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知識階層的煩惱和現代社會中理性資源的匱乏,本書提出了三個問題:
一, 對現代心理學這門科學,我們為什么不能預期過高?
二,拋開神秘,佛學的理性價值何在?
三,佛學能否解決現代心理學解決不了的問題?
之所以會這樣問,是因為現代社會人們空前關注心靈層面的問題,而現代心理學與佛學,都是關于心靈的智慧。作者對現代心理學進行理性的質疑,在回答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現代心理學在應對心靈問題時的“不夠”,并分析了佛教思想中的理性價值;提出兩者在應對心靈問題層面上的互通互補。
閱讀本書就像是在理性地山麓上漫步,欣賞風景的同時也要小心高處的嚴寒。
這是一本“如此”批判現代心理學的書,它批判之后宣揚用佛學中的理性去彌補現代心理學的不足。
金木水,畢業于北京大學,獲得芝加哥大學理學碩士及新澤西羅格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現旅居海外。作者視野開闊,文筆輕松,自幼愛好中西方文化,尤其是佛學、哲學、心理學,擅于理性地介紹佛學的原理與方法。另著有《當勵志不再有效——自我平靜的五步鍛煉》,該書側重佛陀的方法,而本書側重佛陀的原理。
目錄
前言:兩種智慧
及時部分.對現代心理學說“不夠”——為什么我們對這門學科不能預期過高
1. 誰有病,誰沒病,誰治病
2. 我愛心理,所以我批評心理學
3. 理性的沖擊,上帝死了
4. 科學的沖擊,實驗活了
5. 行為的沖擊,心不見了
6. 關不上也打不開的另一扇窗:弗洛伊德
7. 加一點動機,加一點認知
8. 真科學、偽科學及中間地帶
9. 說“不夠”, 以用戶的名義
第二部分.悉達多的心理學——為什么拋開神秘佛學仍有其理性價值?
10. 哪一個悉達多, 哪一個佛教
11. 以自為洲,不太像宗教的宗教
12. 以法為洲,不太夠哲學的哲學
13. 佛說心理:從苦開始
14. 佛說治療:滅苦為終
15. 一種想, 思維不是我
16. 一種我,我也不是我
17. 一種覺,驗證無我
18. 悉達多的認知療法:無主亦無客
19. 悉達多的行為療法:實踐于正道
第三部分.連接生命的心理學——為什么佛學能解決現代心理學解決不了的問題?
20. 有信念,有感受, 才有生命
21.吾愛吾師,尤愛他對生命的專注
致謝
索引
能增加課外知識,其它待兒子看后再增加評價了
很不錯的書,經常在當當買書,能夠送到家里或者單位,很不錯!
好評,值得購買!
書都沒有包裝,運輸中皺了。而且看起來很像盜版書
買了很多書,感覺挺值得,有活動也挺牛的了。很棒。
做活動,質量還可以,就內容有深度,讀起來有點費力。
活動買的感覺很劃算,喜歡紙張的顏色不那么白,感覺對眼睛好。
搞活動買的,感覺內容很有深度,可惜自己沒這方面知識,慢慢看吧。
很有意思的角度,感覺能提升自己,覺得不該局限到某個小的區域。
正版書籍,書未看,不與評。價格很合適,活動的時候買的,很劃算。很滿意
感覺心理學的確需要反思,啥都是心理學的,但方向是什么也許還得探討。
之前讀過對偽心理學說不這本,這次看到有新書,加上有活動就一趟買了。
梳理了心理學的基本思想與方法,有利于科學思維的培養,作者應該是個很思辨的人。
之前對蒙克的畫作感興趣,看到封面是蒙克大幅的加上又對佛教感興趣就剁手了,買來屯著看。
似乎隨著長大,叛逆也離我們越來越遠,每天的生活被條條框框限制住,但是沒有絲毫不適,反而習以為常。思維好像也被困在了牢籠里,只是偶爾出來透個氣。感覺用其他視野看待一個學科也有這種感覺。
趁活動一次性買了很多本書,超級劃算,而且包裝很好,沒有破損,都是正版書,字跡清晰,很滿意,以后還會再買的~
批判現代心理學的書,它批判之后宣揚用佛學中的理性去彌補現代心理學的不足,蠻有深度的一本好書.快遞的速度超快,贊一個~
物流很快, 之前買了一本《被討厭的勇氣》,感覺有點類似儒家、佛家的理論。這次看看從佛陀這里看心理學的,感覺會有不一樣的東西。
雖然不太認同精神分析的科學性,但是書中其中關于性、潛意識、心理恐懼的探求卻是很值的思忖的。加上悉達多的理論孰好孰壞感覺是因人而異。
書收到了,首先檢查了印刷及裝幀,沒有發現什么影響閱讀的問題。至于內容還沒讀,涉及這種思辨一點的書還是得慢慢讀,感覺自己要惡補些背景知識了。
心理學不是萬能的,心理學雖然涉及廣泛的人的客觀行為和心理現象,但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必須滿足“可檢驗”這一標準,超驗的的問題不在科學心理學的研究之列。
作者是思想的獨行俠,如果他是一個職業的思想作坊主,就不會有今天的思想。這是一本值得精讀三遍的好書!相對于現在遍地雞湯的書店來說,是一碗極有營養的大骨頭湯!
行文邏輯清晰,理論邏輯嚴密。涉及弗洛伊德無論在意識里還是潛意識里,感覺佛教中理性的部分真的可以彌補心理學的一些不足,但考慮到現實中佛教的情況,也許只能自修。
我一直都在追尋美好生活的路上奔波著,到最后才發現一切又是那么的不盡如人意,最近對心理學感興趣才知道我們學會了很多東西,明白了很多事情,而唯一不甚了解是自己。
蠻喜歡作者用理性質疑去看待現代心理學的視角,想起了蒙田的關于理性主義的表述還有列維-施特勞斯一些短評文章里論述文化沖突時,所分析的“理性”悖論問題。話說這幅蒙克的憂郁真的好喜歡。喜歡的畫+喜歡的內容,所以我又找到了一本一次應該買三本的書了?好書買三本,閱讀用、保存用、傳教用。
人生自大的挑戰就是自己,我們都是和自己賽跑的人,前方沒有終點,但是你要不斷的超越自己,對自己心理層面的把控就顯得格外重要。覺得佛教也強調心里的狀態,所以買來看看。
不光是對心理學,是整個科學思維以及研究方法的思考。開頭沒少吐槽的各種為心理學,以及不可證偽的弗洛伊德, 很好的一本書。關于佛教真的是有這么理性地層面嗎?還得再了解一下。
人生充滿了選擇。尋找自己的原則,建立決策的基礎支撐,個人認為這是讓自己能更好生活的保障。一直以來,凡是涉及心理學的資料、書籍,我都有興趣。書剛到手,看了下序言,語句中透出平實與自信,嗯,應該能得到不少啟發,有點小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