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依照影響第二語言習得效率和最終效果的“方法”“年齡”“母語”和“語言環境”等幾個關鍵因素展開,步步緊扣“有沒有好的外語學習方法”“會不會錯過語言關鍵期”“能否像學母語一樣學外語”“能否在家中創造英語小環境”這些中國父母最關心的少兒英語熱門話題,介紹了跟每一個話題相關的專業研究內容,再結合大家身邊的實例進行具體解讀,入木三分。書中集中剖析了諸如“興趣”“輸入”“糾錯”“背誦”和“英語拼讀法”(phonics)等目前在中國受到廣泛關注的具體操作環節,分析了中國父母普遍存在的操作誤區,為讀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建議。
全書還采用了來自韓祎博士、李岑老師、櫻桃老師和李麗華老師的四篇特約專稿,結合他們的一線實踐經驗,從不同的視角來印證書中介紹的科學觀點。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應用語言學博士,首次將專業與中國國情相結合,針對中國孩子解決外語學習困惑!
把握家長關心的英語學習重點,如“語境”“起跑線”“phonics”等熱點話題,以全新的視角解讀少兒英語啟蒙!
以扎實的學科知識為背景,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結合自身經歷和一線外語教師的教學經驗,層層揭露少兒英語學習真相,讓人不忍釋卷!
王青,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專業碩士、應用語言學博士。具有二十多年第二語言教學和在國內的高校產業、英語培訓機構、夏令營以及美國加州大學、美國留學和游學等教育相關的行政和經營管理經驗。現旅居美國洛杉磯,積極參與兒子小學和學區的各項教育活動,擔任包括學校“英語學習者委員會”主席在內的多項公益性職務。
序 以知識武裝自己,用理智面對挑戰 / 1
前言 別讓英語成為育兒路上的“嗎啡” / 1
及時章 中國孩子,你并不靠英語吃“國際飯”
及時節 孩子學外語的最終目標是什么? / 002
第二節 建立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灘頭陣地 / 006
第三節 中國孩子英語線路圖:七年之癢的五部曲 / 012
第四節 中國孩子,你并不靠英語吃“國際飯” / 017
第二章 哈佛博士想去賣藥:天下有沒有“好的”外語教學法?
及時節 哈佛博士想去賣藥:天下有沒有“好的”外語教學法? / 024
第二節 我們應該了解多少外語教學法? / 028
第三節 從英文adapt和adopt這兩個詞看對外語教學法的處理 / 034
第四節 國外的第二語言習得領域在研究什么? / 039
特約專稿:“神奇”的英語教學法? / 044
第三章 少兒英語學習:不經驗豐富,真的會輸在“起跑線”上嗎?
及時節 第二語言學習,到底有沒有“窗口期”? / 050
第二節 外語學習的“關鍵期”是怎么被渲染出來的? / 055
第三節 孩子從小學外語較大的益處是什么? / 059
第四節 孩子從小學外語會有弊端嗎? / 065
第五節 應該怎樣應對不同年齡段的外語起步 / 069
特約專稿:李岑老師談英語零基礎孩子直接進入原版書閱讀 / 076
第四章 能像學母語一樣學外語嗎:什么是外語學習的及時利器?
及時節 母語、外語和第二語言 / 082
第二節 小海歸和小歸海:在國內把英語學到接近母語的水平現實嗎? / 086
第三節 啟蒙和掃盲:這些方法在外語學習里也適用嗎? / 090
第四節 外語學習進程需要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嗎? / 094
第五節 母語:人類習得第二語言的及時利器 / 099
第六節 引進的英文繪本和分級讀物真正的作用是什么? / 104
第五章 學校、社會英語環境不好,能在家創造一個雙語環境嗎?
及時節 兒子來美前我教他多少英語? / 112
第二節 不吃火雞學不好英語:脫離語境的語言有多難學? / 118
第三節 創造出來的家庭雙語環境,利大還是弊大? / 124
第四節 外教能解決中國孩子多少問題? / 128
第五節 國際學校:飄零的文化孤島 / 132
第六節 原版閱讀:中國還有一個真實外語語境的存在! / 137
第六章 孩子學英語,父母們還應該從哪些技術環節“武裝”自己?
