從事制造業生產運作管理崗位的工作。
②各類培訓咨詢機構開設培訓班的培養方式。這類模式是由專門的從事人力資源咨詢培訓的公司開設培訓班來培養生產運作管理人才。這種方式專門針對制造業某個領域的生產運作管理人才組織培訓,培訓的內容注重實用性和針對性,且培訓方式靈活、程序簡單,故可以迅速培養大批生產運作管理人才。
但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往往由于培訓周期短而使得理論功底不夠扎實,更關鍵的是各地培訓機構魚龍混雜,水平不一,無法對其培訓質量進行控制,培訓的內容也各不相同,培養出的人才良莠不齊,也嚴重阻礙了各地生產運作管理人才的交流。
③企業內部培養方式。一些有實力和眼光的企業通過定期對其生產運作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得生產運作管理人員能夠掌握最新的生產運作管理知識和技巧,從而提升企業的運營實力。像海爾公司的海爾大學、摩托羅拉公司的摩托羅拉大學等一些著名公司的培訓機構,都定期對其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另外也有一些企業與高校合作對其管理人員進行委托培養。這種培養方式對于企業生產運作管理人員素質的提高很有益處。
鑒于以上三種模式的不足,我們認為,加強學校、產業、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整合各方資源,優化辦學體制與機制,建立國家教育培養體系、企業培訓、中介機構培訓、地方政府培訓相結合的生產運作管理人才綜合培養體系,是培養制造業發展所急需的復合型生產運作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徑。
2、現代生產運作管理人才培養知識體系的創新
現代制造業人才培養必須依據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使得從關鍵技能工到工廠廠長都有一套不同生產崗位應該掌握的知識理念和方法工具。制造業通用生產管理能力國際培訓課程暨國際生產管理師培訓課程體系(IMMP)就是一套系統的制造業人才發展的培養體系,它將生產管理人員知識結構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為生產經營活動的總體管理:包括生產活動的基礎知識;生產活動的計劃與控制;生產活動的評價進程方法;生產活動的問題解決;第二層為中間環節制造與采購管理,包括制造活動的基礎知識;制造活動的計劃與控制;制造活動的進程方法;制造活動的問題解決;第三層為工作崗位的管理,包括工作崗位的基礎知識;工作崗位的計劃與控制;工作崗位的進程方法;工作崗位的問題解決;第四層為基本作業指導與自我管理,包括生產活動的一般常識;正確作業的進程方法;作業評價的基礎知識;作業問題的改進方法。
IMMP課程體系涉及到制造業的各個環節,包括:一個理念(價值最大化),兩個流程(生產對象的流程、生產主體的流程),三個步驟(計劃、控制、評價),三個環節(設計、規劃、制造),四項作業(加工、檢驗、搬運、倉庫),四種職能(生產、銷售、財務、人事),五個要素(人、機、料、法、環)和五個目標(質量、數量、交貨期、成本、安全)。我們相信,隨著IMMP課程體系在我國的推廣,以及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生產管理理論的研究和相關培訓標準的運用,將會有效地解決生產管理信息化條件下生產運作管理人才的培養問題。
參考文獻
[1]隋志華.一汽模具生產管理信息化實踐[J].航空制造技術,2010(7)
篇13
再看一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7%增加到14%所用的時間,美國經歷了68年,而中國只需要27年。
面對一個龐大的老年人口群體,必須重視并研究“健康老齡化”問題。
1987年5月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將這一問題列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保健綱要》;1990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把健康老齡化作為一個戰略目標。從此,一個真正重視老年健康,并使老年健康能得以持續發展的全球性綱領形成。因此,可以說提出并逐漸實現這一目標,是維護老年健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如何理解“健康老齡化”
曾任中國老年學會會長的鄔滄萍教授有一段精辟的論述。他指出健康老齡化有6個要點。
健康老齡化的目標是老年人口群體大多數健康長壽,體現在健康預期壽命的提高。健康老齡化著眼點是群體的健康長壽,而不能僅滿足于個別人的高壽記錄。但群體的健康長壽是以個人的健康長壽為基礎的,因而,創造條件保證大多數老年人均達到健康長壽時,群體的健康長壽才能得以實現。
