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喚醒你與孩子內在的無限可能:來自第四道大師的教育寶典圖書
人氣:28

喚醒你與孩子內在的無限可能:來自第四道大師的教育寶典

這本書是以第四道的理論為基礎寫出的青少年兒童教育類書籍,作者納塔莉在書中指出,言傳不如身教,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老師和家長對自己進行再教育的過程。她還在書中鼓勵讀者摒棄對社會上主流教育思想的盲目跟隨,...
  • 所屬分類:圖書 >親子/家教>家教理論  
  • 作者:[[格魯吉亞]][納塔莉·迪·薩爾斯曼·迪·埃蒂耶旺] 著,[孫霖]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8082219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10
  • 印刷時間:2014-10-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以第四道的理論為基礎寫出的青少年兒童教育類書籍,作者納塔莉在書中指出,言傳不如身教,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老師和家長對自己進行再教育的過程。她還在書中鼓勵讀者摒棄對社會上主流教育思想的盲目跟隨,進行自我反思,想清楚自己的人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想要帶給孩子的是什么,并把有意識的反思帶入教育過程。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不僅是一本具有深刻理論基礎的書籍,更為讀者列舉出了應對各種實際問題時所應采取的具體步驟,讓人容易理解,也容易實操。其實,如果把書中提到孩子的地方替換為我們自己的內在小孩,這本書也可以說是一本大人實現自我療愈自我教育的身心靈成長書籍。

編輯推薦

一部以靈性成長體系為基礎的教育寶典

一套第四道大師實踐中打造的教育方法

一條自我療愈以及自我成長的獨特途徑

作者簡介

[格魯吉亞]納塔莉·迪·薩爾斯曼·迪·埃蒂耶旺

1919年出生于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在瑞士和法國接受教育,1950年在委內瑞拉定居。教育家、譯者、記者、畫家。她在南美洲多個國家建立了學校,幫助老師與家長理解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的真正意義,喚醒人們對我們存在的意義的關注,為教育者提供的指導。

目錄

中譯本序言/001

英譯本序言/006

給讀者的信/009

及時章 當今的教育面臨的狀況/001

及時節 當今的世界/003

第二節 當今的父母/005

第三節 當今的孩子/008

第二章 一種新式的教育理念/011

及時節 教育意味著什么?/013

第二節 教與學/014

第三節 面對新式教育理念的老師/017

第三章 對身心腦的教育/021

及時節 對心靈的教育/023

第二節 對頭腦的教育/030

第四章 靈性與良心的教育/035

及時節 兒童與宗教/037

第二節 發展良心/039

第三節 受苦對發展良心的作用/042

第五章 新式教育理念的一些基本原則/045

及時節 愛是教育的核心/047

第二節 發展注意力/050

第三節 培養意志力/054

第四節 樂于付出努力/056

第五節 熱愛工作/059

第六節 非競爭性的教育/062

第七節 勇于探索/064

第八節 尊重/067

第九節 信任/070

第十節 責任感/073

第十一節 約束與自由/075

第十二節 紀律/078

第十三節 懲罰/082

第十四節 為生活做好準備/085

第六章 用新式教育理念解決實際問題/087

及時節 現代生活帶來的一些問題/089

第二節 根植于性格中的一些問題/096

第七章 性教育/117

及時節 性——一個世界性的問題/119

第二節 性教育的現狀/120

第三節 性——讓大人頭疼的問題/121

第四節 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122

第五節 同性戀/125

第六節 手淫/127

在線預覽

及時章 當今的教育面臨的狀況

及時節 當今的世界

當今的世界是一個沒有節制的世界,一個充滿焦慮的世界, 一個負面事物泛濫的世界,任何東西都無法不被沾染。在這個世界中,性、恐懼、暴力以及對權力和財富的貪欲統治著人們的生 活。我們只要檢視一下自己每天的生活內容,就能發現其中沾染 的負面事物,可能我們的腳剛跨出家門,負面事物就撲面而來。 鄰居家的孩子、路上的司機、公司里的老板——所有這些人都想要把他們的壞情緒發泄到其他的人或東西上。在我們每天看到的 新聞中,也幾乎難以找到正面的主題。一切都與戰爭、暴亂、犯 罪、腐敗、拜金、性和弱勢群體的遭遇有關。人們的觀點、見解,乃至對未來的展望都是負面的——負面心態不是別的,就是對自己的一種否定。這個過程以自我否定開始,從這種感受出發,進而去徹底否定一切。這種否定會以各種形式出現——從暴 怒到自憐。我們所做的一切幾乎都處在負面事物形成的陰影里,被它所覆蓋、所包裹。從我們個人本身到我們做出的反應,再到事件,以及它們發生的環境,全都是如此。