及時節 孩子學英語興趣最重要嗎? / 144
第二節 “加大輸入”的自我麻痹:“嗎啡”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 148
第三節 孩子聽懂了多少英語? / 153
第四節 父母英語不好,能教孩子嗎? / 157
第五節 應該糾正孩子英語里的錯誤嗎? / 162
第六節 少兒英語學習中是否要回避母語? / 166
第七節 背誦是中國孩子有效的學習方法嗎? / 171
特約專稿:學前孩子的英語學習為什么會停滯? / 175
第七章 Phonics和中國孩子的英語
及時節 Phonics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182
第二節 中國孩子該學phonics還是音標? / 186
第三節 “見詞能讀,聽詞能寫”的宣傳為什么能在中國走紅? / 193
第四節 Phonics和中國孩子的英文閱讀 / 197
第五節 美國孩子就不怕例外嗎:Phonics到底要學多少條規則? / 202
第六節 Phonics和中國孩子的英語 / 207
特約專稿:英語學習教材雜談 / 212
結束語 高考改革破冰之后,中國孩子的英語應走向何方? / 217
附錄:主要外語教學法一覽表 / 220
后記 美國頂尖大學的語言學博士是怎樣煉成的? / 222
及時節 哈佛博士想去賣藥:天下有沒有“好的”外語教學法?
第二語言,不論是學還是教,沒有所謂的“”方法,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任何一個方法只能適合某一個群體的學習者的某一個學習階段。
二十多年前我遠涉重洋到了美國的UCLA攻讀應用語言學的博士學位。出國前,我在國內從事第二語言的教學,當時一方面苦惱于面對的教學方法閉塞而且落后,另一方面糾結于自己連一門第二語言都不過關,還天天在那兒教別人怎么學這樣一個矛盾,所以當有幸被專業排名全美及時的UCLA應用語言學系錄取以后,我真是雄心勃勃,一心想去學到好、的第二語言教學方法。
我在校時候的系主任在領域內也是個鼎鼎大名的人物,是哈佛大學畢業的教育學博士。他年輕時選的專業是俄語,雄心壯志,認為在那個美蘇爭霸的年代,如果能夠同時精通英語和俄語就可以走遍天下了,是個很有想法的人。后來因為做和平軍志愿者去了中東,他在那里的工作是教英語,發現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國后就在第二語言教學方面繼續深造了。有一個學期他給我們上一門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課,某24小時,他一走進課堂就做了一個“鄭重宣言”:“我想去賣藥!”
他想賣什么藥呢?他說,好有個“動詞藥”,多少錢一盒,再有個“名詞藥”、“發音藥”、“語法藥”等,反正一個語言學習者想學多少第二語言,就來買多少藥好了,藥到病除,豈不是皆大歡喜!
是什么事情刺激了他跑來說這么一通?原來,在來上課之前,他在辦公室里接到一個電話,來電話的人是一名律師,情緒非常激動,說自己在學韓語,可是兩三年了就是學不出來,于是打電話來尋求學習第二語言的好辦法:“你們是UCLA,你們的專業是美國最著名的,我就專門查到系主任的電話,你一定有辦法,請告訴我好的辦法!”
是呀,這個好的辦法不正是我不遠萬里跑來想學的東西嗎?而且當時課堂里在座的同學起碼有一大半也是抱著這個目的來的。
系主任接著說在電話里問了對方都試過了什么方法,對方回答說是上了各種課、試過不同的教材和軟件、請過家教、找了韓裔的女朋友、半年前賣掉了房子把家搬到韓國城去了……
系主任說:“真是佩服您的這股勁頭,但我能告訴您的就是,學習第二語言不存在‘好’的辦法。您自己就是好的證據!請想一下,周圍學習第二語言的人,大概都會有上了不少課、學了不少教材的經歷,可是有幾個能夠找到說那門語言的女朋友,又有幾個能夠下得了決心賣房子搬家呢?您都做到這樣了,還不能到達學習的目標,哪里還能有更好的辦法呢?”
