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母親都應浚閱讀這本書,這是孩子對你的要求!
為什么寡母的孩子特別容易成大才?為什么雙胞胎的孩子成才率特別低?為什么妻生的孩子比妾生的要得多?為什么并不出色的父祖突然涌現出許多杰出的后代?為什么先天后天俱佳的神童成大才者寡?為什么先天不足的早產兒、小樣兒能夠后來居上成就大業……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這是民族對你的要求!
為什么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會有百家爭鳴的人才鼎盛?為什么文藝復興時的意大利會像夏雨后的蘑菇涌現出了一大批的藝術巨匠?為什么曾經作為殖民地的美國能一躍而起稱雄世界?為什么人口數只同我國上海的猶太人其天才卻多如繁星?為什么僅相當于中國一個中等省份的韓國就連體育也讓我們驚出一身冷汗……
每一個關心人類命運的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這是未來對你的要求!
為什么說人類社會的剝削是對母親勞動的剝削?為什么說母親要像服兵役一樣服三年母役?為什么說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是女性成才的一種特殊形式?為什么說母親的工作應該是帶薪的工作?為什么說母親的勞動決不亞于英雄的創造?為什么說婦聯組織應該是一個民族未來的“總統府”……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
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當代中國影響的原創著作之一。
作者簡介:
王東華,男,1963年6月生,安徽省蕪湖市人。《發現母親文庫》主編,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其研究當代大學生的教育專著《新大學人》(40萬字),為'93深圳(中國)文稿公開競價首部成交著作。其致力人類文化啟蒙的另一教育專著《發現母親》(80萬字),1999年一經推出,即在社會產生廣泛影響,并獲第14屆中國圖書獎。其主編及編著的《我們是這樣教育孩子的》、《超薄學習》,2001年及2003年分別被選作為全國婦聯“世紀父母讀書活動”和“學習型家庭讀書活動”用書。由于其在母親教育研究及普及方面的突出成績,2000年被全國婦聯授予“助西愛心大使”稱號,2001年入選《中國青年》“可能影響21世紀中國的100位青年人物”。
自序 愿天下人共讀之
及時章 一句話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
一句話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
我的生活故事
親生后母現象與留守兒童
重釋夏斐事件
再也不能讓這類悲劇重演了
第二章 三千年里的母親危機
摒棄母職的做法并不是制度造成的
中國傳統里的母教元素
五四讓女人成了社會的大玩偶
重評中國母親史
“”是中國母教的一個典型切片
現代中國已很少家庭教育可
偽劣產品的本質在于偽劣母親
第三章 是什么造就了偉大的人物
第三只眼睛看天才
我的一點早教體會
中國歷史上有著輝煌的早期教育傳統
是什么造就了偉大的人物
讓我們千百倍地把童年重視起來
第四章 誰在揮霍孩子們的童年
是先天還是后天
是超常還是正常
是天然還是自然
是晚成還是早成
是先衰還是遲衰
是短壽還是長壽
第五章 讓靈魂追上成長的腳步
人的成長三棱錐說
智力商數:天才都是神童
意志商數:天才都是斗士
品德商數:天才都是圣徒
氣概商數:天才就是天才
第六章 我們的教育犯了大錯誤
道德教育失誤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人類教育的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要高度重視潛教育:習育和化育
我對情商等的看法
第七章 母親是孩子的總設計師
母親是一種更高貴的性別
母親是孩子的總設計師
母親比女人也比男人更偉大
第八章 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早逝現象”的背后是什么
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跋 向使命證明自己
后記 所有的感謝都會銘記心里
一句話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
1986年底,我在上海交大雙學位班開始準備畢業論文。其時尼采熱剛剛在大學校園里興起,他的“超人”學說一時間贏得了無數青年學子們的青睞,我也是這其中的發燒友之一。想到1980年代以來一直不衰的“人性”話題,于是我決定寫一篇《人性的批判》,一來可以作為一種學業任務交付,二來也想好好澄清自己的一些迷惑。
順著這條思路,我的思維就慢慢地集中到了“超人”的體現者“天才”身上了。因為在其時的我看來,“天才”既是人性個性發展中最完善的一部分人——他們的特質與才具是常人所不具有的,他們指示著人類發展的方向;同時又是人性共性發展中所最能顯示出其不完善的一部分人——他們的缺點正是某種大眾的痼疾,以至于連這些高度自覺的天才也無法掙脫!