這個時代的第二個特征是暴力,它像雪崩一樣把我們吞沒。 它開始在山頂時還是很小的,隨后越滾越大,速度也越來越快,橫掃遇到的一切人、房屋、城市和國家。我們的生活環境以及我們所受教育中的缺陷會讓暴力在我們的內在滋長,變得越來越強 大,直到占據主導地位,乃至幾乎全部的空間。

這個時代的第三個特征是放縱,它會帶來一個沒有節制、沒有界限的世界。人們會喪失對與錯的評判能力,這會給人類帶來 巨大的危險。

這個時代的第四個特征是物質主義,對金錢、物質和權力的貪欲主導著我們的價值觀。一個人、一個個體的"重要性"或"價值"取決于他的財產、他的消費能力或者他炫耀出的權力。于是,生命被看作一場對快樂的追尋,沒有快樂,生命就一文不值。正是這種對快樂的追尋以及用金錢購買快樂的方式統治著我們的生活,于是任何獲取金錢的方式都能夠被合理化。犯罪的產生與猖獗正是有賴于這樣的社會基礎。

這個時代的第五個特征是性的泛濫,人們以很糟糕的方式去接觸和理解性,使它在生活中占據了一個不恰當的位置。人們對于性有著矛盾的態度,在追求它的同時又鄙視和排斥它。

在這個混亂、矛盾、緊張而又過于結構化的社會中,人們想當然地認為父母——這些自己本身還不夠成熟,還需要更多閱歷的人——會知道如何教育他們的子女,并且能夠把他們教育好。而事實上,這項任務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

第二節 當今的父母

在當今的世界中,維系一個家已經成為一種對承受力的真正考驗。家長們,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被迫通過工作來賺到足夠的錢,以便承擔起在經濟上應負的責任。因此,當今的父母已經成為孩子的供給者,而非教育者。他們帶著無力感在一個充滿壓力與沖突的世界中摸爬滾打了24小時回到家中時,他們能夠帶回什么?疲乏、緊張以及各種讓內心緊繃的問題。這只會在家中制造出恐懼、擔憂以及不安的氣氛。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們會找一些托詞把自己的角色從教育者變為供給者,從而忽視孩子對關注的需求,然而他們的托詞根本無助于填補這種忽視給孩子帶來的空虛感。

孩子在面對這種關注的缺乏時,會感受到一種愛的缺失,他們會有種被遺棄的感覺,并且以各種方式做出反應:消極避世、攻擊和各種上癮癥。為了彌補和緩解內心深深的罪咎感,父母們會給孩子購買大量的玩具和禮物,試圖以此來表達他們對孩子的關心。

有些父母從小被他們的父母以縱容或是壓制的方法進行教育,而他們在自己身上看不到任何正面的教育成果,于是他們在教育子女時就會自動地選擇與他們父母相反的教育方法。然而以這樣的方式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只會帶來負面的結果。

還有些父母所受的教育并沒有什么鮮明的色彩,他們因而無法依據自己的體驗來做出選擇。于是,他們會因缺乏參照標準而不知所措,在進行任何嘗試之前就已經放棄學習。這種放棄會導致他們陷入自己的想象或主觀愿望里,而不愿去面對孩子的真實狀況或是孩子的老師告訴他們的狀況。他們會排斥老師所說的東西,甚至在很多時候為了緩解自己內心的罪咎感而袒護孩子,不愿去支持孩子的老師。這是非常有害的。

另外一些父母自己對教育孩子沒有信心,所以,他們不是重復自己小時候的教育模式,就是去應用現有的教育模式,而這兩

者都很難帶來良好的效果。上述這些狀況都可能會讓父母逃避對孩子的教育而把興趣點轉移到與內在生活無關的外部事情上:賺錢、尋求快樂、名聲和地位。他們的孩子會因此覺得父母對他不感興趣,而其實這些父母是很愛孩子的。但孩子會通過疏遠父母的方式來回應父母表面上對他的忽視。父母于是會感到更加無能為力,感到局面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掌控。對他們來說,任何想要改正和避免問題的嘗試似乎都為時已晚。