敏于思考的系主任于是坐在辦公室里想這個事,怎么才能好呢?就是能有一批“動詞藥”、“名詞藥”,吃了就靈,那就一定是好了。他還給了我們一個“專業的告誡”:好我們能夠率先研究出這些藥,獲得專利,這樣就可以一輩子衣食無憂,不然如果別人拿了專利,全世界買得起的人吃了就都學會第二語言了,我們語言教育這個行業的飯碗就要消失了。
這可不是一個孤立的案例,尋求“好的”外語學習方法是我們領域里最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因為專業的性和影響力,美國各級政府特別是加州政府,在需要做一些跟教育決策相關的研究和教師培訓時,往往會立即想到我們系。一些其他國家的政府和機構也會慕名派員前來交流和接受培訓,比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社科院就跟我們有一個聯合培訓項目,留下了很多與中國學生學英語有關的研究成果。人們到這個專業里最的地方來尋求“”的英語教學法,那么“最”的答案是什么呢?
因為要不停地舉辦這一類的教學法培訓課,我們系幾乎形成了一個傳統,就是及時課和一課都采用“什么是好的第二語言教學法”這個題目,直接就奔著這個最受關注的話題去了。
在培訓的及時課亮出這個題目的時候,因為來參加培訓的多半都是有教學經驗的專業人士,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經歷都能提出一個兩個好方法,可是同樣基于他們的教學實踐,學員們又可以對其他同學建議的方法指出局限和不足。這時負責培訓的老師就要引導指出,沒有所謂的“”方法,每個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要懂得其中的利弊,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地綜合使用。在我們的專業圈子里,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反復被提到。
我的導師委員會的一位主席,當時已經是接近退休年齡的老太太了,主講了一場培訓課,規模比較大,聽眾有兩百多人,其中一名學員指出了一個叫作TPR的方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直譯:肢體反應法)是好的第二語言教學方法。TPR是個很特殊的語言教學法,它通過語言指令讓學生做各種肢體反應,比如說到“左”就伸左手或是向左轉,這時要學習的語言直接和學習者的肢體動作對應,免去了中間媒介語言的使用,學生學習得快,而且參與程度很高。但批評的意見就說這個方法對成年人不好使用,或者班級大了會調動不開。于是主講教授就開始調動在座的兩百多名成人學員,通過“左”、“右”、“一”、“二”這樣簡單的指令,短短一分鐘內就把大家調動到了教室兩邊的墻邊上。當時調動的場面太大,連教學錄像都沒有能夠有效地記錄下來。
學員們都是調動過語言課堂的內行,大家事后津津樂道的是教授對課堂的控制能力。實際上,示范對課堂的控制和TPR方法的使用只是次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她要去論證怎么看待一個教學法的利弊。TPR的局限在于人類語言的表達能力遠遠超過肢體的表達能力,不是所有語言內容都能夠或都適合由肢體反應來表達的。她問,如果讓你們做“痛哭流涕”,是不是兩百個人就在這里大哭呢?如果做“若有所思”又怎么辦?所以這個方法更適合語言和邏輯能力比較弱的兒童或是初學者,同時還不能指望學生在一節課里從頭到尾都在那兒蹦蹦跳跳。好的使用方法是在課堂里穿插應用,比如一個小時的課上到一半時,就安排五到十五分鐘的TPR,活躍氣氛、換換腦筋,這樣才是一堂組織成功、時間利用率高的教學。
根據培訓課時安排完成了針對具體教學法的學習之后,結業前“什么是好的第二語言教學法”這個題目再次出現,這一次一般是讓學員做一個結業的團隊項目,若干學員分成一組,準備一個二三十分鐘的示范課,同時說明使用的是什么教學法、為什么在這個教學設計中使用這個方法、該方法的利弊各是什么。培訓到了這個時候,就是希望學員心里能夠有底氣,所有曾經有過的教學法各有利弊,不存在所謂的“”方法。一個成功的教師、一個成功的課堂,關鍵就是對各種方法進行有機理解和綜合使用,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地開展教學。
