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心理師教你看破導致兩性矛盾的原因,教你如何吵架,如何處理倦怠,如何識別與處理婚姻危機,如何看待性,如何在婚姻中成就自己。
形形色色的偽心理學太多,兩敗俱傷的精心算計太多,我們需要一本真正從心出發的書籍,經營我們平常幸福的婚姻
余軼非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婚戀情感專家
百度經驗特聘情感咨詢專家
1990年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從事臨床工作多年。2003年就讀于中科院心理所。2005年獲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開始從事專職心理咨詢工作。
至今已經積累了1000小時以上的咨詢量。為多家機構舉辦過婚姻情感和親子關系的講座,并為多家雜志撰寫專欄。
及時章 讓幸福遠去的咒語
"美女與野獸"的愛情啟迪
"親愛的,我保障讓你一輩子幸福"
婚姻應該給我安全感
付出就應該有回報
夫妻之間就應該有心靈交流
愛我就該知道我的需要
吵架就是感情出了問題
愛別人就等于不愛我
他讓我痛苦說明他不愛我
愛自己就是自私
去發現你自己特有的咒語
第二章 吵架——唱自心底的一首歌
吵架是什么
吵架究竟為哪般
我對你錯
試圖說服對方
互相指責
各自需求的沖突
一方經常不回應
原有的創傷被觸碰到
吵架后遺癥
我太生氣了
我再也不理你了
我要讓你也不好過
我打你啊
我要和你離婚
如何"吵"才能吵得其
和自己身體的及時次親密接觸
做自己和對方的一面鏡子
聽話聽聲,鑼鼓聽音
共同拼起真理的拼圖
看清真相,主動妥協
放下執著,寬恕他和自己
讓道歉成為親密關系里的潤滑劑
擁抱和撫慰,見證奇跡的時刻
給吵架畫上感嘆號,而不是省略號
第三章 外遇——審視內心的鏡子
外遇意味著什么
我在他身上看到我
他讓我覺得我還有價值
他讓我不再孤獨
他是我想成為的那種人
你背叛了我
讓我覺得自己一文不值
面對外遇,我該怎么辦
我應該追求婚外的情感嗎
外遇被發現了怎么辦
如何出演被出軌方
我做錯了什么
我不斷想象他們在一起做些什么,快要瘋了
我還能信任他嗎
我該離婚嗎
無法抑制的渴望
掙扎在自責與渴望之間
以慈悲之心來看待外遇吧
第四章 性——走進靈魂的一扇門
性是什么
起于靈魂,止于情感
創造生命,制造快樂
權力的控制感
性怎么了
擰巴的性規律
錯位的性需求
無處安放的焦慮
我不行了
我該怎么辦
婚后的激情在哪里
活在當下,超越激情
享受高潮之后的時光
在婚姻中將自慰進行下去
主動要求和被動等待
勞倫斯關于性
第五章 倦怠——箭離弦前的靜止
倦怠是什么
倦怠的催化劑
我不想和你吵架
你總是一成不變
缺乏一雙慧眼
婚后性欲減弱
于倦怠中激活渴望
第六章 離婚——不是逃離不幸的渡船
離婚意味著什么
離還是不離
離婚的真正理由
覺察"壞"感覺的本質
不離婚,是害怕獨立,還是真的在乎婚姻?
