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作為阿德勒的后期作品,比較系統(tǒng)地體現(xiàn)了其個體心理學的基本觀點。全書共分十二章,分別論述了十二個主題,即生活的意義、心靈與肉體、自卑感與優(yōu)越感、早期記憶、夢、家庭影響、學校影響、青春期、犯罪及其預(yù)防、職業(yè)、人類與同伴以及愛情與婚姻等主題。他圍繞這些主題著重闡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其對個人成長的影響,個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如何將自卑感轉(zhuǎn)變?yōu)閷?yōu)越感的恰當追求以取得成就。
自卑與超越》是阿德勒最為暢銷的作品之一,多年來不斷再版,版重印于2010年。
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1870—1937),奧地利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與弗洛伊德和榮格一起被人們并稱為深蘊心理學的三大奠基人。
阿德勒一生精力充沛,努力工作,勤于著述,、出版著作300余種。主要著作有《神經(jīng)癥性格:個體心理學與心理治療基礎(chǔ)》、《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補償?shù)难芯浚簩εR床醫(yī)學的貢獻》、《理解人性》、《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生活的科學》、《自卑與超越》、《神經(jīng)癥問題:病例史手冊》等。阿德勒的著作被翻譯成法語、西班牙語、荷蘭語、意大利語、俄語、漢語、日語、韓語等多種文字出版。他一生對積累財富或創(chuàng)立學派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及時章 生活的意義
第二章 心理與身體
第三章 自卑感與優(yōu)越感
第四章 早期記憶
第五章 夢
第六章 家庭影響
第七章 學校影響
第八章 青春期
第九章 犯罪及其預(yù)防
第十章 職業(yè)
第十一章 人類與同伴
第十二章 愛情與婚姻
索引
人類生活在意義的國度里。我們并非體驗純粹的環(huán)境,我們總是體驗環(huán)境對人們的重要意義。即便在這些環(huán)境中,我們的經(jīng)驗也受目的限制。“樹木”是指與人類有關(guān)聯(lián)的樹木,“石頭”是指作為人類生活因素之一的石頭。如果一個人試圖逃避意義,只將自己沉溺于環(huán)境里,那么他將非常不幸。他將自己和別人孤立開來,他的行為對自己或者任何人都沒有用。簡而言之,這些行為會毫無意義。但是,沒有人能脫離開意義。我們總是通過自身賦予現(xiàn)實的意義來體驗現(xiàn)實。我們所體驗的不是現(xiàn)實本身,而是經(jīng)過解釋的現(xiàn)實。因此,推斷起來便很自然,這種意義或多或少未經(jīng)修飾、不完整,甚至永遠不正確。意義的國度就是錯誤的天地。
如果我們詢問一個人:“生活的意義是什么?”他也許回答不出來。絕大多數(shù)人通常不是用這個問題困擾自己,就是設(shè)法老生常談似的回答。誠然,這個問題和人類的歷史一樣悠久。在我們這個時代,年輕人——和年長者一樣——常常會突然發(fā)問:“但是,生活所為何求?生活所為何事?”然而,我們可以說,他們只在遭受挫敗時才會發(fā)問。只要一切順利,且沒有困難阻礙他們,這種問題就永遠不會訴諸言辭。每個人在行動中都會不可避免地提出這個問題,并做出回答。如果我們充耳不聞他的言語,而觀察他的行動,那么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的意義”。他所有的姿勢、態(tài)度、行為、表達、習性、抱負、習慣以及性格特質(zhì)都與這個意義有關(guān)。他表現(xiàn)得好像自己可以依賴對某種生活的解釋。在其所有行動中有一種對世界和自己的模糊期望,一種“我就是這樣,世界即是那樣”的結(jié)論,一種賦予自己和生活的意義。