有關第二語言,不論是學還是教,沒有所謂的“”方法,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任何一個方法只能適合某一個群體的學習者的某一個學習階段。像那位搬到韓國城去的律師一樣不懈地追求“好”的方法,可以說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本能行為,無可非議但是需要有正確的引導。可是如果一個教學群體或者一名教師,篤信或是渲染某一種教學方法是“好”的方法,那他們不是在專業上無知,就是受其他利益所驅動了。更要命的是在中國英語學習的大環境里,任何人都可以理直氣壯地宣布自己使用的是“好”的英語教學法。如果我們到網上去搜索一下,冠以“好”的外語教學法多如牛毛,還可以變相宣傳為“本市好”、“針對兒童好”的教學方法,甚至還有的用行政領導的表態來證明自己是“好”方法的。在這樣的復雜環境里,做父母的就需要大致了解一下關于教學法的科學知識,不再輕易地被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方法所“忽悠”,這樣才能確保孩子腳踏實地而又快樂自信地學習。
人類在進化中獲得了天賜的母語,千百年來沒有第二語言的人生照樣可以是的。發達的現代社會促成了人們學習第二語言,我常常說自己活了兩輩子,就是因為英語給了我一個全新的生命視角,人生中不論做什么都多了一倍的享受。外語,應該為人生增加一倍的精彩,而不是應該讓孩子消耗掉一半的生命去學習。
——王青
王博這本書,有國外語言學專業的背景,有國內兒童語言的實踐,又沒有吹噓任何一個英語教學產品,真是站在了家長和孩子的立場看待英語啟蒙。是一本值得強烈推薦的好書。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站在語言學的專業角度解答了我心中的很多困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看法。要想孩子學習好,家長得先學習,這是非常好的家長學習書。
先看了作者的博客才來買的。非常專業,高屋建瓴。想對孩子進行英語早教的家長都應該讀一讀,畢竟孩子學英語起碼要花10年時間,而錯誤的教學方法會讓孩子吃盡苦頭。
兒童英語啟蒙我最相信的偏方就是像母語一樣學外語,我執行了好幾年,其實怎么可能呢,就是第二語言嘛。還是書中說的好,有自己的規律,要遵守規律。及時雨呀。
很實用,孩子學英語的一些誤區在里面找到了答案
科學和愚昧之間只隔了一層紙,有時一捅就破。到了美國街頭可以習得英語,大腦不能灌水輸入,背誦沒有用,平移國外方法水土不服,這些道理,真是一點就透。感謝作者點撥。
對于熱衷于給孩子報各種早教班學習班的家長來說,無異于當頭澆了一盆冷水,讓人冷靜中重新思考幼兒英語啟蒙的問題。
這本書會讓孩子盲目學英語的家長更加清晰地認識英語啟蒙的本質
好多好內容呀,要花很多時間消化。總結出來:1聽力輸入要有大人參與互動2不一定年齡越小效果就越好3搞輸入不一定對4閱讀最重要5自然拼讀不一定適合中國孩子
為了女兒的英語教育,我看了不少書,我希望能吸取好的經驗,找到好的方法,讓女兒能學的盡量輕松又能有效果,而不要像我們這一代人,學的累死還沒效果。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角度來正視英語教學,是大熱的英語啟蒙教育下,為數不多的,較為理性的聲音,能讓我們家長更理性看待英語啟蒙教育!
Phonics和中國孩子的英語閱讀,這一節最深刻。羅伯特老師買到書第一時間上的照片就是這一節。我認真看了,感慨萬千,中國的家長太容易被忽悠了,這樣客觀說問題的好書太少了。
奈:這里有度假需要的一切,陽光,沙灘,椰樹,海鮮,美食,沒人,沿著最美的一條路,沿著海邊,彎彎曲曲幾公里,還有美麗的漁村,仙女溪,紅白沙丘,在這里,還可以體驗沖浪風箏,帆船等各種極限運動;
作者是一位非常有心的爸爸,總結了自己的經驗,讓我們這些家長少走彎路。我的兒子也在學phonics,我覺得這個方法利弊皆有,畢竟孩子小,這也更需要家長的引導。不錯的書,推薦給更多娃爸娃媽。
仔仔細細研究了這本王博士的書,里面很多觀念對目前很流行的那些啟蒙說法有很大沖擊。看后對自己的孩子的英語啟蒙認有很大啟發,起碼不再迷信那些外教在教學中的作用,對自己孩子的大齡啟蒙也不再惶恐。如何啟蒙?啟蒙過程中遇到的林林總總的問題,在書中都能找到解答,自認為是絕對權威的一本英語啟蒙書!
