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學習》
有人早上念書頭腦清晰,有人晚上背單詞效果好;有人閉關,有人在咖啡廳;有人躺著讀,有人要大家一起讀。你適合哪一種學習法?在《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中,作者齋藤孝既總結了十六位杰出人物的學習方法,又分享了作者自身的學習技巧。旨在為找不到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讀者提供啟示。
發現特洛伊遺址的謝里曼,憑借自身獨特的外語學習方法,閱讀大量原文古籍,從而推測出特洛伊遺址的可能地點。日本暢銷作家村上春樹,用長跑的方式打造強健體魄,長期堅持小說家的職業生涯,接連寫出暢銷書籍,等等。他們在人生中也曾遇到過關鍵性的轉折點,使他們成功轉變就是其獨特的學習方法。
在這些學習方法中,你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身情況、能夠長期堅持的方法。亦可在作者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法則。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對在漫長人生中讀過的書而言,人類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讀完每一本書后都有扎實的收獲,就需要有技巧地寫讀書筆記,并養成長期的習慣。
傳媒業出身的奧野宣之創造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涵蓋了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以備重讀這五個步驟,提供了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他倡導有目的性地購書,讓讀書從一開始就充滿主動性;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養成隨時記錄心得體會的習慣;學會摘抄,讓原書精髓與自身思維的火花交相輝映;完善整理歸檔工作,做好的筆記需要反復重讀才能凸顯其價值。他還從自身經驗出發,介紹了19個讓讀書體驗更充實、有效的小竅門。
讀書筆記會幫助我們改變讀書方法,而讀書方法的改變又會帶來思考方式的轉變。如果你也想見證這段神奇的轉變,那就從現在開始,隨時把筆記本帶在身邊吧。
學會學習》
日本教育學教授、學習問題專家齋藤孝認為,要想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就要先從了解自己的個性下手。在本書中,他萃取了16個名人的讀書學習技巧精華,分篇整理,提供了包羅萬象的學習方法。容易找借口的人就要學學斯蒂芬?金的"外界隔絕學習法";煩惱自己無法堅持到底的人,就來學學村上春樹"為強健大腦而鍛煉身體"的學習法;如果你天生反骨,老是不按牌理出牌,就要學習香奈兒的"照鏡子學習法"……總而言之,不論你是任何性格、年齡、學歷,都能通過本書找到突破自我學習瓶頸的關鍵。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學會學習》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注]本套裝以商品標題及實物為準,因倉位不同可能會拆單發貨,如有需要購買前可聯系客服確認后再下單,謝謝!
學會學習》
做好心理準備,開始相親式學習
曾有一些大學生拿著各類參考書和練習冊找到我,認為就是這些資料幫助自己突破了難關。
他們會掩飾不住興奮地對我說:"就是這本書讓我有了學習的欲望,所以我才會把它翻得如此破舊。"平常文靜的學生表現得如此激動,也是十分有趣的。
這本書的什么地方吸引你?以前我們往往沒有機會對其進行分析,但今后你可以利用向他人介紹的機會,有意識地在大腦里進行梳理,進而了解隱藏在答案背后的自我傾向。
比如,有人會說這本參考書中老師的解析方法、解決問題的出發點以及思考方式會讓人覺得茅塞頓開。但與其說是受到了參考書的啟示,不如說是受到了老師的"影響"。
有一本學習英語單詞與固定搭配的書,名為《DUO》(鈴木陽一,ICP)。它的例句新穎有趣,現在很受人喜愛。普通字典上的例句總給人一種"現實生活中優勢地位用不到吧,這個說法也太古老了"的感覺,但這本參考書里的例句既實用又有趣,讓人在記單詞和固定搭配的同時,把整個例句一起記下來。
有人將山川出版社的《世界史用語集》稱為考取教師資格證的推薦書目。它的特點是每個知識點的后面都記有數字,比如寫著⑤的地方代表有五種高中教科書中出現過這個內容。這樣一來,就可以通過數字來掌握這個知識點的重要程度。標記著①,就表示只出現在一種教科書中的內容也被無一例外地網羅其中。可以說,在備考高中世界史時,這本書的地位無可撼動。
參考書、練習冊的哪一點深得你心?其答案就像是你性格診斷的結果,可以告訴你什么適合你。
所以,選擇參考書和練習冊就好比是相親。必須不斷嘗試才能找到與你般配的那一個。
只有在真正交往過以后,你才知道對方是否適合你。這里說的不是聯誼,而是相親。因為聯誼相對比較草率,只要遇到出色的對象,就可以試著交往看看。而相親則是以結婚為前提開始交往的。兩者的受重視程度不同。
如果你用這種相親方式找到了滿意的參考書或練習冊,就要像真正的相親那樣,抱著"我要跟這個人結婚""我要一輩子和他(她)在一起"的決心,對待這本書。你必須要有與其相伴一生的覺悟。
如果你不幸遇到了與自己合不來的對象,就要與其和平分手,重新尋找適合自己的對象。這里之所以用"和平分手",是因為如果有緣再會,也許還有重歸于好的可能。
就要像這樣在不斷認識教材的過程中,發覺自己的一技之長,從而確立自己的學習方式。
就算失敗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因為失敗了的方法中,一定有能幫助你認清自我的地方。 我不想寫"基礎練習題"
我自身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次失敗。
現在我選擇了做一輩子學問這條路,這可能會讓大家誤以為我從小就喜歡學習。其實,我小時候討厭學習了。前面已經介紹過,我討厭腳踏實地的努力。因為我喜歡研究學習方法,所以我的腦袋里想的全是如何投機取巧、如何一蹴而就。
可是,學生時代的學習。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這讓我的人生繞了很多遠路。P16-19