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賦予生活的意義。正如我們已指出的,也許每一種意義或多或少都包含了一個錯誤。沒有人擁有正確的生活意義。我們可以這樣說,從根本上而言任何有用的意義都不能認為是錯誤的。所有的意義都是這兩極間的變體。然而在這些變體中,我們能區(qū)分出一些回答得更美好,一些回答得更糟糕,一些錯誤較小,一些錯誤較大。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共同享有的更好的意義是什么,缺失的錯誤的意義是什么。這樣,我們便能獲得一種科學的“生活的意義”,一種真正意義的共同尺度,一種能使我們面對與人類有關(guān)的現(xiàn)實的意義。再次重申,我們必須記住,“正確”指的是對人類正確,對人類的目的和目標正確。除此之外,別無真理。如果存在另一種真理,那么與我們也絕不相關(guān);我們不會了解它,它也不會有任何意義。
……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優(yōu)秀的人對話。好書值得擁有。
內(nèi)容有些難懂,可能也是外國人寫作方式和翻譯的原因,心理學經(jīng)典必讀書籍之一。
比其他暢銷版貴一些,但是看了其他暢銷版,翻譯的不是很好,所以選擇了這本,希望沒讓我失望。
真心的喜歡這本書,愉快的購物體驗,永遠支持當當。
很有深度的書,很喜歡,用的紙張很好,導致書有些貴。
好書,翻譯不錯,很通俗。人大社的書定價偏高,不過這不是太重要,還是喜歡。
非常好,只是書的措辭都是比較專業(yè)的心理學,需要慢慢領(lǐng)會
大學期間看過另一翻譯版本的,嗯,那時候不怎么同意書中的觀點,現(xiàn)在反而覺得蠻不錯的。
朋友推薦的版本,相比十幾塊的版本,沒辦法,一分錢一分貨。
經(jīng)典大師著作,就是有那么一點點專業(yè)化,讀起來要費點腦筋
這本曾經(jīng)在學校的圖書館見過 一直很想買下來,贊!
好好的說話題材股權(quán)力量化工作中的信息化工程
正版書。而且寫法很專業(yè),排班也是,雖然是暢銷書但是沒跌心理學的份啊
阿德勒,一位背叛弗洛伊德的學著,和榮格、蘭克一起,他們都在自己的領(lǐng)域創(chuàng)造了不錯的理論,對弗氏理論的一個補充吧
這本書適合那些比較內(nèi)向的人看,特別是那些缺乏自信心的人或者有點抑郁的人。
其實人生只不過是重復(fù)和體驗而已,千百年來欲望與實現(xiàn)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
這本書是心理學經(jīng)典著作,印刷精美,字體也很大,值得細細品讀!
很開心看到這么多人超越了佛洛依德。凱倫,霍妮。和本書作者
有點看不懂,沒有什么心理學基礎(chǔ)的可以考慮一下自己為什么買
自卑,人人難免,這是文化現(xiàn)象,還是生物本能,這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阿德勒是與弗洛伊德同時代的心理學大師。他的著作和理論在一些地方超越了弗洛伊德的理念。
阿爾佛雷德·阿德勒是我最喜歡和敬佩的人之一,通過他的作品可以了解自己和他人,對人類來說價值深遠……
自卑與超越(最新經(jīng)典完整譯本)》是一本最值得一看的心理學著作,其作者在心理學發(fā)展史上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也擁有相當高的低位。愈來愈多受它影響的人認為,阿德勒對心理學的貢獻超過了弗洛伊德,這不僅是因為其提出的自卑與補償作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能對人們的生活產(chǎn)生實際作用與直接影響,還因為其心理學在心理學歷史中已成完整的體系
不太明白,之前在網(wǎng)上看過別的版本,打算買時沒仔細看,看見銷售量好的就買了這本。有點直譯,作為翻譯材料感覺更好一些吧,如果單純讀的話,會有些難懂,就是看完不知道在講什么的感覺。
非常喜歡的書,客觀的闡釋了社會人的概念,讓人對自己有一個基于社會層面的真實認識,消除心中的空想。
給我兒子買的,告訴他有什么想不開的事情可以在這本書里找答案!
這本書我看了3遍 對第一次讀這類書的我來說 有點吃力 但還是努力讀完了 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