因此研究天才不僅具有較大的啟發性,同時也具有較大的指導性。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我開始了對“天才”的研究,我這些年所做的工作其實都可以看成是這種思想的延續。
確定了目標之后,我開始捕捉一切有關“天才”“超人”“英雄”“圣杰”之類的信息。凡是這方面的書籍、文章我都摘錄、復印,于是一本一本地檢索這方面的資料,《早期教育與天才》這本書就是這個時候從圖書館的書架上被翻看到的——由于有“天才”二字,我就順便借了想看看作者對于“天才”是如何定義及認識的,以作自己寫作時的批判和參考之用。
沒想到晚上躺在宿舍里—翻,我的人生也隨之翻開了新的一頁。
這是一本極為傳神的早期教育著作,作者——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寫得不像我們的教育書籍那樣呆板,他通過一個個父親、母親教育自己孩子的具體事例,將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斷和可行性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具有極強的可讀性與震撼力。
我的心慢慢地被它抓住了,接著被它綁架了,呼吸不出來,一種從未有過的巨大興奮被攪動、壓抑在心底!
當我一口氣將這本薄薄的小冊子讀到,竟然看到了“中國”兩個字——這是一本日本人編寫的歐美人育子的經驗集,我始終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看,就像走在異鄉的土地上一樣——竟然碰到了自己的同胞,那種喜悅是無法表達的,這就是下面斯特娜夫人的那一段話。
中國是最早開設學校的國家,盡管如此,他們的文明落后了。這是由于他們沒有認識到婦女教育的必要。過去,中國人認為婦女不應受教育,因此,中國大多數婦女是文盲,也不進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親教育的國民決不能成為偉大的國民。
本來是“他鄉遇故知”,現在卻成了“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我的心一下子跌入了深谷!
由于該書的巨大震撼力,由于我們現實與之對照形成的巨大反差,也由于自己的經驗被全部激活起來,從讀完這段話時起,我就被俘虜了,吞沒了。我知道我已經將自己全部交給了這一事業,我知道我不需要再去尋找了。我的心靈已經在這里剃度為僧了,我的生命已經在這里歃血為盟了!從此我的生命為它而歌而舞,而笑而泣,而怒而喜,而醉而癡!它為我的靈魂開光了,它讓我的靈魂受洗了!在此之前我還不過是一支放在抽屜角落里躺著的蠟柱,還不過是一瓶倒在床底下落滿塵灰的油盞,還不過是一個放在掉了漆色合不上門扇的柜櫥上的燈座,它給了我火焰讓我成了蠟燭,成了油燈,成了電盞!我的生活從此有了目標,有了光亮,有了色彩,有了宗教!
我感到有一種生命打開我沉重的軀殼,鉆進了我的靈魂,我的肉體為它而張開了,而鮮活了,而奔騰了!
我理解了靈魂的不滅,我理解了死亡的超度……
總之,我新生了,我有福了,因為我獲得了屬于我自己同時也是屬于我們這個世界的精神自我!
一直到現在,我以為我都是以這種嶄新的形式而活著。我覺得母親、孩子、教育是我須臾不可離開的所在。
也正是從這時起,我開始了我的教育探索!
我的生活故事
木村久一的這本書之所以如此強烈地震撼了我,是因為它深深地撥動了我的生活經歷,它將我的那些已經沉入人生底層的經驗又一次激活,從而讓我又一次走回過去的自己。
我出生在三年自然災害后的1963年,這是中國人口出生率較高的一年,剛剛從大災之后走出的中國人重新充滿了活力。我是家中的及時個孩子,也是及時個孫子與外孫。不僅如此,我出生的這24小時正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民間有五月五日午時出生的孩子大吉大貴的說法,雖說我非午時,但畢竟也有兩個“五”字。另外還有一點也挺有意思,那就是如果按農歷算,我同外祖父是同24小時生日,而如果按陽歷算,又同母親同24小時生日……
這里對自己的出生多加筆墨,決非其他用意,而是想以此證明我父母在我出生時的喜悅之情!