離婚的時機
第七章 婚姻——靈性修行的場
真愛
靈性
婚姻應該給我安全感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他的人類動機理論中指出:當人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就有了安全的需要。他說:我們社會中的普通兒童及成年人一般更喜歡一個安全、可以預料、有組織、有秩序、有法律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他可以依賴的。在這個世界里,出人意料、無法應付、混亂不堪的事情或者其他有危險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同樣,當我們走入婚姻這個世界之后,我們也會期待和渴望這個世界是我們能預料的、穩定的、有保障的和可以依賴的。我妻子或是我丈夫的所言所行是我能預料的,不用去擔心對方是否會發生外遇或是什么意外。她或他能一如既往地愛著我、陪伴著,永遠不會發生變化。
這種期待是美好的,也是令人向往的,但遺憾的是它同樣帶來了痛苦。因為渴望婚姻的安全和穩定,我們就會去采取一切手段去保障這些。我們就會去要求對方做一些能讓我們心安的事。如果彼此的需要相同還好,一旦不一致,就會產生沖突。
比如,一個妻子很害怕獨處,她就會要求丈夫每天下班趕緊回家,而丈夫也許晚上會有各種應酬,沒辦法總是按時回家,于是妻子就很生氣,責怪丈夫不能給她安全感。丈夫既想要安撫妻子的情緒、滿足她的需要,又不得不去應酬或是和朋友聚會,滿足自己社交的需要。這兩種需要的沖突讓丈夫非常糾結和痛苦。終于有24小時兩人爆發了一次激烈的爭吵。妻子向我哭訴說:"為什么婚姻不僅不能讓我有安全感,還這么痛苦,那要婚姻干什么呢?"
其實,讓她痛苦的不是婚姻,而是她因為渴望安全感所采取的行為方式。宗薩欽哲仁波切在他的著作《佛教的見地與修道》中說:人們會設法消除掉痛苦,但是他們所選擇的方法往往是偽裝的另一種痛苦。消除痛苦的方式常常帶來了繼發的痛苦。
那該如何消除痛苦呢?答案也許是:看清痛苦的本質!當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婚姻就應該有安全感的時候,我們就走入了痛苦的大門。
我們之所以渴望安全感,是因為我們害怕面對不確定性和變化,而當我們把消除這種恐懼的責任放在我們原本就無法掌控的另一個人身上時,就如同把拐杖撐在了浮冰上,這無異于向失望和痛苦自投羅網。
看清這一過程,我們就能了解,這一切的源頭都是我們在逃避"害怕和恐懼",一旦我們可以接受和面對它們,我們也就不需要靠婚姻帶給我們所謂的安全感了,也就不會再有繼發的痛苦了。
什么時候我們可以不再恐懼呢?當我們意識到變化是必然發生的,而我們自己就是變化的參與者之一時,我們就可以不恐懼了,反倒可以很興奮,看看可以做些什么去達到自己想要的那個結果。那時就會發現,生命原來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而不是一個被安排和給予的狀態。
從"婚姻應該給我安全感"到"我借助生命的不確定性創造我自己的幸福婚姻",這就是婚姻中的痛苦帶給你的禮物。
吵架是什么
小時候,聽父母吵架、聽鄰居的叔叔阿姨們吵架,結婚后,和老公吵架,聽朋友們述說她們的吵架。等生了兒子以后發現,孩子還沒有學會說話,卻已經會用喊叫來吵架了。原來吵架是可以伴隨我們一生的一件事。
結婚后,常常為一些很小的事情吵架。度蜜月的時候,我們去了九寨溝。爬黃龍的那24小時,我們從山腳下就開始吵架,一直吵到山頂,然后在山頂決定回去就離婚。當時,同一個旅行團里有一對六十多歲的老夫妻,他們看我們吵得要離婚了,就過來勸我們,"我們剛結婚的時候,也因為吵架吵得要離婚,可是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不還是在一起嘛!"看著他們,我們倆不好意思再吵了,可內心的陰影卻還一直在。