另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就是父母之間的關系。太多的父母都有著很糟糕的關系。每一方都因為自己的不快而指責對方。這種相互指責會給孩子留下這樣的印象:"別人都欠我的,而我誰的都不欠"或者"我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家庭中的問題、與孩子不良的關系以及每天所要面對的充滿敵意的負面世界,這些因素都會導致一個人逃離自己,逃離自己 內在那種充滿指責、罪咎感和無力感的生活。來自外在世界的要求和強迫會不斷地讓一個人面對自身的局限,他會因此試圖逃避自身的現實,在酒精、放縱的以及任何能夠讓他喘息片刻的東西中尋求慰藉。要面對這個現實,一個人需要對自己的了解、 關愛,以及對家人、伴侶和孩子的愛。

現今,這個社會提供給人類的一切似乎都是在讓人把注意力投注在外在的事物上,從而導致了人們對內在生活的忽視。除非這種情況有所改變,除非人們把一部分注意力的方向扭轉向內在,并達到一種內在和外在的平衡,否則一切將會變得越來越糟。人并非不愿意走進自己的內在世界,人類都有著一種深切的渴望,想要自我提升,想要與更高等的力量——上帝或是以其他名字命名的同一種力量——建立起連接。但是他并沒有受到相關的教育,他不會以自我覺察的方式為基礎對自己的本質進行一種靈性的探尋。他發現自己面對著一個太過復雜和困難的謎團,在毫無基礎的情況下他根本就無法破解它。于是,他這種深切的渴望就會被扭曲,轉向了其他的方向。

第三節 當今的孩子

孩子就像一塊海綿,在這個世界中吸收著各種混雜、負面和令人迷惑的東西,同時又在抗拒著它們。他并沒有做好進入這個世界的準備,也不愿意接受它。如果大人沒有給他品質更好的東西,沒有持續地為他指明正確的方向,也沒有給他足夠的關愛與關注,那么,孩子還有什么選擇余呢?

孩子會感受到無邊無際的孤獨。家中父母的缺席以及靈性價值觀的缺乏會讓他變得空虛、麻木,缺少對這個世界的尊重。父母之間不良的關系會讓孩子無法相信愛,因為他在身邊看不到愛,愛的種子也沒有被播撒在他的心田。由于不知道愛是什么,感受不到愛,他的心中也就沒有愛,因而也無法給予愛。

很多父母不知道他們應該直接地、有意識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孩子因而也無法保質保量地從父母那里接收到他們所需的關心。而這種關心正是孩子在建立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時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其實父母們能夠發覺到某種缺失,但他們用一些更容易提供的外在慰藉品替代了每天關心孩子所要付出的努力, 他們覺得只要出去把這些東西買回來給孩子就萬事大吉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現在的孩子和青少年會從電視、朋友、煙酒、網絡或游戲等東西上尋求安慰,表現得不是很被動就是很叛逆。他們試圖通過尋找刺激來逃避現實。他們發現他們的朋友和他們一樣,有著同樣的匱乏感,所以大家在一起時會感到安全和舒服。這樣在一起的一群人都還不成熟,他們既不了解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也不了解生活意味著什么,他們只會逼迫同伴們去模仿他們在電影或電視里看到的東西,而這些節目通常根本沒什么教育意義。他們還會互相模仿彼此的態度,創造出一種負面、被動、甚至有時是暴力的模式或行為。這會催生一些團伙或是另類的團體,這些團體排斥社會,反對他們周遭的世界,包括一切代表著、管理和紀律的東西。孩子和青少年另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就是看電視。然而電視中那些受歡迎的節目的主要內容就是以正邪之戰為幌子所呈現的暴力。即使是那些所謂的教育節目里,很多時候也充滿了攻擊性和恐懼。卡通片會以很狡猾的方式呈現暴力,在片中"好人"會暴打"壞人",或者至少也會以一種傷害性的方式去取笑"壞人"。在片子里,如果你是一個好人,即使殺死壞人也不會受到 懲罰。

總的來說,現有的一些宣揚人類精神或道德方面價值觀的兒童節目品質很差,內容的智商也低得驚人。在生活的環境里得不到任何積極影響的孩子很容易走向厭世 自閉的狀態,從任何讓他上癮的東西上、從逃避一切責任的心態和行為中去尋找慰藉。在所有這些行為背后,在他內心深處,是

一種巨大的不安全感,而他只能以這些消極的方式來對抗這個他既不信任也不尊重的世界。

所有上述的狀況都源自一種基本的缺失:愛的缺失。

而我們要如何學習給予愛呢?我們可以主動地把我們的注意力全然投注在孩子身上,每天這樣做幾次。這種對孩子持續的直接關注,或者說愛,對于教育孩子以及表達我們對他的情感來說是必要的。他需要身體上的親密接觸,需要被擁抱,而同時我們也需要觸動他的心靈,讓他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關心和愛。這樣他就能夠持續地對我們敞開心扉,更好地接受我們的建議和指導。