遺憾的是,在我出生后半年,母親因為患病需要到外地住院治療,無奈之中我便像那時很多孩子所曾經歷過的那樣,被寄養在外祖父家里,而且一養便是十年。
十年后,當我重新回到父母身邊時,迎接我的再也不是1960年代初的那種喜悅景象了。這時父親作為“走資派”被打倒,家里的氣氛比全國的氣氛還沉悶。父母的工資還是同我出生時一樣,但這時卻要養活包括我在內的三個男孩子,生活水平降至低。陡然增加了我這樣一個費衣費鞋只會吃飯不會做事的“飯桶”,不僅經濟更顯緊張,而且原有的家庭秩序也被打亂了。
由于生活習慣相距較大,我無法能夠立即入家隨俗。更糟糕的是,我在外公外婆的寵愛乃至溺愛下,養成了類似當今獨生子女們所特有的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不僅不能看護下面的弟弟,而且還經常發生爭斗,即使是面對父母也難改過去任性的壞習慣。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我被父親“打服”了的那一次:父親邊打我邊聲辯,聲辯的結果是被認為冒犯尊嚴后的更加殘酷的毆打,毆打的結果是更加大聲的聲辯……
從此之后,我就在心靈深處對抗起這個家,對抗起父母,直至最終成為一個冷眼不語的甘地主義者!家——對我來說決不是暖巢,決不是避風的港灣,而是地獄——一個令我恐懼的地獄!家的外面永遠是美麗的,離家越遠,這種美麗越是動人!
隨著年歲的增長,這種敵對不僅沒有消除,相反更加激烈。我從一個無法無天的“孩子王”淪為家庭的出氣筒,告別了我那短暫而美麗的玫瑰色的童年,開始了對于家,對于父母,對于生死的思索。我考大學最強烈的動因不是別的,而是要遠遠地離開這個家!
我恨透了這個家,恨透了我的父母,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這種發泄的途徑,而這本書正好恰逢其時地疏通了我被仇恨和痛苦淤積了的心靈,讓我找到了一個理解這個世界理解這個社會的窗口,找到了一個理解自己人生理解自己成長的顧問,也找到了一個理解他人理解人類不幸根源的望塔!
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今天我已不再像過去那樣理解這種不幸了。我的父母都是非常善良的公民,他們的黨齡加起來都已一個世紀了,他們并不是有意要去傷害我這個兒子,只是他們當時無法去正確面對一個已分離了十年的各方面都與他們想象迥然不同的兒子,他們當時面對我的痛苦其實決不亞于我面對他們的那種痛苦。這種痛苦其實是雙方的,只不過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影響更加深刻些罷了!
隨著我對這個問題研究的深入,我越來越理解他們當時做法的必然,越來越理解他們是無辜的,因為我們人類的歷史直到今天都還是一個不知如何去做父母的歷史,都還是一個不讓人去做父母的歷史,更何況是在那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了!
盡管我最終理解了我的父母,理解了那個時代,但是我個人的理解并不等于整個社會都已理解,我個人的拯救并不等于整個類似的不幸都已得到拯救,我個人的諒解也并不等于整個歷史都已獲得諒解!
類似這樣的悲劇即使是在今天仍然還在整個社會令人痛心地大量復演、繼續、發生,而這就是我今天之所以拼出力量來做這件事的緣由!
親生后母現象與留守兒童
一些朋友看到我“拼出力量來做這件事”,也許會感到不可理解,認為是不是小題大作了。
我理解這些朋友的想法。這種人生苦痛是不曾經歷者所難以想象的,就連馬丁 路德的研究者都認為他對其父母的憎恨是過分的,是事后過于豐富的想象,認為他幼年時挨的那點打罵在那個時代根本算不上什么,更何況沒有此感受的這些朋友了。
但是我要一千萬次地重復:這種苦痛絕非是平常的,也絕非是可以容忍的,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不僅是殘酷的,而且還常常是毀滅性的。
我的身邊曾發生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悲劇。
一對眾口稱譽的醫生夫婦,對寄養返歸的兒子再也無法建立親子感情,于是毒打成了孩子的家庭作業,稍不如意,氣都出在這個可憐的孩子身上。孩子受不了這樣的虐待,便偷了錢和糧票想逃回愛他的奶奶家,途中被發現送回后,父母不僅沒有反思這么小的孩子為什么能夠拿出這么大的勇氣要回到奶奶身邊,相反卻認為這還了得,一陣更加殘酷的毒打將孩子徹底地“打服”了,也讓孩子對這個家徹底地絕望了!