大家似乎都很習慣用"兩人一輩子沒紅過一次臉"來形容夫妻關系幸福美滿,因為一輩子能不和身邊這個人吵架真是太難了。我想,吵架最多的人一定是夫妻,但卻又是最親密的人。和最親密的人吵最多的架,人生看上去似乎很無奈。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發明了語言,于是吵架有了最便捷的工具。一夫一妻制又為吵架提供了空間上的便利,兩個人必須一對一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沖突無處藏匿。
為什么最親密的人吵架最多?回想起蜜月旅行的那次吵架,起因非常簡單。中午導游把我們安排在一家飯店吃飯,我們點的餐很久都沒有上來,同一車的其他人有的都快吃完了,于是我對老公說:"你去催催他們吧。"結果他回答我說:"有什么好催的,要催你自己去催。"被他這么頂回來,我感覺心里特堵。后來怎么就吵了起來,我現在已經記不清了。但是我知道我的要求被他拒絕之后,有了很強烈的不舒服的情緒,這種情緒引發了后面的吵架。現在仔細想來,引發情緒的是一個想法:他不應該這樣對我,這么小的要求他就應該滿足我。
我們常常覺得最親密的那個人滿足我們的需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以我們會把自己的很多需要投注到他們身上。我們渴望他們的關注、呵護,渴望被他們贊賞、支持,渴望他們的陪伴、渴望和他們永遠在一起。可是,當兩個人的需要無法契合的時候,沖突就產生了。
那天我著急了,覺得讓老公去催一下,是很應當的事情,他就該去做的。可是,他卻覺得沒必要去催,不想這么麻煩,不回應我的需要。那時候,我的需要是趕緊吃上飯,而他的需要是避免麻煩,我們倆的需要無法達成一致,沖突就來了。需要沒有被滿足之后,不滿的情緒就產生了。在情緒的推動下,借助于語言,沖突就以吵架的形式呈現出來了。
這樣看來,似乎吵架承擔了呈現兩人沖突需要的功能。吵架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彼此能表達自己的需要,呈現彼此需要之間的沖突。可是遺憾的是,大部分人在吵架的時候,都很難讓心靜下來去傾聽對方真正想表達的是什么,更多的是想讓自己的聲音被對方聽見、聽懂。當吵架的雙方都只是竭盡所能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時,其實誰的目的都沒有達到。
于是就會發現,吵架的雙方都開始提高音量、加快說話頻率、添加各種表情和手勢,繼續努力地想要表達自己。發現,即使是這么努力了,還是無法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生氣、挫敗、憤怒接踵而至。這時候,就有可能上演更為激烈的沖突,比如破口大罵、砸東西、肢體沖突或是離家出走,甚至是離婚。
原本只是彼此都想告訴對方自己的想法,可是當雙方都只在意自己的想法而無法傾聽對方的時候,吵架就成了我們試圖努力去表達自己的工具,可是到了,我們往往都會被這個工具所傷。
如同刀子和榔頭,用對了地方,它們是很好的工具,但用錯了對象,它們就有可能傷人。吵架也同樣如此,了解吵架的功能,學會正確使用它,它就能為我們所用,而不會傷害我們。
此書確實能給兩性相處帶來很多啟發,也有助于兩個人在處理矛盾時運用一些書中提到的技巧。
還可以吧,翻看了一下,內容還行,裝訂不錯。結婚的人可以看看,了解夫妻相處之道……
書中很多道理 很實用 很治愈 能在未結婚之前看見 真好 。
本來是送給一個40多歲的女人,我看了一下內容,我去,太小兒科。適合二十多歲的人觀看
問題解決方法很實用,我比較喜歡,適合新婚額小媳婦研究
這本書確實對提高婚姻生活的幸福指數很有幫助,夫妻雙方都看看,都學習提高一下,會更有利于感情的提升。
形形色色的偽心理學太多,兩敗俱傷的精心算計太多,我們需要一本真正從心出發的書籍,經營我們平常幸福的婚姻
陸陸續續的把這本書看完了,書中分析的很有道理,說到心里去了,學習到了很多夫妻相處的道理,很不錯的一本書。
真的特別好,有種頓悟的感覺,不光是講道理,關鍵是讓你懂道理。值得收藏。兩性方面我第一本覺得好的書
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婚姻,已收到書,讀了幾頁感覺不錯吧!