在我們的學校中,老師們會受到訓練,發展出一種更為細致的注意力,自由地表達對學生的關心和一些正面的情感。當孩子們接收到這種情感,會將它吸收、存儲并自由地表達出去——這 樣他們就學會了接收和給予愛。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有種被接納、被尊重和被愛的感受。通過吸收這些正面的情感,孩子對自己也會有同樣的情感,他會不帶任何虛榮心和自我主義地接納、尊重和愛自己。他會在內在發展出安全感和自信心,并將這些品質投射到與他人的關系中去,從而在人際交往中開創一系列全新的可能性。負面的事物將會對他失去吸引力,他將不再需要對自己或他人采取攻擊性的或是排斥的態度。

第二章 一種新式的教育理念

及時節 教育意味著什么?

如果我們問自己:教育意味著什么,或者說它應該意味著什么,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這樣的問題:生命是什么,或者生命應該是什么樣子?

如果我們讓自己依據所有可以親身體驗到的東西來作答,我們會說在我們的生命里有思想、情感和行動這三個部分。它們分別是頭腦、心靈和身體的產物。這些部分的狀態以及它們之間活動的協調性決定了一個人的素質水平,即他自我實現的程度和所能做出貢獻的層次。

而現在的教育幾乎致力于對頭腦的培養。人們過度地尊崇所謂的智力或才智,忽略了心靈和身體。委內瑞拉獨立運動領袖西蒙·玻利瓦爾(Simon Bolivar)曾經說過:"缺乏整體性的才干是一種禍害。"正是這種失衡的教育讓我們在學校或是家中都只會進行理論上的教導。這些教導只會進入孩子的大腦,孩子會聆聽和記錄,但他無法理解,因為他的身體和心靈并未參與進來——所以這些教導并沒有被孩子吸收。我們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并沒有顧及他的心靈和身體,并沒有顧及他的整體性。我們只顧著講道理而忽略了孩子,以至于這些道理的重要性已經超越了孩子本身。如果一種教育只是聚焦于孩子身體、心靈和頭腦這三個部分中的一個或兩個部分,那么它將會把一個不完整的人交付給社會。各部分之間的不協調會讓一個人無法充分地發揮他的潛能。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這些部分的整合程度以及運作起來的協調程度都取決于一個人所接受的教育。因此,教育必須致力于以一種整合和平衡的方式去發展一個人的身體、心靈和頭腦。

第二節 教與學

喬治·倫納德(George B. Leonard)在他的著作《教育與狂喜》(Education & Ecstasy)中講道:"學習就是改變"。然而,這種改變只有在學習者吸收和理解了所學的東西時才會發生。基于死記硬背的學習過程不會帶來理解,因而也不會產生改變。

在提到美國的學校時,喬治先生強調道:"學校所進行的教學將身體的感覺與情感和思想割裂開來,將一個人與現實、快樂和當下分離開來……現行教育的基本體系一直未曾改變。現在,就像是在文藝復興時期一樣,老師依然是站在或坐在教室中,以言語-理性的方式將一些事實和技巧呈現給學生……而學習意味著學習者與周遭環境的互動,學習的效果與這種互動的頻率、豐富程度和強度是密切相關的。"

我們常說的高分低能指的就是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在理論上或抽象的層面上熟練掌握所學知識并應付考試,但卻缺乏把它們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一種純理性的教學方式不會激發學生真正的興趣,它會給很多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他們會想辦法"開小差兒",在班級里"混日子",或是自欺欺人地采用各種手段以最小的努力通過考試。

上述的這種教育剝奪了孩子在學習和理解過程中的樂趣,因 而也剝奪了孩子發展全部潛力的可能性。我們必須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來教育孩子。 要想孩子的身體強壯健康,就必須去鍛煉和加強他的肌肉。同樣的,如果我們希望他具有內在的力量,就必須去鍛煉他的注意力和意志力。如果他沒有受到相關的鍛煉,如果我們沒有對他提出超越他舒適區的要求,他將不會有意愿去付出努力,不會有意愿去面對他的人生功課、他的弱點以及他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孩子需要一個方向。他沒有提出這樣的需求,他的頭腦也不理解他自身這樣的需求,但他的內在確實需要一個方向,他會以某種方式將這種感受表達出來。如果老師無法承擔起為孩子指出方向的責任,任何外在或內在的事件都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把他引上錯誤的道路。老師需要非常清楚自己要把孩子帶往哪個方向,以及該如何激發孩子對這個方向的興趣。