一個原本聰明可愛的孩子在家得不到溫暖,只能到社會上去尋找,很自然地同那些野孩子交上了朋友,也很自然地有了小偷小摸的壞行為,下鄉做知青時也就常干一些偷雞摸狗的事——不過也僅此而已,但這一切無疑更加重了父母對他的厭惡感。
知青返城后,他被安排在他父母任廠醫的工廠里,除了工資由父母代領外,連家都不讓他住,而只能住在離家很近的單身宿舍。到了結婚年齡自然也得不到任何的關心,既沒有多少零用錢,也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加之自己的劣跡,談了幾個女朋友都吹了……
事情到此仍很平常,日子仍然像往常一樣平淡地過去,可積壓在父母與孩子心里的怨恨都在接近極限。
終于有24小時,終于因為某一件事情,這種仇恨爆發了,他趁父母不在家時(他始終懼怕他的父親),發瘋似的將家里的所有東兩砸了一個稀巴爛,然后喝下農藥自殺!在被送到廠醫院搶救過來后,其父卻用藥欲置其于死地……再次被搶救過來后,醫院加強了對其父的防范,可怎么能夠防范得了在這里任職的其父呢!
同樣不勝折磨的其父下定了的決心,他趁護士不在的間隙用手術刀切斷了自己孩子的股動脈,據說當時鮮血直濺到了天花板上,連搶救都來不及!
其父在跳樓自殺時被同事緊緊抱住,他一面掙扎一面哭喊道:讓我去死吧,我養了這么個不爭氣的兒子,還有什么臉活在世上,我對不起社會,我殺了他是為民除害……
那個時候還沒有什么法制觀念,由于他的父母為人非常好,連年都是先進工作者,再加上他的兒子確有劣跡,給他父親判了幾年徒刑緩期執行!
這個事件如果不是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我想我是不會相信的。事實上我讀木村久一這本書時想起的還不是我自己,而是這個可憐的小哥哥。木村久一的書是一根火苗,這個可憐的小哥哥的身世是一根串在我的人生經歷上的燭芯,我的敏感與責任正是在它的燃燒之下才被最終喚起的!
重釋夏斐事件
或許有人會說:可能是你少年時的創痛太深,你才如此過分糾纏乃至夸大這類事件對于人生與社會的影響,而現實生活中這并不是個什么太大的問題呀!
現象也許正如這些朋友所感受到的那樣,但現象下面所掩蓋的本質并不常常與其一致。事實上相當多數乃至絕大多數的人生悲劇背后都有一個不正常的親子關系,只不過人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夏斐事件就是如此。
夏斐是一個很好的孩子,他聰明文靜,學習成績,一直是學校的“三好”學生,任中隊長和學習委員。從上學開始,他的語文、算術成績一直在95分以上,名列全班及時。就是三年級第二學期開始引進內地高難試卷,夏斐的分數雖然下降了,但在班里仍然名列前茅。
夏斐是個好孩子,那么夏母呢?夏母該是個惡毒的壞女人吧?
事實與人們想象的恰恰相反,我以為就是按照一個比較嚴格的標準,夏母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的母親。
為了夏斐上學,夏母不惜辭去每月180多元收入的臨時工,從一個煤礦搬到鎮上居住。
為了孩子學習,她這個初中畢業的母親當起了孩子的老師,小夏斐是在家中由母親教完了一年級的全部課程后跳級去讀二年級的。就是上學后,夏斐所學的課程也都是由母親先在家里預習、講解一遍才去聽講的,對孩子的輔導她從不厭煩也從不馬虎。
至于吃穿方面,她更是沒怠慢過孩子:小夏斐不愛吃面食,她就一日三餐給他做米飯;小夏斐愛吃水果,雖然很貴,她也總是三斤兩斤地買來給孩子一人吃,自己卻舍不得吃一口。她從不讓孩子干任何家務活,只希望他學習。
即使是在孩子被毒打身亡后,夏母選擇的仍然是以“自殺”這一極端慘烈的方式來表示一個母親對自己獨生兒子萬劫不復的歉疚……
但是,這樣一個“的母親”在對待自己這樣一個“的獨生子”時,卻實在表現得太殘酷了。例如孩子偶爾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或者做錯了題、練習本不整潔、考試成績低了、出去玩一玩等,都會成為她毒打孩子的原因。
1987年10月期中考試,由于題多量大,孩子成績沒有達到夏母規定的標準,夏母把他的腿都打腫了。上不了學,夏母就用自行車接送。夏斐的腿疼得邁不過教室的門坎,只能讓同學們攙扶著才能進去;手腫得不能看書,只能用舌頭一頁頁舔著翻……
夏母對孩子的一次毒打是1987年12月21日,當時期末考試小夏斐語文成績是79分,算術是82分,都未達到夏母規定的標準。這次考試引進長沙的試卷,全班38人中,只有13人兩門課全部及格,夏斐的成績在班里還是名列前茅的,但孩子還是從以往的教訓中預感到一場“暴風雨”的到來,于是及時次下定決心向母親撒謊,說語文考了97.5分,算術98分(孩子被逼說謊)。母親揭穿了謊言,接著是3個半小時的巴掌、拳頭、竹棍、木板、木銼的毒打。
書內容很豐富,對于一個有8歲孩子的母親來說,已經看得太晚了!