婚姻中的兩個人說話要能聽得懂,否則誤會就會常常發生。要先接納對方,才會用心傾聽,聽懂了才能把感受表達清楚。
新婚由于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原本一個人的固有狀態被打破就很不舒服,兩個人根本都是孩子氣,根本喜歡了各自家庭的接納,從來不會表達,尤其是中國現在的年輕人更是用叛逆在表達自己的心聲,往往其實很多人很多事都是可以被理解,被接受的,只是需要時機,方法,說話要溫柔,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表達方式,實在需要這本書來指導
嗯,是本不錯的書。推薦大家看一下吧,作者的寫作風格個人比較喜歡。
書收到的時候里面就有一頁是撕壞的,幸好撕下的那頁還夾在里面,內容看了,真的很不錯,獲益良多,但是始終覺得這個書名取得不咋的,太普通了,普通的容易被忽略~
書中部分道理可以接受,但是部分道理,個人確實無法茍同,因為作者真得把蕓蕓眾生當成了點畫普羅眾生的菩薩了,我想如果是這樣的神人,也就不要結婚了。還有,作者的理念其實很簡單,有點基督徒的味道,那就是提前告訴步入婚姻的人們,婚姻真得沒有你想想的那么好,換句話說,就是你別把婚姻想那么好,這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我承認,但是作者幾乎把人們對婚姻的半點憧憬都抹殺了,那么問題就來了,既然如此,人為啥要賤得慌結婚。這就是我讀這本書的一點感受吧。
不是我們不愛,而是我們不會表達、不會接納,相信這本書定會為我們指點迷津。一次買了五本數,還沒來及細讀,大概翻了一下,感覺是一本好書,迫切的想早點看完,和朋友分析
感情的溝通就是表達,如何表達才能更加詩情畫意,如何表達才能避免爭吵,看看這本書我覺得寫的很好,站在男女心理學和智力的層面告訴方法。
《接納與表達------用心理學經營婚姻》每字每句象一股清泉慢慢的滲透到你的身體中,讓你細細體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不斷被作者的開放心態所溫暖!難得的好書! (10秒前)
寫得很真實、很實用,很適合已婚或者戀愛一段時間的女孩子看。我們想改變一個人的習慣很難,但是改變自己一些觀念或者想法相對來說容易些。自己的觀念改變了,看問題的角度就改變了,兩個人相處時原本的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了。這本書教會了我哪些觀念不應該執拗可以換個角度去思考。
是我一直想讀的書,許多婚姻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這里都能找到答案,非常難得的是這本書寫的比較平實,如朋友一般娓娓道來,沒有難懂的名詞,值得想要擁有幸福婚姻的朋友讀一讀!
真不知道最后為什么要定下這個名字,不足以賺眼球,但的確是本真真的好書。作者用女性真實的經歷,咨詢師的手法、哲學的角度,幫我們審視和梳理生活。推薦給了很多身邊正在水深火熱中浸泡的好姐妹,受用一生……
一本難得的好書,對現實生活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使人更加深入認識自己與親密愛人,曾經認為自己有一雙慧眼可以辨識、洞悉對方的一舉一動,殊不知還是在用自己的價值觀念錯解了對方。一本對我很有幫助的書,推薦!
通過這本書,我發覺了其實很多行為背后只是每個人在表達自己的需要,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用錯了方式方法而已。我們每個人也要學會通過自己和對方的行為來探究我們本質的需要,然后再想辦法解決,妥協很好,忍讓也罷。
對于婚姻的理解和經營是每個家庭必經的過程,無論是出于本能來經營,還是在長輩的指導和影響下經營,都需要自身很好的反省能力和前進動力,這本書就是給每個身在家庭婚姻中的人帶來很好的動力!
很愿意推薦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是解決“如何讓自己獲得幸福”的一把鑰匙,讓我們看清婚姻的本質,不是期望對方,而是自己尋求幸福及該如何去接納對方,通過改變自己,去更好的經營婚姻!建議已婚于多年的夫婦們讀讀!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