正版書在這里買很放心,物流速度也快。這本書讓有沖動教學的我平靜下來,認清在孩子英語學習過程的一些真相,解答了我一直以來對于兒童英語學習的一些困惑,同時也對書的作者很欽佩,所有的成就跟能力都是付出努力得到的結果,他是有熱情致力于英語學習跟其他科目的學習的人的標桿跟榜樣!
很好的一本書,顛覆了幼兒教育的觀念。我女兒三歲開始學外語,我很把這當回事,經常教她,因為我自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盡管我給她說,但孩子還是不能自如的說出來。每天最多的還是,I love you mamam. 因此我非常困惑。這本書解釋了我所有的迷惑,讓我為之坦然。
很高興通過櫻桃老師的QQ群里的講座認識了王青博士,也通過書進一步了解到“第二語言習得和孩子的成長,都沒有絕對的最佳方法”,家長之間需要更多的互相交流,也希望有機會能和王博士進一步交流,謝謝王博士將他的關于第二語言學習的心得通過書本和別的方式同我們無私交流。
非常好的一本書!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提示:就是孩子學習英語的性價比!同時書里雖然沒有明確指出學習英語的最佳方法,但卻指出了少兒英語學習中的對英語學習的誤解。值得每位家長一讀!
幼兒英語學習還是靠父母來先找方向。這么多的書、這么多的教學機構和教學方法,有時候父母也會失去方向。這本書可以及時的提醒一下。不過英語教育還是靠自己調整方式方法
很系統很全面很專業的一本對兒童英語啟蒙進行了全面分析的書,書中還對目前國內各種流行的方法進行了分析,受益匪淺。自己的孩子適合什么方法,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建議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看看!
書收到后,迫不及待的打開看,很喜歡王青博士前言的最后一句話:“用科學知識武裝大起來的爸媽是孩子英語學習最的福音!”確實,孩子學習英語的路上,父母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讓孩子少走彎路,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但是我更覺得,這句話在孩子別的學習上面也合適。
我們從1歲半開始磨耳朵,每天堅持,孩子起床洗漱半睡半醒狀態開始就聽音頻。現在6歲,試了很多辦法了,效果不明顯。有人說方法不當,有人說磨耳朵材料不對,我們都試過了了。這本書要是早一點出來多好,孩子就不會那么吃苦了。
很認同王博士的觀點,這本書沒有像現在各種暢銷理念一樣孩子的英語學習路徑,只是給我們甄別了一些流行的錯誤觀念,這些都有詳細的研究數據來支撐,不是拿自家孩子作榜樣說事,確實其實一些所謂的成功經驗往往沒被驗證可以成功復制,感覺王博的觀點更科學一點。
看到有論壇推薦,所以購買了這本書,因為現在各種學習,包括外語學習都是在不斷提前,孩子的壓力也是不小,這本書站在專業語言學者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外語學習,認真看了,有些收益,希望在孩子的教育上不盲從。
為什么評論這么少?孩子小的時候,學英語或是學別的東西都是需要家長陪伴的,這也是親子培養感情的一種方式。這本書提供一個好的方法,實用性好,只要家長有耐心。書里的游戲適合小孩子,所以我們陪伴孩子玩耍的時間也不多了呀。推薦購買!
說實話,讓中國孩子像外國孩子一樣說英語根本不現實,最重要的是沒有語言環境。現在80、90后的家長還好些,之前的英語還算湊合,早期能教教孩子,但語言環境這關很難克服,關鍵還是培養興趣,畢竟學習語言是件細水長流的事。
很羨慕雙語環境家庭的寶寶,有現成的語言氛圍。想想自己當初學英語走了那么多彎路,希望孩子能走得順利些,畢竟現在英語算不得特長了,只能算是一種社交能力。我覺得這本書說的很對,學習英語是個長久的工程,家長不盲目,孩子才能學得好。
書中分析得很貼切,現在凡是涉及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們就都瘋狂了,我覺得這是中國教育的畸形。所有的家長都想讓孩子多學,能說英語,但有些方式不但沒有幫助,反而適得其反。這本書分析得很客觀,后來也去作者的博客看了看,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