看了這本書后發現做一名母親真不容易,好母親就入一本好書
很好的書,要做母親的女人一定要看,母親關系著整個社會的進步!
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教導我們怎么去學做一位母親,基本是一口氣看完的,被里面的理論深深吸引,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大家有空不妨也看一下
我是一位全職母親,有時候會覺得迷失自己,在這種書中學到了很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幫助自己認識自己。總之,我覺得它帶給我的是一種力量,一種堅持的力量。
瀏覽完全文,我覺得這本書主要講了父母親(尤其是母親)親自育兒的重要性。那些生了孩子就想推給老人或者別人帶的媽媽們應該看看。
這本也不記得有沒有收到了,好像也沒,明天去看看
真是后悔當班十五六年了才買。不過, 這本書可以給我的女兒早早地備著,希望在她的手里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母親對一個孩子乃至國家的前途都是非常重要的,推薦母親看,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懷孕時看了這本書,覺得母親實在太重要了,孩子將來會怎么樣和母親有很大關系
該書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作為母親在孩子的一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人格魅力的形成要靠母親的引導,以及母親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看后會受到啟發!
一直以來就覺得“母親“對于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乃至一個社會都有至高無上的作用,翻開只看了一點就好像找到了共鳴,應該普及。
發現母親(精華本)予助西愛心大使稱號,年入S選《中國青年》可能影響世紀中國的位青年人物。簡
發現母親(精華本)了第二章 三千年里的母O親危機摒棄母職的做法并不是制度造成的中國傳
以為是教怎樣做母親的,沒想到是關于探討母親理論的激憤之言。人民社的,排版也不怎么好
有個簡單的例子,舉了日本人母親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感覺內容不如想象中的好,很多的例子是負面的,更多的講的是成功母親和孩子的故事,但沒有講母親怎樣才能更好的把孩子教育的更好的方法.
母親真偉大!中國的教育真的得從不是母親時就開始學習做母親!
購書過程很滿意,由于自己下單時沒注意,點了個平郵,結果運了15天,建議買家今后注意!完了著急就給當當客服發了電子郵件,沒想到人家還專門打電話幫我解決,很感動。結果第二天書就到了,包裝、書都很好!非常滿意當當!
如何做好母親?很多初為人母的女人,不懂得如何跟孩子溝通,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跟自己的寶寶做親子互動,其實母親的使命很重要,怎么樣把寶寶塑造成什么樣的人,相信可以在本書中找到奧秘......
這本書,雖然字數不多,但是卻是一個思想和意識的轉變之作,在現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留守兒童、全職工作的女性、唯學習成績至上的氛圍中,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陪伴孩子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從小看大,三歲至老,或許能讓我們對母親和教育有新的反思
如何做好母親?很多初為人母的女人,不懂得如何跟孩子溝通,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跟自己的寶寶做親子互動,其實母親的使命很重要,怎么樣把寶寶塑造成什么樣的人,相信可以在本書中找到一些答案......
偉人的母親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偉大的母親!母親教育迫在眉捷,母親的素質決定了子女的前途、社會的發展。王東華先生的這一研究成果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我們一起行動,普及母親教育,為民族的發展做一份應有的貢獻吧!
學會做母親,可以先看這本書,因為母親的手是推動世界前進的手,母親的智慧是最能影響孩子未來的,所以,學會做一個合格的母親,要先從自己的舉手投足做起
發現母親(精華S本)所所G長F,研究員。其研究當代大學生的教育專著《新大學人》(萬字),為深圳(中國)優秀文稿公開競價首部成父母讀書活動6和學習型2家庭讀書活動用書。由于其在母親教育研究及普及方面的突出成績,年被全國婦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