孩子必須接受教育。他無法靠自己、靠耳濡目染來學習。有些人相信孩子本來的狀態就已經是的了,不需要讓他做出任何改變,隨著孩子長大,他自然會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這種信念將孩子面前的老師置于一種被動的角色,而孩子其實根本不確定到底什么才是對他有益的。他還沒有生活過,沒有受過苦,沒有為理解生命付出過代價。但老師是有經驗的,這正是他站在這個位置上的原因,他需要給孩子一個方向,并幫助他獲得所需的理解。

無論老師想教什么,直接而活潑的教學方式總是的選擇。比如,在學習與動物有關的內容時,只要有條件,就應該把相關的動物帶到課堂里來,或者也可以把孩子帶到動物生活的地方去,讓他們能夠觸摸、觀察和感受動物,并且與它們玩耍。這樣,他們的學習就不再是理論性的紙上談兵,而是一種從實際生活中得來的難忘體驗。這樣的教學方式還有可能讓孩子學會熱愛動物和大自然。

這種直接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習植物也同樣適用——孩子應該去親自體驗播種和培育的工作。看到植物的生長會讓孩子直接接觸到創造性活動本身,這會提升孩子的敏感度,讓他體驗到一個活生生的世界。這樣做還可以讓他感受到與大地的連接,這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難以獲得的體驗。在水泥和柏油構成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與大自然沒有連接,他們沒有根(你甚至可以說他們的根被拔了起來)——現在的年輕人承受的很多不幸都是源于此。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syf1213**的評論:

第四道系列的都值得買來一讀再讀

2015-12-10 11:45:3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值得一讀

2015-12-26 10:29:2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滿意

2016-01-13 16:02:1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收到書本,打開一看,真是好極了,全新正版

2016-02-03 11:14: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棒喲,封面包裝精美

2016-02-05 10:45: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值得推薦

2016-03-14 10:20:39
來自玫瑰的**的評論:

很好的書,喜歡,心靈的雞湯。

2016-09-10 09:31:27
來自彬彬有**的評論:

2016-11-04 08:33:06
來自沫兒427**的評論:

還木有看,感覺不錯。

2016-11-11 07:36: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

2016-12-12 14:52:15
來自風***2(**的評論:

真的很不錯。

2016-12-26 13:14:0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喚醒你與孩子內在的無限可能:來自第四道大師的教育寶典 這本書有問題一打開就是17頁

2017-01-09 08:57:1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第四道大師的教育寶典,慢慢細細的品味閱讀

2017-02-23 16:26:4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經典就是經典孩子很喜歡

2017-03-07 21:05:5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直在看,學習中

2017-03-23 13:01:33
來自李***5(**的評論:

書很好,很有啟發。

2017-05-17 13:01:4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次買了好多書還沒看呢,下次來評

2017-06-09 13:05:0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2017-06-16 18:17:43
來自d***m(**的評論:

整體感覺不錯

2017-06-22 09:55:5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第四道的東西都想了解

2017-06-24 10:21:1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

2017-07-07 15:32: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不好意思買的書多了,評價的時候疏漏了,非常好的書。

2017-07-08 01:26: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10分 極力推薦

2017-09-12 10:38:5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搞活動時買的,當當贊

2017-11-03 13:15: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有見解的書。家里有孩子的可參考一下這本書

2015-01-30 17:22:0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是因為是五折的書就給盜版嗎,一下買了十六本書,就兩本正版

2017-02-11 21:45:1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嗯 很不錯的一本書 雖然我沒有打算有個孩子 但這本書可以自助 找到自己小時候的一些東西 我感覺對我來說很棒的一本書

2016-12-07 19:47:28
來自小***(**的評論:

文化要靠傳承,所以對下一代的教育方法的探討是永遠無止境的。

2017-05-18 15:11:5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贡市| 临清市| 图片| 颍上县| 新野县| 监利县| 中超| 余庆县| 南陵县| 海丰县| 景宁| 鄢陵县| 西丰县| 武功县| 德保县| 峡江县| 贡觉县| 健康| 婺源县| 龙口市| 分宜县| 潞西市| 淮南市| 民县| 蒙山县| 鄂州市| 英山县| 永州市| 印江| 囊谦县| 民勤县| 克什克腾旗| 凯里市| 兖州市| 罗源县| 永登县| 井研县| 昆山市| 新野县| 永德县|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