健康老齡化不僅體現為壽命的長度,更重要的是壽命質量的提高,老年人口健康壽命的質量是有客觀標準的,是可以量化的。歐洲老年學會主席戴爾指出,這一標準包括:減少由衰老帶來的疾病,使急、慢性病得到治療和康復,盡量減少長期患病和需要人長期護理的時間,延長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時間,增加老年人獨立的時間,減少老年人受歧視的時間等。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壽命提高得很快,但生命質量不夠高。一是老年期死亡率比發達國家高;二是進入老年期后,存活時間短,或者說,老年人的更替較快;三是進入老年后的17年左右余壽中,預期的健康壽命只占1/3左右。
人類老齡結構向老齡化轉變,一方面要求有相應的“健康轉變”來適應;另一方面,要求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到社會、經濟和文化諸方面。
這里所指的“健康轉變”,實際上是指“第一次健康轉變”和“第二次健康轉變”。前者旨在使死亡率下降,這可以通過提高公共衛生水平,改變不衛生習慣,降低嬰幼兒死亡率,對兒童推行計劃免疫,消毒殺蟲以及使用抗生素等措施來保證。
而“第二次健康轉變”,則指解決已存活到老年的龐大人口,如何延緩衰老的保健問題。此外,人口老齡化客觀上要求把健康涵義的外延延伸到社會、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即我們平時常說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過程,要從個體和群體增齡的過程中,認識老年人群健康狀況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及發展趨勢。老年期的健康狀況,其實是嬰幼兒、青少年和成人后各階段所有制約健康的因素,最綜合、最集中和最終的表現。要歷史地、全面地認識老年人的健康,它與所有人的福利都聯系著。
健康老齡化是人類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而提出的一項戰略目標和對策,它是建筑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上的。由于人口老齡化正在或者已經成為現實,大量的老年人口向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問題,這就自覺、不自覺地促進了老化生理學、老化心理學、老年醫學與社會老年學的研究以及生物工程學的發展。健康老齡化是同每個老年人、同各行各業都有關系的一項全民性保健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民長期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實現。
實現“健康老齡化”是全社會的責任
由于老齡化是一個過程,要實現健康老齡化就必須從青、中年開始,就應重視老年性疾病發病前期的病因預防。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一級預防”。
對已進入老年的人群,要及時做好對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控制疾病的發展。這就是所謂“二級預防”。
對已患病的老年人,為了防致殘、防惡化,盡快促進康復,必須做好“三級預防”工作。
健康老齡化是人類的永恒主題。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是全民健康狀況的最終和最集中體現,也是最客觀的檢驗尺度。今天老年人的健康,是其中青年時期健康的積累。今天中青年乃至青少年、兒童的健康也就是明天的老年人健康的未來。
因此,必須從全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待老齡化。而且全社會都要來關心、支持老齡人口的健康化。
健康和壽命,60%取決于自己
貫徹“預防為主”,是全球疾病控制的戰略思想。
為保護和促進人類健康,對病因明確疾病的預防,應是最重要的,因為絕大多數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病因,都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那么,減少和改正這種生活方式,就是預防這些疾病的最好辦法。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結果提示:個人的健康和壽命有60%取決于自己,15%取決于遺傳,10%取決于社會因素,8%取決于醫療條件,7%取決于氣候的影響。
由于健康受諸多因素影響,科學家就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的關系:
健康狀況=函數(環境+醫療保健+個人生物學因素+生活方式)
公式中的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醫療保健包括預防、治療、康復和自我保健等;個人生物學因素包括機體生理、遺傳因素等;生活方式包括飲食、活動、睡眠、娛樂、社交及有無不良嗜好行為(如吸煙、酗酒、性亂、藥物依賴等)。
從上述公式的內容看,有些因素是個人不可控制的(如環境因素、個人生物學因素等) ;而個人的生活方式,則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這一因素對健康狀況的好壞起到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